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修行方法,不仅能祛除忧愁,还能使心与道合#
“坐忘”是精神修炼的最高境界之一,其源于《庄子·大宗师》:其说颜回经过一个阶段的修炼,感觉自己有所进益,便去见自己的老师仲尼谈自己的心得。仲尼问他,他说忘掉仁义,仲尼说可以,但还不够。过了数日,又有所收获,又见仲尼,其说忘掉礼乐,仲尼给了他同样的回答。又过了些日子,他又见仲尼,说“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随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庄子浅注》)坐忘就是把肢体看作不存在,也就是不要忙于非为;把聪明才智抛弃,也就是不想非想之想,从而最终脱离形体的累赘,除掉心智的羁绊,和大道融为一体。这种与大道融为一体的思想,应是一种自然的,而不是用心的。正如《庄子·天地》中说:“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庄子浅注》)

但能够做到忘掉自我而与天道相行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如在《庄子·天运》篇中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庄子浅注》)敬孝与爱孝不同,一是流于形式,一是出自本心,有心表之别;亲人与外人不同,一是至亲至近,一是非亲非故,有远近之疏;自己与父母不同,一是涉世不深,一是阅历丰富,有念与非念之间;个我与天下不同,一是部分,一是整体,有大小之异。这可以说都是矛盾对立的,也可以说因为有了区别,也就难以达到忘的境界,这要求人们回归到第一念中,而不应产生第二念,否则就难以进驻入坐忘的状态或境界中去。道书中认为,设若要使身坐,心被物遣,如此打坐,是谓坐驰,何能了朝彻。内不见外,外不见内,内外双忘,虚灵自现。忘物忘情,至道可明。意动乎外,情牵乎中,意散神乱。若能定能止,自清自静。情无所住,物岂能动?情忘意静,意静心灰,心灰灰物,物灰似痴,似痴神活,神活道居。关于坐忘的这种思想,自东汉以来,道教修炼者对“坐忘”不断地进行阐释与发挥,对此阐述比较全面而详尽的当属唐朝司马承祯所著的《坐忘论》。司马承祯把坐忘视为养生的重要途径,并按修炼功夫的次第分为七个步骤,其依次为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敬信就是修道者要有虔诚的信仰,对修炼之事不生怀疑,只有坚定忠诚而不疑惑;断缘是断绝尘俗之缘,抛弃尘事之累;收心就是安心,不为外面的世界所诱惑而躁动不安,拴住心猿意马,以脱离尘俗之境;简事就是要求修道之人处事安闲,简单理事,不要被名缰利锁束缚自己,否则只知斗智斗勇,贪求名利,以至于无心修道;真观就是如智士的先见之明,同圣贤一般能够洞察祸福吉凶;泰定就是具有像泰山一样的安定,在修炼时,使心能够静定,即便泰山崩于后而心不惊,猛虎啸于前而心不慌;得道就是神与道合为一体,与道一样长久。这七个步骤是要求修炼者不为外念所扰,内心保持自然与安静。否则,人要是为尘世之事所劳累,为七情之欲所牵缠,想要获得宁静,除去烦邪乱想,达到坐忘的境界,是不可能的。其实,达到坐忘的境界起决定作用的是心。“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若能“收心离境,住无所有。因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

在坐忘方面,道教养生家特别强调发挥精神的作用,并运用自己的意识行为去控制、调节情绪、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使自己适应各种不同的外部环境,保持清净安宁的心境,不受一切事或人的干扰,这不但能达到修炼的目的,还使人的整个机体功能的正常或超常发挥,使心境宁静,淡泊少欲。坐忘实质上也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行为、思想意识、精神活动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调节和锻炼的方法。坐忘需忘却当忘之忘才对健康有益。晋时郭象说:“若乃失乎忘生之主,而营生于至当之外,事不任力,动不称情,则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矣!”(《南华真经注疏》)坐忘需要收心。收心在于“一出便收来,既归须放下”。坐忘在于先存后忘,至于真忘。天尊言:“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为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安定。泰安定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吕洞宾全集》)人能止,而后能去妄存诚;知谨而后能渊默自守,知微而后能妙用不忒。在《坐忘铭》中说:一个人能“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公堂。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自长。触则形弊、神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厚土;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昌。转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造化不知规准,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

在《列子·周穆王》中说:“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而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阖室毒之。谒史而ト之,弗占;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华子之妻子以居产之半请其方。儒生曰:‘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请之所祷,非药石之所攻。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瘳乎!’于是试露之,而求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曰。’从之。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吾恐将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之忘,可复得乎?’子贡闻而怪之,以告孔子。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之。本来人们很容易忘掉该忘记的,然而人们“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庄子德充符》)。要想忘其所不忘之事也并非容易的,但只要方法得当,还是容易忘记的。在《坐忘论》中说:“以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故经云:至道之中,寂无所有,神用无方,心体亦然。源其心体,以道为本。但为心神被染,蒙蔽渐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今若能净除心垢,开释神本,名曰修道。无复流浪,与道冥合,安在道中,名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静定日久,病消命复。复而又续自得知常。知则无所不明,常则永无变灭。出离生死,实由于此。是故法道安心,贵无所着。”然而,人心多着于外物而不自住。不能自住就如同一个身体为外物所牵引,而非由自己所主宰一样。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体或精神都不由自主,反而为外物所引。若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人不别。若唯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若遍行诸、言心无染者,于言甚美,于行甚非,真学之流。有时,一个人本来无需坐忘而事当已忘,这是因为事讫则止,实莫多思,多思则以知害恬。若烦邪乱想,随觉则除。若闻毁誉之名、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若心受之即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闻见,如不闻见,则是非美恶不入于心。心不受外,名日虚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则道自来止。故经云:人能虚心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内心既无所著,外行亦无所为。非静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至。实则顺中为常,权可与时消息,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役思强为者,自云不著终非真觉。何邪?心法如眼也。纤毫入眼,眼则不安;小事开心,心必动乱。既有动病,难入定门。

所以坐忘的根本,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不得定。又如良田,荆棘未诛,虽下种子,嘉苗不成。爱见思虑,是心荆棘。若不除翦,定慧不生。或身居富贵,或学备经史,言则慈俭,行乃贪残。辩足以饰非,势足以威物,得则名己,过必尤人。此病最深,虽学无益。所以然者,为自是故。然此心由来依境,未惯独立,乍无所托,难以自安。纵得暂安,还复散乱。随起随制,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无问昼夜,行立坐卧,及应事之时,常须作意安之。若心得定,但须安养,莫有恼触。少得定分,则堪自乐。《王重阳内修真诀》中说:“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日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垄上,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强。博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道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著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清虚之境矣。”

云何获圆通之六:迦叶法尘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灯续明,以紫光金涂佛形像。自尔已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摩诃迦叶尊者观的是法尘。到这里,前面这六个菩萨是修的色、声、香、味、触、法,以六尘的其中一个作为自己修行下手之处。那为什么不把色放在前面,却把声放在前面呐?憍陈那是不是修的声尘?这就是为后面文殊菩萨选耳根法门张本,以声开路,最后以耳根来圆满。

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灯续明,以紫光金涂佛形像。自尔已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摩诃迦叶」,前面已经介绍了。他和紫金光比丘尼在过去世中曾经合力修补了一尊金身佛像,并发愿生生世世都要做夫妻,也就是菩提眷属。由于这个因缘,他们生生世世以来都在一起修行。「身常圆满,紫金光聚」,因为摩诃迦叶修法尘,实际上也是修一种禅定,所以他的这种言谈举止、外在的气质,自然能给众生一种智慧感、定力感。

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紫金光比丘尼跟迦叶尊者也是一样的。同时,这种相好与他们修补佛像、供养舍利、然(然通燃)灯续明也都有很大关系。然灯续明:用鲜花、灯供佛,可以感召相好之报。修行人时时保持清净、光明、柔顺,我们生生世世都能得相貌庄严。

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修于灭尽:怎么修法尘呢?他首先通过世间的六尘变坏——五尘与五根形成了五种俱生意识,保存在头脑里就变成了法尘。意根可以通过法尘来造种种的业,既可以造佛业,也可以造凡夫业。那么在摩诃迦叶没有明白一心三藏道理的情况之下,修小乘人那种灭尽定,不仅脱离五尘,而且把头脑里的法尘也分离开,这就叫「空寂」,连妄想都不打。

「修于灭尽」,修到一定的程度,六根对六尘已经没有那种感受,没有那种直觉。所以「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因为他在定中已经排除了凡尘的那种尘劳之苦。

窥基大师前世在雪山堆里就是修灭尽定。玄奘大师西天取经路过雪山发现了他,就三弹指叫他出定,他睁眼就问:「释迦牟尼佛出世了没有?」玄奘大师说:「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一千多年了。」「等弥勒佛出世再说吧!」他说完眼睛一闭,还准备坐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连修到这种功夫都不能成就。最后听了玄奘大师的劝导,到唐朝来投胎。后来深入经藏,当生成就为法相宗一代祖师。

我以空法,成阿罗汉:空去世间的名闻利养,回归我的自然本心。阿罗汉证的人我空也是我们的自然本心。

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头陀」译作抖擞,就是振作的意思。大迦叶尊者是头陀第一。能修十二种苦行的人是不是一切都看破放下了?所以他修灭尽定很容易,一切都不在话下。他出家前身为大富长者,把所有的财产供养三宝。那我们能做到多少呀?

妙法开明,销灭诸漏:停止妄想,停止对法尘的攀缘。把头脑里许许多多过去世、过去时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一股脑儿撇开。当我们的心达到一种高度的空寂,集中于一点,这个时候一定会灵感爆发。就是前面讲的「不真何待」啊。离开了对外六尘的攀缘,就守住我这个自性本心,哪有不真实,哪有不解脱的道理?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法因为上」就是根离法尘,断除妄想,达到灭受灭想定。他离开法尘是不是也是观法尘啊?通过这种过程,最起码他悟到时间的虚妄,一念几千劫就过去了。这个菩萨现在还在云南鸡足山入定,还没有灭度,今年应该是两千六百多岁了,他还要活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一直要活到弥勒下世,将释迦牟尼的袈裟传给弥勒佛。

所以我们肉团身这种生灭是不是很好玩呐?全靠你怎样会用心。会用心的人能把肉团身飞到天上去,有点小小的病苦何愁不能好啊?

一一摘自印广门清法师《楞严经讲记》卷四#楞严正法普照十方[超话]##印广门清[超话]##开示悟入佛知见[超话]##大光明藏中谁非谁[超话]##正修行路[超话]#

劝善书:倡导人们从善抑恶#人生是一场修行#

劝善,顾名思义是要教人行善,首先要明辨究竟什么是善。以《关圣帝君觉世宝训》为例,文中共提到了38善、46恶事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参考对照。经中曰:“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心是善之源、恶之根,人们为善为恶都源于一个心字。不论有没有行善恶之事,但凡起心动念便已经有了善根和恶苗。

道教早期的劝善书《赤松子中诫经》的序言中曾记录了一则故事,说的是当初宋国大夫薛瑷曾有十子,其中六人瘸跛,一人狱死,三人盲聋生疮毒。有一人名曰子皋与薛瑷相熟,见其家境如此,便问薛瑷,究竟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才招致了今日的罪状。薛瑷痛心疾首,如实回答说,自己贵为一国宰相,在位之时不曾为国家举荐贤才,这是不尽责;路上见人遗失财物自己却心中暗喜,这是不为德。人生天地之间,唯德是立身之本,唯善是处事之道,薛瑷在这两点上都没有尽到为人的根本,所以才招致如此人祸。

子皋闻言不禁大惊,对薛瑷说,按照天道之法,他这样的作为必定是要背诛灭全族的,甚至还要殃及子孙。但“天虽高而察其下”,只要懂得“改往修来,转败为成,不患晚矣”。于是子皋把自己当初所得一卷劝人行善之书传给薛瑷,叮嘱其日日行之。薛瑷跪捧而受。

数年后,子皋又见薛瑷,发现他的几个儿子的病全好了。子皋惊问缘由,薛瑷回答说,并未曾请过医生看病,只因日日按照善书上的训诫行事,见人危难便与之方便,奉行如同己处,没想竟得此大果报。子皋叹曰:“天之报善也,过于响应声、影应形。”并大呼两遍“速哉”。

经文所记载的事例恰恰说明了“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圣言。为善,必有善果;为恶,必有恶报。倘若能放下昔日之恶而从今行善,更是无上功德。

《无上玉皇心印妙经》中又言:“诵持万遍,妙理自明。”劝善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人要明辨善恶,更要让每一个人能亲身去行善事,要把经文上的文字变成生活中具体的事,把涤恶扬善之心用行动表达出来,最终才能达到圣人对世人的期许。#道家#

日常生活中怎么做?

那么,凡是有心悔过向善之人,以及愿意恭敬诵持之徒,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诵经礼忏

首要一点,欲有修持,先要诵经礼忏,以明圣人之意。以圣人的言行教训为指路明灯,才可以使人生之舟稳渡迷津

诵经必当虔诚,不可起怀疑诽谤之心。以清净身心读诵经文,不但是在求得神灵护佑,更是通过此方式来涤除自己心中的恶念。时时以经文之中的善意做导引,才更可以明辨自我之迷津。凡是向善之人,必定先要对自己的恶进行忏悔。对外,需要静室明堂;对内,则要内观清净。这是道教自古以来便有的传统。陆修静先师便曾要求道民家中设立靖室、清静别居,不与杂物混淆,只用作礼拜神明或因病因事做忏悔。

道教修行本讲求清净,早晚功课经的第一篇经文便是《清静经》。内心清静,是却恶为善的第一法则。要达到内心清静的途径有很多,除了以静坐内参等修行方式外,最便易行持的方式是诵经礼忏。欲求善果之人,平时可多读诵如《觉世宝训》、《赤松子中诫经》、《太上感应篇》等具有导引作用的善书真经,亦可《清静经》、《救苦经》、《三官经》等太上经典作为修持法门。凡是经文密语,悟一字便可得一字之功,尚需日日持诵,寒暑不殆,时缘即到必证其妙果。

▌行持

其二,读诵之后,行持才是把善心转化为善事的最直接方式。把为善之念行持于日常生活,才是圣人教训的本意。

圣人有垂训,世人依所行。把圣人书于经书自上的训诫依条奉行于日常生活之中,先莫起求功求德之念。为善应出于每个人的本心,而不是以行善的方式为自己求得福禄果报。如果以这样的心念去行善,从源头上便已经是错了。如果水在源头已经被污染,下游的江河也必定不会清澈如许。

圣人朱熹曾作诗曰:“问君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善应该是出于自我的随手功德,是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和私利的,是属于率真而为的。经云:日行一善,三年得其果。每日按照圣人训诫去做事,不苛求,也不强求,善缘到时自然有天曹记录功德果报。

又有人说,虽然圣人教训鲜明,自己也有心为善,无奈总是被俗事缠身,或者在善恶之辨上会产生迷惘。如有此疑问,不妨用“功过格”来作为自己日行善恶的记录。每日记录自己所行善恶之事,然后再三省己身,由此才能得以日日精进,不负祖师宏愿。

据传,“功过格”乃许真君为了解除信徒苦难,托梦传万寿宫又玄子这一纪录善恶之行的方式,并由此传世。仙经《太微仙君功过格》中详细记载了功过格的作用和使用方式,其要求人们把《功过格》放置在床头,每天睡前记录自己当天积功累行的过程,并且一定要保持记录的真实有效。凡是对功德进行夸大、对罪恶进行隐瞒的行为不但不会获得上天的福报,还会因为这种行为而获得罪过。经中倡导人们要有“旦夕朝礼,为国为众焚修”、“为国为民,或尊亲先亡,或无主孤魂,诵大经”等弘扬大善的行为,一人为善,便要利益十类众生。足可见行善本身便是一件大功德事。

又有人自我约束的能力欠缺,此时更彰显出道德、风俗甚至于法律的重要性。人能为善,不仅可以证得自己功德,更可以福荫子孙后代和亲戚朋友。若是为恶,在自我遭殃的同时,还会祸及旁人。由此来讲,劝善的意义已经超脱了单纯监督万民成为一个好人、善人的概念,而是以道德来约束民众,反之又以民众的言行为他人和后人树立起更高的道德标杆。

#修行#

在人生历程中,后来者总是需要前人的榜样力量做指引的。正如生前以自己的亲身行为验证着忠孝节义的关圣帝君已成为世人效法的楷模一般,每个人在自我为善的同时,其实更能够激励亲朋子孙,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有成为善之榜样。当世人都知善、行善,于自己可得内心澄净,于社会可得政治清明。人人如此,便可证得道祖所谓无为而治的大道之景。这岂不才是民心所归?#道家# https://t.cn/RPbCCiL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颁奖礼服的颜色选用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中的霞光红和天霁蓝,结合2008年夏奥会的祥云元素,体现北京“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首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需要展示举办国和举
  • 2012年9月9日,我们交通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班同学有幸和《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先生座谈,我收藏的一本作家出版社线装宣纸珍藏版《白鹿原》书,今天又再次品读陈忠实先生
  • 。。
  • ” -延秀:“那不然我和谁去,我自己去?” -崔雄:“那…又没别的办法。
  • 傲人的身高、白皙的皮肤、绝佳的仪态、白色打底的连衣裙,再加上站在C位上,而且又是一个爱笑的人,金晨可以说是在这些人当中最抢眼的一个,也是最出众的一个,观众们在观
  • @吴磊LEO#想对R1SE说的话#团综观后感怎么说呢,团综其实真的不够看,感触比较深的就是“太阳的秘密都说给月亮听了”“我学会的第一项技能就是离别吧”“我坚持下
  • 【DADA CLUB】P4-6自从分家之后,一直对它们的披萨不报希望,但是吃过发现还是有认真努力意式薄底披萨才是YYDS 专门点了特色的茄子披萨 茄子绵软的口感
  • 想了解更多详情请猛戳原图!女性有信用卡的速度来无任何回访出额度保到账利息只有五里!【#感光追踪# 】今年7月,感光计划讲述了秦瑞花的故事,抖音爱心网友捐款将近1
  • 刚开始网红行业兴起时,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个吃“青春饭”的工作,只有年轻貌美、帅气逼人的年轻人才能干,只要年纪大了、脸上有皱纹了,就没有人会喜欢了。最近李玉成陪85
  • 2022年壬寅年,2023年癸卯年走戊寅运,流年壬癸水伤食继续对官星发生争斗不利于婚姻发展,此两年婚姻吵闹较多,感情不能稳定向前发展,婚姻日子过得比较纠结郁闷,
  • 疫情反复,照顾好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更加重要!一天中只要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增加一些身体活动,就可以轻易达到世卫组织推荐的身体活动时间。
  • 】全球迎来通胀时代A股市场该如何布局想要掌握最新一手资讯请锁定周一晚上20点00分大 剧 透️MLF、LPR降息预期落空❗市场重回弱势,背后是何原因❓全球通
  • )E给V扣好衣服:suits you.P3: V听了无语(这个女人怎么就不说爱我!)P4: E: “I thought I lost you there for
  • #股票# 第一名:坚朗五金 -31.26%第二名:深南股份 -27.78%第三名:国科微 -27.70%第四名:石头科技 -26.79%第五名:数字人 -26.
  • 」老李一笑,指了指这黑狗,说道:「这黑狗前不久落在了山上的陷阱里,我看也不像我们村的狗,就寻思着拿出去卖了,也能换点银两不是。一时间,陈贵有些为难起来,开口道:
  • ”吕玉听罢,抱住小孩叫道:“我正是你的亲爹,没想到失散几年,竟然在此相遇!吕宝得了银子向客人道:“家嫂有些固执,好好请他出门,一定不肯,所以今夜黄昏时分,派人抬
  • 接着有人喊我,参加毕业典礼,在阴森的超市暗道里[疑问]#毕业旅行 Day 5守着老门东的小吃街 然鹅并没有吃吃吃感谢我的道具师小于同学陪我实现了穿汉服的小愿望[
  • 沈腾、贾玲也翻车了,全网都在刷差评
  • 老头——灭霸~~ 《神灭论》 南北朝 范缜 序: 时竟陵王子良盛招宾客,缜亦预焉。尝侍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
  • 【成不了会砍不硬成#就这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