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把我推给麻醉专业的宝子们
今天给麻醉学专业的宝子们整理了一些学术期刊
《中华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CD扩展,科技核心
期刊详情:《中华麻醉学杂志》(月刊)创刊于
1981年 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
具体栏目:述评、总编随笔、专家论坛、综述、指南与共识、继续医学教育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围术期并发症、舒适化yi疗、小儿麻醉、 心胸血管麻醉、
麻醉、老年人麻醉、五guan科麻醉、神经wai科麻醉、疼痛诊liao与研究、 监测、容量治疗与血液保护、 气道管理、传统医药与麻醉、人工zhi能与麻醉学科建设、麻醉护理、 麻醉yao理学、重症医学 、器官保护、 麻醉治liao学、个案报道、其他。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CD扩展,科技核心
期刊详情:《临床麻醉学杂志》所刊出的学术论文不仅可用于指导临床,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除个别省市外, 可满足几乎所有yi院的医务人员普升职称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定的需要。
主要栏目述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经验;综述;专家笔谈;继续教育;知识更新,临床报道,教训及意外等。
《中国临床医学》科技核心
期刊详情:《中国临床医学》(双月刊)创刊于1994年,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zhu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yi院主办的G家级临床医学类学术期刊。 本刊面向全国医务工作者, 主要刊登临床医学以及转化医学、生命科学等医药学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
主要栏目:专家述评、论著、研究快报、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临床病理(例)讨论、综述、研究简报等。
《BMC Anesthesiology》
BMC麻醉学
《EUROPEANJOURNALOFANAESTHESIOLOGY》
欧洲麻醉学杂志
《PEDIATRIC ANESTHESIA》
小儿麻醉
《VETERINARYANAESTHESIAandANALGESIA》
兽医麻醉和镇痛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OBSTETRIC ANESTHESIA》
国际产科麻醉杂志
《ANAESTHESIA and INTENSIVECARE》
麻醉和重症监护
#期刊发表论文发表 #核心期刊 #SCI期刊

安踏集团和敏基金会连续12年设立“和敏奖”奖励优秀医务工作者

日前,2024年泉州市第一医院“和敏奖·十佳医护团队”颁奖仪式在泉州举行。安踏集团创始人、荣誉董事长,和敏基金会荣誉主席丁和木亲临现场,这也是丁和木先生连续第十二年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的医护人员进行颁奖。

为传递丁和木先生的慈善正能量,从今年起该院将十佳医护团队的奖项命名为“和敏奖”,今后和敏基金会将持续支持该院设立该奖项。从2022年开始,和敏基金会先后两次为泉州市第一医院捐赠总价值1000万元的医疗设备,并捐资1000万元,支持建设该院新病房大楼“同心楼”;未来也将每年捐赠500万元,用于支持医院购置医疗设备。

丁和木先生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并参与慈善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重与认可。他曾先后被中国慈善界的最高政府奖项——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授予“最具爱心捐赠个人”,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荣获首届“福建慈善奖”,并获评“中国慈善家2021年度人物”,2023年度公益人物。(安踏集团)

给牛剃毛、洗澡、接屎……3个男人用牛救了5亿人

村民胡小发躺在车上奄奄一息。

两周前,他突然高烧,舌头跟着冒出密集的红疹,然后是面部,最后扩散至全身。

几天之后,原本普通的皮疹开始涌出红色的脓浆,全身像镶满了米粒。

脓包不断胀大,甚至互相融合连成一片,人就肿成了猪头。

胡小发要不行了。

1959年12月,马车拉着这位粮管所的员工急忙赶往云南省西盟县人民医院。山路颠簸,胡小发不知道在前方等待着他的是什么。

01、最后一个病人

胡小发躺在马车上又痒又怕。

村里的老人说,他得的这种病曾经杀死了半个村的人。

在临死前,得病的人会大量出血。皮肤像烧伤一样整片脱落,全身血肉模糊。即使侥幸活下来,也会留下满脸痘坑,甚至眼瞎耳聋。

它的传染性强,死亡率高,4个病人里,就会有1个死亡。仅在20世纪,全球死于该病的人就超3亿。在中国,这种病已经横行了2000多年,被称为“瘟疫之王”。

然而,胡小发是幸运的。

1961年6月,胡小发痊愈出院,他活了下来。

他成了这一传染病在中国的最后一个病人。

而胡小发感染的,正是恶名昭著的天花。

02、猴兔牛齐上阵,小齐的“天坛株”来了

天花是如何从中国消失?这得把时钟拨回到1926年。

那年的2月,春寒料峭,在西北军中,一个士兵满身脓包,是非常典型的天花症状。一个叫齐长庆的年轻人,在听说后,便带着助手李严茂往医院赶,去取脓液。

解放前,中国一直依赖国外的天花毒株。没有自己的毒株,疫苗生产是又贵又难。全民接种难以实现,天花一直无法消灭。

而这一次,齐、李二人决心研发中国的毒株。

如何生产出毒性弱但又能产生抗体的毒株?传代是关键。(将病毒在不同的动物体内传播几代)

但用什么动物传?传多少代?

剂量大了,动物直接一命呜呼;剂量太小,又不足以让动物染病……

两人开始了漫长又磨人的实验。

他们先将患者的脓液,接种在猴子的皮肤上,发痘后,再传种到另一只猴子上。在猴子身上传了2代后,又取猴子的痘浆接种在家兔的皮肤和睾丸,并连续传5代,再转种到犊牛上,在犊牛上连续传3代。

经过十代减毒的“天坛株”终于诞生,两人开心得比生了个孩子还高兴。

那一年,齐长庆30岁,李严茂18岁。

03、“天坛株”险遭销毁

新中国成立后,天花疫情依然不断,仅北京上海的感染人数就超2000例。

1950年,大家一致决定用“天坛株”来生产中国的疫苗,实现全民免费接种。

随后,北京80万人接种,上海1065万人接种……到了第二年的夏天,天花已经在北京上海“清零”。

然而没等全国疫情结束,1954年,有人竟提出要把“天坛株”销毁!

当时,全国兴起一阵学苏联的风潮,疫苗也要换成苏联的。

但用了一阵,大家发现这苏联疫苗不但效果一般,后劲还大,很多小孩打完整条手臂发肿,家长意见很大。

大伙纷纷呼吁用回齐长庆的“天坛株”。

这不呼吁还好,一呼吁反把领导惹急了,说:“要不折不扣地学苏联,不要留念过去的老工艺。”叫人直接把“天坛株”销毁。

04、2000公里护苗路,3年“做贼心虚”

但这“天坛株”可是齐长庆和李严茂的宝贝啊!

抗战时期,北平战乱不断,研究所的人辗转多地,最后迁居昆明,一路颠沛流离。

这一路上,别的东西都走托运,唯有这“天坛株”李严茂一直随身携带。路上没冰箱,每到一地他就先找水井,把毒株用防水材料包好沉到井底。

现在,要他把“天坛株”销毁,就如同让他拔刀杀子!

翻来覆去地想了几天,李严茂决定豁出去了!他把“天坛株”用油纸包好,悄悄塞进冷库角落,就这么惴惴不安的“藏”了三年……

1960年,莫斯科瘟疫大爆发,苏联疫苗终于受到质疑。

大家把齐长庆和李严茂叫来,让他俩谈谈“苏联株”和“天坛株”到底哪个好。但大伙都心知肚明,“天坛株”都没了,现在才来说它好还有啥用?

正当众人摇头叹气的时候,李严茂突然开口了:

“天坛株还在,我藏冷库里了”。

此话一出,大家是又惊又喜,连齐长庆都替他捏了把汗。

05、用高级香皂洗了八遍的牛

要想消灭天花,光有“天坛株”还不够。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即使在1950年也有5.5亿人口。全民接种疫苗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这么多疫苗,去哪搞?

在当年,研发疫苗是个技术活,但生产疫苗却是个体力活。

为什么呢?因为生产这天花疫苗,得靠牛。

1950年的冬天,北京正下着大雪,做疫苗的同事牵着牛从隔离室出来。

刚出房门,牛就疯了,一人跑去抱头,两人跑去抱腿,谁知这一抱,牛更火了,撩起后蹄就把人全给撂倒。

人倒了,牛可不能跑,这可是他们隔离检疫了60天的牛。三人死死拽着牛绳,手勒得鲜血直流,在雪地里被拖了三四十米,才将牛制服。

为避免污染,牛在被使用前还得洗澡消毒,这又是个大工程。

先把牛搬上手术台用高级香皂刷个八遍,再将牛蹄子里的脏东西一点点抠掉,最后还要找四个大汉把牛毛剃个精光……

06、牛哭他们也哭,200个鸡蛋救一头牛

给牛洗澡难,在牛身上做疫苗更难,得像护理新生儿一样,彻夜伺候。

所谓做疫苗,其实就是让牛患上天花,再获取脓浆。

和人一样,发病的牛先是高烧嚎叫,接着就全身长痘。

为了让痘子长得又大又好,得不分昼夜地给牛喂水,喝得多就拉的多,牛拉尿拉屎,人还得赶紧接着,以防把痘子弄脏。

等痘子成熟,就到了最后的“采痘浆”环节,采浆先得杀牛。

毕竟朝夕相处这么多天,当锤子对着牛脑袋“咣”的下去,牛痛得“哞哞”叫,大伙的眼泪也跟着唰唰流……

好在,当时一个刚从复旦毕业的年轻人赵铠,想了个办法。

赵铠在牛棚里累昏过一次,他觉得搞牛太累了,牛惨人也惨,就老想把这牛痘给改改。

而作为一个做细菌的医学生,更让赵铠无法忍受的是,牛痘无法在无菌环境下制造,每次用显微镜看自己搞出来的痘苗,就会发现里面细菌多得不得了……

研究了很多国外文献,赵铠提出要用鸡胚做痘苗。

当时牛还是农业主力,领导也觉得搞牛痘太浪费牛,就拨了经费给他。最后国家调配三个所的人弄了三年,完成了鸡胚疫苗的研发。

200个鸡胚产出的毒浆相当于一头牛,疫苗能无菌生产了!

牛,终于解脱。

✎ 结语

1950年至1961年,我国总共向5亿多人口发放了18亿支天花疫苗。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当时毫无外援的情况下,中国比全球消灭天花的时间提前了16年。

而这背后,离不开千千万万疫苗工作者的努力。

江永红先生曾在《中国疫苗百年纪实》中提到,自己在写书前,在一个百余人的群出了两道题。

1、写出你所知道的当代名医

2、写出你所知道的我国疫苗专家(或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

第一题大家都能答上,然而第二题,所有人都交了白卷。

如今的新闻报道里,有很多医务工作者的故事,却鲜有疫苗科学家的报道。

其实从跨进这一行开始,他们就给自己备好了一条“冷板凳”,做好十年磨一剑的打算。

自然法则要消灭一个病菌需千年万年,但在他们手里,却只用百年不到。

今天文中提到的:

齐长庆、李严茂、赵铠

让我们一起记住他们的名字。

参考文献:
[1] 中国疫苗百年纪实/ 江永红 著 ——人民出版社,2020.02
[2] 齐长庆传/ 高齐 著 ——团结出版社,2021.01
[3] 纪录片:《国家记忆:战“疫”》——02 战“疫”灭天花

来源:深圳疾控 #健闻登顶计划#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天下很大 不知道哪里才是属于她的归处 很小的时候孤山派被无锋灭门 她在密道失去记忆 无锋养了她十几年也只是为了培养一支对抗宫门的剑 她是棋子 是弃子 无锋不是她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养号day1何人劚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养号day1何人劚得一片木,三尺
  • #阳光信用[超话]# ➯ ʍօʀռɨռɢ ☀️生活要尽心,用心也要开心,随心愿心怀豁达,处处安宁! ➯ ʍօʀռɨռɢ ☀️生活不一定要五彩缤纷但一定要活出
  • 东山纪之给出“或许有做过,或许没做过,已经记不清了”的回答,也在日本社交平台引起巨大争议。曾看到是上海书画出版社还是文物出版社的苏轼天际乌云帖,因为着了点雨水,
  • 有追求,这样我们才会有活下去的动力。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什么好命天赐,与其羡慕他人的成功,不如让自己学会控制惰性,抵抗欲望,成为更好的自己。
  • 只要相信,只要坚持,只要你真的是用生命在热爱,那一定是天赋使命使然,那就是一个人该坚持和努力的东西,无论路有多曲折多遥远,只要是灵魂深处的热爱,就会一直坚持到走
  • 《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几乎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所有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对立统一的过程,任何事物发展到最高峰,都会物极
  • 人生在世,起起落落,来来去去,很多事情,并不是你能左右的,尽力就好。而熟茶呢, 你只要制信工落达到了丁-企标准的水平,它就可以把这个茶拉到一个相对正确的转化路径
  • 甲虫の群(むれ)が大急ぎで這って来るのです。虫とすれば甲虫 (かぶとむし) です。
  • 白家民俗文化村位于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东北端,地处陕甘两省三市交会处,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历史遗存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养生平凉[超话]##崆
  • “志愿路上,不言辛苦;志愿路上,你我同行”愿在未来的一年,小伙伴们能够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投身于帮助他人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在校青协
  • #田嘉瑞[超话]#我以为我只喜欢看他哭,没想到我更喜欢看他笑。我有时候会故意很粘你会吵架,但我不会轻易离开你,我会管着你是因为我不想失去你,我小脾气很多我都知道
  • (我很没想通的是她既然不喜欢我为什么还要三番五次的找我跟她玩,直到撕破脸都在强调是在陪我玩……很莫名其妙我解释一番还在纠结这件事我就选择不回复直接删除微信因为我
  • 感慨一下,芙应该是我第二个看着长大的坑了[泪]从小冷坑到现在逐渐想到之前嗷嗷喊人拼邮没人来,在微博贴吧小黄鱼上疯狂推销来拼也找不到几个,现在人变得越来越多了!和
  • 我好喜欢[awsl][awsl][awsl]看完沙一汀,我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就会感觉很累,就要睡下了,所以我看完沙一汀就去后面的草地上坐着了,也很幸运一个大叔
  • 二、服务区情况关闭的服务区: G1京哈高速绥中服务区 三、通行保障情况1. 为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公司每天投入71台联合巡查车辆,213人的队伍,对全省高速公路进
  • 全程用了1.5小时左右,面部加上眼部,整体体验还是不错滴,现在欧洲之星Fotona4D假的设备太多,小仙女们要做务必要选好机构,我是在深圳香蜜丽格做的,通过去还
  • 这个词不属于人类 说放得下的人只是故作清高 又有什么东西需要放下呢 一场一场电影接连看过去 就算记忆再深 情节印象再深刻 流过再多眼泪 你我也只不过 时为戏中人
  • 其他的随意玩,因为我有大号所以压根不怎么会上号,想抽角色只要你愿意肝就抽,我也不会动你肝到的,哪怕玩久了你觉得养好了这号我也能送。一路上好多人帮忙,好像别人看到
  •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为抓好安全社区建设,旧院镇按照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标准,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主任,镇长为副主任,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为副组长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