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流年#
一天安静时光,把《道德经》的修订浏览完,提些建议。我曾与老师探讨,我觉得可能给孩子讲《道德经》有点早。人生有时按照生命的节奏,“早晨”和“午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生命的“律则”。人生的“早晨”,让自己不断地扩展,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张开双臂去征服世界,不断地扩大自己与世界的差异;而人生的“午后”,让生命反观内照、让心灵的分裂与对立整合起来,世界那么大,我要去静静。“致虚极,守静笃”心随境生,这时才发现《道德经》的智慧,胜己者强、征服自己难。老子讲“道”“德”与现实讲知识,是相反的。山河岁月,人生经验,已经有了足够反省的资料时,智慧由心灵的源头汩汩流淌出来。不过也好吧,先让孩子知“道”一些,有一点点念想也好,特别是在日新月异、光怪陆离的世界中。很多时候,我打趣自己,我在书斋中描绘的孩子,都是经过“美图秀秀”提纯后的孩子,他们比真实的孩子更善良丰富高贵,更纯真无邪、滢澈可爱,是孩子本来应该具有的更好的样子。
为学、为道是两种不同的学问。“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两种精神。以前的学问对于这两种精神都有清楚的观念,现在人没有这种观念,因为现在的学问以科学为标准。科学的标准正好是“为学日益”,没有“为道日损”。所以,现代人从现实生活中看,大多不能了解这句话,以为这句话没有意义。“为道”为什么要“损”呢?“日益”是增加你的欲望,欲望太多,人不能有道。嗜欲深而天机浅,这个道理貌似简单,可要真正有生命的体悟很难。这需要自己做工夫。依现代人看,我生而为人为的是什么?为享福啊!而“修道”的人不如此。“道”教人注重理之当然,现在人要求人只注重世俗的幸福。发明科学、发明原子弹,都是为求得幸福。这都是违反道的,修道是让自己值得幸福。
能了解“为道日损”与“为学日益”这两种相反的方向,才懂得“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的真意。这种学问就是“为道”,不是属于“为学日益”的。因为“为学日益”靠经验。“不出户,知天下”就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种“知”不靠经验,以前的道德、宗教,无论东方、西方,都认同有这种“知”。现在的人大多不承认、也不透彻了解。
康德《纯綷理性之批判》也属于“不出户,知之天下。”所有的知识都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内,科学、道德、宗教,各领域的知识都给你安排好了。那么,这种“知”算什么知呢?这种“知”出户是不能知道的。你要了解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你到处跑也不能懂呀。有这样一种“知”,即为道日损的“知”。  照《道德经》讲,“为道”是为了知“道”。知“道”不能靠经验,不能靠出户,跑来跑去。你这里跑跑,那里跑跑,你不能知“道”。所以说:“不出户,知天下。”“知天下”就是知天下之道,不是要靠经验才知道。
“不窥牖,见天道。”我们通过窗户看天,那是看下雨不下雨,不是见天道。你不能通过窗户了解天道。结论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你往后走得越远,知道的越少。这是违反“为学日益”的。“为学日益”,你走得地方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不行万里路,怎么知道天下的经验事情呢? 但行万里路,去也不一定了解世界的文化嘛。只是观风察俗,耳闻目睹、游山玩水,不可能知道世界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什么形态。“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圣人之知也不是经验之知。所以,正如儒家承认有两种学问、两种知,即“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见闻之知”属于“为学日益”的,这需要往外跑一跑。“德性之知”属于“为道日损”,不要出户,就能知天下……

高手是如何从高维世界获取能量?如何打开先天的智慧?看完秒懂#国学#

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可以用能量去换算,这就是爱因斯坦用他一身智慧的智慧提取的公式;E=MC² .

的确,只有低段位的人才谈能力,而在高段位的人眼里,一切都是能量。

为什么一切都是能量组成的呢?

小到原子、分子。大到天体运行,世间一切有形、无形的物质都在不断的运动和振动,能量就是由物质的运动和振动产生的。

一、人体的能量场
人的意念力来自人体的能量场,但人的这一能量场会随着后天不断产生的欲望而减弱。减少欲望,保持心态的平和,多做善事能增加这一能量场。可以说德行是人体能量场的源泉,人的意念越专一,力量就越大。只要念头正,越单纯越好,越单纯越容易成功。而生性多疑,优柔寡断的人做事很难成功。

人的一生又是一个耗能过程,如果不人为的加以控制,人的这一能量场就只会减弱而不会增强。胡思乱想的人最耗神,心静养神是恢复自身能量的最好方法。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不同的人能量场的强度也是不同的,但有相同想法人,能量是能够相和的。

有特异功能的人就是通过能量场所产生的意念力,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做的事。能量场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道医称之为人的“正气”,这一能量场可产生一种作用力,既时刻环绕在人体的周围起着维护身体健康的作用,又能根据不同的事情对外产生不同的作用力。静时保护自身,动时向外产生能量。即中医所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由于人每产生一念,无不取决于心,欲求越多,能量场也就越分散,对外产生的作用力也就越小,同时用于保护自身的力也就越弱。反之亦然。

所以说,人在无私无欲、清净淡泊的情况下能量场是最强的,抵御外来侵害的能量也最强的。人的意识就是一种无形的能量,称为意念力。这种能量通过人的意识发射在空间之中,形成强度不同的能量波,它可以影响和改变事物的存在形态和发展方向,也可以直接对事物产生改变。只不过此能量的大小是因人而异的,意念力强的人,可以改变物体的存在方式,可以影响别人的能量场。

二、身体中能量的传递通道
很简单,身体中血管就是能源(血)的传递通道,经络就是能量(气)的传递通道,神经就是信息的传递通道。

经络为什么不通,为什么痛苦?

经络不通,从根本上讲,其实就是心里有障碍了,心有一处不通,则身体就会对应有一条经络堵塞。心是掌管信息的,而信息和能量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能量通道堵塞了,首先要从心(信息)来调整。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道长就曾经说过,一个人他每一个痛苦都有一个罪恶与之相对应,心里的罪恶不除,痛苦就不可能解除。那么什么东西会堵塞我们的心呢?怨恨恼怒烦,贪淫邪恶,这些就是堵塞我们清净内心的罪魁祸首。所以我们要解除身体的痛苦,必须保持一颗无私无欲的清净心。

三、生命中能量的得与失
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当你充满欢喜心、慈悲心、包容心的时候,时空的能量会源源不断流入你的身体;当你打开智慧之门,法喜充满的时候,你获得的能量将超乎你的想象。当一个人真正发一个大的善愿后,他会在瞬间得到无限的能量。

反之,当你内心充满怨恨、恐惧、无奈、嫉妒、烦恼的时候,你的能量会迅速流失。

知道了这个秘密,你该知道了如何让身体健康,如何消除疾病了吧?如经书所说::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时常内观自己,存善念去恶念!

要知道心念的重要性。善念感召的是健康和吉祥,恶念感召的是疾病和灾难,这绝对不是迷信,而是实实在在的科学。

四、辐射积极的能量
态度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充满热心、希望与信念。这样的人就像是一个正能量磁场或一种气流,可补充或改造四周较弱的负能量磁场。正能量还能吸引并增强小的正能量磁场,在遇到较强的负能量时,往往能起中和的作用,使消极的影响力消退。以原则为核心的人有时只是远离有害的氛围,智慧使他们能够预感负能量的强度,掌握处事时的幽默感和时机。

对消极的行为、批评或人性弱点,不会过度反应。发现了别人的弱点,不要趾高气扬。了解人性弱点,但更知道行为和潜力是两回事。人都有未发掘的潜能,感激上天赋予的一切,同时以怜悯之心宽恕和遗忘他人的不敬,既不会怀恨在心,也不会对他人乱贴标签,心存刻板印象,将人分成三六九等或对人乱下断语。

五、智慧是一种高维能量
智慧其实也是一种能量,而且是高级的、看不见的能量。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其实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他的智慧。这就是伟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号召力、为什么他们做事就能成功的根本原因。他们的内心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他们是心念一动,就会调动大量的能量来帮助他完成所要完成的事业。

智慧能量的来源需要我们能虚极静笃来从天地吸取。一个静不下来,虚不下来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大智慧的。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人拥有的能量大小是和他的心量完全成正比的,他的心量有多大,他吸取的能量就会有多大,能量越大,能力就越强。

六、起心动念皆是能量的消耗
应该知道,做任何事情,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付出能量代价的。其实,无论是生命的过程还是做任何事情,都是能量的收放过程。我们说,当一个人运气好的时候,他往往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成功,因为这个时候他内在的能量是充足的。但任何人的能量状态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该干的时候干,不该干的时候就要韬光养晦。

我们的能量消耗主要是通过起心动念消耗的。你每发出的一个念头都是通过能量的消耗来完成的。道教为什么强调心要清净(清静),其实就是要你减少起心动念,减少能量的消耗。什么是禅定?禅定就是身体几乎处在能量不消耗的状态下,就和电脑“待机”的状态差不多。

七、如何获取能量
实际上,整个生命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获取与释放的过程。除了从饮食中获取能量外,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还需要从虚空中获取能量、这个能量的获取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虚、静二字而已。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虚极、静笃是道家修炼的最高层次。在这个状态下,天地的能量可以随时为我所得。首先你要静下来,静下来,代表你开始减少能量的消耗,而虚,才能开始从太空宇宙中吸收能量。而能吸收到什么样的能量,则取决于你的内心,你有什么样的内心,你就会感召到什么样的能量。这就是同气相求、物以类聚的道理。

#中国哲学智慧#
所谓“无”的智慧,是由于在中国思想中,道家首先提出“无”字来表示道。
首先,我们把“无”字作动词看。先看看道家所要无的是什么。“无”所要无掉的东西,在道家思路里可分几层:最先无掉的,是我们自然生命的奔驰(或纷驰),故道家说养生(养性),含精抱朴,把生命养在这里面,而不让其向外奔驰。所以“无”并不是干枯的否定,它的意思很活。向上一层,是要无掉“生理欲望”。再往上要无掉心理的情绪(七情),我们说某某人在闹情绪,这闹情绪便是道家郑重正视的问题。再往上看,是意念的造作,这对我们生命的影响,是最凶猛的。道家说自然,便是要对治这不自然的造作。再往上一层是一切观念系统,所有一套一套的观念系统,在道家看来,都不是好东西,这即所谓“意底牢结”,这是以前王船山所说的我们只可“即事以穷理”,不可“立理以限事”。故从自然生命的奔驰以至观念系统,都是道家所要无掉的,都要化绰的。这不是抽象的否定。无掉之无是活的,要真实地化掉。这种种层面,概括起来说,便是“有”。道家之“有”是从“有为”处来看的,是从“造作”处来看的,这有为造作,都使我们的生命不得宁静。故道家首先主张养生。养生即养性,工夫是从心去做,一切种种都是心理活动,故心最出问题。故要用工夫从心上把这些有为造作化掉。从化掉有为之“有”,显示出一个境界,道家名此境界曰无。在这时候,当作动词看的无,便转成名词意义。
其次,我们把“无”字作名词看。从动词无转变成名词无,显示将一切造作化掉的空灵境界。客观言之曰无,主观言之则曰虚(从心上说)。故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以作虚静之工夫。虚这观念,西方没有,中国人很懂虚,如虚心、虚灵明觉、虚静。虚是空无又非空无,说实亦非实,虚虚实实是不定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是中国人的智慧。这种由虚无而呈现道,而若由此说形上学,便可名曰境界形态的形上学。境与境界,非先秦典籍所有,乃佛家语。境界指外在对象,界是类,这义很平实,很确定,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但佛家对客观对象的类需有所说明,故唯识宗说境为识所变,这么一来,便使平实而无颜色的境界变成有颜色,成为主观。一变成主观,则说修持工夫时,境便随识而变,一切境的意义,都随着我们的心灵而变。如通过修持而转识成智,在这过程中,不独识超转,而境亦超转。这便成为我们平常所说境界之义,意即我们所由修为而见之道完全决定于主观修为的高下。主观修养高,则所见之道亦高,化掉了有为造作便是道,便是自然。而随之而来的,道家的“无”是不生之生,王弼注曰:“不禁其性,不塞其源”,这便是生,这即化掉意念造作所显之无,不是有一实体在后面创生之,而是一切活动都是物自己在生、在成、在化。物自己生,与道有什么关系呢?这便是道家的智慧。我们都喜欢动手动脚去为,而不了解这智慧。“不禁其性”,即不禁止压抑其本性;“不塞其源”,即不需把它自生自在自成自化之源堵住,它自己便会生长。为什么说这是道呢?这便是所谓让开一步,这便是道家智慧所在。人总是想往前一步,而不肯让开一步。这让,要极大之工夫。因这要大工夫,所以这里有道,这便是道生了。你让开而由它自生,亦即等于你生它了。这是所谓“不生之生”,是为消极之生(儒家则为积极义)。这是一特别的形态,一切有之后,都有虚灵而让开一步之境界之道在涵容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胜利之吻2.0》进行时空的穿插混搭,主角大卫和机械姬以巨型雕像的形式出现,演绎的依旧是亘古不变的浪漫。其实我不太懂喜欢,可我想走向你 @任嘉伦Allen❤
  • 就是看的时候有点分心(遗憾)ps: 应该还是imax的更好看一些(第一部看的是imax)听说cinity也不错,看了下还是有些差别的外媒为哈登抱不平,哈登是一个
  • #每日一善# .生活本来就是马不停蹄的错过和相遇,所以希望每一个你,万事顺意,百无禁忌,平安喜乐别灰心,普通的我们,也值得被万般宠爱,做个温柔的人,好好生活,以
  • 其实还挺对不起他的 许多事情现在才明白过来也没机会道歉了 我把我年少时的任性坏脾气口无遮拦坏情绪丑态阴暗暴躁通通丢给他了 却没曾想过他还是个没我大的孩子,也很感
  • 2019年的一天,马春雨带着辅警万帅在对阿嘎如泰苏木阿贵沟嘎查的包头鑫达黄金公司105号废旧矿点进行巡查时,发现有“新鲜的”矿运车碾过的痕迹,这引起了马春雨的警
  • 可你没有我的允许,便走进了我的心里,就是你的不对了你是年少的欢喜,这句话反过来也是你星星醉酒到处跑,月亮跌进深海里,我以前从未觉得人间如此美好,直到你来了月亮很
  • #中医来支招# 【杨祥正:强调治病求“本”中医儿科治疗注重“益元法”】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儿科主任杨祥正强调治病求“本”认为“元气虚为致病之本”但元气虚损和众
  • 我已经跟随狮群看过太多生离死别,也有许多生命葬送在我手上,可是我仍然希望,即使注定要做残酷的人,”13上前拥抱1,“至少最后能保护我爱的人,无论他是否爱我。从间
  • ​ ​​​善是一种美德,人善是一种修养,真善是一种功德,对人要有一种诚信,对事要有一种明白,要学会尊敬,要学会安静和祥和。 ​爱物惜物,即是善行;勤俭持家,便
  • :虽然想到了这样的时机,但是也不能只靠我们自己决定,所以和我们和公司的人商量着,说“因为这次是这个概念,这首歌不是很适合吗”把最近制作的歌曲和以前制作的歌曲
  • 不过其实蒙娜身上其实还有些潜龙谍影1代梅丽尔和黑客帝国崔妮蒂Trinity(三位一体)的影子(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面世)尤其是那个单手沙鹰太Meryl
  • 怕我破坏吗…我一直想不通、一直不能理解,你为什么要同意,为什么同意和他订婚…你同意和他订婚的时候,可曾想过我的感受,会断绝了咱俩一辈子的可能…时至今日我一想到,
  • #邱乔# 【虽然感觉大家都见过了但我还是要再发一遍】就是……我做了个邱乔无料本,以及一些邱乔小周边,有人想要咩?现在这个场面多么让人心寒难过啊其次,这波演唱会开
  • 吃点冰的就很开心[举手]酸汤牦牛火锅终于爬南山公园了‍♀️没爬两步就累了,然后有人视频陪我唠嗑爬山爬完下来腿抖也是真的累了山顶的风很大,吹动了大家许愿牌上的愿望
  • 18、没心没肺活着不累,不闻不问不生气,才是最高境界 19、你可以回头,但不可以往回走,逆行是全责。 4、知交零落实是人生常态,能够偶尔话起,而心中仍然
  • 却又不尽然《奇门一点通》有言:五行以四时而定旺衰、即“春夏秋冬”木旺于春而生机盎然,火旺于夏而烈日炎炎,金旺于秋丰收及萧杀同现,水旺于东闭藏与雨雪并存。水者、静
  • 我真的是幸运,和骗子姚亮擦肩而过,之前在超话刷到过一个借号的帖子我就评论了,这个博主回复我特别着急要借我的号,我看他是个男的有种不好的感觉就找借口没借(女生的第
  • 说到这儿,您肯定想了,难道天下无漏儿了么? 既然看到这儿了,咱就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这“捡漏儿”的魅力如此之大,那现在这信息化时代里,该如何捡漏儿呢!
  • 记住了,总爱争的人,会输的更多,总爱理的人,会是非不断,总爱气的人,会人缘不好,所以,你若想活得顺心点,就要不争,不理,不生气,这才是人生中最好的活法!人生就是
  • 美妆品也是值得买的,还享有全网直运内地包税!美妆品也是值得买的,而且直运内地包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