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佛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以这四件事问佛 | 妙法莲华经浅释

妙法莲华经浅释 28

序品第一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妙法莲华经》有二十八品,第一品是〈序品〉,叙述这部经的因缘。本来所有的经,第一品不叫〈序品〉,可是只有这部经《法华经》特别有这〈序品〉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如是的法,才可以信;不如是的法,就不可以信;所以“如是”就是信成就。凡是佛所说的经典,都有六种成就: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众成就。

我闻,是闻成就。这个“我”,是什么我呢?有凡夫的假我、外道的神我;这个“我”也就是假我,不是真我。我闻,本来不是耳朵闻为什么说我闻?因为“耳”只是身体的一部份,“我”是身体的总称,所以阿难就说“我闻”。

“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有很多种的意思:

(一)断众疑。阿难结集经藏的时候,初登法座,感佛相好──感现身体和佛的身体一样;所以大众就顿起三疑,起了三种疑惑。

第一种怀疑:这些菩萨、罗汉、比丘们,以为释迦牟尼佛没有入涅槃,又来讲经说法了!以为是“佛重起来”,重新回来讲。

第二种怀疑:又有的人怀疑,说一定是他方佛来到这地方来了。

第三种怀疑:大家说,现在阿难已经转身成佛了,要不然他怎么会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样的相好光明,有如此的紫金光聚?

可是,当阿难登到法座上,一讲“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来,三疑顿息,这三种怀疑统统都没有了!这一切的罗汉、菩萨、声闻、比丘,才知道了!如是,是指法之辞;阿难说:“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自听见佛所说的,不是我自己来说的。”

(二)遵佛嘱。遵,是遵从。佛入涅槃的时候,吩咐阿难,一切经典的前面,都应该以“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所以阿难就依照佛的命令,在结集经藏时,首先说“如是我闻”这四个字。

(三)息争论。怎么息争论呢?因为阿难在佛的弟子中,是最年轻的;如果他不用佛的名义,不说“这部经典,我是听佛说的”的话,那么大家就争了!你可以讲,我也可以讲,互相就争论不已。阿难说这部经典是佛所说的,一切的大众,无论是年纪老的、中等的,或是最年轻的,也都没有话讲了;为什么?因为经典是佛说的,不是阿难自己作出来的!所以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来表示,息大家的争论。

(四)异外道。外道经典的前面,都用“阿欧”两个字;“阿”是“无”,“欧”就是“有”。为什么用这两个字?因为外道说一切的万法不是“无”、就是“有”,不是“有”、就是“无”。佛所说的经典,用“如是我闻”为开始,和外道那种“有头无尾、有尾无头”,“不是无、就是有,不是有、就是无”不同。

佛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以四事问佛,佛答覆阿难的问题。

第一,结集经藏,经的前面用“如是我闻”。

第二,佛入涅槃之后,比丘要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

(一)观身不净。观察这个身体是不净的。我们这个身体就洗得再干净,也有汗泥流出来,若不洗就出了一股臭味。所谓“九孔常流不净”,你看!两个眼睛,就有眼泪、眼屎,这是不干净的;两个耳朵,就有耳屎,时间一久,你不掏耳朵,耳朵里边的耳屎就满了;两个鼻孔,就有鼻涕;口里就有黏痰、唾沫。

这都是不清净的,你怎么样收拾它,它总有一些个肮脏的东西在里边。这七孔,再加上大小便利,是九孔;这叫九孔常流不净,所以要观身不净。

多贪众生要修不净观,修这种看身体不干净、不清净的法;多贪,贪什么?就是贪淫欲。贪淫欲的人,就要用一种方法来制止这个淫;怎么制止?就是观身不净。

再好的美貌男女,也都是不净的;既然不净,又有什么可贪恋的?所以才说“多贪众生不净观”。知道它不净了,就不贪着;不会贪着,就没有那么大的淫欲心了!

(二)观受是苦。受,是领受。你所领受的一切境界,是善的境界?恶的境界?你有所领受,就摇动你的心;心摇动,这就是苦。这“苦”说起来很多,有苦苦、坏苦、行苦这三苦;又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再加上生、老、病、死苦,共有八苦。这苦苦、坏苦和行苦,就包括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在这三界中,就有这三种的苦。

无论你所有的接受、领受,一切的境界都是苦的。你若能知道它是苦,就不会有一种享受的这种感觉;没有贪求快乐的这种感觉,这就是没有苦。

(三)观心无常。人的心,是后念生,前念就灭;前念灭了,后念就生。好像大海里的水波浪,一念一念的,生生不已;可是每一念都是无常的,每一念都是虚妄的。

(四)观法无我。法,有“色法、心法”。在《百法明门论》上说:

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个心所法;
二十四个不相应,六个无为成百法。

“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个“心所法”,加二十四个“不相应法”,再加六个“无为法”,凑起来是百法。虽有这么多的法,可是无“我”;于“我”和“我所”是没有的。在《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是真正法,都不要执着有法。如果执着有法,就变成法执;你修到极点了,人空、法也空。

我们人没有明白佛法之前,就有我执;一切都是属于我的,一切都是我所有的,就有所执着。有所执着,就有所挂碍;有挂碍,就有颠倒;有颠倒,就有梦想。在没有明白佛法时,就有一个我执;明白佛法之后,又变成法执,执着有“法”。所以佛说四念处,要观一切法都无我;“我”既然没有了,又什么地方有“法”呢?

观身不净,受、心、法,亦皆不净;所受的也是不净,心也不净,法也不净。观受是苦,你看“受”,知道是苦了,那么身、心、法,也都变成苦的。观心无常,这身、法、受,也都是无常的。

观法无我,这身、受和心,也都是无我的。所以虽然说四念处是身、受、心、法,可是它们都有连带关系。在佛入涅槃之后,每一位比丘都应该依四念处而住,时刻都不应该舍离,这是佛所吩咐的。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这样嘱咐一切的弟子,所以有很多的比丘都修这四念处法。

第三,佛入涅槃之后,要以戒为师。所有一切的比丘、比丘尼,必须要依照戒律去修行。若不依照戒律去修行,佛法就会灭亡;依照戒律修行,佛法就住世。

有一人依照戒律来修行佛法,佛教就有一分的光明;有十人依照戒律去修行,佛教里就会放十分的光明。若有百人、千人、万人,人人都依照戒律去修行,不犯佛所说的戒律;这个时候,无量无边的光明,就会把这世界的黑暗都给照化、消灭了。所以持戒,依戒修行,是最重要的。

第四,对恶性比丘,默而摈之。恶性比丘,你没有法子和他讲道理,只可以不和他讲、不和他辩论;让他自己生忏悔心,就会也要守规矩。所以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阿难以四事问佛,佛答覆阿难这四个问题。所以一切的经典前面,都有“如是我闻”四个字。如是,是指法之词,就是说这个法,所以这是一种信成就,你信它,就如是;不信它,就不如是。又者,“不变名如,随缘曰是”,这个“如”就是不变,随一切的缘这就叫“是”。

虽然随缘而不变,不变而又随缘,这也就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所以这就叫“如是”。又者,这个“如是”是印可之意,就是你若做对了,你和佛的心是一样的,就叫如是;你若和佛的心不同,就叫不如是。

如是我闻,阿难说:“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耳听见佛所说的;不是我自己的杜撰,不是我自己编造出来的,是我从佛那儿听来的。”阿难比佛小了很多岁,佛十九出家,三十岁成佛;佛成佛的那一天,就是阿难出世的时候。阿难在他二十岁,才出家给佛当侍者,在二十岁以前,佛所说的经典,他也没有听过;那么他怎么又会在结集经藏的时候,去结集经典呢?

阿难是佛的堂弟,二十岁的时候才出家,在以前佛所说的经典,他也没有听过;可是由于阿难发愿请佛重说,所以佛在秘密之中,把以前所说过的经典,都给阿难再重说一遍。阿难对佛所说的经典,是从始至终,他都“一闻永记”,一历耳根,永远存在他心里。所谓“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佛的法,就好像大海水似的,流到阿难的心里头去。

又者,阿难是大权示现;权,是权巧方便。因为阿难在过去,一切佛所说的经藏,都是由他来结集的;所以他就是没有听过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但是他开悟了之后,对于过去所有佛所说的法藏,都可以回忆起来。每一尊佛所说的法,都是一样的;现在在释迦牟尼佛的法会下,他把以前所受的经教,也都可以回忆得起来,就是阿难没有听过以前所说的佛经,他也能完全记得。

「远离颠倒梦想」中的四种颠倒
隆莲法师 
若如大火能“烧”尽一切执著,不仅对有为法不应起执著,对无为法亦不应执著,“金屑虽贵,落眼成翳”,在讲般若中没有一点儿保留,保留一点儿就是流转生死的根子。四谛也是缘起性空,不应在上面起执著。
修般若求智慧,有智慧就修,修又求证得一个果位,求得道。《心经》说“无智亦无得”——“得”有具体的东西,得道得果,修行成就,都不能在“得”上起执著,不定法中亦有一个“得”,众生总以为是实在的东西叫“得”。
智慧、得道都是缘起性空,“得”也是缘起性空,假名安立。总之应了知“得”是缘起性空,这就是无执著的“得”、“智”。
学修不应太着急,对于所学修的法不应起执著,修行的心不应太急切,但不精进也不好,佛对弟子讲,修行应如弹琴一样,心太切,如弦绷得太紧了,就容易断,应不过紧不过松,还应有持久不懈的心,有勇猛心、恒常心,太着急会出毛病,佛法无多旨,真正用于修行成就的法门用不了多少,万法归根到底都是说“一切法无我”。
如果太精进了会把身体搞垮,反而达不到自己的愿望,不应急于求成,应发长远心,学法应如其次第地学,犹如学走路的人一样,开始不紧不慢地走,才走得远,才能到达目的地。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所得”——本来就没有可得的,《般若经》说对一切不得起执著,对一切法不起执著就无挂碍。执无为法,或三宝、般若都不应该,执任何一法都是挂碍,众生的挂碍、恐怖就是因为执著有一个“我”,“我”就是挂碍的根子,“无我”了就无挂碍了,无挂碍就无恐怖,菩萨发心度众生,他不怕流转生死,因为菩萨在不断放下对“我”的执著,所以才发得起菩提心,令一切有情获得觉悟。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没有“我”了,就不会有挂碍,无挂碍就不会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般若的究竟是无我慧,般若离颠倒。
颠倒有四种:无常常倒,无我我倒,苦为乐倒,不净净倒。
(一)无常常倒: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但众生都执以为常恒不变,就叫无常常倒。如“无常颂”中所说,知道自己要死,但总是想我还不得死。
(二)无我我倒:众生把五蕴假合的躯体以为是我。这就是无我我倒。
(三)苦为乐倒:世间皆是无常幻化,但众生是以苦为乐,如结婚,世人以为快乐,而根本就是苦。
(四)不净净倒:净是妙好的意思,身子是最不净的,但众生却以为是净,对身体起执著。
这是四种颠倒。
“梦想”:众生想的一切境,都是缘生无自性,如梦境一般,但却以为是真实的,梦见可怕的心生恐怖,梦见欢喜的就高兴,世间上没有一样是实在的。
“想”:幻想,各人的想法都是颠倒想,证了阿罗汉就灭受想定。证到般若远离颠倒梦想,菩萨证了涅槃,永不休息地度众生,说小乘的涅槃是“堕涅槃”,未发度众生的菩提心,我们每天念的《罗汉仪轨》和大藏经中的《法住记》,都说佛法未来,在世间上时兴时衰,都是由于十六尊者住持,十六尊者不入涅槃,住世度众生,各在佛前发誓住持佛法,各人住持一处。
迦叶尊者在鸡足山(云南省)入定,从定力延长生命,住持正法,等到弥勒菩萨下生,我们应求十六尊者的加持,十六尊者都发了菩提心,在法华会上得到佛授记以后都要成佛,是大乘人,是大菩萨,都发了大乘心,以定力住世,现住声闻相。《罗汉仪轨》中有颂文“调伏自在现住声闻身”。
“究竟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远离颠倒梦想」中的四种颠倒

隆莲法师

若如大火能“烧”尽一切执著,不仅对有为法不应起执著,对无为法亦不应执著,“金屑虽贵,落眼成翳”,在讲般若中没有一点儿保留,保留一点儿就是流转生死的根子。四谛也是缘起性空,不应在上面起执著。

修般若求智慧,有智慧就修,修又求证得一个果位,求得道。《心经》说“无智亦无得”——“得”有具体的东西,得道得果,修行成就,都不能在“得”上起执著,不定法中亦有一个“得”,众生总以为是实在的东西叫“得”。

智慧、得道都是缘起性空,“得”也是缘起性空,假名安立。总之应了知“得”是缘起性空,这就是无执著的“得”、“智”。

学修不应太着急,对于所学修的法不应起执著,修行的心不应太急切,但不精进也不好,佛对弟子讲,修行应如弹琴一样,心太切,如弦绷得太紧了,就容易断,应不过紧不过松,还应有持久不懈的心,有勇猛心、恒常心,太着急会出毛病,佛法无多旨,真正用于修行成就的法门用不了多少,万法归根到底都是说“一切法无我”。

如果太精进了会把身体搞垮,反而达不到自己的愿望,不应急于求成,应发长远心,学法应如其次第地学,犹如学走路的人一样,开始不紧不慢地走,才走得远,才能到达目的地。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所得”——本来就没有可得的,《般若经》说对一切不得起执著,对一切法不起执著就无挂碍。执无为法,或三宝、般若都不应该,执任何一法都是挂碍,众生的挂碍、恐怖就是因为执著有一个“我”,“我”就是挂碍的根子,“无我”了就无挂碍了,无挂碍就无恐怖,菩萨发心度众生,他不怕流转生死,因为菩萨在不断放下对“我”的执著,所以才发得起菩提心,令一切有情获得觉悟。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没有“我”了,就不会有挂碍,无挂碍就不会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般若的究竟是无我慧,般若离颠倒。

颠倒有四种:无常常倒,无我我倒,苦为乐倒,不净净倒。

(一)无常常倒: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但众生都执以为常恒不变,就叫无常常倒。如“无常颂”中所说,知道自己要死,但总是想我还不得死。

(二)无我我倒:众生把五蕴假合的躯体以为是我。这就是无我我倒。

(三)苦为乐倒:世间皆是无常幻化,但众生是以苦为乐,如结婚,世人以为快乐,而根本就是苦。

(四)不净净倒:净是妙好的意思,身子是最不净的,但众生却以为是净,对身体起执著。

这是四种颠倒。

“梦想”:众生想的一切境,都是缘生无自性,如梦境一般,但却以为是真实的,梦见可怕的心生恐怖,梦见欢喜的就高兴,世间上没有一样是实在的。

“想”:幻想,各人的想法都是颠倒想,证了阿罗汉就灭受想定。证到般若远离颠倒梦想,菩萨证了涅槃,永不休息地度众生,说小乘的涅槃是“堕涅槃”,未发度众生的菩提心,我们每天念的《罗汉仪轨》和大藏经中的《法住记》,都说佛法未来,在世间上时兴时衰,都是由于十六尊者住持,十六尊者不入涅槃,住世度众生,各在佛前发誓住持佛法,各人住持一处。

迦叶尊者在鸡足山(云南省)入定,从定力延长生命,住持正法,等到弥勒菩萨下生,我们应求十六尊者的加持,十六尊者都发了菩提心,在法华会上得到佛授记以后都要成佛,是大乘人,是大菩萨,都发了大乘心,以定力住世,现住声闻相。《罗汉仪轨》中有颂文“调伏自在现住声闻身”。

“究竟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心经浅释》 https://t.cn/RyhT1e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哲彦跟多由子没有领证的原因也是因为一直没有孩子;哲彦是为了孩子才有了婚姻;这也导致了弥生的不幸,导致了多由子的不幸。最后九尾猫那边开始上价值的时候还是很有感触的
  • 中金公司表示,这部分的重点或将放在监管、整治封闭资金管理被挪用等乱象,同时对限制较严地区的按揭发放依法依规进行适度调整,但并不意味着地产信贷的大幅宽松。从今日成
  • 这五年当中,司马相如飞黄腾达,但也渐沉迷逸乐,乃至有了要纳茂陵女子为妾的想法,因此对卓文君更加疏远冷淡。不知是缘份抑或是司马相如早已倾心卓家小姐,当天他弹唱了一
  • ★G22青兰高速长临段:因下雨,长子北、丰宜收费站入口禁止七座以上客车及两轴货车驶入高速。★G20青银高速吕梁段:因下雨,交城、开栅、文水、汾阳、汾阳西收费站入
  • 今年姐姐在抓住角色的同时知道劳逸结合回归生活,放松自己了 “北京的玫瑰花永不凋零,这场盛大的暗恋永不落幕”愿你永驻顶端,星光闪耀,光芒万丈.愿你身体健康,平安
  •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里的提到了富贵者与贫贱者的非分:“富贵者,以轾势取,为非分也。”若是真有以此为富的,也不过是为富不仁,积不善之多而煞其命也。
  • 周末闲暇之时,我还是更愿意分隔出有限的时间独与茶坐,考量天气和身体状况选用适宜的茶,遗落在桌面席布上的零星茶叶也会轻轻地捡起投入壶中。”或者对月而饮,在清冷的
  • ♒水瓶座:绝情水瓶座不爱你了,就会变得特别的绝情,不再关心你了,不哭,懒得安慰,你伤心落泪,都懒得再理了,这样的绝情绝对是因为变了心了,当爱不再投射在你的身上,
  • 马小远对一航来说真的像一束光一样,在所有人都不相信那个所谓的未来的时候,马小远相信了他,陪他一起寻找,这种的互相救赎也让我很温暖。韦一航的小叛逆,马小远的乐观心
  • 雅蔓谷美舒臣美白祛斑精华最近上下班发现自己有一点点晒黑了,的亏有了这瓶“雅蔓谷美舒臣美白祛斑精华”。#好物分享# 现在还有福利:298单瓶现在196两瓶‼️‼️
  • 原来脸大可以靠植发解决! #南京发际线形状不好看、额角有点怪改善哪家植发医院比较好#果然好看的人,都精致到头发丝儿了~!
  • 洗头发掉头发怎么办:自从用了首迷防脱洗发水后,现在都很少出油了,买到效果这么好的产品,物有所值了!觉得还不错,挺适合我的发质的,防脱效果挺好的,用完脱发真的明显
  • 关了半年的微博 删了大半的日常 2021年的下半年我居然有一半的日子不快乐 毕业压力 经常性的焦虑与丧 糟糕的感情经历… 一开始更新微博的初衷就是想分享快乐
  • #命理# #周易# #命理师#这生辰人必有出息,能成人中龙凤儿子是二零一九年阳历九月九号出生,他的性格,学业与之后的运程。子女分析:命局里木五行水为子女星,妻星
  • 曾经有个小理想,就是希望别人能出钱请我去旅游去拍摄,没想到,在这个行业里实现了[哈哈]越来越享受一个人去散步,享受着风恬浪静的寂寞,不需要交谈也无需倾听,闲看璀
  • 我一度认为这种叫“爱”然而却忘记了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她会有她的生活,你也一样是啊。这就是(当你是你的医生的时候)现在首先必须做的事。
  • 。但我是一辈子的灰姑娘啊,我不可能成为公主,霸道总裁,大帅哥也不可能看上我,我就只能看小说,等长大了,可以玩手机了,可以登录社交软件了,发现现实中的人真的竟然可
  • 当雪碧、气泡水、苏打水放在一起,从味道上可以区别出雪碧,气泡和苏打水则需要你从瓶装配料上去看了,苏打水比气泡水多了一些Na(钠)元素,喝多了对一些低钠人群可是不
  • #劝谨慎吧,之前了解过一段时间,感觉没不是说的那么好,都是忽悠新手的,我大学的时候就研究网店,早已看透了这些套路,要找的话就找个实在的,靠谱的,不然就是花钱打水
  • ~本文编辑整理于《潍柴动力》官网#酒鬼一家粉丝圈[超话]#我的撕家宝宝呀,还是要告别了。这段水逆期的主题就是要我们重新评估私人与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