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空生空灭 苦乐灭度

我们伟大的导师释迦牟尼佛在29岁那年出家,弘法悟道时只有35岁,当时到底悟出了什么?佛陀悟的实际上就是“缘起性空”。其实学佛的宗旨——我们到底学佛是学什么,宗旨就是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人和事都是因缘聚散,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慢慢地就会聚散。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无常是一种变化的现象,就是让我们看懂,这个世界上,当你拥有的时候就意味着失去的来临。

 

所以缘起性空就是告诉我们,每一件事情的出现,在人间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人很多时候就是对一件事情认为它不会变化,所以执著。菩萨告诉我们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它都会出现变化,因为这是因缘,叫因缘。由一切的人到最后变成无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缘起了”——你这个人生出来了,到了最后,变成无人了,那么这个人走掉了;由一切事变成了无事,这个事情开始发生,到了最后这件事情没有了;由本来的有一个“我”字(当你生出来之后有一个名字,你叫什么名字,这是一个“我”字),最后变成了无我(名字没有了)。它都是在变化当中存在的。这就是菩萨告诉我们,我们人活在世界上,要对事物,懂得它的因缘果报,因为一切都在缘起性空当中,都是在变化当中存在的。佛陀就是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和人它是不变的,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没有一天它是不变的,没有一个事情它是不变的。所以这就是佛法经常讲的:缘起了,性就空了;性空了,缘又开始起了。这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原理,让我们懂得,有缘分了,就意味着这个事情一定会有很快结束的一天。所以很多人说缘分也好,其实只要有缘起了,它到最后的本性就是空的,一定会结束。所以很多人在人间觉得“哎呀,我做了这个位子了,我可以永远做下去”,非也;“我今天得到了这个东西了,我可以永远拥有它”,非也。世界上很多东西到了最后,它显现的都是空性,是没有的,是空性的。

 

所以佛法教导我们,就是你对人间的苦、快乐、顺境、逆境、荣辱……所有的境界,你不要看得太真实,它都会转变的,它都是无常的。所以《金刚经》让我们视作梦幻泡影:像做梦一样,醒过来就不见了。一切都在变化当中。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人间的一切都不可得的。你们过去年轻的时候,拥有了很多别人没有拥有的东西,你们曾经做出过很多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但是这一切犹如梦幻泡影,因为它是个……根基上讲就是无常。所以佛陀为什么叫我们作无常观?实际上就是让我们在实际的修行当中能够认识到,人间的一切没有真实意义的所在,一切都是虚幻。所以你看我们人的痛苦,就是在于我们以为这件事情可以很长,最后变化了之后痛哭流涕。为什么会变化?为什么会好好的一个人会变成这样?为什么这个人本来出去的时候好好的,后来出车祸被轧死了?为什么这个人跟我生活了这么多年,突然之间他就抛弃了我?一切的为什么,它都是没有真实意义的存在的,因为取决于这个定义是无常。

 

这就产生了让我们要学会放下,所以佛经就是让我们要学会放下。你既然知道这个东西是假的,它不会长久的,那你为什么不能把它放下?这就是人应该提高自己的境界,不要对人间的事物去执著,觉得“这一定是我的”,而且要学会随缘消旧业。今天你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你就不能再去斤斤计较,或者忘记不了年轻时候那些无知所造成的业障;你现在成为大人了,你就不能再去做那些无知的年轻人的事情。这就随缘消旧业。所以师父跟你们讲,你不造新殃,不去造新的殃,讲到底,就是要自己懂得理解、懂得总结:这个世界上不管给你带来的什么缘分,它到最后都是空性的,给你带来的苦,它最后也会没有,给你带来的快乐,到了最后也会没有。你不要去执著于那些当时得到的缘分。

 

所以一切认为本性应该存在的东西,都是会变化的。所以年轻人在一起谈恋爱总是说“哎呀,海枯石烂心不变”,你知道什么叫海枯、什么叫石烂吗?你经历过没有?在这个本性的性空当中,它们都会产生变化。所以一切万有诸法,一切宇宙现象,所有你看见的、你听到的、你曾经做过的事情,是因空而有,最后都会没有,没有之后又会产生。这就是佛法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执著人间的所有的物和人,你就远离烦恼,你就会远离颠倒梦想。所以师父跟大家讲,就像一个房子,如果空了,你才能储存万物;你今天没有真的空了,那你这个房子就放不进很多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说,你就没有了万有的缘起;只有性空了你才会有缘起,只有把自己的心和杂念去除了,你才会有另外的缘分生起。实际上缘分到最后是空的,空了之后又开始有缘分。所以我们经常说,你心不空,你心则不能用;心空了,你才能会性空,你才能善用你的本性,找到你的内心阿摩罗识的佛性。

 

所以万法皆从空生。很多事情都是由空开始的。人不是这样吗?你空了才会生出。比方说你现在肚子空了,你才会想到吃饭,再生出很多的食物;你今天累了,会生出你的疲倦、倦意,你想睡觉;你今天这方面缺乏了,你才会去研究它,才会去拥有它。所以万法皆从空生又从空灭。因为你拥有它了,你找到了它了,它很快也会消失的——又从空灭。所以空生空灭,生出来到毁灭,又从毁灭到生出来,它并非是没有,它是有生有灭,来去自如。想一想,我们人活在世界上,你刚刚想起一件开心的事情,你马上笑出来了,这件事情就进入你的大脑当中了,你会想到就开心,是不是无中生有?当你听到不开心的时候,你一会儿就伤心了。这个伤心是你心中本来没有的,也是生出来的;但是一旦你想通了,它又自生自灭,生灭自如。所以“一切唯心造”就是讲的我们人自己在造因,自己在造业果,自己在生,又自己在灭。很多人说什么叫空性,什么叫从空而生?实际上一个人到这个世界当中,本来是没有这个人了,突然之间产生出这么一个人出来,给你起名字,给你找父母,然后给你开始慢慢地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一直把你养大,你就是从无到有的在实体当中的一个生物。这就是佛陀告诉我们,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实际上和在这个世界,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告诉我们空生空灭。所以我们人为什么会难受?师父举个简单例子,过去有一个办公室里边有五个人,这五个人突然之间他们有一个科长离开了,还有这四个人都想象着自己可以做科长,然后在这个三个月竞选期当中,他们做了很多工作,他们每个人有的快乐,有的伤心,有的难过。最后有三个人很痛苦,有一个人在痛苦当中生存着,得到了一点点的看似幸福的,实际上那是一种苦乐。所以在这个世界当中,这三个人从此就没有声音了。那么这个苦和乐都是他自己生出来的,等到三个月选举结束之后,他这个苦和乐就灭度了,就结束了。我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刚刚想的想不通,突然之间一想“我这样不是蛮好的吗?我怎么怎么”,马上“噗嗤”一下就笑出来了。所以人家说自说自话,自思自想,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实际上就是心理在一种争斗和狡辩的过程,包括自己心里在一种心理按摩的过程。

 

所以师父跟你们说,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有时候要看到这个世界真实的存在,有时候又要想象着离开这个世界后的无我。这个世界这么多烦恼,你想象着你终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无我了,你还会烦恼吗?这样一想,你就不烦恼了。就像现在,虽然在这个世界当中,但是我不烦恼,因为我离开了红尘;当你真正想空了,“我离开了红尘”,实际上在你的内心深处并非没有在这个世界来过的烙印,来过的,烦恼都有过,只是灭度了,结束了,境界高了,不去执著于这些烦恼之中。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在整个商品的库存周期当中,主动建库存和去库存经历的时间相对较长,而被动建库存和去库存的时间相对较短;第二,主动的过程是厂商和经销商的调整,
  •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瞋恚愚痴
  • ✅「百香果 高梁饴」小时后的回忆,现在每年过年也都会买,我之前只知道高梁饴,这次我是长见识啦,还草莓,山楂,蓝莓,哈密瓜,椰蓉,紫薯,苹果,芒果,菠萝,水蜜桃这
  • 不过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底仓是“适当”扩大,例如原来底仓20%,可以扩大到25%,不是随意扩大仓位,不是说底仓可以达到40%了,因为行情的未来是未知的,我们要保证
  • 有什么能比躺在沙发上听唱片还要好的放松呢?如果这是你的心情,和NICOLETTI一起享受吧!
  • “绽放2016” ——第二届陕西省现代摄影艺术展投稿作品赏析陕西毓秀艺术文化 丝路影像 2016-12-15“绽放2016”——第二届陕西省现代摄影艺术展投稿作
  • 天师七试弟子赵升 世人开口说神仙,眼见何人上九天?  不是仙家尽虚妄,从来难得道心坚。  第一试:辱骂不去 张道陵真人法力广大,但徒弟中只有王长一人,私得其
  • 心情不好的时候,别为难自己,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只要太阳每天照常升起,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凡事要想开点,看淡点简单点,糊涂点,永远记住一句话,情绪不能解决任何
  • 你是唯一的你,珍贵的你,骄傲的你,美丽的你。你是唯一的你,珍贵的你,骄傲的你,美丽的你。
  • 。放假回家的三日定律[2022]DAY1[许愿虎]doris: 妈,我回来啦!
  • #时尚先生fine八月刊# #张颜齐[超话]# #张颜齐手指涂鸦造型# #fineBoy# @张颜齐 说自己的脑子无时无刻不在运转,从现实的天南地北到古怪的
  • #沈阳装修公司# 沈阳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兴邦整装】拥有6万平方米大型家居体验馆,为沈城业主提供“先体验、后装修”的新型家装消费模式,管内装修精美,硬件、软件均达
  • 除了生蚝略微难撬差点就要变成清蒸了[哆啦A梦害怕]不然小猫咪都想要来抢一口吃吃看[喵喵]朴朴买的番茄牛腩小火锅确实方便味道也还不错自己可以加点喜欢菌菇蔬菜慢慢涮
  • 盡管你這一輩子都不會知道有我這個人的存在,就像夕陽永遠不理會萬物轉變,我仍然深愛著你,這樣,已經足夠了。其實妳的角度、想法、不可以的理由,我是充分理解並且接受,
  • 希望能有一点话痨的同好呜呜,我愿意倾听别人的理解呜呜也可以一起痛哭(你【温暖回家路丨德州市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开展】1月17日,德州市青年志愿者服务春
  • 你若活得太认真,太计较,每一天都有可恼之事;你若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按特色定位,不以失为忧,不以得为喜,人生就可时时安乐。但有一点我始终坚
  • 这一年对我来说很有意义,因为我和他都是二字打头,但仅此这一年,所以在这一年是我预感我和他离得最近的一次,也只因为年龄在同一区间。徐州八个孩子这件事 草草的在微博
  • 摄影故事分享|琳娜·霍普曼 (Corinna Hopmann) 优雅镜头中的风格、优雅和亲密 柏林新兴摄影师科琳娜·霍普曼 (Corinna Hopmann)
  • 卿上座茶苑成间茶楼就系好暗的装潢金银蒜香排骨 肉都几多黑椒安格斯牛仔骨 好入味 肉质都好嫩灌汤小笼包 汁唔算多 但口感都中系得噶翅皇酱汁凤爪 呢个几正常 但放眉
  • 很多百万级别的大号都停更了,因为不挣钱,那么到底有多少粉丝的账号才能赚钱?第一,你的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