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灼财经】2月23日市场早报:美国经济数据强劲;标普500指数和道指双双飙升至纪录收盘高点

「美国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初值从50.7升至51.5,读数高于50表明扩张,尽管幅度不大,但该指标一年多来首次连续几个月出现增长;衡量订单的指标攀升至2022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而制造业产值创10个月来最大增幅。」

隔夜要点
l 美国制造业和劳动力市场数据强劲,美联储副主席警告过度降息风险,英伟达业绩带动的人工智能热潮推动美欧股市齐创历史新高,美国公债收益率在震荡走势中走高,美元指数下跌,但脱离3周低点,金价小幅下跌。原油升至近期区间高点附近,之前公布的美国原油库存增幅表明市场供应趋紧。

国际新闻
l 美联储副主席Jefferson表示,将会关注一系列经济指标,以确定是否降息时机已到,而不是专注于单一指标。Jefferson没有透露他认为美联储何时可能开始放松政策,但对美联储在将通胀率降至2%的目标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保持“谨慎乐观”态度。
l 费城联邦储备银行总裁Harker表示,货币政策方面的下一步行动是降息,但拒绝透露美联储何时能够降低短期借贷成本,他预测在今年下半年开始降息。
l 美联储理事库克认为,随着通胀缓解和劳动力市场正常化,经济面临的风险已经变成“双面”,但现在还不是降息的时候。
l 美国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初值从50.7升至51.5,读数高于50表明扩张,尽管幅度不大,但该指标一年多来首次连续几个月出现增长;衡量订单的指标攀升至2022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而制造业产值创10个月来最大增幅。
l 上周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的人数减少1.2万至20.1,降至一个月来最低水平,预期中值为21.6万人,凸显出尽管大公司裁员不断但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
l 欧洲央行会议纪要显示,央行官员们认为过早降息比太晚降息的危害更大。交易员对欧洲央行今年降息幅度的预测不足一个百分点,创下数月来最低水平。2月份欧元区私营部门经济活动表现创八个月以来最佳,但德国制造业形势堪忧。
l 前日本央行审议委员樱井真表示,如果今年的工资谈判导致加薪幅度超过4%,日本央行可能最快于3月退出负利率。但他表示,日本央行等到4月才行动的几率也一样高,结束负利率可能不会对经济造成太大伤害,因为经通胀调整后的借贷成本仍将非常低。
l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2023年日本经济表现疲软可能会增加2024年的下行风险,而高频指标则显示英国经济今年将出现复苏。IMF发言人指出,通胀一直在下降,但“货币政策的工作尚未完成”,并敦促各国央行谨防过早降息。
l 英伟达(NVDA.US)周四股价飙升16%,市值增加约2,770亿美元,令其总市值接近2万亿美元。英伟达(NVDA.US)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向客户提供两款面向中国市场的新型人工智能(AI)芯片样品,以巩固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

大中华新闻
l 中国1月份挂拍各类法拍房源的增幅加大,这是中国经济持续放缓的迹象之一。中指研究院发表报告指出,1月份全国法拍市场挂拍各类法拍房源年增48%,2023年1月则为年增37% 。1月份成交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8%。
l 中国工信部部长金壮龙2月21日至22日在天津制造业重点企业和滨海高新区调研,呼吁企业推进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金壮龙表示,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
l 中国2月汽车销量料将下滑,因春节假期带来干扰,且消费者正按兵不动以待进一步降价。中国乘联会发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月乘用车零售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5.7%。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也在放缓。
l Citron Research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帖称,百度(BIDU.US)“仍然是人工智能领域最被低估的股票”。百度ADR闻讯一度上涨2%至109.40美元。

商品及外汇市场
l 美国政府报告显示上周原油库存增加351万桶,低于许多市场观察人士的预期,炼厂开工率终于结束了今年以来的连续下降,未来几周有望上升。跨期价差则显示市场更加强劲,期货交割点俄克拉荷马州库欣的原油供应余额指标也飙升。这两项指标都处于看涨模式,表明近期供应紧张。CIBC Private Wealth的高级能源交易员称,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些数字确实显示出复苏的迹象,可能会平息一些对需求崩溃的担忧。

财报和经济数据焦点
l 德国第四季度未季调GDP年率终值(预期:-0.40%,前值:-0.40%)
l 德国2月IFO商业景气指数(预期:85.5,前值:85.2)

文章来源:Goldhorse Capital Extramile
作者:Terry Chow

【“中国产能可满足全球75%需求,西方车企要夜不能寐了”】“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产能足以供应全球75%的需求,这应该会让西方车企夜不能寐。”汽车咨询公司Dunne Insights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邓恩(Michael Dunne)说到。近些年来,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展现出的强劲活力和创新力引人瞩目,也让一些国外同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感。

“中国电动汽车主导地位给西方带来了困境。”英国《金融时报》当地时间1月5日发文称,随着物美价廉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高调进军海外市场,美欧政府在鼓励电车消费和保护国内车企之间陷入两难。中国车企不仅拥有充足的产能,还在电池领域技术实力雄厚,尽管美欧试图通过补贴和关税政策削弱中国汽车的竞争力,但业内专家警告称,就算设置关税壁垒,欧美制造商依然难以对中国产品建立价格优势。

丰田电车业务负责人:我们麻烦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1—11月我国汽车出口441.2万辆,同比增长58.4%。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109.1万辆,同比增长83.5%,表现亮眼。日本共同社称,去年1—11月日本汽车出口量为399万辆,虽然12月数据尚未公布,但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日本首次问鼎全球第一已成定局。

中国新能源汽车给老牌车企带来了怎样的冲击?《金融时报》先拿日本丰田举了个例子。

文章称,近一个世纪以来,能够不断降低汽车制造成本是丰田引以为傲的能力,但2018年,当丰田电动汽车部门负责人加藤武郎(Takero Kato)在中国考察时,他对自己的发现感到震惊。

“这是我第一次面对中国零部件的竞争力。看着那些我在日本从未见过的设备和最先进的制造业,我感到了一种危机感。”他去年11月接受公司内部报纸采访时感慨,“我们有麻烦了!”

《金融时报》说,加藤的担心是对的。去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总部位于上海的咨询公司Automobility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增长了近五倍,去年接近500万辆。在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中国车企比亚迪的销量首次超过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向全球汽车业发出了强有力的警告信号。

况且,比亚迪还只是多家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的中国车企之一。

竞争不过就限制,美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文章提到,比亚迪、奇瑞等中国车企计划在匈牙利和墨西哥等地开辟新业务,用更便宜的电动车型打开西方市场,确保其全球主导地位,对通用、福特和大众等老牌企业发起挑战。

“没有人能在价格上与比亚迪匹敌。”汽车咨询公司Dunne Insights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邓恩说,“美国、欧洲、韩国和日本(车企)的董事会会议室都处于一种震惊的氛围。”

咨询公司Automobility创始人、克莱斯勒中国前首席执行官比尔·鲁索(Bill Russo)指出,虽说当下中国出口的汽车有四分之三是内燃机车,但正是价格合理的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让世界各地的汽车制造商感到紧张,促使“保护主义政府考虑贸易限制”。

比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去年9月就炒作称,中国正在用廉价的电动汽车冲击全球市场,通过所谓国家补贴“人为压低价格”。10月,欧委会在没有欧盟产业申请的情况下,自行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中方对此回应称,中欧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希望欧委会能够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摒弃贸易保护主义做法。

在美国,尽管电动汽车在汽车销售中所占比例远低于欧洲,但美国制造业联盟等游说团体已开始敦促拜登政府对中国车企保持警惕。 他们炒作称,大量中国进口产品摧毁了美国国内产业,削弱了太阳能和钢铁制造商的竞争力,如今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上演了相同的情形。

美国总统拜登2022年签署了《通胀削减法案》(IRA),包括对非中国产的电动汽车发放数十亿美元的购置补贴,试图减少美国在关键供应链中对中国技术的依赖。去年12月,拜登政府又放风正考虑提高贸易关税,特别是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

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月21日就此表示,美方近期发布的所谓新规是“美式保护主义”的升级版,中方对此坚决反对。相关措施以安全为名,奉行“美国优先”,违背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涉嫌违反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原则,一经提出就引发了包括美国的欧洲盟友在内的多国强烈不满。

产能技术优势双加持,中国车企成本优势难撼

贸易保护真能“阻击”中国车企吗?恐怕很难。《金融时报》援引业内专家的话表示,即使西方想用关税保护墙把中国汽车制造商挡在门外,中国产品仍能够在价格上与美欧制造商竞争。

邓恩举例说:今年美国新车的平均价格约为4.8万美元。想象一下(中国汽车制造商)推出一款价值2万美元的产品。哪怕目前25%的关税把它的售价推高到2.5万或2.6万美元,他们的价格仍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金融时报》注意到,中国车企不仅拥有潜力巨大的产能优势,还在技术上居于领先。

一方面,比亚迪等几家中国车企目前正在墨西哥等地寻找新的生产基地,比亚迪上月宣布计划在匈牙利建立一座新工厂,但即便新的海外工厂尚未落地,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国内的工厂也有足够的闲置产能,足以满足进军主要海外市场的需求。不算上欧美市场,比亚迪去年出口了近25万辆汽车,比亚迪方面还告诉投资者,他们相信在未来几年可以将产量增加十倍以上。

“中国制造和销售的电动汽车数量仍超过世界其他地区总和。”邓恩说,“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产能足以满足全球75%的需求。这应该会让西方车企夜不能寐。”

另一方面,就是雄厚的技术带来的成本优势。

文章指出,比亚迪的一个关键成本优势来自于其在生产锂电池方面的专业知识,而锂电池恰恰是电动汽车中最昂贵的单一部件。比亚迪从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一家手机电池制造商发展而来,如今已成为电池领域的世界领导者。

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比亚迪生产的电池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电池之一,同时还拥有近乎最高的能量密度,能让电动汽车具备更好的性能,连特斯拉和丰田都是比亚迪电池的客户。

专家们还认为,即使考虑到贸易壁垒和美国反华情绪的上升,像比亚迪这样的公司总有一天仍有可能打入美国汽车市场。与欧洲一样,竞争因素就是成本。像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这样的车企“抛弃了”低价市场,转而专注于皮卡和运动型多用途车。

策纬(北京)管理咨询公司(Trivium China)副总监科里·库姆斯(Cory Combs)警告,那些试图将中国排除在清洁技术供应链外的西方决策者,需要考虑到这么做对净零排放目标的影响。

库姆斯表示,尽管各国政府有理由寻求供应链多样化,但西方国家在没有足够的战略缓冲情况下抑制本国的气候转型,有可能“将自己推向绝境”。

“我们很快就要到成败攸关的时刻了……我想知道,那些国家的政府是否充分考虑到了这种权衡。”他说。

2023年即将过去
总结一下当前软件市场走势…
全球软件公司的发展趋势:在过去十年里,全球软件公司主要专注于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然而,2023年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华尔街对软件公司施加压力,限制了它们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增长的趋势。现在,这些公司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提高净利润和营业利润。

中国软件业的运行态势:中国软件业在2023年1-11月期间运行态势平稳,软件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利润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软件业务出口降幅持续收窄。

开源软件的发展:借助开源模式,国产软件正在持续协同创新,完善产业生态,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并积极推动中国开源软件走向世界。开源的本质在于开放共享、协作创新,能够集众智、采众长,突破创新的时空边界,缩短产业转化的创新周期。

工业软件的发展:国产工业软件正迎来“黄金十年”,国内市场可能出现中美欧三分天下的格局。然而,行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短板是缺乏高端研发人才,同时长期资金短缺和盗版软件的困扰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软件行业的重要会议和奖项:包括中国软件的股东大会、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发布的《2023北京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报告》以及“2023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服务商50强”等年度奖项的颁布等。
特定地区的软件业发展:例如,浙江省在2022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9152.9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5。软件业务收入利润率为24.5%,高于全国平均12.3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全国领先。

总的来说,软件行业正在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包括全球趋势的转变、中国市场的动态、开源和工业软件的发展以及行业内的重要事件等。

#全球软件业##软件##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软件开发[超话]##软件开发[超话]##定制软件开发[超话]##北京[超话]##小程序开发[超话]##创业[超话]##公司[超话]# https://t.cn/A6lNZU3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酒井法子在线乞讨让粉丝付钱被吐槽“国际乞丐”
  • 陈赫秃顶指日可待 专家:一招远离秃顶!
  • 偶遇杨紫逛超市,看到身边的男生,百万网友心碎:我失恋了!
  • 被炒心生怨恨投毒 男子投毒详情经过曝光
  • 张雨绮男闺蜜力挺张雨绮,陈凯歌被告拒绝道歉,酒井法子道歉
  • “80后”白发干部晋升了!
  • 催眠大象被踩死!!!究竟是什么情况???
  • 陈凯歌拒绝道歉
  • 杜月笙女儿去世
  • 玛莎拉蒂阻挡急救车事件 当事医生回应质疑
  • 唐嫣安检不脱外套惹争议:明星特殊还是网友小题大做?
  • 亚洲杯菲律宾叫板国足,能威胁到中国小组出线的只有韩国
  • 表演艺术家张连文因病去世,曾饰演过“铁人”,网友:一路走好
  • 高峰再次吸毒,网友:国足还有希望吗?
  • 大张伟承认结婚:她也不管我,我愿意跟她在一起
  • 吴昕回忆节目被砍痛哭,哭完继续前行,坚强的小姐姐时尚功力也不容小觑~
  • 【关注】在海底捞吃着火锅,电视突然播不雅画面!回应来了
  • 住客申请租金抵扣个税!房东威胁涨房租!房租是否提升?
  • 首个5G地铁站即将开通
  • 扶老人被撞成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