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李白和杜甫到底谁更厉害?

原创 

文/六神磊磊

一看到这个标题,有人就会立刻开骂:呸,无聊,没事找事呢吧?李白杜甫都很伟大,你不要在这里妄加评论。

这就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关于李白杜甫谁更牛,这其实是个正儿八经的学术问题,是有一个叫法的,叫做李杜优劣论。人们为此一直在吵,吵了一千年了。谁在里面吵过呢?比如白居易、元稹、韩愈、欧阳修、严羽、胡应麟、王夫之、胡适、郭沫若……等等等等,还有很多在我的阅读范围之外、没有看到的。所以这个话题一点都不无聊。

这一场千年口水战是谁先挑起来的呢?应该是元稹。大家都知道这个人,中唐的一个大诗人,也是白居易的哥们、死党。“曾经沧海难为水”就是他写的。他挑起这么个事也很偶然。有一年,他碰到了杜甫的后人,对方正想要迁葬乃祖,可因为太穷了,找不到大咖写墓志铭。当时请名人大腕写墓志铭是很贵的。

偏偏元稹是杜甫的粉丝,撞见这事,就慷慨地答应下来。他是不是免费的我忘了,反正就麻利地接下了这个活。元稹在墓志里猛夸了一遍杜甫,评价高得无以复加,说杜甫“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意思就是说杜甫古今独步,无敌最无敌。

好玩的是,你夸杜甫就夸杜甫吧,元稹忽然把李白拉进来踩了两脚,说:“时有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诚亦差肩于子美矣”云云,讲李白压根不如杜甫。

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作为墓志铭,夸一夸墓主是好理解的,但是忽然拉进一个和墓主同时代的无关之人过来一顿踩,这就比较搞笑了。这说明什么呢?大概说明元稹本来就想吐槽李白,懂吧,所以借题发挥,强行踩了这么一脚。

白居易是元稹的死党,他俩都不是穿一条裤子的关系,简直是穿一条内裤的关系了。两个人的三观和一些文学观点都很像,白居易也是推崇杜甫,对李白评价更低。

此后上千年,李白杜甫谁更好就成了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只要抛出来就是一通吵。中唐的元稹白居易等觉得杜甫好,他们写诗更喜欢现实风格,爱搞批评、讽刺,就觉得杜甫好。后来明朝人又很多觉得李白好,认为杜甫的诗比较土、村气,看不上。还有人觉得杜甫老批评时事,他们看不惯,觉得杜甫不够正能量。

郭沫若也加入了这一场口水战。他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做《李白与杜甫》,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说李白更好、杜甫不好。但郭沫若是阶级斗争的立场,说杜甫是地主阶级,不关心劳苦大众,所以杜甫不好。

当然,还有很多人认为李杜都好,无法分高低。比如韩愈,他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两个人都好。宋代有一位叫做严羽的,写了一本很有名的册子叫《沧浪诗话》,说李杜两个都好,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各有各的好。

所以这个事就分成了三派人:1、李白更好。2、杜甫更好。3、两人一样好。

来讲讲我的浅显的看法。首先众所周知,这两个人风格不一样,一个清新飘逸,一个厚重沉郁。他俩有两首诗经常被拿到一起比,就是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和杜甫的《旅夜书怀》。

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你看明显风格不一样。所以后来清朝的洪亮吉就讲了句著名的话,李青莲写诗,像不沾纸,而杜浣花写诗,像“力透纸背”。

你可会说:我也知道他俩风格不一样,各有各的好。但非要你比一比,到底谁厉害呢?

这么说吧。两个人整体比不好比,可以先分开来比。比如,谁更流行?李白更流行。

如果两个人都去上诗歌节目,李白多半要火,杜甫够呛。用今天的话说,李白的诗是可以击穿圈层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样的诗,从一线城市到十八线城市的人都可以欣赏。可杜甫的诗不行。

李白的诗好,很多是不需要人去介绍、去诠释的,你一看到就会觉得他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样的诗哪里需要别人去介绍?人人一听就会觉得好,就喜欢。

可是杜甫不行。杜甫的诗需要专业人士去推荐、去诠释,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去介绍,你才会觉得好。事实上杜甫的红就是后世的士大夫们推崇起来的,是专业人士、知识阶层捧起来的。

比如: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这样的诗,必须是专业人士介绍给你,你再慢慢地去体会,才会觉得好,觉得锤炼得真是好。

所以我们就懂了,两个人谁更流行?李白。说起来杜甫是“人民诗人”,李白不是“人民诗人”,可是大众总是觉得李白更亲,是自己人,杜甫就觉得不亲,有距离感。你看酒店往往挂个招牌,叫“太白遗风”,没有说挂个招牌杜甫遗风、少陵遗风的。我用一句话说就是:杜甫爱人民,人民爱李白。

接着说第二个问题,谁对后世诗坛影响大呢?杜甫。

杜甫是百代宗师。我告诉大家李白的诗是不能学的,而杜甫的诗是可以学。李白的诗很多是靠天赋,严羽就说李白写诗用“胸口一喷便可”。别人还在琢磨第一句呢,他胸口一喷,就来了。别人在想第二句呢,他胸口一喷又来了。

你如果说我想学李白那样写诗,那基本是个死路。李白的诗是不可学的。事实上李白之后,中国就没有一个诗人是学李白学成一流诗人的,一个都没有。

反之,杜甫的诗是可以学的。他的锤炼,他的技巧,他的结构,都是可以学的。莫砺锋教授说杜甫就是一座大江上的水闸,上游所有的水都归到他那里去,下游所有的水都从他那里汇出来,说得太准确了,实情就是这样。唐代自杜甫之后的大诗人,统统都要学杜甫,白居易学杜甫,韩愈学杜甫,李商隐学杜甫,都学杜甫。

到了宋代更不得了,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派”,供的杜甫当祖师爷。杜甫的诗笼罩了宋代,王安石、陆游,他们也都学杜甫。

因此我们说,李白更流行,大众层面人气更高,而杜甫对后世的文坛影响更大、更深远。两个人这算是打平。

再比比两个人的强项和弱点。两个人各有各的超级强项。李白的强项是七言绝句,这个不用多讲了,日照香炉生紫烟,朝辞白帝彩云间,孤帆远影碧空尽,对吧。当然了李白还有一个强项是七言古诗,也不用说了,也是唐朝最好的,《蜀道难》《将进酒》《庐山谣》,不用多举例的。

那么杜甫呢?恰好和李白是反着的,是七言律诗、五言律诗最好。特别是七言律诗,达到了炉火纯青、入神坐照的境界。两个人各有各的绝招。

但是注意,两个人都并没有明显的短板。他们都是旷世的大才,明白吧,没有明显短板的,他不写并不代表他不会,就好像迈克尔乔丹一样可以投三分。李白一样可以写七言律诗,虽然写得不多,但水平绝不至于丢人。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如李白,但也有相当的成就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间又逢君”,也有人说不好,但我觉得很好,太好了。

所以在强项和弱项上,他们也都没有明显的缺陷。基本上打平手。

最后再比一个,才学。才学才学,应该分开来看,“才”是天才、天赋,“学”是学问、学力。这是两样东西。

先说“才”——天才。李白杜甫谁更有天才呢?俩人都是天才,但李白显得更加天才一点。所谓“少陵兵法如孙吴,太白兵法如李广”,李白更像李广呢,潇洒,自然,行云流水,天才型选手。所以李白更有天才。

说完了“才”,再说“学”,谁更有学问、学养呢?都有学问,但是杜甫更有学问。

李白是一本《楚辞》一本《史记》打天下的,你看得出来他诗里的主要的灵感、素材和传承来自这两本东西,当然了还有古乐府。这是李白的学养来源。

而杜甫呢?主要是六经、《汉书》、《文选》。相比之下,杜甫的诗更显得有学力、学养。话说盛唐这几个大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里面,杜甫是最有学的,相比之下学问上最差的是孟浩然。因此苏轼才说孟浩然有才华没材料,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大家看,“才”上李白压杜甫,“学”上杜甫压李白,比来比去还是差不多,没法比了。
既然没法比,我就强行讲个人感受吧。我稍微更喜欢杜甫那么一点点。

李白的诗,少年时就觉得好。杜甫的诗,是后来才慢慢觉得好。我认为杜甫总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等着你。到了一定的年纪以后,可能会觉得杜甫的更沧桑、厚重、感人。

比如《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渐入中年,读了会热泪盈眶。

还有: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在之前一篇推文里讲过这么一个感受,是关于文学里的情感的。大意是:人类所有的情感,从至极之喜到至极之悲是有一个区间的,比方说有100分。不同的作者所能表现的区间是不一样的。

杜甫可以表现全部100分,李白大概是95分,李煜能表现90分,所以他们都是不世出的文艺之神。柳永和秦观大概能表现75到80分,也都是非常优秀的选手。

有读者问过凭什么李白要少5分?这么说吧,比如以悲伤而论,李白的悲伤有点太个人了,少了一点点深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那种悲伤,李白没有。

但这也不过我强行找的理由。其实我也没有理由。他们都太伟大,大家该喜欢谁喜欢谁吧。

第一,文后没说过这个话,到处传谣信谣和黑粉没区别
第二,我真无话可说,要正常镜头量得用生命作为代价的话,这里的根已经坏掉了
败坏路人缘,不是见缝插针到处乱安利十八楼的你们吗?不是拿别人演唱会练手还去发微博炫耀的你们吗?
这么多天大家都忍受够了,其实谁不想好好追星,比起别的我们更喜欢安利,把优秀的小孩安利给别人自己也很幸福,安利需要镜头,正是因为上升期,才想要合理的镜头,他也没有固定个资,只能靠团外务增加曝光量了不是吗

关于武宗几点历史问题的怀疑与商榷

一、武宗是否喜欢入室抢百姓家的女人?相关史料:正德十二年,幸宣府,彬为建镇国府第,悉輦豹房珍玩、女御实其中。彬从帝,数夜入人家,索母女。帝大乐之,忘归,称曰家里。质疑:《戒庵老人漫笔》:一日入暮,密聞欲幸霖家,霖與近侍謀:“夜深不能治具,奈何?”眾曰:“汝書生,獻茶可矣。"⋯⋯帝曰:“已有果,但少酒耳。”於是出酒命霖歌。一一一徐霖家这么有钱的大户,招待皇帝就是茶果而已,了解皇帝的众近侍也是这么建议,正德连酒都是自己带。再看杨一清笔录百姓口述:词色甚和,遂烹茗以献。顾从者收果饼,自食二枚,取二枚赐老人。一一一普通百姓对皇帝也只是献茶招待,正德自带干粮,接受了茶还回赠主人两个饼。问题来了,正德在江南是有礼貌的正常人,吃杯茶都要还两个饼,从未开口向百姓要过什么,到了宣府就变身强盗,他为什么专跟宣府人民过不去?逻辑呢?而且宣府人似乎对他还挺有好感,秉承了他的爱好。如果是白昼闭户一片萧条,还怎么受他熏陶?《宣化府志》:武宗在宣府日,盘游无度,常聚乐伎数百人,骑从歌舞道路间,常以丝竹为新声,如所制《玉娥郎》是也。宣人土风淳朴,然民间杂兴娱神,虽靡费不惜,或以为康陵遗风在焉。正德在宣府期间,文臣连京城都出不去,对皇帝在宣府的行为却写得真真的,是亲眼所见,还是道听途说?正德十二年十二月,"内阁大臣及九卿至居庸关请 驾有禁不得出关而还"。正德十二年闰十二月,"有旨戒谕京城九门守门官勿放朝官出城"。道听途说的谣言也不是没有,朝鲜人都给辟过谣。《李朝实录》:初闻皇帝纳张指挥之女,遂留其家,而军士乱掠人家。及其出来时见之,则皇帝留通州之馆,仪仗尚在,而又无乱掠之事矣。皇帝到武官家里,纳人家女儿,军士到处抢老百姓,眼熟不?跟在宣府一毛一样。可是朝鲜使臣实地考察说这就是个谣言,全是假的,所以我有理由质疑宣府那段记载也是把流言当真事。二、武宗东巡时,是否因为刘士元不让他抢女人而贬他的官?相关史料:丁巳执御史陈士元于行在军门杖之仍系锦衣卫狱初上之幸河西务也指挥黄勋以供应为名因而科扰侵盗士元按之勋逃至行在因嬖幸譛【士元闻驾至,令民间尽嫁其女藏匿妇人。遂命裸缚面讯之。时野次无杖,取柳干杖四十,几死,囚系于车驰入京】并执知县曹俊等十余人下锦衣狱于是左都御史王璟六科十三道交章论救之皆不报刘士元让百姓尽嫁其女什么意思?摆明了向百姓宣扬皇帝是个恶棍,据《名山藏》等记载还折辱了皇帝的使臣,正德不该处罚他?正德亲自审了他,注意细节,是在野外,正德出巡驻扎野外,连县城都没进,你们说他骚扰百姓?史官好笑了,皇帝审问,审了什么?定了什么罪?一个字都没有。用了什么刑,却连刑具都写得一清二楚,是树干,还是柳树的树干!史书把刘士元令百姓嫁女和皇帝震怒联系起来,误导人们以为是刘士元阻碍皇帝抢女人才被罚,中间细节就不告诉你。《明史》还移花接木,说江彬掠数十车女人,实际是把西巡的记载挪到了东巡,明人纪录里东巡并没有抢女人的记录,反倒明确记载了是民间讹言。《名山藏》:密云民讹言欲括女子财物进奉。三、正德西巡是否抢女人?过偏头关,纳刘良女,看似一路抢女人有没有?可事实上他是去的路上遇见刘良女,还是太监从晋王府借来的乐伎,之后回来的路上才纳的刘良女。可见是遇见之后实在喜欢,才在回来的路上拐道去接她,如果是冲着抢女人去的,怎么没一开始就一波带走?西巡的数十车女人,是陕西廖鹏抢来献给皇帝,因为正德在西巡途中,他就送到大同等待,并不是正德带人去抢来的。《李朝实录》里也有"陕西采女"的记载,可见这件事在当时是很公开的,连外国人都知道,但实录里却记载含糊,仿佛是武宗一路走一路抢。选宫女的事情每个皇帝都有,封建帝王的通恶,因为正德不按规矩办事,就成了内色外禽?这些女人的命运,就是被武宗放在浣衣局,之后由于南巡离京,这些女人中的大多数正德几乎见都没见过。正德死后朝廷就把他们放回了家。其中有个小细节,张太后原本还想留几十个放身边当宫女,是否可以猜测这些女人原本就有一部分是要进宫作宫女的?四、正德南巡是否喜欢去民间抢女人?正德欣赏的是有才艺的美女,不是随便什么民间女人,所以他要的都是教坊司伎,就是乐伎也不是什么人都带走。王宝奴,号眉山。当武宗南征驻驆金陵,选教坊司乐妓十人备供奉,宝奴为首,姿容瑰丽出众,数得侍巾栉,近至尊。武宗驾旋,各有赉赐,俾无从。宝奴既还旧籍,咸以贵人呼之。南京教坊司精心挑选的十个名妓正德都没带走,你说他内色外禽喜欢去民间抢女人?正德南巡一年多,所记载的他到百姓家都是客客气气的。最臭名昭著的就是吴经,吴经提前为他物色美女,趁机发财,因为知府蒋瑶的阻止才有所收敛。你可以说武宗驭下不严,但是把他本人形容为强盗,可以反驳的史料就太多了。五、明实录是否会故意贬低武宗,扬恶掩善?答案是肯定的。实录里记载的武宗在豹房,在宣府的行为,比野史记载的还不堪,而他的宽大之处却经常被故意抹去。例如大家很熟悉的张钦闭关的故事,实录里只记载了张钦的奏疏,而关于张钦抗旨,武宗大怒却没有为难张钦,武宗躲避了张钦才成功出关等细节,实录里却完全没有体现。而这件事,是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件事,无数文人写文写诗赞颂,虽然主要是赞美张钦,但也顺便称赞了武宗“主圣臣直”。这件彰显武宗“圣德”的著名事件,实录里没有写明,其它一些荒诞不经矛盾重重的怪谈,却记载详细,这是为什么呢?六、〈明史〉是否吹捧了武宗?最近听说一些奇谈怪论,说清修明史吹捧明朝皇帝,说得跟真的似的,就着这个例子再说一说吧。我们现在知道张钦的故事,来自明史《张钦传》,而不是《明实录》。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说明史吹捧武宗,把他写得比明实录里还好。别扯了,事实上明史关于张钦的记载全部抄袭自明人笔记《西关志》,只是为了编写《张钦传〉才抄,不是为了捧武宗。还有著名的评语“后岁犯边,不敢大入”,也有人说是出自明史,说明史捧武宗,其实明史这整篇〈鞑靼传〉的相关内容都是抄自明人笔记《名山藏》,那句评价也是。所以大家看清楚了,明史即使有说两句武宗的好话,也是抄袭自明人的记载,千万别自作多情认为明史捧明朝皇帝。明史这种抄袭大作,不仅好的抄,坏的、错误的部分也全部照抄。明史《云南土司三》记载:初,孟密宝井,朝廷每以中官出镇,司采办,武宗朝钱能最横,至嘉靖、隆庆时犹然。钱能是成化四年二月由宪宗派遣出镇云南,成化十六年就召回南京,显然明史搞错了,把成化朝“最横”的云南镇守太监当成了正德朝的。但这不是明史故意的,因为明史自己也是抄的,《云南土司三》的相关内容,全部抄袭自明人作品《续文献通考》。明史错的东西也照抄不误,这种修了一百年还错漏百出的抄袭作品,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人认为它会系统地为明朝皇帝掩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Tik Tok海外公会详细介绍及入驻指南》首先我来介绍一下TK海外的市场情况:1.TikTok用户量非常庞大,全球150+个国家,25亿用户都可能刷到你;2.
  • 本人成分一览cn柠月,1921532879可以联系到我(以下排名无先后,抱歉我是一个博爱的女人)雷:韭bg解,粥绝大部分笔记,gb解,保全否定,奶味老头全否定,
  • ”“我不在乎你的考试成绩,我只关心你在学校开不开心,食堂的饭菜好不好吃”“我还是相信我外婆说的 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的”虽然不都是金句 这是我记忆深刻凯凯说的话
  • . զɨռɢʍɨռɢ ²º²⁴/₀₄.₀₄清 ❥┋☔ 细雨踏青日明 ❥┋ 思怀故人时节 ❥┋ 春风表心意气 ❥┋ 鲜花寄思情2╔ 清 ╗万物生长逢其时║ 明 ║
  • 【vivo蓝图影像技术正式发布,力争移动影像No.1】#vivo x系列新品发布会##vivo X100系列新品发布会# vivo致力于成为移动影像领域的领导者
  • #千古回眸[超话]##道教# 崇百药 老君曰:古之圣人,其于善也,无小而不得;其于恶也,无微而不改。而能行之,可谓饵药焉。所谓百药者:   体弱性柔是一药。行
  • 记得多尝试不同品牌的奶制品,发掘属于你的最爱!在选奶制品时,我最在意的是质量和原料。
  • “除非我真正的地爱上阿勒泰,决心永远生活在阿勒泰,否则我就永远不可能拥有一匹马。感谢“我的阿勒泰”细腻的创作者、温情的文字,平等的视角、微观的叙事,剥离主体视角
  • 最后你会感谢这一切,磨难也好 成果也罢 最终成就的都是你自己!!
  • 因为男人看透了女人的本质,不给女宝可乘之机,所以女宝无能狂怒了“女能,男不能”的不平等条约,在女宝看来,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女人都是极端自私利己的,男人别被女人
  • 事情是这样的:新书出来后,我依照出版社的要求宣传了一波,被她看到了,然后,她发朋友圈内涵我是怨妇,骂我是人渣,说她后悔帮了我。如果我帮过别人一次,十年后我还牢牢
  • 稻盛和夫说:“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就是,无论你的婚姻幸与不幸,也无论你的枕边人忠与不忠,身为女人,始终要明白,婚姻并不是人生的全部。稻盛和夫说:“一个女人最好的状
  • 由于昨天的经历太梦幻了,最后泡过泥浆的车虽然刷了,但是也太臭,我们到了以后非常疲惫,就很快速的洗洗睡了。所以一起泡过汤的人会变成超级好朋友,因为我们组成了非常美
  • #星座[超话]# 聊聊本周天象:休整了一周,不知道大家是得到休息还是发现之前4月的波浪逐渐翻腾?不同人群,感触会不太一样两种情况均属正常如果4月是“地震”接下来
  • GF厂最大的优势是:由于月相盘是一个月走一圈来计算,所以精确度的要求就极其准确,并且也完美的还原了原装的质感;Miyota9015是改自产Cal.925/1机芯
  • )因此在某些方面一般不太主动…前几次sex可能还会有点像耕地的时候不懂变通的倔牛[微笑]就是那种要你催她她才会动才会转弯…好粗糙的比喻和形容,感觉要送去种田文糙
  • 每一滴口服液,都是对时间的尊重,对品质的追求,承载着敖东人对健康的无尽关怀。它的存在,不仅代表了都市精英的追求,更能在520这个特殊日子传递深深的爱意和巧妙的心
  • 加里·安德森:随着侧箱下切的改变,引擎罩和可乐瓶区域也做了优化,改善了车身表面的气流。然而这些改动和改变的侧箱进气口能够让迈凯伦在侧箱前方进行更大的下切 ,这些
  • #2024拍照不要停 #一起拍春天 #今日份摄影 #我的旅行影像日记 #春游摄影技巧氨基酸营润净透洗面奶温和滋润保湿深层清洁 [微笑] 19.9 [酷]
  • 阿称陀佛..所以,学佛的基本都是处于中间状态的人,就是有一点福报,不是很穷,还有一点智慧,可以理解佛法,这种人容易修行佛法。关于圣贤,我们就不多说了,因为圣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