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如山 一心为民——追记全国模范法官鲍卫忠】倒下前,鲍卫忠正叮嘱同事办理司法救助手续;抢救期间,他的手机响个不停。2021年10月21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原局长鲍卫忠突发疾病,倒在办公桌旁。两天后,因医治无效,年仅45岁的鲍卫忠离开了他无比热爱的司法事业。

扎根祖国边疆基层法院24年,鲍卫忠始终坚守法治信仰,依法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为祖国边疆的法治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

他带领干警踏遍阿佤山村村寨寨,办案里程达上万公里,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烦心事。他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佤山百姓的贴心人、心连心的好兄弟”,在他离开后的这两年里,人们含着悲痛深情怀念,讲述他的故事、追忆他的精神。

“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

一张桌子、两个文件柜……鲍卫忠生前的办公室陈设简单,最显眼的就是铁皮文件柜上密密麻麻的便利贴和摞放的笔记本,里面记录最多的是执行案件的信息。有的写着案件当事人的姓名、手机号码,有的记着案号和案款金额。直到生命的最后,他关心的依然是司法救助的申请情况,在便利贴上重重地写下一个“急”字。

出生于1976年的鲍卫忠是土生土长的佤族干部。1997年,鲍卫忠调入沧源县法院工作,2015年,工作突出的鲍卫忠担任执行局局长,不久后,“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打响。

干执行工作,鲍卫忠有自己的一套“规矩”:首次去被执行人家里,只要距离不远,都不穿制服、不开警车。“农村群众看到警车会议论,对被执行人影响不太好,不利于我们开展工作。”鲍卫忠说。

面对执行难题,鲍卫忠的办法就是用耐心“磨案子”,用双脚“跑案子”。“一个小伙子买摩托车欠了7000多块钱,一年多联系不上,我感觉这钱是不是要打水漂了。”车行老板喻云锋回忆,“是鲍卫忠冒雨去找人,路程远,往返得花一整天。来回跑了几次,小伙子分期付款,慢慢把这笔钱还上了。”

一次,何某到沧源县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强制崔某等人履行68.1万元的债务及利息,案件由鲍卫忠承办。无足额财产的被执行人找到鲍卫忠,请他帮忙跟何某协调用房屋抵债,但何某不同意。初次调解失败,鲍卫忠没有泄气,督促被执行人想办法履行,并多次和何某沟通,最终双方同意调解。

“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在阿佤山的村村寨寨,在群众家的火塘边、田地里,都留下了鲍卫忠不知疲倦的身影。这看似笨办法,却是鲍卫忠维护法律尊严的坚守,他带着大伙“磨”掉650件积累多年的“钉子案”。

“只要用心用情,就没有打不开的心结”

“尽快把司法救助的相关材料报送过去,争取把救助金发给申请人。”这是鲍卫忠生前发送的最后一条信息,其中有他一直牵挂着的一件司法救助案件。

同事金欣欣没想到,这件事会是鲍卫忠布置给自己的最后一项工作。“案件是两姐妹申请强制执行,因父亲去世后得到一笔补偿款,但奶奶没有把补偿款分给两姐妹。”金欣欣说,由于经济困难,尚在读书、还未成年的两姐妹面临辍学,便申请了强制执行。

鲍卫忠在调查时发现,被执行人已无财产可供执行,几经考量,他想到了为姐妹俩申请司法救助金。前往勐省镇芒阳村核实情况3次,鲍卫忠认真审核、走访,确保解姐妹俩的燃眉之急。发病当天,他仍不忘叮嘱执行干警核实司法救助申请情况。

鲍卫忠去世后一个月,姐妹俩的5万元司法救助金终于到账了,他挂念许久的案件得到妥善处理。“这是他交给我的最后一项工作,我完成了。”金欣欣哽咽着说,“可是我再也听不到他的叮嘱了。”

“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当事人的愁事和难事。”鲍卫忠总是这样说。在一起标的额10万余元的合同纠纷案中,被执行人卫某因生活困难无法清偿,案件中止执行。鲍卫忠把该案列进日程,时不时去卫某家中问问情况。当了解到卫某在发展林下养殖产业,却苦于找不到销路,鲍卫忠试着在微信朋友圈帮他发布推销信息,帮助卫某凑齐了执行款。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法是无私的,但必须有温度”……鲍卫忠将群众放在心头,尽心竭力让司法温暖触及每一名当事人。

有一起傣族村民小组和佤族村民艾嘎之间的土地纠纷案,他主动承办。第一次上门,吃闭门羹;第二次去,双方情绪激动,眼看要动手。他义正词严地质问:“‘各族人民一家亲,九老九代不丢伴’,咱们佤族世代相传的祖训,你忘了?”艾嘎慢慢平静下来。到了佤族“新米节”,鲍卫忠带上水酒、新米、稻穗到艾嘎家送祝福。真诚打动了艾嘎,这起持续了8年的争地矛盾被圆满化解。

鲍卫忠把别人的难题当作自己的责任,每办一个案子,就会多一个朋友。他常说:“只要用心用情,就没有打不开的心结。”

“我们全家人至今还没有一起去旅游过”

“要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一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鲍卫忠在入党申请书里写的话,成为他一生的坚守。

2003年,27岁的鲍卫忠被派到基层挂职锻炼,担任糯良乡副乡长,同时驻点坝尾村,担任村委会副主任。

旧房改造是鲍卫忠遇到的首个难题。当时,村民住的多是茅草房和油毛毡房,安全隐患大。改造旧房本是好事,但推进并不容易。按当地风俗,拆房子需按年份算日子,一些群众不配合拆房重建。鲍卫忠和村干部多次讨论,决定党员干部带头拆房重建。近3年时间,涉及200多户900多人的旧房改造工作全部完成。

鲍卫忠总是很忙。“什么时候回家”“要去哪里”……这是妻子周红打电话问得最多的问题。“在路上”“孩子能不能你先去接”……这是鲍卫忠回答最多的话。

这些年,鲍卫忠缺席了太多家庭的团聚、孩子的成长。

2016年,小儿子生病,周红自己抱着儿子辗转各医院。直到儿子在昆明做手术的前一晚,鲍卫忠才赶来,坐在床头给儿子唱歌、讲故事。把儿子哄睡后,他的呼噜声也跟着响起来。

“我们全家人至今还没有一起去旅游过。”对周红来说,她和两个孩子的大山倒了,她说,“在医院抢救和他去世后的一段时间,他的手机不时响起。我每天都会接到当事人问候的电话,表达对他的敬意、感激和怀念,我也更加理解了他工作的意义。”

从一个青涩的佤族小伙,成长为常怀为民之心的忠诚干部,鲍卫忠的初心从未改变。24年来,鲍卫忠扎根祖国边疆,成长为守护司法公正的大树,根须扎进阿佤山深处,他的笑容和奔波的身影,也留在了每一个他所温暖过的人心中。(来源:人民日报丨记者:魏哲哲)

【执法如山 一心为民——追记全国模范法官鲍卫忠】倒下前,鲍卫忠正叮嘱同事办理司法救助手续;抢救期间,他的手机响个不停。2021年10月21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原局长鲍卫忠突发疾病,倒在办公桌旁。两天后,因医治无效,年仅45岁的鲍卫忠离开了他无比热爱的司法事业。

扎根祖国边疆基层法院24年,鲍卫忠始终坚守法治信仰,依法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为祖国边疆的法治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

他带领干警踏遍阿佤山村村寨寨,办案里程达上万公里,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烦心事。他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佤山百姓的贴心人、心连心的好兄弟”,在他离开后的这两年里,人们含着悲痛深情怀念,讲述他的故事、追忆他的精神。

“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

一张桌子、两个文件柜……鲍卫忠生前的办公室陈设简单,最显眼的就是铁皮文件柜上密密麻麻的便利贴和摞放的笔记本,里面记录最多的是执行案件的信息。有的写着案件当事人的姓名、手机号码,有的记着案号和案款金额。直到生命的最后,他关心的依然是司法救助的申请情况,在便利贴上重重地写下一个“急”字。

出生于1976年的鲍卫忠是土生土长的佤族干部。1997年,鲍卫忠调入沧源县法院工作,2015年,工作突出的鲍卫忠担任执行局局长,不久后,“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打响。

干执行工作,鲍卫忠有自己的一套“规矩”:首次去被执行人家里,只要距离不远,都不穿制服、不开警车。“农村群众看到警车会议论,对被执行人影响不太好,不利于我们开展工作。”鲍卫忠说。

面对执行难题,鲍卫忠的办法就是用耐心“磨案子”,用双脚“跑案子”。“一个小伙子买摩托车欠了7000多块钱,一年多联系不上,我感觉这钱是不是要打水漂了。”车行老板喻云锋回忆,“是鲍卫忠冒雨去找人,路程远,往返得花一整天。来回跑了几次,小伙子分期付款,慢慢把这笔钱还上了。”

一次,何某到沧源县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强制崔某等人履行68.1万元的债务及利息,案件由鲍卫忠承办。无足额财产的被执行人找到鲍卫忠,请他帮忙跟何某协调用房屋抵债,但何某不同意。初次调解失败,鲍卫忠没有泄气,督促被执行人想办法履行,并多次和何某沟通,最终双方同意调解。

“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在阿佤山的村村寨寨,在群众家的火塘边、田地里,都留下了鲍卫忠不知疲倦的身影。这看似笨办法,却是鲍卫忠维护法律尊严的坚守,他带着大伙“磨”掉650件积累多年的“钉子案”。

“只要用心用情,就没有打不开的心结”

“尽快把司法救助的相关材料报送过去,争取把救助金发给申请人。”这是鲍卫忠生前发送的最后一条信息,其中有他一直牵挂着的一件司法救助案件。

同事金欣欣没想到,这件事会是鲍卫忠布置给自己的最后一项工作。“案件是两姐妹申请强制执行,因父亲去世后得到一笔补偿款,但奶奶没有把补偿款分给两姐妹。”金欣欣说,由于经济困难,尚在读书、还未成年的两姐妹面临辍学,便申请了强制执行。

鲍卫忠在调查时发现,被执行人已无财产可供执行,几经考量,他想到了为姐妹俩申请司法救助金。前往勐省镇芒阳村核实情况3次,鲍卫忠认真审核、走访,确保解姐妹俩的燃眉之急。发病当天,他仍不忘叮嘱执行干警核实司法救助申请情况。

鲍卫忠去世后一个月,姐妹俩的5万元司法救助金终于到账了,他挂念许久的案件得到妥善处理。“这是他交给我的最后一项工作,我完成了。”金欣欣哽咽着说,“可是我再也听不到他的叮嘱了。”

“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当事人的愁事和难事。”鲍卫忠总是这样说。在一起标的额10万余元的合同纠纷案中,被执行人卫某因生活困难无法清偿,案件中止执行。鲍卫忠把该案列进日程,时不时去卫某家中问问情况。当了解到卫某在发展林下养殖产业,却苦于找不到销路,鲍卫忠试着在微信朋友圈帮他发布推销信息,帮助卫某凑齐了执行款。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法是无私的,但必须有温度”……鲍卫忠将群众放在心头,尽心竭力让司法温暖触及每一名当事人。

有一起傣族村民小组和佤族村民艾嘎之间的土地纠纷案,他主动承办。第一次上门,吃闭门羹;第二次去,双方情绪激动,眼看要动手。他义正词严地质问:“‘各族人民一家亲,九老九代不丢伴’,咱们佤族世代相传的祖训,你忘了?”艾嘎慢慢平静下来。到了佤族“新米节”,鲍卫忠带上水酒、新米、稻穗到艾嘎家送祝福。真诚打动了艾嘎,这起持续了8年的争地矛盾被圆满化解。

鲍卫忠把别人的难题当作自己的责任,每办一个案子,就会多一个朋友。他常说:“只要用心用情,就没有打不开的心结。”

“我们全家人至今还没有一起去旅游过”

“要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一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鲍卫忠在入党申请书里写的话,成为他一生的坚守。

2003年,27岁的鲍卫忠被派到基层挂职锻炼,担任糯良乡副乡长,同时驻点坝尾村,担任村委会副主任。

旧房改造是鲍卫忠遇到的首个难题。当时,村民住的多是茅草房和油毛毡房,安全隐患大。改造旧房本是好事,但推进并不容易。按当地风俗,拆房子需按年份算日子,一些群众不配合拆房重建。鲍卫忠和村干部多次讨论,决定党员干部带头拆房重建。近3年时间,涉及200多户900多人的旧房改造工作全部完成。

鲍卫忠总是很忙。“什么时候回家”“要去哪里”……这是妻子周红打电话问得最多的问题。“在路上”“孩子能不能你先去接”……这是鲍卫忠回答最多的话。

这些年,鲍卫忠缺席了太多家庭的团聚、孩子的成长。

2016年,小儿子生病,周红自己抱着儿子辗转各医院。直到儿子在昆明做手术的前一晚,鲍卫忠才赶来,坐在床头给儿子唱歌、讲故事。把儿子哄睡后,他的呼噜声也跟着响起来。

“我们全家人至今还没有一起去旅游过。”对周红来说,她和两个孩子的大山倒了,她说,“在医院抢救和他去世后的一段时间,他的手机不时响起。我每天都会接到当事人问候的电话,表达对他的敬意、感激和怀念,我也更加理解了他工作的意义。”

从一个青涩的佤族小伙,成长为常怀为民之心的忠诚干部,鲍卫忠的初心从未改变。24年来,鲍卫忠扎根祖国边疆,成长为守护司法公正的大树,根须扎进阿佤山深处,他的笑容和奔波的身影,也留在了每一个他所温暖过的人心中。(来源:人民日报丨记者:魏哲哲)

【执法如山 一心为民——追记全国模范法官鲍卫忠】倒下前,鲍卫忠正叮嘱同事办理司法救助手续;抢救期间,他的手机响个不停。2021年10月21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原局长鲍卫忠突发疾病,倒在办公桌旁。两天后,因医治无效,年仅45岁的鲍卫忠离开了他无比热爱的司法事业。

扎根祖国边疆基层法院24年,鲍卫忠始终坚守法治信仰,依法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为祖国边疆的法治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

他带领干警踏遍阿佤山村村寨寨,办案里程达上万公里,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烦心事。他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佤山百姓的贴心人、心连心的好兄弟”,在他离开后的这两年里,人们含着悲痛深情怀念,讲述他的故事、追忆他的精神。

“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

一张桌子、两个文件柜……鲍卫忠生前的办公室陈设简单,最显眼的就是铁皮文件柜上密密麻麻的便利贴和摞放的笔记本,里面记录最多的是执行案件的信息。有的写着案件当事人的姓名、手机号码,有的记着案号和案款金额。直到生命的最后,他关心的依然是司法救助的申请情况,在便利贴上重重地写下一个“急”字。

出生于1976年的鲍卫忠是土生土长的佤族干部。1997年,鲍卫忠调入沧源县法院工作,2015年,工作突出的鲍卫忠担任执行局局长,不久后,“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打响。

干执行工作,鲍卫忠有自己的一套“规矩”:首次去被执行人家里,只要距离不远,都不穿制服、不开警车。“农村群众看到警车会议论,对被执行人影响不太好,不利于我们开展工作。”鲍卫忠说。

面对执行难题,鲍卫忠的办法就是用耐心“磨案子”,用双脚“跑案子”。“一个小伙子买摩托车欠了7000多块钱,一年多联系不上,我感觉这钱是不是要打水漂了。”车行老板喻云锋回忆,“是鲍卫忠冒雨去找人,路程远,往返得花一整天。来回跑了几次,小伙子分期付款,慢慢把这笔钱还上了。”

一次,何某到沧源县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强制崔某等人履行68.1万元的债务及利息,案件由鲍卫忠承办。无足额财产的被执行人找到鲍卫忠,请他帮忙跟何某协调用房屋抵债,但何某不同意。初次调解失败,鲍卫忠没有泄气,督促被执行人想办法履行,并多次和何某沟通,最终双方同意调解。

“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在阿佤山的村村寨寨,在群众家的火塘边、田地里,都留下了鲍卫忠不知疲倦的身影。这看似笨办法,却是鲍卫忠维护法律尊严的坚守,他带着大伙“磨”掉650件积累多年的“钉子案”。

“只要用心用情,就没有打不开的心结”

“尽快把司法救助的相关材料报送过去,争取把救助金发给申请人。”这是鲍卫忠生前发送的最后一条信息,其中有他一直牵挂着的一件司法救助案件。

同事金欣欣没想到,这件事会是鲍卫忠布置给自己的最后一项工作。“案件是两姐妹申请强制执行,因父亲去世后得到一笔补偿款,但奶奶没有把补偿款分给两姐妹。”金欣欣说,由于经济困难,尚在读书、还未成年的两姐妹面临辍学,便申请了强制执行。

鲍卫忠在调查时发现,被执行人已无财产可供执行,几经考量,他想到了为姐妹俩申请司法救助金。前往勐省镇芒阳村核实情况3次,鲍卫忠认真审核、走访,确保解姐妹俩的燃眉之急。发病当天,他仍不忘叮嘱执行干警核实司法救助申请情况。

鲍卫忠去世后一个月,姐妹俩的5万元司法救助金终于到账了,他挂念许久的案件得到妥善处理。“这是他交给我的最后一项工作,我完成了。”金欣欣哽咽着说,“可是我再也听不到他的叮嘱了。”

“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当事人的愁事和难事。”鲍卫忠总是这样说。在一起标的额10万余元的合同纠纷案中,被执行人卫某因生活困难无法清偿,案件中止执行。鲍卫忠把该案列进日程,时不时去卫某家中问问情况。当了解到卫某在发展林下养殖产业,却苦于找不到销路,鲍卫忠试着在微信朋友圈帮他发布推销信息,帮助卫某凑齐了执行款。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法是无私的,但必须有温度”……鲍卫忠将群众放在心头,尽心竭力让司法温暖触及每一名当事人。

有一起傣族村民小组和佤族村民艾嘎之间的土地纠纷案,他主动承办。第一次上门,吃闭门羹;第二次去,双方情绪激动,眼看要动手。他义正词严地质问:“‘各族人民一家亲,九老九代不丢伴’,咱们佤族世代相传的祖训,你忘了?”艾嘎慢慢平静下来。到了佤族“新米节”,鲍卫忠带上水酒、新米、稻穗到艾嘎家送祝福。真诚打动了艾嘎,这起持续了8年的争地矛盾被圆满化解。

鲍卫忠把别人的难题当作自己的责任,每办一个案子,就会多一个朋友。他常说:“只要用心用情,就没有打不开的心结。”

“我们全家人至今还没有一起去旅游过”

“要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一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鲍卫忠在入党申请书里写的话,成为他一生的坚守。

2003年,27岁的鲍卫忠被派到基层挂职锻炼,担任糯良乡副乡长,同时驻点坝尾村,担任村委会副主任。

旧房改造是鲍卫忠遇到的首个难题。当时,村民住的多是茅草房和油毛毡房,安全隐患大。改造旧房本是好事,但推进并不容易。按当地风俗,拆房子需按年份算日子,一些群众不配合拆房重建。鲍卫忠和村干部多次讨论,决定党员干部带头拆房重建。近3年时间,涉及200多户900多人的旧房改造工作全部完成。

鲍卫忠总是很忙。“什么时候回家”“要去哪里”……这是妻子周红打电话问得最多的问题。“在路上”“孩子能不能你先去接”……这是鲍卫忠回答最多的话。

这些年,鲍卫忠缺席了太多家庭的团聚、孩子的成长。

2016年,小儿子生病,周红自己抱着儿子辗转各医院。直到儿子在昆明做手术的前一晚,鲍卫忠才赶来,坐在床头给儿子唱歌、讲故事。把儿子哄睡后,他的呼噜声也跟着响起来。

“我们全家人至今还没有一起去旅游过。”对周红来说,她和两个孩子的大山倒了,她说,“在医院抢救和他去世后的一段时间,他的手机不时响起。我每天都会接到当事人问候的电话,表达对他的敬意、感激和怀念,我也更加理解了他工作的意义。”

从一个青涩的佤族小伙,成长为常怀为民之心的忠诚干部,鲍卫忠的初心从未改变。24年来,鲍卫忠扎根祖国边疆,成长为守护司法公正的大树,根须扎进阿佤山深处,他的笑容和奔波的身影,也留在了每一个他所温暖过的人心中。(来源:人民日报丨记者:魏哲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世说新语·言语》夜光珠不一定得出自有名的孟津河中,大玉璧不一定非得采自盛产玉石的昆仑山上。 ——《世说新语·言语》夜光珠不一定得出自有名的孟津河中,
  • 特别是,在全面更新的同时迅速崛起的仁川干石店,随着20-30代顾客的增加,同期顾客人数增长约40%。#金钟仁[超话]##金钟仁GUCCI品牌代言人# 22051
  • Un tigre illumine la face nord de L'Egier. Une projection lumineuse grande comme
  • 喜欢了十年的人 终于见面啦 在没有见面之前 本来也是当作一个执念想去看看演唱会 但是当24号越发临近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激动 感觉像梦一样 我真的要面对面见到你
  • 出于好奇我就去搜了她一下,现在搜别人id也要被阴阳嘞[汗]发现她就是个白菜怪改压价,她发了一个帖子收梦境卡,好多人评论她一个不回,等下下面的人卷低价这是其一,有
  • 所谓的隐匿性,指的是何耀平和其父,在精神疾病不发作的时候看过去与正常人无异,何耀平和谢梅园育有一女,叫什么“宣”今年也约有20岁了,已经到了婚配年龄,[怒]大家
  • #谷圈[超话]#看看我们的小店主,甩锅甩的那叫一个一气呵成,不仅把我们的火往他那引,还把他的火往我们这引,姐姐真是好生厉害,第一,本来不关他的事,不知道他乱挂我
  • 全新迪奥男装不仅为男人们建立起了一个更有风格的率性衣橱,就连女生们也都忍不住被种草了,说迪奥在“香化”的人,那简直就是在耍赖了~是的,我们有太久没有看到过男装秀
  • [笑cry]之前我说过明日香强调自尊的特点让我觉得是月狮子,再加上出场方式就感觉很狮子。但是想了想她期待和妈妈贴贴,也很月水象。
  • 阿里山路指示牌 ①路名英文不是与汉字一一对应关系,Rd前面字母不应空格(可参照图2) ②依据《青岛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地方标准 公共标识英文译法中尽量不用任何标
  • 而且我真的很想问问肖战王一博,你刹车皮不要修了,是怎么脱口而出的,背景的信息、对话的语气,实在像我和我前男友。当初磕生磕死的前同担,如果感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那
  • 我和韩安讨论内耗,她说我确实要改,但绝不是全部,有时候我最想得到的偏偏就是她的认可,她透析我的真实想法(真不知道这是不是每个水瓶座的独家技能)我认为我需要的是循
  • 那天坐车回来的路上右边做了一个穿格子衫 皮肤很白 化了妆 很精致很体面的女生带着太和医院拿的药出于好奇搜了一下是治疗hpv的 有一点没想到左边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
  • 发朋友圈会被赞爆的沙雕文案:运动真的可以让人长寿我以为我已经平板支撑了半小时了实际上才过了两分钟今天被交警拦了他问我没有看到红灯吗我说看到了 没看到你上班有没有
  • 但是要注意‼️公交车需要换乘,老城区到景区1个多小时~️部分出租车司机会存在宰客现象旅行几天的所有照片哈哈哈哈哈好多和xmx真的在一起好适配 好舒服啊 想逛景点
  • 当我说再见的时候,回答我的是响亮而长久的豆角鼓声——《你生而有翼·豆角鼓》感悟:菲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相处时候美好的记忆并不会随着时间消散,总会有一些重点
  • 球迷也好,媒体也好,足球从业者也好,他们受困于“一面是‘千方百计搞活国有企业’的强烈呼吁,一面是‘国有企业总是搞而不活’的严峻现实”完全忽视了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
  • 愣神间,外婆已经盛了碗汤:“来,你也喝点。愣神间,外婆已经盛了碗汤:“来,你也喝点。
  • 现在呢,大家都说你是被逼的,看你的表情一脸gh样,观众也是你们play中的一环吗[微笑]你现在这样真的让我觉得以前自己像个笑话浪漫的不是青岛是可可爱爱的女孩子们
  • (我收拾的时候感觉像个老婆婆,这也舍不得扔那也舍不得斟酌来斟酌去,决定还是带走,都是普通大学生平淡但值得絮叨的回忆)%回家当猪真好,冰箱里塞了好多冰淇淋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