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丧考彪[超话]#西岐爱情故事之彪子揣崽其三十九

孙子羽头痛欲裂,身上剧痛剧痒,有人在他身上冲着最疼最痒的地方下手,他挣扎起来,这时候彪子在他头顶说了句,“别动,上药呢。”

他又咬牙忍上了,哥叹了口气,觉得他们北崇军风实在让人说不出话。

当初彪子初来西岐,身上伤的,那人都站不起来了,老爷子要给他抓药,彪子愣扶着墙走了,撂下一句没事。

生穗穗的时候,那样的剧痛,彪子一声也没吭,硬扛。

眼下这位小兄弟,人还茫茫然呢,彪子说了句上药,挣扎都不挣扎了,咬着牙,青筋暴起,但也一声不吭。

孙子羽身上的伤口没处理过,有些已经腐烂发脓,又加上冻伤,处理起来麻烦的很。

忙了两个时辰,孙子羽早疼昏过去两回,哥最后给包扎好,又灌了一口参汤进去,彪子这悄悄松了口气。

他是北方阵的老大,每一个人都归他罩着,谁出了事儿都不行,所以他忧心忡忡。

哥拍了拍他的手,“这件事,你不要露面,北崇也不必去,我对外放出你忧思成疾的消息,现在外边都在传你因为北崇世子扣押亲信而旧伤复发,他热锅上的蚂蚁,下不来台,名声也难听。”

“后续我跟东南伯侯亲自去一趟,请他放人,他只要放,我们可认他北伯侯之位,台阶都给他铺好了,他只消用心疼弟弟的名头就可以把人给你全须全尾的送回来,名声两全,到时候你去西岐边境等人就好。”

彪子沉默了一会儿,最终叹了口气,“我是真想弄死他,但是朝歌那边动向不明,要是西岐北崇真动手打起来,朝歌趁虚而入,反而……反而坏事。”

哥笑了一声,“我们穗穗又多了许多叔伯。”

他在彪子发红的眼皮上轻轻摁了一下,“不要皱眉,这些事都是小事,远比不上你早上没吃点东西重要,还有粥,我去给你盛一碗。”

彪子低声说,以前我总想不明白,都是给送到朝歌不要了的,怎么激发就天天那么乐呵,原来是有你这样的哥哥,他肯定一直觉得,你会去接他。

“哥,这种事我没有办法,北崇不服他的人会用我做招牌,但是我背着弑父的名头,怎么也不可能回的去……你帮帮我,帮我把北方阵带回来,日后,我同北方阵,愿做西岐身前盾。”

哥在他嘴上轻轻碰了碰,彪子扣住他脖子,本来想把哥往床上压,压到一半想起孙子羽还在上边。

他把哥拽起来,哥踉跄了一下,他俩倒在柔软的毛皮上,彪子说哥,我们很忠心的。

哥摇摇头,“我不要你的忠心,我要你平平安安,自由自在,日后几十年,你想游山玩水,也不要因为什么话拘在西岐,你要想去哪儿去哪儿,要要什么就有什么。”

彪子想脱衣服,但是孙子羽还在,他忍耐着喘了口气,趴在哥颈窝里蹭蹭,“……老伯侯说我儿女双全,孙子羽不会是我儿子吧……他怎么比穗穗还能搅和。”

哥提醒他,“孙兄弟没睁过眼睛呢。”

孙子羽本来已经醒了,心想,现在除非眼皮让人揭了,否则不可能睁眼。

【探源殷商文明,考古工作大有可为】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近日,人民网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副主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震中,就殷商文化探源、科技考古以及考古科普工作等内容进行交流与探讨。

主持人:探源和考古的工作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王震中:考古工作对于文明探源起至关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商丘地区对于殷商文明的探源更加重要。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化传承中很重要的大历史时段,夏部族、商部族、周部族都是当时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来讲,从华夏民族形成的过程角度出发,研究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在夏商周时期情况,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探源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为了研究商丘地区在殷商文明起源方面起到了何种作用,甲骨学者和古史学者、考古学家都做了大量的努力。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著名的美籍华人张光直教授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了中美联合考古,专门在商丘联合考古发掘,当时美方代表是张光直教授,中方代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长寿先生,他们在商丘从1990年一直发掘到1999年,一共进行了10年考古发掘,发掘出春秋时期的宋城。

宋城,是春秋时期宋国的都城。春秋时期的宋是商族的后裔,当年武王推翻商朝以后,把微子启分封到了宋。微子启是商王室王族的一位重要贤达,所以宋是商族后裔。张光直先生和张长寿先生在商丘发掘的初衷是想挖到商代早期的遗址,以此探索商文化的起源。10年发掘的成果是挖到了春秋时期的宋城。商丘是黄河改道泛滥的黄泛区,一些商丘的遗址现在被埋藏在黄河泛滥的淤泥之下十几米,挖掘难度非常大,而且商丘水位较高,向下发掘几米之后就会出水,积水量大,挖掘很难继续开展。因此,当年挖到一个宋城是很不容易的。

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商丘设置了一个考古工作站,表明对商丘的考古非常重视。我们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也在商丘成立了一个分会——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商丘商文化研究会,也是出于对殷商探源和殷商文明研究重视的缘故。

关于商文化、商族的起源,学术界主要分为两大学术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商族和商文化起源于河北的南部,后来向河南的北部和东部迁移,在早商时期,从河南的北部迁到了郑州和偃师。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里面占主流,考古学把它命名为下七垣文化,也有学者直接称之为先商文化。所谓先商就是商代之前的商的先公先王时期,商代之前的时间就相当于夏代,商代之前的商文化就是先商文化,即夏代时期的商文化。也有的学者认为不是走的河北的南部到河南的北部,可能还经过了山西的南部地区。但大方向这些观点归为一派。

另一种观点认为,商族和商文化是从东部向中原发展的,比如说从山东半岛,海岱地区起源,商和商之前海岱地区的族群被称为东夷,因此,此类观点认为商文化是来源于东夷文化。这里面又有细分,比如说今天我们看到商代早期的东西里面有一点东部的因素,东部因素被称为岳石文化,有岳石文化的因素就认为是从东部来的;也有人认为商文化是混合型文化,因为商朝早期的东西既混合了北方来的下七垣文化,又混合了东方来的岳石文化。

当年张光直和张长寿两位先生是相信商应该是从东边来的,所以,就去商丘,想发现先商文化,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挖到早商的东西,只是挖到了春秋时期的宋城遗址,即商人的后裔宋国的都城。

现在要探讨商文化的起源,从文献角度来讲,材料搜集的比较齐全,各种观点都已摆了出来,探索的深度和广度已经到达一个水平,难以从文献的角度继续推进。所以,就得靠考古挖掘来突破。

我们这次在商丘开了一个“殷商探源与豫东考古暨三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推动考古工作在商丘能不能挖出商代早期的东西,以及能不能挖出与商代早期相衔接的商朝以前的遗址,我们称为先商时期的东西。

主持人:您认为,殷商探源等早期文明史的研究工作,最能体现中华文明的哪些特性?

王震中:先秦时期,华夏族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主干部分的前身。在文明探源的时候,同时也在探讨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各个文化、各个族群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以及他们怎么形成的华夏民族,华夏民族又怎么发展为中华民族。

殷商探源要想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来说,文献的研究已经是快穷尽了,只能通过考古来推动。最终落脚在它是我们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举办了殷商探源与豫东考古暨三代文明学术研讨会。

主持人:商丘的商文化发掘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震中:第一点,商丘遗址保护非常完整,商丘考古具有特殊价值,汉代以后黄河泛滥造成很厚的淤积层,把遗址都埋在十几米下的深度,发掘困难,但是,一旦发掘出来的时候,它保留的遗址也可能会比较完整。例如意大利的庞贝古城,由于火山爆发而被掩埋,现在人们发掘出来以后,当时的情景活灵活现,遗址非常完整。

第二点,商丘遗址对探寻早期文明起源与传承有重要意义。商丘是各方文化的汇合地,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很容易产生混合型文化。这种混合型文化对于解决夏、商时期部族、族群的来往融合,以及商文明、商文化的成分问题,有很大关系。而且混合型文化对于我们来解答、解释民族融合问题有重要意义。

我有一篇论文,标题就是《夷夏互化融合说》。80多年前,有学者提出著名的“夷夏东西说”,他认为在夏商周三代及三代以前,地理形势主要是东西之分,即分为东部的诸夷(以山东半岛海岱地区为核心)与西部的诸夏(以中原地区为核心)两大系统的对峙。但是我使用互化融合说分析了距今六千多年到四千年的大时代两种文化是如何融合交往的,华夏民族是怎么形成的。我的研究认为,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过程中民族融合是通过交流、交往、交融形成的。夷夏既有在分布上东西对峙的一面,亦有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一面。

商丘地区和濮阳地区是很重要的一个混合型文化地带。所以,我们在商丘考古,除了对商文化探源以外,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即很可能我们挖出来是一个混合型文化。混合型文化有两种混合型,一种是说这个文化里面,以某一方文化为主,同时还保留了一些其他方的文化。另一种混合型就是经过深度混合后,各个方面的特征都变了,变成一种新型的文化。我们挖到哪一种,就能够印证哪一种解释。

另外,我认为中国夏代、商代、西周三代王朝是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比如周王朝的复合制结构体现在鲁国、齐国、燕国、晋国等诸侯国如同王朝里面的“国中之国”,周王则直接控制王畿之地——“国上之国”。如果把这个结构放到整个中国版图里面来看,中原、殷墟、安阳一带,是王朝中最核心区域,和王室文化紧密相连。在西周时期,宋国也是西周的诸侯国之一,由此在这里可以看到各地和中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民族融合时,各个地方文化都起到哪些具体的作用。

主持人:当前,探源与考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有哪些?能否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攻克?

王震中:在各个不同的地方考古工作的难度情况不同。例如安阳、山西、陕西、商丘的挖掘难点不同。商丘考古工作最大的难点就是其古文化层往往在地下十几米处,并且水位高,挖掘难度很大。为了解决这些难点,考古学与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不断深化。比如说,我们用过去那种洛阳铲来看土质土色,然后来判断下面有没有东西。这个方法在商丘就没法用了,因为没有十几米长的洛阳铲。在地下探测技术上,现在研发使用的物理仪器探测金属物,通过电流、电磁波等手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数字技术,感应地下的人类活动遗迹。不仅可以提高挖掘现场位置、规模的勘测精度,而且在探测未发掘过的遗迹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航拍考古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从空中寻找地下古迹。在大范围考察某个区域遗迹时,可以用航拍。用飞机航拍,秋天麦子收获后与春天麦苗泛青时各进行一次航拍。通过麦子走势寻找并判断遗迹位置。由于地下土质不同,麦子泛青时的长势与颜色不同。有的地方就很绿,长势很好,有的地方泛黄,这部分区域则埋藏着原来的夯土城墙,通过大面积的航拍,就可以把夯土城墙的走势固化出来,大致明确城阙的框架。此外,可以通过航拍寻找陵墓,相传商丘市睢县是宋襄公的陵墓,陵墓的土质也与普通土质不同。

在分析和检测技术上,过去我们使用浮选法,对地层下方发掘出来的土壤进行浮选检测,分析考古遗址中埋藏的古代植物遗存与遗址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随着科技在考古领域的不断发展融合,微量元素分析技术得到应用,能够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样品中的元素成分,对出土的铸铜遗址、铜器、半成品上的元素进行分析,确定它们的原产地、年代、运输方式等信息。

现在科技考古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古DNA技术,我对它的评价也很高,过去在70年代,由于碳-14测年方法的引进,我们考古学遗址年代问题的解决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碳-14测年方法可以说是考古年代学运用科学技术的革命。现在,古DNA技术的应用会引起另一个小革命。

第一点,古DNA技术可以应用于判断墓地墓葬中氏族的血缘关系。比如我们过去在研究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时只能根据墓葬的排列组合以及墓葬是否为夫妇合葬等现象,来判断是母系社会还是父系社会。但是,从考古上来判定聚落是母系还是父系,有一个天然的弱点,就是提出来的分析问题和证据不是根本性的。古DNA技术出现以后,遗址里面如果能发现相当一批的骨骼和墓葬,则可以通过该技术分析墓地墓葬群是母系还是父系。如果这个墓葬的女性血缘是完整一体的,男性的血缘是杂乱的,则这个聚落的主体的世系是女性,这就是母系社会。如果男性的血缘是一致的,而女性血缘是来自不同地方的,那这个聚落就是父系的。这个测定的结果具有直接性。

第二点,古DNA技术可以应用于测定化石。这样对解决我们旧石器时代中人群的移动,人种的形成以及传承方面问题有重大意义。当然现在测定的也还有限,比如说20万年以内的化石一些测定能有结论。古DNA技术引进以后,对考古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它也需要非常谨慎、严肃地一步步研究。因为一旦产生了失误,则会带来误导等影响。

还有的通过测定锶同位素技术来测定人群的流动,用来重建人类的迁徙行为。通过测定人的牙齿骨骼,还原人生前的饮食结构等。科技考古对于恢复,探索古遗址的环境、族群的流动、动物的移动、人们的血缘关系等等,起到很大的帮助。

主持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该如何将探源与考古成果更好地推广与普及?

王震中:我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个方面是推广科普创作。由从事考古研究、从事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学者,为大众读者撰写科普读物,深入浅出地讲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权威、前沿的科技进展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呈现给读者。有时候他觉得时间为难的话,可以组织在一个大的题目下面,分解成若干个学术话题、问题,每个人写一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最好要生动。每个人都把他最擅长的、最熟悉的专业知识写成一篇科普,若干篇汇起来成一本书,这样对读者来说帮助更大,对作者来说也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因为你把你最熟悉的,甚至你一辈子最得意的工作成果娓娓道来,这多好。

另一个方面是将考古学与传播媒介相结合。在一些重要考古发现的时候及时进行视频录制并制作成纪录片,使用新媒体、电视等方式进行传播。还原大型专业考古发掘的现场,让民众了解考古新发现的挖掘过程,进而使民众对文物、考古有更加深层次的认知与理解,推动考古走入民间。同时可以大大提高考古工作和资料记录的精准性。(人民网)

【探源殷商文明,考古工作大有可为】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近日,人民网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副主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震中,就殷商文化探源、科技考古以及考古科普工作等内容进行交流与探讨。

主持人:探源和考古的工作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王震中:考古工作对于文明探源起至关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商丘地区对于殷商文明的探源更加重要。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化传承中很重要的大历史时段,夏部族、商部族、周部族都是当时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来讲,从华夏民族形成的过程角度出发,研究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在夏商周时期情况,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探源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为了研究商丘地区在殷商文明起源方面起到了何种作用,甲骨学者和古史学者、考古学家都做了大量的努力。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著名的美籍华人张光直教授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了中美联合考古,专门在商丘联合考古发掘,当时美方代表是张光直教授,中方代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长寿先生,他们在商丘从1990年一直发掘到1999年,一共进行了10年考古发掘,发掘出春秋时期的宋城。

宋城,是春秋时期宋国的都城。春秋时期的宋是商族的后裔,当年武王推翻商朝以后,把微子启分封到了宋。微子启是商王室王族的一位重要贤达,所以宋是商族后裔。张光直先生和张长寿先生在商丘发掘的初衷是想挖到商代早期的遗址,以此探索商文化的起源。10年发掘的成果是挖到了春秋时期的宋城。商丘是黄河改道泛滥的黄泛区,一些商丘的遗址现在被埋藏在黄河泛滥的淤泥之下十几米,挖掘难度非常大,而且商丘水位较高,向下发掘几米之后就会出水,积水量大,挖掘很难继续开展。因此,当年挖到一个宋城是很不容易的。

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商丘设置了一个考古工作站,表明对商丘的考古非常重视。我们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也在商丘成立了一个分会——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商丘商文化研究会,也是出于对殷商探源和殷商文明研究重视的缘故。

关于商文化、商族的起源,学术界主要分为两大学术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商族和商文化起源于河北的南部,后来向河南的北部和东部迁移,在早商时期,从河南的北部迁到了郑州和偃师。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里面占主流,考古学把它命名为下七垣文化,也有学者直接称之为先商文化。所谓先商就是商代之前的商的先公先王时期,商代之前的时间就相当于夏代,商代之前的商文化就是先商文化,即夏代时期的商文化。也有的学者认为不是走的河北的南部到河南的北部,可能还经过了山西的南部地区。但大方向这些观点归为一派。

另一种观点认为,商族和商文化是从东部向中原发展的,比如说从山东半岛,海岱地区起源,商和商之前海岱地区的族群被称为东夷,因此,此类观点认为商文化是来源于东夷文化。这里面又有细分,比如说今天我们看到商代早期的东西里面有一点东部的因素,东部因素被称为岳石文化,有岳石文化的因素就认为是从东部来的;也有人认为商文化是混合型文化,因为商朝早期的东西既混合了北方来的下七垣文化,又混合了东方来的岳石文化。

当年张光直和张长寿两位先生是相信商应该是从东边来的,所以,就去商丘,想发现先商文化,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挖到早商的东西,只是挖到了春秋时期的宋城遗址,即商人的后裔宋国的都城。

现在要探讨商文化的起源,从文献角度来讲,材料搜集的比较齐全,各种观点都已摆了出来,探索的深度和广度已经到达一个水平,难以从文献的角度继续推进。所以,就得靠考古挖掘来突破。

我们这次在商丘开了一个“殷商探源与豫东考古暨三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推动考古工作在商丘能不能挖出商代早期的东西,以及能不能挖出与商代早期相衔接的商朝以前的遗址,我们称为先商时期的东西。

主持人:您认为,殷商探源等早期文明史的研究工作,最能体现中华文明的哪些特性?

王震中:先秦时期,华夏族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主干部分的前身。在文明探源的时候,同时也在探讨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各个文化、各个族群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以及他们怎么形成的华夏民族,华夏民族又怎么发展为中华民族。

殷商探源要想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来说,文献的研究已经是快穷尽了,只能通过考古来推动。最终落脚在它是我们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举办了殷商探源与豫东考古暨三代文明学术研讨会。

主持人:商丘的商文化发掘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震中:第一点,商丘遗址保护非常完整,商丘考古具有特殊价值,汉代以后黄河泛滥造成很厚的淤积层,把遗址都埋在十几米下的深度,发掘困难,但是,一旦发掘出来的时候,它保留的遗址也可能会比较完整。例如意大利的庞贝古城,由于火山爆发而被掩埋,现在人们发掘出来以后,当时的情景活灵活现,遗址非常完整。

第二点,商丘遗址对探寻早期文明起源与传承有重要意义。商丘是各方文化的汇合地,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很容易产生混合型文化。这种混合型文化对于解决夏、商时期部族、族群的来往融合,以及商文明、商文化的成分问题,有很大关系。而且混合型文化对于我们来解答、解释民族融合问题有重要意义。

我有一篇论文,标题就是《夷夏互化融合说》。80多年前,有学者提出著名的“夷夏东西说”,他认为在夏商周三代及三代以前,地理形势主要是东西之分,即分为东部的诸夷(以山东半岛海岱地区为核心)与西部的诸夏(以中原地区为核心)两大系统的对峙。但是我使用互化融合说分析了距今六千多年到四千年的大时代两种文化是如何融合交往的,华夏民族是怎么形成的。我的研究认为,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过程中民族融合是通过交流、交往、交融形成的。夷夏既有在分布上东西对峙的一面,亦有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一面。

商丘地区和濮阳地区是很重要的一个混合型文化地带。所以,我们在商丘考古,除了对商文化探源以外,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即很可能我们挖出来是一个混合型文化。混合型文化有两种混合型,一种是说这个文化里面,以某一方文化为主,同时还保留了一些其他方的文化。另一种混合型就是经过深度混合后,各个方面的特征都变了,变成一种新型的文化。我们挖到哪一种,就能够印证哪一种解释。

另外,我认为中国夏代、商代、西周三代王朝是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比如周王朝的复合制结构体现在鲁国、齐国、燕国、晋国等诸侯国如同王朝里面的“国中之国”,周王则直接控制王畿之地——“国上之国”。如果把这个结构放到整个中国版图里面来看,中原、殷墟、安阳一带,是王朝中最核心区域,和王室文化紧密相连。在西周时期,宋国也是西周的诸侯国之一,由此在这里可以看到各地和中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民族融合时,各个地方文化都起到哪些具体的作用。

主持人:当前,探源与考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有哪些?能否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攻克?

王震中:在各个不同的地方考古工作的难度情况不同。例如安阳、山西、陕西、商丘的挖掘难点不同。商丘考古工作最大的难点就是其古文化层往往在地下十几米处,并且水位高,挖掘难度很大。为了解决这些难点,考古学与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不断深化。比如说,我们用过去那种洛阳铲来看土质土色,然后来判断下面有没有东西。这个方法在商丘就没法用了,因为没有十几米长的洛阳铲。在地下探测技术上,现在研发使用的物理仪器探测金属物,通过电流、电磁波等手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数字技术,感应地下的人类活动遗迹。不仅可以提高挖掘现场位置、规模的勘测精度,而且在探测未发掘过的遗迹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航拍考古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从空中寻找地下古迹。在大范围考察某个区域遗迹时,可以用航拍。用飞机航拍,秋天麦子收获后与春天麦苗泛青时各进行一次航拍。通过麦子走势寻找并判断遗迹位置。由于地下土质不同,麦子泛青时的长势与颜色不同。有的地方就很绿,长势很好,有的地方泛黄,这部分区域则埋藏着原来的夯土城墙,通过大面积的航拍,就可以把夯土城墙的走势固化出来,大致明确城阙的框架。此外,可以通过航拍寻找陵墓,相传商丘市睢县是宋襄公的陵墓,陵墓的土质也与普通土质不同。

在分析和检测技术上,过去我们使用浮选法,对地层下方发掘出来的土壤进行浮选检测,分析考古遗址中埋藏的古代植物遗存与遗址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随着科技在考古领域的不断发展融合,微量元素分析技术得到应用,能够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样品中的元素成分,对出土的铸铜遗址、铜器、半成品上的元素进行分析,确定它们的原产地、年代、运输方式等信息。

现在科技考古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古DNA技术,我对它的评价也很高,过去在70年代,由于碳-14测年方法的引进,我们考古学遗址年代问题的解决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碳-14测年方法可以说是考古年代学运用科学技术的革命。现在,古DNA技术的应用会引起另一个小革命。

第一点,古DNA技术可以应用于判断墓地墓葬中氏族的血缘关系。比如我们过去在研究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时只能根据墓葬的排列组合以及墓葬是否为夫妇合葬等现象,来判断是母系社会还是父系社会。但是,从考古上来判定聚落是母系还是父系,有一个天然的弱点,就是提出来的分析问题和证据不是根本性的。古DNA技术出现以后,遗址里面如果能发现相当一批的骨骼和墓葬,则可以通过该技术分析墓地墓葬群是母系还是父系。如果这个墓葬的女性血缘是完整一体的,男性的血缘是杂乱的,则这个聚落的主体的世系是女性,这就是母系社会。如果男性的血缘是一致的,而女性血缘是来自不同地方的,那这个聚落就是父系的。这个测定的结果具有直接性。

第二点,古DNA技术可以应用于测定化石。这样对解决我们旧石器时代中人群的移动,人种的形成以及传承方面问题有重大意义。当然现在测定的也还有限,比如说20万年以内的化石一些测定能有结论。古DNA技术引进以后,对考古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它也需要非常谨慎、严肃地一步步研究。因为一旦产生了失误,则会带来误导等影响。

还有的通过测定锶同位素技术来测定人群的流动,用来重建人类的迁徙行为。通过测定人的牙齿骨骼,还原人生前的饮食结构等。科技考古对于恢复,探索古遗址的环境、族群的流动、动物的移动、人们的血缘关系等等,起到很大的帮助。

主持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该如何将探源与考古成果更好地推广与普及?

王震中:我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个方面是推广科普创作。由从事考古研究、从事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学者,为大众读者撰写科普读物,深入浅出地讲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权威、前沿的科技进展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呈现给读者。有时候他觉得时间为难的话,可以组织在一个大的题目下面,分解成若干个学术话题、问题,每个人写一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最好要生动。每个人都把他最擅长的、最熟悉的专业知识写成一篇科普,若干篇汇起来成一本书,这样对读者来说帮助更大,对作者来说也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因为你把你最熟悉的,甚至你一辈子最得意的工作成果娓娓道来,这多好。

另一个方面是将考古学与传播媒介相结合。在一些重要考古发现的时候及时进行视频录制并制作成纪录片,使用新媒体、电视等方式进行传播。还原大型专业考古发掘的现场,让民众了解考古新发现的挖掘过程,进而使民众对文物、考古有更加深层次的认知与理解,推动考古走入民间。同时可以大大提高考古工作和资料记录的精准性。(人民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念永恒动画#如果连想都不敢想,又岂能有成为现实的那一天 现实中的白小纯第十九季 人长大了总是要飞出去的 李清寒经历的太多太多了自然懂得这道理 这是他
  • [心]6月爆款冲刺啦 ——10点抢—— 1⃣️宝宝的第一口奶酪 ——小圆奶酪 全年最大力度 返场 2⃣️心选好物 | 年衣-唐丝系列-上新 ——会员到手低至
  • 最省钱的养生方式莫过于秋冬泡jio了! 【¥29起】创维 足浴泡脚桶 拍第一项就是这个价!10组按摩滚轮➕2组指压按摩➕熏蒸泡➕水电分离的很安全,可以缓解
  • #王一博[超话]#|#王一博正能量艺人# |#王一博平安喜乐# 很多时候如果你做事情少一些急功近利的索取 往往就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他总是看起来如此幸
  • #强大该如何体现# 强大的人大多数都会表现出一种恒定的、不卑不亢的状态。 他们可能会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境,都很难被影响;痛苦和挫折不会令他沮丧,荣誉和胜利不会令
  • 三十岁伴着迟到的桂花香悄悄来了,曾把它当作人生一个很重要的节点,跟小姐姐(都是妹妹)聊天时也经常会调侃自己“我老”、“年纪大了”,真到这里,却没有任何年龄焦虑,
  • 1、长沙市2017年限价开启至今5年来,长沙限价从9970至14800。 2、每年1000元左右的涨幅既可以保障市区居民的资产价值,让刚需勇于购买上车的同时又可
  • #买房指导#【房地产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行业调整将于明年完成】 房地产作为中国居民绕不过去的“一座大山”,今年迎来了他的至暗时刻。在史上最严监管下,中国恒大爆雷、
  • #王源[超话]# @TFBOYS-王源 歌曲:《HOME(归)》 词:王源参与作词 曲:王源参与作曲 发布时间:2021.8.18 kugou Q
  • #AB6IX[超话]# 211017 官推 비주얼 미슐랭 522스타 예삐네 체리 버거방문 즐거우셨나요?✨ 막방까지 많은 응원과 사랑 보내준 AB
  • #探探网红店#青岛美食探店①⓪②隐鳗|想吃鳗鱼饭来这里 我大概是最后一个打卡隐鳗的美食博主了吧。 之前许多博主和粉丝给我种草过这家日料小店,亲自尝过后,确实不错
  • #阿云嘎1023生日快乐# [心]#阿云嘎 我最喜欢你# 祝我的阿嘎生日快乐,长命百岁![兔子] 谢谢你的到来,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期待,无限的激励。喜欢上你,是我
  • #张元英[超话]#️#张元英音银MC# 211022 Music Bank官推更新元英 超可爱的樱桃兔子银行长元英 冰雪王子小白狗银行长成训❄️感谢各位
  • #小王的年岁Dairy# 好久没更新的po主上线[开学季] 这个炒米粉好吃是好吃但是雀氏有点油[悲伤] 昨天监考了差点没累个半死 提前五十分钟就去了也是没想到
  • #红薯##美食# 老爸上周带来一大袋红薯 ,为了不辜负老父亲的爱女之心,我绞尽脑汁让红薯尽显它的魅力。[色][色][色][色] 【随博把两个制作方法分享给你们
  • 这世上的文艺表真是越来越多了 一面圣母相替原作者原谅抄袭者,“虽然你抄袭了但我相信你知道错了而我还是会粉你哦” 一面每天嘴里不停bb“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这
  • 成都Day.4 晚餐~ 玉林串串香~ 武汉也有玉林!但我就想来成都本地的玉林街来吃![酷] 我嗓子发炎好几天了,扁桃体肿的好不爽,我应该吃清淡的!但我还是吃了串
  • [吃瓜]开心的一天吧 工作四年了,单位五年了,发了两个奖品,签字笔和烧水壶,还行吧; 今天加餐了鸡腿,面包,酸奶; 晚上回来抄了黄瓜,放点西红柿还不错; 还是高
  • 这是我所理解的关于生育的大概看法 创生能力绝对是优越的 这也是为什么xx才是健全的人。而提一句创生优越并不代表逼着所有女人生 我个人非常反对在没有准备好给
  • 挑着瓷碗行走的老人,在途中听到碗碎的声音,选择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走,路人不解其行为,老人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们“再怎么回头碗终究还是碎的”。 ​​​人生就要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