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攻坚“双区八创” 保持先行之姿】2月18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东坡区委、区政府便召开了全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工作会,拿出决战冲刺的劲头,抓住春光、咬定目标,谋划推进新年工作。

按照区委五届十九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今后5年,东坡区将以“双区八创”(即打造现代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示范区,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交通配套先行区、开放合作先行区、改革创新先行区、品质生活先行区和创建成都都市圈副中心产业发展示范区、宜居城市示范区、山水人文示范区、社会治理示范区)为主要任务,力争2023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25年创成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东坡区新“双强区”建设攻坚年。全区上下将主动作为、聚力攻坚,奋力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在建设现代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示范区的征程中保持先行之姿。

产业优化 不断壮大规模强化链条

近年来,东坡区持续抓好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现代农业加速领跑、工业质量不断提升、服务行业活力迸发。

“当前,东坡区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东坡特色更加凸显。对于园区而言,主要以稳定粮食面积、提升粮食品质为核心,配套东坡区‘7+3’产业体系全面发展,力争尽快把东坡区绿色粮蔬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成省级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月19日,畅谈现代农业发展前景,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产业发展部部长黄长征满怀信心。

2月20日,正大300万只蛋鸡种养循环产业园项目蛋鸡场建设现场,已建好的18栋鸡舍整齐排列。“青年鸡场、饲料厂、蛋鸡场等预计今年6月底前将陆续投产。”项目施工方负责人王鹏介绍。

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建设速度,确保正大300万只蛋鸡种养循环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启动西南智慧农业二期、晚熟柑橘冷链物流电商中心项目等建设。

2021年,东坡区将在加快乡村振兴上主动先行,不断壮大全区优势产业规模。以多悦镇、太和镇为中心,打造晚熟柑橘产业集群;以崇礼镇、永寿镇为中心,壮大万亩绿色蔬菜基地;以尚义镇、修文镇为中心,建设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省级水产种业园。

此外,以泡菜食品、生物医药和机械电子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主导,不断完善产业门类、强化产业链条。全力招引一批体量大、投入产出效率高、品牌效应好的企业,力争引进一个重点项目、打造一个重点产业、形成一个新的增长点,不断促进工业经济节节高升。

项目引领 招强引优做强工业支撑

2月22日,记者在眉山汇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一派热闹的施工景象。“目前,正在着手配套设施建设和机械设备安装。”该项目施工负责人梁新元介绍。

2月23日,在眉山“中国泡菜城”李记乐宝15万吨蔬菜深加工项目现场,依次排开的厂房简洁美观。“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4条生产线每年可生产酸菜鱼佐料4万吨、鱼酸菜配料5万吨、复合调味料1万吨。”四川李记乐宝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聚焦项目引领,东坡区将在做强工业支撑上主动先行,毫不动摇地坚持工业强区战略,推动工业集群集聚发展,确保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今年内,东坡区将全力推动汇宇生物、药行天下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加快舒泰神、蜀西制药、国为制药二期等10个重点医药项目建设,力争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此外,加快眉州东坡·世界川菜园、千禾60万吨调味品、宝能食品产业园等16个重点食品项目建设,确保李记乐宝、今麦郎饮品、蒙牛集团西南生产基地等9个项目竣工投产,力争泡菜食品产业产值突破220亿元。

如何夯实项目平台,提升承载能力?该区将强力推行“亩均投入产出”考核体系,实施“腾笼换鸟”行动,进一步盘活闲置低效土地。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精准培育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力争年税收千万元以上企业突破15户、新入规企业20户。推动吉香居成功上市,辅导中明环保、国为制药、味聚特等龙头企业做好上市工作。大力支持甘眉工业园区争创国家级经开区,眉山高新区争创国家高新区。

此外,突出招强引优,紧盯“三类500强”企业,围绕主导产业高端项目,重点推动苑东生物等项目落户,力争引进5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6个。着力延伸三大主导产业链条,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发达地区和成渝地区产业梯度转移。

坚持融入 抢占先机深化开放合作

“自去年年底成都市武侯区与东坡区缔结友好区后,成眉同城开启了新篇章,驶入了快车道。‘十四五’期间,两地将主动落实协议、精诚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为推动成眉同城化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更多更大力量。”东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正因始终坚持不断融入,让东坡人享受到了诸多实惠。

“自从双流东坡实现‘跨区域通办’后,再也不用为‘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头疼了。”2月23日,在东坡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异地居住就医申请确认事项的市民李先生高兴地说。

今年,东坡区将聚焦同城发展,在深化开放合作上主动先行。“紧紧围绕成渝双城、成眉同城,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提升国际视野,着眼国内国际双循环,研判产业、经济和政策大趋势,抢占发展先机。”该负责人介绍。

把交通同城作为融入成都“先手棋”,进一步畅通北上动脉。

其中,将全面完成成乐高速眉山段扩容二期工程,加快天眉乐高速建设,形成成眉乐三地双线互通布局,提升通行效率。完成天府大道眉山段建设,以最短距离对接成都主城区、天府新区核心区,实现主城区与天府大道南延线高效连接,有力承接成都产业转移。加快市域铁路S13号线、成都环城铁路东坡段前期工作,启动市域铁路S5号线建设,实现成眉两地轨道交通公交化,加快城市北拓进程。建成岷江汤坝航电枢纽,启动岷江张坎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前期工作,构建连通南北的水路通道。

与此同时,东坡区将不断加强区域协作,切实推进产业同城。

惠民利民 增进福祉倾情改善民生

流水潺潺,林木环绕。2月24日上午,漫步在东坡区南湖公园,春意扑面而来。“以前这里植物杂乱、水质不好,很难吸引人们前来休闲。”市民张先生说,2018年南湖公园建成开园,提升了整个片区人居环境,附近居民一致点赞。

近年来,全区民生福祉日益增进,社会保障持续完善,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社会治理稳定有序。

今年,东坡区聚焦人民至上,在倾情改善民生上方面主动先行。基本民生保障只增不减,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30件民生大事,确保民生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0%以上。“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水平,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东坡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加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东坡区将完成东坡二幼等5所公办幼儿园主体建设,加快新区小学、眉师附小崇礼分校建设,优化农村初中布局,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此外,迁建区疾控中心,做强多悦卫生院等4家区域医疗中心卫生院,打造30分钟基层医疗圈。

“作为人社部门将加大保障力度,切实兜牢民生底线。”该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创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加大困难群体保障力度。该区将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确保脱贫人员不返贫,临界群众有保障。精准救助特困人员,“量体裁衣”式服务残障人士,并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嵌入式”“互助式”养老。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东坡区将坚定必胜信念,拿出攻坚勇气,务实笃定前行,凝心聚力提升东坡发展“新速度”,为建设现代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示范区不懈奋斗!

【绿水映青山 处处生圆波——抓好“六条鱼” 推动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条鱼”能产生多大的效益?答案是:每年产值上百亿。漳州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均位居福建省前列,人工养殖水产品种超150种。其中,石斑鱼、鲈鱼、罗非鱼、对虾、鲍鱼、河鲀(简称“六条鱼”),是漳州市的水产养殖优势特色品种。2019年,漳州市“六条鱼”养殖总面积(指混养面积)达41.3万亩,总产量22.15万吨,总产值113.2亿元,分别占全市总养殖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的53.32%、13.72%和56.66%。2019年我市共有8家养殖单位被授予“六条鱼”养殖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政策给力,市场升温,优势特色产业呼之欲出。近年来,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推动“六条鱼”各自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产业链,成为漳州市渔业高质量发展、渔民增收的重要品种和特色产业。接下来,让我们逐一走近这“六条鱼”,去感受它们的风采。

立夏鲙鱼满岩下

在漳州,有一种名贵的海水鱼,俗名“土过”,也叫“过鱼”,古称“鲙鱼”。立夏鲙鱼满岩下,这是闽沿海渔民盛传的谚语。说的是平时喜欢独居的鲙鱼,在立夏之后趋于活跃,喜聚集于岩礁之下,渔民便迎来鲙鱼汛期。

鲙鱼就是石斑鱼。过去,我们品尝石斑鱼,主要来自海捕。如今,漳州市已经成功开展了石斑鱼人工养殖,并形成了石斑鱼育苗、养成的生产体系,全市有2家省级石斑鱼良种场、5家市级石斑鱼良种场、近百家规模化石斑鱼养殖场。2019年漳州市石斑鱼养殖面积3.2万亩、产量1.57万吨、产值20.3亿元,产业规模占据全省的三分之二以上。主要养殖品种有:赤点石斑鱼(红斑)、青石斑鱼(土斑)、褐石斑鱼、老鼠斑、斜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这几年,还培育出一些杂交品种,比如:珍珠龙胆石斑、云龙斑等。

养殖规模、品质进一步提高,漳州石斑鱼品牌效应凸显。漳州市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石斑鱼之都”称号,“漳州石斑鱼”入选“福建省十大渔业品牌”。

思鲈犹欲钓江东

“江东鲈鱼”原指江东古桥一带的鲈鱼,其学名花鲈,俗称七星鲈。此前,漳州海域和九龙江流域皆有天然的鲈鱼资源,而人工养殖鲈鱼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规模化生产。如今,漳州市的鲈鱼育苗技术较成熟,颇具规模,年产鲈鱼苗数亿尾,成为我国鲈鱼苗种生产的主要基地。本地的主要养殖品种有加州鲈和花鲈。产业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江东鲈鱼”还成功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漳州市鲈鱼养殖面积1.5万亩,产量1.35万吨,产值6.3亿元,养殖规模名列全省前列。

江东一带因鲈鱼而闻名,各具特色的鲈鱼餐馆聚集,已形成了江东鲈鱼一条街特色美食。不仅漳州人都对“江东鲈鱼”赞不绝口,就连周边城市如厦门、龙岩、泉州的顾客也纷纷慕名前来品尝。以江东鲈鱼创作的鲈鱼菜品“江东鲈鱼粥”“江东鲈鱼卷”被评为“中华名小吃”,而“江东鲈鱼丸”被评为“福建名小吃”。此外,令漳州人骄傲的是,2018年,中国烹饪协会发布了《中国菜·全国省籍地域经典名菜、主题名宴名录》,“漳州鲈鱼宴”成功上榜,与开国第一宴、满汉全席、孔府宴、G20国宴、红楼宴等共同入列“中国名宴”。

生存大师罗非鱼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是慈鲷科非鲫属及口孵非鲫属等属数种鱼类的共同俗称。漳州是福建省罗非鱼主产区,年繁育大规格优质苗种6至8亿尾,除供应本地2亿尾,大部分苗种销往外省市。主要养殖品种是吉富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红罗非鱼、奥尼罗非鱼、“鹭雄一号”、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等。

漳州市淡水、半咸淡水水域资源充足,具备大面积发展罗非鱼的生态优势和优越自然条件。近年来,漳州罗非鱼养殖业迅速发展,2019年,全市罗非鱼养殖面积12.5万亩,产量9.61万吨,产值16.7亿元,罗非鱼成为漳州市淡水养殖产品出口的主导产品,养殖规模居福建省淡水养殖单一品种产量的首位。漳州罗非鱼已经获得“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认定”“福建省名牌产品”和“福建省十大渔业品牌”称号。

同时,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育苗、加工、运输、销售、渔用饲料等一批产前产后相关行业的发展,全产业链产值25亿元。全市有罗非鱼加工生产线13条,年出口罗非鱼加工产品7500吨,折合原料2万吨。一批大型渔业饲料厂在漳州设立罗非鱼经销机构,年销售罗非鱼饲料12.49万吨。在罗非鱼的生产销售环节,形成了一支专业队伍,为当地提供了一批就业岗位。

自古食客多爱鲀

河鲀,古称鯸鲐、鲑、 、豚等,而在漳州地通常称之为“ 仔”或“乖仔”。河鲀肉洁白如霜,肉味腴美,鲜嫩无刺,堪称鱼类一绝。

漳州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展河鲀规模化养殖生产。近年来,河鲀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有河鲀育苗场二十多家、养殖场一百多家。目前,漳州市河鲀鱼养殖主要集中在漳浦、古雷、云霄、东山和诏安等地,养殖品种有菊黄东方鲀、双斑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近期,正在推广淡水养殖河鲀。2019年,漳州市河鲀养殖面积达9万亩,养殖产量近0.9万吨,产值12.3亿元。漳州市的养殖河鲀产品70%销往江苏、浙江等省份,另有30%在本地市场销售。

在河鲀加工方面,野生加工基地主要集中在龙海市,加工原料主要来自海洋捕捞,包括棕斑腹刺鲀、暗纹腹刺鲀、条纹东方鲀等品种。加工后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年出口约1500吨(注:野生河鲀及其加工产品不得在国内市场销售)。而养殖河鲀的加工主要在漳浦县,原料来自经农业农村部备案的河鲀鱼源基地,经专业加工之后,直接销售给宾馆酒店和餐馆。如今,在河鲀主产区漳浦县佛昙镇,已形成河鲀美食一条街,聚集了河鲀餐馆二十多家。

小对虾成大产业

对虾在人们饮食中占有较重的分量,从大城市的酒店到小城镇的夜市摊,以草根的本质占领各种挑剔的味蕾,养殖技术的进步和消费需求的增长,催生了对虾产业的发展。

对虾是漳州市水产养殖的大宗品种之一。主产区集中在龙海、漳浦、云霄、东山和诏安等地。主要养殖品种有凡纳滨对虾(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囊对虾、刀额新对虾等。至2019年底,全市对虾苗种场超过300家,年育苗量超过2000亿尾,创产值20亿元以上,漳州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对虾种苗生产供应基地之一。在对虾养殖方面,养殖形式多种多样,有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和低盐度养殖(兑淡),有对虾专养、鱼虾混养、虾贝混养,有普通池塘生态式养虾、高位池养虾、封闭式工厂化养虾。2019年漳州市对虾养殖面积13.4万亩,产量7.13万吨,产值40.1亿元。对虾产量居全省首位,漳州白对虾荣获“福建十大渔业品牌”。

珍肴美味话鲍鱼

鲍鱼,其名为鱼,实则非鱼,是海产贝类,古称“鳆”,又叫“海耳”“九节螺”“千里光”“牛眉”。自古被人们视为海味珍品之冠。

漳州是福建省的鲍鱼主产区,主要养殖品种有杂色鲍、西盘鲍、皱纹盘鲍、绿鲍、绿盘鲍等,养殖方式主要有筏式吊养、工厂化养殖。其中,东山鲍鱼最负盛名,“东山鲍鱼”已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漳州市鲍鱼养殖面积1131万平方米,产量1.59万吨,产值17.5亿元。

鲍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鲍鱼养殖器材产业、海藻养殖产业、鲍配合饲料产业、鲍加工产业和鲜活产品运输业等快速发展,已形成了较完整的鲍鱼产业链。此外,鲍鱼养殖的生态效益显著,因鲍鱼养殖的饲料主要来自海上藻类,鲍鱼养殖促进海藻养殖的大发展,不仅使海藻养殖业者增收,对碳汇和降低沿岸海域富营养化风险、控制赤潮发生也有重要意义。

鱼规

本组文图由

蔡杨鹏 林裕生 王琳雅 提供

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防范渔业海上疫情输入举报电话2884737

鱼规

#滨州身边事# #滨州爆料# #滨州同城# 解读滨州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好于预期,平稳开局!

4月30日,滨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刘峰通报第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7+3”攻坚任务,全力构建“指挥部+专班”攻坚体系,充分发挥“1+7+7+N”工作调度机制的作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实现平稳开局,延续了去年以来起势向好的态势,特别是3月份以来,整体经济呈现回升势头。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显示,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510.46亿元,同比下降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1亿元,同比下降2.1%;第二产业增加值220.06亿元,同比下降3.3%;第三产业增加值269.99亿元,同比下降5.8%,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大。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下降0.1、1.6 和2.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0:43.1:52.9。

一、工业经济持续向好。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其中3月份同比增长5.7%,比2月份加快12.5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38个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当月增加值比1—2月份加快,其中9个行业同比正增长。从重点企业看,工业总产值前30位的企业中,14家正增长。尤其是3月份生产形势明显好转,11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519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占比43.3%。从主要产品看,重点监测的24种工业产品中,4种产品产量正增长,化学农药原药、饲料、铝材、氧化铝分别增长31.3%、27.1%、16%和6.2%。从库存情况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上下游通道逐步恢复畅通,3月份当月产销率达到103.34%,前期积压的库存逐步化解。从用电量看,一季度工业用电量257.37亿千瓦时,下降5.8%,列全省第5位,降幅较1—2月收窄2.2个百分点,工业用电这个经济先行指标趋稳向好,支撑了工业经济的企稳回升。

二、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回暖。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下降2.5%,降幅较1—2月收窄4.4个百分点,为去年3月份以来最好水平,其中3月份当月同比增长0.7%。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增长133.9%,占比4.2%;第二产业下降13.4%,占比36.8%;第三产业增长1.2%,占比59%。从投资领域看,制造业、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合计占全部投资的74%,这三大领域投资增长速度分别为-25%、-24.3%和37.7%。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分别增长50.2%、85.6%和6.2%。由于邹平新建铁路专用线、邹平高铁客运枢纽站、北海铁路专用线等多个铁路项目同时施工,拉动全市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121.7%。从技术升级改造看,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0.3%,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41%。化工行业、金属制品业和纺织业等传统产业加快技术升级改造步伐,投资分别同比增长468.9%、176.1%和84.7%。从投资方向看,新兴制造业和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具有一定基础的新兴制造业加快发展,比如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12.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512.8%。关系民生基本保障的食品制造业、纺织业投资分别增长178.8%和53.4%。

三、消费市场逐渐恢复。一季度,滨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54亿元,同比下降17.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32.65亿元,同比下降23.4%,降幅比1—2月收窄4.9个百分点。从城乡区域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0.97亿元,同比下降17.7%,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57亿元,同比下降16.9%,降幅低于城镇。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137.98亿元,同比下降16%;餐饮消费12.56亿元,下降31%,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影响大于商品零售。从消费商品看,限额以上单位27大类商品中8类当月出现正增长,比2月增加了7类。服装、燃油、汽车类零售额当月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51.8、48.2和66.2个百分点。与群众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18.5%,饮料类增长9.8%,中西药品类增长30%。食品中的肉禽蛋类增长32.7%,蔬菜类增长57.1%。从消费方式看,“宅”经济快速发展。疫情以来,人们外出大幅度减少,零售及餐饮企业积极开拓线上业务,加快发展互联网销售等无接触服务,带动网上零售增长。

四、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一季度,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5%,降幅比1-2月收窄0.4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但同时,线上商品和服务交易活动增多,以互联网、数字化为依托的信息需求大幅增加,相关新兴服务业行业快速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加值增长22.7%,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5.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6%。卫生健康、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疫情防控投入加大,各项支出分别增长66.6%、56.4%和4.3%,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增加值增长3.1%,公共管理行业增加值增长3%。

五、财政税收低位运行。一季度,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70亿元,下降7.2%。其中税收收入38.74亿元,同比下降10.3%。税务部门税收收入降幅较大,完成税收收入81.33亿元,下降28.43%。

六、外贸市场影响明显。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199.67亿元,下降7.8%。其中,出口76.55亿元,增长5.6%;进口123.12亿元,下降14.6%。

七、金融运行平稳,物价涨幅回落。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3160.81亿元,较年初增长6.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857.77亿元,较年初增长8.8%,高于存款余额1.9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2796.29亿元,较年初增长4.2%;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有效落实,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534.25亿元,较年初增长6.3%。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累计上涨4.1%,比1-2月回落了0.4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 CPI同比上涨3.3%,比上月回落了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涨幅回落,与1-2月份相比,蔬菜、畜肉价格涨幅分别回落了5.7、3.3个百分点,说明食品市场供应充足、社会物流比较畅通。

八、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收入小幅下降。至3月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932人,完成省定目标的16.71%,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14人,完成9.7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38人,完成39.95%。城镇登记失业率1.84%,低于3.6%的年度控制目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2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51元,下降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77元,增长0.5%。

刘峰介绍,下一步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保持战略定力,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二季度稳步趋升、三季度加速成势、四季度收官冲刺,努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为爱点赞!潢川县女童遭遇车祸右眼摘除截肢 2万网友8小时捐45万元
  • 关于人生第一次,你最期待什么?
  • 疑似坠落云南陨石被找到 专家:很完美 科研价值高
  • 继续“二中”?《青春同学会》郑恺曝高能口误遭集体吐槽
  • 《创造101》选手身世大起底:杨超越凭什么反超吴宣仪?
  • 王俊凯运动装现身法国录制《中餐厅2》剧透 和赵薇苏有朋同框热聊
  • 火爆网络短片《别人家的爸爸》:打死不信有这样理想型的男人…
  • 杭州男子吃了40多个小龙虾头,有点担心:听说虾头有排泄物和寄生虫?这个问题何炅和戚薇也争起来了!
  • 崔永元和冯小刚、秦俊杰杨紫、郑爽发火、结爱杨子珊、忽而今夏电影版
  • 意父母给女儿起名不够女性 法院下令改名
  • 被王思聪点赞的企业活动原来长这样!
  • 杭州这个拆迁户真会玩!爆改客厅变健身房,邻居全免费
  • 无聊的生活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 24岁小伙睡觉醒来总是浑身淤青,直到父亲半夜撞见……去医院一检查竟发现这个!
  • 张杰!你真的太太太太让人讨厌了!!!
  • 豆瓣状告毕志飞,反击开始!郑爽录节目现场发火
  • 两虾店挂横幅互怼 现在同行竞争如此激烈吗? - 奇闻趣事 - 科技讯
  • 大张高铁全线铺轨!乘着高铁看冬奥会还会远吗?
  • 蚂蚁金服领投哈罗单车最新一轮20亿元融资,共享单车格局酝酿巨变
  • 世界杯前热身赛:法国队3比1战胜意大利队 格列兹曼登贝莱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