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 中论.观涅槃品 》
分析此派的涅槃思想
( 上 )

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法
两大派中的中观派的始创者,

《 中论 》
是他最精髓根本的作品,
其派依此论立名。

他造论目的一方面为了破斥外道,

一方面为了纠正当时佛教内部
渐趋分裂下部派之间
不一致或者极端的学说。

龙树并非大乘佛法的创始人,
虽然主要的大乘经,
他都说到;

但从所引证的大乘经中,
可以知道他是会通大小乘的学说,

把大乘佛教酝酿了百年的思想,
有系统地组织起来。

印顺法师认为
《 中论 》 是
《 阿含经 》 的通论,

因为此论所引证的佛说,
多出于
《 阿含经 》,

可说是继承佛陀的
「 中道 」 精神,
并作进一步的发展。

龙树算是教内
反对说一切有部
和阿毘达磨思想以及
教外数论和胜论对
「 法有 」、
「 自性 」等
执着的强力代表。

其精神可从
《 中论.观四谛品 》 的
颂看到 :

「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
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
无不是空者。」

他根据佛陀
「 缘起 」 的精神,

认为一切皆空,
法的自性也是空,

并主要以遮诠的方式,
把透过修行,
寂灭一切戏论,

以离二边的中道直观才能亲证
「 缘起 」 的觉悟境界,
假名安立为 「 空 」。

如要从 《 中论 》 的组织,
去了解 《 中论 》 的内容,
不太容易,

因为每一品都是独立,
不能前后连贯起来。

每品都涉及空性,
徧一切一味相,
即通达一切。

不过,
从他所破的对象,

可看到他以性空扫除一切执着,
所观是
《 阿含 》
所开示的缘起;

所破是与小乘论师门的妄执。

根据印顺法师的分析,

「 二十七品最初的两颂和
最后一颂是作者敬礼和结赞释尊,

显示佛慈悲说甚深缘起的大法,
能离一切戏论颠倒,
而得诸法的寂灭性。

中间二十七品,
广说缘起正观。」

其中前廿一品,
辩证求
「 世间法 」 的
自性不可得,

次四品则辩证
「 出世间法 」 的
自性也不可得。

第廿五品
〈 观涅槃品 〉
主要计对佛教内部的法执,

欲解说大小乘追求的涅槃,
亦无自性。

依据中论
〈 观涅槃品 〉 的组织,
综合和分类当时的妄见,

再看论主如何指出其谬误,
从而分析此派的涅槃思想,

更可明白此派如何统一
佛教内部渐趋分裂的部派,
重新回归佛陀最根本的缘起法。

甲 、 《 中论.观涅槃品 》 中
破当时妄见

「 涅槃 」
梵文 nirvana,

在原始佛教的意义包括了
灭、寂、寂灭、寂静、灭度,

而玄奘译为
「 圆寂 」。

在梵文的原语应用上,
是指烦恼火的息灭或烦恼风的吹散。

当时不论佛教内外,
对 「 涅槃 」
有所疑问或误解,

龙树在中论
〈 观涅槃品 〉
主要以遮诠的方式破斥那些妄见 :

1 ) 破斥涅槃落入
「 一切法空 」 ( 无 )、
「 诸法不空 」 ( 有 ) 二见

一切实有的学者难空不是涅槃。

第一颂 :
「 若一切法空,
无生无灭者,
何断何所灭,
而称为涅槃?」

这一反掷法与
〈 四谛品 〉 相同 :

「 若一切皆空,
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以无四谛故,
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
如是事皆无。」

他们觉得如性空者所说,
「 一切 」 的因果缘起
「 法 」 皆
「 空 」,

那就一切法
「 无生无灭 」,
就没有佛所说要断的烦恼,

要灭的生死,
亦不可得证涅槃。

其实问者执着
「 有见 」,

误以为佛教所说涅槃是
「 无见 」。

龙树以第二颂用
「 有见 」 反诘 :

「 若诸法不空,
则无生无灭,
何断何所灭,

而称为涅槃?」

假使主张一切
「 诸法 」 实有
「 不空 」,
即法法有定性,

法法本来如是的,
那就
「 无 」 所谓
「 生 」,


「 无 」 所谓
「 灭 」 了。

不断集,
不灭苦,

有漏因果常在,
无物可
「 称为涅槃 」。

前颂为假外人的口,
说明涅槃不是空;

这颂是论主批评不空也不是涅槃 。

2 ) 破斥涅槃落入
「 有 」

「 有 」
指现象界存在的有为法。

第四至六颂针对那些将涅槃落入
「 有 」 的妄见 :

「 涅槃不名有,
有则老死相,
终无有有法,
离于老死相。

若涅槃是有,
涅槃即有为;

终无有一法,
而是无为者。

若涅槃是有,
云何名无受?

无有不从受,
而名为法者。」

龙树指出涅槃落入
「 有 」,

则有
「 老死相 」、
「 有为 」、
「 有受 」,

那是违反大、
小乘佛法对涅槃的看法 :

「 离生、灭、老死相 」、
「 非有为 」、
「 无依取、执受 」。

3 ) 破斥涅槃落入
「 无 」

第七至八颂遮破以涅槃无为的执着 :

「 有尚非涅槃,
何况于无耶?

涅槃无有有,
何处当有无?

若无是涅槃,
云何名不受?

未曾有不受,
而名为无法。」

小乘经部师认为有为是实有,
无为是非实。

如烧衣,
衣烧了就无有衣;

无瓶,
瓶破了就没有瓶。

在因果相续中离去惑业,
不再有生死,
便是涅槃,
没有涅槃的实体。

他以因缘的否定与消散为涅槃,
也同样是不知涅槃。

〈 成坏品 〉说 :

「 若有所受法,
则堕于断常 」;

又说
「 涅槃灭相续,
则堕于断灭 」,

都明显的说有无不是涅槃。

4 ) 破斥涅槃落入
「 亦有亦无 」

「 有 」
是三界的存在;

「 非有 」
是三界的断灭。

第十一颂 :

「 若谓于有无,
合为涅槃者,
有无即解脱,
是事则不然。」

这是针对小乘
「犊子部」执

「 涅槃离根境和合执取的痛苦,
但还有生死寂灭的乐受 」;

「 有寂灭乐 」,

所以非无,
离执受苦,
所以非有。

「 神我论者 」 及
「 真常论者 」 亦同有
「 亦有亦无是涅槃 」 的计执。

第十二至十四颂针对另一妄见 :

「 若谓于有无,
合为涅槃者,
涅槃非无受,
是二从受生。

有无共合成,
云何名涅槃?

涅槃名无为,
有无是有为。

有无二事共,
云何是涅槃?

是二不同处,
如明闇不俱。」

根据青目所释 :

「 若有无合为涅槃者,
经不应说涅槃名无受?

何以故?

有无二事从受生,
相因而有,
是故有无二事不得合为涅槃。」

「 有 」 与
「 无 」
二事互相矛盾,
不能并存。

5 ) 破斥涅槃落入
「 非有非无 」

第十五至十六颂针对双非论者 :

「 若非有非无,
名之为涅槃,
此非有非无,
以何而分别?

分别非有无,
如是名涅槃,
若有无成者,
非有非无成。」

双非论者引用佛言 :
「 涅槃为非有非无。」

但是他们不得佛意,
不知佛说涅槃为非有非无是立足在性空论,
超越有无等二句四句的,
离有无见而不着于双非的。

他们离有无而别有一实的,
还是堕在四句中。

龙树破这个双非,
用两种方法 :

一 、 显教意破,
则指出他不知佛说非有非无的实相义,
而生执着的错误。

二 、 以名言思惟
「 分别 」 为
「 非有 」 非
「 无 」 的,

以这
「 名 」 为
「 涅槃 」,

不知非有非无是亦有亦无的反肯定,
亦有亦无是有无的综合而成的;

假使
「 有 」 与
「 无 」 成立了,
亦有亦无才能成立;

亦有亦无成立了,
「 非有非无 」
才能成立。

如上所说,
实有实无是不得成的,
即没有亦有亦无;

就没有非有非无者。

论主以前三句破他的第四句,
使他在三句的分析中,
自行瓦解。

6 ) 破斥涅槃落入属
「十四不可记」中的
四句

第十七至十八颂以如来离四句的圣教,

证明涅槃的出四句 :

「 如来灭度后,
不言有与无,
亦不言有无,
非有及非无,

如来现在时,
不言有与无,
亦不言有无,
非有及非无。」

依 《 杂阿含经 》
第九六三经记述,

佛在世时,
对外道属十四不可记中的四个问题,
不予回答 :

1 . 如来死后去?

2 . 如来死后不去?

3 . 如来死后亦去亦不去?

4 . 如来死后非去非不去?

这就是
有、
无、
亦有亦无、
非有非无;

如来不记别这四句,
是离此四句分别戏论的。

7 ) 本论开头说 :

「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诸戏论就是六十二见;

第廿一颂 :

「 灭后有无等、
有边等常等,

诸见依涅槃、
未来过去世。」

这里合成十四邪见。

能观察八不的缘起,
这一切戏论都可灭尽而悟入毕竟空性,
这就是现证涅槃。

先叙述外人的执见,
「 灭后有无等 」,
就是上面说的四句。

「 有边等 」
是我及世间有边,
我及世间无边,

亦有亦无边,
非有非无边的四句。

「 常等 」
是我及世间常,
我及世间无常,

亦常亦无常,
非常非无常等四句。

三种四句十二见,
还有身与命一,

身与命异的二根本句,
足成十四见。

每四句中,
又约五蕴为论 :

色是常,
是无常,
是亦常亦无常,
是非常非无常;

受、想、行、识四蕴,

也是这样,
就成了二十句。

色是有边,
是无边,

是亦有亦无边,
是非有非无边;

受、想、行、识也如此,
也成二十句。

色如去、
不如去、
亦如亦不如去、
非如非不如去;

受、想、行、识
四蕴也一样的,
就又成了二十句。

如身与命的是一是异二根本句,
合为六十二见。

这十四句中,
灭后有无等四句,
是考虑在涅槃上所生起的戏论。

有边无边等的四句,
是推论未来而起的。

我在无穷的未来,
是有边际?

无边际?

假使未来永久恆时存在而不灭的,
这是无边际;

不能永久存在,
这是有边际。

常无常等的四句,
是追究过去而起的。

我在久远的过去,
是怎样存在或不存在的?

存在,
即常;

不存在,
即无常。

佛法中所说
「 恆 」、
「 常 」
两个字,

「 常 」
是向过去而说的,

「 恆 」
是向未来世而说的。

所以此中边无边等,
也是约时间说

( 这可以约空间说,
即有限与无限 )。

所以说 :
「 诸见依涅槃,

未来、
过去世。」

身命一异二根本句,
可通于三者。

8 ) 第廿二至廿三颂以
「 一切法空故,

何有边无边、
亦边亦无边、
非有非无边?

何者为一异?

何有常无常、
亦常亦无常、
非常非无常?」

总破诸见。

先明应破的原因 :

「 一切法空 」,
皆无自性。

随着破
「 有边等四见 」,

再破
「 一异 」
二见,

后破
「 世间是常等四见 」。

中论虽以
「 破 」 为主,

但在 〈 观涅槃品 〉
也难得用到
「 显 」 的方式,

阐明涅槃的意义。

从 《 中论.观涅槃品 》
分析此派的涅槃思想
( 上 )

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法
两大派中的中观派的始创者,

《 中论 》
是他最精髓根本的作品,
其派依此论立名。

他造论目的一方面为了破斥外道,

一方面为了纠正当时佛教内部
渐趋分裂下部派之间
不一致或者极端的学说。

龙树并非大乘佛法的创始人,
虽然主要的大乘经,
他都说到;

但从所引证的大乘经中,
可以知道他是会通大小乘的学说,

把大乘佛教酝酿了百年的思想,
有系统地组织起来。

印顺法师认为
《 中论 》 是
《 阿含经 》 的通论,

因为此论所引证的佛说,
多出于
《 阿含经 》,

可说是继承佛陀的
「 中道 」 精神,
并作进一步的发展。

龙树算是教内
反对说一切有部
和阿毘达磨思想以及
教外数论和胜论对
「 法有 」、
「 自性 」等
执着的强力代表。

其精神可从
《 中论.观四谛品 》 的
颂看到 :

「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
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
无不是空者。」

他根据佛陀
「 缘起 」 的精神,

认为一切皆空,
法的自性也是空,

并主要以遮诠的方式,
把透过修行,
寂灭一切戏论,

以离二边的中道直观才能亲证
「 缘起 」 的觉悟境界,
假名安立为 「 空 」。

如要从 《 中论 》 的组织,
去了解 《 中论 》 的内容,
不太容易,

因为每一品都是独立,
不能前后连贯起来。

每品都涉及空性,
徧一切一味相,
即通达一切。

不过,
从他所破的对象,

可看到他以性空扫除一切执着,
所观是
《 阿含 》
所开示的缘起;

所破是与小乘论师门的妄执。

根据印顺法师的分析,

「 二十七品最初的两颂和
最后一颂是作者敬礼和结赞释尊,

显示佛慈悲说甚深缘起的大法,
能离一切戏论颠倒,
而得诸法的寂灭性。

中间二十七品,
广说缘起正观。」

其中前廿一品,
辩证求
「 世间法 」 的
自性不可得,

次四品则辩证
「 出世间法 」 的
自性也不可得。

第廿五品
〈 观涅槃品 〉
主要计对佛教内部的法执,

欲解说大小乘追求的涅槃,
亦无自性。

依据中论
〈 观涅槃品 〉 的组织,
综合和分类当时的妄见,

再看论主如何指出其谬误,
从而分析此派的涅槃思想,

更可明白此派如何统一
佛教内部渐趋分裂的部派,
重新回归佛陀最根本的缘起法。

甲 、 《 中论.观涅槃品 》 中
破当时妄见

「 涅槃 」
梵文 nirvana,

在原始佛教的意义包括了
灭、寂、寂灭、寂静、灭度,

而玄奘译为
「 圆寂 」。

在梵文的原语应用上,
是指烦恼火的息灭或烦恼风的吹散。

当时不论佛教内外,
对 「 涅槃 」
有所疑问或误解,

龙树在中论
〈 观涅槃品 〉
主要以遮诠的方式破斥那些妄见 :

1 ) 破斥涅槃落入
「 一切法空 」 ( 无 )、
「 诸法不空 」 ( 有 ) 二见

一切实有的学者难空不是涅槃。

第一颂 :
「 若一切法空,
无生无灭者,
何断何所灭,
而称为涅槃?」

这一反掷法与
〈 四谛品 〉 相同 :

「 若一切皆空,
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以无四谛故,
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
如是事皆无。」

他们觉得如性空者所说,
「 一切 」 的因果缘起
「 法 」 皆
「 空 」,

那就一切法
「 无生无灭 」,
就没有佛所说要断的烦恼,

要灭的生死,
亦不可得证涅槃。

其实问者执着
「 有见 」,

误以为佛教所说涅槃是
「 无见 」。

龙树以第二颂用
「 有见 」 反诘 :

「 若诸法不空,
则无生无灭,
何断何所灭,

而称为涅槃?」

假使主张一切
「 诸法 」 实有
「 不空 」,
即法法有定性,

法法本来如是的,
那就
「 无 」 所谓
「 生 」,


「 无 」 所谓
「 灭 」 了。

不断集,
不灭苦,

有漏因果常在,
无物可
「 称为涅槃 」。

前颂为假外人的口,
说明涅槃不是空;

这颂是论主批评不空也不是涅槃 。

2 ) 破斥涅槃落入
「 有 」

「 有 」
指现象界存在的有为法。

第四至六颂针对那些将涅槃落入
「 有 」 的妄见 :

「 涅槃不名有,
有则老死相,
终无有有法,
离于老死相。

若涅槃是有,
涅槃即有为;

终无有一法,
而是无为者。

若涅槃是有,
云何名无受?

无有不从受,
而名为法者。」

龙树指出涅槃落入
「 有 」,

则有
「 老死相 」、
「 有为 」、
「 有受 」,

那是违反大、
小乘佛法对涅槃的看法 :

「 离生、灭、老死相 」、
「 非有为 」、
「 无依取、执受 」。

3 ) 破斥涅槃落入
「 无 」

第七至八颂遮破以涅槃无为的执着 :

「 有尚非涅槃,
何况于无耶?

涅槃无有有,
何处当有无?

若无是涅槃,
云何名不受?

未曾有不受,
而名为无法。」

小乘经部师认为有为是实有,
无为是非实。

如烧衣,
衣烧了就无有衣;

无瓶,
瓶破了就没有瓶。

在因果相续中离去惑业,
不再有生死,
便是涅槃,
没有涅槃的实体。

他以因缘的否定与消散为涅槃,
也同样是不知涅槃。

〈 成坏品 〉说 :

「 若有所受法,
则堕于断常 」;

又说
「 涅槃灭相续,
则堕于断灭 」,

都明显的说有无不是涅槃。

4 ) 破斥涅槃落入
「 亦有亦无 」

「 有 」
是三界的存在;

「 非有 」
是三界的断灭。

第十一颂 :

「 若谓于有无,
合为涅槃者,
有无即解脱,
是事则不然。」

这是针对小乘
「犊子部」执

「 涅槃离根境和合执取的痛苦,
但还有生死寂灭的乐受 」;

「 有寂灭乐 」,

所以非无,
离执受苦,
所以非有。

「 神我论者 」 及
「 真常论者 」 亦同有
「 亦有亦无是涅槃 」 的计执。

第十二至十四颂针对另一妄见 :

「 若谓于有无,
合为涅槃者,
涅槃非无受,
是二从受生。

有无共合成,
云何名涅槃?

涅槃名无为,
有无是有为。

有无二事共,
云何是涅槃?

是二不同处,
如明闇不俱。」

根据青目所释 :

「 若有无合为涅槃者,
经不应说涅槃名无受?

何以故?

有无二事从受生,
相因而有,
是故有无二事不得合为涅槃。」

「 有 」 与
「 无 」
二事互相矛盾,
不能并存。

5 ) 破斥涅槃落入
「 非有非无 」

第十五至十六颂针对双非论者 :

「 若非有非无,
名之为涅槃,
此非有非无,
以何而分别?

分别非有无,
如是名涅槃,
若有无成者,
非有非无成。」

双非论者引用佛言 :
「 涅槃为非有非无。」

但是他们不得佛意,
不知佛说涅槃为非有非无是立足在性空论,
超越有无等二句四句的,
离有无见而不着于双非的。

他们离有无而别有一实的,
还是堕在四句中。

龙树破这个双非,
用两种方法 :

一 、 显教意破,
则指出他不知佛说非有非无的实相义,
而生执着的错误。

二 、 以名言思惟
「 分别 」 为
「 非有 」 非
「 无 」 的,

以这
「 名 」 为
「 涅槃 」,

不知非有非无是亦有亦无的反肯定,
亦有亦无是有无的综合而成的;

假使
「 有 」 与
「 无 」 成立了,
亦有亦无才能成立;

亦有亦无成立了,
「 非有非无 」
才能成立。

如上所说,
实有实无是不得成的,
即没有亦有亦无;

就没有非有非无者。

论主以前三句破他的第四句,
使他在三句的分析中,
自行瓦解。

6 ) 破斥涅槃落入属
「十四不可记」中的
四句

第十七至十八颂以如来离四句的圣教,

证明涅槃的出四句 :

「 如来灭度后,
不言有与无,
亦不言有无,
非有及非无,

如来现在时,
不言有与无,
亦不言有无,
非有及非无。」

依 《 杂阿含经 》
第九六三经记述,

佛在世时,
对外道属十四不可记中的四个问题,
不予回答 :

1 . 如来死后去?

2 . 如来死后不去?

3 . 如来死后亦去亦不去?

4 . 如来死后非去非不去?

这就是
有、
无、
亦有亦无、
非有非无;

如来不记别这四句,
是离此四句分别戏论的。

7 ) 本论开头说 :

「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诸戏论就是六十二见;

第廿一颂 :

「 灭后有无等、
有边等常等,

诸见依涅槃、
未来过去世。」

这里合成十四邪见。

能观察八不的缘起,
这一切戏论都可灭尽而悟入毕竟空性,
这就是现证涅槃。

先叙述外人的执见,
「 灭后有无等 」,
就是上面说的四句。

「 有边等 」
是我及世间有边,
我及世间无边,

亦有亦无边,
非有非无边的四句。

「 常等 」
是我及世间常,
我及世间无常,

亦常亦无常,
非常非无常等四句。

三种四句十二见,
还有身与命一,

身与命异的二根本句,
足成十四见。

每四句中,
又约五蕴为论 :

色是常,
是无常,
是亦常亦无常,
是非常非无常;

受、想、行、识四蕴,

也是这样,
就成了二十句。

色是有边,
是无边,

是亦有亦无边,
是非有非无边;

受、想、行、识也如此,
也成二十句。

色如去、
不如去、
亦如亦不如去、
非如非不如去;

受、想、行、识
四蕴也一样的,
就又成了二十句。

如身与命的是一是异二根本句,
合为六十二见。

这十四句中,
灭后有无等四句,
是考虑在涅槃上所生起的戏论。

有边无边等的四句,
是推论未来而起的。

我在无穷的未来,
是有边际?

无边际?

假使未来永久恆时存在而不灭的,
这是无边际;

不能永久存在,
这是有边际。

常无常等的四句,
是追究过去而起的。

我在久远的过去,
是怎样存在或不存在的?

存在,
即常;

不存在,
即无常。

佛法中所说
「 恆 」、
「 常 」
两个字,

「 常 」
是向过去而说的,

「 恆 」
是向未来世而说的。

所以此中边无边等,
也是约时间说

( 这可以约空间说,
即有限与无限 )。

所以说 :
「 诸见依涅槃,

未来、
过去世。」

身命一异二根本句,
可通于三者。

8 ) 第廿二至廿三颂以
「 一切法空故,

何有边无边、
亦边亦无边、
非有非无边?

何者为一异?

何有常无常、
亦常亦无常、
非常非无常?」

总破诸见。

先明应破的原因 :

「 一切法空 」,
皆无自性。

随着破
「 有边等四见 」,

再破
「 一异 」
二见,

后破
「 世间是常等四见 」。

中论虽以
「 破 」 为主,

但在 〈 观涅槃品 〉
也难得用到
「 显 」 的方式,

阐明涅槃的意义。

官杀旺而为用的女命是情场王者

她们不止不抵触男女关系,反而非常乐在其中。

尤其原局合多的女命,可以说在情爱关系里如鱼得水。再配上恰到好处的印和食伤,便可以享受情爱欢愉而不受伤害,轻松做到百草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这种女命主打一个风情万种,筛选男人并筛选爱情,择偶眼光极佳。每一任对她都是真爱,且都爱到不遗余力不离不弃。

简言之就是用智慧让喜欢的男人爱上真实的自己。

能教男人将爱情变成信仰,这个段位不服不行[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傍晚工作结束送小欣欣回家 自己却迷路了…(这条路从来没去过非常陌生…导航白痴一个) 茜茜子知道我的路痴属性硬要过来带着我一起回家 路痴的我 有个这么贴心的男朋
  • #宝宝的小情绪#【十首奇妙古诗,古人的才华不服不行!《半字诗》:半水半山半竹林,半俗半雅半红尘。
  • 记者 傅 青 摄#瀛海镇为企办实事 精准服务支持企业成长# 一直以来,为企服务都是经开区的宗旨,为进一步落实2021年度经开区联系走访企业工作方案要求,9月23
  • 该女子的儿子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拉上自己的父亲找到赌场。该女子的儿子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拉上自己的父亲找到赌场。
  • 远处的星群中间,属于你的星星在闪动,流水一般透彻,像压成钻石的碳颗粒采光夺目;那是孤独之星,太多人都看不见它,有的人却看得清楚并获益良多,这些人你,你有幸可以算
  • 体重67.6kg哇,快要稳定到135斤了从去年开始减肥,160到140斤还算轻松但是从140再往下减真的就感觉有点难了整整20天,累到窒息,才瘦了5斤不过为了可
  • 那待疫情消失,待我拥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时,她们也许就不再跳舞唱歌了,不再回归办演唱会了……或许我这辈子都见不到他们了吧到那时又会是一种什么心情呢?又该如何释怀疫
  • 女性头顶头发稀少,能看见头皮了,怎么办啊?在医院检查是脂溢性脱发之前,每次洗头发都掉大把的头发啊,太烦恼了,在网上选了这款首迷防脱洗发水,坚持了一段时间头发真的
  • 24.山河远阔 人间烟火25.这一路都是风景 我就不为你翻山越岭了26.我必须和你看遍不同经纬度城市的日落27.普通小孩热爱生活中28.你透过车窗看风景 山川湖
  • [心]#每日一善# [微风]#阳光信用# 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一路上,有良人相伴;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愿你惦念的人能和你道晚
  • 它家的产品我相信很多宝子都试过吧~ 这次给你们搞来了【可复美冰淇淋面膜】和【可复美安心水】!!!都是他们家的扛把子!它家的产品我相信很多宝子都试过吧~ 这次
  • 西方是极乐世界,如果你真信了,你虽然还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极乐的气氛你已经沾到。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
  • [姜饼人][太阳][兔子]【爱情心理】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有些人你抱得太紧反而容易失去,不如松一松,
  • est The Lotion 慈善套裝《紅髮安妮限量版》est 首度以世界文學名著《 #紅髮安妮 #AnneOfGreenGables 》為主題,結合日本知名設
  • 我记得里面教授顶着一个蓝色的水桶走进雨里,我记得画面的最后一幕是他走进了一片白色的光中。突然又想起那句话:“哪儿都比这里好,除了爱。
  • (编辑:王梓宁、胡泽毅;审稿:纪武玲;审核:袁凤歧)秋高气爽硕果累累摘一个红美人橘, 剥开它那黄澄澄的皮,桔子的香甜香气扑鼻而来,诱人致极的果肉尽收眼底。这种披
  • #默默无闻的清道夫[超话]#[抱一抱]#笑眼狗狗朴志焄# •朴志焄•宝石盒队长&领唱&领舞✔️队内业先锋那个三点钟消失的男人‍♂️煮面豆官方认证“始终如一的孩
  • 可是好像她朋友不领情,仍然轻描淡写的说,啊傻,你长大了。她猜不透,她的朋友一天没理他了,啊傻开始害怕了。
  • 佛陀在华严时,是随自意语,直接从根源下手,根据自己的境界讲法,单刀直入,没有次第。所以能在华严会上听懂《华严经》的人,都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
  • 4.5*5.1m的南向大客厅,以清新的配色和简洁的风格,让你心情也变得柔和起来。太肉麻啦,大家懂就好啦)[哈哈]虽然举报并没有影响到那个装修姐,还是真的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