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即菩提——2020年6月20日《白话佛法》开示第九十一集

在生活中,改变是最重要的。
过去一切如来(就是能够成为佛的),都是示现八正道成佛,而且这八正道都是用在世间的。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还有正定。这些“正”,在天上早就能够得到的东西,为什么这八正道要在人间?因为人间还有虚幻,人间还有妄念,所以在人间你只要能够做到八正道,你必定一世修成,就能够成佛。很多菩萨为什么要到世间来?很多阿罗汉、天人、人间的圣人,他入世进入人间,他就是度众生而寻找佛道。有些大罗汉从天上下来,要经过八万四千大劫。很多孩子过去可能是菩萨,可能是大阿罗汉,他很早就从天上下来,在人间一世一世地轮回,有一世他修得非常好,曾经是大菩萨的弟子,有一世他曾经是什么,有一世……他不停地在经历八万四千大劫。为什么?他哪怕修成了,他还要回到世间。要最后能够成佛,必须要入世度生,也就是说必须在人间去救度众生才能成全佛道。如果超脱六道,都是在天上,都是菩萨,都是佛,你去度谁?我们经常说一句话,“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中”,是啊,你度来度去,在三界入世度众生。
如果你连世间法都修不好,你怎么能够成为佛呢?你在人间做人都做得不像人,在人间做得都像鬼一样,像个恶人,像一个畜生,你怎么能够修行成佛?你是没有可能成佛的。很多人修了一辈子,连人都不一定做得到;就是带业往生了,就是到极乐世界去修行了,也是给你暂时进入所喜欢的极乐世界。但你还是必须要还旧债,而这个旧债——小的带业,带的是那些微小的业——可以在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洗净;如果你有大的业障,你毕竟出不了六道。因为这个世界就是给你来还债的,你在这个世界没把债还完,是解脱不了人间凡尘的烦恼。所以绝不是今天只要修了就能成。就像一个孩子一样,你今天读书了,你不一定能毕业的,你今天读博士了,你不一定能成为博士。所以修好世间法是基础,非常重要,我们每个人都要修好世间法。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在六祖非常精辟的言语当中,这只是一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真正理解就很难了,真正去实践它就更难了。佛法其实就是在你的烦恼之中,是离不开你在世间烦恼中的觉悟,就是烦恼即菩提。你觉悟到世间如幻化梦想、如幻如化,你在梦幻的世界中才能求得真正的觉悟。因为你知道这是假的,你才能找到真的;如果你把这个世界当成真的,你怎么能够找到真的东西?所以觉悟与世间是不能相离,不能离开的。举个简单例子,今天有事做,你才会觉察到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去解决掉;如果没有世间,如果没有事情给你做,你到哪儿去求得正确呢?这个人很有经验,是问题中来的,对不对?曾经问一个成功人士:“你有什么诀窍吗?”“没有窍门,我的诀窍就是在无数次的失败中最后得到了成功。”所以一个成功的人、觉悟的人不会离开世间去求觉悟;一个人以为自己超脱了,离开人间了,不食人间烟火了,你们说他的烦恼在不在?他的菩提有没有?所以千万不要离开自己的烦恼去求菩提。烦恼不是什么,烦恼只是给你找到菩提的一个基础,就像盐一样,每一个菜,哪怕是糖醋,它必须要放盐,否则这种糖就吃得让你觉得口感非常难过。喜怒哀乐就是让你感受到什么叫欢喜、什么叫怒,因为有了欢喜才知道要发怒,发了怒之后才知道什么叫欢喜。什么叫悲哀,什么叫快乐?实际上就是因为有了快乐才会悲哀,因为懂得这些。没有问题怎么会有方法?佛法就是在人世间来专门解决人间的问题,菩萨就是解决现代人烦恼的一个最好的法门。该喜则喜,该怒则怒,喜怒哀乐的本性和根谛,讲到底就是菩提智慧。
佛经上讲:菩萨未成佛时,以菩提为烦恼;菩萨成佛时,以烦恼为菩提。何以故?(为什么?)以第一义不二故(这一个义理、这一个道理,没有第二种解释)。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人、菩萨还没有成佛的时候,因为你是菩萨,你还不能理解佛真正的真谛和义理,所以以菩提为烦恼(明明知道很多智慧,你还把它当成烦恼);当菩萨成佛的时候,所有的烦恼并不是佛没有,伟大的佛陀在人间救度苦难众生的时候有多少烦恼,但是佛陀把它变为了菩提。何以故?因为这是一,没有第二种解释。也就是只有烦恼,你才能找到菩提这第一义理。当你看见一个不好的人,你要想到他终有一天会变成一个好人,这也是一个义理,这就叫浪子回头金不换。没有回头,这个人没有改变,那么他的心是满脑子的烦恼,胡作非为,因为他没有觉悟;当他回头是岸,安分守己、助人为乐的还是这个他。同样一个他一会儿是胡作非为,一会儿是助人为乐,这就是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在变化的。这个义理告诉我们,佛在世间才能理解世间。过去你做过什么并不代表你今后会做什么:很多现在很伟大的人,过去曾经有过很多失误;很多年轻的时候从来不失误的人,可能他的晚年过得非常凄惨,因为他失误连连。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情,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把这个事物、这个事情看成是还没有成熟的思维,当你懂得这是一个成熟的思维,实际上已经把烦恼变为了菩提。师父举这个例子是希望你们能懂,这个坏人后来变好人了,就是转换了,因为这个烦恼就是个“坏人”,后来变菩提了——变成“好人”了。
六祖曾经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就是告诉我们,千万不要离开这个世间、离开自己的烦恼到别处去求什么佛法,你自己本身应该有的那种智慧到哪里去了?每一个人都有无量无边的智慧——佛智,因为从他的九识田阿摩罗识当中来,所以你要在世间深悟到世间的真理,你要把这个世间所有的烦恼倒过来,把世间一切烦恼都变成了妙用的菩提,那你整个人、整个生命都是在菩提中了。举个简单例子,你一生都拥有这方面的经验,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你在这方面太有经验了,什么样的问题都碰到过,最后什么样的问题都能解决,你是不是就是这方面的菩提专家?所以没有人间的喜怒哀乐,佛拿什么来给你们说法?佛陀当年在人间告诉我们很多佛法,是用很多故事、很多人间的苦难还有喜怒。佛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接引我们众生?佛就是用这些喜怒哀乐告诉我们人生无常,天上有快乐,人间有苦难,这些苦和乐能够让我们懂得要离苦得乐,应该到天上去和菩萨在一起。这种说佛法的法门,就是让佛陀、让很多菩萨来告诉我们:“你们想修成,菩萨会来接引你们”。
其实菩萨和佛就是烦恼学的专家,就是精神领域的工程师,他们就是大博士、大教授,他们能够解脱我们的烦恼,能够让我们想通。菩萨本身就是从烦恼中获得智慧的,深通烦恼,故能明了一切众生的苦难和烦恼,所以他们才能建立种种降伏烦恼、转烦恼成菩提的妙法。在人间很多事情,举个简单例子,楼发生些什么问题了,漏水了、漏雨了,你觉得解决不了,但是你去找那些建筑师、工程师那些专家,他跟你说这个地方弄一下、那个地方弄一下,马上就帮你解决了。他们怎么能够解决的?他们不造房子,他们不修,不懂得什么地方漏,若不是他们曾经有过的烦恼,他今天能这么快就帮我们修好房子吗?我们今天如果对佛法不理解,不了解众生的苦难,我们能够帮众生解决烦恼吗?你满腹经纶也不能解决众生的苦难。所以“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你离开了这个世界说“我要找到佛法”,你就相当于在人间要找一个头上有两个兔角的兔子。因为兔子头上是没有角的,所以走遍天下你都找不到长角的兔子。这句话就是禅宗的总纲领。

https://t.cn/A64GOJX5

永忆江湖归一醉
——《一梦江湖远》代序
野夫


人一辈子,读多少书,重要;但阅人多少,似乎更重要。尤其对文学写作者而言,这一点,窃以为特别关键。

世界上从来不乏深居简出的书虫写手,宅在家里闭门造车,引经据典;也能根据对人生的二手经验,根据从影视书籍而来的间接生活,虚构出一批精巧文章。但是,多数此类文字,构思精致而近伪,巧言令色而近妖。没有沉甸甸的原生态生活打底,没有自身所处时代的特有背景着色。那么,我视此类文字为文艺创作,而非人生作品。

文艺创作的人,稍有天分,稍微勤奋,便可著作等身。容易盆满钵满,也容易名满天下。倘若以写作为业务,以此干俸禄,当然不失为一种活法。

而我眼中的“人生作品”,则是那些看上去并不怎么文学的著述。这样的写者,是大地苍生中的横行者,是苛酷世界的体验者。他们终其一生,都在身体力行地探索形形色色的生计和生活,似乎总是命悬一线地在经受各种命运的考验和摧折。五花八门的乱打乱撞,似乎才是今生今世的主业。而最后血泪凝成的文字,不过是回望来路的副产品。

这样的人生作品,还原的是芸芸众生中,个体生命的本相,背后呈现的却是当代史。是时潮沧桑的畸零者,他们那些歌哭无常的沉浮荣辱,在真实旁证此世的惊惶失措。


韵珂女士,近乎兄弟相视的朋友。当年在王七婆的宴会上杯酒订交,一晃又是数年。这数年,当然是惊涛骇浪的“动如参与商”。她像侠女一般的来去无迹,时隐时现,隔两年总能在一些意想不到的酒局上捉杯厮杀。

很长时间,我只知道她是一个小商户,一个拼杀于超市的脱贫者。经济既不土豪,当然也不窘迫。看微信偶尔了解她,一会儿去登了云南的雪山,一会儿又去独自转了西藏最偏僻的神山。每次都差点回不来,似乎每次也都有一些神佑,忽然又出现在人间。在人间的活动也很复杂,就像传奇小说中的女侠,塞北江南的转场,仿佛都是一夜间的事情。

又忽然,前两年还真的失踪了一阵子。我大抵道听途说了一些险情,不免为她捏一把冷汗。但我知道,这种泥途中打滚了半辈子的人,见惯了生死聚散,就是那种打不死的白骨精。果然,未几,她又活跃于朋友圈了。有时想,很多时候,她就像一个女版野哥——爱交各路朋友,还爱饮酒,爱恶作剧,嬉皮笑脸而内心庄敬的活着。

惭愧的是,我只泛泛了解她喜欢读书,在她的故乡常德,她们有一个比较高端的读书会。但是,我竟然一直不知道,她还在写作。而且早就在网络江湖上,因其文字的野性,打出了一些名头。她很长时间来,在我面前从未提及自己的履历和文学之路。每一次酒聚,扯的也都是江湖上的各种闲白。

当她突然捧出这一摞书稿,略显羞涩地请我作序时,我确实有一点掩饰不住的惊异——这个传说中孙二娘一辈的人物,竟然还有这种雅兴?


出于好奇,我难得认真地读完了全书。释卷怆然良久,为自己曾经的忽视而不安。

我们在这个世界交往很多人,形形色色,见面有说有笑,甚至也能两肋插刀。但其实,很多半途相遇的朋友,你如果没有机会访谈,没有可能阅读他的自叙,你其实真不清楚其来路——他有怎样的家世身世,有什么人间遭际,如何形成的今天的他。这些问题,社交场上讳莫如深,往往就错过了辨识物色的机会。

韵珂的《一梦江湖远》,絮絮道来,说的都是她半生走来的经历,她曾交往的师友故人,她的父母血亲。这些人中的多数,都算是这个社会寻常看不见的草根。他们从人海里经过,或沉默如石,或纵浪若云,很多时候,即便头角峥嵘,也都是深藏功名。个体的精彩浮沉,艰难悲辛,如果不是被记录下来,那些动人的故事,往往飘散于风中。

我算是非常熟悉这一类人物的,我的命途中,也曾结识过许多此类同道。他们像是战国纵横、魏晋风骨的遗孑,是吾族文化中百折不挠的那一支江湖道统,千载之后的一脉相承。他们也许身怀利器,却藏锋不露,轻易不示与人。也许朴讷卑微,一生失败,却始终坚守善与爱的初心。

正是这样一些普通人的存在,才让我们对雪后的大地,依旧满怀春温。即便在最无望的时刻,还期待必将抵达的信风。也正是生命中这样一些奇缘邂逅,构成了韵珂我们这些男女的品性底色,以及这些看似平淡,却不负此行的文章。


大抵是钱钟书先生说过类似的话——每到图书馆,看见那么多的书,坐在那里看着你,顿时就想搁笔不写了。我也时常有这样的悲观,感觉前人之述备矣,多一本我辈的著述,基本也算是泥牛入海。有些人,依靠写作谋功名,干俸禄,评职称,只好一泄到底。还有另外一些人,写作只是生命的冲动,只是生计外的玩闹。至于出版,也不过赠与同道,留给子孙,算是让后人绵延一段书香。就像韵珂的父亲和那位乡村教师,曾经给过她的哺育一样。

韵珂的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的产物。她似乎从来没想过,要凭这样的私人叙事,去博取大雅之堂的垂爱。也因此,你可以说这些文本,远没有高头讲章所要求的精致。但是,她这些文字是有生气,更接地气的记录,远比那些向壁虚构故弄玄虚、刻意玩弄技巧的文人写作,显得更有力量。

生年不满百,如何活过我们有限的一生,常常是一个问题。鲁迅先生诗曰:万家墨面没蒿莱……其实想来真是悲哀。无穷的人们,悄无声息抑或毫无趣味地走完全程,最终归于蓬蒿黄土,仿佛未曾经历此世。倒是像韵珂这样恣意率性的活法,随心所欲的写作,胆大妄为的爱憎,显得更像是该有的人生。

这样的人生,当然该比常人承担更多的苦痛,也该分担世间更多一点的沉重。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似乎便是我辈自赋的命运。来过到走过,沿途洒下的汗血,凝结成几行文字,便差堪告慰矣。至于功名利禄,确确乎视之若云烟。

在一个最怕写序或者最不配写序的时候,杂乱写下这些文字,只为向朋辈推荐一个普通人的记录。我深信多数人读罢本书,会为她笔下那些人物扼腕叹息,会为我们今生尚无缘结交这些风尘高谊,而略感遗憾。

2019年4月 https://t.cn/z89hpQj

BHFF 第47集《若能布施心 智慧能行深》
https://t.cn/A64hqsLl
佛经就是这么地经典,如果证悟成道的人,能善分别一切法相,他们虽然心中知道,唉 这个事情,哦 吵架了,这个好还是不好,有这个意念,但是他虽作意而不著,也就是说我虽然有这个念头,但是我没有进入这个执著之相当中,所以说空,师父上几集跟你们说到空,还有无相 还有无作,你这个人心空了,你知道一切是缘分了,你不会去参与在人家家里吵架的事情,你就空了,你空的话 你是不是无相,你觉得太太好还是人家先生好,无相 不著相了,因为我是太太的朋友,那我就说太太好,因为我是先生的朋友,我就说先生好,不著相了,然后你就没有作为,你也不会去讲别人不好,你也不会去劝架,你只能笑笑,这个你很明白的道理,那么这个就是佛经上讲的三解脱门。

那就上次师父跟你们说的解脱门,因为你能善分别,你用这个如如不动的善分别,因为你当下你自己性空了,,你不会为人间的一切去著相,所以这就是第一义,,什么意思,就是佛学的第一义谛,就是真谛,真谛是什么,就是我们讲的要三解脱门,因为它本身是空,所以它无相 所以它无生,心经当中就是讲的无生无相,所以佛学的真谛,并不是说形而上的道体,形而上的道体就是说,不是形式上的我们说佛道的体现,而是真正的内心的一种智慧的体现,所以现代的哲学解释,学佛人经常讲的本体是什么,其实本体就是你的真谛,就是你心中的,认为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就是你的本性当中的真谛,而任何人不能改变的这个真谛,所以说真理 就是这样,所以人家过去经常说歪理十八条,真理就一条,就这个道理,因为你心中有真谛了。

所以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如果你今天能够善地分别所有人间,就是你善地来解释世界上的一切法相,就是一切的现象,这就是你心中的第一义而不动,也就是说你如如不动的本性,你知道的真谛,所以怎么样也不会改变,就第一义谛,所以凡夫心意识的境界,它是随外境而变化,别人说这个人好,你就说这个人好,别人说这个人坏,你可能跟着他一起说坏,而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心净 心自己净下来了,他可以度到诸禅,什么意思,就是心净已度诸禅,当你的心明白了真谛之后,你的内心就有禅定了,所有的禅定都会出来,所以 已于诸法得自在,你对人间所有的法相,发现的所有的相,实际上你都能够看破,你能看穿 你能觉悟,你当然得大自在了,比方说两个人吵架 吵了半天,你笑笑 你想到了这是因果,明天他们会好的,过几天你再去看,他们两个保证好得不得了了,你知道这个义谛,你怎么会卷入到这种矛盾之中,所以 能善分别诸法相,就是你的行为和作为。

为第一义而不动,所以佛教为什么叫我们如如不动,不要因为别人说什么,而改变自己的观点,不要别人在做什么行为,而改变你自己的初衷,不要因为别人在想什么,而让你内心跌宕起伏,这就是师父告诉你们的,你们可能看见别人说什么,你说我要克制 这个成立,如果你说别人在做什么,你看到了 你听到了,你说这是事实,别人在想什么,你说我没有看到 我也没有听到,我也没有看到他做什么动作,我也没听他说,为什么我会这么生气 这么难受,因为别人的思维会影响到你,因为别人的思维在非常微妙的,一个人生内心的展现当中,他会以微妙的表情和微妙的行为,让你感受到他,对你的忌妒或者对你的瞋恨,或者对你的赞扬,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就是body language,就是语言 肢体语言,所以人跟人 而且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灵犀实际上讲的就是,我们第六意识,眼耳鼻舌身 那是五个意识,它这个是单一的意识,而第六意识那是全方位的意识,他的感受,他跟这个人一接触,他就知道这个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人家没有讲过话,但是你就知道他今天来是来者不善,这就是人的灵犀,就是第六感觉。

我们要懂得这些之后,我们要如如不动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懂得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虚幻的,我们只有找寻到佛的境界,自在而不执著,我们才能自在而不执著,我们才能知道这一切都会过去的,就算我今天再大的困难,明天还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明天,我今天再大的烦恼,明天就没了,因为这是无常的,这是用正能量的无常来解释你的人生,而不是你天天混日子,觉得反正这是无常的 我无所谓,所以是故稽首此法,也就是说,懂得这个四圣谛的都要好好地稽首,我们说稽首皈依苏悉地,也就是说稽首就是磕头,心经里边讲到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你见到的人间的色受想行识,你怎么样把自己的意识也能照空呢,就要有般若力,般若力就是智慧。

好 今天给大家,因为时间差不多了,所以师父想下一次继续跟大家讲,心经里边的照见五蕴皆空,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最后 师父也要跟大家讲个故事,人间的一善解百灾,所以很多人不要以为做点善事,好像没有功德,在藏经当中有一个印度人,他在马路上 在花园边上捡了一朵花,他没看见过这朵花这么漂亮,花是金黄色的,金黄色的 非常庄严,他想先插在自己的脑袋上庄严一下,所以过去人家说,捡到一朵花插在自己的脑袋上,非常庄严,为什么 好看,大家看见你 哎哟 好啊,这是庄严,后来一想,我这个脑壳是无常的,他就是说自己是无常的,然后再一想,我要是死了,这个脑壳就被狗吃了,或者被狐狸吃了,或者其他动物吃了都不一定,嗯 不配戴这朵花,所以他就没有把自己这朵花,放在脑壳上。

他用手捧着这么一朵漂亮的花,走到寺庙去了,他看见释迦牟尼佛的像,非常地庄严,他就念佛,大家知道什么叫念佛吗,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就这么念,念了之后,因为他念佛的这个功德,他身上突然之间发热,每个毛孔都张开了,热得不得了 非常舒服,像我们现在学佛人念经,念得好的也会浑身发热的,在供花的时候 他想,他说 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是非常有智慧的,佛是福慧两足尊的,就是福慧的,都有福 又有福 又有慧 智慧的,佛一定能加持我,我以这样的心来供养花,佛一定会加持我。

供养完了 他把花放到佛陀的前面,然后他就说,我供养花究竟有多大的功德,他就在想,我供养这朵花给佛陀,有多大的功德,心里就衡量供养这朵花的功德,他自己不知道有多大功德,他就找到一位比丘,这比丘就叫和尚,他就说,大德啊 我刚才以这样的心情,我身上有这么一个,马上每个毛孔都热的反应,以这么一朵花供养佛,你看一看 功德有多大,这位比丘说,哦 我刚出家受戒不久,只知道离开世间的痛苦,其他的我都不知道,我也没有什么道德,也没有什么读过经,也没有读过书,你问我这个,我没办法回答你,你去找一个读过经的法师,去请问他,看你这朵花供养了之后有多大的福德,他又找到了一位读经的法师,师父 师父,就问 我这朵花供养了 有什么功德,这个法师就告诉他,你供这朵花多大的功德,我不知道,我也没有神通,我只是在念经,我自己求福德,供花的功德 经上说是有的,你这枝花供的功德多大我不知道,你去问坐禅的,那边有个坐禅的阿罗汉,他有神通,他是证得了阿罗汉果的。

这时候 佛陀涅槃之后还没有多久,刚刚涅槃,证得了阿罗汉果的道人,得道之人有很多,于是 这个供花的人,他就走过去问了证得六通的阿罗汉,他就问,大德 大德,你已经得了阿罗汉果了,你能告诉我,我供花有多大的利益吗,这位阿罗汉就入定了,一入定就魂魄出去了 观察了,观察完毕 他就说,我看到你供养的这朵花,你身体的报身舍了之后,你会受到天上的福,也就是说你死了之后,你会受天上福,你的一生至千万亿世,也就是不停地这一世那一世,千万亿世,这是一个大劫,从一大劫到八万大劫,你的福 就是因为你供了这朵花的福,还没有用完,以后的我就不知道了,他有功德的,因为阿罗汉的神通,是能够看到八万大劫,所以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在人间,有些人通灵,他只能看到地府 而看不到天上,有些人只能看到鬼 看不到菩萨,而有些人能看到菩萨,他不一定看得到鬼,这一切就是,有待于他修心的功德的大小,因为阿罗汉的神通只通到八万大劫,再上去他不知道,边上围着凑热闹的人,大家就问阿罗汉,来问问他 问问他,师父 师父 师父,你老人家有神通啊,你答复不出来,你能不能到天上去问问弥勒菩萨,就是让他再跑到更高的地方,去问菩萨去,于是这位阿罗汉一入定,坐在那里入定了,他的灵魂神识就到兜率天,去问弥勒菩萨,他就,魂就上去,弥勒菩萨就说了,这个人只受世福,就是这个人只受到了世间的福报,果报还没有尽,就是因为他供养的花大到,受到的世间的福到现在还在有福气,果报还没尽,这种事就是,弥勒佛就说,你们要问的这种事,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就是只有佛,或者只有佛才能究竟,佛才能探索到,究竟这朵花供养有多少福气,一切补处菩萨都不能究竟,大家可能念经的时候,经常念到补处菩萨,其实补处就是后补位,就是说还没有到菩萨的位置的,补处菩萨就是后补位,如果说补处阿罗汉,那么就是还没有到阿罗汉果的,叫补处 就是后补位,,弥勒菩萨的意思,这种事情只有佛才能知道究竟,连一切补处菩萨都不能究竟,都不知道,都看不到底的。

弥勒佛笑着说,你等我下去成了佛之后,我再来跟你说,弥勒佛讲笑话,就是说,你等我到了人间去救人之后,我成了佛了我再来告诉你,这个故事就是告诉你,我们小小的 用一个心情,心情就是我们要供养佛的心情,去供养一朵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供养一朵花就有这样的功德,布施的功德,你知道会让你随心所欲的,你今天布施了一朵花之后,你很多事情都顺利了。

在物质当中,在我们人的眼睛当中,他还把它看得很重的,他说 我要布施花,我能够物质随缘,但是在菩萨的眼睛当中,菩萨不会把它当成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菩萨觉得供花那是正常的,所以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不管供养什么,就跟这个刚刚说的这个居士一样,你要用心来布施,你觉得自己不够位,我要把这朵漂亮的,他认为非常美丽的金色的花朵,我要供给我们伟大的佛陀,你不单单是这朵花的供养,因为你要法供养,师父告诉你们什么叫法供养,就是用心来对人家好,用心来供养别人,就叫法供养,因为你这样的供养,你不会贪著世间的福德,甚至连智慧你都不贪,但是你不贪 它会不会有,你们都知道了,这个故事就告诉你们,只要不贪,你无量无边的功德,无量无边的福德和智慧,你每一个事情的供养,都要好好地用心的话,你一定会成就你的佛,所以这个功德没办法说了,小小的供养我们伟大的佛陀的一束花,惟佛与佛乃能究竟,也就是说只有佛才能知道,这朵花到底有多少功德,而我们人是不能知道,这朵花供养有多少功德的。

这个就告诉我们,我们学佛的人要懂得用心,就是我们做什么事情要深,要用心 内心来做,所以就是心经里边讲的“行深”,行要深,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当你在做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说,你才能照见五蕴皆空,也就是说你学佛越认真,你越能照见五蕴皆空,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地学佛,能够照见五蕴皆空的话,你就能够得到正等正觉,以后还能成为佛,无上正等正觉,,好 今天就跟大家讲到这里,希望下一次能够再跟大家讲,怎么样照见五蕴皆空,好 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在1900年写道:“狮身人面像石碑上第13行刻着卡夫拉的名字,名字前后与其他字是隔开的……我认为,这说明卡夫拉国王可能修复和清理过狮身人面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
  • 逛莫高窟的时候还认识了个八块腹肌的弟弟 呜呜呜呜我真的好喜欢敦煌!#闪耀暖暖[超话]#呜呜呜姐妹们我真的激动了一天了,一直和朋友哔哔叭叭,敦煌飞天真的绝美[泪]
  • 另外,淘到了三部译制片:1、印度电影《旅行者》 长影译制2、苏联电影《银翼上的红星》 长影译制3、越南电影《中线炮火》 长影译制沙龙线上画展 |意趣盎然 享受艺
  • 试色上255下rmk02(没舍得用拉杜丽02试色[允悲],拉杜丽02、suqqu124、rmk02发过对比试色[喵喵])周五终于有心情化妆了!ameli pea
  • 中天·南湖玥凝萃中...#无聊文献中的有聊瞬间# 本科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学问做到最后一般都以杂谈的方式进行产出了(指大佬)这个时候对于个人积累的考验其实是蛮大的
  • 今天,我们来看看14种可以促进排便的食物(看了就知道膳食纤维是个好东西~)很多水果就是因为含有的非水溶性纤维会增加粪便中的水分,而水溶性纤维会增加粪便重量,两者
  • 有时候觉得你是遥不可及的星星,一直在我触碰不到的远方闪闪发光;有时却又觉得你只是我隔壁住着的男孩,抱着一把吉他唱只属于我们的歌。有时候觉得你是遥不可及的星星,一
  • Yeni yıl yeni umutlar açar ve yeni boşluklar yeni hayaller taşır. Zamanın tozunu
  • 我熬过了七十个多日夜总是在夜里醒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辗转反侧有时候因为梦太真实而难过到哭却也一次次忍住了找你的冲动白天闲下来经常走神偶尔玩得开心了也会突然沉
  • 第三,正是由于清代前期以前人们对磁州窑本身的特点没有正确的认识,故而从对器物的描述看,在之后的文献中许多磁州窑产品可能被称为“ 器”如《景德镇陶录》卷七《古窑考
  • #牛博[超话]#其实,那些分开的人,很多不是不爱了,是爱下去的代价太大,以你我当年的能力只能无功而返。所以,分手要跨过很多年以后,才会突然明白那一场爱情里的馈赠
  • 崔瑶琪之所以这么大度,是因为她觉得寇世勋太优秀了,与其让他在外面拈花惹草,还不如放在家里安全。#明星私下状态有多真实#如今已经年过花甲,要养活两个家庭,寇世勋有
  • ”听某个仔这样说,爸爸急了,“你一分钟就把爸爸抛弃了。”听爸爸这样说,某个仔也不服道“你有老婆了还要我做你女朋友吗?
  • ”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布施回向萨婆若,作檀波罗蜜,乃至作般若波罗蜜?无奈凡夫总是牢牢执著于布施的功德,因而庞居士才作此沉海之举,是连同布施的名相也一并布施
  • 【常问问题汇总】昆明整形医院,抽脂大概要多少钱,薇琳面吸做的怎么样好不好,全脸整形哪个医生好技术好,阳光全身抽脂效果口碑如何怎样,大腿抽脂手术价格是多少,抽脂肪
  • #王源2022时和岁暖##王源电视剧灿烂#2022新年祝福文案 日迈月征,朝暮轮转 欢愉且胜意,万事尽可期 ❣️有趣有盼,不负心中热爱 以此启程,永远有
  • #王俊凯[超话]##用衣份爱,造一片林# .#孟寐衣求超有爱,俊木成林凯益行# 衣心衣意,传递爱与希望,春风十里,不如植树有你,在#3月12日植树节#这个特别的
  • 诗人生感而唱吟:春花烂如锦,春草绿如茵,春山迎人笑,春水易人情,看碧桃绽蕊,听黄鹂两三声,俯视游鱼潜沉。诗人生感而唱吟:春花烂如锦,春草绿如茵,春山迎人笑,春水
  • 扯得比较远 和配图的主题偏离了 今天比较有感触的是 最近看UP主会比较励志 和真人对话令人凭添烦恼和自讨没趣 悉数下来种类齐全的回复容我娓娓道来 疫情期间的回信
  • 方案指出,在活动中公安部门一是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公安交警部门要以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为载体,结合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因地制宜,通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