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一】《什么叫修行?》(第3~8页)

今天你这个仁波且为大众请法「什么叫修行?」这是非常基础的第一课,但也是许多修行人乃至长年修行者没有学懂而迷离颠倒的大事。人身难得,暇满人身宝更难得,故而今天我当为大家讲「什么叫修行」之法。 学佛的实质,要落实在修行上,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明白什么叫修行。修行,即是修善恶二所缘业之增益与离避。也就是增益善缘,种善因,结善果;离避恶所缘,离恶因,避恶果。但修行二字颇为广义,首先认识到底修什么行?因此要有所依对缘。无所依缘,则易成外道之修行。比如,魔教修行,就修成魔行。佛教修行,就修成佛行。所以必须要有所依缘,有所楷模应照而依止。又如,只知去恶扬善,克己利人,这是其它宗教都会做的事,这也就是不明宗旨无所依的修行,不属于正宗佛教行持。因此我们的修行,所依缘之对象则是佛陀。 依依照佛陀的完美觉位作为我们所修之相应楷模,以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学佛陀的一切,使一切不净惑业缘起恶行远离不得沾边,只令其时时离避远恶,不使其有所近沾三业增加恶因。而一切缘起善业都要行持,哪怕就是一善念,只能增益,不可损减。日日增加善缘、善因、善业,简言之即是时时离恶积善。为什么说恶所缘业只能用远离,不可说是灭除呢?因为佛谛中,因果不昧。因果是灭除不了的,说灭除是断见,故所以只能善业筑壁,犹如筑一道挡土墙,起到隔开的作用。由是学佛,修佛之行,最终成佛方可彻底解脱轮回的因果缚业,此时因果照样存在,但对佛无沾。正如佛陀见到地狱刀山火海,地狱刀山火海依然存在,应报众生痛苦不堪,当佛陀为代众生受苦而自身顿然跃入时,此刀山火海当下化为莲池甘露,成为殊胜的境象,一切恶所缘境在佛陀身上转为善业的显现,不但无苦,反显大乐。

#佛教生活[超话]# 南无阿弥陀佛

摘录:南无羌佛传的修行法
发菩提心,首先必须要有无常观,对自我与众生轮回之无常流转痛苦,生起觉观无常境心,即发出离愿,由是则建立出离心,我出离,众生六道父母也出离,轮回苦海难熬痛不欲生,为是愿观而生强烈恐惧所逼,时时欲求当下解脱,但明了其菩萨之行,方可快捷了生脱死,于是自我愿作因地菩萨,欲求快速自觉觉他,则自然生大悲之心,由此菩提籽发。菩提心所发是建立在大悲心上的,故佛义云:「大悲之水浇灌菩提籽发,则树茂果丰耶。」是此,菩提心自然建立。菩提心是成大乘菩萨之因,由菩提心之果,可得清纯正见,依此正见,当深入空性真如,空性之修,于此则化世俗菩提心为三轮体空,即转万有为胜义菩提心也,有了菩提心,即修菩提行,成菩萨地。

修菩提心必须付诸于实践,而不只是背诵行文仪轨、以空洞的发心和观想叫做修菩提心。修菩提心,重在实施于深思我的身体无常,刹那变异,迈向衰老死亡。以十年观察,四十年观察,七十年观察,于中对比相貌、皮肤老度变异,快捷进入生老病死,长恒辗转受苦于轮回,又观由一少小儿时天真之欢,乳气活鲜,然何今无童相,脸老皮老,力气衰竭,时时多病,少小已无,无常将毙我命,亲人老友,悉皆分段而死,犹如一梦,快将做完,心生大惧,则决心坚定,依戒而行,依法而修,入菩提心修双运七支菩提心法:大悲我母菩提心和菩萨应照菩提心。于大悲我母菩提心修法中发大悲之心,修知母、念恩、报恩、慈爱、慈悲、舍贪、断执。

知母:了彻三界六道众生无始以来于轮回转折中皆我父母。

念恩:应深深忆持一切无始过去、现在于轮回之父母,皆曾生育养育体爱于我,为我而劳累病苦,恩重如山,念其恩德,故思其父母之苦皆我之苦。

报恩:知父母为我而奉献一切,现在他们于六道轮回中转折流离,受苦无尽,我此发心,施之于行,自觉觉他,渡脱父母,以为报恩。

慈爱:每时每刻,从于三业之行所生发,慈爱一切众生、父母,长寿无病富贵吉祥,终生喜乐。

慈悲:于三时中,愿请诸佛菩萨加持一切父母脱离诸苦,得遇佛法修持,脱离轮回解脱诸苦。

舍贪:所做一切利益众生父母之事,无挂于心,养成三业无着善行,故成天然自行,本质为善,并非刻意所为行善,做了即忘了。

断执:于行持中,所修诸善,利益父母,一切法义应无所住,断掉我执,空明觉相轻安,于修法中不执于法,不除妄念,不求于真,不来不去,乐明无念,平如静水,当体即空。

实施菩提心的助缘,必须建立在正见观照下,对众生所行事业于善因中施与的而非他造不净业的缘起所需增长施与的,故知凡善因缘起有利众生者,必须实施七支菩萨应照菩提心法,对善缘起当施与他助益善业,助益善因,对恶缘起当施与他损减恶业,远离恶因。菩萨应照菩提心法七支为:一支,自他平等菩提心;二支,自他交换菩提心;三支,自他轻重菩提心;四支,功德回向菩提心;五支,无畏护法菩提心;六支,强导正修菩提心;七支,舍我助他菩提心。

自他平等菩提心:两相利益对逢时,断除瞋恨之贪瞋、漫谤之心,不可利己为重,应自他平等对待。

自他交换菩提心:一切众生的痛苦,愿我一人来承担,我的一切快乐吉祥都给予他,让他离苦得乐。

自他轻重菩提心:我与众生均苦时,应先愿他人解脱苦,我与众生均乐时,应先愿他人多我乐。

功德回向菩提心:我于一切所修行,一切功德成就等,全部回向诸有情,愿众离苦得解脱。

无畏护法菩提心:一切妖孽恶魔施以破坏佛法,导致破戒残害众生让其痛苦时,我将持以正见,不惧魔之恶力而挺身保护佛法,维护众生慧命。

强导正修菩提心:他由于无始业力缠身,愚痴不明,造诸恶业,而到了善劝不得悔改时,由此,我将施以强有力的善化法门引导他,入其正法善行之路。

舍我助他菩提心:他之成就将胜于我,渡生缘起胜于我,但于利益众生中,能舍我助他更能利益大众,此时,毫不考虑,当舍我助他,助成众善大业。

如果不能按照智慧以一乘法悟入,

如果不能承擔自己就是佛的話,

那生滅之後,只會變成華嚴世界中的一個細胞,

而且有可能還是別人的細胞。

人在無明當中,根本無法有什麼智慧;

人沒智慧便沒有特別的價值,只是大體系中的一個小細胞而已,影響力很小。

無明、有障礙的細胞恰似手足上的繭、死皮罷了,你不會憐惜它。

如果是手指、手足能發揮整個體系功用的,那你就會很珍惜了。

當你修行開始有法性時,雖未證悟,卻已和佛脫離不了關係了。

佛已把你視為他的一部份。

例如羅漢,佛雖斥其為焦芽敗種,卻也一直對他說法,講阿含、方廣 ……,

一直不斷地想提升他,讓其證得無生法忍。

華嚴世界裡,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人體亦同。

你的一個細胞也等於你的一個全體;

你全體的煩惱性,

也等於你眾生( 細胞 )的一個體性。

如果你已了解諸佛智慧法性、體性智時,你所有的細胞才可能成為「 一 」。

任何經王,都會談即此,到最後都是圓教,都是一,都和佛等同。

一個修行人,修行到智慧具足的程度時,

此時,你這個單體細胞一發揮功能,一延伸出來時,就能有佛的智慧。

華嚴經中有所謂十種佛:

正覺佛( 無住見 )、

願佛( 出身見 )、

業報佛( 深信見 )、

住持佛( 隨順見 )、

涅槃佛( 深入見 )、

法界佛( 普至見 )、

心佛( 安住見 )、

三昧佛( 無量無依見 )、

本性佛( 明瞭見 )、

隨樂佛( 普受見 )。

這些不是個別的名號,而是指心性體,

當智慧轉變之後,這十佛即成。

也就是說,當你成就之後

( 所有細胞全都具佛的智慧時 ),

你的這些細胞,才不會落入輪迴裡面。

要不輪迴,必須你所有細胞體系的阿賴耶識全部聚合為一,否則不可能不輪迴。

羅漢把自己所有的細胞固定不動,暫時不受後有,卻非永不輪迴。

他只是如一粒冰凍起來的種子,所以說他焦芽敗種。

他若要得無生法忍,還需要佛的智慧才能開發,變成大的種子—菩薩種。

我們的細胞亦如一個種子,當我們固執己見時,什麼也聽不進去了。

分別念重便會一意孤行,無法圓融,正如羅漢般固執。

你若說他固執,他也不承認,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固執在自己的一個觀念上。

當你固執時,雖然是腦意識在固執,你的細胞卻也會跟著固執起來。

即便你在睡覺,你腦意識所排斥的人如果來拍你,

或光只是走過來,你全身的細胞還是會不自覺地抗拒。

在清醒時,很多事情自以為並不在意,自以為沒有關係;

但在忘我或睡眠時,境卻不斷地出現。

現什麼樣的境,就表示你有什麼樣的執著。

就像黃梁一夢般,你的夢境就是你身上所有細胞的物性反應。

如果一個人的業識為你所欣賞的話,閉上眼睛,你的身也可以感覺這是好的。

另一個人的業力與你不合,你的身體也會自動地排斥,此所謂「 感應道交 」。

華嚴經中有所謂「 重重帝網 」,

所有諸佛就如透明珠珠般串連,牽一髮動全身,

所有的珠珠都會顫動、都亮起來。

若是人的業識,則是一動念,意識立即反射到某一個不好的珠,並產生質波,整個帝網動了起來。

雖然只是意念動,卻造成每個可以接受此質波的人、事、物將此質波接收又反射出去,造成波動不已。

重重帝網正如人的心識現象般,此帝網也就是人身上的細胞。

過去法師在講華嚴經時,忽有穿青衣的童子獻上蓮花,隨即消失。

此即說法震動到了天宮。

因華嚴經已談及三千大千世界,

當眾生能共同信受時,會產生六種震動。

震動也表示原本無明的人,已接收、了解這個訊息了。

講華嚴經,將此種好的妙音傳送出去,

會產生好的質波出去,也會有好的質波回來。

因此這些看似神通靈異的現象,其實是很自然的法則。

其他如菩薩應化度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變現也是一樣,

沒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地方。

如果你自己也能有這種法性的話,那福德因緣必然也具足。

因為你的心識是慈悲攝受、且具足平穩,那福德是必然產生的。

如果你具備的不是慈悲喜捨,而是意念分別,

那就無法具足福德,只會慢慢破壞自己福報,減損自己的慧命。

因此佛與眾生就差在眾生會在這一念上分別。

前面提到修行人開始有法性時,雖未成就卻已在成就裡面。

可是你卻會被自己所障礙住。

例如浪花將塵沙堆積在海岸邊,而深海中的水卻是乾淨不混濁的。

人的六根就如岸邊,被不好的浮塵識所堆積。

識本是智慧本,它永不生滅,

但若太執著於六根上,識則會與六根配合,六識會納六塵進來,

那就不具足清淨法則了,因此說它是浮塵。

識不明、遇境時惑便生;

識不清明、混濁,智慧當然也就無從顯現,無法神通妙用了。

因此,修行便是要讓物我合一,
「 色法 」、「 心法 」合一。

如此便能了解
「 法性 」與「 人輪迴的物性 」
是和合的,同時一起發生的。

這樣你才不會一直執在六根及這個小我上面,如此便不會覺得有所缺失,

你的「 利他 」也才能通達無礙,

如菩薩般逐「 地 」上升。

華嚴經中的「 十地 」,講的是菩薩的法位因,

讓心安住在這十種次第地上,才能智慧無邊,將行願持續下去。

「 住 」是依法性而住,

這些住是種子、是將來成佛的因。

眾生有阿賴耶識的緣起,有了這些因,

才能與諸佛智慧連在一起,

與華嚴世界共相和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还得是龙头,什么龙二龙三都不用看。#「CEO予书会友」##读书#我们正在迎来一个“盈余”的时代,供给和需求都在发生颠覆式变化,数量甚至质量都不再是“消费品”的硬
  • 法国《费加罗报》称,由于被批评“无所作为”主持人罗什宾在20日晚的新闻节目中,先以“大家晚上好,首先,请接受我们对嘉宾在节目现场模仿中国人做法的道歉”做开场白,
  • 将一份美丽婉约成风景,芬芳明媚且安恬的时光,浅笑于岁月之巅,静静放牧心灵,即使找不到来时的路,仍愿以一袭执念,追赶那份最原始的纯真。期待有一天,回眸处,能拾回那
  • 从视频中可见,虽然居所并不奢华,但张柏芝目前的生活状态很好,虽然作品越来越少,但偶尔直播带货赚点收入,放下偶像包袱,过一过自在惬意的普通人生活,回归平凡生活的张
  • 对此,中国有色金属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对澎湃新闻分析称,本轮四川停限电政策对硅料整体产量影响不大,“只是减负荷,没有停车,系统物料仍然循环。”他强调说,四
  • 补日常3:最近小号法师终于满级可以和我们一起打本,虽然技术各种不娴熟被喷,但是他活泼风格依旧稳定,和新晋防骑一起去刷沼泽,T在后面喝水,我跃跃欲试上前开怪,看到
  • 一懒生百病,一闲生千愁,不怕家中穷,就怕生懒虫,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在于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你全力以赴了,才有资格说自己运气不好;之所以感觉累
  • 3.沉没成本勿多虑唐老师在分众传媒的案例中有这样一段话“买卖不取决于股票是浮盈还是浮亏,也不取决于我在它上面耗费过多少时间和精力,关键在于确定错误时,股票市值和
  • 《四》被《冒名顶替》原因;是邓秋红智商水平作品成为了《中国最好作品》;《1》在2003年11月6日的重新《评选上市作品大会活动》中,”陈幼林“就是在”评选大会“
  • #我们坐在高高的虾壳上听老虾讲过去的故事[超话]# 家人们请教一下,五百粉丝是不是真的就可以转发自由了,我刚达到目标,如果是的话我就不准备和别人互关了。如果非要
  • 有人入火护溪,言其本鲤中妖,欲取溪命,却生情愫,遂不忍为之。#生活如诗# 相思诀~清风诉离魂夜渡曲自樽隔断相思梦怎问旧时恩弦上月无言镜中飞紫鸾君影颦眉蹙何处始心
  • 上低音号」久石奏、「七大罪」伊丽莎白、「夜曲(彻夜之歌)」七草荠、「转生恶役」基斯·库莱耶思〈幼年〉、「魔法纪录 魔法少女小圆外传」七海八千代、「阴阳眼见子(看
  • 7月5日,绥德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成功抓获一名潜逃七年之久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在逃嫌疑人田某文。7月5日,绥德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成功抓获一名潜逃七年之久的非法吸收公众存
  • 晶澳按照海外硅料以及一体化产能决定出口美国的量,美国市场有需求的增长与价格的波动,美国对于公司的业务比较持续,也没有中断过。欧洲因为能源以及电价,需求旺盛,原材
  • #播音系校花 电竞解说#市面最顶级 潮牌 复刻 原单 男装 范思哲路易威登 ❗️⚠️传媒推广广告别加我⚠️❗️ 华伦天奴 芬迪 纪梵希 普拉达 菲利普 古
  • 有哪些道理是你工作后明白的? 1.冷漠,可以省去80%的烦恼。 2. 人性最大的恶,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尤其是熟人,以及当年一起穷过的人。 3. 你不
  • 莫言曾说:你可以沉默不语,不管我的着急;你可以不回信息,不顾我的焦虑;你可以将我的关心,说成让你烦躁的原因;你可以对着其他人微笑,你可以给别人拥抱,你可以对全世
  • 当然家里自己吃买得少,把它和苹果放一起捂几天,或在日照光强的窗台码好晒几天,也能去涩。”来茵的笑容很甜:“知道啦——”沙夏揉了揉来茵的头发,在把来茵交给班级的老
  • 201122 SHOWNU:基贤啊 生日快乐 虽然总是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的到其实我也是那样你好像是我认识的人当中最憨厚的爱你 要健康 要一直幸福啊hh19112
  • #一个小媛的日常# 41 最近基本上都是宅在家,会有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但也蛮安稳和惬意的。次数多了连随意的散步都有了它的归宿水边走过来就看见许多人坐着吹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