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原文
忏悔品 第六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
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从前所有恶业骄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善知识,以上是为无相忏悔。
云何名忏?云何名悔?
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
自性众生无边誓愿度,自性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
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
善知识,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
从今日起,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
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
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法,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
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澈,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归依是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
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念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
颂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 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 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 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 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 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 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 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 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 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 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

转物之功,须凭妙智,悟圆理,破法执,
悟明心外无法,法法唯心,转万物为自己,
则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皆吾一体,
此由事法界,而悟入理法界也。

(继起圆修,亡尘入性,以性融尘,则同如来。)

以妙明不生不灭之自性,合如来藏,
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理不碍事,事不碍理,
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而证入理事无碍法界也。 

(则同如来者,法身如来也。)
法身以理为身,圆融无碍,随举一法,体即法身。
由理事无碍,
然后
身界无分,尘毛相即,
小中现大,大中现小,
而证入事事无碍法界,即同如来,
(称性作用,一切自在)矣! 

昔僧问谷隐聪禅师: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万象是物,如何转得?’

聪曰:‘吃了饭,无些子意智。’若有意智,为物转也。 

又僧问韶国师:‘如何是转物,即同如来?’
韶曰:‘汝唤甚么作物?’
曰:‘恁么则即同如来也?’
韶曰:‘莫作野干鸣,拟同如来,即千里万里。’ 

又此两节文,若按相宗解释,
一切众生,从无始一念妄动以来,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成阿赖识。

此识有见、相二分,
(不知见、相二分,本来不离一心,)
(以能见之见分,取所见之相分,)

如下文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此为(迷己为物,既迷为物,)
(则失本心将心认作物,不了是心,则非失似失矣。),

由是心、物两分,
(见分)恒被(相分)所转,
逐物意移,(故于相分中观大观小。  )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者:
见、相二分,如蜗牛二角,出则成双,收则归一,
(现要转物,相分即是物,必由见分去转他,如何转法?)
但要见分(不取)相分,
(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则无物可转矣!

如性宗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则同如来矣。
相既叵得,碍从何来? 

——圆瑛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彻悟禅师:劝人念佛。业力由心转变。善根在人栽培


众生所以轮回者。六道也。余趣众生。为惊瞋苦乐所障。无暇向道。可以整心虑。趣菩提。唯人道为能耳。但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人身岂易得乎。人道众生。从生至壮。以及老死。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世间尘劳生死业缘耳。佛法岂易闻乎。得人身已难。况得男子身。六根具足尤难。闻佛法已难。况闻弥陀名号。净土法门尤难。何幸而得难得之人身。何幸而闻难闻之佛法。闻之而犹不肯信。不深为可惜也哉。不信姑置。即如信者。信而不愿。犹不信也。愿而无行。犹弗愿也。行而不猛。犹弗行也。行之所以不猛。由愿不切。愿之所以不切。由信不真。总之生真信难。信果真矣。愿自能切。愿果切矣。行自能猛。真切信愿。加以勇猛力行。决定得生净土。决定得见弥陀。决定证三不退。决定一生补佛。既得生净土矣。旷大劫来生死业根。则从此永断。既一生补佛矣。至极尊贵无上妙觉。则便得圆成。此一念真信所关系者。岂浅浅哉。苟非障道缘薄。生死业轻。久种善根。宿因深厚者。何以能尔。然吾人无量劫来。业力轻重。善根深浅。皆莫得而知。但业力由心转变。善根在人栽培。是故宏法者。不得不善巧方便。恳切开示。而学道者。不可不竭力奋勉。勇往直前。但一言入耳。一念动心。皆可转变业力。皆能栽培善根。虽闻种种紧要开示。都无一言所入。虽遭种种逆顺境界。曾无一念奋发。是为真业力深重。真善根轻尠。则亦莫可如何也矣。现前一念心性。本与佛同体。佛已久悟。而我犹迷。佛虽已悟。亦无所增。我虽犹迷。亦无所减。佛虽无增。以顺性故。受大法乐。我虽无减。以背性故。遭极重苦。佛于同体心性之中。虽受法乐。以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念念忆念于我。念念摄化于我。我于同体心性之中。虽遭众苦。不知仰求于佛。不知忆念于佛。但唯逐境生心。循情造业。旷大劫来。五逆十恶。种种重业。何所不造。三途八难。种种大苦。何所不受。言之可惭。思之可怖。设今更不念佛。依旧埋头造种种业。依旧从头受种种苦。可不愧乎。可不惧乎。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于念念中忆念摄化于我。则我今者深感佛恩。故应念佛。一向长劫枉受众苦。欲求脱苦。故应念佛。已造之业。无可如何。未来之业。可更造乎。生惭愧心。故应念佛。同体心性。既曰本有。即今岂无。祗欠悟证耳。求悟心性。故应念佛。以求悟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惭愧心念佛。念佛必切。以畏苦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感恩心念佛。念佛必切。我不念佛。佛尚念我。我今恳切念佛。佛必转更念我矣。大势至菩萨云。十方诸佛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逃逝。虽忆何为。若子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此大士亲证实到境界。吐心吐胆相告语也。我今念佛。必得见佛。一得见佛。便脱众苦。即开悟有期。果得开悟。便可一痛洗已往之惭愧矣。佛尚可不念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生肖鼠和生肖马1同事之间相冲如果属鼠和属马的人不在容一个部门,那这种情况就不用担忧,因此彼此接触的机会较少,气场碰撞的机会也少,因此无需化解。生肖虎和生肖猴1同
  • #文轩[超话]#wx#文轩世界第一初恋# “满天辉映的不止星光 还有你眼中的星河鹭起” , . #文轩[超话]##文轩# wx#
  • 咖啡知识☕️|咖啡品尝专业术语描述咖啡的香气、风味、感觉️着准确的专业术语香气辛辣|巧克力|焦糖|燃烧物风味酸质或微酸✅|苦✅&⭕️|温和✅|发酸⭕️|
  • #诗歌[超话]#《爱脆弱的心灵》从日光下借来明月清风,追光者举戈欢跃。#诗歌##诗歌[超话]##朋友圈文案##文案##文学##原创诗歌##原创诗歌[超话]##原
  • 2、教育板块涨幅靠前,周五有主力资金流入,但教育并不是一条单纯的支线,有点类似于国企改革的叠加属性。2、教育板块涨幅靠前,周五有主力资金流入,但教育并不是一条单
  • 什么叫冷圈啊萌新啊冷圈啊 发文两周,我在lof上的粉丝目前有7个: 第一个是我的小号,第二个是我的铁粉基友,第三个是被我强硬拉来凑数的我妹,第四个是高中时期就被
  • 而且,就连超大单资金在今日也不过只是净流入1个多亿而已,因此,笔者认为,虽然A股今天突然再次大涨,但是,情况却不同了,目前来看,更像是修复性的行情而已。今日的A
  • 220120 ins 저의 생일을 축하해 주시는 모든 분들 정말 감사합니다ㅠㅠㅠ!!! 18번째 생일 날 이렇게 많은 분들의 사랑을 받다니...
  • 不少人包括我在防脱发这件事上,都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作为一个防脱小大人,给大家分享几款防脱好物,防脱洗发水哪个牌子的效果好?不少人包括我在防脱发这件事上,都做出
  • 本周偶然有事去了一次,工作区的顶灯都没有全开,能够看得到的人不足10人,完全没能到20%的要求,没办法,太多人病倒了。到了隔年的清明節,他又回鄉掃墓,希望能再遇
  • #丁程鑫表演课演少年周楠#感觉丁程鑫对于生活有自己的感知和想法,在乱花渐欲的花花世界,我们似乎总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随波逐流的决定自己的好恶,或者只有身处热闹
  • 乙亥日的婚姻怎么样此日柱的人,找对象往往是懂得体贴,对命主呵护关照的,如果命局食伤比劫无或弱,行运不在食伤比劫运时,所找对象则是比命主要大。 2、从格的人,意外
  • 之前作为一个云追剧的观众,我特别爱病娇卡妹,但是完整看完,会发现特利迦更有魅力,他的态度真的特别戳人,让人很有安全感老实说自从8月入坑奥特曼以来,我也看过很多部
  • 现在在回家路上说实话在云南呆了快一个月,还是有点震惊当时一句话就让我头脑发热的出发了,当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落地昆明了一路从昆明开车到香格里拉,途径丽江在丽江歇
  • 之前的阴跌更多的还是基金压盘调仓的阴谋而已,否则你解释不了为何外资休息之后,A股今天还能上演这种强修复反弹。阴跌了两周的八类股终于迎来了资金的回流,很明显,也再
  • ✅预约春春语音祝福,预约成功后会在30号收到#春春新年来电# 更有惊喜彩蛋静待开启✅互动有礼,参与互动有机会得【娟姗有机腊八礼盒】1份[憧憬]用金典致最爱,为最
  • 【一】记得以前看“恶魔的崛起”总觉得有些成王败寇的意味——反正人都死了,又是大反派,可以随意说他多么地不堪。如果是绝对的善与恶,那么也不存在“改造”了——因为坏
  • 我惊了我的妈呀你是什么人间巨美!!
  • #晋江美食[超话]#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本店主营的人气美食——驴脚汤[来][太阳]本店是22年老店,主营驴脚汤,还有非常下饭的卤驴肉驴肠,鹅肉,猪脚,丰肉,还
  • 我今天收到的耙耙柑是5天前自己下的单,一般这类物品我更愿意以一个普通顾客的身份去购买,这样更真实。在朋友圈会被秒赞的文案1.时光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 (配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