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禅师:世人不悟,秖认见闻觉知为心 !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峰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侄,独佩最上乘离文字之印,唯传一心更无别法。心体亦空万缘俱寂,如大日轮升虚空中,光明照曜净无纤埃,证之者无新旧无浅深;说之者不立义解不立宗主,不开户牖直下便是。动念即乖,然后为本佛。故其言简其理直,其道峻其行孤。四方学徒望山而趋,睹相而悟,往来海众常千余人。予会昌二年廉于钟陵,自山迎至州,憩龙兴寺,旦夕问道。大中二年廉于宛陵,复去礼迎至所部,安居开元寺。旦夕受法,退而纪之,十得一二,佩为心印,不敢发扬。今恐入神精义不闻于未来,遂出之授门下僧大舟法建,归旧山之广唐寺,问长老法众,与往日常所亲闻,同异如何也。 

唐大中十一年十一月初八日序 

师谓休曰: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纵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
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无始已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相故。唯此一心更无微尘许法可得,即心是佛。
如今学道人,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何故?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趋者不敢入此法,恐落空无栖泊处,故望崖而退,例皆广求知见。所以求知见者如毛,悟道者如角。
文殊当理,普贤当行。理者真空无碍之理,行者离相无尽之行。观音当大慈,势至当大智。维摩者净名也,净者性也,名者相也,性相不异,故号净名。诸大菩萨所表者人皆有之,不离一心悟之即是。今学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著相取境,皆与道背。恒河沙者,佛说是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此心即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学道人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被三乘功行拘系不得解脱!然证此心有迟疾,有闻法一念便得无心者,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得无心者,长短得无心乃住,更无可修可证,实无所得,真实不虚。一念而得,与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齐,更无深浅。秖是历劫柱受辛勤耳。
造恶造善皆是著相,著相造恶枉受轮回,著相造善枉受劳苦,总不如言下便自认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心却成有,默契而已,绝诸思议。故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此心是本源清净,佛人皆有之,蠢动含灵与诸佛菩萨一体不异,秖为妄想分别、造种种业,果本佛上实无一物,虚通寂静明,妙安乐而已,深自悟入,直下便是,圆满具足更无所欠。纵使三秖精进修行历诸地位,及一念证时,只证元来,自佛向上更不添得一物,却观历劫功用,总是梦中妄为。故如来云:我于阿耨菩提实无所得,若有所得,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又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菩提。即此本源清净心,与众生诸佛世界山河、有相无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无彼我相,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明遍照。
世人不悟,秖认见闻觉知为心,为见闻觉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体,但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如大日轮升于虚空遍照十方更无障碍。故学道人唯认见闻觉知施为动作,空却见闻觉知,即心路绝无入处,但于见闻觉知处认本心。然本心不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但莫于见闻觉者上起见解,亦莫于见闻觉知上动念,亦莫离见闻觉知觅心,亦莫舍见闻觉知取法,不即不离,不住不著,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世人闻道,诸佛皆传心法,将谓心上别有一法可证可取,遂将心觅法,不知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不可将心更求于心,历千万劫终无得日,不如当下无心,便是本法,如力士迷额内珠向外求觅,周行十方终不能得,智者指之当时自见本珠如故。故学道人迷自本心不认为佛,遂向外求觅起功用行,依次第证,历劫勤求永不成道,不如当下无心,决定知一切法,本无所有亦无所得,无依无住,无能无所,不动妄念便证菩提,及证道时秖证本心,佛历劫功用并是虚修。如力士得珠时,秖得本额珠,不关向外求觅之力。故佛言:我于阿耨菩提实无所得,恐人不信故引五眼所见五语所言,真实不虚是第一义谛。

南无阿弥陀佛

黄檗禅师:【一日禅】

世人不悟,秖认见闻觉知为心 !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峰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侄,独佩最上乘离文字之印,唯传一心更无别法。心体亦空万缘俱寂,如大日轮升虚空中,光明照曜净无纤埃,证之者无新旧无浅深;说之者不立义解不立宗主,不开户牖直下便是。动念即乖,然后为本佛。故其言简其理直,其道峻其行孤。四方学徒望山而趋,睹相而悟,往来海众常千余人。予会昌二年廉于钟陵,自山迎至州,憩龙兴寺,旦夕问道。大中二年廉于宛陵,复去礼迎至所部,安居开元寺。旦夕受法,退而纪之,十得一二,佩为心印,不敢发扬。今恐入神精义不闻于未来,遂出之授门下僧大舟法建,归旧山之广唐寺,问长老法众,与往日常所亲闻,同异如何也。

唐大中十一年十一月初八日序

师谓休曰: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纵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

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无始已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相故。唯此一心更无微尘许法可得,即心是佛。

如今学道人,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何故?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趋者不敢入此法,恐落空无栖泊处,故望崖而退,例皆广求知见。所以求知见者如毛,悟道者如角。

文殊当理,普贤当行。理者真空无碍之理,行者离相无尽之行。观音当大慈,势至当大智。维摩者净名也,净者性也,名者相也,性相不异,故号净名。诸大菩萨所表者人皆有之,不离一心悟之即是。今学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著相取境,皆与道背。恒河沙者,佛说是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此心即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学道人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被三乘功行拘系不得解脱!然证此心有迟疾,有闻法一念便得无心者,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得无心者,长短得无心乃住,更无可修可证,实无所得,真实不虚。一念而得,与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齐,更无深浅。秖是历劫柱受辛勤耳。

造恶造善皆是著相,著相造恶枉受轮回,著相造善枉受劳苦,总不如言下便自认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心却成有,默契而已,绝诸思议。故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此心是本源清净,佛人皆有之,蠢动含灵与诸佛菩萨一体不异,秖为妄想分别、造种种业,果本佛上实无一物,虚通寂静明,妙安乐而已,深自悟入,直下便是,圆满具足更无所欠。纵使三秖精进修行历诸地位,及一念证时,只证元来,自佛向上更不添得一物,却观历劫功用,总是梦中妄为。故如来云:我于阿耨菩提实无所得,若有所得,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又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菩提。即此本源清净心,与众生诸佛世界山河、有相无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无彼我相,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明遍照。

世人不悟,秖认见闻觉知为心,为见闻觉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体,但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如大日轮升于虚空遍照十方更无障碍。故学道人唯认见闻觉知施为动作,空却见闻觉知,即心路绝无入处,但于见闻觉知处认本心。然本心不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但莫于见闻觉者上起见解,亦莫于见闻觉知上动念,亦莫离见闻觉知觅心,亦莫舍见闻觉知取法,不即不离,不住不著,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世人闻道,诸佛皆传心法,将谓心上别有一法可证可取,遂将心觅法,不知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不可将心更求于心,历千万劫终无得日,不如当下无心,便是本法,如力士迷额内珠向外求觅,周行十方终不能得,智者指之当时自见本珠如故。故学道人迷自本心不认为佛,遂向外求觅起功用行,依次第证,历劫勤求永不成道,不如当下无心,决定知一切法,本无所有亦无所得,无依无住,无能无所,不动妄念便证菩提,及证道时秖证本心,佛历劫功用并是虚修。如力士得珠时,秖得本额珠,不关向外求觅之力。故佛言:我于阿耨菩提实无所得,恐人不信故引五眼所见五语所言,真实不虚是第一义谛。

文本来源于:《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随喜分享• https://t.cn/RTv4Kyo

黄檗禅师:世人不悟,秖认见闻觉知为心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唐 裴休 集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峰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侄,独佩最上乘离文字之印,唯传一心更无别法。心体亦空万缘俱寂,如大日轮升虚空中,光明照曜净无纤埃,证之者无新旧无浅深;说之者不立义解不立宗主,不开户牖直下便是。动念即乖,然后为本佛。故其言简其理直,其道峻其行孤。四方学徒望山而趋,睹相而悟,往来海众常千余人。予会昌二年廉于钟陵,自山迎至州,憩龙兴寺,旦夕问道。大中二年廉于宛陵,复去礼迎至所部,安居开元寺。旦夕受法,退而纪之,十得一二,佩为心印,不敢发扬。今恐入神精义不闻于未来,遂出之授门下僧大舟法建,归旧山之广唐寺,问长老法众,与往日常所亲闻,同异如何也。 

唐大中十一年十一月初八日序 

师谓休曰: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纵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
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无始已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相故。唯此一心更无微尘许法可得,即心是佛。
如今学道人,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何故?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趋者不敢入此法,恐落空无栖泊处,故望崖而退,例皆广求知见。所以求知见者如毛,悟道者如角。
文殊当理,普贤当行。理者真空无碍之理,行者离相无尽之行。观音当大慈,势至当大智。维摩者净名也,净者性也,名者相也,性相不异,故号净名。诸大菩萨所表者人皆有之,不离一心悟之即是。今学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著相取境,皆与道背。恒河沙者,佛说是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此心即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学道人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被三乘功行拘系不得解脱!然证此心有迟疾,有闻法一念便得无心者,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得无心者,长短得无心乃住,更无可修可证,实无所得,真实不虚。一念而得,与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齐,更无深浅。秖是历劫柱受辛勤耳。
造恶造善皆是著相,著相造恶枉受轮回,著相造善枉受劳苦,总不如言下便自认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心却成有,默契而已,绝诸思议。故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此心是本源清净,佛人皆有之,蠢动含灵与诸佛菩萨一体不异,秖为妄想分别、造种种业,果本佛上实无一物,虚通寂静明,妙安乐而已,深自悟入,直下便是,圆满具足更无所欠。纵使三秖精进修行历诸地位,及一念证时,只证元来,自佛向上更不添得一物,却观历劫功用,总是梦中妄为。故如来云:我于阿耨菩提实无所得,若有所得,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又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菩提。即此本源清净心,与众生诸佛世界山河、有相无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无彼我相,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明遍照。
世人不悟,秖认见闻觉知为心,为见闻觉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体,但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如大日轮升于虚空遍照十方更无障碍。故学道人唯认见闻觉知施为动作,空却见闻觉知,即心路绝无入处,但于见闻觉知处认本心。然本心不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但莫于见闻觉者上起见解,亦莫于见闻觉知上动念,亦莫离见闻觉知觅心,亦莫舍见闻觉知取法,不即不离,不住不著,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世人闻道,诸佛皆传心法,将谓心上别有一法可证可取,遂将心觅法,不知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不可将心更求于心,历千万劫终无得日,不如当下无心,便是本法,如力士迷额内珠向外求觅,周行十方终不能得,智者指之当时自见本珠如故。故学道人迷自本心不认为佛,遂向外求觅起功用行,依次第证,历劫勤求永不成道,不如当下无心,决定知一切法,本无所有亦无所得,无依无住,无能无所,不动妄念便证菩提,及证道时秖证本心,佛历劫功用并是虚修。如力士得珠时,秖得本额珠,不关向外求觅之力。故佛言:我于阿耨菩提实无所得,恐人不信故引五眼所见五语所言,真实不虚是第一义谛。

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分享这段话: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有些人注定要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可即使他离开了,也不会从你的心里消失,而那些你想要忘记的人,一定也在曾经的某一刻,在你的世界
  •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影视]嘉宾:夏雨陈粒西川节目从游戏、设计、二次元等日本有特色的小视角切入,嘉宾对当地文化现象的解读都很有意思。节目组在日本各大城
  • 【乐品云】360,1900,19000元做乐品云店主,相当于下面所有产品你都可以享受批发价,不需要囤一件货,几万款产品让你可以轻松去链接所有客户,壮大你的团
  • 今天依然是废话多多的lpj但是今天有配图呀p1高铁上无聊的自拍p2青岛随便拍的但是现在看看还行p3困的不行在机场躺尸昨天早上开开心心的坐了高铁去了青岛呀虽然买错
  • 害怕在父母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不在身边,也不能立刻赶回来……所以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都和我一样,曾在心中暗暗发誓:等自己在这座城市安定下来后,一定要把父母接到身
  • 那时你突然明白了梦想的另一个名字,虽然很长,但是很对:长大后你就可以放肆去甩当初瞧不起你的那些人耳光。不晓得该如何去爱你,默默地陪同在你身边,悄悄的看着你,是我
  • #刘宇宁当遇见你# ➰➰桀骜少年 自由如风 潇洒肆意 热血张扬 青春无畏 逐梦前行 刘宇宁加油 未来可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9年是亚冠联赛改制后的第17个赛季,而之前16个赛季里,其中来自东亚的球队获得了12次亚冠冠军,而西亚则是仅为4次,而且3次都是改制后的前3年获得的,
  • 真好[可爱]去这家吃不排队根本不行不管天晴还是下雨都能看见门口的长队汉中正宗的米皮都是老板精选米打成的米浆蒸出来的凉皮贴成条配上老板自制辣椒油吃起来非常的劲道回
  • 这会他在里面上课,我在外面等,这个,冬天等他,好冷,夏天等他,好热[允悲][允悲][允悲]#plog#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中的陪伴最心安,懂你
  • 今年是我陪神谷先生度过的第二个生日了,也是神谷先生第43个生日了 明明到了大叔的年龄 可我为什么还是这么喜欢这个大叔呢 总想表现点什么来展现出他对自己来
  • 当然,它也公布该武器的获取路线,所以当你的目标是真·全收集时,它也相当有用。 除了能了解地图路线和物品的位置外,您还可以在索引中查看该区域的用途、可拾取物品和
  • 今天周六应该是休息因为之前学生有落下了课又因为自身原因40度的高温把学生喊过来上课,中午回家吃饭休息了会结果睡过了头顶着乱蓬蓬的头发赶过去上课图一初三的小孩上午
  • 喜欢演技收放自如的你!喜欢综艺中碎碎念的你!
  • 第二件半价隐形眼镜美瞳润眼液 【在售价】59元 【券后价】19元 【第二件半价14.5元,买2件/件16.75元】珍视明美瞳润眼液,人工泪眼舒适滋润无刺激,一
  • 你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你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 我爱工作[毕业帽]浅发一下最近和自己最喜欢的几张图 谢谢摄影们不嫌弃我陪我进步 会经常更新的[毕业帽] 头像是我可爱滴光头给我画的[哇]#taynew[超话]#
  • [打call]好想对他们说对不起呜呜呜我真的是没有运动细菌的 我也不会跳大绳 之前自己跳绳都能把自己绊摔的[跪了]首档脱口秀团综诞生 偶像选秀节目收官后,都会
  • 今天,长白山的高铁也正式开通了,我们整理好了刚刚亲身体验出来的长白山保姆级攻略给到大家!▪️DAY2今天的主要活动就是滑雪,早晨起来之后直接前往雪场开滑!
  • 但是阿娇表示自己不知道有多少房产,而且是都是交给家人打理,自己不管的(富婆忙忙碌碌的生活,我等普通人不懂了)…… 阿娇与赖弘国婚前,媒体就爆料她早已手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