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角医者——高延征
本报记者 朱晓娟 文/图

高延征正在为刚刚做过脊柱矫正手术的“折叠人”进行康复训练
按照约定,缓缓推开房门,轻轻走进去, 只见高延征主任身着正装,端坐在办公桌前。
这里既是高延征位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病房的办公室又是他的“接诊室”。在这间不足10平米的空间里,骨科书籍、脊柱模型、各种奖牌证书整齐地放在几案和书柜里;正对着办公桌的是一块巨大的观片灯,略微显眼;在观片灯的上方悬挂着“慎思笃行”四个字,这是高延征最喜欢的人生格言。
接受采访这天,一场全国上颈椎高峰论坛会议邀请他进行线上讲座和讨论。办公桌上放置了三台电脑,一台是办公用的台式电脑,方便患者看病;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是专门用于线上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另一台是他出差工作和讲座要用的。“为啥约到快中午了,就是因为这一上午的线上会议,你进门的时候会议刚结束!”高延征走上前,面带微笑并略表歉意地向记者解释说。
刚说上两句,一位患者敲门进来,拿着片子带着孩子,急切地让高延征给看看。因为孩子患了脊柱侧弯,背部变了形,一家五口焦急万分。高延征耐心询问,认真检查,仔细阅片。一阵忙碌后对一旁的记者说:“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患者远道而来,全家出动,不容易。咱们一会聊,先给患者看病!”
记者一面侧耳听他们的交谈,一面细心地观察。办公桌上一本关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的著作《配角人生》半开着,这本被翻阅多次的书籍看来对高延征意义非凡。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记者的猜测也从只言片语中得到了印证……
要想聊,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高延征的故事说也说不完。从医40年,手术治愈的患者达2万余人,门诊、病房、网络会诊、电话咨询等方式诊治患者30余万人;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脊柱脊髓病诊疗中心主任;中原科技领军人才、中原名医、中原科技拔尖人才;最美医生、河南优秀医师,河南省直道德模范、白求恩式好医生……
8 月19 日,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高延征荣获中国医师行业最高奖项——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8月20日,河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人物通讯,报道了高延征的先进事迹。当天,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阚全程予以批示:河南日报刊发的这篇长篇通讯,选取我省卫生战线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典型代表予以及时报道,充分展示了当代医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和责任担当,突出表现了医疗行业中“出彩河南人”的精神风貌,谱写了一曲最美的时代赞歌。希望全省86万卫生健康工作者,要像高延征等那样,秉承医者仁心的为民情怀,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争做出彩河南人,为健康中原建设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8月1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上,曾获首届“河南最美医生”的他,又获医师行业最高荣誉。
“获得中国医师奖以后,对于我个人来说,就像《配角人生》钟老所说的那样‘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接下来我将认真思考一下,今后的目标仅仅是治疗了多少患者吗?”高延征说这话的时候,似乎心中早有了答案。
高延征再一次打断了我们的采访。“我有个电话要打,跟患者约定好的时间。不好意思!稍等。”高延征随机拨通了电话。
“金胜,吃饭了没有,怎么样现在?还没想通来做手术?”
“我想通了,我家人没想通,不同意我去做手术。”
“你家里有没有舅舅啥的亲人,能说服你家人的。”
“没有!”
“你家人到底是啥想法?能不能找个邻居或者志愿者来照顾你做手术?你邻居很好呀!做完手术一个多月就恢复了!你现在最大的障碍就是你的家人不同意你做手术吗?”
“俺家人说,我现在不管咋说能自己照顾自己。他们怕万一做过手术还不如现在咋办?万一我不能动了,没人伺候我,都可忙。扶贫办的人和村干部都给家里人说了,还是不中,不让做手术。我也没办法,非常想做手术,我自己说得又不算。”
“再给你家人做做工作,我们这个星期一就做一个跟你一样的患者,到时你看看人家的效果,你就知道了!好吧!”
放下电话,高延征无奈地摇摇头,嘴里重复着一句话:“其实,我不想错过一个患者,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高延征说,这样的劝说通话成了他工作之余的“家常便饭”,除了为患者看病做手术,他更多地是劝说和安抚。“目前,重度脊柱侧弯患者的家庭和心理问题,已经超越了治疗本身的难度,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都应该来关注他们。”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切实帮助家庭贫困的脊柱侧弯患者家庭摆脱困境,高延征带领全省骨科团队,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河南省医学会、共青团河南省委的大力支持下,联合智善公益金会等慈善机构,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走进70多个山村和校园,进村入户进行脊柱侧弯筛查。金胜就是他在一次筛查中发现的病例。
第一次走进位于焦作市修武县金胜家的时候,高延征对当时的情景记忆尤新。“当时,金胜看到我们去他家里义诊,佝偻着‘折叠’的身体当即就跪下了,含泪呼唤‘世上的好心人救救我吧!我想站起来,谁能帮帮我’!这是身处绝境从内心发出的渴望!你不知道这个患者有多么渴望我们能为他做手术!这几年我们为500余个家庭贫困的脊柱侧弯患者成功手术矫正,其中绝大部分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多数可以找的适合自己的工作,摆脱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窘境;但是没有做手术治疗的也有很多。有些事我们也很无奈,做手术必须家属签字呀!家人或者患者心理有压力,经常是我们救助和治疗的主要障碍!”
“今后单纯手术救助不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要让全社会了解脊柱侧弯和畸形大部分能治疗并积极治疗才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高延征接着举例说,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病,如果早期合理用药物控制,保持正确的姿势,脊柱就不会发生严重的变形。
“千人救助计划要上升到万人预防计划,甚至是全民预防计划。”高延征说,下一步他们将联合省卫生健康委、扶贫办、团省委、教育厅等部门,通过几个县的脊柱侧弯筛查以后,得到相关大数据,然后总结经验,积极协调动员基层医生、社区医生的力量,组成专家团队制定详细的脊柱侧弯预防方案,对脊柱侧弯患者早期预防、干预与治疗进行全程管理;同时,我们正在开发无创伤、无射线的图像识别筛查软件,通过手机APP,普及到家庭、学校,实现脊柱侧弯早发现、早治疗,建立河南省脊柱侧弯患者数据库,进行全程管理,全周期监控,对他们普及预防及自我锻炼、康复的知识,减少由轻症转为重症残疾的比例,防残减残。
主角永远都是患者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高延征说,医者除了去治病救人,更需要人文情怀,“应该知道在疾病面前,主角永远都是患者,医务人员一直站在患者背后,在他们最无助、最需要的时候给与力所能及的关怀和帮助”。
“高主任,你快去看一下一病区72床的小虎(化名)。”采访再次被打断。
记者跟随高延征来到病房一探究竟。
“你稍微翻一下身体我看看,可以!刚做完手术,自己要多加注意!来看看你的关节,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锻炼腿部的肌力,将来站直走路时还需要强有力的肌肉来维持平衡和运动功能。加强锻炼,可以帮助你尽快恢复。要对自己有信心,加油!”
小虎从小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导致脊柱和关节完全融合严重畸形,成为了“折叠人”,走路困难、吃饭也困难。“目前,做完手术后的小虎,这些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并在一步步恢复中。”高延征介绍。
“谢谢高主任和他的团队给我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如果没有他的话,我可能还生活在痛苦之中。”小虎感激眼前这位亲切的高医生。
“要不是高主任,俺孩子现在在村里还抬不起头、直不起腰。高主任不但给俺安排了手术,还协调智善公益基金会,中国梦脊梁工程善款为我们解决了经济困难。”小虎妈妈刘女士,几天前从老家新蔡来郑州陪儿子做手术,看着能够挺直脊梁平躺在床的儿子,她发自内心地高兴。因为这个病,她从小把儿子背到大。
“这次手术,按照最高标准减免。可以节省四五万元的手术费。”高延征介绍,这对于一般的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8月1日,由省卫生健康委、省扶贫办、省医学会主办的2020年河南省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 ”健康扶贫系列活动—走进新蔡县暨“脊梁工程救助扶贫计划”义诊筛查活动—豫南站在新蔡县人民医院举行。结束专题讲座和现场义诊时已经中午,高延征顾不上吃饭,冒着酷暑赶到贫困户家中,上门筛查脊柱侧弯患者。在这次活动中,小虎成为一名幸运者,并受益于“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
2019年1月,“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由高延征发起启动,募集慈善基金近2000万元,计划用2-3年的时间为1000个脊柱畸形患者施行手术矫正并捐助手术费用,目前,该项目已经救助520个脊柱畸形患者并成功完成手术。
超长时间站立手术和缺乏运动,高延征经常一天顾不上喝一口水。肾结石发作疼痛的时候,他就吃几片止痛药。虽工作在医院,但却很少花费时间去关心自己的身体。他总是说,患者利益高于一切。
2017年4月26日,他正在为一位80多岁的高位截瘫患者进行手术时,肾绞痛发作,疼痛难忍。考虑到手术的风险和难度,他并没有放弃这台手术,而是让护士给自己搽去额头的汗珠,注射一支杜冷丁和解痉药后,重新走上手术台。
下了手术台,再上手术台,这次高延征的身份是患者。在领导和同事的再三催促下,他被推进了另一间手术室,进行了肾结石手术。3天后,他就带着输尿管支架,以超人的毅力,开展日常诊疗工作和手术,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当面对先治患者、还是先治自己的选择时,他再一次把患者当成了主角。
冲锋陷阵甘当配角

今年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在“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的现场,李兰娟院士亲自为他颁发奖状和奖杯。手捧沉甸甸的奖杯,他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段话:北京归来,捧回沉甸甸的奖杯,这个医师节,注定难以平静!这个中国医师最高奖的奖杯,是我和我的团队辛勤付出、敬业奉献、凝心聚力、共同铸就!荣誉背后是更多的责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学家张英泽当面祝贺,并寄语高延征说:“我看过你带领团队编译的《儿童颈椎手术学》,它是目前国际上针对儿童颈椎疾病系统诊疗的专业著作,你们疫情期间整理翻译出来并在中国出版,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是对我国骨科、儿童外科领域的一大贡献。这个中国医师奖,你当之无愧!”
面对疫情,骨科人相对于重症和呼吸医学领域的医务人员,可能不算是一线抗疫的主角,但是高延征带领团队冲锋陷阵一样不掉队。
为了普及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增强群众的防护意识,高延征第一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组织编写了《门诊住院患者新冠肺炎防控手册》,向门诊、病房就医患者免费发放5000余册;参与制定了四部关于疫情期间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创作并朗诵诗歌《致敬最美白衣天使》MV,歌颂一线医务人员可歌可泣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感人故事,为医务人员加油,并在多家网络平台直播,收到数十万人的收看和点赞!
在钟老《配角人生》一书里,关于承前启后、自主创新的总结,让高延征对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顿悟。书中提到:“在治病救人第一线的临床学者们,‘识时务者为俊杰’,要适当定位,密切结合岗位和现实,选准有关的自主创新类型,依据需要性和可行性原则,实践’转化医学’理念。”
工作中,他是“脊柱外科的禁区”--上颈椎疾病领域潜心钻研、勇攀高峰的先行者;是全省第一位发明颈椎钢板的“医生发明家”;19项国家专利,20余项科技创新,15项科技成果,12项专利与成果的转化,150多篇学术论文的发表,8部专业著作的出版,30多个国内外学术团体任职是他多年潜心钻研的收获;尤其是自己团队开发研制并以他名字拼音首字母命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GYZ颈椎记忆压力钢板”,经济实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填补了国际空白,成为治疗颈椎疾病的重大创新技术,获得“河南省十大职工创新成果奖”,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整整两个小时的交谈,期间穿插了打电话、看病、查房、开会,这些都让记者对高延征有了一个更加立体和清晰的印象。《配角人生》这本书的扉页上有钟老专门题写的“高延征主任留念”和签名,这让高延征更加珍爱这本书。他表示,要遵从钟老的忠告,不管今后,身份如何、事业如何,切忌浮躁,永葆一个甘当配角的心态,“工作上低调勇于突破,技术上俯身顶尖医学,治疗上甘做患者的配角”。

配角医者——高延征
本报记者 朱晓娟 文/图

高延征正在为刚刚做过脊柱矫正手术的“折叠人”进行康复训练

按照约定,缓缓推开房门,轻轻走进去, 只见高延征主任身着正装,端坐在办公桌前。
这里既是高延征位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病房的办公室又是他的“接诊室”。在这间不足10平米的空间里,骨科书籍、脊柱模型、各种奖牌证书整齐地放在几案和书柜里;正对着办公桌的是一块巨大的观片灯,略微显眼;在观片灯的上方悬挂着“慎思笃行”四个字,这是高延征最喜欢的人生格言。
接受采访这天, 一场全国上颈椎高峰论坛会议邀请他进行线上讲座和讨论。办公桌上放置了三台电脑,一台是办公用的台式电脑,方便患者看病;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是专门用于线上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另一台是他出差工作和讲座要用的。“为啥约到快中午了,就是因为这一上午的线上会议,你进门的时候会议刚结束!”高延征走上前,面带微笑并略表歉意地向记者解释说。
要想聊,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高延征的故事说也说不完。从医40年,手术治愈的患者达2万余人,门诊、病房、网络会诊、电话咨询等方式诊治患者30余万人;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脊柱脊髓病诊疗中心主任;中原科技领军人才、中原名医、中原科技拔尖人才;最美医生、河南优秀医师,河南省直道德模范、白求恩式好医生,2020年获得中国医师奖……众多头衔和成绩面前,他仍自谦小医生,甘当配角,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用医术和仁心撑起了500多个弯曲的脊梁,让无数残疾绝望的患者重获新生!
刚说上两句,一位患者敲门进来,拿着片子带着孩子,急切地让高延征给看看。因为孩子患了脊柱侧弯,背部变了形,一家五口焦急万分。高延征耐心询问,认真检查,仔细阅片。一阵忙碌后对一旁的记者说:“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患者远道而来,全家出动,不容易。咱们一会聊,先给患者看病!”
“获得中国医师奖以后,对于我个人来说,就像《配角人生》钟老所说的那样‘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接下来我将认真思考一下,今后的目标仅仅是治疗了多少患者吗?”高延征说这话的时候,似乎心中早有了答案。
高延征再一次打断了我们的采访。“我有个电话要打,跟患者约定好的时间。不好意思!稍等。”高延征随机拨通了电话。
“金胜,吃饭了没有,怎么样现在?还没想通来做手术?”
“我想通了,我家人没想通,不同意我去做手术。”
“你家里有没有舅舅啥的亲人,能说服你家人的。”
“没有!”
“你家人到底是啥想法?能不能找个邻居或者志愿者来照顾你做手术?你邻居很好呀!做完手术一个多月就恢复了!你现在最大的障碍就是你的家人不同意你做手术吗?”
“俺家人说,我现在不管咋说能自己照顾自己。他们怕万一做过手术还不如现在咋办?万一我不能动了,没人伺候我,都可忙。扶贫办的人和村干部都给家里人说了,还是不中,不让做手术。我也没办法,非常想做手术,我自己说得又不算。”
“再给你家人做做工作,我们这个星期一就做一个跟你一样的患者,到时你看看人家的效果,你就知道了!好吧!”
放下电话,高延征无奈地摇摇头,嘴里重复着一句话:“其实,我不想错过一个患者,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高延征说,这样的劝说通话成了他工作之余的“家常便饭”,除了为患者看病做手术,他更多地是劝说和安抚。“目前,重度脊柱侧弯患者的家庭和心理问题,已经超越了治疗本身的难度,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都应该来关注他们。”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切实帮助家庭贫困的脊柱侧弯患者家庭摆脱困境,高延征带领全省骨科团队,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河南省医学会、共青团河南省委的大力支持下,联合智善公益金会等慈善机构,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走进70多个山村和校园,进村入户进行脊柱侧弯筛查。金胜就是他在一次筛查中发现的病例。
第一次走进位于焦作市修武县金胜家的时候,高延征对当时的情景记忆尤新。“当时,金胜看到我们去他家里义诊,佝偻着‘折叠’的身体当即就跪下了,含泪呼唤‘世上的好心人救救我吧!我想站起来,谁能帮帮我’!这是身处绝境从内心发出的渴望!你不知道这个患者有多么渴望我们能为他做手术!这几年我们为500余个家庭贫困的脊柱侧弯患者成功手术矫正,其中绝大部分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多数可以找的适合自己的工作,摆脱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窘境;但是没有做手术治疗的也有很多。有些事我们也很无奈,做手术必须家属签字呀!家人或者患者心理有压力,经常是我们救助和治疗的主要障碍!”
“今后单纯手术救助不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要让全社会了解脊柱侧弯和畸形大部分能治疗并积极治疗才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高延征接着举例说,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病,如果早期合理用药物控制,保持正确的姿势,脊柱就不会发生严重的变形。
“千人救助计划要上升到万人预防计划,甚至是全民预防计划。”高延征说,下一步他们将联合省卫生健康委、扶贫办、团省委、教育厅等部门,通过几个县的脊柱侧弯筛查以后,得到相关大数据,然后总结经验,积极协调动员基层医生、社区医生的力量,组成专家团队制定详细的脊柱侧弯预防方案,对脊柱侧弯患者早期预防、干预与治疗进行全程管理;同时,我们正在开发无创伤、无射线的图像识别筛查软件,通过手机APP,普及到家庭、学校,实现脊柱侧弯早发现、早治疗,建立河南省脊柱侧弯患者数据库,进行全程管理,全周期监控,对他们普及预防及自我锻炼、康复的知识,减少由轻症转为重症残疾的比例,防残减残。
主角永远都是患者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高延征说,医者除了去治病救人,更需要人文情怀,“应该知道在疾病面前,主角永远都是患者,医务人员一直站在患者背后,在他们最无助、最需要的时候给与力所能及的关怀和帮助”。
“高主任,你快去看一下一病区72床的小虎(化名)。”采访再次被打断。
记者跟随高延征来到病房一探究竟。
“你稍微翻一下身体我看看,可以!刚做完手术,自己要多加注意!来看看你的关节,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锻炼腿部的肌力,将来站直走路时还需要强有力的肌肉来维持平衡和运动功能。加强锻炼,可以帮助你尽快恢复。要对自己有信心,加油!”
小虎从小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导致脊柱和关节完全融合严重畸形,成为了“折叠人”,走路困难、吃饭也困难。“目前,做完手术后的小虎,这些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并在一步步恢复中。”高延征介绍。
“谢谢高主任和他的团队给我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如果没有他的话,我可能还生活在痛苦之中。”小虎感激眼前这位亲切的高医生。
“要不是高主任,俺孩子现在在村里还抬不起头、直不起腰。高主任不但给俺安排了手术,还协调智善公益基金会,中国梦脊梁工程善款为我们解决了经济困难。”小虎妈妈刘女士,几天前从老家新蔡来郑州陪儿子做手术,看着能够挺直脊梁平躺在床的儿子,她发自内心地高兴。因为这个病,她从小把儿子背到大。
“这次手术,按照最高标准减免。可以节省四五万元的手术费。”高延征介绍,这对于一般的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8月1日,由省卫生健康委、省扶贫办、省医学会主办的2020年河南省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 ”健康扶贫系列活动—走进新蔡县暨“脊梁工程救助扶贫计划”义诊筛查活动—豫南站在新蔡县人民医院举行。结束专题讲座和现场义诊时已经中午,高延征顾不上吃饭,冒着酷暑赶到贫困户家中,上门筛查脊柱侧弯患者。在这次活动中,小虎成为一名幸运者,并受益于“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
2019年1月,“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由高延征发起启动,募集慈善基金近2000万元,计划用2-3年的时间为1000个脊柱畸形患者施行手术矫正并捐助手术费用,目前,该项目已经救助520个脊柱畸形患者并成功完成手术。
超长时间站立手术和缺乏运动,高延征经常一天顾不上喝一口水。肾结石发作疼痛的时候,他就吃几片止痛药。虽工作在医院,但却很少花费时间去关心自己的身体。他总是说,患者利益高于一切。
2017年4月26日,他正在为一位80多岁的高位截瘫患者进行手术时,肾绞痛发作,疼痛难忍。考虑到手术的风险和难度,他并没有放弃这台手术,而是让护士给自己搽去额头的汗珠,注射一支杜冷丁和解痉药后,重新走上手术台。
下了手术台,再上手术台,这次高延征的身份是患者。在领导和同事的再三催促下,他被推进了另一间手术室,进行了肾结石手术。3天后,他就带着输尿管支架,以超人的毅力,开展日常诊疗工作和手术,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当面对先治患者、还是先治自己的选择时,他再一次把患者当成了主角。
冲锋陷阵甘当配角

今年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在“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的现场,李兰娟院士亲自为他颁发奖状和奖杯。手捧沉甸甸的奖杯,他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段话:北京归来,捧回沉甸甸的奖杯,这个医师节,注定难以平静!这个中国医师最高奖的奖杯,是我和我的团队辛勤付出、敬业奉献、凝心聚力、共同铸就!荣誉背后是更多的责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学家张英泽当面祝贺,并寄语高延征说:“我看过你带领团队编译的《儿童颈椎手术学》,它是目前国际上针对儿童颈椎疾病系统诊疗的专业著作,你们疫情期间整理翻译出来并在中国出版,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是对我国骨科、儿童外科领域的一大贡献。这个中国医师奖,你当之无愧!”
面对疫情,骨科人相对于重症和呼吸医学领域的医务人员,可能不算是一线抗疫的主角,但是高延征带领团队冲锋陷阵一样不掉队。
为了普及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增强群众的防护意识,高延征第一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组织编写了《门诊住院患者新冠肺炎防控手册》,向门诊、病房就医患者免费发放5000余册;参与制定了四部关于疫情期间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创作并朗诵诗歌《致敬最美白衣天使》MV,歌颂一线医务人员可歌可泣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感人故事,为医务人员加油,并在多家网络平台直播,收到数十万人的收看和点赞!
在钟老《配角人生》一书里,关于承前启后、自主创新的总结,让高延征对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顿悟。书中提到:“在治病救人第一线的临床学者们,‘识时务者为俊杰’,要适当定位,密切结合岗位和现实,选准有关的自主创新类型,依据需要性和可行性原则,实践’转化医学’理念。”
工作中,他是“脊柱外科的禁区”--上颈椎疾病领域潜心钻研、勇攀高峰的先行者;是全省第一位发明颈椎钢板的“医生发明家”;19项国家专利,20余项科技创新,15项科技成果,12项专利与成果的转化,150多篇学术论文的发表,8部专业著作的出版,30多个国内外学术团体任职是他多年潜心钻研的收获;尤其是自己团队开发研制并以他名字拼音首字母命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GYZ颈椎记忆压力钢板”,经济实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填补了国际空白,成为治疗颈椎疾病的重大创新技术,获得“河南省十大职工创新成果奖”,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日新”。众多成绩的取得只是暂时的,高延征说,“为什么会把这些奖颁给我?人们可能看到的,我有过一些发光的亮点而已。任何科技成就的背后,如果没有政府的决策,单位的鼎力支持,团队的紧密协作,都是不可能实现和成功的。随着临床骨科理念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相关技术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我的学生,我的同仁也许都会成为今后某项创造的主角,而我则很乐于做他们的配角,因为医学领域,‘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
高延征以出色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多项优异的科技成果,入选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中原科技领军人才、中原名医、中原科技拔尖人才;被评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郑州市自主创新杰出青年,获第七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和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等;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冰寒于水,青胜于蓝”的骨科优秀人才正茁壮成长,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整整两个小时的交谈,期间穿插了打电话、看病、查房、开会,这些都让记者对高延征有了一个更加立体和清晰的印象。《配角人生》这本书的扉页上有钟老专门题写的“高延征主任留念”和签名,这让高延征更加珍爱这本书。他表示,要遵从钟老的忠告,不管今后,身份如何、事业如何,切忌浮躁,永葆一个甘当配角的心态,“工作上低调勇于突破,技术上俯身顶尖医学,治疗上甘做患者的配角”。

拟向即乖。不执即解脱。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自然不需要被达成,它已经在那里!只要按照生命本来的样子去领悟它。 真理是唯一一件你无需任何计划就可以遇见的东西。其他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计划,每一件事。这就是为什么真理如此有力量的原因,放弃你的计划,继续坦露你自己,而协调就会自然地发生。

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是看到所有的抓取都是徒劳的,所有的抓取都是我们在暗地里抗拒自己的真实自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你有可能发现另一个与被困在无意义感中非常相似的陷阱:被困在空性状态中。这是被困在超然状态中,被困在观者的位置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刚开始,处在观照状态中,认识到我们不是正在观照的人,而是观照本身,会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尽管我们确实是万事万物的观者,但也很容易因此陷入迷惑之中。

能够以观者自居。刚开始,这会带来一种巨大的释放感,尤其是那些曾经在生活中有过许多痛苦经验的人。突然之间他们成了观者,不再与自己生活中的角色认同,这会极大地缓解他们的痛苦。但是观者的位置会变成一种固着,出现这种现象时,其心中就会开始滋生出一种枯燥感。在这种情况下,观者看到自己与观察对象是分离的。当然,这意味着他还没有获得真正彻底的觉醒。这种情况更像是一个人只觉醒了一半。

直到观者的位置瓦解了,融入了整体之中,突然间我们不再从外面观察事物了。观察对象就是观者。观者与观察对象是一样的。除非我们觉悟到这一点,否则就会被困在观者的位置上。我们会被困在超然的空性状态中。

我记得有一次一位女士和我分享她的觉醒经验。她第一次来见我时,就把她看到的一切以及她的觉悟告诉了我。她向我描述发生在她身上的状况。由于觉悟以及发现我们的真实自性所带来的极度喜悦,热泪止不住地顺着她的脸颊往下流淌。我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一切非常美好,但不要被困在不灭之境中。”

我的意思是不要被困在超然状态中。超然状态是真实的,它非常美妙,但是不要被困在那里。事实上,我们不应该被困在任何地方。我们不应该固着在任何地方。我们不需要紧抓着任何观点不放。

真正的觉醒和开悟就是放下所有的执著,放下所有的观点。

——————

平常心是道。

这预示着我们平等的对待生活,安然的安住在广大的心性中,一切都成为庄严的自然解脱,于自心的智慧中,消除了执着和烦恼,慈悲并心胸宽广,安然的任运于当下。

他随着生命漂浮。完美存在于生命的设计之中。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境遇和经验之中。存在于每一个情境之中。注意到这一点是我们的机会。这也是我们的解脱。我们的救赎。我们苦难和痛苦的终结。

每日的生活便是启示。生活是一面帮助我们觉醒的镜子。神性本身便是变化莫测的生活。神性正在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境遇来实现自己的觉醒。而很多时候只有艰难的处境才能唤醒我们。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大多数情况我们都把自己的生活消耗在逃避痛苦的境遇上。

事实上,正是困难的处境才能触碰到我们内心隐秘的痛处。如果我们愿意的话,就会看到生活时时刻刻都在唤醒我们。如果我们没有与生活和谐相处,抗拒生活,那么它就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当我们不愿意看生活试图让我们看的东西,它就会愈演愈烈,直到我们接受。

毫不费力的行为达成,源于你此时处于这股能量的流动中,你允许事件和局势自行揭示。它是一种深深的理解。只要自然,只要按照生命本来的样子去领悟它,勇敢地去经验它。允许让它发生。如果你能够了解到这个,你将会变得更敞开,更不封闭,更敏感,更具有接受性。

既然本觉是自然出生、自然圆满,不受前因或外境所限,你怎能说,一切功夫只是徒然?既然所有念头都是当下生起,当下寂灭解脱,你为何还说,你不知对治之道?既然当下的觉性本来如此,你为何还不识自己的本性?当你已在本觉的自然之流中。一种深刻完整的智慧就自然而直接地升起。

心灵以此方式开悟,能让我们安住于完整的人生实相中。我们应该了解,我们修行的目的并非为了获取什么,任何灵修的目的都是打开我们的心门,让我们看清眼前的事物。我们的本然面目就是道路和目标 。

禅不是某种神秘的东西;它只是打击和穿透。没有什么方式可以把你带向目标。只是帮助你领悟,它不会将你引向真理,它只是打破意念,一旦真理出现,你可以看见它。

花朵会自行开放。让真正的宁静来临。你的本质就会开花,要等到那时候。

万物在绝对真性中自然解脱,就像结在空中解开了一般。

信任生命,它自发的自然的把你引向终极。河流的生命是流向大海,你已经在河中了,信任它,并让它带着你去海洋,去那终极的地方。生命就是河流,不要催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若智慧线与下方的生命线在同一起点延伸,聚合一段距离後才分开成两条,代表你很内向、谨慎、考虑周详。若智慧线与下方的生命线在同一起点延伸,聚合一段距离後才分开成两条
  • 如果选择了安逸舒适,就不必羡慕别人的精彩;如果你不相信努力,那么时光第一个就会辜负你。一味的依赖,无谓的奔赴,无所保留的去给予去掏空,不留余地的去感伤,去凄楚。
  • 这时给宝宝选购的上下分体衣裤应尽量合身,太长太大会影响他们的探索或学步行为。#新生儿礼盒##宝宝#总有一些孩子的家长担心孩子小,看命盘反而不好,殊不知孩子的盘尽
  • 他说我开心就好了尽管他会挨骂#二十不惑2##寻果BE#你曾经说,你希望成为他的不理智不理性。你早就成为了啊,在你不注意的地方,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你已经走进他的心
  • 移膜真好玩,操作的过程好多不确定性(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菜)刚开始想好的样子很难实现,但过程中水波的帮助会给我惊喜。迷恋在宝丽来永远的不确定性上,因为相纸贵所
  • 舆论在评判大同小学的同时,不防换个角度,好好看看谢先生。#人生感悟[超话]##打工人[超话]##职场[超话]##教育[超话]##我在香港看世界#爱心恒久,低调捐
  • 奢阔精装现房精装现楼,拎包入住主力户型:89-115-126-144平3-5房 单价3.8-4.5万 ✦项目卖点✦ 1⃣3地铁交汇10.13.18号线,10号线
  • 结果,因为QPR某队员不断使出一些场上不应该有的动作,年轻的郜林与其发生争执,最终一则“30人足球场打斗”的新闻就此登上了中国和英国媒体。结果,因为QPR某队员
  • 今天禁娱,眼瞎别来不爱国的可以从橘堆滚出去同为中国人怎么就你们不理智?[笑cry]首先各位 别让阿鞠上热搜护好自己的主子我最近也不怎么更微博我今天一整天就呆在微
  • #咖啡物语# 摩卡咖啡是意式拿铁咖啡 (Café Latté) 的变种,和经典的意式拿铁咖啡一样,它通常是由三分之一的意式特浓咖啡,摩卡咖啡(Caffè Esp
  • 前情提要 今天dy朋友无意间刷到这个作者太太21年因为生病而走了这个事情 她是次粉 写的是次队内的同人文 孤鸟这一篇 被很多人说很好看 非常的虐 我不是次粉
  • 我爱你,即使现在还没有在一起,但是小羊迟早都是要和我在一起滴嘿嘿,爱你小羊❤️#班助日记P1.P2即心疼又笑死有一说一,今天适应多了。下午小羊还给我送了一个雪糕
  • 在财运方面喜欢稳定发展,不喜欢冒险类的求财方式,财运虽然不宜出现暴发之事,但小的钱财会不断。长有蒜头鼻且鼻梁低的女人,一般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比较自私,多只顾自
  • 点[赞啊] ,请5个姐妹喝豆奶 明天开[星星]菜菜官网:[星星]超级搜:需要什么直接来菜菜网站搜,你们想要的基本都有 零食大集合:早餐集合:1、坚果:2、粽子:
  • 所以有时,难得糊涂是上道。所以有时,难得糊涂是上道。
  • 比如,夏至吃面,秋分,梨子就是最为匹配的水果,还有中秋节,一年才吃一次的月饼,还有即将到来的“寒露”时节,根据“墨迹天气”的消息,寒露时节,天气逐渐转凉,最好是
  • #微观体育[超话]# 6686体育:巴索戈仍只能单独训练,很难赶上申花踢梅州的比赛09月18日讯,据6686体育的最新报道,上海申花外援在遭遇大腿拉伤后,目前仍
  • 以善修心,以善洗心,以善造心,以善治心,人就会快乐和幸福;一切造作皆源乎心,只要我们有善心天地也会待我们不薄。#每日一善[超话]#[打call]#阳光信用# 心
  • 30万级别新能源车型的不二之选,唐 EV .dmi.dmp;2022年7月,比亚迪唐家族销量11788辆,累计销量超36万辆,尤其是新上市的唐EV,深得消费者喜
  • #早起背单词##雅思# @微博教育对比一下雅思词汇和#四六级# 的难易区别吧~[冲刺]一起背单词,雅思7分冲冲冲[太开心]新的词汇打卡开始喽~[话筒]打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