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诗人
作者:张扬单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被说烂的句子,却只有发生在身边时,才可以切身感受到,何谓“怀若谷”,又何谓“气自华”。
“怀若谷”,即虚怀若谷。虚怀若谷说的仅仅只是自谦和心胸开阔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般人可以这么说他是谦虚、谨慎,但真正的虚怀若谷,却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却依旧热情地面对、热爱生活;真正的虚怀若谷,是一种让人与生俱来的沧桑感——并不是说一种饱经风霜后的老态,而是历经岁月的洗礼后,给了你一种山河般的胸怀。若说海纳百川,用其形容也不过如此了。
而我就这样遇到了一位“怀若谷”的老师——槟郎,是我最熟悉、也是距离最近的诗人。
回到刚刚所述。何谓“气自华”?其实这句话的上一句是“粗缯大布裹生涯”。“我”的衣裳是粗布织的,可“我”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即便“我”所穿的是那么朴实无华、甚至是说筚路蓝缕,但“我”内在的气质却让我变得高雅光彩。而这个“我”,便是槟郎,那个总是戴着四方眼镜、一顶红色鸭舌帽的槟郎。古人多是流连于花前月下,柳永死时,多少风尘女子为其送行。但槟郎先生的诗中,没有那些风尘烟火气息;也多有人写那些趋炎附势、充满功利的诗,而槟郎先生,只写自己,只写自己所处的社会、这个世界,只写自己对诗书、对生活的理解。正是那一首首看似平淡的诗,才支撑住了现在的槟郎先生。
先生有一天感慨着“我是乡巴佬”写下了《乡下的风景》。我只看见先生这句“乡巴佬”,不由得惊讶,便是点进去读了它。原来先生是出生在巢湖的农村,他爱那个土生土长的家乡,爱那片野山,爱野山上的树,爱生活在那里的动物。那是他心目中的自然,最原始、也最美丽的自然。自然自然,当然是天然为本,人工自然怎么可以称作是自然?那个槟郎,在田地里长大,父亲出诊在外,便陪着母亲去农田劳动。每天奔在田野,也睡在田野,这就是他的另一个家;“放鹅打猪草,挥锄岠嶂山”,那个孩子,好像这片都是他的田地,无忧无虑,那么快活。可如今,步入了社会、参加了工作的先生,却没有了儿时的快乐。大城市看着那么繁华,却是那么肮脏。不开窗不通风,打开窗却又吹入了许多灰尘。城市是多么拥挤喧嚣,那灰尘,连记忆里能在乡下看见的星星都看不见了……
这个城市太让先生失望了,于是先生每天清晨便起床去了户外,去户外采风,去户外爬山、探洞,去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拥抱自己所爱的自然,去自然里褪去那在功利名望的世界里沾染上的烟火气息。先生认为“山林之中有隐逸”,不是那些宗教徒,不是僧道,是先生欣赏的书生——隐逸的书生。而这隐逸的书生,先生最爱那三人;严子陵、陶渊明和李白。东汉刘秀即位后延聘严光,因厌倦与看透官场而退居于田野的陶潜,还有高力士脱靴后,去了白兆山桃花岩的李白。先生以他们为榜样,称赞、憧憬,甚至是向往,他也希望这种傲然的风骨、这山林间作出的篇章,能继承的自己的身上。只是谋生艰难,如今归隐山林难,先生便只可在闲暇时才能“归隐山林”,才能在山林中保养自己的本真。
“常人喜欢平原,隐士喜欢山地”。先生为何如此喜欢山林?平原是属于尘世的,山地里有隐逸的树林,先生爱古老的山林。山林放浪形骸,心在高远,肉体住底层人间。山啊,离天最近,天是先生归宿,是命定的去向。爬山越爬越高,离天也越来越近。先生只有去到了山林,才能逃逸尘世,才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先生爱好山水,更爱探洞。先生说洞中有奇景,尘世中的人只有功名利禄,只追随那所谓的荣华富贵,而先生却一边在尘世谋生,一边去洞中仙府期待一场奇遇。那洞中是不是有一番桃花源?洞是不是祖先曾经的居所?洞里是不是有那落魄在京都的书生?那书生,可是天上那仙眷,那个被掳进洞中的书生,又何曾知道洞中七日,人间却已历经千年?或者,洞里发现那尸骨,许是书生遗骸……?
到这里,不得不提及到先生的曾经。先生在考上师范后,本想回巢湖教书,却说自己“糊涂”了,有那么一刻,许是迷了一下尘世里的风花雪月?刚去先生便是悔了。这城市啊,那么多灰尘,夜晚的灯那么亮,人心也如这城市一样复杂多变,实不如那村子里,倒还有片寂静。好好的师范生,本在子弟学校教书,却被撤职去了监狱管理犯人。当年那个书生,还单纯地像一张白纸,这时却穿上了警服。那监狱里,可都是反社会的人啊!这监狱墙带着电网,犯人逃不出,先生却也是日日禁在内。电网的寒光,刺眼,电网外面,自己的故乡在等自己,他的巢湖在等自己……
回不去了,那便是在此住下吧。但“我”还是我,暂时的归宿,得到“我”的肉体,“我”的魂体怎可归于此?天地君亲师,人性对天地、对亲人、对老师都有感情。父母生养一场,老师也是自己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只是“我”老了,在这片土地上老了,却不是陪着亲人老去……
前段时间是儿童节,先生作诗一首,回忆自己的童年。他说他的三个姐姐,不幸都被饿死。先生1968年出生了,1968年,也恰巧是个不太平的一年,而先生的童年,缺米饭,因为要交公粮,啃着山芋南瓜,也还算幸运活下来了。先生自是男儿身,便多为家里承担一些,放牛放鹅,垦田除草。童年的先生,虽然生活艰辛,却是仍然对生活的满怀希望,他依旧爱着自己的土地,爱着巢湖的一山一水,是那里的乡村田埂生养了他,是那里淳朴的人陪伴着他长大。或许我该说一声,先生,您也能过儿童节,您也可以去追念曾经,您也该得到一句,节日快乐。
不如这一刻便去追忆吧。去看一看故乡的黄昏,太阳落山,白昼将尽,黑暗取代光明,宁静代替喧嚣,去感受黄昏时才独有的美好;去看一眼山里、树上的蝉,若是这乐园容不下自己,不如离开去他处鸣叫;去看一看山上的晚樱,看一看田里的油菜花,看一看,那个田野里做完农活后,玩乐的自己。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时间流逝,在城市里不断被消耗的先生还是老了。故乡的黄昏,今天过去了,到明日这时依旧还有;山里的晚樱谢了,明年这时还会再开。年年岁岁花相似,物与人终究是无尽的,宇宙永恒的规律,怎么会被打破?只是逝者如斯夫,先生难过,自己仍然有许多事情想要去做。他感慨着自己已是五十岁了,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突然有一阵心灵危机。死亡的阴影逼近,想起父母寿终未过六十,只希望能活过六十岁。这一生,写下那么多诗歌,遍看人间百态,途经尘世烟火却半星半点也不沾身。老天爷的采诗官,是否愿意等一等先生,等他完成他的愿望、他的事业,再让他同你伴着黄昏一起下山。
你会觉得先生畏惧死亡吗?
死亡,不过是生命的又一场轮回。“没有灵魂的肉身,是死去的尸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先生如是说。先生何曾畏惧过死亡?他曾经感慨过多次并写下了对死亡的看法,只是自己活着,仍然有许多想做的事,只有完成那些事,才是一个“有灵魂”的肉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人是拼凑的整体,肉体容易堕落,而只有灵魂才是人的一切。人啊,莫要惧怕死亡,但要拥有灵魂。
诗人总是寂寞的。风雨琳琅,一生能在世上留下的不多,漫山遍野,晚樱盛开,只这一生,与诗为伴,愿最后,可以归于山林。
2021.6.8

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这是讲,你阿难现在看到了我,包括看到了你自己,包括看到了世间十法界一切万法。

皆即见眚:你把我当成了佛,你把你当成了我的老弟,你把泥巴瓦块当成泥巴瓦块,你把天当成天,它是天吗?你把畜生当成畜生,它是畜生吗?

非见眚者:作两种观照。但是你在妄知妄见的当下佛知佛见并没有坏,真知真见仍然原封不动,仅仅是蒙着一层迷惑颠倒,你把它忘记了;也可以解释为,并不是你所见的这些东西都是错误的,都是病的。所见的这些东西从根本上来讲,是不是都是一个念呐?也就是说,你所见的泥巴,你不要把它就当成是泥巴,它不是泥巴;你所见的佛,不是那个佛是错的,是你把他当成佛,你的知见错了。因为那个佛当下是不是还是你自己啊?都是我们一个念。

比如说我用看到的这个茶杯来解释这个话,「非见眚者」,我见到这个茶杯我把它当成茶杯,是因为我迷惑颠倒,我这个知见发生了错误,并不是我所见的茶杯是错误的。因为我看到是茶杯;别人看到它是佛;天上的人呢,看到它是一滩水;鬼看到它可能是火,你说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啊?这两方面一起来观照,我们就圆融了。所以我们要耐下心来,这是扭转我们无量劫以来的迷惑颠倒啊!所以我们有时候读《楞严经》,是不是感到佛他老人家真是会啰嗦啊!他也没有办法不啰嗦啊!阿难就逼着他啰嗦。

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彼见」,就是讲我们的第七识,就是讲见分、见精、见性、见元、转相、七转识,也叫传达识,也叫末那识,也叫我执、行阴、思。因为这个见已经是真妄和合,真妄和合它必然还有真的,只是含金量多少的问题,这是打比方。实际上它不是和合的,它是一个东西。这个心法跟世间法只能通过打比方来明白。你看这一切东西,天人鬼畜都是和合成的一个心,是和合的吗?它不是和合的啊,是打比方来讲是和合的。真的假的都是它自己,它跟谁和啊?和合必然有二。讲真妄,讲二,都是方便说;究竟讲,妄也是真,真也是妄,即真即妄。哪有什么真妄和合啊?因为不这样讲,没有办法开口啊。这个「真精」就是真心本来面目,就是佛知佛见。

「性非眚者」,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及本性从来不是错误的,没有迷惑颠倒。注意,这是按照通教、别教讲的真心。我们那个第九识从来都是正确的、圆满的,它没有错误的。到了圆教讲的真心,妄心是不是也是真心啊?用圆教来讲这个法,你不好讲,你没有办法讲。这是用分别法来讲,我们是假设一个对待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别教讲的真心本来面目它就是智慧,就是菩提的化身。「故不名见」,所以真心不能叫见。到了见它就已经有了动作,有了动作,在佛法里就叫妄。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这个「同分妄见」,我们前面刚刚讲的,同一片虚空之下相邻的两片国土,扬州人看到月亮上有个红光,南京人就看不到。因为他过去世中所共造的业不同,所以在今生今世所得的果报不一样。所以这里一人跟一国之人,道理是不是一样的?

此众同分,所现不祥:我们先到这里讲一讲,是不是同样也是「眚妄所生」呢?仅仅是一个带有普遍性、一个带有个别性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就要开始觉悟,怎么觉悟呢?不能把所有人见的东西所有人都这么认为就当作全部是对的,大家明白了吗?也不能把所有人见的东西都不是那么认为就当作是全部不对。不能把多数人相同的看法作为前提。所以我们在讨论真理的时候,不可以以人多人少来讲,只看能不能经得起我们的智慧来印证。

同见业中,瘴恶所起:「同见业」,就是同分妄见所造之业,「瘴恶」,就是疟疾啊,因为疟疾带有普遍性,这一大片传染上这种病的人都会遭殃。这是比喻我们同分妄见很可怕,而且在这种同分妄见中我们最难解脱。因为大家都这么认为。

俱是无始见妄所生:这里「俱是」是概括总结别业妄见和同分妄见,都是无始以来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打了一念妄想,结果让这个妄想占到主导地位,变我佛知佛见为这个妄知妄见、见分、见性之光。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这里讲到,以一人比无量人,以一土比无量土,就从比到阎浮提,然后再比到「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再由娑婆世界「并洎十方」,就比到尽虚空遍法界整个宇宙。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就是指一切的佛土、一切的众生;我们可以把它笼统地观照为十法界一切万法。

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觉」,是本来就是明的。怎么「觉明」呢?都是我们的真心本觉,而堕于无明妄想之中。「无漏妙心」,就是真心。把这整个的十法界先笼统地说为是个「觉明」,又具体地把它说为都是我们的那个真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见闻觉知」,就是六种意识心,是所缘缘;「虚妄病缘」,可以说为我们的第七识,说为我们的眚眼、见性、见分。

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这种和合都是我们的妄想和合,用心来沟通,叫色心二法,叫作想相为身——想,就是我们的心法;相,就是色法。想相和合起来就有了有情世界。妄生不是真生,妄死也不是真死。比如说这个拳头,舒拳为掌,手掌生了没有啊?当下是不是还是拳头啊?然后呢,收掌为拳,这个掌死了没有啊?拳头当下还是手掌。所以看起来好像是手掌死了,叫「和合妄死」。同样山河大地、树木华草,是不是都是我们心变出来的?在后面第四卷168个字的时候,一切东西它怎么生出来的,树木华草怎么生出来的,都要讲清这个问题。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怎么样「灭除」呢?「远离诸和合缘」,离开了「诸和合缘」——就是说我们有的时候不做坏事,乃至到了禅宗来讲,连好事都不做,离一切相而见空性。怎么还要远离不和合缘呢?不和合缘就是特指对通教的无为法。如果你不把这个不和合缘,不把这个「住空观空」除掉的话,它能不能再灭除其它四十一分变易生死啊?不能。「诸生死因」,包括分段生死,包括变易生死。只有一心三藏,属于圆满菩提。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所以要做到离「诸和合」和「不和合」因缘,一定是「一心三藏」这个法。所以这个「圆满菩提」啊,就是要认识到在我们真心当中不舍一人,不缺一法;也还不多一人,不多一法。尽虚空遍法界,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就是当人当下一个念,这就是「圆满菩提」。

「不生灭性」,十方法界有没有增加一个法,有没有减少一个法啊?现代科学都懂得「物质不灭定律」。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都是我们自己。就跟在做梦一样,在自己表演自己,还把它当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是不是感到无量劫以来很可笑啊?可笑、可悲、可恼。你看诸佛无量的佛反反复复地出世就是讲这么个道理,不知道讲了多少代,可是我们迷惑者还是照样迷惑。再看看那些无量的修行人还在那么执著,我们想发慈悲心去帮助他,他还觉得我们好像去算计他,我们只能加倍地可怜他们,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自己啊!

清净本心,本觉常住:我们印证一下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是不是叫「本觉常住」了?有没有把握在任何时候,我都不会怀疑「一心三藏」呢?有把握的话,你就「本觉常住」了。所以开悟从悟门起修,这是老祖宗自古以来的教训,诸佛出世都是这样教导我们。所以我们希望在坐的同修一定要像师父一样,发心要发得很真实。只有我们大家都发心,我们才能兴旺如来家业!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

 

所以佛在这里再补充解释前面的「远离和合因缘及不和合」,佛感到这句话还应再过细地讲一讲。你别把这个破除因缘法就当作是非因缘,你还不懂得非不因缘;你别只懂得要破和合,却还不懂得破不和合。

 

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在这里这个「如是觉元」,把「觉」和「元」要分开。「如是觉」,在这里来讲可以解释为,在我们现前情况之下所造成的这种心态;这个「元」呢,要放在下面一句来讲,原来从根本上来讲,你不能讲它是和合生,也不能讲它是不和合生。

 

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

 

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我现在仍然以当下眼前的事情来给你讨论。

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所以阿难,你现在仍然还在执著世间法,以及佛给你们讲的小乘因缘和合之法,而疑惑证菩提心的问题。因为这个菩提心前面讲了,它是不生不灭啊,你把它怀疑成自然性的。所以你在「自然」和「和合」这两个法之间而起疑惑。

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妙净见精」,这是讲的见分。因为通过十番显见,佛已经把阿难的这个心从六种意识心引导到第七识,所以就在第七识上来做文章。

 

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辨,杂何形像?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阿难认为这个见是由于我能见的见与这个光明的明和起来的。佛问他,如果是和的话,是「何处杂见」啊?你们能看的这个光、见和在哪里啊?能不能看到啊?这个和后面还有合,先给大家区别一下「和」和「合」。「和」一般的是比如说糖、水和在一起,变成糖水;那变成了糖水,你能不能看到哪个是水哪个是糖啊?「合」呢,是指两种固体合在一起,它不是溶解为一体。先把这个概念搞明白,下面经文才可以理解。见相可辨,杂何形像:本来是不可辨,那么为了防止他强词夺理——就算见相可辨的话,那你把样子给我找出来。

若非见者,云何见明:如果找不到这个见,是不是就没有见了?那用什么东西来见到这个光明啊?若即见者,云何见见:如果你还就找到这个见,那我再问你,你用什么东西来见这个见呢?自己的眼睛能不能看到自己的眼睛呢?你如果找到了眼睛,那好,是谁看到你的眼睛的?那眼睛在哪里?

必见圆满,何处和明:那如果见圆满的话,既然是圆满了,它还要不要另外和一个明啊?不需要。若明圆满,不合见和:我们这个明是不是也是圆满的?有没有哪一处明,哪一处不明啊?遍一切处都是明。所以如果讲明是圆满的话,那个见能不能和进去啊?

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如果两个物体一定是指这两者都有某些不圆满的地方才能和在一起。比如讲,水与土相和就变成烂泥巴了,它原来这个名相概念就要改变过来了。那如果你讲见与明和的话,又到底该叫什么东西呢?也不能叫见,也不能叫明,不知道叫什么。从名相上来推论这个问题,没有这个道理,讲不过去。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把明和暗搞明白, 推及到通、塞,通来见通,塞来见塞;和明、暗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

 

前面讲的「和」,这里讲的「合」,又在讲因缘和合。「和」就是像液体一样可以融为一个体,「合」就是两种固态物体都分明对待。

 

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云何见暗?

 

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如果你讲我们能见的见分与这个明相合在一起才能见,那么到了暗相的时候,明相就没有了。此见即不与暗合,云何见暗:那么这个见不与暗相合是不是就不应该见暗呐?事实上我们是不是能见暗呢?能见。

 

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

 

若见暗时,不与暗合:若见暗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见性是不与暗合的,那么在这个时候来讲,仍然与明合。

与明合者,应非见明:虽然与明合在那里,它能不能见明呐?不能。为什么?因为这个暗来了没有明相,是不是应该见暗呐?所以就造成了这个逻辑思维的错误。见性跟明合在一起却能见暗,这是大笑话。

 

既不见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既不见明,云何明合:所以它暗相来的时候,我是跟明合的,跟明合却见不到明。「云何明合」,你怎么说跟明合?了明非暗:又造成另外一种错误。你怎么知了这个明而不是暗呐?

 

 

 

在漫天远古璀璨与北极光下,我想抛却世俗与身份认真和你接一个吻,为了满腔汹涌的爱意和你。
恒星穿过漫长的亿万光年在这里与极光相遇,就像我们穿过万里之遥遇到彼此。
茫茫宇宙,山河尘埃,爱你是烂漫恒星的一瞬,微茫如我的一生。
这一刻,我无比坚信,我会永恒爱你

茫茫宇宙,山河尘埃,爱你是烂漫恒星的一瞬,微茫如我的一生。 这一刻,我无比坚信,我会永恒爱你。

爱情本该如此啊,恋爱这么美好的事情,如果还要分性别的话,那也太不公平了。

春寒料峭,星夜无明。
差一个白天或黑夜,人群里擦肩,少买一张机票,不上那辆大巴,拒绝一个好意,舍不得一个挽留,少一丝喜爱,我都会错过你。
所幸我做对了所有选择,也报有足够的爱。
斯塔万格夜是一个奇迹夜。
能遇到你,然后走到你身边,真是最幸运不过的事。

——《从斯塔万格与你度过深冬》發阿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黛粉便利店[超话]# 出,我要买孙尚香和娜可露露的新皮肤[哼][哼]全部出完抽人付邮送一张闰土特典卡,允勾(ms1或者ms4)没预算不要来,问价不回直接拉黑
  • 去年官网卖的限量200份的周边,3d变换卡,已绝版抽奖条件:1⃣️转发带#刘耀文0923生日快乐# 2⃣️属性要求:时代峰峻艺人(一团二团三代)里只唯刘耀文,主
  • 不巧的是,在第一项测试发动机振动项目时,我们就遇到了一些“小插曲”因为哈弗神兽柠檬超级混动 DHT采用的是一套非常智能的混动系统,在大多数原地等红绿灯或低速行驶
  • 【联系方式】15001255755【微信】minhuazou#无中介费真房源##北京租房合租##北京求租##个人房源合租##北京租房#我本人梁蔓霞,梁萌霞,是我
  • ”骑行达人崔越告诉记者,以往的银川,自行车道不连续、车道太过狭窄、路面坑洼不平、被机动车占用等等“不友好”的问题,让很多骑行爱好者望而却步,但随着慢行绿道逐渐延
  • 丁韶华说,这两个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普惠性文件,亦即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和稳定持续发展的“50条”和支持中小企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22条”内容涵盖财税扶持、金融
  • 姐妹们我已经好一些了想到他的时候,已经感觉不到自己爱他了我想到: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好累好累啊自从要开始买房,我就要在他和我爸妈之间权衡我游走在这些关系之间,我
  • 轻松筹突然得知身边一个哥哥去世了,一整天心里都不是滋味,才37岁,就夺走他的生命,早年丧父,已经对他是一种打击,自己到了这个年纪,还没能娶媳妇就这样走……灾难为
  • 其实在那之前我是做剪辑接单的,后来我遇到了一个人,他带着我做起了短视频,那时我们一直在做微信视频号,由于没有原创能力,我们只能做视频搬运进行去重,但我们前前后后
  • 还是喜欢那一句,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 图一 鼻孔外漏 鼻子下方的痣 嘴形 有这三种特征的组合 多不好招惹 生活当中有没有遇到 类似的面相 鼻子下方此处有痣的粉丝 推荐点掉 因为容易招惹口舌
  • 对于再次来到中国执教,李章洙的太太十分不理解,甚至有些指责他说:“都这个年纪了,又不是让你出去赚钱的,在家里边看看孙子孙女多好。那个24年前来到中国仅一个月就想
  • 重庆万科早前正式启动了在渝全维度经营业务布局,未来将有更多由重庆万科打造的商业、办公、酒店等项目亮相 : 2021 双面神可以申报哦 敲重点如果作品未通过国际评
  • 一个人能够陪我们走多久,都是命中注定的缘深或者缘浅。我并不指望,走得人能有所庇护,就是带去自己一点点思念。
  • 更经当代净土宗大德、九十二高龄的昌臻老法师鉴定,所有文字皆有依据,有意学佛的听讲者或读者,可放心地依这部《浅讲》去读澫益大师之《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去信愿持名求生
  • 《贤愚因缘经 卷一》(北魏沙门慧觉译、新译圆照法师) 摩诃萨埵以身施虎缘品第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乞食时到。着衣持钵。独将阿
  • 广州美食探店 | 番禺大树头森林餐厅无意中发现这家隐藏在闹市中的森林餐厅,吃货真的超爱去这种风格的餐厅,因为太太太好出片了!吃到一半,城管叔叔上线~所有摊位都往
  • 琢磨先生:当下中国最好的生意,概括起来无非就是:向少年卖娱乐,向少妇卖仁波切,向老女人卖青春,向中年男人卖鄙视,向老男人卖健康,向上班族卖焦虑,向屌丝卖性暗示,
  • 当然,来往于这一区域工作的人,也不会计较这150块钱,因而通行费用并不是关键因素。 明确这一问题后,我们再来分析港珠澳大桥本身的价值。
  • 我闺蜜跟他说我们已经下去了,很快,你走吧不用等。然后我闺蜜说,你就放在楼下刷卡机后面就可以了,我们马上下去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