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善书:倡导人们从善抑恶#人生是一场修行#

劝善,顾名思义是要教人行善,首先要明辨究竟什么是善。以《关圣帝君觉世宝训》为例,文中共提到了38善、46恶事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参考对照。经中曰:“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心是善之源、恶之根,人们为善为恶都源于一个心字。不论有没有行善恶之事,但凡起心动念便已经有了善根和恶苗。

道教早期的劝善书《赤松子中诫经》的序言中曾记录了一则故事,说的是当初宋国大夫薛瑷曾有十子,其中六人瘸跛,一人狱死,三人盲聋生疮毒。有一人名曰子皋与薛瑷相熟,见其家境如此,便问薛瑷,究竟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才招致了今日的罪状。薛瑷痛心疾首,如实回答说,自己贵为一国宰相,在位之时不曾为国家举荐贤才,这是不尽责;路上见人遗失财物自己却心中暗喜,这是不为德。人生天地之间,唯德是立身之本,唯善是处事之道,薛瑷在这两点上都没有尽到为人的根本,所以才招致如此人祸。

子皋闻言不禁大惊,对薛瑷说,按照天道之法,他这样的作为必定是要背诛灭全族的,甚至还要殃及子孙。但“天虽高而察其下”,只要懂得“改往修来,转败为成,不患晚矣”。于是子皋把自己当初所得一卷劝人行善之书传给薛瑷,叮嘱其日日行之。薛瑷跪捧而受。

数年后,子皋又见薛瑷,发现他的几个儿子的病全好了。子皋惊问缘由,薛瑷回答说,并未曾请过医生看病,只因日日按照善书上的训诫行事,见人危难便与之方便,奉行如同己处,没想竟得此大果报。子皋叹曰:“天之报善也,过于响应声、影应形。”并大呼两遍“速哉”。

经文所记载的事例恰恰说明了“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圣言。为善,必有善果;为恶,必有恶报。倘若能放下昔日之恶而从今行善,更是无上功德。

《无上玉皇心印妙经》中又言:“诵持万遍,妙理自明。”劝善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人要明辨善恶,更要让每一个人能亲身去行善事,要把经文上的文字变成生活中具体的事,把涤恶扬善之心用行动表达出来,最终才能达到圣人对世人的期许。#道家#

日常生活中怎么做?

那么,凡是有心悔过向善之人,以及愿意恭敬诵持之徒,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诵经礼忏

首要一点,欲有修持,先要诵经礼忏,以明圣人之意。以圣人的言行教训为指路明灯,才可以使人生之舟稳渡迷津

诵经必当虔诚,不可起怀疑诽谤之心。以清净身心读诵经文,不但是在求得神灵护佑,更是通过此方式来涤除自己心中的恶念。时时以经文之中的善意做导引,才更可以明辨自我之迷津。凡是向善之人,必定先要对自己的恶进行忏悔。对外,需要静室明堂;对内,则要内观清净。这是道教自古以来便有的传统。陆修静先师便曾要求道民家中设立靖室、清静别居,不与杂物混淆,只用作礼拜神明或因病因事做忏悔。

道教修行本讲求清净,早晚功课经的第一篇经文便是《清静经》。内心清静,是却恶为善的第一法则。要达到内心清静的途径有很多,除了以静坐内参等修行方式外,最便易行持的方式是诵经礼忏。欲求善果之人,平时可多读诵如《觉世宝训》、《赤松子中诫经》、《太上感应篇》等具有导引作用的善书真经,亦可《清静经》、《救苦经》、《三官经》等太上经典作为修持法门。凡是经文密语,悟一字便可得一字之功,尚需日日持诵,寒暑不殆,时缘即到必证其妙果。

▌行持

其二,读诵之后,行持才是把善心转化为善事的最直接方式。把为善之念行持于日常生活,才是圣人教训的本意。

圣人有垂训,世人依所行。把圣人书于经书自上的训诫依条奉行于日常生活之中,先莫起求功求德之念。为善应出于每个人的本心,而不是以行善的方式为自己求得福禄果报。如果以这样的心念去行善,从源头上便已经是错了。如果水在源头已经被污染,下游的江河也必定不会清澈如许。

圣人朱熹曾作诗曰:“问君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善应该是出于自我的随手功德,是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和私利的,是属于率真而为的。经云:日行一善,三年得其果。每日按照圣人训诫去做事,不苛求,也不强求,善缘到时自然有天曹记录功德果报。

又有人说,虽然圣人教训鲜明,自己也有心为善,无奈总是被俗事缠身,或者在善恶之辨上会产生迷惘。如有此疑问,不妨用“功过格”来作为自己日行善恶的记录。每日记录自己所行善恶之事,然后再三省己身,由此才能得以日日精进,不负祖师宏愿。

据传,“功过格”乃许真君为了解除信徒苦难,托梦传万寿宫又玄子这一纪录善恶之行的方式,并由此传世。仙经《太微仙君功过格》中详细记载了功过格的作用和使用方式,其要求人们把《功过格》放置在床头,每天睡前记录自己当天积功累行的过程,并且一定要保持记录的真实有效。凡是对功德进行夸大、对罪恶进行隐瞒的行为不但不会获得上天的福报,还会因为这种行为而获得罪过。经中倡导人们要有“旦夕朝礼,为国为众焚修”、“为国为民,或尊亲先亡,或无主孤魂,诵大经”等弘扬大善的行为,一人为善,便要利益十类众生。足可见行善本身便是一件大功德事。

又有人自我约束的能力欠缺,此时更彰显出道德、风俗甚至于法律的重要性。人能为善,不仅可以证得自己功德,更可以福荫子孙后代和亲戚朋友。若是为恶,在自我遭殃的同时,还会祸及旁人。由此来讲,劝善的意义已经超脱了单纯监督万民成为一个好人、善人的概念,而是以道德来约束民众,反之又以民众的言行为他人和后人树立起更高的道德标杆。

#修行#

在人生历程中,后来者总是需要前人的榜样力量做指引的。正如生前以自己的亲身行为验证着忠孝节义的关圣帝君已成为世人效法的楷模一般,每个人在自我为善的同时,其实更能够激励亲朋子孙,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有成为善之榜样。当世人都知善、行善,于自己可得内心澄净,于社会可得政治清明。人人如此,便可证得道祖所谓无为而治的大道之景。这岂不才是民心所归?#道家# https://t.cn/RPbCCiL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说一个人修炼成仙了,就可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们凡人出生时的八字,就基本已经圈定了我们的人生。
而命理师分析八字,其实都是在分析这个人出生时的八字。在一般情况下,每个人的五行关系是很难改变的,除非你积累了足够多的阴德。
福寿论》中「人若奉阴德而不欺者,圣人知之,贤人护之,天乃爱之,人以悦之,鬼神敬之,居其富而不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攻劫之患去矣,水火之灾除矣,必可保生全天寿矣」。
用人话说就是:「人如果能够奉行阴德而不去欺诈,圣人了解你,贤人庇护你,上天爱怜你,众人喜欢你,鬼神敬畏你。拥有财富而不失其富有的心态,身处显贵而不失其显贵的风范,这样的话,灾祸不会靠近,寿命不会夭折,被人攻击和被人抢劫的祸患都会远离,水灾和火灾都会免除,必然能够保全性命,活到自己应尽的寿命」。
一个人做了善事并让别人知道了,这叫积「阳德」,积了「阳德」的人,命运会比较平顺,但依然很难逃脱八字的束缚。而做善事不让别人知道,并且心中不求任何回报地去做,这就叫积「阴德」。「阴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扭转命运,冲破先天八字的拘束,带给一个人和后代的福报,大的不得了。
所以,多行好事,莫问前程呀。

#三十代天师推荐的好书#——《太上感应篇》
在道教典籍中,有一部篇幅虽短,但知名度却并不亚于《道德经》的道经,它就是《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又称《感应篇》。北宋末年被宋徽宗赐封为虚静先生的正一道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为《太上感应篇》作颂,其颂文曰:“人之一性,湛然圆寂。涉境对动,种种皆妄。一念失正,即是地狱。敬诵斯文,发立汗下。煨烬心火,驯服气马。既以自镜,且告来者”。这篇颂文也被收录在《道藏》中,题为《虚静天师颂》。于此可见《太上感应篇》在道教中地位重要之一斑。由于作者极力倡导在世俗生活中行善去恶,因而这部道经又被人们当作善书,并被尊为“善书之首”。
《太上感应篇》之宗旨为劝善禁恶,告诫人们福报与恶报皆有上神司掌。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太上感应篇》开篇即讲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报应,如影随形。”这四句话亦是全经的宗旨所在。它向人们揭示了善恶与福祸之间的因果联系。而人自身的行为则是实现这种因果联系的关键。即所谓行善召福,行恶召祸,而善恶与福祸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则是昭然若揭,丝毫不爽的。

为了有效地劝诫世人行善去恶,《太上感应篇》详陈了二十多条善行和一百六十多条恶行,用以作为世人行善去恶的资鉴。与此同时,《太上感应篇》还告知世人,凡人所做罪恶之事,神明尽知,并有专门掌管巡查、稽考和登录世人罪恶职责的天神,诸如司过之神、三台北斗神君、三尸神与灶神等,这些神明会将世人所犯罪恶纤毫不差地记录下来,上秉天曹,并依照其所犯罪恶行为的轻重多少,对其施以相应的减纪夺算(人活十二年为一纪,活百日为一算)等惩罚。当世人由于造作诸恶而遭受惩罚之后,其生活便会日趋贫耗,多逢忧患,并且为他人所厌恶,刑祸与灾星也会常与之相伴,而吉庆则会与之远离,造恶之人被惩罚到极点便会丧失性命,即使本人算尽而死,若仍有余责,还会殃及后世子孙,以抵其罪。从而以此来警诫世人不要肆无忌惮地造作诸恶。显而易见,这些警诫对于那些道教的信从者而言更是具有相当的威慑力的。《太上感应篇》从为人处事、从政经商、家庭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几大领域描述了人们容易犯下的种种恶行。

为了给世人提供去恶的鉴戒,《太上感应篇》中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描述人们在世俗生活中经常犯下的种种恶行,其内容几乎涉及到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可以粗略地把它们划分为为人处事、从政经商、家庭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几大领域。关于世人所犯恶行,《太上感应篇》先用“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两句统而言之,继而又细陈其详。例如,在为人处事方面,《太上感应篇》便指出“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叛其所事,虚诬诈伪,刚强不仁……”等恶行。

在从政经商方面,《太上感应篇》则指出“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含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倾人夺位,巧诈求迁,赏罚不平,苛虐其下,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等恶行。在家庭生活方面,《太上感应篇》则指出“抵触父兄,违父母训,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等恶行。

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太上感应篇》则指出“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用药杀树,春月燎猎,无故杀龟打蛇……”等恶行。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细观这些恶行的内容,几乎都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也充分显示出《太上感应篇》注重求道者在世俗生活中锤炼道德,增长道行的德育理念和道学观点。

《太上感应篇》还具体描述了人们于日常生活中所应践行的善行。
如上所述,作为一部道经和劝善之书,《太上感应篇》不仅告诫求道者,“欲求长生,先须避过”,而且还恳切地劝导他们“欲求成仙,还当立善。”

《太上感应篇》曰:“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关于世人所立善行,《太上感应篇》先用“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两句统而言之,继而又细陈其详。诸如:“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等等。显然,这些善行也是与世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

《太上感应篇》所主张的是一种个体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愿的道德教育观,其目的在于使人们真正得到道德之教化。《太上感应篇》不仅敦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孜孜不倦地行善去恶,锤炼道德,增长道行,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它尤为重视心念的作用。其文曰:“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可见,《太上感应篇》所主张的是一种个体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愿的道德教育观,惟其如此,道德教育方能见到实效。倘若道德教育是一种违背个体内心意愿的外在强制性行为,那么这种道德教育自然是虚假的,也注定会以失败告终。从道教的观点看,神明对于世人善恶的判别正是从其起心动念处入手的,而世人的福祸臧否也是从其心念中生发而来的。《太上感应篇》中不仅强调人们应该行善去恶,同时也鼓励人们改过迁善。

此外,尽管《太上感应篇》非常强调人们应当一丝不苟地行善去恶,但它还是热切地鼓励那些曾经做过恶事的人要尽快改过迁善,转祸为福。即所谓:“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其实,这一观点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人的道德完善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道德教育理应为人们留下充足的改过自新的机会,要允许人们犯错误。在道德教育上我们应坚持“从紧入手,从宽处理”的原则,既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紧迫感,坚持杜绝“有心之恶”,又要有宽宏大量的胸怀和气度,要能够容忍“无心之恶”,并给予犯过者以“弃恶从善”的机会。这里,《太上感应篇》也告诉我们,在道德教育上,再晚的开始都不算晚,只要诚心改过,真心为善,持之以恒,德行和修养必定会逐步提高,最终也必定会得到神明的护佑,从而得享吉庆,转祸为福。行善去恶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关键在于实践。此为《太上感应篇》道德教育之最精微要义。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太上感应篇》最后劝勉世人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可见,归根结底,《太上感应篇》还是强调,当人们明白了“行善召福,为恶召祸”的道理后,最终必须要将这一道理落实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并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奉行这一道理,这样才能获得行善去恶的真实效果。

其实,这也恰恰是道德教育的关键所在。古人云:“说得十丈,不如行得一寸。”我们即使明白了再多的德育道理,却一丝一毫也应用和贯彻不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即不去“勉而行之”,那么,我们的道德修养水平始终是难以得到提高的,而我们也永远不会体味到人由于道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而享受到的无穷乐趣,最终也只不过是停留在画饼充饥或临渊羡鱼的层次而已。在这种状态下,倘若还希冀可以侥幸实现《太上感应篇》中所指向的“趋福避祸”与“长生成仙”等更高层次上的目标,那显然是一种自欺欺人与痴心妄想式的愚蠢行径了。

总之,作为一部著名的道教典籍和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善书”,《太上感应篇》主张人们应立足世俗生活,行善去恶,积德累功,从而实现趋福避祸,长生成仙的人生目标。《太上感应篇》这种重视在世俗生活中通过真实持久的道德实践来修养身心,增长道德的德育观点,对我们当今的一般道德教育而言仍是颇具启发意义的。我们当积极地从这一中国古代优秀的道德教育思想中汲取养料,从而不断推进当前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文章来源:龙虎山道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以前还不知道我们相欠时,我就曾找过我性格的缺点,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某些的特质面向。其实对方的出现,照见我很多的盲点与不足,也让我了解我的修行是多麽不到位。
  •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
  • 在经历了这次濒临猝死后,我一下子明白了,命最重要,什么都没有命重要。如果说2020年,我切身感触最深的,最改变我的,那就是这次濒临猝死,以及要努力好好的活着。
  • 让你‮受不‬任何‮害侵‬,却‮帮会‬你拥有幸福‮姐的‬姐!#媚浪鸾 阿‮比赞‬刹媚‮鸾浪‬姐姐 如果‮到遇‬自己喜欢的人‮只,‬需要念姐姐心‮,咒‬对那个人‮脖
  • 嗬,好一个美丽的田园风光,如果你来观赏,一定会被这诗意般的黄昏所迷住,沉浸在大自然的美丽之中。嗬,好一个美丽的田园风光,如果你来观赏,一定会被这诗意般的黄昏所迷
  • 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一十八界都要放下,其他名利、恩爱、毁誉、得失,乃至一切财物、性命都要放下。最终,开悟的一刹那,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真性显现,无量光明。
  • 去年错过了特斯拉和蔚蓝的涨幅让我痛定思痛,天天在研究新能源汽车和创业的我居然连汤都没喝到,就像当年错过上海房地产一样,我的悟性算是最后知后觉的了,等到觉悟再上车
  • 轰动全城!明天起,豪庭假日酒店将挤满人!
  • [傻眼][傻眼]巩俐在接演这部电影之前,已经在国际上拿了很多大奖,而且一直都拍的是文艺片,对于周星驰的这种喜剧风格并不认可,周星驰骗她说这也是一种艺术,但是巩俐
  •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式下新冠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切实保障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我省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要求与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的通知,结合目前防控形势及医院
  •   作为西海固土生土长的作家牛红旗,深刻地理解这块土地,疼惜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物,他笔墨和影像所到之处,一切顿然有了故事与启示。【牛红旗《疼水·我的西海固》出
  • 西式百年的婚姻仪式文化,特别是708090这几代人,喜欢的西式婚姻仪式的,多数以离婚,少数也在离婚边缘。这就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婚姻仪式文化,家庭和睦,那怕是离婚也
  • 想申请荷兰的工程phd,好像申请phd的时候不太看均分和语言成绩了,有论文2个1作,2个三作都是sci,一个4作top期刊。#雅思哥粉丝求助# 我的双非学校国内
  • [2021][红灯笼]#2021##随手拍##城市味蕾战##宅家美食pk赛##不可辜负的美食##吃货种草机##吃货在这里[超话]##你好2021# ​​​#日常
  • 希望他可以永远永远健康快乐,为自己,活的轻松快乐就好!陈文霖我很爱他,他更爱我,三年我们走过很多路,他一直照顾我,在我生病的时候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平常也会鼓励我
  • 有人说有才华的女人,可哈佛大学的女博士也有被分手的时候;也有人说懂他的女人,可很多贤惠的女人也被丈夫提出离婚。有人说有才华的女人,可哈佛大学的女博士也有被分手的
  • Avoca Lake:作为全年开放的旅行地点,这片区域也吸引了许多喜欢在户外运动中享受乐趣和冒险的人,站在Avoca Beach的沙滩上,你也许会由衷地感叹起大
  • 」。!
  • 通过微妙的构图和巧妙的色调,重新构建出一所当代文人墨客的理想居所。”璞樾门第将古典的元素与现代几何的空间解构,模糊了传统美学与当代极简主义边界的的定义。
  • ✨ 【小苏周记二十五】研究生第十七周2020.12.28-2021.1.2 “新年快乐,万事胜意”✨ 这是一个特殊的周记为什么提前一天发呢,因为明天要回家,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