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够持戒、守法,他的心就会安定,安而后才能定,所以持戒就是不让我们走偏的一个佛理。想一想,一个人不该看的不能去看,不该拿的不能去拿,不该想的不去想,这个人会出事吗?会犯法吗?而我们人就是不该想的就是要想,不该做的就是做了,你就是违反了人间的法律。学佛人不该想的去想了,你会违反天律。在人间,不该做的阴阳两极的事,你去做了,你就违法了阴律。所以经常受到良心责备,你才会觉得对不起别人。所以,守戒的人才会安定,有定性的人才会生出智慧,这就是佛法讲的戒定慧。

学佛人一定要懂得,为自己的事情,为私心的事情,都带着恶意在里边;为别人的事情,哪怕就是一点点,都是善良的。我们刚学佛的时候很难懂,等到我们修出定力了,我们才懂得,因为自己执著,我们才会修出我执,所以人不能执著。

T长告诉大家一个笑话:有一个人生了一个男宝宝,爸爸开心得不得了,“哎呀,生了个儿子”。想请一个大师给他起个名字,他说:“大师啊,我姓高,我太太姓郭,孩子名字最好有我们两个人的姓。我是男主人,为了突出我的家庭地位,请你给我起个名字,我的气势一定要压住我的太太,孩子应该叫什么好呢?”这个大师说:“你姓‘高’,你太太姓‘郭’,你又要压住她,那就叫‘高压锅吧’。”(众笑)

以我执在人间,也就是“我一定要……”“我一定是对的”“我一定不会饶过他……”凡是以“我”,就是代表你的执著。“我一定要让孩子今天考上大学”,最后孩子被你的压力所染,变得忧郁症。“我一定要怎么样”,那就是执著。放下执著,那才叫破除我执。我们做人不能有烦恼,有烦恼的人一定把自己看得太伟大、看得太高了。告诉你们,六道中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来到人间都是平等的。为什么?我们都是生不带来,死也带不去,再伟大的人走的时候也是两手空空啊!

希望大家再懂得:今世能够遇到佛法,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人天福报!要懂得在末法时期,我们对至高无上的大圆满升起了信心,这说明我们非常有信心、有福报,这是宿世修来的福报。如果我们能够把握、珍惜因缘,今生真是得到解脱的机会了。希望所有学佛的人都能够好好把握因缘,让自己在人生苦难当中找到一条法船,赶紧乘上去,千万不要“这张旧船票……”这张旧船票能登上菩萨的法船吗?你们浑身都是缺点,都是贪瞋痴,你们能够登上观世音菩萨的法船吗?我们从今天开始把贪瞋痴全部消掉,成为一个新人,成为一个观世音菩萨喜欢的弟子,那我们这张新船票才能登上观世音菩萨的法船啊!(掌声)

大家知道,在古代很多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今世的道理。在唐代有一个著名的丞相,他名字叫裴行俭,曾任尚书要职(尚书就是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或者副省长之类的)。有一次,他打算用麝香、灵芝等名贵药材做出药丸,便派令史骑着皇帝赏赐的骏马,带上随从去买药。令史第一次骑上这么名贵的马,忍不住在路上扬鞭疾驰,不料到了药铺才发现,镶嵌着宝石的马鞍不小心被他蹭坏了,顿时冷汗淋漓。损坏御赐的马鞍,这是何等的大罪!所以令史越想越害怕,让随从去买药,自己偷偷地就溜走了。随从买齐药材,在回来的路上不慎又被神偷偷掉了麝香和昂贵的名贵中药。随从自知无法交差,也逃跑了。裴行俭听说此事,十分难过,责令手下:“务必把他们给我抓回来。”不久,两个人被抓回裴府。他们一见裴行俭,立即下跪。谁知,裴行俭亲手替他们解开绳索,惋惜地说:“你们两个怎么能因为马鞍和药材就逃命呢?马鞍坏了可以修补,药材偷了我们可以再买嘛。但你们两个逃了,我还怎么弥补?世上什么东西都可以丢,唯有人再难找回来啊。”听了这番话,两个人很感动,发誓一辈子效忠裴行俭,不久戴罪立功,置办更好的药材。到了晚年,裴行俭对两人说:“我用马鞍和药材就换来你们两个数十年对我的忠心,所以你们给我的回报远远超过我的损失。”

凡是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想,广积善德,那就是慈悲。佛与魔区别不在于法力的高低,而是在于佛有一颗慈悲的心。我们在人间“勿以善小而不为”,也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啊。我们做人要懂得,这个世界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心怀慈悲,必有善报。常怀慈悲之心,才能度己度人,使自己的心变得越来越善良,越来越慈悲。

——中国·香港guanyintang160701 https://t.cn/RJLxrTB

讀老子《道德经》的啟示

《道德经》書中所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五十一章)在當時老子所指的道與德都是两個概念:其中“道”是指自然運行會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就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具体的講,“道”是中華民族為認識自然為己所用的一个名詞,意思就是指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迹,也可以話是事物變化運動的場所。“德”的本意就是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運行。后會引申能顺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規律去做事。德即是對道,要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理解、践行,會是人文精神的一種傳播。
“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载道的一切。
老子說道:“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第十章)其意就是:那創造并養育這個世界的造物主,他雖然創造了和養育了世界的萬物,但他并不會强行占有;他無所不能却不自恃其能,他是萬物之主却會遵守客觀規律不任意宰制。這就是多么高尚而深不可測的德啊!
老子當時對“德”的要求是:“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二十一章)即是話最高的道德形態,就是彻底顺从道。
在《道德经》一書中老子都會繼續論“道”和“德”的關係:“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也。”(二十三章)
因此从事于道的人就會認同道,有德的人就會認同德,失丧的人就會認同失丧。會認同道的人,道便悦纳他;認同德的人,德便會歡迎他;而認同失丧的人,失丧便會擁抱他。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复歸于嬰兒也。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歸于朴。”(二十八章)
知道其雄偉强壮,却會甘守雌愛柔顺,而會成為天下的溪流。作為天下的溪流,永恒的恩德會與他同在,(使人)會复歸于純潔的嬰兒。要知道其光明所在,却甘守暗昧,而成為世人認識上天的工具。作為世人認識上天的工具,永恒的恩德會至誠不移,(使人)會复歸于無限的境界。
知道其榮耀,而成為天下的虚谷。而作為天下的虚谷,永恒的恩德充足豐滿,(使人)會复歸于存在的本原。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义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也。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三十八章)
道德高尚的人,不必以道德誡命來自律,因為他内心自會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 就需要恪守道德誡命,因為他内心没有道德。道德高尚的人是無為的,其道德都不是刻意為了實現什么。道德低下的人是在追求道德,其道德會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有大正义的人,是在追求正义,而且其正义會是為了實現某種目的。有大禮法的人,會是在追求禮法,却没有人會响應,就抡起胳膊去强迫人了。正所謂禮法,不過是表明了忠信的浅薄缺乏,其實就是禍亂的端倪了。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無形。道隐無名。夫唯道,善贷且成也。(四十一章)

至高的道德却會好像幽谷低下,極大的榮耀却好像受了侮辱,寬廣之德却被視若不足,剛健之德會視若苟且,而實在的真理視若虚無,至大的空間卻没有角落,偉大的器皿會成形在后,聲音太大時,人在其中就聽不到什么;形象太大時,人在其中就會看不到什么。老子提倡高尚的德就要像山一樣高大,并要讓德能够普遍實施,像幽谷一樣低下走進百姓中間,要讓大家知晓道能自然運行,是要靠大家高尚的德才能夠實現。
老子認為只有要讓人们對德本質上的認識和内涵的深刻理解,才能夠促進道在客觀環境下良好的運行。道是客觀自然的,德是主觀自修的。因此,老子在《道德经》中會提出了許多對德的論述,并要求人们要對德的修為。

三苏游京的京是指哪里?

——————苏轼逝世920周年

前面博文反反复复提到苏轼,今日必提苏轼的父亲苏洵。谈谈苏洵在北宋文坛的文学成就与文学地位。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一说自号老泉,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三苏之首的苏洵,以《六国论》著名。《六国论》这篇雄文,我在28年前的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里上过这篇课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篇《六国论》,我能倒背如流。

三苏之首的苏洵,不仅以《六国论》著名,而且他的其他战斗性论文都写得非常老道深刻。比如这篇《衡论》。

今日只说这篇《衡论》。

北宋嘉祐初年(1056年),苏洵带二子进京应试,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衡论》、《权书》、《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刘向、贾谊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苏洵。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苏洵,苏洵文名因而大盛。在京期间,认识了保聪禅师,“予在京师,彭州僧保聪来求识予甚勤,及至蜀,闻其自京师归,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凡若啊年,而所居圆觉院大治。”

《衡论》,宋代散文家苏洵的著名论文,共十篇。

衡论引

事有可以尽告人者,有可告人以其端而不可尽者。尽以告人,其难在告,告人以其端,其难在用。今夫衡之有刻也,于此为铢,于此为石,求之而不得,曰是非善衡焉,可也,曰权罪者,非也。始吾作《权书》,以为其用可以至于无穷,而亦可以至于无用,于是又作《衡论》十篇。呜呼!従吾说而不见其成,乃今可以罪我焉耳。

远虑

圣人之道,有经,有权,有机,是以有民,有群臣,而又有腹心之臣。曰经者,天下之民举知之可也,曰权者,民不得而知矣,群臣知之可也,曰机者,虽群臣亦不得而知矣,腹心之臣知之可也。夫使圣人而无权,则无以成天下之务,无机,则无以济万世之功。然皆非天下之民所宜知。而机者,又群臣所不得闻,群臣不得闻,谁与议?不议不济。然则所谓腹心之臣者,不可一日无也。

后世见三代取天下以仁义,而守之以礼乐也,则曰圣人无机。夫取天下与守天下,无机不能。顾三代圣人之机,不若后世之诈,故后世不得见耳。有机也,是以有腹心之臣。禹有益,汤有伊尹,武王有太公望。是三臣者,闻天下之所不闻,知群臣之所不知。禹与汤、武倡其机于上,而三臣共和之于下,以成万世之功。下而至于桓、文,有管仲、狐偃为之谋主,阖庐有伍员,勾践有范蠡、大夫种。高祖之起也,大将任韩信、黥布、彭越,裨将任曹参、樊哙、滕公、灌婴,游说诸侯任郦生、陆贾、枞公,至于奇机密谋,群臣所不与者,惟留侯、酂侯二人。唐太宗之臣多奇才,而委之深、任之密者,亦不过曰房、杜。

夫君子为善之心与小人为恶之心,一也。君子有机以成其善,小人有机以成其恶。有机也,虽恶亦或济,无机也,虽善亦不克。是故腹心之臣不可以一日无也。司马氏,魏之贼也,有贾充之徒为之腹心之臣以济。陈胜、吴广,秦民之汤、武也,无腹心之臣以不克。何则?无腹心之臣者,无机也,有机而泄也。夫无机与有机而泄者,譬如虎豹食人而不知设陷阱,设陷阱而不知以物覆其上者也。

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且夫天下之变,常伏于燕安,田文所谓“主少国危,大臣未附”,如此等事,何世无之。当是之时,而无腹心之臣,可为寒心哉。昔者,高祖之末,天下既定矣,而又以周勃遗孝惠、孝文。武帝之末,天下既治矣,而又以霍光遗孝昭、孝宣。盖天下虽有泰山之势,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故虽守成之世,而腹心之臣不可去也。《传》曰:“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彼冢宰者,非腹心之臣,天子安能举天下之事委之,三年而不置疑于其间耶?又曰:“五载一巡狩。”彼无腹心之臣,五载一出,损千里之畿而谁与守耶?今夫一家之中,必有宗老,一介之士,必有密友,以开心胸,以济缓急。奈何天子而无腹心之臣乎?

近世之君宴然于上,而使宰相眇然于下。上下不接,而其志不通矣。臣视君如天之辽然而不可亲,而君亦如天之视人,泊然无爱之之心也。是以社稷之忧,彼不以为忧,社稷之喜,彼不以为喜。君忧不辱,君辱不死。一人誉之则用之,一人毁之则舍之。宰相避嫌畏讥且不暇,何暇尽心以忧社稷。数迁数易,视相府如传舍。百官泛泛于下,而天子茕茕于上,一旦有卒然之忧,吾未见其不颠沛而殒越也。圣人之任腹心之臣也,尊之如父师,爱之如兄弟,握手入卧内,同起居寝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尊其爵,厚其禄,重其权,而后可以议天下之机,虑天下之变。太祖之用赵中令也,得其道矣。近者寇莱公亦诚其人,然与之权轻,故终以见逐,而天下几有不测之变。然则其必使之可以生人杀人而后可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河北人大常委通过相关条例:子女强行啃老将受处罚
  • ofo回应人去楼空:两层楼租期到了
  • 【提醒】23万人被骗近100亿!主犯自述这些人最容易骗…
  • 男孩打手游花万元 支付宝盗刷122次
  • 【愤怒】瑞典电视台公开发布辱华节目!并上传视频到中国知名视频网站!
  • 广深港高铁开通倒计时,永达传媒带你“十一”游香港!
  • 新生发布辱国言论被,校方:取消入学资格!
  • 今日秋分 |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 战报丨北京中赫国安客场2-3贵州恒丰
  • 问答 | 新iPhone激活时,遇到这个问题证明是假的?
  • 法考首日考生“刷脸”入场 客观题五天后公布成绩
  • 《王牌特工3》北美定档"脸叔"不回归
  • 拜仁客场2-0沙尔克取各项赛事七连胜,
  • 国航首架波音787-9飞机飞抵上海执行京沪线航班
  • 男子地铁赤脚横躺座椅 乘客默默将其鞋子踢出车厢
  • 早啊!新闻来了〔2017.12.27〕
  • 58被禁止发布房源 网友纷纷怒赞:北京干得漂亮!
  • 李易峰新剧杀青特意换绿衣
  • 香港段高铁开出首张罚单!他因多坐14分钟,被罚1500港币
  • 支付宝被盗刷122次,保险赔付20万?真相竟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