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这个仁波且为大众请法「什么叫修行?」这是非常基础的第一课,但也是许多修行人乃至长年修行者没有学懂而迷离颠倒的大事。人身难得,暇满人身宝更难得,故而今天我当为大家讲「什么叫修行」之法。

学佛的实质,要落实在修行上,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明白什么叫修行。修行,即是修善恶二所缘业之增益与离避。也就是增益善缘,种善因,结善果;离避恶所缘,离恶因,避恶果。但修行二字颇为广义,首先认识到底修什么行?因此要有所依对缘。无所依缘,则易成外道之修行。比如,魔教修行,就修成魔行。佛教修行,就修成佛行。所以必须要有所依缘,有所楷模应照而依止。又如,只知去恶扬善,克己利人,这是其它宗教都会做的事,这也就是不明宗旨无所依的修行,不属于正宗佛教行持。因此我们的修行,所依缘之对象则是佛陀。

依照佛陀的完美觉位作为我们所修之相应楷模,以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学佛陀的一切,使一切不净惑业缘起恶行远离不得沾边,只令其时时离避远恶,不使其有所近沾三业增加恶因。而一切缘起善业都要行持,哪怕就是一善念,只能增益,不可损减。日日增加善缘、善因、善业,简言之即是时时离恶积善。为什么说恶所缘业只能用远离,不可说是灭除呢?因为佛谛中,因果不昧。因果是灭除不了的,说灭除是断见,故所以只能善业筑壁,犹如筑一道挡土墙,起到隔开的作用。由是学佛,修佛之行,最终成佛方可彻底解脱轮回的因果缚业,此时因果照样存在,但对佛无沾。正如佛陀见到地狱刀山火海,地狱刀山火海依然存在,应报众生痛苦不堪,当佛陀为代众生受苦而自身顿然跃入时,此刀山火海当下化为莲池甘露,成为殊胜的境象,一切恶所缘境在佛陀身上转为善业的显现,不但无苦,反显大乐。

修行就是出离轮回,解脱诸苦而成圣,直至成佛。要出离轮回,因此就要建立出离心、坚信心、不动愿心、精进心、大乘菩提心。而所有一切心的依止境,皆建立在正见上,如没有正见,一切心均会颠倒、混乱。换言之,没有正见是修而无有受用的。比如要先修菩提心,是无法修起来的,会成为空幻菩提,虚妄之心。因为菩提心首先建立在出离心上,也就是一个人要有真正解脱成就出离轮回诸苦的心,他要深知轮回苦不堪言,不但自苦,而且六道众生如父如母均在无常苦痛中,知苦、欲脱于苦,他才会真修行,才会发出自利利他之菩萨行,菩提心方可诞生。但是如果首先从出离心开始修,又是错误的,是不合次第之修,会修成空言出离,妄惑自迷心,这样也是很难修起,建立不了出离心实相的。所以要有真正的出离心,必须要第一步首先了明无常境,第二步要有坚信心,坚信轮回无常的苦,有了坚信心才会恐惧无常苦,才会修成无常心,有了无常心,出离心就会日益增进,自然出离心就会生起实相。如果众生不了解万法皆无常、轮回无常的痛苦,就建立不起一颗坚定的心去出离轮回的念头,没有出离轮回的想法,根本就不会去修行,不想学佛,不学佛的人,本来不想出离,怎么还会有出离心呢?所以不能先修出离心。因此,第一步,没有无常心,就无法步入佛门。就是皈依了佛门,也无法深入正确修行。

要知道什么是修行,就要明白学佛修行的八基正见。

第一基是无常心,第二基是坚信心,第三基是出离心,第四基是实愿心,第五基是精进心,第六基是戒律,第七基是禅定,第八基是菩提心。认此八法为基而修行正见即是正知佛法的指南。这八基正见是修行人不可缺少不可错乱的次第。凡是无常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修行的因;凡是坚信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不变的因;凡是出离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解脱的因;凡是实愿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行动的因;凡是精进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进取的因;凡是戒律所摄化受用的,就是正法的因;凡是禅定所摄化受用的,就是智慧的因;凡是菩提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菩萨的因。八基是修行解脱成就的根本,如果根不正,就会本则乱。所以修行的根本是不可乱的,因此修行的八基必须依于正见作为宗标,也就是以正知正见来引导八基的次第和正确发展修行,这就叫做修行。在修行中要时时落实菩提心的修持,因为菩提心是成道之根本。

佛陀说法,菩提心的真实之义是必然成道之因。凡行菩提道者,终结菩提之果。菩提心是广义全摄一切大乘法之大悲渡生觉成菩萨地因。但由于众生福报使然,佛法经代代相传,遗漏法义。尤为至今末法时期,三界业海波涛汹涌,众生如盲龟更难以项穿荡动海流之木轭如牛鼻之孔,故而要得完美佛法难中之难。因此菩提缩水,所以由广义逐渐缩成了狭义之菩提心法。菩提心分两种,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粗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于愿、行二菩提心之修持,又分情器四大和自身六大以及呼吸、耳根、眼根等内外坛城和仪轨诵文诸多修法。无论世俗还是胜义菩提心,而归于七支菩提份才是最上妙完美的菩提心。本来菩提心是三界六道众生个个有权修施的,但今大都众生法缘不俱,故已执持化整为零缩水之菩提心修法。因此往往误会成觉悟之心方可修之,或曰以菩提心为实相成就之境。当然,这也是存在的一部分,但却遗漏了非觉悟之心的众生而修菩提心之法。更重要的是,菩提心并非觉悟和非觉悟的心,而是学佛的三界六道众生及法界诸圣生发的大悲愿力,是以大悲心所实施的利益众生成佛菩萨的实际行为,是觉悟和非觉悟,圣凡两界的胜义爱心。对觉悟者而言,即是以自觉之证德证境正行正法弘法教化众生,觉悟有情成佛道。对未觉悟者而言,即是以大悲之心发愿众生与我等皆共成就得解脱,帮助他人走入如来正法之道,愿其成菩萨成佛。菩提心之法,对他而言是利他成就之德,由于利他之故而自获德量,故对自己而言即成增益菩萨之因。菩提心之业相,是大悲体现之三业之实际行持。凡真修行者,无论凡圣,均有权发菩提心,也应该发菩提心。因为它不是圣人独有的觉悟之心,而是大悲之行为,愿自他觉悟的因种。菩提心之所摄并不只含十善、四无量、六波罗密、四摄,而菩提心所缘三藏密典及一切口耳心传诸法,建立合法利众渡生的大悲行举。故知菩提心是广义所缘谛相,对佛陀而言是三身四智,当体无上正觉菩提心;对菩萨而言是大悲弘法利生渡有情;对证悟者而言,是离绝诸相戏论,当体本来面目,即空妙有之诸法实相;对凡夫而言,是慈悲助益他人愿其学佛解脱。

发菩提心,首先必须要有无常观,对自我与众生轮回之无常流转痛苦,生起觉观无常境心,即发出离愿,由是则建立出离心,我出离,众生六道父母也出离,轮回苦海难熬痛不欲生,为是愿观而生强烈恐惧所逼,时时欲求当下解脱,但明了其菩萨之行,方可快捷了生脱死,于是自我愿作因地菩萨,欲求快速自觉觉他,则自然生大悲之心,由此菩提籽发。菩提心所发是建立在大悲心上的,故佛义云:「大悲之水浇灌菩提籽发,则树茂果丰耶。」是此,菩提心自然建立。菩提心是成大乘菩萨之因,由菩提心之果,可得清纯正见,依此正见,当深入空性真如,空性之修,于此则化世俗菩提心为三轮体空,即转万有为胜义菩提心也,有了菩提心,即修菩提行,成菩萨地。

修菩提心必须付诸于实践,而不只是背诵行文仪轨、以空洞的发心和观想叫做修菩提心。修菩提心,重在实施于深思我的身体无常,剎那变异,迈向衰老死亡。以十年观察,四十年观察,七十年观察,于中对比相貌、皮肤老度变异,快捷进入生老病死,长恒辗转受苦于轮回,又观由一少小儿时天真之欢,乳气活鲜,然何今无童相,脸老皮老,力气衰竭,时时多病,少小已无,无常将毙我命,亲人老友,悉皆分段而死,犹如一梦,快将做完,心生大惧,则决心坚定,依戒而行,依法而修,入菩提心修双运七支菩提心法:大悲我母菩提心和菩萨应照菩提心。于大悲我母菩提心修法中发大悲之心,修知母、念恩、报恩、慈爱、慈悲、舍贪、断执。

知母:了彻三界六道众生无始以来于轮回转折中皆我父母。

念恩:应深深忆持一切无始过去、现在于轮回之父母,皆曾生育养育体爱于我,为我而劳累病苦,恩重如山,念其恩德,故思其父母之苦皆我之苦。

报恩:知父母为我而奉献一切,现在他们于六道轮回中转折流离,受苦无尽,我此发心,施之于行,自觉觉他,渡脱父母,以为报恩。

慈爱:每时每刻,从于三业之行所生发,慈爱一切众生、父母,长寿无病富贵吉祥,终生喜乐。

慈悲:于三时中,愿请诸佛菩萨加持一切父母脱离诸苦,得遇佛法修持,脱离轮回解脱诸苦。

舍贪:所做一切利益众生父母之事,无挂于心,养成三业无著善行,故成天然自行,本质为善,并非刻意所为行善,做了即忘了。

断执:于行持中,所修诸善,利益父母,一切法义应无所住,断掉我执,空明觉相轻安,于修法中不执于法,不除妄念,不求于真,不来不去,乐明无念,平如静水,当体即空。

实施菩提心的助缘,必须建立在正见观照下,对众生所行事业于善因中施与的而非他造不净业的缘起所需增长施与的,故知凡善因缘起有利众生者,必须实施七支菩萨应照菩提心法,对善缘起当施与他助益善业,助益善因,对恶缘起当施与他损减恶业,远离恶因。菩萨应照菩提心法七支为:一支,自他平等菩提心;二支,自他交换菩提心;三支,自他轻重菩提心;四支,功德回向菩提心;五支,无畏护法菩提心;六支,强导正修菩提心;七支,舍我助他菩提心。

自他平等菩提心:两相利益对逢时,断除瞋恨之贪瞋、漫谤之心,不可利己为重,应自他平等对待。

自他交换菩提心:一切众生的痛苦,愿我一人来承担,我的一切快乐吉祥都给予他,让他离苦得乐。

自他轻重菩提心:我与众生均苦时,应先愿他人解脱苦,我与众生均乐时,应先愿他人多我乐。

请看完整经文内容

请以世界法音出版社之版本为准!

百年之后是鬼是仙,一切选择都在自己手中。#修行人#

人死之后会去哪里?这是诸多哲人都曾思考过的问题。纵观中西方的文化,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曾涉及到人生的终极问题。生在世上的人,多半是怕死的。

但其实人们害怕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害怕未知,这是人类从远古时期就遗传下来的问题。

因为对死后的世界不了解,所以才会害怕面对死亡。道家学说中认为,我们身处的有形世界归根到底是由“阴阳”两个字构成的。

人为万物之一种,不论是生前还是死后,也都脱离不了阴阳的大概念。以人之生为阳、人之死为阴,生死也只不过是二气的相互转化,这和道教的宇宙生成观同理。

道教认为,世界产生之初,由元始混沌肇分二气以成阴阳,其中阳气比较轻清,所以逐渐上升为天,所谓“天朗气清”便是对这一存在的描述;

其中的阴气因在性质上是浊滞的,所以慢慢下降为大地。天地阴阳虽然同本同源,但后天的性质表现却完全不同。

大地有生养之德,上天有生化之功,万物皆从具有阴之属性的物质中诞生,却在阳的属性中不断生长变化。

如人是由母亲所生,母亲代表的是坤阴。道祖言“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即是说明此理。

人在生下来之后,从懵懂的婴儿逐渐成长为成熟的人,再到最后的衰老和死亡,整个一生的变化正是体内阳气慢慢聚集至顶峰、然后又渐渐消散的结果。

体内阳气最终耗散之时,也是肉体生命归于沉寂的时刻。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这是自然的规律。人的一生也可以比作为大自然的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

春夏时候是阳气上升的阶段,所以天气会越来越暖和,在人身之表现便是人从一个柔软的婴孩成长为骨肉强劲的青壮年;

阳极则要向阴转化,因此盛夏之后便是秋收和冬藏,是阴气逐渐生长而阳气不断消退的时间,所以天地间的温度会慢慢降低,动物减少活动、植物开始凋零,其对应于人便是逐渐向晚年、乃至于人生百年而终的时辰过度。

天地四时有序,基于阴阳二气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人之生死也是同理。人从玄阴之门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是一点阳气汇聚的时候,体内阳气随着漫长的一生而历经了生长、盈满再到消散的过程,待到阳尽之时,便又是阴生的时刻。

我们所有生人其实都处于阳的变化中,对阴的状态是未知,所以在谈论到死亡时总免不了有所恐惧。

但只要明白阴是阳的转化,便可推出死是生的另一种延续的道理。

庄子曰“死生如一”,便是在告诫人们不必要过分担心死亡之后的事情,而应该把心好好放在当下的生上。

安于当下,便是最好的修行。诚然,庄子是得道的高人,他提出的万物齐一的道理是大道之论,能真正看透了生死的本质问题后,自然也就不会因为死后去哪里的问题而滋扰。

但如你我等凡人生在尘世间,难免又要发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感伤。

又或者会追问,为什么有的人会在死后升天霞,而有的人会死后落地府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最终也仍然要落在阴阳本质上。人身之中的阳气消散,代表的是肉体的终结。有形的外在消失了,但形成于人的阴阳二气并不会消失。

对于普通人来说,阳尽之后的阴生,与阴气相契合的便是沉浊的大地,所以人死之后是向下走的,这也就解释了道教认为丰都鬼城是在地下的缘由。

人生在世时,往往因为对浮华世界产生无穷欲求,从而使身心都沉溺在浊秽之中。

因在生而为人之时不懂得忏除身心业障,所以其死后阴气所形成的某种质体——我们俗称为灵魂——在地府中便要历经鬼神等众的重重拷问,使之脱离了在世时的爱恨贪嗔,再次回归至一尘不染的初阳,此便是婴儿刚刚出生时候的状态。

由此,便完成了阴阳的世世轮转。

而对修行人来讲,其在世之时便已明白须要时时遏制自身的不当欲求,并会经常忏悔身心,以求忏除身心意三业障,进而可以保养形神元和,不让自身清静的阳气被污浊的秽气吞噬。

虽然外在的肉体终将走向于毁坏,但其体内的阳气所形成的某种质体——我们俗称阳神——因为是轻清的至阳状态,所以便与青天相合,于是就会上升到天霞,脱离凡壳而成为令人羡慕的逍遥神仙。

人的生老病死本是自然界的正常秩序,当一代人老去,必然有新一代人出生,由此才使人类社会得以生生不息。

人身难得,然而世人总是不懂得珍惜现世拥有,因为贪图欢娱和一时的放纵,不自觉地把纯阳之气一点点丢失,从而使自身堕入了无尽的地狱轮回苦中。

道教素来有慈爱之心和度世之念,历代祖师因不忍世人痴迷不悟,所以才用道法道术来教诲大众,告知人们在世之时要及早修行,且莫等百年之后追悔莫及。

阴阳均在自家身中,百年之后是鬼是仙,一切选择都在自己手中。 https://t.cn/RVvxlsh

【每日闻法】《地藏菩萨本愿经》 经中云“…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
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
少失父母恩爱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诸亲,生长以来皆不识。
或塑或画大士身,悲恋瞻礼不暂舍,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萨当现无边体,
示其眷属所生界,纵堕恶趣寻出离。若能不退是初心,即获摩顶受圣记。
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先当瞻礼大士像,
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
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
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
即于梦中见无边,觉来便得利根耳,应是经教历耳闻,千万生中永不忘。
以是大士不思议,能使斯人获此慧。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
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至心瞻礼地藏像,一切恶事皆消灭。
至于梦中尽得安,衣食丰饶神鬼护。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恶禽兽及恶人,
恶神恶鬼并恶风,一切诸难诸苦恼。但当瞻礼及供养,地藏菩萨大士像,
如是山林大海中,应是诸恶皆消灭。观音至心听吾说,地藏无尽不思议,
百千万劫说不周,广宣大士如是力。地藏名字人若闻,乃至见像瞻礼者,
香华衣服饮食奉,供养百千受妙乐。若能以此回法界,毕竟成佛超生死。
是故观音汝当知,普告恒沙诸国土……”阿弥陀佛;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今闻法我等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祈愿地藏王菩萨宽恕原谅消我业障我等发愿积善修福弘佛传法!
南无阿弥陀佛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伏祈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保佑世间万物生灵离苦得乐回向世间法界有情众生吉祥安康!阿弥陀佛我佛慈悲随喜赞叹!
稽首本然清净地

无尽佛藏大慈尊
南方世界涌香云

香雨花云及花雨
宝雨宝云无数种

为祥为瑞遍庄严
天人问佛是何因

佛言地藏菩萨至
三世如来同赞叹

十方菩萨共皈依
我今宿植善因缘

称扬地藏真功德
慈因积善,誓救众生,
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
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
智慧音里,吉祥云中,
为阎浮提苦众生,作大证明功德主。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本尊地藏菩萨摩诃萨。
恭敬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恭敬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恭敬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蜡烛][鲜花][鲜花][蜡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志愿者转发##让宝贝回家[超话]# 1987年6月26日农历出生两三天被遗弃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一个桥头的顾建华寻亲595345(血型B,现高159厘米,一个
  • 鸡腰焖猪尾 材料:鸡腰、猪尾、地瓜、土豆、青、红椒块、料酒、红卤水、色拉油、蒜子、小料(葱白段、姜片、圆葱丝)、高汤、排骨酱、盐、鸡汁、黄豆酱。 1.鸡腰洗
  • #金泰梨[超话]# 爱信和希度,泰梨饰演的两个角色虽然时代不同,社会地位相异,但是有信仰有目标,坚韧笃定,面对挫折和困境不颓废,愿意反思,不失可爱,每天都认真
  • 【如何留住一只飞鸟|Zoom】第三届鸟类摄影师大赛(Bird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公布了2017年的获奖结果。大赛总冠军、摄影师A
  • 【2月28日深圳在隔离观察的密接者中发现20例、在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筛查中发现8例新增病例】2月28日0-24时,深圳新增28例病例,其中,23例诊断为新冠肺炎
  • 地上那么冷,而血和眼泪却那么滚烫。放下助人情怀,尊重他人命运,不再奢求能把每个小孩都带出成绩了,一直觉得现在吃苦是为了你们以后的路走的更顺畅,但是也许有人根本坚
  • 青少年时期,优秀是一个范本,顽劣的小孩各有不同,但“好学生”一定千篇一律。于是,父母、老师、同龄人甚至于小孩自己都会把与生俱来的“怪异”按照那个镶金边闪闪发亮的
  • 静观花开花落,笑看云淡云舒。四处寻觅只为找到推特小黑柴心灵生撮4最终归宿。流浪为了寻找梁晨amigo低音炮小哥哥那一杯清茶,一片拉菲lafite111之晚年。年
  • 嗑cp就是你有你的嗑法和看法,我有我的嗑法和看法。跑到别家cp的ch里来视奸别家发的cp帖子,随后跳脚破防评论开骂或自己截图去开挂的,本身才是破防的xxj本鸡。
  • 《三瓶可乐的美食榜单(一个人的“黑布林”)》第三季(下) 可乐是我最喜欢的饮料,严格定义的话,是冰至透心凉的可口可乐,原味为上,无糖请走开,绝不允许百事的出现(
  • 多功能核心区+立体收纳,极限设计让90㎡的五口之家亲密又独立~
  • 考研初试分出来,悬着的心也总算落地了,出来小喝一杯敬自己,九个月的努力也算真正为自己拼一次,知足了。以前不太会想事情,从二十岁开始,想以十年为一个阶段,看看等到
  • #新周刊 李靓蕾# 一大堆骂的,没必要吧。 尤其是女人,男人骂我可以理解,因为男的觉得,一个有钱有才的男人就因为搞女人这种事,被老婆举报到身败名裂,心里特么不
  • #2022##是夜读诗# 变老的时候 作者:李琦 变老的时候,一定要变好 要变到所能达到的最好 犹如瓜果成熟,焰火腾空 舒缓地释放出最后的优美 最后的香与爱
  • 一个人一盏灯一个娃 孕吐生娃那么痛苦的事情都熬过来了,熬夜哄你睡觉又算什么?崩溃后看看宝宝又自愈,看到一句话:“你的孩子不需要一个完美的妈妈,他需要一个快乐的妈
  • 恭喜学员心想事成! 今晚和丁芸做私教咨询,做完热情测试2个月,她的生活已经从之前那种无力感走出来,每天都很开心!也很享受! 最神奇的是!在热情测试之后,她遇到
  • 躺在床上,鼻子不通,头疼的难受,睡也睡不着,感冒真的是一件磨人的事情。 在被窝里看图书馆的30秒,似懂非懂,可是却能理解女孩儿的痛彻心扉,在我的每一秒都是你的
  • MONDAY / 淡定
  • [浪]亲子育儿超话 肥胖宝宝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营养过度,二是运动不足。因而导致了全身脂肪组织的过度增生和堆积,于是就形成了肥胖宝宝
  • #翔霖[超话]# 不知道大家嗑没嗑过微博里的 我一直以为是翔哥说霖翔,还找了各种理由,直到我对他有“”这个表情的微博仔细一看,应该是动作➕翔,意思就是翔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