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快啊。

不知不觉你离开我已经这么久了,1200天,我现在都不敢想我是怎么一天天过来的,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像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一样摊在世界上。

其实想想好像也没什么想跟你说的了。无非就是以前那些话,但我狠不下心,也就只是空话,那我就不说啦。

我昨晚,不对,过了十二点了,应该说前天晚上本来想早些睡,结果不知道为什么死活睡不着,脑子里跟放电影一样在想象我死了以后的画面。我在想,我到时候的遗言就是让她们在我朋友圈和QQ发个讣告,通知一下我的前任和朋友:此人已死。如果那时候还有心情的话就每人给他们留一句话。但是这其实取决于我什么会去死,毕竟如果再过几年,在我心里有位置的人应该越来越少了吧?

我最近跟老朱又联系上了,其实很没有意思,毕竟,他有病经常发癫我早就知道了,但是最近因为跟她们都闹掰了,所以太过无聊了,就当打发时间。但是我还是选错了对象,毕竟他实在太令人下头了。从他身上我再次明白了什么叫不要相信任何男人,也不要对男人抱有任何期待。也许会再次不跟他联系吧,毕竟这种人真的巨下头啊。

成年人的断交真的从来不是大吵大闹,而是彼此心照不宣的不再联系。这句话,我最近也有了更深切的感想,其实也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我现在还记得,那是五月份,我想他了就给他打电话了,结果他好像在忙,没说三十秒就说过会给我打回来。我虽然当时知道他当天不一定会给我打回来,毕竟他之前每次这么说也不是当天一定给我回的,但是我想着总有一天他会给我回过来。而那个电话,我等到今天,也没有等到。其实我大可以再给他打一次,事实上我也确实打了,深夜,打的是他之前用的现在不常用的那个。为什么不打现在常用的那个呢?可能是因为我的自尊心吧。就这,他依然没给我回过来,那我就懂了啊。没人接的电话,再打就是不礼貌了,对吧?我有自知之明。

微博最近更新了访客记录之后我发现不止我在偷窥别人的微博,其实别人也有再偷窥我。有种又欣慰又心酸的感觉,他前几天深夜又要造访我的空间,还是喜欢熬夜啊。但是这么想念,他也可以忍住不来打扰,那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我前几天梦到你了,梦里的你还年轻,我甚至觉得我还有机会可以把你照顾的更好。但是一切都是徒劳,我在梦里努力了很久,但于事无补。那种崩溃,真的很痛苦。更痛苦的是我知道我确实现在做什么都于事无补了……

我最近挺好的,就是天气变化太快,身体有些弱,导致心里也有些脆弱。你有时间的话来看看我吧…怎么都好,我实在太想念你了……

生日快乐啊[心]

【“搏命文化”已死,欧美年轻人躺平了】

这两年,许多欧美的大老板都很郁闷,因为他们发现:最近的年轻人,怎么越来越懒了。

在《华尔街日报》今年的一篇采访里,一位企业高管就抱怨说:“现在这帮小年轻,上班的时候不寻思自己能做些啥,而是满脑子都在琢磨自己不用做啥。”

而面对上一代的指责,欧美的Z世代不但不反驳,反而以懒为荣,并在社交媒体上自豪地表示:如今这个时代,我们要找,就要找“懒女孩工作”。

所谓懒女孩工作,就是指一种钱多事少不用扛压力,可以在职场上一混到底把鱼摸爆的女性岗位。

根据欧美网友的描述,一份标准的“懒女孩工作”,需要的是——远程办公,薪资不错,非技术性工种,做重复性劳动,定的绩效不努力就能达成,几乎不需要和同事进行互动。

说白了,就是那种窝在家里,每天在电脑前愣坐几个小时就能按月领钱的活计。

你可能觉得懒女孩工作听着过于美好,仅存在于欧美小年轻对于上班的天真幻想当中。

但在当下的社交媒体上,有不少妹子都表示,她们现在的岗位就如懒女孩工作所描绘的那样松弛: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复制粘贴同样内容的回信,打三四通电话,然后其余的时间都拿来摸鱼”。

“我每周只有两天需要去公司坐班,来了办公室也就是敲一些数字,吃一些茶水间的糖果,然后就能领薪水了,根本不需要和他人交流。”

在这些视频的下方,则写满了欧美年轻人羡慕的评论:

“我梦想中的工作就是这样的!”“到底如何混,才能搞到这样一个岗位?”“虽然我是男孩,但我也想获得一个懒女孩职位!”。

创造“懒女孩工作”这一词汇的,是一个叫加布里埃尔·贾奇的女网红,对于工作本身,小姐姐诶有一套独特的哲学:做团队里的倒数第二。

“因为做倒数第二就意味着,一方面你可以很轻松,另一方面裁员的时候,第一个被开掉的也绝不会是你”。

“懒女孩工作”的火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因为早在这个概念出现之前,欧美的小年轻们就已经不止一次的在网上,用一个个新词儿来表达他们对工作的全新态度:

像什么“安静辞职”“最低限度星期一”“舒活”......概括起来六个字,就是:能摆烂,就摆烂。

比如说“最低限度星期一”,就倡导在每个工作周的周一,能不干活就不干活,以此来让自己的精力不要在周三就消耗殆尽;

而“安静辞职”也不是真辞职,而是只做自己分内的工作,拿自己分内应该拿的钱,能不加班就不加班;

“舒活”则主张完全抵制内卷,让过度竞争啥的都去死,大家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我每天上这个破班赚钱,纯粹是为了给我家那条小狗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更有些比较极端的欧美小年轻,甚至连自己分内的工作都不想做了,在网上高举“要当就当富婆主妇”的大旗,一从学校毕业就直接回归家庭,突出的就是一个“姐刚踩上人生的起跑线,就一点儿也不想努力了”。

毕竟Z世代现在这么崇尚在职场摆烂,本质上还是他们早已受够了上一辈所无限吹捧的那种“工作搏命文化。”https://t.cn/A6lINUe3(作者:凤凰WEEKLY)

【面对搏命文化,他们选择原地躺下】
据斯坦福大学在2014年所做的一项调查,如果一个员工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56小时,那么他的生产力就会开始逐步下降,越奋斗,越无效。
由此,美国搏命加班文化基本宣告破产。
它曾是上一代硅谷人大肆鼓吹的蜜糖,而今却变成了这一代小年轻眼里的砒霜。
努力工作不再是一种美好的品质,而是被Z时代贴上了“有毒”的标签,正式定性为一种有害的职场文化。
在管理咨询公司盖洛普今年的一项调查里,美国现在至少有50%的工作者,都处在前面所提到的那种“只做分内工作,绝不额外加班”的状态,而衡量年轻人奋斗程度的“敬业指数”,则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逐步下滑。
在媒体的采访里,欧美的年轻人普遍都表示他们没有所谓的“工作梦想”,他们只想活得不那么累。
就连亿万富婆金·卡戴珊都在采访中感叹:“这年头,没人想要好好工作了。”
时代真的变了。
就像Medium一篇文章所言:《“搏命文化”已死》——曾经那些镶着金边的,有关汗水的承诺,而今都已然变成了一种对个体毫无意义的剥削,一种企业为了降本增效所炮制出来的精致谎言。(凤凰weekly)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热点】小学生带着姐姐的地理书“野外求生”,被困一夜获救
  • 陌生男子商场强抱女童,警方:当事人曾因行为异常接受治疗
  • 大张伟回应被diss,结果画风突变
  • 泰国男子杀六亲人,只觉得遭岳父母轻视
  • 努尔基奇成20+20+5+5+5历史第一人 开拓者加时胜国王
  • 汽车冲撞正在东京市区过新年的人群,涉嫌恐怖袭击,8人受伤
  • 小鬼疑似公布恋情 大张伟回应被diss 歌声救人王鹤棣
  • 10亿元惊天诈骗案:神药成分为糖,每粒成本2元,每盒要价40万!
  • 顺丰起诉ofo:因运输合同纠纷 冻结近1370万银行存款
  • 刘杀鸡跳槽虎牙被熊猫起诉,小苍也离开,而他却选择入驻熊猫!
  • 朱一龙舞台上亲王刚老师,豆子长大了!
  • 聂远潘粤明手牵手,私下关系十分好,两人经历太相似了
  • 王思聪女伴曝光长这样 网友:果然是流水的网红
  • 四川绵阳交警带枪巡逻:这15种情形下可开枪
  • 开年大戏又有新进展 斗鱼状告蛇哥索赔4000万人民币!
  • 美名厨节目遭停播怎么回事?停播原因曝光详情令人气愤
  • 跨年夜最大乌龙:10亿人观看的烟花秀搞错年份
  • 刘德华确诊流感,官宣取消剩下所有演唱会…他凭什么火了37年?
  • 睢冉宣布正式退役怎么回事 睢冉是谁个人资料为什么退役
  • 律师称蒋劲夫被释放,不会有刑事纪录,完全恢复自由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