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刘妮委员:“延安,是一本我读不完的书”】
  □ 记者 赵婧
  隆冬时节,暖阳和煦。延水河畔,浓缩了13年红色风云的延安革命纪念馆熠熠生辉。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也是哺育、滋养我的红色故土。”站在大型组雕《旗帜》前,省政协委员、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刘妮深情回忆与延安的红色情结。
  “我的村子就是我的世界”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出生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村的刘妮,年幼时常在村中一座哥特式风格的天主教堂前玩耍,伴随着这段轻快的旋律,她踮起脚尖模仿舞台上的演员翩翩起舞。
  彼时,懵懂的她并不知晓,这段出自歌剧《白毛女》的旋律,就来自眼前这座她与小伙伴流连嬉戏的教堂和不远处山坡上的数十孔窑洞,这里就是被誉为“中国革命文艺的摇篮”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
  “小时候,总能听到大人们絮叨一些‘鲁艺家’的名字,冼星海、贺敬之、刘炽、于蓝……听着他们与村民相邻为伴的趣事,仿佛那些一起吼民歌、排话剧、扭秧歌的场景就闪现在眼前。”刘妮回忆道。
  鲁艺的旋律、鲁艺的秧歌、鲁艺的文学……在鲁艺的熏陶下,刘妮成了“鲁艺迷”,不仅爱上了文学,还痴迷上了英语,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或翻译家。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祖国山河日新月异。然而,作为鲁艺旧址所在地的桥沟村,却仿佛被人们遗忘。“那时正值青春叛逆期,我甚至‘嫌弃’这个到处是黄土和窑洞的村子,越来越渴望离开桥儿沟、离开延安。”刘妮说。
  上世纪90年代,刘妮以优异成绩从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延安革命纪念馆,成为延安历史上第一位英文讲解员。“可我还是不甘心,尝试各种办法去折腾,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打拼。”
  一次“意外发现”,改变了刘妮的命运轨迹。一天,她在母亲家中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张老照片,是外婆与一位中年女性的合影。母亲告诉刘妮,那个中年女性是鲁艺著名演员熊塞声,外婆曾是她女儿的奶妈。
  “从延安转移后,她一直记挂着桥沟村和你外婆。”母亲说,每逢熊塞声回延安参加慰民演出,总不忘接上外婆和家人一道去城里看戏……循着这条线索,刘妮发现,原来家中村里还“藏”着许多鲁艺的故事。
  追随这些故事线索,刘妮在征集革命文物及史料过程中,又结识了很多“鲁艺家”的孩子们。“我们一见如故,总有说不完的话。”在一次次深入交流和史料研究中,刘妮说,自己不断被鲁艺精神感召与洗礼。
  “年轻的时候,我曾经以为桥沟村不足以成为我的世界。30多年坚持下来,当那些史诗般规模的鲁艺青年集体走进我内心时,我才发现,我的村子才是我的世界,我爱它,也会守护好它。”刘妮动情地说。
  永不过时的革命精神
  参与歌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创作时,张鲁向同学借灯油才完成了作品;创作《黄河大合唱》时,钱韵玲熬制“土咖啡”为丈夫冼星海提神;由于绘画材料不足,鲁艺的画家要自己砍树创作木刻版画……
  一帧帧照片、一页页资料、一件件文物……在许多个凝神注视鲁艺的深夜,刘妮一次次情不自禁地感动落泪。“那个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却没有磨灭‘鲁艺家’们的创作热情,这是为什么呢?”她思索的脚步越走越远。
  1937年7月7日,随着一阵枪炮声,日军悍然向卢沟桥和宛平城发起猛烈进攻。这一天,史称“七七事变”,由此拉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大幕。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到延安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来自全国各地的4万多青年知识分子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毅然奔赴延安。
  1938年2月,为了密切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和抗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倡导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这里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
  “要用音乐救起不振的中国!”在冼星海的文章中,刘妮找到了这位音乐家创作的“答案”:1939年3月,为鼓舞军队和民众的抗战斗志,时任延安鲁艺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和诗人光未然联袂创作出不朽的经典《黄河大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怒吼,激起中华儿女团结一心英勇抗战钢铁般的斗志。《黄河大合唱》《白毛女》《南泥湾》……在鲁艺师生共同努力下,一部部艺术经典之作汇聚起四万万中国人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
  《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秧歌剧,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动员民众开展抗战大生产,极大丰富了边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减租会》《豆选》等木刻版画,于方寸之间积极宣传解放区民主政治建设生动实践。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鲁艺人以文艺为桥梁,让党心、民心贴得更近了。”2023年9月,在第14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上,刘妮以“红色艺术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意义”为题作主旨发言。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上,鲁艺的教育成功地将两者的实践结合了起来。他们用艺术为人民服务、为时代发声,也使我深刻懂得了延安文艺精神是一种永不过时的革命精神。”刘妮说。
  是“馆长”也是“校长”
  岁月流淌无声,跨越30余载,刘妮坚守着心中的“鲁艺情结”,从讲解员成长为“红色”馆长,也从红色基因的传承人成长为红色记忆的守护者,并通过自己的方式靠近、描摹那些灿若星辰的名字。
  2023年早春,刘妮与团队成员驱车两天一夜,赶往冼星海之女冼妮娜的家。当她从冼妮娜手中郑重接过《黄河大合唱》曲谱等一批珍贵文物时,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她哽咽地说:“请妮娜大姐放心,我把它们带回鲁艺的家。”
  2009年,刘妮与冼妮娜相识,之后两人心心相印,互称“妮妮”。为保护好革命文物,两个“妮妮”约定,让冼星海的部分重要遗物、作品回归延安。“等待了十多年,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约定。”刘妮如释重负。
  在刘妮心目中,平凡英雄同样值得铭记。“每当看到展柜中李天佑前辈在前线缴获的战利品时,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无数走向战场的热血青年。”几年前,李天佑的家人从内蒙古赶赴延安,将老人遗留的文物交给刘妮。
  得知这位从鲁艺走出的宣传员在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响应党的号召,带领全家到内蒙古草原支边时,刘妮不禁感慨道:“他们虽然没有留下耳熟能详的作品,但是他们把赤诚写进了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征程中。”
  一座革命纪念馆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一件红色文物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多年来,刘妮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持续推动“红色思政课堂”走进校园,不断深化馆校协同育人工作,广受师生赞誉。
  2023年12月,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大厅,刘妮以“当冼星海‘遇到’马克思”为主题,运用讲演结合的方式,带领师生走进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艺术人生,深情讲述《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堂别具一格的思政课”“馆校携手践行了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使命”“以德为先、用艺传道,为时代发声”……这堂“音乐厅里的思政课”引发师生热议,也让刘妮探索出一条红色文化育人的创新路径。
  “我既要当好一个馆长,也要学着当好一个校长。”在刘妮看来,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色与底气,深挖守护好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好红色文化,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多年辛勤耕耘,刘妮著有《清凉山记忆》《亲历延安岁月——延安电影团摄影纪实》《鲁艺记忆》等多部研究专著,并参与《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史》等重大课题研究,为我省党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双重身份、一种传承
  “延安,是一本我读不完的书。”2023年年初,刘妮当选省政协委员,面对履职身份的转变,刘妮表示,陕西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希望通过政协这个大平台,进一步助推陕西红色文化高质量传承与发展。
  在去年省两会上,刘妮提交了《关于倡导全民歌咏——举办〈黄河大合唱〉国际音乐节》的提案,建议以延安为中心,常态化开展“《黄河大合唱》国际音乐节”文化活动,推动全社会参与唱响新时代主旋律。
  “《黄河大合唱》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象征。”刘妮说,开展“《黄河大合唱》国际音乐节”文化活动,既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的深入贯彻落实,也是对延安精神的深刻践行。
  去年8月,在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即将建成之际,刘妮在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大会发言时,建议陕西推进实施红色文化“五项工程”,提升红色文旅品牌核心竞争力,积极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五项工程’包括红色文化讲解、红色文旅市场主体培育、红色研学育人、红色文旅消费、红色文旅项目带动等。”刘妮说,希望通过打造文旅融合新模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育人“双目标”,进一步推动陕西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成的国家级革命纪念馆,历经74载春华秋实,在宣传党中央在延安13年光辉历程,发扬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延安鲁艺红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项目入选“2022全国优秀文化遗产旅游案例”;延安革命纪念馆推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红色资源展示项目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延安召开;陕西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完成……说起红色文化与传承,刘妮一往情深、如数家珍。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最大执政党成长壮大一路走来的奥秘所在,尤其是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刘妮表示。
  刘妮认为,在当今世界未有之大变局当中,要认识中国创造的奇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能在延安找到答案;要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延安遍地都是“金钥匙”。
  展望新征程新起点,刘妮表示,2024年,将带领团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继续聚焦新时代推动革命文物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着力探寻更好推进文物保护传承展示利用的新路径,结合现实讲好延安故事,推动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走实走深,共同探索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文物“全新打开”的美好明天。

#委员风采# 【刘妮委员:“延安,是一本我读不完的书”】
  □ 记者 赵婧
  隆冬时节,暖阳和煦。延水河畔,浓缩了13年红色风云的延安革命纪念馆熠熠生辉。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也是哺育、滋养我的红色故土。”站在大型组雕《旗帜》前,省政协委员、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刘妮深情回忆与延安的红色情结。
  “我的村子就是我的世界”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出生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村的刘妮,年幼时常在村中一座哥特式风格的天主教堂前玩耍,伴随着这段轻快的旋律,她踮起脚尖模仿舞台上的演员翩翩起舞。
  彼时,懵懂的她并不知晓,这段出自歌剧《白毛女》的旋律,就来自眼前这座她与小伙伴流连嬉戏的教堂和不远处山坡上的数十孔窑洞,这里就是被誉为“中国革命文艺的摇篮”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
  “小时候,总能听到大人们絮叨一些‘鲁艺家’的名字,冼星海、贺敬之、刘炽、于蓝……听着他们与村民相邻为伴的趣事,仿佛那些一起吼民歌、排话剧、扭秧歌的场景就闪现在眼前。”刘妮回忆道。
  鲁艺的旋律、鲁艺的秧歌、鲁艺的文学……在鲁艺的熏陶下,刘妮成了“鲁艺迷”,不仅爱上了文学,还痴迷上了英语,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或翻译家。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祖国山河日新月异。然而,作为鲁艺旧址所在地的桥沟村,却仿佛被人们遗忘。“那时正值青春叛逆期,我甚至‘嫌弃’这个到处是黄土和窑洞的村子,越来越渴望离开桥儿沟、离开延安。”刘妮说。
  上世纪90年代,刘妮以优异成绩从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延安革命纪念馆,成为延安历史上第一位英文讲解员。“可我还是不甘心,尝试各种办法去折腾,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打拼。”
  一次“意外发现”,改变了刘妮的命运轨迹。一天,她在母亲家中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张老照片,是外婆与一位中年女性的合影。母亲告诉刘妮,那个中年女性是鲁艺著名演员熊塞声,外婆曾是她女儿的奶妈。
  “从延安转移后,她一直记挂着桥沟村和你外婆。”母亲说,每逢熊塞声回延安参加慰民演出,总不忘接上外婆和家人一道去城里看戏……循着这条线索,刘妮发现,原来家中村里还“藏”着许多鲁艺的故事。
  追随这些故事线索,刘妮在征集革命文物及史料过程中,又结识了很多“鲁艺家”的孩子们。“我们一见如故,总有说不完的话。”在一次次深入交流和史料研究中,刘妮说,自己不断被鲁艺精神感召与洗礼。
  “年轻的时候,我曾经以为桥沟村不足以成为我的世界。30多年坚持下来,当那些史诗般规模的鲁艺青年集体走进我内心时,我才发现,我的村子才是我的世界,我爱它,也会守护好它。”刘妮动情地说。
  永不过时的革命精神
  参与歌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创作时,张鲁向同学借灯油才完成了作品;创作《黄河大合唱》时,钱韵玲熬制“土咖啡”为丈夫冼星海提神;由于绘画材料不足,鲁艺的画家要自己砍树创作木刻版画……
  一帧帧照片、一页页资料、一件件文物……在许多个凝神注视鲁艺的深夜,刘妮一次次情不自禁地感动落泪。“那个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却没有磨灭‘鲁艺家’们的创作热情,这是为什么呢?”她思索的脚步越走越远。
  1937年7月7日,随着一阵枪炮声,日军悍然向卢沟桥和宛平城发起猛烈进攻。这一天,史称“七七事变”,由此拉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大幕。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到延安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来自全国各地的4万多青年知识分子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毅然奔赴延安。
  1938年2月,为了密切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和抗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倡导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这里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
  “要用音乐救起不振的中国!”在冼星海的文章中,刘妮找到了这位音乐家创作的“答案”:1939年3月,为鼓舞军队和民众的抗战斗志,时任延安鲁艺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和诗人光未然联袂创作出不朽的经典《黄河大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怒吼,激起中华儿女团结一心英勇抗战钢铁般的斗志。《黄河大合唱》《白毛女》《南泥湾》……在鲁艺师生共同努力下,一部部艺术经典之作汇聚起四万万中国人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
  《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秧歌剧,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动员民众开展抗战大生产,极大丰富了边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减租会》《豆选》等木刻版画,于方寸之间积极宣传解放区民主政治建设生动实践。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鲁艺人以文艺为桥梁,让党心、民心贴得更近了。”2023年9月,在第14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上,刘妮以“红色艺术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意义”为题作主旨发言。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上,鲁艺的教育成功地将两者的实践结合了起来。他们用艺术为人民服务、为时代发声,也使我深刻懂得了延安文艺精神是一种永不过时的革命精神。”刘妮说。
  是“馆长”也是“校长”
  岁月流淌无声,跨越30余载,刘妮坚守着心中的“鲁艺情结”,从讲解员成长为“红色”馆长,也从红色基因的传承人成长为红色记忆的守护者,并通过自己的方式靠近、描摹那些灿若星辰的名字。
  2023年早春,刘妮与团队成员驱车两天一夜,赶往冼星海之女冼妮娜的家。当她从冼妮娜手中郑重接过《黄河大合唱》曲谱等一批珍贵文物时,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她哽咽地说:“请妮娜大姐放心,我把它们带回鲁艺的家。”
  2009年,刘妮与冼妮娜相识,之后两人心心相印,互称“妮妮”。为保护好革命文物,两个“妮妮”约定,让冼星海的部分重要遗物、作品回归延安。“等待了十多年,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约定。”刘妮如释重负。
  在刘妮心目中,平凡英雄同样值得铭记。“每当看到展柜中李天佑前辈在前线缴获的战利品时,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无数走向战场的热血青年。”几年前,李天佑的家人从内蒙古赶赴延安,将老人遗留的文物交给刘妮。
  得知这位从鲁艺走出的宣传员在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响应党的号召,带领全家到内蒙古草原支边时,刘妮不禁感慨道:“他们虽然没有留下耳熟能详的作品,但是他们把赤诚写进了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征程中。”
  一座革命纪念馆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一件红色文物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多年来,刘妮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持续推动“红色思政课堂”走进校园,不断深化馆校协同育人工作,广受师生赞誉。
  2023年12月,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大厅,刘妮以“当冼星海‘遇到’马克思”为主题,运用讲演结合的方式,带领师生走进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艺术人生,深情讲述《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堂别具一格的思政课”“馆校携手践行了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使命”“以德为先、用艺传道,为时代发声”……这堂“音乐厅里的思政课”引发师生热议,也让刘妮探索出一条红色文化育人的创新路径。
  “我既要当好一个馆长,也要学着当好一个校长。”在刘妮看来,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色与底气,深挖守护好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好红色文化,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多年辛勤耕耘,刘妮著有《清凉山记忆》《亲历延安岁月——延安电影团摄影纪实》《鲁艺记忆》等多部研究专著,并参与《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史》等重大课题研究,为我省党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双重身份、一种传承
  “延安,是一本我读不完的书。”2023年年初,刘妮当选省政协委员,面对履职身份的转变,刘妮表示,陕西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希望通过政协这个大平台,进一步助推陕西红色文化高质量传承与发展。
  在去年省两会上,刘妮提交了《关于倡导全民歌咏——举办〈黄河大合唱〉国际音乐节》的提案,建议以延安为中心,常态化开展“《黄河大合唱》国际音乐节”文化活动,推动全社会参与唱响新时代主旋律。
  “《黄河大合唱》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象征。”刘妮说,开展“《黄河大合唱》国际音乐节”文化活动,既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的深入贯彻落实,也是对延安精神的深刻践行。
  去年8月,在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即将建成之际,刘妮在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大会发言时,建议陕西推进实施红色文化“五项工程”,提升红色文旅品牌核心竞争力,积极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五项工程’包括红色文化讲解、红色文旅市场主体培育、红色研学育人、红色文旅消费、红色文旅项目带动等。”刘妮说,希望通过打造文旅融合新模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育人“双目标”,进一步推动陕西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成的国家级革命纪念馆,历经74载春华秋实,在宣传党中央在延安13年光辉历程,发扬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延安鲁艺红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项目入选“2022全国优秀文化遗产旅游案例”;延安革命纪念馆推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红色资源展示项目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延安召开;陕西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完成……说起红色文化与传承,刘妮一往情深、如数家珍。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最大执政党成长壮大一路走来的奥秘所在,尤其是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刘妮表示。
  刘妮认为,在当今世界未有之大变局当中,要认识中国创造的奇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能在延安找到答案;要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延安遍地都是“金钥匙”。
  展望新征程新起点,刘妮表示,2024年,将带领团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继续聚焦新时代推动革命文物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着力探寻更好推进文物保护传承展示利用的新路径,结合现实讲好延安故事,推动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走实走深,共同探索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文物“全新打开”的美好明天。

【哈马斯16页报告:由于以色列安全和军事系统的迅速崩溃,行动中发生了“一些错误”】据法新社1月22日报道,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21日首次以英语和阿拉伯语发布公开报告,为去年10月7日突袭以色列进行辩护。哈马斯承认了“发生错误”,但称袭击是“必要的一步”,并呼吁结束“以色列(对加沙)的侵略”。根据加沙卫生部门的数据,最新一轮冲突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超过2.5万。

哈马斯在这份长达16页的报告中称,10月7日袭击是反对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和“对抗以色列所有针对巴勒斯坦人民阴谋”的“必要一步和正常反应”,也是为了确保巴勒斯坦囚犯被释放。但它承认,“由于以色列安全和军事系统的迅速崩溃,以及在加沙边境地区引发的混乱……发生了一些错误”。

哈马斯否认以平民为目标,“如果有任何针对平民的情况,那也是在与占领势力对抗的过程中意外发生的”,“因为以色列军队和警察的混乱,许多以色列人被其杀害”。

哈马斯还强调了冲突的历史根源,称“巴勒斯坦人反对占领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不是10月7日开始的,而是105年前开始的,经历了30年的英国殖民主义和75年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占领”。它呼吁让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苦难“负法律责任”,并敦促“全世界施压直到占领结束”。

据报道,由于以色列军队和黎巴嫩真主党几乎每天都在边境交火,外界担忧局势进一步升级。美国、阿拉伯国家和其他国家政府正在寻求一个涉及巴勒斯坦建国的解决方案,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予以拒绝称,“以色列必须保留对加沙的安全控制”。

哈马斯在报告中拒绝了国际社会和以色列试图决定加沙战后未来的任何努力。“我们强调,巴勒斯坦人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未来,以及安排自己的内部事务。”报告称,“世界上没有哪一方”有权代表他们做出决定。

在哈马斯报告发布后,内塔尼亚胡在一份视频声明中称,“作为释放我们人质的交换,哈马斯要求结束战争,从加沙撤出我们的军队”,释放巴勒斯坦囚犯,还要保证哈马斯继续掌权。"如果我们接受这些,我们的士兵就白白牺牲了",以色列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以色列一再誓言继续摧毁哈马斯的行动,以报复哈马斯在去年10月7日发动的血腥袭击。以色列数据显示,那次袭击造成约1140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平民。以色列称,巴勒斯坦武装分子还劫持了大约250名人质,大约有132名俘虏仍在加沙,其中至少27人据信已经死亡。

作为报复,以色列宣布了一场旨在摧毁哈马斯的战争,对加沙地带进行了有史以来最致命的轰炸,并宣布全面包围加沙,切断水、电和食物的供应,这一决定遭到了联合国的谴责。加沙卫生部门称,以色列的报复行动已造成加沙至少25105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儿童和青少年。

目前,内塔尼亚胡正面临救回人质的巨大压力,并被要求对10月7日袭击事件的安全漏洞做出解释。在21日的视频讲话中,内塔尼亚胡重申不会支持拜登政府力推的“两国解决方案”,同时表示,他完全拒绝“撤军换人质”的协议。

美媒此前援引消息称,美国、埃及和卡塔尔正推动一项协议,要求以军结束战争,哈马斯则释放所有人质。在内塔尼亚胡表态后,多名人质家属在内塔尼亚胡位于西耶路撒冷的私人住宅前搭起了帐篷,以示抗议。现场的一张海报上写道:“我们爱我们的孩子,胜过恨哈马斯。”

另据《以色列时报》报道,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15日表示,以军在加沙地带北部的“高强度”战斗阶段已经结束,加沙地带南部密集作战也将很快结束。尽管以色列人质家属的疑虑不断增加,加兰特坚称,持续的军事压力将解救人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那城墙上摇曳的野花嫩草不见了;那站在城墙上拽扯风筝线的情景不再了;那在太平湖两湖之间嬉戏追打的童趣没有了;那在积水潭放干水清理淤泥时,在浅水中摸鱼捞虾的欢乐消失
  • #肖战最好的你[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自苦人心分善恶,好人自有福来报,做一个简单善良之人,待人以真,处事以诚,过自己顺其自然的生活,做自己无愧于心
  • 就算发现是剧方买的,也是剧方不做人,祭天jiejie,不稀罕这数据[吐]最后剧播完了,还要吹流着别人血的数据!上午去了磊心心念念的环岛路本来打算在唐岛湾湿地公园
  • 那我再来介绍一下我的女精!如果不喜欢我评论的话可以和我说我会改的同是鸟区的小伙伴可以来找我贴贴!
  • 而在低风险区(防范区)及常态化核酸采样时,一般情况下采取N95/KN95+一级防护+双层手套的做法即可,但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升相应的防护级别。2.检测时,注意佩戴
  •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流浪的七月知道,某一天她回头的时候,踩着自己影子的人,一定就是那个已经过上幸福生活的安生。给一点爱吧,给一点爱吧……喜欢的东西 是不是都藏
  • 我看得鸡皮疙瘩浮起来又落下又浮起来首先先是想知道作者的脑袋是什么构造 到底是怎么想到这样的故事的 然后就是无穷无尽的怅然若失恍然大悟为什么李东盒要塑造一个这样的
  • 是巴适到能让人忘记生活中疲惫的家居生活空间,这也是日式原木风独有的魅力。白墙白墙配上原木,要知道白色的简约是其它色彩都无法比较的,加上暖色系的原木色更显得温馨。
  • 如今,人空瘦,海棠落琼眸34、原文:我想你古文:所谓伊人,在水一方35、原文:我超级想你古风文:山河远阔,人间星河,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36、原文:我非常爱你古
  • #TF三代周边中转站[超话]# 挂个人 微博账号她自己注销了 这是她微信 跑单还说的有理气长 根本不存在她提前告诉过我的行为 我有聊天记录证明她没告诉我并且我的
  • 再者,她对你没有好感,根本就不想和你聊天,不管你给她发什么消息,她都会漠视。一、不管你什么时候找她,她都会拒绝交往女人看不上你,她对你就不会有任何好感,看见你就
  • 大家可以将聊天记录截图在后台私信发我,被选中的话,将以海报的形式在线下“亲爱的”展览中进行展出,谢谢大家~#任嘉伦[超话]#[许愿星]昨天夜里一直在翻你的之前微
  • 一元即购,包邮到家王炸好物2⃣️大牌3.6折起购,首期低至22元快来微花享受你的高品质购物之旅吧[爱你]#让你变更好的9个建议##龚俊[超话]#[心]#龚俊Si
  • 「StayReal Cafe新忠孝店」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177巷14號電話: 02-2731-8011時間:11:00-21:00備註:目前僅供現場候位李
  • 攝影: Miki Liao#三昧堂#布袋戲音樂劇#霹雳布袋戏[超话]# 骨:此人名为阕声云舵 是天佛原乡的修者咒己杀生犯戒舍行 曾经 他为了让佛乡脱离邪道
  • 杜蕾斯避孕套 39.9[鲜花]冈本避孕套 29.9[鲜花]杰士邦避孕套 19.9[鲜花][鲜花]第六感 大象 赤尾 名流 一段伤痛的恋情,不在于去怎么忘记,而在
  • 继续晓东~,接上次写到一半的地方。 第二处是晓东用木板车拉着病重的玉娃回家那里。相较于前一处镜头画面带来的惊艳感,这一处的情节更让我印象深刻。它起始于晓东背着玉
  • 他就说,你的心里还有“爱”还贪恋着这个世间,心还有这种微分的欲念,所以你的心还没得自在,因此我敲了三次钵,你就回来了。他就去将这个紫金钵拿出来,就说,我就是因为
  • 9/16我踩着鼓点继续加速往向前冲, 折断了双翼身形依旧幻化成风, 命运在我面前都将无助颤抖, 一个回合结束战斗!#每日宜善[超话]# #阳光信用# 我踩
  • 发生停电后,当时物业的项目负责人第一时间联系施工单位、地产商,对每一部电梯进行敲打,排查电梯里是否有人被困,并对电梯做了相应的措施。【相关链接】据特检院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