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则短视频,印象深刻。公园里,男孩的妈妈要求小女孩把球借给自己孩子玩,小女孩拒绝了。这时男孩妈妈不客气地说:“这个小姐姐不借给我们玩,这个小姐姐是个小气鬼,走,我们去问问其他小朋友。”小女孩的妈妈听到了,马上说道:“这位大姐,借我2000块钱吧,啊?不借啊,走走走,我们不站在这个小气阿姨的旁边。”小男孩的母亲恼羞成怒地说:“你这人怎么说话的啊!”女孩妈妈反击道:“是你先给我的孩子乱贴标签的,她不想借给你,是她的权利。”不得不说,这位妈妈的做法真解气。说真的,在生活中给孩子乱贴标签,是件太常见的事情。回看我们自己,就常常忍不住给孩子贴上“磨蹭、内向、胆小”等各种各样的标签。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永远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生活中,家长乱给孩子贴标签,很有可能毁了孩子。

毁掉一个孩子的自信

给他乱贴标签就够了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评价,是他们认识自己的来源。乱贴标签式的表达,伤人于无形,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摧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我身边,就有一个血淋淋的惨痛案例。我的表哥是一个从小有点内向的男孩,讲话还有点口吃,但是男孩子,小时候总是爱闹爱笑的。有次国庆节,我们全家去阿姨家做客,大姨让他给二舅打招呼,他涨红了脸,却没憋出一句话。这时大姨脸上面子挂不住,忙解释道:“这孩子平时就内向胆小,你看他多大了,跟傻瓜似的,话都说不好。”话音刚落,厅内一阵哄堂大笑。从那天起,表哥身上多了两个标签:胆小鬼,傻瓜,也总有人拿这两个词跟他“打趣”。慢慢地,他变得越来越内向,看到人更不爱打招呼了,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连对家里人说的话都很少。时间飞快,如今我已为人母,前一阵问起表哥,母亲却是一阵叹气。他几乎无法与陌生人正常沟通,读书读到初中毕业就念不下去了,性格自闭,找不到工作,在家待业已经多年。压在表哥身上的负面标签,已经成为他人生的枷锁,无人能打破。这样的孩子让人心疼,却从来不是个例。在知乎曾看到一个问题:“父母情商低会给后代带来多大的影响?”其中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如果,父母乱给孩子的行为贴负面标签,放大孩子的缺点,打击孩子,只会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那么这样的孩子,大概率长大后会像这位答主一样,向父母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敢接近父母,活得自卑而又小心翼翼。令人扎心的是,很多父母都是无意识给孩子贴上了负面标签,但孩子却记了一辈子,怨了一辈子,痛了一辈子。那些负面标签,就像一道道永远好不了的伤口,时时刻刻提醒着孩子,“你不够好,你真笨,你真的很差。”孩子活在负面标签所带来的压力中,消磨着自己的自尊和自信,以及对生命的热忱与追求。

不乱贴标签

才是尊重孩子的开始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记者周轶君跟芬兰的老师围坐在一起,谈起自己小时候因为被人告知“你唱歌很难听”,所以她就不敢开口唱歌的事。而芬兰的老师回答,这正是她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努力规避的误区。避免因为孩子一时表现不佳,就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

听完,周轶君反问,如果一个孩子讨厌数学,讨厌数字,那应该怎么办呢?

芬兰的老师则表示,她们会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而不会认为是孩子有问题。

在芬兰老师的教育观里,我们看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孩子不喜欢数学,但是对小汽车很感兴趣,那就用小汽车教学。喜欢积木,那就用积木教学,尊重孩子的喜好,尊重孩子的节奏,慢慢来。陈丹青有一句话,说给父母听:“一朵花刚开,别评价,让他长大、盛开。”每个孩子生来有自己的特质,有自己看待生命的方式,有自己对世界的渴望,他们有自己的生长节奏。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因为孩子没做好,马上就给孩子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如果孩子内向,不敢打招呼,那就鼓励他,“我知道你这次还有点紧张,下次做好准备了,我们陪着你好不好?”如果孩子调皮好动,就跟他玩木头人的游戏,看看谁能够静下心来。如果孩子有点胆小,那就静静陪着孩子,做孩子安心的后盾。不要心急地去对孩子的人生下定义,而是在参与他成长的日子里,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支持和尊重。面对孩子的不完美,不轻易给孩子下定义,学会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才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因为,得到尊重的孩子,才能从容地适应这个世界的规则,发挥自己的优势,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多给孩子正面的反馈

孩子未来才更自信

前阵子,热播的亲子教育综艺《亲爱的小课桌》中的一幕,让人感触很深。嘉宾傅首尔陪着徐敬凯写作业,看到他写得认真,就夸奖他:“谁养出来这么好的儿子,晚上我要问问你妈妈了。”但凯凯却低着头说:“妈妈说我不好,她天天说我不好。”

其实凯凯已经是别人眼中的“小学霸”,“别人家的孩子”,但凯凯妈却吝惜对孩子的夸奖。这是因为她担心自己的表扬,会让孩子嘚瑟,所以别人说好话,她就说坏话。

凯凯妈妈的这种行为,无意间就造成了对孩子的伤害。当凯凯说出“妈妈说我不好”时,这意味着对于孩子来说,连最亲最爱的母亲,都不认同自己。等时间长了,他就不再拥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难题,也不再相信自己真的能够做好。反观作为嘉宾的傅首尔,在发觉凯凯情绪变得低落时,她马上用正面积极的话来鼓励凯凯:

“你知道你妈妈为什么给你布置这么多作业吗?
因为你太聪明了,做作业就是这么的简单,你算得跟傅老师一样快,在古代都可以赚钱的。”
傅首尔给凯凯的正面反馈,让他知道,自己的表现受到了肯定,就一定能做好。果不其然,凯凯听完这番话,顿时干劲十足,一口气把作业完成了。这就是给予孩子正面反馈,立竿见影就能产生的效果。镜头之外的凯凯妈妈这才惊喜地发现,原来孩子是可以高效又快乐地完成作业,并不需要自己一味地反复敦促,关键是是否用对了方法。现代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士曾说过,人内心深切的渴望,就是得到肯定与赞美。对于孩子来说尤其如此,来自父母的正面反馈,就是一次次的认同与爱。同时,父母也不必担心正面反馈会让孩子变得骄傲、自负。在纪录片《生命·成长》中,教育专家赖念华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说:

“我们并不是过度去夸奖孩子,而是透过实际我们所看到的部分,我们理解的部分去回馈给孩子,那这样对孩子就是最具体的回应。”
这就要求我们正视孩子的表现,夸孩子要夸到具体的部分,让孩子知道哪里做得好,所以值得被夸奖。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站着及时给予正面反馈的父母。当父母学会巧用正面反馈,激励孩子,孩子就能学会积极地思考问题,直面问题,对人待物更加从容自信。学会欣赏和鼓励孩子,孩子回馈给你的,将是未曾意料到的惊喜。

很喜欢一句话:父母的责任,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天地之大,生活之趣味,为孩子在心中埋下爱、自信和希望的种子。让孩子身处低谷时,拥有直面挫折、免于崩溃的力量。让孩子体察到来自父母的接纳与信任,更有底气地走出成长的每一步。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教导下,拥有强大的内心,一往无前的勇气。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学会尊重孩子,不乱给孩子贴标签,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也收获一段亲密有间,彼此信任的亲子关系。

#易经大师讲座#
身处困境,别指望谁,你只能靠自己自救


No matter when you start, it is important that you do not stop after starting. No matter when you end, it is more important that you do not regret after ended.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轻言放弃;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后悔 ​​​#中华星命风水# 正确的选择人生方向胜过一切盲目努力☞调整坟墓居家风水改变自己命运轨迹也许你会需要我的指点迷津#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01
卷首语
人生的旅途,就像是一汪大海,有时它风平浪静,有时却又波涛汹涌。

人生风平浪静时,一片祥和喜乐,迎客送往,好不热闹。

波涛汹涌时,便是落了难,此时的你就像被一块黑布蒙住了眼,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迎来了自己的至暗时刻。

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得学会保持着心中最后一点光亮,慢慢地,撑到真正光明的到来。

在困境中,撑着撑着,人就会成长,会强大起来,心中的恐惧会越来越少,也学会从危机中寻找转机。

经历的苦难越多,就会明白,落难时,不要指望谁。只要自己不放弃,就会迎来新的契机。即使门和窗都被关闭,也能从缝隙中感受到光明的力量。

《流浪地球》中有句台词:“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心中有希望,内心就会有力量,哪怕孤立无援,自己也能活成一支军队,抵抗生活中所有的敌袭。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正确的选择人生方向胜过一切盲目努力☞调整坟墓居家风水改变自己命运轨迹,也许你会需要我的指点迷津#中华星命风水#
02
落难时,别去指望朋友
指望别人不如指望自己,只有自己有实力,才能获得更多美好的东西。敢于去尝试,愿意去争取,哪怕自己做不到最好,只要勇敢去做,克服困难,便能有收获。

落难时,若是把希望都寄托在朋友身上,会发现,当你颓废绝望的时刻,有些朋友会对这样的你而感到特别失望,会觉得帮助这样的人不值得。

人生路上,落难时,别去指望朋友,落难的境遇会帮你看透身边的友情。

有些朋友,心有余而力不足。是真的想要帮忙,可是自身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一边是家庭,一边是朋友,在这样残酷的选择题面前,友情会受伤,但也很现实。

更有一些朋友,看似豪情万丈,最讲江湖义气,可都是嘴上说说。若是涉及到真正的利益,立马跑得无影无踪,比任何人都消失得快。

人生路上,有些友情,看似坚定如磐石,却脆弱得如同玻璃。

人生路上,有些友情的建立,不过是利益驱使,聚在一起,不过是为了双赢。有被“利用”的价值,对方才会以朋友相称。

落难时,别去指望朋友,在困境时,不要失落,也不要埋怨,自己咬牙站起来,帮助自己走出阴暗的世界。

#三元奇门风水# 有时候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关键还是你的选择☞♞#三元逸士祝您升官发财流年大吉#
03
落难时,别去指望亲戚
亲戚之间,是一种特别的维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些人,带给我们温暖,能知道自己的来处,站在这片土地上,无比的踏实。

长大之后,靠一个人去打拼,去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功成名就,可以衣锦还乡,带给大家荣耀,这是人生中的一大成功。

而遭遇危机的时刻,若是总想着找亲戚帮忙,那么这个人永远长不大,也会被人诟病,成为亲戚眼中不成器的孩子。

落难时,希望关系好的亲戚能多帮帮忙。亲戚或许也乐意帮忙,但把自己的担子强压在对方身上,往往加重亲戚的负担。

人生路上,再深的血缘关系,都帮不了你一辈子。落难时,别去指望亲戚。

关系不好的亲戚,会嘲笑讽刺,甚至会因为一点点利益,把你贬低到一文不值,狠狠地踩在脚底下,会让落难的你,经历双重打击。

人生路上,落难了,谁都不要指望。生活本来就不易,想要获得成就,更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不要自暴自弃,也不要放弃努力,更不要埋怨亲戚不帮忙。


04
落难时,别去指望谁,只能靠自己自救
张爱玲在《半生缘》中写道:“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越是落难之时,越能看得懂这个世界,也能明白人心。落难时,很多事情会在内心深处发酵,需要自己慢慢去消化,去沉淀。

人生路上,落难时,你会发现你只能靠自己。落难时,只能靠自己默默发力,努力自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你落难时,也许身边的朋友和亲戚也都自顾不暇,别埋怨,也别气馁。告诉自己,没有人可以分担自己的苦痛,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

落难时,学会多给自己加油打气,想想年幼的孩子,老去的父母,还有那些依旧相信自己的人,让自己获得力量。

或许,落了难,跌入谷底,整个人都会变得很弱小,希望也会很渺茫。但只要不放弃,调整好心态,迎接挑战,就会收获更好的明天。

#China奇门风水#
05
结束语
人生路上的落难,其实是一次蜕变,能让你变得更加强大。

谁都在最黑暗的路上走过,那种渴望光亮的感觉也都懂。希望在心中,就是最后坚持的那一点微光。

落难时,不要去指望谁,因为,人心难测。

总有些人,不希望你过得比他好,所以拒绝帮忙;也总有些人,会不离不弃的陪伴着你。

人生路上,落难时,不要埋怨朋友,也不要指望亲戚,收起求助的眼神,不要再抱怨。让自己安静下来,给自己思考的时间,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自己度过危机。

被人保护,不如做自己的保护神,依赖他人失望,不如靠自己走出绝望。想要自己的世界富饶广阔,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就要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落难时,唯有学会靠自己,你才能真正地走出困境,再次遇到困境时,才会更有信心打败它。未来的圆满,靠自己成全。



岁月从来不辜负坚持、勇敢且自信努力的人,只要慢慢地强大自己,终有一天会活成太阳般闪耀,成为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存在。

程序性职权行为的可诉性

法治日报 2020-12-23

  □ 邓建新

  程序性或者过程性行政行为是否可诉,一直是行政诉讼理论和实践的热点话题。但是有关的讨论一直忽略了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作出的单纯的程序性行政行为,笔者将其概括为行政机关的“程序性职权行为”。这类行为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履职行为,其目的不是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义务进行处分,而仅仅是将相关涉及权利义务的事项作程序上的处置。程序性职权行为一般表现为行政机关作出的移交、移送,或者是告知、通知、公示行为。程序性职权行为与普通程序性行政行为、过程性行政行为有明显区别,宜单独对其考察并认定其可诉性。

  一、程序自立性:与普通程序性行政行为相区别

  程序性职权行为具有程序自立性。这一程序自立性表现为,程序性职权行为不属于其他行政行为程序的一个部分,也并非为作出一个实体性行政行为而服务。例如,《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对于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处理:……(二)对于属于有关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向有关部门移送办理,有关部门应当快速响应……其中的“向有关部门移送”行为就单独构成一个程序性职权行为,其不从属于其他行政行为程序,也并非为作出一个实体性行政行为而服务。

  普通程序性行政行为,一般隶属于一个整体的行政程序。比如,行政处罚中的立案、调查、听证,包括告知、送达等,都属于行政处罚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程序行为都是为最终作出一个实体性的行政处罚(或不予处罚、撤销案件)决定而服务的,具有附属性。法律规范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处罚程序中具有立案、调查、听证、告知等程序性职权,但是这些程序性职权得以存在的前提是法律规范已经赋予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的职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行政处罚程序中的立案、调查、听证、告知等职权附属于行政处罚职权,是普通的程序性职权,不具有程序自立性。程序自立性是程序性职权行为与普通程序性行政行为相区别的主要特征。

  二、目标自足性:与过程性行政行为相区别

  程序性职权行为具有目标自足性。这一目标自足性表现为,程序性职权行为的目标一般由其行为规范而确定,通常就是一个程序处置行为,即对所涉事项作程序上的处置,不追求对所涉事项的实体性处理结果。目标程序行为一经作出,程序性职权行为就被视为成立或完成。程序性职权行为的目标不指向诸如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处分相对人实体权利义务的最终行为,其法律效果也并不能被这些最终行为所涵盖。例如,《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收到举报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具备处理权限的,应当告知举报人直接向有处理权限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其中“告知举报人”的行为就具有目标自足性。不具备处理权限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这一行为中的目标就是“告知举报人”,即对举报事项作程序上的处置。至于“告知”之后,举报人是否依告知内容再行举报,有处理权限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举报如何处理,并非作出告知行为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所追求的目标,甚至可以说毫不相关。

  过程性行政行为(也有称之为阶段性行政行为)一般是指发生在不同行政机关之间、上下级行政机关和同一行政机关不同内设机构之间的行为。过程性行政行为的作出有的是依规范而为(如阶段性行政许可),有的乃因行政机关的裁量而为(如行政机关为作出行政行为进行的论证、咨询等活动)。尽管过程性行政行为一般由不同于作出最终行政行为的机关作出,而且过程性行政行为还可能对相关事项作出实体上的处分,但是与普通程序性行政行为类似,过程性行政行为也是为作出最终的行政行为服务的,其目标指向一个最终的行为。例如,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征收土地的行为,其目标指向是征收土地行为,是为征收土地行为服务的,不具有目标自足性。目标自足性是程序性职权行为与过程性行政行为相区别的主要特征。

  三、运用“司法成熟性”理论的前提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第一条中将“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外的原则性规定,行政审判实践中判断行政行为是否可诉的基本标准,就是看行政行为是否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在判断程序性行政行为和过程性行政行为是否可诉的问题上,行政法官们一般还附加“司法成熟性”条件作为判断标准。

  “司法成熟性”理论认为,行政行为只有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才允许司法对其进行审查。“司法成熟性”作为可诉性行政行为标准的理由在于:一是法院应当尊重行政机关的首次决定权,保护行政机关免受司法干扰;二是法院不宜打断行政机关作出决定的程序,保证行政程序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三是法院应当主要审查具有确定内容的行政行为,不对具备多种可能性的问题进行判断。这一理论本质上是为解决司法权介入行政程序或过程的时机问题而建构起来的。

  “司法成熟性”理论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假设行政行为与生物类似,都有一个孕育、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最终指向的是一个“成熟”的生物体,即“成熟”的行政行为(一般为实体性行政行为)。“司法成熟性”理论视程序性行政行为和过程性行政行为处于行政行为的孕育或成长的过程中,行政法官往往以其“未成熟”而拒绝审查。但是程序性职权行为要么处于某个行政行为的孕育之前(如前述街道办事处的移送行为),要么处于某个“成熟”的行政行为之后(如对行政执法结果的公示行为),因此程序性职权行为并不处于某个(主要是实体性)行政行为的孕育或成长期间。就程序性职权行为自身而言,只要法律规定的情形一经出现,履职主体就应当作出行为,因此负有职责的行政机关无需经历一个孕育、成长的过程就可以作出一个程序性职权行为。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司法成熟性”标准不适宜用来判断程序性职权行为是否可诉。

  四、判定程序性职权行为是否可诉的标准

  程序性职权行为与普通程序性行政行为、过程性行政行为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自然也给行政法官留下了可争议的思考和裁量空间。笔者以为,判断程序性职权行为是否可诉的标准应当唯一,就是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是否产生实际影响。程序性职权行为具有目标自足性,意味着程序性职权行为的法律效果并不能被另外一个行政行为所涵盖,相对人无法针对另外一个行政行为提起诉讼而一并获得救济。程序性职权行为具有程序自立性,不具有附属性,意味着司法机关在审查另外一个行政行为时,无法将相关的程序性职权行为纳入审查范围,可能使该程序性职权行为逃逸于司法监督之外。如果再增设另外的判断标准,则无异于关闭了被程序性职权行为侵犯权益的相对人的法律救济之门。

  行政实践中,程序性职权行为并不少见,除了前述的移交、移送行为,还有诸如备案、行政执法结果公示、违法失信企业记载或公示等行为。将程序性职权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并制定可诉标准是司法机关在行政审判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Day145: 首次尝试过膝靴 肉挤出来白白胖胖今日思考:心理学里面精神分析学派费洛伊德首要提出,荣格出去继承发展的理论:未被合理宣泄处理的情绪会深埋于潜意识,
  • 胡歌在线被自己的老父亲催婚,并且在他的心中也有了满意的儿媳妇形象,在一次走红毯过程当中,父亲也调笑道,这位姑娘不错,许多网友都笑称胡歌父亲的眼光真的很厉害。二、
  • ——————————————————————③:沙田先锋海鲜市场(图四)为什么把这个地方写上来,因为疫情,沙田遇江孔雀园不一定能进去,在沙田海鲜市场也能看一下海
  • 突然想给近期在坑的阴间剧情负责串一个脑洞:#偶像梦幻祭# #fgo# #催眠麦克风# #公主连结re:dive# 甲方大佬要做一个偶像题材的12集大逃杀选秀动画
  • 但姜皓文最開心能夠見證一部這麼震撼的香港電影,亦親身落手落腳參與,感覺很好玩:「導演先製作了一條卡通片給我看,然後我們對着綠布景做戲,由導演去引導,我在雲台上拍
  • ✨最近读到一段很现实的话:“当你什么都经历了,你才发现,人生无论怎么精心策划,都抵不过一场命运的安排,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一定要让自己明白,人生一世
  • 》等作品中看到的那样这些简单的问题 不需要明确的答案 是耿建翌用来帮助我们总另一种视角观察我们周围的生活 那些日常司空见惯而被熟视无睹的方方面面 本次展览旨在考
  • 液体动力国家队布局商业航天 重复使用发动机备受期待 为满足更高性能要求,以环保、重复使用、低成本、提升性能、丰富功能为目标,六院北京11所研制出了80吨级液氧
  • “嵌体”是为牙齿量身定做的修复体,通过黏合剂将其黏在有缺损的牙齿上,由于嵌体在形态、硬度等各方面与牙齿吻合度很好,这样不仅解决了牙齿缺失部分容易变大的难题,也减
  • ” 这就是石悦,这就是“当年明月”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副ting级干部了,他完全有资格意气风发,但是他且始终不急不躁,只是在那个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天地中默默阅读,静静
  • 这种新中式风的穿搭保留了经典的中国元素,又给人一种时尚感,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得刚刚好。国风配饰国风配饰当然是新中式穿搭里经常会出现的单品,特别是复古工艺的配饰,
  • #刘宇宁一念关山#(3)#刘宇宁宁远舟##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愿你成为一个简单、清澈、温暖而有力量的人,像星星一样努力发光。只要有你在身边,努力的日子也很
  • 记住了,在生活中,一旦遇到了喜欢的人,那时候,只要你是单身,对方也是单身,那么不必想那么多,你尽管就勇敢去追求。本来,当你喜欢一个人,你也总要说了,对方才会知
  • 禪修是空观念,所求是无相不执、断妄归宗的諦,这已失掉了入行的悲果实相,由此无量可生,无德可育,还修什么菩提心?白玉菩提是一种比较稀少且神奇的菩提,它的原皮为黑棕
  • 回忆录2接上条没发完(聚餐搂席版跟我婷每次聚餐都吃蛋糕周五我聚餐 周六去别的组聚餐 去同一家店吃饭 笑的我腮帮子疼她们班长买的糖 女孩子高配版 男孩子真知棒我们
  • 后面琦琦提到“人一定要记得低谷也会爱你的人”“我对我落魄时期依然愿意接纳我 照顾我的人有滤镜”最后“有些疯子也别从我在房间里的谈心开始切开“润色 ”然后再来控诉
  • )确实是真凶提到一个名字,停机坪的一束光就灭下去,大概真的是官方有意为之吧[doge]有点喜欢真凶打开直升机门,那一瞬间降谷的演技,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能ge
  • 第四、幸福需要少欲知足,现在人欲望很多,但是最终下来,我们的妄想里面又有多少是需要的呢。我觉得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和素养:第一、要拥有接纳不幸的能力,要有面对
  • 1、nus 商学院 24spring管理学项目已于11月1日开放申请-人力资本管理与分析硕士(HCMA)项目-管理学硕士(MiM)项目-国际管理硕士双学位(CE
  • [星星]先发一波福利: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和喜爱,车+专、 赞、ping本条微博,揪1位宝子跟我免费学以及揪3位原创插画周边一份~[星星]课程知识点是我这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