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创作背景
  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译文
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注释
家:一作“归”。
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
复恐:又恐怕。
行人:指送信的人。
临发:将出发。
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赏析
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像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像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谛闲法师:若生从糊涂来,死随糊涂去,如何是好——普贤十大愿王别释之广修供养、忏悔业障

丙、广修供养愿

第三大愿:广修供养。所供之境,有竖有横:竖则指过去现未三世一切佛,横则言尽法界遍虚空十方一切佛。普贤菩萨修行,无论三世十方一切诸佛,悉皆供养,愿亦如是。至所供养者,究竟何物?不外乎财供养与法供养。

初释财供养:人以自己无金钱,即不能行此供养;然外财供养用金钱,而内财供养不用金钱。《法华经》云:用身口意三业恭敬供养,即礼拜赞叹供养,是为竖供养;若出门随时随处供养,为横供养也。至于外财供养,有财当施;有财若不施,是名悭贪,为生死根。

吾人悭贪之心一起,即反对慈悲,则背宇宙布施之妙用矣。修行者,具大慈悲心故,随缘施舍,尽心供养;即一香一华,亦称理成就。有偈曰:

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
供养一切佛,菩萨二乘僧。

供养过去佛,若释迦如来;供养未来佛,若弥勒如来。唯现在无佛时代,从何供养?即《十六观经》云:“孝顺父母,奉侍师长。”愿吾人对于生我父育我母,必孝必顺;对于师长,服劳奉养。至如女子之嫁也,对于公婆克尽妇道,殷勤侍奉,是皆供养现在佛也。倘不供养家中活佛,将供养何人?近佛不拜,遑论远佛?是皆吾人所当注意者也。

即如现前大众,当体有成佛性,特未修耳,修则迟早必定成佛。人人皆是未来诸佛,知此则彼此谦恭,道德相尚,乃真实共和平等,无结内排外,贵自贱他,不为名利臣奴,不随潮流胥溺,故佛法最适于今日之共和时代。

但修行之人,不仅对人类而礼敬之、供养之,即牛羊犬豕等众生,亦以戒杀放生为重。何以故?一切众生具佛性故,当来必定成佛故,即恭敬供养未来诸佛故。如是供养,缘慈悲心,起慈悲心,可拔一切业障根本。随地随时修此供养,是名广修供养。

次释法供养:如法师说正法,以转迷启悟为主旨。众生在迷,法师本慈悲心,为开众生觉路故,用法布施,即以法供养法界也。然法师既能以法供养,非法师亦可修此供养。即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万德洪名,逢人即劝,逢人即念,亦可法供养也。

凡广修供养者,对于财法二施,均由小至大;先劝一家,由一家及他家,从一方及十方。其实普贤缘性起修,一字一句周遍法界,知佛法者,无待赘述。

丁、忏悔业障愿

第四大愿:忏悔业障。业障不忏悔,则广供不广供,赞叹不赞叹,礼敬不礼敬,皆为业所障。

如说八苦,从苦入苦。在睡眠中,梦想颠倒,早起则妄想愈多,殆被业障所牵身。总之,善业少而恶业多。恶业何来?皆从心造。心能止恶,心能修善。吾人所以行善恶者,皆以身与口与意三者之故,谓之身业、口业、意业。此三业正,则善自然而修,恶自然而止;此三业不谨,则恶事乃成。

所谓成恶事者,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即杀生、偷盗、邪淫是,皆由身所成之恶事也。口四者,即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是,皆由口所作之恶事也。意三者,悭贪、嗔恚、邪见是,此由贪、嗔、痴三毒而成,为一切恶业之本也。由三业而造出十恶,止此十恶,而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悭贪、不嗔恚、不邪见之十戒,是为十善。

吾人作恶,当堕恶道,行善则功德无量,当生善道。殊不知善业障心,难出三界。如作上品五逆十恶身,感地狱道身;行中品五逆十恶身,感畜生道身;作下品五逆十恶身,感饿鬼道身。作下品十善者,感修罗道身;行中品十善者,感人道身;单修上品十善,得生四天王及忉利天宫;修上品十善兼坐未到定,得生欲界空居四天。

色界四禅,共十八天:初禅三天,难逃火灾。二禅三天,未离水灾。三禅三天,犹遭风灾。四禅九天,无云、福生、广果三天,凡夫住处,修禅者得生其中;无想天外道所居;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五天,第三果居处,未得四果,尚有分段生死。以上十八天,离欲粗散,未出色笼,故名色界。

上来三途是恶业,欲界六天是善业,色无色界,是不动业。此三种业皆能障心,均不免为生死牢笼;所以云三界皆苦,无一可乐。若要竖出三界,实难之难!是故劝他念佛不肯念,求生净土不肯求,头出头没,生生死死,轮回六趣,无有尽期。古德云:“万般皆是苦,唯有业随身。”

或言我一生皆行善事,何业障之有?独不知无始以来,从身、语、意所生一切业障,诚难覼述。故《行愿品》云:“若此恶业有体相,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吾人既有业障,必当早求忏悔。

忏者,忏其前愆;悔者,悔其后过。然忏悔之法亦多端矣,念“南无阿弥陀佛”,亦忏悔之最好法门。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又云“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故人能念佛持咒,则业障自除,事理自然明了。

若生从糊涂来,死随糊涂去,如何是好?但生者已生,死时当求正念分明。欲求正念分明,须要至诚恳切,用身、语、意三业忏悔。盖因自己一切业障,从三业来,亦当从三业去也。奉劝大众,信得真,愿得切,老实念佛,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无论利根钝根,业轻业重,但肯信愿持名,无不往生极乐。故古德偈云“六欲诸天受五衰,三禅尚自有风灾。假饶修到非非想,不及西方归去来”,不我欺也。#佛教##佛法看世间##佛学大智慧##修行#

#道教知识# :认清欲望,看清危害!

人们被过度的欲望所控制,导致看似为了自己,实则害了自己,所以人们需要正确地对待欲望。要正确地对待欲望,就需要有正确对待欲望的方法。

对此,道家有多个方法进行调控,现总结为四个方面:不显露引起贪欲的东西、不追求属于贪欲的东西、看清楚贪欲带来的危害、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简言之,就是“不可见欲、不可过欲、看清危害、追求更高”。

不可见欲,使心不乱

假如一个人在人流、车流拥挤的时段,向马路上空抛撒钱财,势必引起人群的骚动哄抢和交通秩序的混乱无序,这就是一种人为造成的“见欲”,所以,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是其中的第一个方法。

《道德经》讲:“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周易·系辞上》:“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编撰《易经》的人,很了解盗贼吧?易经说“背负着重物而乘坐华丽的车辆,必然招致强盗前来。”这就是说盗寇实际是自己招引来的啊!

对于欲望,道家追求的是顺应自然。道家追求“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崇尚“无为”,道家思想和传统的自律有相通的地方,但道家不强调克己,讲究“顺”,道家思想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应当顺应自然,顺应法理。所以说,对于人类的欲望,道家重在“疏通”。

道门的修行首先要做到知欲而行,欲望是在某个时间段内产生的思维活动,并不是恒定不变,一如:天地人生杀,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生杀的运行在变化,今天有了自行车出行,看着摩托车好,有了摩托又觉得汽车好,开上了汽车,到了堵车又羡慕起,随意穿行的自行车,欲望变化据天时地利人用,变化滋生,选需而动,择利而行。

不可过欲,不辱不殆

人对欲望的把握也需要遵照适度原则,懂得珍惜已有的,就不会贪求未有的。知道满足和适可而止,就不会在贪欲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就不会遭受因为贪欲而引发的困辱与危险,能够获得一种长久的平安。

针对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掠夺与兼并,老子提出,诸侯若循道,则必专心守好已得的封地,不求未得到的东西。如果硬要掠夺别国的土地,则自己所有的封地就会亡失;如果老是循着人家之所有去想问题,就会产生贪欲。

扩展开来,这启示人们不要一味贪求他人之物,重要的是把握自己所有的,学会珍惜。

道教的欲望概念是独立任何一个领域地存在,对道的理解没有一定的智慧是很难产生其思维形式的,所以在这里贫道说出以上个人对待欲望的理解,也希望看了这些文字的善信,能对欲望的解释有个最直观的概念。

《文子》:“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

《道德经》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认识贪欲,看清危害

只有认识了贪欲,看清楚了贪欲的种种危害,才能够真正去除贪欲,避免贪欲。在各式各样、纷繁复杂的贪欲中,人们的五感遭受到外界的各种刺激,容易迷失其中,扰乱内在的心智。懂得“少则得,多则惑”的道理,人们才能将心神安宁下来,有所收获。

颜色少的时候,我们容易分辨;颜色多了以后,就眼花缭乱了。各种声音同时出现,根本就听不清楚;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食而不知其味。出去打猎,强的杀,弱的也杀;大鱼也捕,小鱼也捕。最后自己神不守舍,心神不宁。稀有的财货,让人行为不轨。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攻略,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道教崇尚自然,自然中必有欲望,《太上老君说清静经》:欲岂能生,欲既不生,既是真静,对人心中的欲望说明了,从我们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哇哇大哭是为了能吃饱、呼吸空气生存的欲望,难道也是有罪的么,要抛弃的么?随着长大对生存的欲望也在改变,这就要我们控制欲望使其合理化,明白了自我欲望的合理度,便是真正的清静。

见素抱朴,追求更高

贪欲之门并不能通往幸福,“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所以需要从欲望的反面入手,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来获取幸福。

现在流行的所谓“极简生活”,就是一种“见素抱朴”的生活。去除一切不必要的负赘,去除对资源的乱采滥伐和对环境的破坏,只追求一种必要而简洁的生活方式。

尊“道”的生活看似简朴无华,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人们“见素抱朴”,现其本真,守其纯朴,可以不为外物所牵。在简单朴素的生活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在老子看来,消除了贪欲,返璞归真,就是打开了一生幸福的大门。愿望简单自然,时时感受到满足,这才是真正而长久的幸福。“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自生自长中即使出现了个人贪欲,我就用道的质朴纯正去引导控制,教人敬畏质朴纯正的道,就不会在产生各种贪欲。没有了贪欲就回心归柔静,天下就自然归于太平安定。 https://t.cn/R2Wx0Bu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指尖上、墨香里……《我和我的家乡@最美乡愁》推出手绘画卷记录乡村振兴 】 内容提要:《我和我的家乡@最美乡愁》大型融媒体报道,是在天津市委网信办、天津海河传媒
  • 刚来了一位资金比较充裕的铁粉申请加入实盘指导,其实大家顾虑的问题无非是那么几个,而我也在微博强调讲过多次[作揖],任何投资市场都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做投
  • 吉姆·罗杰斯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华尔街金融投资家,被誉为最富远见的国际投资家,是美国证券界最成功的实践家之一。曾与索罗斯共同创立量子基金,以投资于商品期货闻名,有
  • 今天的快乐都是已婚妇女给的 p1她心心念的惠灵顿 (我觉得很一般)p2她给我的花花 (也不知道拼好给我)p3她给我买的蛋糕(勉强凑活)p4看她努力修图的份上今天
  •          辛味与甘味组合在一起有一种特别的效果,那就是辛甘发散为阳,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源源不断注入阳气,让你精神抖擞,凡是萎靡不振,抑郁寡欢的,用上桂枝就
  • 感恩我的明天又是一个平安!感恩生命中所有的一切因为你们都是我的贵人,度我的佛,是我的老师,是我的父母,是我能量的源泉,所以我愿,我坚信我生命中所有的一切以及宇宙
  • 世事纷扰,心灵最需要来自心底那一份宁静,于繁华喧嚣中持一份清静,左手清茗,右手诗香,快乐地感悟墨香世界的芬芳与风雅,感悟岁月与人生的苦乐年华。 ​​​《 短 》
  • 但是他珍惜每一个出现的机会,不管什么形式文本, 绘画, sound, video,每当他来找我们总是笑眯眯的,带好东西。但是他珍惜每一个出现的机会,不管什么形式
  • 最不喜欢吃带腥味的东西了[裂开]咿呀嘛9:[放假]又是周末可太开心了,我可以安心做作业了哈哈[并不简单]咿呀嘛10:看到一颗很闪耀的星星⭐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
  •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来制作一本旅游指南宣传画册吧。假如你是一名导游,来制作一本旅游指南宣传画册吧。
  • 尽管印度5G网络的铺设情况尚不明朗,在巨大的品牌推动力和消费者追求不过时产品需求的驱动下,预计 5G 智能手机在节日期间销量将增长30%,销售额将增长50%。相
  • 我就问她孩子是不是很能吃,但是脸色发黄不长肉,还经常便秘,看家长的反映就知道了,孩子是脾胃虚弱导致的运化失常。所以父母平时要多了解一些育儿的常识,特别是关于孩子
  • @福建检察@龙岩检察【克克暗访疫情防控工作】10月31日,市长克克以“四不两直”方式到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店及酒店、商超,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突击暗访,并
  • 修行佛道是燃眉之急 ,为了你下辈子灵魂的趋向处,你必须今天做出智慧的抉择,不可以交到坏朋友,更不可以亲近邪恶的恶知识。帝乃叹曰:吾不知道佛道神力,乃能若是之灵验
  • 玉儿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 是朋友遇事了 极其护短替朋友讨回公道的人 是脾气易怒又不记仇很容易好的人 有独立的思想 有一颗善良的心 看玉儿就觉得她应该不是一个爱哭的
  • 在这里设置收费站的,是东莞市杰xx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许先生的车辆被拦截,要求他交纳“停车费”许先生表示惊讶,我并没有停车,哪来的停车费?在电话里,对方称肯
  • #俞延静[超话]##漂亮公主俞延静# 【SingforYoo_消息】211031 宇少官推更新 延静相关新闻【简译:新歌出了[喵喵]】[#WJSN]#우주소녀
  • 位列第二的林志颖,1974年出生于台湾,是台湾著名的男演员和歌手,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职业赛车手,每年参加比赛就可以赢得很多钱,他还是车队的老板,名下也有科技公司
  • 你会看到一些真相,尤其是在29日到31日相处的算是愉快的伴侣关系,可能就会在即将到来的这一周以及下周,会因为金钱方面的事宜跟对方发生不愉快,至于能不能过关,还是
  • 野兽派断货王——猫爪润唇膏来了包装外画着一只花猫躺在虞美人花丛中打滚,半哑光壳子有质感,特地做了磁铁扣设计,不容易丢。你呢,被这只猫爪挠动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