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自己修行,靠自己所修之善回向往生,就会被火烧掉,被水淹掉。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这个“火烧功德林”,烧掉的是不真实的功德,真实功德 是烧不掉的。阿弥陀佛的功德如果能被烧掉的话,那极乐世界就不存在了。但是杂行杂修,就能被间断。除非心中灭除了贪瞋痴烦恼,那就不间断了,但是我们达不 到。所以,对贪瞋烦恼的凡夫来讲,称念弥陀名号才能决定往生,不间断故;杂行杂修则往生不定,有间断故。

——善導大师的净土思想

《观经》所说“三福”是西方极乐净土正定业、正因吗?

“三福”结语:“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意有多解。

依善导和尚意:此三种业是往生十方三世诸佛净土之正因。

正是“三福”业通于十方。

“三福”是往生十方诸佛净土之正因,非纯极乐之行,亦通于十方净土,亦通于人天及三乘,

故云杂也,(杂修,所谓一切诸行,杂善诸行,谓不足为往生因,诸小善根故。观经所言定善散善是也)。

然者西方行者,须舍杂行小善,修正定业大善也。

而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正定业、正因,是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为正定业、正因。专念佛名名为无上大善,

是纯极乐之行。决定往生!应知!

因西方极乐净土阿弥陀佛弘愿超诸佛之愿,极乐净土超诸佛刹最为精。

再看看法然上人对定散和念佛的开示:释尊在《正宗分》虽说“定散二善”,而到了《流通分》 则不付嘱定散二善,

唯付嘱念佛一行。然而何故前面宣说非需要之定散二善呢?乃是为了显示念佛胜德超过余善,

若不说定散二善,则不能显出念佛特秀之故;并有以此引导圣道门之行人归入净土门之意。

本愿念佛行《双卷经》中委既说之,故不重说耳。又说定散,为显念佛超过余善,若无定散,何显念佛特秀。

例如法华秀三说上,若无三说,何显法华第一。故今定散为废而说,念佛三昧为立而说。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正定业”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

《观经》之意:

初广说定散之行,普逗众机;

后废定散二善,归念佛一行;

所谓“汝好持是语”

等之文是也。

其义如下具述,

故知“九品之行,

唯在念佛”矣。——法然上人

定善一门韦提请
散善一行释迦开
定散俱回入宝国

即是如来异方便——善导和尚

故今定散为废而说,念佛三昧为立而说。

             
故知“九品之行,真实往生极乐报土,

唯在念佛”矣。

应知!!

               

光摄三缘,
入念佛三昧

净土宗的
开宗祖师善导大师,


《 观经四帖疏 》
解释
「 真身观 」 时,

有一对
「 光摄三缘 」 的问答,

广显
「 念佛三昧 」 的真义,

云 :
「 问曰 :

备修众行,
但能迴向,
皆得往生;

何以佛光普照,
唯摄念佛者,

有何意也?

答曰 :
此有三义 :

一明亲缘 :

众生起行,
口常称佛,
佛即闻之;

身常礼敬佛,
佛即见之;

心常念佛,
佛即知之。

众生忆念佛者,
佛亦忆念众生,

彼此三业,
不相捨离,
故名亲缘也。

二明近缘 :

众生愿见佛,
佛即应念,
现在目前,
故名近缘也。

三明增上缘 :

众生称念,
即除多劫罪;

命欲终时,
佛与圣众,
自来迎接;

诸邪业繫,
无能碍者,
故名增上缘也。」

佛光唯摄念佛者,
而不摄修众行迴向者

这段对答十分重要,

说明净土宗的行持唯是
「 一向专念 」,

而非
「 修众行迴向 」。

问题的引言说
「 备修众行,
但能迴向 」,

指定善
( 禅定修慧 )
和散善
( 行善修福 ) 等修行,

并以功德
( 福德 )
迴向,

发愿求生净土,
才能往生。

「 但能 」 者,
是带有条件性的意思,
即行者若不迴向发愿,
则不得往生。

这正是善导大师在
《 观经四帖疏 》
〈 玄义分 〉
所指的净土宗的
「 要门 」 ────

「 其要门者,
即此
《 观经 》
定散二门是也。

定即息虑以凝心,
散即废恶以修善,

迴斯二行,
求愿往生也。」

所谓
「 皆得往生 」者,

既然这些修众
行而迴向的人,
都可得往生,

理应也会
被阿弥陀佛的
光明摄取,

为什么
「 佛光普照,
唯摄念佛者 」,

而不摄照修净土宗
「 要门 」 的行者?

还有这个
「 唯 」 字,
可圈可点,

「 唯 」
是唯一、
专一、
一心、
一而不兼、
纯而无杂,

是专修、
不是兼修、
杂修!

唯是念佛,
没有其他众行或作业矣!

善导大师结合
第八 「 像观 」

所说诸佛
「 是法界身 」,

有心遍故、
身遍故、
无障碍故等三义,

套入弥陀
「 光号摄化 」 的原理,

引申
「 唯念弥陀 」 的
行者与阿弥陀佛
产生三种缘,

曰 :
「 此有三义 」。

佛与念佛者有亲缘,
心遍故

先说
「 明亲缘 」。

关于
「 众生起行 」,

善导大师在
「 三心释 」 中立
「 五正行 」 ────

读诵、
观察、
礼拜、
称名、
供养赞叹,

就行立信,
即就念佛五正行,

建立深信之心,
真实信心。

信心是佛光摄取之因,
换言之,
行者没有信心,
佛光无由摄取行者。

但因就修诸行的人说
「 备修众行 」,

故此说念佛也说
「 起行 」。

其实,
就净土法门来说,

实在是
「 立信 」,
不在修福修慧。

「 口常称佛,
佛即闻之 」 ────

常者,
一向专念、
相续而无间杂。

「 佛光普照,
唯摄念佛者 」,

念佛者唯念弥陀。

所谓佛念众生是
「 常 」,

众生亦能成
「 常 」,

如昙鸾大师说 :
「 闻光力故心不断 」,

或善导大师说 :

「 以光明名号,
摄化十方,
但使信心求念。」

念佛者以佛本愿力
而念佛立真实信心,

信心决定后,
心繫弥陀,
无有二心,
口称佛名,

亦是
「 口常称佛 」。

众生三业中,
口业居首,

因为称名正行
是往生净土的
「 正定之业 」。

此业是必定往生的正因,
其余四个正行只是助业。

众生称、
礼、
念佛,

弥陀
闻、见、知之,


( 指弥陀 )

( 指众生 )
三业,
不相捨离,

故名
「 亲缘 」 也。

如善导大师在
《 法事赞 》

云 :
「 人能念佛佛还念。」

此乃阿弥陀佛的
「 法界身 」义之一 ────
心遍也。

佛与念佛者有近缘,
身遍故

再来是
「 明近缘 」。

众生愿见佛,
佛即应念,
现在目前。

所谓见者,
此指心见。

行者念佛立信,
深信切愿见佛,
并作见佛想,

名为
「 心见 」,

比观想念佛的
「 眼见 」
更超胜,
故名近缘也。

善导大师在
第八 「 像观 」
云 :

「 正由心到故,
身亦随到,
身随于心故 」,

当知凡夫的身和心有别,
但佛身与佛心则无异。

其后,
善导大师解释
「 入众生心想中 」
一句时,

云 :
「 乃由众生起念,
愿见诸佛,

佛即以无碍智知,
即能入彼想心中现。

但诸行者,
若想念中,

若梦、
定中见佛者,

即成斯义也。」

不管凡夫
在什么情况下
念佛见佛,

皆是佛力的作用,
在我们的心想中现,

名为
「 心见 」。

此乃阿弥陀佛的
「 法界身 」 义之二 ────
身遍也。

佛与念佛者有增上缘,
无障碍遍故

最后是
「 明增上缘 」。

「 众生称念,
即除多劫罪。

命欲终时,
佛与圣众,
自来迎接。」

自来者,
即不请自来。

其实,
一向专念佛名者,

阿弥陀佛早已摄取不捨,
从不捨离念佛人,

故行者只要念念相续、
念念不捨,

「 念佛必生 」 的
信心不动摇,

念佛人不用
忧虑临终时
业力来障碍,

更不用怀疑
阿弥陀佛
临终时自来接引!

「 诸邪业繫,
无能障者,
故名增上缘也。」

诸邪是外障,
业繫是内障。

阿弥陀佛的光明
能除一切障碍,

生死业障,
亦无能碍者。

此乃阿弥陀佛的
「 法界身 」 义之三 ────
无障碍也。

以见诸佛故,
名念佛三昧

如昙鸾大师在
《 往生论註 》
云 :

「 三界繫业,
毕竟不牵,
则是不断烦恼,
得涅槃分,
焉可思议!」

生死凡夫、
罪苦众生
竟不受三界六道的
业力繫缚,

终不能牵引,

还不用
断烦恼、
消业障,

而得入极乐无为涅槃界,
简直不可思议!

此皆乘阿弥陀佛的
本愿力为增上缘,
五乘得入净土。

又云 :
「 以见诸佛故,
名念佛三昧。」

很多祖师解释
《 观经 》
第九 「 真身观 」

此句为
「 观行念佛 」,

以为佛光摄照自力修
「 观行 」
念佛人,

却不知
佛光实际上摄照
「 称名 」
念佛人,

所以善导大师
特意在此观安排一对
「 光摄三缘 」 的问答,

广显
「 念佛三昧 」 的真义。

他以问题方式点出
佛光唯摄念佛者,

不摄照余杂业者,
故云 :

「 备修众行,
但能迴向,
皆得往生;

何以佛光普照,
唯摄念佛者。」

诸师这种见解影响
不少净土行者的
「 念佛必生 」
信心,

也令不懂
「 观行 」 的
念佛人洩气,

此见解有乖阿弥陀佛
救度十方众生的弘愿,

故必须不厌其烦地
重申其义,

以楷定净土宗
根本思想的基础。

善导大师
《 观经四帖疏 》
云 :

「 又今此观门等,
唯指方立相,
住心而取境,
总不明无相离念也。

如来悬知末代罪浊凡夫,
立相住心,
尚不能得。」

佛立像相,
欲令生死凡夫住心,
尚不能得,
何况令他们观佛入三昧,

得见佛法界身?

他们根本不明什么
「 无相 」、
「 离念 」 等
禅观工夫,

实在难以成就
「 观佛三味!」

善导大师
直斥诸师的谬论,
云 :

「 或有行者,
将此一门之义,

作唯识法身之观,
或作自性清净佛性观者,

其意甚错,
绝无少分相似也。

既言想像,
假立三十二相者;

真如法界身,

岂有相而可缘、
有身而可取也?」

就净土此一法门而言,
专针对罪恶生死凡夫
为当机众,

宜以佛力摄照而见佛,

而不宜以自力禅观
而见佛作解。

再者根据
《 观经 》 的
上文下理,

当知此经是以佛灭后的
未来世生死凡夫为当机,

释尊就韦提希夫人启请,

借势从
「 自修持力 」 的
观行求生净土,

成就的
「 观佛三昧 」
( 即释尊的教化 )
说起,

诚劝凡夫可以信方便,
一心专念,


「 佛本愿力 」
见佛,
证得往生,

成就的
「 念佛三昧 」,

以弥陀教化的归结,

反映
《 观经 》
具有显、
隐两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没想到的是,于正居然也现身在钟丽缇女儿的Party中,他当天的衣着也是跟着生日会的主题融为一色,紫色的T恤,留着短发,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开始运动健身了,身材看
  • 傅继英书法:随遇而安。指不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随时随地接受新事物。让生活愉快,开心快乐。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今
  • 1.请砍树或者树洞放出树洞跟砍树的聊天记录证明是两个人 (看图三 截图来自别的妹子)2.请砍树放出醉银河的购买记录 其实现在给我打眼影的钱还来得及 我也
  • @任嘉伦Allen#请君#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任嘉伦请君# rjl#任嘉伦陆炎# 任嘉伦演技蛮不错的嘛,而且他的脸真是360°
  • 小鹏的产品品质小鹏作为纯电动汽车品牌,在产品的把控上丝毫不弱于传统燃油车的品质,严谨的各项极限测试是小鹏产品具有高可靠性的重要保障。结语小鹏汽车在造车过程中,不
  • 大哥别生气啊我看一下,哎呀这根本不是我家的丸啵,我给你看看我家的丸啵是什么样子的啊。#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老板你骗人啊,你家的丸啵
  • 活动过半,秘盟还在第一层摆烂,本来能早点跑路的,结果盟主给我升了副盟,要是我现在撂担子不干了,我可怜的56级的盟主和拖家带口的57级的另一个副盟主该怎么撑起二十
  • 王思聪虽然出行的时候,身边总是跟着几个美女,可是那美女是他的女朋友,他虽然女朋友换的频繁一点,可是这并不违法。王思聪虽然出行的时候,身边总是跟着几个美女,可是那
  • :那么,这个 病毒 的 传播力 *简直是 还是非常强的!命中还有晚婚的信息,今年壬寅有事业调整的信息了。
  • ……今晚南苑剧场19:20《十九岁的肖像》与您不见不散[并不简单]#阿师预告# 19岁酷爱机车的康乔在一次机车旅行中受伤入院,百无聊赖时他拿起望远镜,注意到住在
  • #汽车改装[超话]#汽车轮毂##改装车##我与汽车的日常#汽车改装##汽车评测##新能源汽车##二手车##紧凑型车##车生活##自驾游# 18826536671
  • 八卦的意义在于,它总能让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兵荒马乱,我们却是安全的。谁都知道生命是有时间的,可是每个人都努力的活着,并且还要活出精彩,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 ”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刘斌说,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农作物种业企业22家,在全国、全省及周边地区叫响了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品牌,形成了“买种子到鹤壁”的品牌效应。全
  • 】小周在某摄影摄像公司订购了6000元的婚礼摄影摄像套餐,记录美好时刻。#广电招聘[超话]#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融媒体中心招聘全媒体主播等,报名时间:2022
  • 哈~你一直觉得很孤单,心里藏着许多伤口,你害怕被误解所以一直掩盖着,直到你知道其他人心里其实也有伤口。 [啦啦][蜡烛]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
  • 一开始,我们想了解的或许是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和将相传奇,但越往后越觉得,一些联系个人经验、十分日常的东西,反而更容易打动我们。你走过的路,我看过的风景,无论相同
  • 你是一个喜欢帮助人的小帮人,你这种好相处的个性,就是你受欢迎最大优势。不过事实上,射手座的真实面目是很爱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他们希望大家都遵从自己的想法,不然,
  • 你的眼睛,明亮而又清澈,犹如藏着一个新的人间!你的眼睛,明亮而又清澈,犹如藏着一个新的人间!
  • 丹妮尔.黑尔(danielle hale)补充道:“科技产业将继续蓬勃发展,因为尽管我们可能不会像现在很多人那样100%远离偏远地区,但远程工作已经在这一大流行
  • (其实那段时间我有哭,但我不想让他们担心,就说没有)妈妈听到我否认后,也似乎松了一口气,然后继续她的家常唠。爸妈问姐姐为什么要夹我手,姐姐待在一旁,也不知道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