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海河瞰天津】意风区“洋楼+”模式!让老建筑有了新玩法……

  意式风情区被称为海河最美一湾上的璀璨明珠。历史上,一批军界、政界、文化界名人曾生活、活动于此,近代学术巨匠梁启超、中国现代剧大师曹禺等一批社会名流在此留下诸多历史的印记。近日,在“沿着海河‘瞰’天津”活动中,记者专访意风区管委会主任刘宗锦,请她讲述意风区的前世今生,共同展望意风区的美好未来。

举全区之力打造意风区经济发展龙头增长极。

  “意风区规划占地28.4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自2020年8月意风区经营管理权移交至河北区以来,河北区以特区思维举全区之力打造大意风区经济发展龙头增长极,以一域服务全局,以意风区为商业核心,不断完善其周边发展业态,逐渐形成了东至金纬路、津山铁路,南和西均至海河沿线,北至狮子林大街,整体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的大意风区。”刘宗锦介绍,大意风区内除以洋楼为特色的核心区,还有14栋商务楼宇,吸引华为区域总部、天津双碳中心、国网数字科技控股等优质项目落户大意风区。

  “河北区着眼大意风区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构建“商业内核+产业U谷+生态走廊”三大功能板块,以国内客群为主体,彰显国际化特色,将国际国内“双循环”畅通起来、将商业商务联动起来、将文化旅游融合起来,挖掘“轨道上的京津冀”“海河最美一公里”“意式风貌建筑群”“名人故居聚集地”等独特资源禀赋,建设全国一流商圈、世界级地标性商圈。”刘宗锦说道。

“洋楼+”模式是活化的关键 焕新亮相引来万千瞩目。

  河北区坚决贯彻落实“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促进文物活化利用视为重要工作。

  “我们希望在保护好历史文保建筑的同时,通过修旧如旧与创新活化,让洋楼给现代人带来更多精神文化和消费场景,将意风区打造成现象级城市名片。首先我们做了一些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在2021年的时候,河北区大刀阔斧开展意风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分阶段推进实施,整个提升改造应该说效果非常的好,焕新亮相成为全国的网红打卡爆点。目前一期3.8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已完成,二期改造持续推进,不断拉高意风区‘颜值’”刘宗锦说道。

  “除了环境提升和功能完善,内容上我们也充分结合历史文化特色,采取‘洋楼+’的模式,探索洋楼活化新举措。”刘宗锦说道。

  “洋楼+曲艺”, 百年文保建筑成为人气打卡地。“2021年,意风区引入德云社,实际上是‘洋楼+曲艺’,德云社所在的位置是百年建筑,原东天仙戏园(建国后更名为民主剧场)。德云社的高人气为老建筑带来新人气,整个民主剧场人气爆棚,演出一票难求。”

  “洋楼+演出”, 京津冀观众周末轻度假目的地。“我们利用‘洋楼+演出’,把整个曹禺剧院做了活化,曹禺也被称为戏剧界的莎士比亚。”刘宗锦介绍,2022年5月,河北区与北方演艺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曹禺故居纪念馆改造升级。在延续原有建筑风貌特征和空间肌理的基础上,对曹禺故居的外檐景观和楼体照明进行了整体修缮。与此同时,还对曹禺剧院的内部结构、消防以及空调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为满足各类戏剧活动形式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曹禺剧场恢复演出之后,推出了很多沉浸式的演出,得到京津冀客群的青睐,他们会在周末的时候轻度假专程乘动车到曹禺剧场,欣赏这种小剧场的演出。现在曹禺剧院正在推出《寻找戏剧家》主题沉浸式演出,每个人都有一个演员梦,可能既是演员又是观众,用这种形式来增加体验感,不断丰富意风区文化消费业态。”刘宗锦说道。

  “洋楼+策展”,增加中意艺术交流,感受文化多样性魅力。

  今年五一,中国天津首个“意大利艺术之家”亮相意风区马可波罗广场西南角楼。

  刘宗锦说:“打造意大利艺术之家,目的是增加中意两国民间文化艺术交流,打造充满活力、创造力的文化艺术空间。通过举办中外艺术品展览、文化演出和各类讲座,让游客在中国在天津就能够感受到国际化的文化体验,更好发挥意风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城市对外开放水平的窗口作用。”

  意大利艺术之家将提供意大利语艺术工作坊、设计与手工制作等各种特色分享,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意大利文化和美术,了解到意大利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洋楼+科技”,新技术手段实现沉浸式观展。坐落于意风区的天津梁启超纪念馆打造了全市首家名人旧居实景灯光秀——《少年强》。”2023年5月梁启超纪念馆利用全息投影、数字孪生、扩展现实等多种新技术营造沉浸式观展氛围,力图展现梁启超的历史贡献、教育理念和满门俊秀的家风故事。通过专业演员在纪念馆内开展沉浸式演出,带领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梁启超的爱国情怀和家风教育,为游客带去历史与现代科技碰撞的声光沉浸式体验。今年暑期还推出了“课本游”,成为广大青少年的热捧地,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围绕梁启超“少年中国”系列IP,打造以励志少年为特色的中国第一亲子旅游目的地。

  “洋楼+消费”,打造时尚、有活力的消费载体。为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推动津滨双城联动发展,去年10月河北区政府与东疆综保区管委会签署框架协议,在招商引资、政策共享、文旅联动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合作。“意风区马上还会推出‘洋楼+消费’模式,意风区作为百年历史风貌街区,围绕如何将历史遗存实现当下活化,充分发挥洋楼载体丰富和区位交通便捷的优势,与东疆新经济新业态形成互补。年内,河北区联合东疆综保区管委会,利用原意大利兵营这座百年历史建筑,共同打造“东疆之星·意风新经济产业园”洋楼活化示范项目,形成集“商业消费+商务办公+策展型活动”于一体的复合综合体,实现老街区+新地标、老建筑+新消费、老字号+新品牌的‘新老融合’,合力打造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示范项目。”刘宗锦介绍到。

  据悉,“最美书店”钟书阁天津首店将开业运营,非遗项目和一宫花园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意风区·东西里”项目将引入高端酒店、轻奢定制、餐饮等商业业态,打造高品质消费场景,塑造崭新地标节点,展现意风区独特魅力,吸引消费者打卡。

  近年来,意风区创新消费场景,举办多场特色活动。“五一期间”举办“聚海河之北·争意风之巅”第七届王者荣耀全国大赛天津意风区站赛事,这也是该赛事成立7年来首次落地历史风貌街区。在意风区第一工人文化宫场地举办伍德吃托克艺术市集,集结超60家新锐艺术品牌,配以音乐、室外街头餐食体验,为游客打造一场历史与现代碰撞的春季乐园。端午假期期间举办“意夏粽情”系列主题活动,动漫音乐会、阳台歌剧、意风全能市集等多重活动惊喜上演,打造尽显“国际范儿”的意风文艺生活。此外多次承办市级重要活动,如天津国际设计周、天津夜生活节、天津首单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测试活动等。

  意风区先后获评“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荣誉称号。

  “意风区日益成为成长活力旺盛、未来无限可能的发展沃土。下一步,将围绕中意文化交流,进一步引入高端时尚业态,打造名人名品名牌和首发首展首秀聚集地,努力把意风区建设成为全市独具魅力活力的特色商业街区,全市知名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和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风采的城市会客厅。”刘宗锦这样说道。

【霍山: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产业化】近年来,霍山县东西溪乡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着力打造地方政府、高校、农科研院所、企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平台,依托科技赋能,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乡村振兴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农项目,走出一条科技兴、产业强、生态好的发展新路。

校社合作,激活“一溪泉水”
走进东西溪乡东溪村,山峦起伏,泉水叮咚,鱼塘星罗,形成村落与鱼池共生、游人与鱼虾相戏的独特乡村景观。
依托溪涧纵横、水源丰富的自然资源,东溪村合理利用平峰山下山泉活水,在原有小规模山塘、溪水养鱼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山泉水养殖业。
“我们山泉活水养出的青鱼、鲢鱼和鳙鱼,肉质鲜嫩营养高,消费者都喜欢。”养鱼大户潘家才乐呵呵地说。
养鱼致富后,潘家才带领村民成立山泉水生态渔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池塘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和水产品加工。但他深知仅凭自己摸索的养殖经验,效益不稳定,经营风险大,很难跟上规模化养殖的大趋势。
在东西溪乡党委政府的撮合下,合作社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专家教授们手把手传授健康养殖、饲料应用、疫苗防疫、综合种养、渔业物联网等现代化养殖和营销技术。开发出独具大别山风味的“长条鱼干”“瓦块鱼”“鱼鳞冻”“咸干鱼”等鱼类产品,“注册了“河家湾”商标。村里的山泉水养鱼立杆见影地实现了品质、产量和效益的综合提高。
乡村振兴,科技是支撑。只有加强与科研单位及高校的共同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通过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快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才能有效破解农村人才短缺和技术匮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连续取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六安市小龙虾繁育基地”“六安市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等一系列荣誉称号。通过技术培训的方式,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60户从事水产养殖,面积达500多亩。共吸收35名脱贫户在基地务工,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有专家教授给村里当顾问,我们才有胆量扩大规模,带动乡亲们一起干。”潘家才说。
有了科技“活水”,东西溪乡将泉水鱼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依托作家村、杨三寨、九里河、平峰山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建成一批以“三线”文化、乡村摄影、鱼旅融合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逐步实现“以旅促鱼、以鱼兴旅、鱼旅互动”的融合发展新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美食、文化体验、山水康养、农家休闲等为一体的绿色富民新业态。

大师改良,精制“一盏红茶”
时值三伏,坐在东西溪乡彩云边原生态石斛基地的山中茶室,细心品味一杯“霍山红”茶的醇香回甘,不觉间酷热尽去,烦燥渐消。
东西溪乡位于霍山县东南边陲,山川纵横,云雾缭绕,上世纪中叶起就开始种植皖南引进的祁门槠叶种茶树,茶叶是当地农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为持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东西溪乡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2019年,该乡依托茶叶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在杨三寨村成立霍山县彩云边生态农业公司,研发创立“霍山红”红茶品牌。
产业要做大,人才是关键。东西溪乡多渠道加大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2023年4月,邀请中国制茶大师、国家高级评茶师、祁门红茶非遗制作传承人刘同意在作家村成立大师工作室,专门指导红茶种产,提档制茶工艺、升级红茶品质。
“刘同意大师查阅了大量资料,在恢复红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本地茶叶的品种特质,对原有工序进行了细化改良,形成了霍山红茶独特的制作工艺标准,成为我们茶企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独门秘籍,也帮我们东西溪乡带出了一批技术成熟的制茶师傅。”谈及“霍山红”的发展,霍山县彩云边生态农业公司总经理李小龙眼里神采奕奕。
通过萎调、揉捻、发酵、烘干、精制等一系列工序,工艺改良后的“霍山红”干茶条索紧细,茶毫显露,汤色橙黄透亮,入口甜香、花果香交融,回甘生津。
在非遗技艺的加持下,“霍山红”在第十六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上喜获“2023长三角斗茶大赛”红茶类金奖。
随着霍山红茶的试制成功,东西溪乡茶农的鲜叶采摘期延长到7月份。
“如果每年只采一季春茶的话,农户的茶园以及与茶叶加工相关的厂房和生产设备都得不到充分利用,每亩地产值只有1万元左右,而加上夏秋茶,亩均效益则可达到1.8万元。”李小龙说,不断创新和丰富茶叶品类,提升品质,才能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拓展更大茶叶市场。
为坚定群众发展信心,该乡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流转31户农民150亩茶园,共同打造杨三寨村红茶园。2022年,红茶产业为杨三寨村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左右。此外,通过提供优质种苗、给予技术指导、保价收购散茶、群众就近务工等方式,合作社带动周边百余户村民从事红茶产业,户均增收5000余元。

科技加持,培育“一山天麻”
盛夏时节的东西溪乡桃李河村,千山葱郁,万木竞秀。桃李源天麻林下种植基地里,十几个务工的村民正忙着培育菌床。
“去年天麻每公斤卖到34元,今年我们又扩大了100多亩。”基地负责人王玲满头大汗却难抑脸上喜悦。
桃李河村海拔近800米,山高岭大,交通不便,耕地稀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重点贫困村。该村虽然有着悠久的天麻种植历史,但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理念,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2020年7月,东西溪乡因地制宜制订天麻产业化发展规划,通过招商引资,重组霍山桃李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着力打造天麻两菌一种生产、种植、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
在东西溪乡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桃李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功对接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天麻产业分会、安徽农业大学,引进外部资金、人才、行业资源,进行股份制改造,运用室内筐栽立体种植技术,加强人工干预,实现控温控湿,达到提质增效、节约土地、保护山林的目标。
“相对于传统天麻种植,我们在两菌一棒等多方面进行了科技创新和改良。在高校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杂交出这种品相好,产量高、耐高温、抗逆性好的0代天麻种。还完成了中低海拔林下、大田固定菌床大棒‘三下窝’种植实验。有了这些前沿科技力量的加持,天麻的产量提高了好几倍。”桃李源公司董事长吴大林介绍说。
目前,桃李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共投资400万元,在东西溪乡余家畈村利用废弃小学校舍建成大别山产区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天麻菌种生产基地,运用安徽农业大学的最新技术,主要生产蜜环菌一级种、二级种、栽培种,设计年产能100万袋(瓶),远销云、贵、川、陕等各大天麻主产区。
科技赋能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如今的霍山县桃李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已是全省第一家药食同源试点企业,注册资金人民币2000万元,种植基地400亩,固定工人30余人,带动全乡天麻种植户近200户,种植大棚和林下天麻约1000亩,年产值近1000万元。“东西溪天麻”已经发展成为大别山区道地中药材中的拳头品牌。
“除了山泉水鱼、生态茶叶、林下天麻,我们还有高山薇菜、霍山石斛等等。现在全乡6村1社区都有了自己的支柱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方式,带动当地村民抱团发展。依托科技赋能和产业驱动,我们东西溪的乡村振兴一定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东西溪乡党委书记伍凤麟自信地说。

【“双碳”目标下 经开区新能源车企交出亮眼答卷】

从可持续发展到ESG(环境、社会、治理)概念的爆火。近年来,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向着“双碳”目标的达成,使西安这座城市携手车企领军者,乘着时代的“东风”,一路快速发展。而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经开区,责无旁贷,并提前布局。

“双碳”目标,是指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背景之下,就汽车领域而言,如何从汽车全生命周期角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紧抓行业发展机遇,助力西安高质量发展,作为减碳实践“先行者”的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和重卡行业“领头羊”的陕汽交出了亮眼答卷。

“引领”还是跟随
全生命周期减碳的思路

在全球碳排放压力持续增加的背景之下,道路交通的减碳减排尤为关键。就此而言,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减排的“主力军”。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其产销规模已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同一年,西安以101.52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量,同比增长277.7%,成功晋升为“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而在此背景之下,吉利汽车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以前不久发布的《2022年ESG报告》中的吉利汽车为例,其9个整车基地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2022年光伏装机容量达307兆瓦,这些低碳减排成果背后,是吉利汽车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降低污染,实现企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成功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吉利汽车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分别较2020和2021年下降8.1%和5.6%,尾气碳排放密度平均下降10%。

当然,减排并非一蹴而就之事,也非轻而易举之事。

吉利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单是在产品端,吉利就把ESG理念融入造车各个环节,比如打造零碳工厂,开发低碳材料,加大使用铝合金等轻量化和循环材料造车,自有包装100%使用可循环包装,实现退役电池100%溯源,整年的报废材料可回收利用率高达97.3%等。”

也正是这一年,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2.87万辆,同比增长超300%,销量占比由上一年的6.2%增长至22.9%,单月新能源渗透率多次突破30%……

政企“双向奔赴”
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当然,产业的快速发展亦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及各相关开发区致力于将汽车打造成支柱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23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亦指出,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在此背景之下,吉利汽车在陕西的两个基地顺利完成新能源技改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

位于经开区的西安吉利,作为吉利汽车占地面积最大、投资最多、产品最高端、工艺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4.0工厂之一,也是入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可持续发展产业成功案例之一,更是吉利全球首个全架构、全能源、全车系超级智能黑灯工厂。

在管理端,西安吉利持续夯实纯电、混动、换电、甲醇等多技术路线新能源生态布局,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将技术改造与管理节能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智能化领域技术创新。2023年上半年单车能耗比2022年上半年同期下降23.08%。在产品端,吉利汽车已构建起包括纯电动、混动、甲醇、换电等在内的多元化新能源技术路径,其中,星越L HiF油电混动和星越L HiP插电混动已经在西安落地投产。

6月5日,西安吉利第30万台量产车正式下线。从2017年落户经开区到现在,西安吉利创造了单班DP750、双班DP1000、月产破2万台、159天实现量产车从20万台到30万台的跨越等多项纪录。

据了解,计划投资4.8亿元的吉利新能源技改项目也将落户经开区,助力经开区乃至新能源汽车迈入新发展阶段。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释放工厂产能,推动实现每小时生产下线65台整车,为推动“双碳”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而作为经开区汽车产业龙头的企业之一的陕汽,也在清洁能源与新能源、智能网联商用车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开发了以CNG、LNG、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等为动力的多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智能驾驶重卡,拥有424项替代燃料及新能源汽车专利技术,目前,高速公路智能重卡已实现量产,L4级自动驾驶在港口等场景实现示范运营。

今年2月,总投资100亿元的陕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及产业链项目正式落户经开区。该项目的落地是陕汽不断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构建重卡产业链集群的典型实践。陕汽将重卡扩能项目作为推进“两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重要战略支撑点,做大商用车,做精专用车,做强零部件,培育新的增长点,以“新动能”推动整车板块升级。

在陕汽和吉利的“龙头”作用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经开区,经开区打造百万辆汽车重镇和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的雏形已现,高科技汽车制造业正成为经开区万亿级装备制造大布局的重要驱动力。

积极推动“双碳”战略,着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这是西安市2023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吉利、陕汽紧抓“新能源”契机,助力西安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的生动实践。据工作人员介绍,经开区将在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将持续盯紧双碳目标,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从技能提升、产品创新、技术精进、人才培育等多个方面,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使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道路,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构建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部分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记得六年前也是这样一个下着雨的夜晚初二的我小小的 听着雨声趴在桌子上写日记那应该是我第一次对北有着很浓烈的思念之情的时候 那个时候的日记还不会寄给她 都是给自
  • 活动中,公司经法部和建设公司法律专责分别对两起诉讼(仲裁)案件进行了法律分析,对案件处理过程中需注意的法律问题予以指导,并对各专业部门的日常工作给予了切实有效的
  • #ONEUS[超话]# #谜镜浮月ONEUS# 211003 [官方飞鸽] [ONEUS] ONEUS 1000 DAYS ONEUS出道100
  • 今日强壮明日衰,壮时笑人,衰被笑,世态炎凉君知否?今日强壮明日衰,壮时笑人,衰被笑,世态炎凉君知否?
  • #日本留学##日本留学生##想去日本留学#听名字以为是青铜,实际上是王者的大学:东京农工大学这所学校的名字好像旧社会的名字啊,给人感觉毕业出来就是去种地、搬砖有
  • #日常[超话]#考试周的小艾Halloween的氛围感全靠p哈哈线上支教/主持歌唱比赛(都是大佬太牛了)/给小朋友发糖/在楼梯间凹造型/赶ddl……这个周末好像
  • 好像馒头(奥利奥走丢了的狗朋友)我们赶紧停车,我一叫馒头,它就兴奋的跑过来。想着走远了就算了吧,结果它突然就跑回来了,不知道是不是看到我们还在,高兴的围着我们跑
  • 我跟这个世界处不好,是常态,是社恐人士的共鸣。对他而言,是全宇宙唯一的。
  • 有了关系比较好的男同学,然后⭕ 吃醋的把我叫出去问情况。”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真的疯了我,是你了陈⭕ !!!!
  • 而且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做到的要有直播团队 还要有助理!!要不停说三四个小时 要去打价格战利润低!!芭蓓欧首席战略官从我决定做品牌那天起就跑0粉直播 从0粉到今天的
  • !当然貂也是可爱到爆炸!
  •   张海指出,中原地区有一些仰韶文化遗址还存在数量不多的水稻,表明随着稻作农业的北传,仰韶文化的成熟粟作农业经济体系中已经出现了混作的特征。  张海介绍,学界一
  • 我可以开私房菜啰……抄手馅儿的调制技术秘而不宣哈[笑而不语] 1234567您教给了我最美的乐章,赤橙黄绿青蓝紫您带给了我七彩的阳光,人生的旅途上您为我指明了方
  • 当然,为了减肥,坚持纯粹的无糖饮食是没有必要的,不仅会让你吃不必要的苦头,还会让你的大脑对糖分的需求剧增,哪天憋不住就会反弹而进食过量的糖分。保证每日加工糖的摄
  • 五彩缤纷的秋色在白茫茫的天地间探头探脑,用力拥抱着属于自己的一季时光,好在雪花也只是来做客,沾花惹草一番就逃遁无寂了,只留下冷冷的风拾掇着似秋似冬的光阴。 打开
  • [心]@X玖少年团肖战DAYTOY @电视剧余生请多指教 @腾讯视频 @湖南卫视(来源:青青子矜聊)#历史小喇叭[超话]##肖战[超话]##《余生请多指教》#
  • 中控ZK8500指纹M1读卡器是北京明华诚信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世界上最薄的光学系统,只有6mm, 表面采用了坚硬的光学材料并喷薄膜,该设计产品极为小巧,输出图象最
  • 傍晚舞台有表演,在水里看表演的时候,镜头拍过来,投影在大屏幕上时,跳起来让吴先生抱着我,然后接吻,就是为了实力抢镜的[哈哈][哈哈]知道会给特写,就和吴先生商量
  • #江西铅山发现1例核酸阳性#【江西铅山为防疫将红绿灯统一调为红灯 减少人员和车辆流动】#江西铅山县红绿灯全部调整为红灯#据铅山交警微信公众号消息,由于疫情防控需
  • #披荆斩棘的哥哥背后的男人##阿Kenn说李宇春对自己帮助很大##阿Kenn解读披荆斩棘的哥哥舞台# 从《N+1》《Stop,我的王国》《下个路口见》再到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