碳中和概念正迎来高增长期。
今年年初,国家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重点任务,利好因素很快在资本市场传导开来,在二级市场上,“碳中和”概念股早已成为耀眼的明星,某股票因“碳中和”概念,甚至被连拉21个涨停板,光伏、氢能、新能源等均从中受益,而一级市场,据亿欧智库统计,仅半年的投资规模就达到历史新高(405.29亿元人民币),“标的”供不应求。
2021年,也被称为“碳中和元年”。
按照我国提出的“30·60”双碳目标,中国需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排放的碳”与“吸收的碳”相等。

事实上,大到跨国贸易,小到细胞呼吸,碳排放无处不在,这也意味着,“碳中和”不仅是国家目标,还涉及着千千万万的企业、资本市场投资者,也涉及每一个个体。未来40年,无论是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还是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及生态建设,都将受此影响。
“碳中和”是什么?为什么要40年才能实现?碳中和中暗藏了哪些投资机遇?机遇以外,实现碳中和对我们每一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了明白这些问题,我们拆解了安永碳中和课题组创作的《一本书读懂碳中和》一书,这本书全景展现了碳中和背景下,6个重点行业的行动路径、投资机遇,以及企业减排、产业政策布局、金融机构、个人等方面的行动指南。
读完全文,你会了解:
1、什么是碳中和?为什么提出碳中和?
2、实现碳中和的4个关键要素、6个重点行业,以及3大要素支撑。
3、个人、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可以做些什么?
4、工业行业上市公司股票会被大幅抛售?关于碳中和的几大误区
01 碳中和是什么?
想象一下,2060年,“零碳”的一天,是怎样的?
8:00吃完早餐,驾驶电动汽车,根据智能驾驶规划的路线出发前往公司;9:00来到零碳园区,在绿色建筑中开始一天的工作;12:00使用自己近期参与碳减排活动所集赞的点数,兑换午餐打折券;16:00光伏发电机器人送来快递,同时回收快递使用的可循环包装盒;18:00回到用绿色水泥、再生钢材建造的家,使用电气化炉灶制作晚餐;20:00来到白天储存光能,晚上使用LED灯照明的公园散步;21:00打包出差行李,准备第二天乘坐氢气供能的飞机……
这一天将伴随着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到来。那碳中和到底是什么?
我们在了解碳中和这一概念之前,需要了解提出的背景——全球气候快速变暖。
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以前上升了大约1.2℃。看似幅度很小,但对全球的影响是巨大的:全球气温每升高1℃,海平面可能会上升超过2米,这会导致像巴厘岛、马尔代夫这样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积逐渐缩小甚至消失;全球气温每升高2℃,全球99%的珊瑚礁将会消失,冻土会永久解冻,水资源极度紧张,动物减少8%,极端天气频发;全球气温每升高5℃,可能引发生物大灭绝,城市淹没。
2015年12月,近200个缔约方共同通过了《巴黎协定》,主要目标,就是将21世纪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2℃以内,并寻求将气温升幅控制在1.5℃以内。这样能避免大量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和风险,显然,距离这一红线已经很近了。
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活动不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我国已经是碳排放量大户,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1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96亿吨,占全球总量的1/4以上,居全球首位,排放量是美国的2倍、欧盟的3倍多。
按行业看来,2018年我国发电和供热行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国总排放的51%,碳排放量远高于其他行业,这主要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征决定了当前发电和供热行业仍以燃烧煤炭为主。工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比为28%,是第二大碳排放行业。钢铁、水泥、化工等工业的生产过程由于对化石能源高度依赖,因此产生了相对较多的碳排放。此外,交通行业和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占比分别是10%和6%。可以看出,目前许多行业的能源结构与节能环保的要求相比仍显得格格不入,行业低碳、零碳改造刻不容缓。
在此背景下,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30·60”双碳目标。碳达峰,是指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的过程。碳中和,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每一个对象(可以是全球、国家、企业、甚至某个产品等)未来“排放的碳”与“吸收的碳”相等。
碳中和,已刻不容缓。
02 4项关键要素缺一不可
《一本书读懂碳中和》一书也指出,因为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矛盾、能源转型技术、社会观念的转变等方面的问题,碳中和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
书中提出,实现碳中和,四项关键要素缺一不可。
第一,技术可行:大力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路径。而在未来几十年,可以预见,以CCUS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电气化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中心的一系列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将在能源转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成本可控: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固然会推动我国技术转型的全面升级,形成国际竞争力,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需要企业“买单”,低碳技术的应用也会增加产业链各环节中间产品、终端消费品的成本。因此,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考虑低碳与市场发展的平衡,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做到成本可控,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政策引导: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国脱碳之路对行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的调整以及社会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要发挥“指挥棒”的作用,通过完善行业排放标准、建立碳税征收机制、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及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等,实施一系列碳减排政策,为企业发展碳减排新技术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与引导。
第四,多边共赢:要实现碳中和目标,一方面需要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利益共同体的协同努力,从而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一文看懂碳中和40年转型机遇 https://t.cn/A6Mv4vMN

【全运之约,西安蝶变】金秋九月,古城西安迎来全运盛会。华灯初上,群星闪耀。璀璨绽放的“长安花”、星光熠熠的“长安鼎”、五彩斑斓的“长安钻”光彩夺目,在西安奥体中心,这三个标志性建筑伫立在夜色下,与似水的月光交相辉映,造就了一番“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景。今天距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还有2天,西安正以昂首之姿迎接全国宾客的到来。

以迎十四运会为抓手,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近年来,西安市全面推进十项重点工作,大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补齐民生短板实现重大突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以绿为底 碧水林荫打造生态城市

“太美了!” 今年62岁的李阿姨家住西安市新城区福邸铭门社区秦川小区二十一街坊,漫步在幸福林带,她不停地感慨,拿着手机直按快门。

自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被誉为“世纪工程”的幸福林带已经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地”。

幸福林带全长5.85公里,占地面积1134亩,全线共计种植高大乔灌木5万余棵,地被4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85%,年吸收二氧化碳量约为2.34万吨,年释放氧气量约为1.64万吨,是改善城东环境的生态屏障和天然氧吧,真正体现了还林于民,还绿于城的建设初衷。

“咱们家门口也有了公园,饭后就能来遛弯,再也不用坐好几站公交去逛公园了,还能跟姐妹们一起在公园唱歌跳舞!”李阿姨的眼里,满满的都是对幸福林带开放后的美好期盼。

巍巍秦岭,绿满长安。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自古以来,西安就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西安市大力推进全域治水,不仅提升了城市品质,还成为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西安”的点睛之笔。

2021年,西安市水务局牵头组织全市33个市级重点生态治水项目建设任务,均为西安市全域治水和“三河一山”绿道规划建设的重点治水项目,共涉及灞桥区、阎良区等8个区县,西咸新区、高新区等5个开发区,西安水务集团、市渭浐河城市段管理中心等2个市属单位,项目总投资469.88亿元。

4月30日,“三河一山”绿道205公里基本贯通、74公里核心段无障碍通行,实现了7月1日前全部完成绿道移交范围签约等节点性的工作目标,一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生态长廊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

据西安市水务局介绍,今年以来,西安市加快推进市级重点生态治水项目建设。6月17日,引汉济渭二期输配水工程全面开工;6月底,斗门水库北池工程建成并开始生态蓄水,形成生态水面1125亩;渼陂湖西区水利水系工程建成并完成蓄水,形成水面1000余亩;全运会重要配套工程灞河幸福岸线项目全面建成;此外,蓝田县和灞桥区的灞河治理、周至县的黑河治理通过修建低坝矮堰,形成了连续的生态水面和生态空间,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眼下,从秦岭到渭河,一幅绿水环绕、青山横斜的千年古都的美丽画卷正在舒展开来。

民生保障 办好实事增进人民福祉

为百姓谋福利,要从实事干起。为更好保障十四运会,从2020年10月起,西安公安交警开始对全市1300余处信号灯路口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在全市400余处路口建设自适应控制信号灯,并将智能信号控制系统与互联网路况大数据深度融合,实现一路绿灯。

目前西安主城区有114条“绿波带”,有它们来调控交通,西安的道路通行效力提升了23%。大数据显示,绿波调控后,车辆平均在途时间可缩短42%,停车次数也明显降低。比如,精细化管控后的“绿波带”让芙蓉南路通行效率提升12%;龙朔路通行效率提升8%。

7月份的全国拥堵排名中,西安从全国第2降至全国第14。拥堵排名降低背后,离不开西安公安交警的努力。为解决道路拥堵问题,西安公安交警不断加强对路口车流量的分析和调研,针对左转与直行流量各时段不均衡、上下游车道不够匹配、道路资源仍有富余等情况,创新提出“借道左转+可变车道”交通组织新模式。

“现在出门明显没有那么堵,上班通勤时间减少,连心情都变好了。”家住芙蓉南路附近的王先生对记者说。

今年8月1日起,西安公安交警还在西安二环路优先推广“拉链式通行”交通组织,在道路合流交会路口,倡导“车让车”交替有序通行,进一步规范城市交通秩序,减少车辆争道抢行现象。

除了交通出行,疫情防控也是十四运会保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十四运会筹备工作启动以来,西安市卫健委制定了《十四运会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工作总体方案》和疫情防控、医疗保障、传染病防控、卫生健康监督、控烟等5个子方案。

据西安市卫健委介绍,5月8日以来,西安市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周期性检测累计1428万人次,均为阴性。8月4日以来,西安市所有区县、开发区组织了辖区全员核酸检测,累计检测1369.28万人次,均为阴性。同时,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截至9月2日18时,西安市累计接种2241.65万剂次,完成第一剂次接种1103.79万人,第二剂次1045.56万人,第三剂次92.3万人;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12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次接种覆盖率达99.38%,第二剂次覆盖率达94.14%。

此外,为全面做好十四运会医疗服务保障工作,西安市卫健委汇集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建立了前方救治、急诊转运、后方收治三重保障体系。“希望广大市民朋友,参加活动、观看比赛时能配合做好扫码、测温、戴口罩等措施,共同打造一届精彩圆满的全运盛会。” 西安市卫健委副主任王红艳说。

城建赋能 重点项目彰显古城新貌

夜幕降临,在位于国际港务区的奥体中心片区,灯光映衬下的“一场两馆”灿若星河,在灞河岸线上璀璨生辉。

历时964天,这座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容纳6万人的西北地区最大的体育中心,克服疫情影响带来的阻力如期竣工,如同一朵盛世榴花,绽放在西安灞河之畔,创造了西安速度、西安效率、西安质量。

通过持续强化“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西安市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诸多重大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

今年上半年,西安市473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2859亿元。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有效带动了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7%,高于陕西全省0.7个百分点,持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涵盖产业、城建、生态、民生的一大批重点项目中,同力重工、三星12英寸闪存芯片二期二阶段、法士特年产20万台S变速器智能工厂等重大项目的快速建设;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元朔大道—西铜高速立交、地铁14号线、奥体大道跨绕城高速立交等项目的集中建成通车;1861个老旧小区、599条背街小巷的提升改造完工;1053.7公里通信架空线的全部落地,正在为西安市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近期西安市召开的迎十四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推进调度会上,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浩指出,当前全运会各项筹办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要从细节着眼、从点滴做起,下足绣花功夫,持续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聚焦街面、路面、桥面、楼宇等区域和点位,做好绿化管护、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等工作,全面查漏补缺,持续完善提升,营造清新、亮丽、大气、有序的城市环境。十四运各工作专班要夯实责任、尽职尽责,精细做好志愿服务、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医疗卫生等服务保障工作,周密细致组织好全运会开闭幕式、火炬传递等活动,抓好疫情防控、安全保卫、培训演练等工作,切实提高组织和服务水平,确保十四运会圆满顺利。 (人民网-陕西频道)

【全运之约,西安蝶变】金秋九月,古城西安迎来全运盛会。华灯初上,群星闪耀。璀璨绽放的“长安花”、星光熠熠的“长安鼎”、五彩斑斓的“长安钻”光彩夺目,在西安奥体中心,这三个标志性建筑伫立在夜色下,与似水的月光交相辉映,造就了一番“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景。今天距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还有2天,西安正以昂首之姿迎接全国宾客的到来。

以迎十四运会为抓手,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近年来,西安市全面推进十项重点工作,大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补齐民生短板实现重大突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以绿为底 碧水林荫打造生态城市

“太美了!” 今年62岁的李阿姨家住西安市新城区福邸铭门社区秦川小区二十一街坊,漫步在幸福林带,她不停地感慨,拿着手机直按快门。

自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被誉为“世纪工程”的幸福林带已经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地”。

幸福林带全长5.85公里,占地面积1134亩,全线共计种植高大乔灌木5万余棵,地被4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85%,年吸收二氧化碳量约为2.34万吨,年释放氧气量约为1.64万吨,是改善城东环境的生态屏障和天然氧吧,真正体现了还林于民,还绿于城的建设初衷。

“咱们家门口也有了公园,饭后就能来遛弯,再也不用坐好几站公交去逛公园了,还能跟姐妹们一起在公园唱歌跳舞!”李阿姨的眼里,满满的都是对幸福林带开放后的美好期盼。

巍巍秦岭,绿满长安。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自古以来,西安就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西安市大力推进全域治水,不仅提升了城市品质,还成为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西安”的点睛之笔。

2021年,西安市水务局牵头组织全市33个市级重点生态治水项目建设任务,均为西安市全域治水和“三河一山”绿道规划建设的重点治水项目,共涉及灞桥区、阎良区等8个区县,西咸新区、高新区等5个开发区,西安水务集团、市渭浐河城市段管理中心等2个市属单位,项目总投资469.88亿元。

4月30日,“三河一山”绿道205公里基本贯通、74公里核心段无障碍通行,实现了7月1日前全部完成绿道移交范围签约等节点性的工作目标,一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生态长廊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

据西安市水务局介绍,今年以来,西安市加快推进市级重点生态治水项目建设。6月17日,引汉济渭二期输配水工程全面开工;6月底,斗门水库北池工程建成并开始生态蓄水,形成生态水面1125亩;渼陂湖西区水利水系工程建成并完成蓄水,形成水面1000余亩;全运会重要配套工程灞河幸福岸线项目全面建成;此外,蓝田县和灞桥区的灞河治理、周至县的黑河治理通过修建低坝矮堰,形成了连续的生态水面和生态空间,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眼下,从秦岭到渭河,一幅绿水环绕、青山横斜的千年古都的美丽画卷正在舒展开来。

民生保障 办好实事增进人民福祉

为百姓谋福利,要从实事干起。为更好保障十四运会,从2020年10月起,西安公安交警开始对全市1300余处信号灯路口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在全市400余处路口建设自适应控制信号灯,并将智能信号控制系统与互联网路况大数据深度融合,实现一路绿灯。

目前西安主城区有114条“绿波带”,有它们来调控交通,西安的道路通行效力提升了23%。大数据显示,绿波调控后,车辆平均在途时间可缩短42%,停车次数也明显降低。比如,精细化管控后的“绿波带”让芙蓉南路通行效率提升12%;龙朔路通行效率提升8%。

7月份的全国拥堵排名中,西安从全国第2降至全国第14。拥堵排名降低背后,离不开西安公安交警的努力。为解决道路拥堵问题,西安公安交警不断加强对路口车流量的分析和调研,针对左转与直行流量各时段不均衡、上下游车道不够匹配、道路资源仍有富余等情况,创新提出“借道左转+可变车道”交通组织新模式。

“现在出门明显没有那么堵,上班通勤时间减少,连心情都变好了。”家住芙蓉南路附近的王先生对记者说。

今年8月1日起,西安公安交警还在西安二环路优先推广“拉链式通行”交通组织,在道路合流交会路口,倡导“车让车”交替有序通行,进一步规范城市交通秩序,减少车辆争道抢行现象。

除了交通出行,疫情防控也是十四运会保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十四运会筹备工作启动以来,西安市卫健委制定了《十四运会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工作总体方案》和疫情防控、医疗保障、传染病防控、卫生健康监督、控烟等5个子方案。

据西安市卫健委介绍,5月8日以来,西安市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周期性检测累计1428万人次,均为阴性。8月4日以来,西安市所有区县、开发区组织了辖区全员核酸检测,累计检测1369.28万人次,均为阴性。同时,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截至9月2日18时,西安市累计接种2241.65万剂次,完成第一剂次接种1103.79万人,第二剂次1045.56万人,第三剂次92.3万人;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12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次接种覆盖率达99.38%,第二剂次覆盖率达94.14%。

此外,为全面做好十四运会医疗服务保障工作,西安市卫健委汇集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建立了前方救治、急诊转运、后方收治三重保障体系。“希望广大市民朋友,参加活动、观看比赛时能配合做好扫码、测温、戴口罩等措施,共同打造一届精彩圆满的全运盛会。” 西安市卫健委副主任王红艳说。

城建赋能 重点项目彰显古城新貌

夜幕降临,在位于国际港务区的奥体中心片区,灯光映衬下的“一场两馆”灿若星河,在灞河岸线上璀璨生辉。

历时964天,这座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容纳6万人的西北地区最大的体育中心,克服疫情影响带来的阻力如期竣工,如同一朵盛世榴花,绽放在西安灞河之畔,创造了西安速度、西安效率、西安质量。

通过持续强化“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西安市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诸多重大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

今年上半年,西安市473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2859亿元。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有效带动了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7%,高于陕西全省0.7个百分点,持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涵盖产业、城建、生态、民生的一大批重点项目中,同力重工、三星12英寸闪存芯片二期二阶段、法士特年产20万台S变速器智能工厂等重大项目的快速建设;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元朔大道—西铜高速立交、地铁14号线、奥体大道跨绕城高速立交等项目的集中建成通车;1861个老旧小区、599条背街小巷的提升改造完工;1053.7公里通信架空线的全部落地,正在为西安市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近期西安市召开的迎十四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推进调度会上,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浩指出,当前全运会各项筹办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要从细节着眼、从点滴做起,下足绣花功夫,持续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聚焦街面、路面、桥面、楼宇等区域和点位,做好绿化管护、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等工作,全面查漏补缺,持续完善提升,营造清新、亮丽、大气、有序的城市环境。十四运各工作专班要夯实责任、尽职尽责,精细做好志愿服务、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医疗卫生等服务保障工作,周密细致组织好全运会开闭幕式、火炬传递等活动,抓好疫情防控、安全保卫、培训演练等工作,切实提高组织和服务水平,确保十四运会圆满顺利。 (人民网-陕西频道)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司法鉴定一般为诉讼所需,它的价格也相对会比较高一些,在三千元左右,而非司法鉴定,也就是平常的亲子鉴定,它的价格在两千二百元左右。司法鉴定一般为诉讼所需,它的价格
  • ” 她回答道:“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对我有那么大的敌意,我一开始明明想和她交好,但是她一点面子不给,反而还三番两次终止了跟我的合作,我也不知道是哪里得罪过她,海平,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后来又瘦了一点)他自己访谈也提到了年龄,剧里也cue了他年龄,各方面看起来确实老不少,wanka那会还没这么明显的[委屈]看他的女装图,完全素小老太哈哈哈,而且
  • 雁荡山因“冈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简单来说就是因主峰雁湖岗上有着结满芦苇的湖荡,年年南飞的秋雁栖宿于此。 大龙湫是我国单级落差最高
  • .找「艺术展览」BEYOND THE STREETS上海站 7.25-10.7静安国际中心单人平日场130元.白日梦——稚拙派艺术家的奇妙世界 8.1-11.1
  • ’虽然我知道他是安慰我的,但他越是这样,我越不能原谅自己。’虽然我知道他是安慰我的,但他越是这样,我越不能原谅自己。
  • 仿佛当年摘抄这段文字时的子弹正中了现在的眉心呢哈哈,时间一直都在往前走呢,自己是个很恋旧的人呢,但是人总是要成长的嘛,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好像有了挺大变化的
  • 于是明白了,稳扎稳打的人多了些包容与耐心,而原则性强的人想要改变身处的环境,我属于后者吧,只是不愿意轻易打扰别人,怕别人认为我是个倒霉蛋,到哪里都没好事! 对
  • 她们有的是奋战在工厂的第一线;有的在手术台前扶大厦于将倾;有的在列车之上服务人民……让我们向广大女性同胞送上一份节日祝福,向每一个身边的“她”致以深深敬意。愿太
  • 药明系今天又是悲哀的一天了,在生物安全法案折腾一次,这次又被踢出会员,直接把药明系干崩溃了,也直接带崩了整个CRO概念股集体重挫,凯莱英、万孚生物跌幅超2%。药
  • 3.除了核心区域,另一个值得玩的地方我觉得是雄村,从古城打车30不到,但是从那里回来坐不上公交车的话,找村民50块开私家车给你送回来。由于不少人问我带着小Iva
  •   程星野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微微一顿:“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沾上的吧,赛车场人多。  金熙沉默着,对上蒋萧羽冷冷的目光:“现在信了?
  • 想想我就好了[哈哈]这个医生说,婚姻最幸福的是第一类The Balanced Brain 的人,他们就是大家口中说的情绪最稳定,最随和,且很少冒险犯错的一类人。
  • 然后结婚了,攻一直待在书院里不回来,受就住在书院……有很多情节都是在书院里的……然后印象深刻的是受与他爹的互动,受是宰相独子吧,是个可爱的笨蛋,他爹特别疼他。另
  • 但是,我们还应该记住,每个人的需求和预算不同,因此选择是否购买ZF劳力士FAKE新时代手表最终取决于您的个人态度。显然,这些手表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劳力士般的质
  • 这两天真的好幸福好幸福☺️但是也真的好累 去看路演[举手]首先可以说我觉得电影有让我出乎意料的情节看的我眼泪汪汪,奶奶的爱特别特别让人动容,有点让人想到自己的
  • 它们可以从众多脚步声里分辨出我的 然后在门后等着我呼唤我,是会在人群中坚定走向我的小猫想吃领结猫 要等200+桌…磨蹭着磨蹭着排到了也不吃 只进去看个周边 我们
  •   ==【肤色不均、暗沉】包括各种斑点,整张脸看起来比身体还要暗黄、红黑,只有刚洗完脸白一点点,然后迅速暗沉……肤色问题是最复杂的,再好的美白精华也不可能搞定这
  • 虫虫某天看到我和他还在聊天都很诧异,我觉得自己好幸运,能够遇见这样好的一个人,好得我觉得我们该当一辈子网友,我们之间的感情太纯粹了,太干净了,我觉得太值得我去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