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何事欲無言
上世紀八十年代,來佛寺還沒有用上自來水,僧眾吃水全靠自己挖的一眼淺水井。每逢旱天,水井中便打不出水來,只能到村子裏去挑水吃。一次慶公去村裏挑水的時候,被一條大狗咬得遍體鱗傷,狗主人聞聲趕來,揮動手中的皮鞭就要抽打這條狗。慶公卻把他攔了下來,説:「狗見了咬我,説明我前世作狗的時候咬過牠,現在牠把我咬了,這個帳就正好了結了,假如你打牠,讓牠心生怨恨,那麼這個怨就還要繼續結下去,我這一身傷也就白受了。」於是向村民找了點麵粉撒在傷口上,又借來針線把衣服簡單缝補了一下。然後還不忘在每隻水桶裏打了半桶水挑回了寺院。
慶公不識字,除了一句佛號之外,幾乎什麼也不會了,沒有人瞧得起他,別人上殿的時候,他只能站在殿外念佛。寺院裏最髒最累的活都是由他來幹。因爲寺院還種有幾畝薄田,所以人們經常會看到慶公挎著蘿筐、肩拉鐵鍬到處拾糞。有一次,慶公在一頭驢子旁邊拾糞時被驢子給踢了個跟頭,驢主人慌忙把他扶起,問他傷得怎麼樣?慶公卻説:「我一點事都沒有,你快看看把驢腿給傷著了嗎?」
一九八七年冬,慶公大病了一場,有位到寺院掛單的遊方的僧人自稱會算命,他説已算出慶公陽壽將盡,對齋堂做飯的人説最好是不要再讓慶公吃飯,也不要吃藥,洗乾淨腸道等死。四天後,王春生居士到寺院去,看到了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慶公,就問他吃不吃飯,慶公説吃。春生居士馬上去找到了海賢老和尚,兩人一個燒火,一個擀麵片兒,給做了一鍋湯麵片兒,賢公坐到慶公床上,用脊背把慶公扛住,春生居士端著碗一勺一勺喂到慶公嘴裏。慶公一口氣喝了四碗,漸漸緩了過來。春生居士問他還喝不喝?慶公説:「鍋裏若是有,再喝點兒也行。」賢公和春生居士都心疼地痛哭失聲。二人擔心會把慶公撐壞,就不允許他繼續再喝了。春生居士要找那位會算命的遊僧理論,卻又被慶公給攔住了,説:「這都是我自己的業障,不能怪別人。」
慶公一生默默無聞,沒有留下任何豪言壯語,但是筆者竊自以爲:他老一生不念人惡,給人常留改過自新之機,能將慈悲心平等施與異類,若非薩埵王子、忍辱仙人之流再來應化,斷難做得!金剛不壞之軀,得來豈屬偶然?
(因緣生按)南無阿彌陀佛!末學與慶公緣吝一面,對其瞭解幾屬空白。以上三樁是來佛寺方圓人盡皆知的,末學也曾向王春生大居士親自求證。於是不加修飾,羅列於此。
末學曾走訪不少上年紀的居士,大家幾乎眾口一詞,説除了經常看到慶公扛著工具種地幹活、拾柴拾糞、修橋補路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可説之處。因爲老人家不喜歡説話,所以也記不起來他曾經説過什麼。
末學不肯甘心,與印志法師一道專程趕至慶公出家剃度的羅漢山清涼寺,拜訪了寺院六十九歲的老護法邱國富居士。邱老居士的父親和慶公是同齡人,也算是慶公幼時的玩伴,並且老人家如今還健在。末學問邱國富老居士:「有人在網上傳言説慶公是十九歲出家的,而我在多年前得到的信息卻是他老在十一歲就出家了。到底哪一個是眞實可靠的,您的老父親有沒有和您説起過呢?」邱老居士很肯定地説:「我聽我老父親不止一次地説過,慶公剛到寺院的時候還沒多高,還是個小孩兒哪!也就十來歲的樣子。要説十九歲出家,那純粹是胡説。」末學又問:「網上還上傳了慶公的一張照片,説是慶公生前留下的。」旁邊一位居士插話説:「對,我也看到了。好像還是張彩色照片呢?」邱老居士笑了笑,依然很肯定地説:「慶公不可能留有照片。莫説是彩照了,就是黑白照片也不太可能。他們那是不知道慶公當時有多麼艱苦。」當末學問起是否能講出慶公的一些具體事跡之時,邱老居士也爲難了,想了好一陣子,只是説:「慶公脾氣好,從不惹人生煩惱。因爲他有點兒口吃,説什麼話都説不利索,所以也就不喜歡説閒話了。但是有一點,他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不會結巴,所以我就只記得他愛念佛。」
和王春生居士同村的黨萬堂居士倒是説起一件値得一提的事:文革前期,慶公被下放到來佛寺旁邊的張莊村參加勞動,就在黨萬堂居士他們那個生產隊。當時萬堂居士還小,喜歡和慶公一起玩,晚上也要和慶公床挨床睡在一起。有一個夏天的夜間,萬堂居士迷迷糊糊地要起床上廁所,卻見慶公在床上盤腿打坐,萬堂居士嚇了一跳,趕緊上前拍打慶公,問他在幹什麼?慶公説:「白天不讓念佛,我趁夜裏念會兒佛。」……
另有一位王鳳林居士説起,有一次慶公擔了一挑大糞往地裏去,恰巧有一個年輕人騎著自行車迎面駛來,因爲車速太快,慶公躲閃不及,一下子被撞翻到了旁邊的水溝裏,大糞灑得渾身都是。沒想到這個年輕人不但不道歉,還大罵倒在水溝裏的慶公擋了他的路。正趕上王鳳林居士扛著個鐵鍬從此路過,一見這年輕人如此野蠻無禮,氣得掄起鐵鍬就要去拍他。躺在水溝裏的慶公馬上連聲制止他説:「不要打他!不要打他!不怨他,都是我的錯。」……
至於慶公因何不留半點言教,末學想來這或許也算是他老度眾生的另一種大慈悲和大智慧吧!念佛成佛,何須多言?
古德有禪詩曰:
聖人何事欲無言?
蓋恐因言失本源。
清淨禪心非月指,
糊塗佛法是風幡。

上淨下空老法師得知慶公的非凡成就之後,大稱難得,歎爲稀有,言其成就確爲「覺海同慶」!親爲題字讚曰:
一生持戒修行,

圓滿金刚不壞體;

一心念佛往生,

究竟極樂無礙身。

我們宛城碩德聶公振弢教授爲其赋詩讚曰:
山亦不高,水亦不深。草自豐茂,木自成林。

來佛禪寺,薰風甘霖。海慶法師,童稚坐臨。

八十二歲,自在息音。坐缸七載,笑面如吟。

肉體不腐,副陽副陰。天高雲淡,唯吾師心。 https://t.cn/z81PuZC

《鸢回头》读书笔记2

不妨站在今天人类的立场,想象一下我们与两千五百年后人类的关系。我们大约会在两种担忧之间徘徊。第一种担忧,是彼时的人类几乎忘记了我们,尽管他们仍然是我们在生物学意义上的直系后代(但愿如此,然而谁能保证不出现其他情况呢?而且这需要进化论在那时仍然有效),但在社会意义上,文化或哲学上,甚至在科学史中,他们对我们的光荣成就弃若敝屣。我们日常念诵的伟大名字,“如泪水消失在雨水中”,只有最显赫的几个,尚保存在历史教材中,却只是在几本最为厚重、只有学者才会光顾的历史书中;我们的连绵战争以及伴随的血汗和歌谣,给缩写为书中的一页,我们引以为豪的科技成就,被形容为粗糙的工具;我们自以为相当成熟的世界观,哲学或物理学的,挤入历史书的首章首节,给漫不经心地贴上“原始”标签;还令我们伤心的,是他们明明继承着我们的经验,却对我们辛辛苦苦总结及传递的生活制度,我们视如瑰宝的格言,我们的教训、禁忌和伦理,以及把一切融合起来的风俗,或者一无所知,或者满不在乎,或者当作猎奇的对象,只留在追求奇异风格的酒吧的墙饰上(假设酒吧这一伟大事物会流传到那个时候)。

第二种担忧与此相反。哪一种未来更可怕,是前面形容的,还是另一种对我们来说亲切然而绝望的景象?设想两千五百年之后的人,在拥有我们无法想象的先进技术的同时,仍然保留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愚蠢和偏见;仍然歧视或仇恨与己不同的人;仍然用火把和石头对付让他们恐惧的先知;仍然同我们一样绞尽脑汁,把珍贵的智力用于如何在队列中占些便宜;仍然头脑薄弱而意志坚决,无视明明可以依赖的知识与教训。这不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在我们之前,世界上曾有许多区域,两千年里没有发生什么实际的进步。我们甚至不知道,停滞与进步,哪一种更是人类的常态。

假设我们知道今天某个人的著作,某些规定性的解释,在一千年或两千五百年后,仍被奉为金科玉律,我们是应该欢喜还是应该悲哀?这是个不易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类的社会生活,确实有一些是难以(如果不是永不)变化的,那么,在这些方面的经验,将长期有效。不过同时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些方面的智慧,并不是人类智慧中最精华的部分,实际上,任何时代的人都能够独立地产生这样一批经验,在这些地方,我们之所以使用古典的格言,主要的原因不是我们必须经由前人的教导,而是我们乐于采用现成的表述。

自汉代以降的两千年里,中国社会的演化异常缓慢,如果不是佛教的传人,作为读者,我们大概更难感受到明显的精神变迁。孔子的时代问题,便一直给确定为一件不存在的事情,他的形象,超越时代,像每个人的邻家老人。

然而他不是。他生活在两千五百年前,活动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登过的最高的山是泰山,欣赏过的最美音乐是名为“韶”的宫廷乐舞,喜欢精致的食物,讨厌粗野的人。他是一个智者、有德行的人、搜集书籍的人、长寿的人。他是时代的教师、君主的宾客,由于不谙权术,没有成为他想成为的政治家。他关心的中心问题也是春秋时代很多人的共同理想,即建成一种很少纷争、秩序井然的合理社会。他提出了自己的社会目标,用伦理语言予以形容,至于如何实现,他也想不出办法(复古主义本身就证明着没有办法);所以《论语》的精华不是政治,而是合理的个人生活、德行的个人实践,如何与世风对抗又不陷入激烈危险的情绪。

儒家在战国至汉初的胜利,不在于他们在辩论中处于上风(可以参考好辩的孟子对竞争者的批判,那大多是浅薄的),不在于他们的政治理论更深刻完善(特别是相比法家而言),而在于他们比其他派别更广博、包容,善于改造他人的理论,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多。孔子无意中建立了最大的门派,在政治上,这一派别在很长时间里没有清晰的面目和明显的参与。但继承着孔子的风格。也由于他们的出身,他们几乎垄断了对既有的礼乐制度的解释(而另一些激进的派别不屑于此),民间的图书,也大半在他们手中;君主转过头去时,战国的儒者转而向失意的同行传播自己的声音,蛰伏在战火中,等待机会。当天下厌倦了纷争,君主寻求一种有威严的平静时,他们的保守特征便闪闪发光了。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儒家需要孔子来充当精神上的王,没有这样一位教主,儒家不过是图书馆员和保守派官吏的混合体,很难在王朝的频繁更替中维持自己。两千年来,国灭了又兴,人生了又死,唯孔子不朽。孔子的政治目标是乌托邦式的,甚至可以说是非政治的,至于途径,他并没有给出可能会令后世的尊奉者为难的具体建议,作为日常语录的《论语》,因为语境往往不明,更是易于引用,易于解释。这些都使孔子成为友好的工具,孔子的地位高,大家都欢喜。

做一个可怕的假设。假设《论语》这本书,在下个星期的什么时候突然消失了,我们会怎么样?我的猜想是,几无感觉。原因之一,是《论语》已经渗入我们的文化,特别是语言,它的影响早巳不依赖独立的文本;原因之二,是《论语》与现代生活的距离是遥远的,有时我们觉得《论语》中的命题和论断常读常新,如在谈论我们眼前的事,那不过是因为人类生活状态的延续造成了《论语》的这种适用特征,这并不是它的精彩之处,反倒是里面一些平淡无奇的部分。在人类永远不可能解决也不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如对人要不要和气,和气到什么程度),《论语》有一些很好的处理建议,但对一些人类必须解决以获得进步的问题,遥远的孔子没有回答的责任。

我绝不相信一个黄口小儿会打心眼里喜欢哇啦哇啦背诵他所不理解的东西,不然,世上怎么会有糖果与戒尺?

初中生正当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年岁,他的兴趣像藤蔓一样四处爬伸,有时缠绕住一种事物,有时一触便离开。他品尝各种滋味,形成自己的口味;他观看他人的表达,以鼓励或压制自己的情感;他模仿所有,来找成人世界的人口。他像一个贪婪、急切而且不择手段的程序员,四处拷贝别人的代码,以凑成自己的世界版本,而他的个性,正等待发生。有些书令他发展自己的见解或情感,却往往羞于发布,除非是积攒至盛,才被我们视为轻狂的表达;有些书,他想那既然对成人是重要的,想必有大道理在里面,或者有些用处一其实他本来并无兴趣,而在这类勉强的阅读中,谁也无法判断,他收获的是什么,他的接受与抵抗到底是什么比例。

向未成年人推荐读物,本身就是冒险。我们采取哪种方式呢?我们固然可以用保守的姿态,将各种书本不加分别地摊在他面前,有点像抓周,任他采撷,但这样做,未免拋弃了我们的责任。有人反对干涉,我不知道这样的人,一旦为人父母,看到孩子被色彩鲜艳的封面吸引,或者把手伸向他明知其为不像一读的书,会不会暗中着急,会不会另动心思,将他认为有价值的读物,摆在更显著的位置,或使用其他一些伎俩。如果父母把书买到家里,那时已经按自己的喜好过滤一遍;如果带孩子到书店,会不会用价格、版本等理由拒绝孩子的索要呢?在我看来,父母依据自己口味以及对孩子的期望为其选择读物,这本身毫无过错,理由之一是在我们所议论的年龄上,孩子并不会全盘接受父母的塑造,家庭不是监狱,学校和街道也不是。如果因为处处存在的强迫与诱导,有人将所有成长环境比喻为监狱,那也无妨,因为这样的监狱有无数种,其间的歧异足以让少年人拥有发展的自由。如果将来孩子没有成为我们所期望的人,我们用不着为当年诱使他阅读过某一本书而后悔,因为没有一本书有那样的能力,使人不再有自我纠正的机会。我们所要小心的,不是引导孩子的资格,而是在这样做的时候,或之前,考察一下自己的口味,特别是考察一下自己的口味是否在中年之后变得狭窄了。

我们或许采取激进的办法,毫不掩饰地劝诱甚至强迫孩子读某些书,特别是那些我们从自己的经验中知道,即使怀着厌恨之心,阅读后也将受益的书。这样做时,我们指望有朝一日,孩子会感谢我们,或者即或不然,他也被影响了,按照我们期待的方式。

多数人走中间路线,免于过度控制的风险,也承当应有之责。然而,在这种方针下,为孩子购买、推荐著作,不但没有省心,反而更费思量。前两种家长,或者以丰富的名义,随意买一批书即可,或者只考虑自己的意愿,干脆从书架上选出自己喜爱的书,搬到孩子的卧室。而既不愿把孩子的成长交付靠不住的运气,也不想限制他的内心发展的父母,难免对有些书犹豫起来。

幸运的是,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再三掂量。多数读物,本身的性质并没有在流传的过程中给埋没、扭曲;或者,一些书自身足够强壮,如同有自我清洗的功能,里面的故事或道理,足以克服简介或序言所代表的先人之见,洗掉一代代读者或研究家设下的装饰。即便(或尤其)对少年来说,丰富生动的细节和显豁晓畅的论述,因其朴素而拥有吸引力,作为父母,正可放心地将书推荐给孩子,而且,这样的书是很多的。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人活一世,总会遇到许多讨厌的人,经历许多烦恼的事。
与其斤斤计较,给自己添堵,不如看轻看淡,顺其自然。
正如苏轼诗中所言那般: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人生的这趟旅途中,你我都不过是匆匆过客,又何苦事事较真,为难自己呢?
01
人生本过客,何必太纠结?
古语有云:烦恼本无根,不想自然无。
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往往都是因为自己思虑过多,自寻的。
遇事常常纠结利弊,时间长了,就会被卷进烦恼的漩涡中。
想起曾看过的一个小故事。
在一所禅院中,有一片花园已经荒废许久,杂草丛生。
小徒弟觉得很难看,便去对师父说:
“师父,我们什么时候,去买些花的种子回来,打理一下花园吧。”
师父听了徒弟的建议,笑着说:“随时都可以。”
过了几天,师父买回来一大包向日葵种子,徒弟赶紧拿去种。
谁料,在撒种子的时候,突然吹来一阵风,很多种子被吹走,徒弟大喊道:
“师父,怎么办啊?”
师父安抚小徒弟说道:“没关系,你只管种下便是。”
随后,又飞来了几只鸟,啄食刚撒下的种子,徒弟又急了。
师父面不改色说:“种子原本就有很多,吃不完的。”
夜里,下起了大雨,徒弟匆忙地冲进禅房,对正在打坐的师父说:
“这下可完了,种子肯定要被冲走了。”
师父不为所动,依旧淡定地说道:“冲到哪儿,便在哪儿发芽,顺其自然。”
几日后,本来荒芜的花园,已悄悄长出许多嫩芽。
几个月后,花园放眼望去一片欣欣向荣。
在金灿灿的阳光照耀下,生机勃勃的向日葵,成为寺庙里一处独特的风景。
徒弟这才终于放下纠结不安的心,开心起来了。
其实,人生就如故事中的意外一般,路上免不了会有许多未知的事情发生。
如果总是担忧这个,纠结那个,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
人生苦短,好事坏事,终会过去,坦然接受,过好当下即好。
人生不必纠结,既来之,则安之。
02
人生本过客,何必太计较?
以前总以为,拥有的越多,人就会越快乐;
所以有时候总喜欢钻牛角尖,计较许多是非成败;
后来才发现,要的太多,计较太多,结果只会让自己越活越累。
正所谓:“夜眠八尺,日啖二升,何须百般计较。”
快乐,并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唐朝时期,有位著名的军事家郭子仪,他一生功勋卓著,但却从不居功,从不自傲。
郭子仪待人宽容大度,不拘泥于小事的豁达心境,常被后人称赞。
当时,有一位与他同级的军官李光弼,他们两人虽一起共事,但是关系并不融洽。
李光弼内心十分瞧不起郭子仪,平日里,处处与他作对。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当上了将军,李光弼成了他的手下。
李光弼为此很不安,担心会被郭子仪伺机报复,于是主动去向郭子仪请罪。
可郭子仪从没把这些小事放在心上,不但没有责备李光弼,反而安慰道:
“李将军,如今国家战乱,哪还有心思计较私人恩怨。不如我们兵马分成两支,共同抵御战乱,您看如何?”
李光弼听了,不禁为自己无谓的猜想,心生羞愧。
后来,两人同心协力,平定了安史之乱。
有句话说得好:“计较生白发,宽心享安康。”
心若计较,看什么都难以顺心;心若放宽,生活处处是好风光。
不与他人计较,即是放过别人,也是善待自己。
凡事少计较,待人多宽容,生活自然舒心自在。
03
人生本过客,何必太在意?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一个人,越是太在意别人看法,往往会活得越累。
曾经,有一位禅师,因作画技艺精湛,被人熟知。
有一次,禅师被邀请到一个画展,当场作画。
禅师来到画展现场,看到画桌前挤满了许多赶来围观的人,心想:
“这么多人看着,可一定不能出错啊。”
他一边提笔作画,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人们的神情,生怕自己画不好,让大家失望。
而恰恰因为他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让他难以专心致志地作画。
禅师一连画了好几副,都不满意,被自己生气地扔进垃圾桶。
转眼间几个小时过去,围观的人逐渐散去,只剩下禅师一个人。
禅师这才放松下来,心无旁骛地,挥起笔自由绘画。
这一次画完,他才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正所谓,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
要知道,你越在意什么,什么就越会折磨你。
其实,他人的看法,就像是人心里的一块石头,你越是在意,它就会越沉,重重地压抑着你。
何必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而让自己束手束脚。
余生不长,学会不在意,才能自在地活下去。
人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旅途中充满许多变化莫测的事情,难免会留有各种各样的遗憾。
有一句诗写得很好:
“这世间,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
人生本过客,不必千千结。
花开一季,人活一世,不要把珍贵的时间,浪费给不值得的事情上。
余生,愿你我清空心底的尘嚣,扔掉心头的包袱,做一个快乐的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山田电机Japan#燃灯供佛  佛光普照,光明无量,  点亮心灯,智慧增长,  出入平安,昼夜吉祥,  家庭幸福,事业兴旺,  灯灯相续,代代贤良,  花开献
  • 睡前我随手点开了哥哥的朋友圈,发现他的背景图变了,就是变成我昨晚魂牵梦绕的那张图片!那张照片特别美,以至于让我想到这里的时候突然停住了,一直回忆手机里还有原图吗
  • 看雷佳音这么自信,不少人就开始好奇雷佳音的妻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竟然比迪丽热巴还好看。谁知道雷佳音并没有犹豫,脱口而出的答案是“我老婆比迪丽热巴好看”。
  • 具有上述重点场所相关到访史等人员,自末次暴露之日起居家隔离医学观察7日,同住人同管理,第1、2、3、5、7日进行核酸检测,并配合落实好相关疫情防控措施。即日起居
  • 果然距离产生美,人一旦从普通同事变室友真的会增添很多烦恼我真的会困惑原来一句“我不想做”就可以拒绝领导安排好的分工工作还有那句“小红不是做的挺好的吗”本来答应了
  • 东海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花卉苗木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激发产业活力的主攻方向,全县花卉种类多达100余种,已经形成了以百合、菊花、郁金香等为主打品种的花卉产业,“双
  • 如目前正在排队IPO的常州恐龙园,其原有项目已经到了运营极限,营收增长停滞,而市场上更多同类产品正在筹划或建设中,如不能投入大量资金做项目升级和继续开发,持续盈
  • 一年之际在于舂,我们虽不知道此岸彼岸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因为选择了远方,就要朝着目标心无旁骛、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所有的美好都会如期而至。 我们都是 回不去故乡而又
  • #stu48[超话]##吉田彩良# 20220926 ins.⁡⁡大丸神戸店で開催されているポップアップストアにお邪魔しました⁡自分が一からプロデュースしたお洋
  • @摩登兄弟刘宇宁 宁远舟 | 蒋俊豪 | 洛铭西 | 卓不凡 | 帝林 一念关山男主 | 原创古装传奇 | 刘宇宁打戏 | 宁哥 | 小宁 | 顶刘古装演技
  • 在《称扬诸佛功德经》里记载了一个佛号,经上说受持称念这个佛号可以获得极大的功德利益,经上讲称念这个佛号能够不退转于无上菩提,迅速成佛!消灭一亿劫的生死重罪,可以
  • 等你晒出佳作】#粤网文明粤式精彩# #粤来粤好# 这十年,南粤大地孕育非凡故事;这十年,湾区追梦人激荡青春力量。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让我们用笔记录,用心创
  • 【配乐】: 聚散一生(角色曲)【背景】: 佛门之人,与涉足却尘思为同修好友,开朗幽默、豁达大度,喜爱交友,与旁人皆能以开玩笑的方式化解尴尬。在创作此图时,石涛积
  • 一方面,陕西的老板是许宏涛,也就是李铁的经纪人,之前李铁与经纪公司的关系让人诟病,让卓尔不满,但要是入主陕西,许宏涛本来就是经纪人,为老板签人天经地义;另一方面
  • 行吧,感受到了中美思维的差异…得出结论,被ideology影响,吃亏还唱赞歌,看来不只是pinky们而已,老外也会这样,困在官方虚假的历史叙事里,没有了解真相的
  • 不喜欢给孩子吃甜食的,选坚果酥准没错!我一般接娃放学会给团子带上几根,让他和好朋友们一同分享,3⃣种口味孩子们都喜欢。
  • 拔完牙吃了三天清淡的 今天猪瘾犯了想吃小馄饨 兴冲冲去菜市场买馄饨皮 结果只有7毛钱的皮了 于是主力军晚饭只好成了饺子 20块猪肉 3块白菜 鸡蛋
  • 你的身体完全是由食物中得到的各种分子构建而成~ 干净饮食,身体需要的真的没有那么多,饮食,也需要精简。减肥提倡的是均衡营养,而不是让你每天饥肠辘辘地只喝白开水,
  • 也唯如此,我们才能去了解,将这份青春送入虎口,强作笑颜逢迎于虎狼之间的老臣,是怎样的悲戚和绝望。唯如此,我们才能去相信,那秋千上的巧笑倩兮,面纱后的美目盼兮,多
  • 因为已经开始工作了,所以现在自己租房住,有的时候也会点外卖吃,今天晚上不想动,就点了外卖,但是拿到外卖之后,外卖小哥发短信要微信,我都有点害怕了,毕竟知道我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