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新闻##魅力静海# 【央媒聚焦丨天津静海:“95后”社区“管家”为民服务初心不改】

近日,《人民日报》、人民网对我区团泊镇雍景豪庭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者兼团支部副书记陈晓博进行了宣传报道,表扬他以社区为家、与居民相伴,全情投入、无私奉献的优秀事迹,引发了强烈反响。

陈晓博是天津市静海区团泊镇雍景豪庭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者兼团支部副书记。他始终把社区当成家,把居民当成自己的家人,用无私奉献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和爱戴。作为青年党员,他甘于投身社区工作,勇于创新社区治理模式,讲原则、有担当、重情义,是社区群众的“贴心人”。曾荣获天津青年五四奖章、天津向上向善好青年、敬业奉献“天津好人”、“静海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巡堤护堤 他在雨水泥泞中筑起生命防线

2023年的夏天,天津之险,惊心动魄。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海河流域发生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作为主要的行洪河道,大清河告急!大清河所在地静海告急!

8月1日凌晨2点,东淀蓄滞洪区正式启用。8月3日中午12点,赶在预测的洪水到来之前,静海蓄滞洪区群众转移工作全部完成。

保卫家乡,保卫人民,刻不容缓。

“我年轻,体力好,我先上!我是党员,必须上!”8月5日夜里,收到团泊镇面向全镇工作人员发出的抗洪救灾通知后,26岁的陈晓博第一个举手报了名。随后,他吻别怀孕的妻子,毅然加入到守护大清河的队伍中。

穿上救生衣,带上强光手电筒,凌晨4点,陈晓博在大清河静海区独流镇七堡村开始了第一次巡堤工作。降雨后的大堤变得泥泞不堪,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堤岸上,仔细查看脚下有没有渗漏点,寻找着积水的反射。从6号界碑到9号界碑,虽然只有3公里,但是每巡查一次,陈晓博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

夜里巡堤,面对阵阵来袭的困意和倦意,他努力瞪大双眼,一边用木棍拨着杂草,一边用手电筒来回照射,不放过任何一点点可疑之处;白天巡堤,面对阳光的暴晒和蚊虫的叮咬,满身红包的他咬紧牙关,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决不后退半步,“抗洪抢险,堤防是最前线、生命线。我的身后是静海的百姓和他们的家园,我们是守护他们的最后防线。”陈晓博说。

那些天,灯火通明,犹如白昼的大清河南北堤岸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人民子弟兵和党员干部共同在雨水泥泞中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成千上万个陈晓博一样的大堤守护者,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为民解忧 他搭起社区与群众“连心桥”

2020年7月,通过层层选拔,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陈晓博成为天津市静海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报到第一天,23岁的他让社区主任犯了嘀咕:“这么年轻的大男孩,能做好社区工作者这份既琐碎又繁杂的工作吗?”

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年轻的陈晓博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他用最短的时间,走遍了自己所负责的5个小区的每个角落。955户居民、2612人、独居老人21户……经过梳理,这些数字都被记在了工作小本上。然而他知道,接下来自己要做的,是把这些数字背后的每一个人都记在心上。

正当陈晓博打算撸起袖子大干之时,第一个“考验”随即而来。原来,他所在的社区业主占用楼道、占用绿地等现象时间已久,导致社区环境脏乱差,“你占我就占”的思想在部分社区居民心中根深蒂固。面对难题,他没有推脱,暗下决心,必须改变。于是,他连续入户走访2个月,白天没人就晚上去,逐一了解业主情况,带头上门清理杂物。渐渐地,上访信变成了感谢信,社区的“问题群”也变成了“服务群”。

把百姓记在心上就要俯下身子,在开展更加深入走访调研的同时,与社区居民打成一片。“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地点绝不是办公室,而是居民的家中,社区的各个角落,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只有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与群众面对面倾听诉求意见,才能真真切切地看到群众的困难,更深地体会到群众的情感,了解群众需求。”陈晓博说。

房屋漏水、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再小的事,只要找到陈晓博,他都会耐心、细心地去解决。针对社区“一老一小”人群,他制作“便民服务卡”,开设“智能手机课堂”,开办“暑托班”,用实实在在的服务方便了社区的老老少少。入职3年来,陈晓博累计问访群众近6000人次,送医送药送服务800余人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210余件,调节群众矛盾135人次。

在他的努力下,一座社区与群众的“连心桥”搭建起来。

党建引领 他创新基层治理解决社区发展难题

参加工作的这几年,陈晓博一直在思考:社区是个大家庭,除了他这个“大管家”,怎样才能调动居民的积极性,鼓励大家行动起来,参与社区治理?

“党建引领直接决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否畅通,是凝聚人心、推动基层治理进步的强大引擎。对,我们也可以通过党建引领整合社区资源,做好社区居民的服务工作。”陈晓博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找到了答案。

140人是陈晓博所在社区的党员数。他首先想到的是要把这些党员的力量集结起来。

张大爷是社区的一名老党员,但几乎从不参加社区活动。有一次,张大爷的老伴在遛弯后走失,情急之下他把电话打给了陈晓博。陈晓博立即联系物业和社区其他工作人员,大家挨个楼门寻找。那天晚上,陈晓博拿着老人的照片见人就问,打了无数的电话,跑了不知多少层楼,最后终于在社区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老人。看到张大爷抱住瑟瑟发抖的老伴时,陈晓博也激动地热泪盈眶。那一刻,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区工作者”这份工作的意义;那一刻,张大爷的心也被彻底“俘获”了。从那天开始,老人成为了社区党员里的积极分子。

面对大多数党员对社区工作不是十分“上心”的难题,在不断摸索中,陈晓博总结出“三个转变”的工作法,即把“坐等群众上门”转变为“主动入户谈心”,社区服务从“你派单”转变为“我点单”,治理从“听我讲”转变为“大家聊”。

很快,140名党员的心聚拢在一起。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区的人气更是凝聚起来——越来越多的居民投身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来。

现在的陈晓博,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在他的心里,一张以党建引领带动社会资源引入,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破解社区发展问题的大网正在逐渐清晰,“要做的事,真的太多,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不够。”陈晓博说,我们年轻人想法多,更要勇于开展脚踏实地的实践。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这份勇于实践的背后,是一位“95后”社区“管家”对待工作的认真与执著,更是他一直未曾改变的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担当。

#静海新闻# 【央媒聚焦丨天津市静海区“95后”社区“管家”为民服务初心不改】

陈晓博是天津市静海区团泊镇雍景豪庭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者兼团支部副书记。他始终把社区当成家,把居民当成自己的家人,用无私奉献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和爱戴。作为青年党员,他甘于投身社区工作,勇于创新社区治理模式,讲原则、有担当、重情义,是社区群众的“贴心人”。曾荣获天津青年五四奖章、天津向上向善好青年、敬业奉献“天津好人”、“静海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巡堤护堤 他在雨水泥泞中筑起生命防线

2023年的夏天,天津之险,惊心动魄。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海河流域发生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作为主要的行洪河道,大清河告急!大清河所在地静海告急!

8月1日凌晨2点,东淀蓄滞洪区正式启用。8月3日中午12点,赶在预测的洪水到来之前,静海蓄滞洪区群众转移工作全部完成。

保卫家乡,保卫人民,刻不容缓。

“我年轻,体力好,我先上!我是党员,必须上!”8月5日夜里,收到团泊镇面向全镇工作人员发出的抗洪救灾通知后,26岁的陈晓博第一个举手报了名。随后,他吻别怀孕的妻子,毅然加入到守护大清河的队伍中。

穿上救生衣,带上强光手电筒,凌晨4点,陈晓博在大清河静海区独流镇七堡村开始了第一次巡堤工作。降雨后的大堤变得泥泞不堪,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堤岸上,仔细查看脚下有没有渗漏点,寻找着积水的反射。从6号界碑到9号界碑,虽然只有3公里,但是每巡查一次,陈晓博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

夜里巡堤,面对阵阵来袭的困意和倦意,他努力瞪大双眼,一边用木棍拨着杂草,一边用手电筒来回照射,不放过任何一点点可疑之处;白天巡堤,面对阳光的暴晒和蚊虫的叮咬,满身红包的他咬紧牙关,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决不后退半步,“抗洪抢险,堤防是最前线、生命线。我的身后是静海的百姓和他们的家园,我们是守护他们的最后防线。”陈晓博说。

那些天,灯火通明,犹如白昼的大清河南北堤岸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人民子弟兵和党员干部共同在雨水泥泞中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成千上万个陈晓博一样的大堤守护者,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为民解忧 他搭起社区与群众“连心桥”

2020年7月,通过层层选拔,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陈晓博成为天津市静海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报到第一天,23岁的他让社区主任犯了嘀咕:“这么年轻的大男孩,能做好社区工作者这份既琐碎又繁杂的工作吗?”

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年轻的陈晓博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他用最短的时间,走遍了自己所负责的5个小区的每个角落。955户居民、2612人、独居老人21户……经过梳理,这些数字都被记在了工作小本上。然而他知道,接下来自己要做的,是把这些数字背后的每一个人都记在心上。

正当陈晓博打算撸起袖子大干之时,第一个“考验”随即而来。原来,他所在的社区业主占用楼道、占用绿地等现象时间已久,导致社区环境脏乱差,“你占我就占”的思想在部分社区居民心中根深蒂固。面对难题,他没有推脱,暗下决心,必须改变。于是,他连续入户走访2个月,白天没人就晚上去,逐一了解业主情况,带头上门清理杂物。渐渐地,上访信变成了感谢信,社区的“问题群”也变成了“服务群”。

把百姓记在心上就要俯下身子,在开展更加深入走访调研的同时,与社区居民打成一片。“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地点绝不是办公室,而是居民的家中,社区的各个角落,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只有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与群众面对面倾听诉求意见,才能真真切切地看到群众的困难,更深地体会到群众的情感,了解群众需求。”陈晓博说。

房屋漏水、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再小的事,只要找到陈晓博,他都会耐心、细心地去解决。针对社区“一老一小”人群,他制作“便民服务卡”,开设“智能手机课堂”,开办“暑托班”,用实实在在的服务方便了社区的老老少少。入职3年来,陈晓博累计问访群众近6000人次,送医送药送服务800余人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210余件,调节群众矛盾135人次。

在他的努力下,一座社区与群众的“连心桥”搭建起来。

党建引领 他创新基层治理解决社区发展难题

参加工作的这几年,陈晓博一直在思考:社区是个大家庭,除了他这个“大管家”,怎样才能调动居民的积极性,鼓励大家行动起来,参与社区治理?

“党建引领直接决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否畅通,是凝聚人心、推动基层治理进步的强大引擎。对,我们也可以通过党建引领整合社区资源,做好社区居民的服务工作。”陈晓博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找到了答案。

140人是陈晓博所在社区的党员数。他首先想到的是要把这些党员的力量集结起来。

张大爷是社区的一名老党员,但几乎从不参加社区活动。有一次,张大爷的老伴在遛弯后走失,情急之下他把电话打给了陈晓博。陈晓博立即联系物业和社区其他工作人员,大家挨个楼门寻找。那天晚上,陈晓博拿着老人的照片见人就问,打了无数的电话,跑了不知多少层楼,最后终于在社区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老人。看到张大爷抱住瑟瑟发抖的老伴时,陈晓博也激动地热泪盈眶。那一刻,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区工作者”这份工作的意义;那一刻,张大爷的心也被彻底“俘获”了。从那天开始,老人成为了社区党员里的积极分子。

面对大多数党员对社区工作不是十分“上心”的难题,在不断摸索中,陈晓博总结出“三个转变”的工作法,即把“坐等群众上门”转变为“主动入户谈心”,社区服务从“你派单”转变为“我点单”,治理从“听我讲”转变为“大家聊”。

很快,140名党员的心聚拢在一起。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区的人气更是凝聚起来——越来越多的居民投身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来。

现在的陈晓博,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在他的心里,一张以党建引领带动社会资源引入,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破解社区发展问题的大网正在逐渐清晰,“要做的事,真的太多,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不够。”陈晓博说,我们年轻人想法多,更要勇于开展脚踏实地的实践。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这份勇于实践的背后,是一位“95后”社区“管家”对待工作的认真与执著,更是他一直未曾改变的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担当。

#静海新闻##魅力静海# 【快来!为“95后”社区“管家”投票!】

从小长在静海的陈晓博,是天津市静海区团泊镇雍景豪庭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者兼社区团支部副书记。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扎根基层;他以“看家人”自居,“有事找晓博”也成了社区居民们嘴上常说的话。陈晓博的甘于付出,让他荣获了“天津向上向善好青年”“天津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也收获了社区“家人们”的信任……

巡堤护堤 他在雨水泥泞中筑起生命防线

2023年的夏天,天津之险,惊心动魄。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海河流域发生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作为主要的行洪河道,大清河告急!大清河所在地静海告急!8月1日凌晨2点,东淀蓄滞洪区正式启用。8月3日中午12点,赶在预测的洪水到来之前,静海蓄滞洪区群众转移工作全部完成。

“我年轻,体力好,我先上!我是党员,必须上!”8月5日夜里,收到团泊镇面向全镇工作人员发出的抗洪救灾通知后,26岁的陈晓博第一个举手报了名。随后,他吻别怀孕的妻子,毅然加入到守护大清河的队伍中。

穿上救生衣,带上强光手电筒,凌晨4点,陈晓博在大清河静海区独流镇七堡村开始了第一次巡堤工作。降雨后的大堤变得泥泞不堪,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堤岸上,仔细查看脚下有没有渗漏点,寻找着积水的反射。从6号界碑到9号界碑,虽然只有3公里,但是每巡查一次,陈晓博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

夜里巡堤,面对阵阵来袭的困意和倦意,他努力瞪大双眼,一边用木棍拨着杂草,一边用手电筒来回照射,不放过任何一点点可疑之处;白天巡堤,面对阳光的暴晒和蚊虫的叮咬,满身红包的他咬紧牙关,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决不后退半步,“抗洪抢险,堤防是最前线、生命线。我的身后是静海的百姓和他们的家园,我们是守护他们的最后防线。”陈晓博说。

那些天,灯火通明,犹如白昼的大清河南北堤岸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人民子弟兵和党员干部共同在雨水泥泞中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成千上万个陈晓博一样的大堤守护者,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为民解忧 他搭起社区与群众“连心桥”

2020年7月,通过层层选拔,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陈晓博成为天津市静海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报到第一天,23岁的他让社区主任犯了嘀咕:“这么年轻的大男孩,能做好既琐碎又繁杂的社区工作吗?”

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年轻的陈晓博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他用最短的时间,走遍了自己所负责的5个小区的每个角落。955户居民、2612人、独居老人21户……经过梳理,这些数字都被记在了工作小本上。然而他知道,接下来自己要做的,是把这些数字背后的每一个人都记在心上。

正当陈晓博打算撸起袖子大干之时,第一个“考验”随即而来。原来,他所在的社区业主占用楼道、占用绿地等现象时间已久,导致社区环境脏乱差,“你占我就占”的思想在部分社区居民心中根深蒂固。面对难题,他没有推脱,暗下决心,必须改变。于是,他连续入户走访2个月,白天没人就晚上去,逐一了解业主情况,带头上门清理杂物。渐渐地,上访信变成了感谢信,社区的“问题群”也变成了“服务群”。

把百姓记在心上就要俯下身子,在开展更加深入走访调研的同时,与社区居民打成一片。“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地点绝不是办公室,而是居民的家中,社区的各个角落,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只有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与群众面对面倾听诉求意见,才能真真切切地看到群众的困难,更深地体会到群众的情感,了解群众需求。”陈晓博说。

房屋漏水、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再小的事,只要找到陈晓博,他都会耐心、细心地去解决。针对社区“一老一小”人群,他制作“便民服务卡”,开设“智能手机课堂”,开办“暑托班”,用实实在在的服务方便了社区的老老少少。入职3年来,陈晓博累计问访群众6000余人次,送医送药送服务800余人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210余件,调解群众矛盾135人次。

在他的努力下,一座社区与群众的“连心桥”搭建起来。

党建引领 他创新基层治理解决社区发展难题

参加工作的这几年,陈晓博一直在思考:社区是个大家庭,除了他这个“大管家”,怎样才能调动居民的积极性,鼓励大家行动起来,参与社区治理?“党建引领直接决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否畅通,是凝聚人心、推动基层治理进步的强大引擎。对,我们也可以通过党建引领整合社区资源,做好社区居民的服务工作。”陈晓博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找到了答案。140人是陈晓博所在社区的党员数。他首先想到的是要把这些党员的力量集结起来。

张大爷是社区的一名老党员,但几乎从不参加社区活动。有一次,张大爷的老伴在遛弯后走失,情急之下他把电话打给了陈晓博。陈晓博立即联系物业和社区其他工作人员,大家挨个楼门寻找。那天晚上,陈晓博拿着老人的照片见人就问,打了无数的电话,跑了不知多少层楼,最后终于在社区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老人。看到张大爷抱住瑟瑟发抖的老伴时,陈晓博也激动得热泪盈眶。那一刻,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区工作者”这份工作的意义;那一刻,张大爷的心也被彻底“俘获”了。从那天开始,老人成为了社区党员里的积极分子。

面对大多数党员对社区工作不是十分“上心”的难题,在不断摸索中,陈晓博总结出“三个转变”的工作法,即把“坐等群众上门”转变为“主动入户谈心”,社区服务从“你派单”转变为“我点单”,治理从“听我讲”转变为“大家聊”。

很快,140名党员的心就聚拢在了一起。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区的人气更是凝聚起来——越来越多的居民投身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来。

现在的陈晓博,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在他的心里,一张以党建引领带动社会资源引入,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破解社区发展问题的大网正在逐渐清晰,“要做的事,真的太多,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不够。”陈晓博说,我们年轻人想法多,更要勇于开展脚踏实地的实践。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这份勇于实践的背后,是一位“95后”社区“管家”对待工作的认真与执著,更是他一直未曾改变的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担当。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阿弥陀佛净土,只要往生,都能得到圣果,都能一生成佛,而在他方世界你见到佛,就不一定能成佛,他有这么一个巨大的差异。那释迦牟尼佛在人寿百岁的时候
  • 因此祛湿对维持健康的意义非同小可,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湿气过重,对照下图,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湿气重的情况哦 ⏬【劲家庄红薏米芡实茶】 入秋以来,阴
  • それが、オリンピックという“一発勝負”の舞台では、みんなで鼓舞し合うというよりも、一人で自分自身を奮い立たす、という感覚でした。フラットな雰囲気の中で試合をする
  • 本来中国佛教从东晋道安首创僧尼规范三例以后,即随时有在戒律之外别立禁约之举,如支遁立众僧集仪度,慧远立法社节度,乃至梁武帝造光宅寺于金陵,命法云为寺主,创立僧制
  • 最后一天晚上和大家吃完小火锅,看着手机屏幕上年份更迭,总觉得该写些什么,却又无话可说,因为自己已经把每一天的所见所想都写在微博里了;总觉得最后一天该做些什么有仪
  • 」  他也说,在COVID-19封城期间,本国进口相比出口下降带来BOP顺差,为比索的坚挺表现作出贡献。  央行说过本国外债依然可控,尽管今年因为需要资助抗击C
  • 12粒装的是在6粒基础上追加了每位主角的标志性道具&图案,多的6粒都是白巧底,或是原味或是水果味,相比之下会更爽口一些~GODIVA的日本官网已经开始发
  •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超话]#刚打了4把有3把都是惊心动魄局基本上都是前期大逆风,最后翻盘来分享一下图1⃣️对面双子+弗立维的疯狂召唤局我们基本上就清不了场最后对
  • 他希望大气治理领域的专家与企业代表积极为石家庄大气治理把脉诊断,提供理论技术支持,推荐大气治理相关方案、技术,重工业急需先进环保治理技术,石家庄市将以攻城拔寨的
  • 平时活动8粒就要38了啊!平时活动8粒就要38了啊。
  • 还有网友猜测大头是知道没奖了才甩脸子,我说不不不大概率有奖,这是“欲扬先抑”。没有想到她真的给我买了呜呜呜呜还有上次好想喝瑞幸,她也悄悄给我一个人带了一杯[悲伤
  • 生日快乐呀 我的宝贝 ,希望你在新的一岁万事顺遂,毫无蹉跎,生日快乐我的宝贝 你永远都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生命里的一束光,我们会一直陪伴着你度过每一个生日我,生
  • 食客端走坐下,挑一箸饸烙入口,筋、柔、光、滑、鲜、香几种口感混合在一起,在舌尖上翻江倒海,而浓香的汤底上厚厚一层牛油又给食客带来“敷嘴”的感觉,寡淡的杂粮饸烙在
  • #邓伦# dl#邓伦爱情上上签# 萍萍追孙小飞却被孙小飞嫌弃没洗头,萍萍再次展开追求攻击,孙小飞郁闷,美美姐给孙小飞算卦,告诉孙小飞会和这个女生幸福的,美美
  • 我知道,生命中有太多的东西,情绪是无法驾驭的,那也好,暂且怀抱着这一程时光,感念一次天地的恩赐,轻放一次身心的疲惫,不问世事几回,不问花开几许,有这江水的声音和
  • 以上是不是和你看到的很多视频内容一模一样,天天看,系统天天都会给你推送,然后,越看越多,越看越重复如果你关注的视频博主讲了以上五条直接减50分,讲了10条以上的
  • 真的,围观了一些新晋的izhan大粉和部分霞的千粉大粉,居然在说什么期待新戏吻戏甚至希望多➕吻戏的,我想跑路了[跪了][跪了][跪了]这剧招了全职录制拍摄花絮的
  • #宝贝回家##等着我##爱心寻人团#宝贝回家编号:614240姓名:王桂珍身高:160CM性别:女出生日期:1969-02-10失踪日期:2002(具体日期不详
  • 姑卡的哥哥却笑了:“别紧张,这是风俗,结婚不挣扎,事后要被人笑的,这样拼命打才是好女子。出嫁前半个月,她的大腿肉长了红色的疖子,核桃那么大,痛得直打滚,可她妈妈
  • #今日体重记录# 清晨:52.4公斤睡前:52.8公斤#我的美食日记# 早饭:9.30,一个苹果,两根玉米,一个白煮蛋,一杯牛奶午饭:12.30,一根玉米,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