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全公司的人,都是瞎忙!

1
一本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管理书

美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家快要倒闭的工厂,经营不善的原因既不是产品卖不出去,也不是招不到工人,而是生产事故频频、定单严重拖延,原材料积压、生产成本过高。

公司责令厂长罗哥在三个月里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否则,就要关闭这家工厂。

走投无路的厂长罗哥想起两个月前,他曾偶遇自己的老师、物理学家钟纳,当时罗哥向他请教自己的困境时,老师并没有直接给他答案,而是问了他一个既普遍又奇怪的问题:

“你们工厂的目标是什么?”

罗哥下意识地说了一句:“我们的目标是发挥最大的效率,生产出产品。”

“错了,我是问一个企业真正的目的。”

这是一本管理类书的开头,却是出自一个叫高德拉特的物理学家之手,而写这本书的目的竟是为了卖管理软件——就像当年“孩之宝”为了卖玩具拍了一部《变形金刚》。

结果软件没卖出去,连公司都倒闭了,这部书却成了管理学的经典之作。全书都围绕一个叫“瓶颈理论(TOC)”的管理工具,被作者写成了一本小说,而且情节非常精彩。

钟纳老师向罗哥厂长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引导他看到问题的根源,一步步地挽救这个濒临倒闭的工厂。

这也是我看过的第一本管理书,一开始是当成小说看的,没想到从此喜欢上了管理学。

它的名字就叫《目标》。

那么,钟纳老师认为的工厂的真正目标是什么呢?

2
为什么所有人都在瞎忙?

厂长罗哥初见钟纳老师时,曾得意地告诉他,自己工厂的一个部门已实现了机器人流水线,生产能力提升了36%。

于是,老师“不怀好意”地反问他:那么你们一定是多赚了36%的钱啦?

事实上,并没有,只是一个车间的生产能力提高了而已。

接下来,钟纳老师就好像一个算命先生一样,很肯定地告诉厂长:

因为工会,你不能把那些被机器人代替的员工炒掉,所以你的管理成本也没有下降,是不是?

你不但没有多赚36%的钱,甚至最终的产量也没能提升,是不是?

不但你的定单交付能力直线下降,你的存货还直线上线,你的工厂已经快要倒闭了,是不是?

为什么钟纳老师能准确地预测工厂的问题呢?

假如你有两个下属,小A和小B,工作流程是小A做完工作后,给小B完成。结果小A工作效率很高,导致工作在小B那里大量积压。作为领导你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般而言,你肯定会帮助小B提高工作效率,或者在这个环节增加人手。但如果这个环节既无法增加人手,也不可能提高效率呢?

而且,在工厂,你十有八九看不出问题出在小B这个环节,因为整个生产过程有几十个环节,还有一套错综复杂的流程。

你能看到的,只是一部分工人在拼命加班加点生产,一部分工人却因为没有零件而无所事事,一部分环节三天两头出事故,一部分环节设备开工率不足一半,一边是严重拖延的定单,一边是积压如山的原料和半成品。

同理,公司的办公室里,最常见的景象是,所有人都在忙,天天都要加班,但业务仍然严重拖延,不停地返工,不停地扯皮,业绩也上不去。

我不是说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在瞎忙——不是大家不努力,而是流程出了问题。

在钟纳老师看来,如果某一个环节的“效率”猛增,必然给下一环节带来“半成品积压”,同时,又要求上一个环节不断加大零件供应,这就造成了成本的猛增,管理费用也大大增加。

但为什么最终的产量反而会下降呢?

打个书里的比方,我们小时候春游,排成长长一列队伍前进,但队伍速度并不是所有人的平均值,而是取决于队伍中最慢的那一个人,在因为最慢的人后面所有人的速度都会因此慢下来。

这就是TOC理论的核心,首先它定义了什么叫“瓶颈”——任何一个环节,只要它的产能小于其他环节对他的需求,就是瓶颈。

而工厂的产能就等于瓶颈的产能——短板效应。机器人增加某一个环节的效率,反而造成内部生产的浪费——存货成本的增加、人员管理的困扰等等。

如果队伍最前面的那个人只管自己走不回头的话,整个队伍会越拉越长,而队伍的长度相当于整个流程的生产成本,这也意味着成本越来越高。队伍拉得太长,就会散掉,工厂的成本太高,也会垮掉。​

“瓶颈”理论其实很好理解,可钟纳老师开出的第一个“药方”却让人难以接受——干掉效率最高的那一个人。

为什么不可以呢?还记得老师提的第一个问题吗——企业的目标是什么?

是为了提高效率吗?不是,是为了赚钱。

如果降低效率反而能赚钱,为什么不可以降低呢?

3
马路不能拓宽,还可以提升“通行效率”

春游的队伍,想要不走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速度最慢的放在第一个。

在钟纳老师的提醒下,厂长想到的第一个方法是:重置工作流,把瓶颈部门(也就是效率最低)的环节放在第一个,以降低非瓶颈部门(即效率比较高的部门)的效率,来控制整个工厂的成本。

这就类似于“以产控销”。

换句话说,如果低效率的小B的工作环节不可能提升的话,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高效率的小A”换成“低效率的小A”。

这可能难以令人接受,但你想,如果是在几十个复杂环节的工厂,总不能因为一个环节效率上升,就让所有环节同时一起上升吧?这根本做不到。

当然,把效率最高的环节效率降下来,只是一个“控制成本”的权宜之计,而治本之道,仍然是要在无法提升“瓶颈部门”的产能情况下,提高“通过瓶颈”的效率。

就像一条小马路,如果不能拓宽,那就想办法提升“通行效率”。

于是厂长想出了第二个办法:把质检环节前置。

工厂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废品,但总是要到最后才质检,也就是说,这些废品同样耗用了“瓶颈部门”的宝贵产能,厂长决定把质检分成两步,在“瓶颈部门”前一个环节新增一次质检。

表面上看,这增加了少量的运营成本,但它能防止废品占用“瓶颈部门”的宝贵产能,从而提高了“瓶颈通行效率”。

不过,质检环节前置能节约的产能也就百分之几,还是要想别的办法。

4
以“瓶颈部门”为核心

一般而言,我们都会把手头的工作按最后期限排一下,最紧急的工作最先处理。但问题是,自己最紧急的工作,不一定是下一环节最紧急的,更不一定是整个流程最紧急的。

我们常常发现自己连夜加班的成果,在下一个环节的电脑里睡了一个礼拜的大觉;对公司而言最紧急的项目,却在某一个意料不到的环节被耽搁下来——仅仅因为这个环节正在处理一件对他而言很紧急很复杂,其实对公司而言一点都不急的事。

厂长罗哥虽然无法提高“瓶颈部门”的产能,但他又想出了第三个办法——按紧急程度处理订单。

很多人想,这不是常识吗?但是我们往往只看到任务启动的时间,而忽视了它们在各种环节有快有慢,通过“瓶颈部门”的顺序可能已经被打乱了——最紧急的事,因为在“瓶颈部门”之前的工作流程比较多,到了“瓶颈部门”时,反而排到了“不太紧急”的工作的后面。

不但“瓶颈部门”的产量决定最终的产量,而且,“瓶颈部门”的产出顺序也决定了最终的顺序。

厂长于是把每一个零配件分为三类:“不需要进入“瓶颈部门”的、可以慢一些进入“瓶颈部门”的、需要优先进入“瓶颈部门”的”,再贴上不同标签,每一个环节都要按标签处理订单,而不是先来后到,保证“最紧急的任务”优先通过“瓶颈部门”。

这三个方法有一个共同点:以“瓶颈环节”为核心安排生产,最大程度地保证“瓶颈环节”的产能,甚至可以为了“瓶颈环节”的效率而牺牲其他环节的效率。

这就完全颠覆了以往一些资源向“高效率部门”倾斜的传统理念。

这个方法对我们个人管理同样有启发。

5
TOC工作法

假如我们有一项复杂的工作,先后经过“A、B、C、D”四个环节,我们一般有四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是“跟着感觉走”:先做A,感觉差不多了,再做B,到了C时,想一想还有时间吗?有时间就把C、D这两个环节做得细一点,没时间的话,就粗一点。

这种方法的缺点很明显,时间紧的任务,A、B的大量努力到了C、D环节就被浪费了;相反,时间宽裕的话,A、B的工作布局就太小,常常会制约C、D环节的工作。

第二种是“跟着兴趣能力走”:我知道自己对C这个环节最感兴趣,A环节的能力最强,我就先干A和C,最后的结果很明显,A和C环节的成果,在B和D这两个环节,被大量浪费——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于是就有了第三种“全局考虑法”:先规划一下A、B、C、D四个环节的占用时间,再按计划执行。

这个方法肯定比前两个好,但它也有问题,通常我们在计划时会忽视最弱的环节的瓶颈,在执行中又容易在优势环节上超过预算时间,最终的成果还是受制于“瓶颈环节”。

不就是“瓶颈”吗?我改,我改,我改改改,就有了第四种方法“强攻瓶颈法”,在“瓶颈环节”安排大量时间,突破“瓶颈”产能,行不行?

可惜啊。我们想一想,既然是“瓶颈”,说明此处的工作效率一定很低,把大量时间花在效率低的环节,会有好结果吗?

如果借鉴TOC工作法,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

第一步,根据经验,我们先判断B是瓶颈环节,一切流程都要围绕“提升B的效率”来进行;

第二步,看看B环节的工作方法有没有优化的空间,而不是花更多的时间到B环节;

第三步,分析A、C这两个环节,尽量找出不需要通过B,直接到D的工作量,以减轻B环节的压力。

第四步,再看看B环节的工作,有没有可以在A、C、D环节直接解决的?

第五步,评估工作目标,再根据此目标评估B环节应分配的合理工作时间——因为瓶颈部分的工作质量决定了最终的工作质量。在保证任务能完成的前提下,剩下的时间分配给其他环节尽充分发挥。

第六步,进入执行环节后,还要观察整个流程,不要因为B环节用力过猛,导致瓶颈转移到了A、C、D环节,这也是TOC工作法的重要衡量指标——注重流量的平衡。

此外,我们平常喜欢先做完A,再做B,但TOC有“多批次通过”的建议,所以,我们应该在A的一部分成果出来后,先进入B环节处理,再回头继续A的工作,以加强对B环节产能的反馈和控制。

6
忙碌,不代表有效率

书中有一个有意思的情节,因为某个部门使用了机器人,效率大大提升,可上游环节很快就出现了供应不足,导致机器人开工不足,这些情况,其实大家心知肚明。

可为了配合公司宣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工厂不得不加大零件采购,强化上游生产的方法,最终导致半成品积压,订单来不及完成。

“瓶颈”一定是执行层显而易见的东西,而显而易见的东西恰恰是决策层最难看见的东西。

所以作者感叹:“忙碌,不代表有效率”,那些追求局部效益的系统,往往是最没有效率的系统。​​​​

父母为什么理解不了当代年轻人的绝望?
那一瞬间你突然理解了父亲的难处?
他们和当代年轻人相比,绝大多数都缺少共情能力。

比如有次跟母亲聊天的时候我说,你们那一代人也是真惨,小时候父母管得严,也没啥好玩的东西,年轻时候都得干苦力,而且大部分人都不能完整的上学,甚至很多人都没有上过学。抢着要孩子,孩子却只能要一个或者两个,孩子长大了掏空积蓄给他买房买车,还得帮孩子带孩子,一辈子不轻松。

而母亲却说:哪像你们这代人,从小就自己,电视也有,后来也有电脑,想玩啥玩啥,也没人抢,工作到处都是,又不下苦力,父母还帮忙赚钱,帮忙带孩子。

仔细想想,好像说的都对,又好像缺少了些什么。

就是,虽然我并没有亲眼见过那一代人的不容易,但是至少能够懂得,能够体谅。可在他们看来,我们这一代人享尽优势,看不到任何劣势。

究其原因,表面上是我们这代人至少不用年纪轻轻下学工作,而且必须在父母的管教下去下苦力。我们最次的人也在宽敞明亮的厂房里面玩弄机械化的东西,他们觉得,这种日子很好,却忽视了价值观的问题。

父母那一代人大都活的简单,没见过世界,也从来没想过要去见见。他们的世界里面就没有独立思考这件事,只想按部就班,却因为简单而纯粹,想的太少,活的自然就轻松。

就拿结婚这件事来说,在父母那个年代,大部分都是媒婆上门,一句话同意双方家庭就开始摆好订婚宴。不同意,立刻换另一个人。而我面对结婚,倒不是非要什么爱情,而是最起码要聊得来,三观相投,灵魂契合,而不是冷冰冰的搭伙过日子。

对事业来说,我想追求的多一些,人生高度提高一些,而他们却认为只要是个工作,有吃有喝的便可以。

其实,在现代社会,如果大部分年轻人都愿意降维,满足基本生存条件的工作很轻松。

可惜,社会在发展,意识形态不断变化,导致人不得不多要一些东西,不得不在时代的洪流中成为牺牲品。

要我说,90后的劣势在于:刚出生就开始计划生育,被宠大了之后上小学,那时候大学免费,而且部分人会分房子。上大学之后小学免费,拼了命的毕业,才得到一份勉强糊口的工作。工作之后更傻了眼,因为房价已经涨到可望不可即的数字,物价也今非昔比。因为上过大学学了专业,因为见过大城市的繁华,所以很多人不甘心,不甘心降维工作,庸庸碌碌。

所以父母那代人因为读书少,因为没见过世界,所以只知道一种苦,就是生活中体力劳动的苦。

他们不了解自律的苦,孤独的苦,因为现实和理想矛盾的焦虑,以及被生活逐渐击打的抑郁。

当然,这些都怪不了他们。只是时代发展太快,文化也在不断多元化,意识形态仅用了20多年,就彻底的改变了一代人。

那一瞬间你突然理解了父亲的难处?
爸爸朋友 圈屏蔽了我。但不仅仅是我,还有我姐姐们,我姐夫们。

第一次发现他屏蔽我的时候,我还是懵的,我以为他是不会用朋友 圈,所以不经意间就屏蔽掉了我。后来我跟姐姐确认的时候,她也是一样的猜想。

从我第一次开始用微信到现在已经7年,这期间我们都没有见过爸爸发过一条朋友 圈,他只是偶尔会给我们点一下赞,有时候简短评论一下。

直到上个月,我去姐姐家里玩,妈妈让我给她清理手机内存。手机里很多乱七八糟的软件,微信又莫名关注了很多乱七八糟的公 众 号,当时已经11点了,我让她先去睡,清理完了我会把手机放桌上。

然后我就躺在客厅的沙发上鼓捣手机。家里的灯都关了,只有阳台的灯还亮着,我爸在那看短视频。我们俩隔着阳台的玻璃门,谁也没跟谁搭茬儿,背景音就只有他手机里面放的食物十大禁忌、学会这些妙招不用找医生之类的老人必看视频。

清理完手机之后我准备起身去洗澡了,突然在脑袋里闪过一个疑问,我只问过姐姐能不能看我爸的朋友 圈,那我妈呢?她能看吗?

于是我瞄了一下阳台,老人家还坐在板凳上左手夹烟,右手握着手机。烟雾缭绕,我没走到他跟前都能想象他皱着眉头,眯着眼睛看手机的样子。

我换个姿势躺,手机背对着阳台的方向,打开我妈的微信,偷偷地点进我爸的朋友 圈,果然是枕边人,好歹有了朋友 圈的入场券。

于是我把音量关掉,慢慢往下翻着。

我爸发的朋友 圈里,其实大概可以分成三类,晒娃,生活,跟老年文。

晒娃基本上是晒他的外孙子,拍小视频,出门遛娃,小家伙吃饭,小家伙唱歌。有一个触动我的是他拍的晚上整理玩具的小视频。外甥很多小车玩具,从三厘米长到三十厘米长的都有。我爸晚上会把那些在白天玩的遍地都是的车都排列好,按尺寸大小。然后他配的文字是:到晚上了,小伙伴的车队收工了。

看到这里我轻轻叹了口气,我感受到的是爸爸的孤独。他离开老家来到城市,帮我姐姐带小孩,周遭没有熟悉的朋友,每天见到的面孔都是家人,社交基本靠微 信。而我的小外甥充当的是朋友的角色,每晚车的归队就像是他们共同的约定。其他人都在忙工作,忙自己的事,也就他俩相互陪伴,从早到晚。

第二类生活跟老人文,其实也能归为一类。我自己是很喜欢日出日落,朝霞晚霞,爬山走公园的类型。我爸的朋友 圈也是,他会拍早上蓝蓝的天空,傍晚西下的夕阳。但是他的心境跟我是很不一样的。他配的文字是“又过了一天,”、“夕阳无限好…”这类只说半句的话。他也是很敏感的类型,他感叹的更多是时间的流逝而大过于景色本身的美丽。

其他生活类的内容基本是记录,去公园跟其他老头老太唱了歌,居住城市潮湿多雨,回到老家报备一下之类的。老人文我应该不用解释,大家或多或少都见过但未必点开看过。

翻到底之后其实我能理解他为什么要屏蔽子女,一是他不想让我们看到他感伤的一面;而其他的内容(唱歌、老人文)是年轻一代并不入眼,甚至嗤之以鼻的一面,他也并不想自己笃定的事情被人看不起。

爸爸不善言谈,我也毫不逊色。他听到我快到家的时候会特地下来小区门口接我,并排走的时候会伸手搭着我的肩膀,骑自行车想让我坐后座。

我都没有任何回应,也没有像我姐觉得接我回家很温馨,也就任他搭肩不怎么说话,也并不想让他载我。

久而久之他也不会再提前等我,两个人走路就各走各的,他走得快就在前头,我就在后面走自己的。自行车我猜测是没有机会了,他年纪更大,腰更不好了,我当时觉得他载不动我,现在就更不可能载得动了。

我能理解父亲的角色可能是严父,但是倘若自小能温柔些,给子女更多明面的疼爱,父女间更多沟通交流,彼此的关系就会更柔和。那样他就会发现,他发的朋友 圈我能懂,我也会给他点赞,评论说下次我们一起去看夕阳,一起到公园散步。

如果是小时候,我可能就会一直记得在后座的我眼前,被汗浸湿的衬衫,父亲宽阔有力的肩膀,和斜上方头顶的蓝天。

#每日书摘##读书#

1.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诱惑,也很容易抵制。但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

2.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3.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4.群体不善推理,却又急于行动。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群体的权力令人生畏,然而有身份团体的权力更让人害怕。

#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1[图书]##乌合之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个存在了四十六亿年之久的地球,她的出牌顺序肯定是不会有错的和不能有错的,这个道理就像人的体温上升了一点二摄氏度肯定是不好受的,这是不用怀疑的,地球人类照现在这
  • 我扭过头去盖上被子不说话#狗狗文学#1热豆奶很好喝2-6《寻找coco历险记》喝个新品容易吗 就几百米的路 我都找不见它 后来问了路上的美团小哥 才给我带过去
  • 提到当初转会时,C罗表示确实很接近曼城但最终遵从内心回到了曼联;被问到曼联的情况时,他说相比尤文和皇马,曼联这13年根本没有任何进步;在谈及年轻球员时,他为小伙
  • 其次是,大家萍水相逢,我又不了解你的人品,不愿将利器交于无德之人。花了大量时间,金钱,甚至倾家荡产过赌上性命之后的过来人,你但凡明白这点,你就不会想有白嫖的心里
  • ※一些越看越上头的沙雕句子 时间告诉我无理取闹的年龄过了,到了该装B的时候了 终于突破事业瓶颈 ,却发现还有瓶盖 别人买基金是养老,我是提前给自己送终 自律的人
  • 他(她)的仁慈、宽容的优点,使他(她)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很容易获得喜爱 #命理先生算婚姻##易学#~~[浪]【全网最全易学经典课程,市面上难得一求,各种绝学
  • 好用的东西就像宝藏一样 需要用心去挖掘 否则一不小心就错过了 比如这个make Up for ever的墨水唇釉 ,说起水唇釉,我的感觉就是不显色,寡淡,所以当
  • 今年首席操刀仍然是我们70多岁的付奶奶,按照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做法:炒料,码料,晾晒,烟熏再晾晒进行。她把她们家木地板的各种指标跟我讲的明明白白,朋友圈里也有很
  • 截至11月19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0829例(其中重症病例9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60141例,累计死
  • 帐篷的搭建方式:为了安全选择搭建营地时候记住⼏个不:不可在近⽔之处,避免涨⽔;不可在悬崖之下, 避免落⽯;不可在⾼凸之地, 避免强风;不可在独⽴树下, 避免电击
  • 娱乐圈率先进入了名霸时代,新晋流量四小生,各个运势拿得出手王鹤棣:稳中向前,个人魅力十足,名字几乎无缺点,长相帅但气质需要修炼,耳朵不好成毅:小人多,贵人少,把
  • 步要在在意别人怎么说你,怎么看你,那些都是阳光中的尘埃,别让它阻碍了你望远的视线,抑制了你前行的步履。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生活在别人的眼神中,忐忑在别人的言语
  • 是否报案:是是否采集DNA:否(已推荐)其他资料:当时放寒假了,他在下午自己出去玩,之后就一直没有回来,家人也没有什么 具体的线索 。家住在一栋家属楼的一楼,爸
  • 李雪琴跟毛不易说:“我有一次遇到杨紫,我们在一个酒店的走廊里相遇了。这个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打这个招呼。我能感觉到,我们俩大概就是都知道对方是谁,她大概
  • [太阳][求饶][亲亲]身边没有撕破脸的人太多了,明明看透了很多人,却不能轻易翻脸,对讨厌的人和事露出微笑,是我们必须要学会的恶心 [ok]充实自己,做想做的
  • 我看那个粉丝几乎天天来我这儿打卡,不可能不知道我这轮空仓踏空吧,所以我没直接回复,打算在我今天更新打卡时再说一下我这个关于空仓的问题,本意是想都这个阶段了别FO
  • 在别人眼中,可能双子座人在情场很佛系,因为他们很少主动去争取谁,也很少强求和挽留一段感情,总是给人一种感情随缘的豁达感觉。可若是自己没有遇上对的人,双子座人也绝
  •   人的一生非常短暂,我们要远离那些消耗你的人,这些人时常抱怨,悲观,不求上进, 情绪不稳定, 负能量满满,他们自私自利,不守承诺,只在乎自己感受,不懂得感恩,
  • #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岳阳楼记 宋 ·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被泪水沾湿的睫毛也很美——桢果真的是很爱流泪的人,我们每次分别她都会哭很久,把眼睛染红鼻头也是,但想想也好像也仅限在告别的时候流泪呢......我把思绪收回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