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的高兴你能念心经,其实这个心经非常的重要,平时有麻烦是可以靠心经来帮你度过难关的!简单又功效宏大!

每次完整的一遍是这样的:(从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一直念到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念完三遍后,再念心经心咒21遍(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记数就用手指来计!21遍心咒是一个规定的数字!

象这样的三遍心经加21遍心咒,是完整的一次祈愿程序。当然越多次完整的越好,多多益善!

程序是这样的:(口念和心念都无所谓!)

从头到尾念第一遍

从头到尾念第二遍

从头到尾念第三遍

再念心经心咒21遍(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再念祈求文:弟子***诚心祈求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和诸护法金刚帮弟子***达成……(你的良好愿望)!

再念感谢文:弟子***诚心感谢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和诸护法金刚!

选自今日听佛公众号

【怎么能够让自己会权入实(三)?】

【观心无常】这个四念处,它的本法是(四谛法。)

【四谛法】里面有(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这个里面的“修道”,道法,开出来有三十七道品,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四念处。

所以,整个四谛法门等于是,只要你要(修出离道的,必修的。)

【那么四念处有两个重点:】

一个是(不净跟苦),这两种智慧是(对治爱烦恼),贪爱的烦恼,对治我们身心世界的贪爱;

另一个是(无常、无我),这是(对治见烦恼),就是我见的颠倒— —我们老是想要去掌控,这种主宰性、这种我执的颠倒。

前面的不净、苦我们说过了,我们看第三个,
【“观心无常”,就是对治我见的颠倒。】

三、【观心无常】

【迷却真常,缘气纷纭集一腔。
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
饶你会思量,终归罔象。
过未无踪,现在原长往。
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

从四念处观心无常的本法来看,我们先看第二句话。

【“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

我们的心要打妄想,它有两个重点:
一个(能分别的心,)
一个是(所分别的境。)

我们的妄想叫做(生灭心),它是要有外境的刺激才会有的,
所以,离开了外境它是不能存在的。
它不能单独存在,不像真如本性。

真如本性可以不需要外境,它能够离一切相,而单独地生起了别的功能。佛陀知道众生的根机,众生不必要现前。

但是凡夫的妄想一定要有所缘境,说是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凡夫的打妄想一定要有外境,外境拿掉了,这个心就觅之了不可得了。可见得这个妄想是因外境而有的,所以你没有真实体性,叫“离尘无体”,离开外境没有真实体性。这第一个。

第二个,【“饶你会思量,终归罔象”。】

这说到我们众生的毛病了。我们凡夫,尤其是那种成功人士,他往往有一种错觉,就是我为什么成功呢?因为我对我的事业,我打很多妄想,我比一般人用心。我操碎了心,我今天才会成功。其实不是这样子的。你会成功,跟你打妄想没有关系,是因为你有福报力,你知道吗?你不用这么操心,你也会成功,你懂吗?操心的人多了去了,少数人成功嘛,是吧?所以我们凡夫总是觉得,我什么事都得操心,这个事情才会变好。我跟你讲实在话,这个事情会变好,你操心也没有用。它本来就变好,它就是变好;它本来会变不好,也跟你的操心没关系。所以我们操心叫做白操心。

“饶你会思量,终归罔象。”
可能刚好是因为你操心,这个事情本来就会成功,刚好让你碰上了,所以你认为你的操心让它成功。其实不对,你是白操心了,你不操心它也会成功。这个地方有一种无我的意思了。其实无常跟无我它们两个是混着说的,就是(打妄想是多余的。这是从空间上来说。)

从时间上来看,【“过未无踪,现在原长往”。“】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蕅益大师常说的。为什么叫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呢?】

因为(“未生无潜处”。)你看你那个操心的心,外境没有生起之前它在哪里?

你正操心的时候,(“正生无住处”,)这个心在活动,它住在哪里?

它也不在身体里面,也不在外面,但是它就是在操心,正生无住处。
(“生已无去处”,)事情过了,那个心也不可得。

所以过去也不可得,现在也不可得,未来也不可得,它就是一个假名假相假用,没有真实体性。(所以,它没有所谓的时间、空间的东西。)

结论:【“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
这个念头就是刹那刹那生灭,因为很相续,所以我们把它当真实。
如果我们今天操作只有一路在权法上,用无常、无我来观这一念心,那后果不堪设想。那你会得到一个结论,所有的心识活动通通是多余的。我们从权法来看就是这样。

但是你看大乘佛法,看净土宗,它不是这个概念。
净土宗要欣求极乐,它是要有心识的。
你要观察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的庄严,
要作莲花观,要作正报观、依报观。
诸位!一个人对极乐世界完全陌生,是不会往生的。

对陌生的东西,《法华经》讲很清楚,
【《法华经》的假观第一个是什么?“如是相”。】
极乐世界的相状在你的心中没有生起,
表示你跟极乐世界没有“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
你连因地都没有,你结果也没有。
就极乐世界跟你完全没有因缘,就这么回事。

【有些人念佛,他只跟阿弥陀佛结缘,他不跟净土结缘的。】
这很奇怪,好像他只想念佛不想往生。

佛陀讲得很清楚,念佛是修皈依,(往生要欣厌二门),
【要“厌离娑婆”,要“欣求极乐”。】
欣求极乐的前提,请你把极乐世界的相状在心中不断地观想,那个相是一个开关。

没有相,它就不能创造潜在的功能,外在的因果。
那怎么样能够保持中道,能够有所放弃、有所追求呢?

来看第一段。

【 “迷却真常,缘气纷纭集一腔。”】

我们在面对妄想的时候,首先一件事,你从什么地方来?

妄想是一念的真如本性(一念心性、真实的心性)一念的妄动,然后产生一种攀缘的心,这个攀缘心慢慢累积形成一团就变成妄想。所以它的本质是真如,它不能断灭。

你看有很多人他不学《法华经》,他就是什么都不想,很多人不用第六意识的。他们会认为,第六意识是众惑之门,“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

但是,第六意识,我跟大家讲,它是众妙之门,
【“诸佛正遍知海,从众生心想生”。】

你修六度,你也要去思惟,思惟六度的功德;
你往生要思惟极乐世界的功德,生起好乐。
所以怎么办呢?
首先你要知道,你调伏妄想,但是不能破坏真如本性。

所以它这个地方就是说,破妄而且要显真,就是等于是引导。
就好像我们说是黄河泛滥,有人用围堵的方式,我就不让你泛滥,用一道墙把它堵起来。这是不对的。阿罗汉就是这样干的,他就是想受灭,他把第六意识给灭了,叫做灰身泯智。

其实,你这个【第六意识可好用了,它是众妙之门。】
你要发菩提心,你要忆佛念佛,都要靠第六意识的,所以叫疏导。
就是你把打妄想的心,不要打在娑婆世界,把它引导到极乐世界,叫做忆佛念佛,要疏导。

就是(佛法说的不要断灭而转变,要转变不要断灭。)
当然这个地方就必须要实法的帮助。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座

【高僧对话】印光法师致谛闲法师问疾书(附答书)

印光法师致谛闲法师问疾书
  二月下旬,闻公自温归来,身婴笃疾,手足不便运动。光固知我公悲心深重,欲令现在诸学子,及一切四众,及早努力修行。勿待病魔临身时,则不易摆脱矣。其直以口说,尚恐不亲切,遂现身以说。可谓深慈大悲无以复加矣。

光自愧财法两缺,欲效愚忱,直无其力。但只旁问于根祺然云辈。后闻佛曦谓病已复原,但足尚不能大行。意谓行固能行,但艰于出外而已。昨万年寺住持了悟见访,问及,言吃饭说话,与好人无异。唯手足绝不能动,虽饮食便利,一一须人代为周旋。光窃念病体如此,何以弘法。或令浅见之人,谓佛法无灵。以故数十年讲经,天下闻名之大法师。身婴痼疾,只管求医服药,亦不见愈。彼素谓依教修持,能转定业,及阿伽陀药,万病总持者,皆诳人耳。若其不诳,彼当依教转彼定业。彼素崇净土,以弥陀名号为阿伽陀药,何不服之。又普门品,观音圆通,讲时不晓得多有道理。直是菩萨跟到称名求救者。彼既如此,何不放下身心,拌一条穷性命,志心念观音菩萨,以求身心悉皆安隐。以及得大解脱,获真圆通也。

光念世人多有此见。倘我公能仰求大士垂慈,即令贵体复原,福慧崇朗。则彼浅知浅见者,将断尽狐疑,增长正信。当相率而出邪途,入佛道,以期普利自他于无既也。是诚所谓以大慈悲,现身说法也。其利益大矣。

按周克复观音持验记,载一事。其病与公稍同,其人品与公天地悬殊。彼尚能蒙菩萨加被,令其宿业顿消,痼疾立愈。况我公为现在法门第一人,其法道之兴衰,系于一身之存亡。倘能将平日与人讲普门品,及观音圆通之全幅精神,用称念洪名。当不离此心,即蒙消宿业而获安隐。转使先生讥诮,谓为佛法不灵者,皆相援而皈依信奉,唯恐或后也。明崇祯辛巳。当涂县官圩,有山东一瘫子至。以手代足,乞食于市,人多厌之。瘫者虽病而负气,被骂詈,辄不平。闻塘桥庵,有修行 僧曰水谷,往诉以乞食艰难之苦。谷曰,汝能发心出家,仗慈悲大力,或有施主。瘫子从之,遂剃发,受斋戒。虽行乞,不茹荤血。虽被辱骂,安忍而受。谷又教以念观世音名号,兼持准提咒。受持逾二年。戊子秋,忽梦一老妪呼之曰,汝起汝起。瘫子云,我是瘫子,何能起。老妪以手扯其两足,觉直而不拳。晨起瘫病遂愈,居然一昂藏之僧矣。取号曰半崖,遂有供养之者。出唐宜之己求书。

观音大士,唯以寻声救苦为事。从古至今,其蒙感应而离苦恼者,何止百千万亿也。而载籍所传,乃亿万中略见一二而已。然公之本心,光固不得而知,且约己浅见为论。即实受安乐,绝无苦恼。亦当以求菩萨救苦,为大众作榜样也。

谛闲大师答印光法师书
  印公鉴。读手示。不禁神驰泪堕。闲早知夙业深重。到六十三时。必难过此一关也。是以前年在京时。都中诸巨子。与闲再订来京之约。闲曰。且过六十三后。方可再订来期耳。不意于二月十六夜。忽内蕴大蒸。一昼夜间。顿觉两手麻木。两脚沉坠。自此以后。举动即不便矣。闲尔时便知是果报之病。非药饵所能治也。想是多生所作三途业因。其宿种熟时。必直招三恶道报。决无疑贰。所幸诸佛深慈。菩萨悲念。念闲此生为僧三十余年。以全副精神。实心宏法。或将重报轻偿。犹未知也。荷蒙慈悲。垂示持念大士圣号。敢不唯命是从。然闲于起病后。虽诸缘未曾尽情放下。而西归之志决矣。常念四大无常。身为苦本。倘能早一日往生。便是早一日离苦得乐时也。而每日独静时。唯佛是念。亦唯佛是归。时想从今以往。既唯佛是归。决定可免三恶道果。如是思惟。心生欢喜殊不知将经百日。不但未见往生影响。而诸病亦渐平复。即手足亦见转重为轻。自料二十日后。只恐依然步履如常矣。足证娑婆之苦缘不易脱。而极乐之净因不易成也。闲何人斯。大法关系。本所不计。唯冀我公。调摄精神。为法自重。时赐教言。以匡不逮。是所至盼。肃复并候佛安。
   病夫谛闲和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10年,原钱江晚报记者王玲瑛曾在沈老的家里采访过他,关于“末梢先生”她这样写——沈祖安过去经常请沙孟海写字,都是替别人求的,医院要挂个匾额,有人要出本书……
  • 所以,爱多邦一直坚持自己的坚持,爱多邦所做的一切,都对得起每一位顾客的相信与认可!“但最常光顾的那人说他最喜欢真实的我”【关于宿松东方时代影城暂停营业一周的通知
  • 四大抵是钱钟书先生说过类似的话——每到图书馆,看见那么多的书,坐在那里看着你,顿时就想搁笔不写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交往很多人,形形色色,见面有说有笑,甚至也能两肋
  • 杨迪:我想每个工作都安排的很好,我想有超能力,我想每次录影的时候都很快乐,我想我也能参演《你好,李焕英》该多好呀!我还觉的当你有了孩子之后,你更想多为儿童做点事
  • !!
  • #好好生活 珍惜当下 第5⃣️天 早餐:咖啡☕️面包,涂抹奶酪️ 午餐:叉烧、榨菜、绿豆粥 晚餐:绿豆粥,烤地瓜榨菜 零食:煮福鼎白茶和陈皮、火龙果、苹果 运动
  • #小嗨皮儿[超话]#[太阳]#刘雨昕DIOR迪奥中国品牌挚友#[太阳]#刘雨昕为歌而赞#或许你在搜刘雨昕?lyx刘老师 青春有你2 青你lls 婧1 折
  • 这一生,心态是时间的风景,这一路,悲欢是选择的风景。珍惜当下,珍惜每一天的时光,做自己的太阳。
  • 他搭建了一个多层梦境,将影山送到第五层,在那里,他们见到了还未从失败的任务脱离出来的日向,他们将他带回上一层,时间流逝开始倒退,齿轮逆转,时钟退回原来的时间,影
  • 无数亲身经历的积累,这是本质区别;歧视与偏见之所以无法消除,是因为个人有趋利避害的需求,谁也不想在生活里遇到阴毒爱搞小动作的人,皮老师粉这个标签可以引起警惕;但
  • 答案在于长久以来我们不够理智的追逐着心外之物的纷扰,迷失了自心,遗忘了初心,疏忽了对于内心真善面的呵护与发扬,“人性本善”中善的一面也变的越来越模糊。佛陀告诉众
  • 店员:对啊我:骚凹瑞 我走错了店[允悲][允悲][允悲][允悲]店员:......古茗店员:两杯是吧 打包还是现喝(应该笑出了内伤)我:打包(幸好我带着口罩)我
  • 我觉得吧,人一旦在偶然中发现了某个能够获得流量与金钱的点,就会开始立人设,舍不得放弃因此而获得的流量,结果也会变机械功利,做网红做出了做题家的味道。【阿明】:科
  • 今日下午,香港特區政府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會見傳媒時宣佈,新冠疫苗接種年齡擴大到30至59歲,優先接種群組將再增加兩類,一類是在香港以外就讀的16歲以上學生;
  • 这还是外形,至于内心“管括微密”的管理,就更难了,虽说有很多方法,道家只列出来上品道法与普通道法的一个总纲。 慈众健康《改善13亿中国人的亚健康体质》每日分享
  • 她说有,我问她你喜欢谁,她说比较喜欢xxx。我心想,明明就是他欺负我见识少自己编造制作的饼。
  • 今天终于感受到了初秋的气息[爱心],看书也刚好讲到五行之金气,妙在万物有感应[太阳]。天空之间,金气弥漫,大气的压力,即金气之下降。
  • 接警后,五三派出所民警陈鑫,辅警孔繁超迅速出警到达现场,发现长青街至文汇街路段的一处二百多米长的护栏因大风被刮倒,压在轻轨轨道线路上,导致现场一辆轻轨无法通
  •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 说调候取用是扶抑取用的一种形式,是因为调候的目的是制去寒暖燥湿四病,使有益于命局的五行旺起来,或使不利于命局的五行弱下去,以求利于命局,那么在从格或化格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