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中《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第108讲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这段经文是开示在进入行阴区宇所出现的第三种颠倒。三摩中,这里是局限于在修行阴境界的这种定力功夫。坚凝正心:所谓「坚凝」,是已经破除了色阴、受阴、想阴,无量的烦恼就凝聚到这个一精之明,把前面所对的六根、六尘、六识已经放下了,这里也叫「正心」,一精之明与前面的六根、六尘、六识是相比较而言,这是真心,那是妄心。到了这种境界呢,外魔已经钻不到空子,所以给修行人造成了机会,对在行阴境界所面对的十二类众生的来龙去脉这个问题,他可以集中精力来研究。所以「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这个机会来了。

观彼幽清常扰动元:观照这个行阴的境界,「彼」就是行阴,「幽」呢,是行阴体的生灭细相太快太细,每秒钟可以达到1280万亿亿次生灭。也就是说,刚刚破除想阴的人,心相对而言还比较浮躁,他还看得眼花缭乱。「清」呢,破除了色阴、受阴、想阴这三种比较粗浊的心态,使一精之明显得比较清净、单一。「常」呢,就是看到在行阴阶段那种微细的生灭之相没有个停止,带有普遍性。也有的把前面三阴破了以后,好像这个行阴崭露头角,显得从此就是这回事了,把它作为常。一定要注意,这是在行阴区宇的初步阶段。「扰」是作为干扰来讲,生灭不已啊,就是干扰我们的这种心啊。它不是像第八意识那样更加更加细微的那种动态,在进入行阴阶段,好像还有波浪起伏;而进入识阴阶段风平浪静,所以相对而言呢,这个行阴阶段还叫「扰」。有扰下面就有动,在这种情况之下,修行人应该是以静观动,观静待变,以这种平和的心态来破行阴,而不是操之过急,去打种种的妄想。「元」,在这个阶段知道,怪不得怎么怎么能所能想,那种种的一切的动都是根源于在这个阶段这个心态的这种微细的生灭。这是行阴作为一切诸动之元首、源头。

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自」就是当下这个心、这个我执,「他」就是我们所面对的一切的环境,人事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他这个时候仍然在自他中分别。如果保持一种心态,就是观照自他,提起这个正念,自然就可以慢慢破除行阴区宇的迷惑而证到人我空。那么这个时候对四大非要分个水落石出,一起了这个念,他自然而然马上落入妄想执著。我们在前面讲三细六粗之相,是不是讲到这个智相、相续相?在这里把它要对照起来。

相续相属于前七转识,那么在破除了前面三阴,行阴进入了第八识的时候——第八识中是不是包含着一切万法的相分啊?粗相分、细相分、动相分都在这里头。无量的第七识,注意,都共一个第八识;而这个第七识在第八识中呢,他有可能把无量的第七识都看成是自己;也可以把无量的相分都看成是自己;也可以把无量的相分都看成是别人。这就看各人用心不同。下面我们来分别研究这四种颠倒。

一分无常,一分常论:常和无常是不是相互颠倒?四种颠倒,就是四种常和四种无常。

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破除了三阴以后涉足到第八识,站在他的立场上看待一切的东西。这个时候就造成了一种大我慢,认为那一切的众生都是在生生死死,只有我现在证到如如不动——而不懂得自他都是我们一个真心所变现。真心本来面目非自非他,而是现自现他。我们成佛回归大光明藏,当下就真实证到——哎呀,过去还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嘛;过去还念观世音、地藏王,观世音、地藏王就是我嘛;过去老觉得什么冤亲债主他们坏,冤亲债主就是我嘛;过去要杀鸡杀鸭要吃,鸡和鸭就是我嘛……一旦证入大光明藏,当下即自即他,自他不二。所以他在这里看到其它的万法生生灭灭,大我慢油然而生,他倒成了这个世界的主宰,其它一切东西都从他心里流出来的。他不懂有一百个人到这个境界,这一百个人他都是这样看世界。

观妙明心,遍十方界:在这个阶段是对的。因为他已经进入了识阴区宇,他的心那个半分末那已经合于第八识,这个时候他看到第八识真人的境界。我们的心遍十方界,但是他不知道没有哪一法不是遍十法界,所以「湛然以为,究竟神我」。「神我」就是整个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他的一个心,由他的一个心而流出无量的万法。唯识是不是从识性流出无量如来啊?仍然有老子佛、儿子佛之别,而唯识比这个境界要高,但它有没有离开这种影子啊?仍然带有神我的那种情况。

从是则计,我遍十方:而不知道每一法都是遍十方。他只是看到自己「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他看到一切的万法在生生死死,只有自己「凝明不动」,这是不是这个众生的大我慢啊?

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

这是第二种颠倒,计国土为无常和常。遍观十方恒沙国土:我们到了阿赖耶识已经有这种能量到十方国土,无量的第七识共处于一个阿赖耶识。比如说我们共处于这一个大讲堂,每一个人是不是都能看到这一切啊?见劫坏处:外道在证量上而言,最高的定力只能达到八万大劫之内的时间和空间、万法、万相。八万大劫在无量的时空里是不是个小不点啊?既然时间是个小不点,它所占据的空间是不是也是一个小不点?所以这个空间和时间上已经有很大的局限。佛破除一切无明,能证得无量的时间空间,这个不能比。所以这个差距天地之别啊!他在这么一点点空间里又开始执著。

那么在这八万大劫空间呢,正好他看到——比如说其它的一些星系毁坏了,看到有毁坏和没有毁坏的,就以这个时空点来妄下结论。他把国土毁坏的叫无常,国土没有毁坏的叫作常;而不懂得一切的国土都在生住异灭。你不能以有量的时间和空间来推断无量的时间和空间。实际上这个国土毁坏也好,不毁坏也好,都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从根本上来讲,都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在随缘变现。真心本来面目既不是国土有常,也不是国土无常,他仅仅随众生的同分妄见随缘显现。

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这是在行阴第三种境界里四颠倒的第三个颠倒,由自己的身心来执著有常与无常。他看到这个心从来没有死过,所以把它计为是常;看这个身生生世世不知道生了多少死了多少,把它说为无常——而不知道当下我执这个心、当下我执这个身,都是真心本来面目所变现。

是人别观我心:「别观」这就是分别妄想、妄观。精细微密:这是对一精之明的特征描述。第七识是我们的命根种子,所以称它是「精」;它的动作、迁流非常微妙,心粗的还不容易见到,所以为「细」。由于我们这个心属于真心本来面目一念不觉而跑出来,它是随缘显现。正因为它是随缘显现呢,它在十法界里没有根深蒂固,带有虚妄乍现这种特征,所以是「微」。而它的行踪迁流幽幽隐隐,故称为「密」。在这里就勾画这个第七识的特征,它不像六识那样每个人都能明显地感觉到。

犹如微尘,流转十方:微尘,一般肉眼很难看到,这是比喻我们的心极其微细。由于它微细,所以不容易改变,而且看到就是由于我们这个心决定了自己生生世世的生生死死——今生做人,来世升天,再来世做什么什么……这个肉团是不是生生灭灭啊?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把没有变坏的这个心作为我心性常,把无量的生生死死的那个肉团身看做「从我流出」,就是从我心里流出来的。

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行阴常流,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为无常。

这是第四种颠倒来进行前后计度。色、受、想三阴既然灭了,就看为无常性。他不懂得色、受、想这三阴始终在我们心内,没有到心外。过去的色、受、想现在在哪里啊?生生世世的色、受、想、行、识在哪里啊?就在当下我们这个心里。任何一法都是不生不灭,它是随着随着因缘和合而显现。生也是我,死是也是我。过去无量的尸骨血流成河,现在是不是我们面对的地、水、火、风啊?是不是就是我们面对的这一个大众啊?

好好地观照,一切万法当下就是我。过去也是我,现在也是我,未来还是我。常作如是观照,必得灵感爆发。那么他把这个想阴尽了以后,见到的行阴当下在迁流,在生住异灭。好不容易走到这里,现在这里就究竟了,他把它当成常。

#佛经[超话]##佛教[超话]##佛教##修行##佛学文化##佛言佛语[超话]##佛法看世间#

文 殊 师 利 问 菩 提 经

一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初得道在摩伽陀国伽耶山祠,与大比丘众千人俱。其先悉是结发仙人,皆阿罗汉,所作已办,心得自在,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菩萨万人,皆从十方世界来集,有大威德,皆得诸忍、诸陀罗尼、诸深三昧,具诸神通。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香象菩萨、勇施菩萨、随智行菩萨,以为上首。如是等菩萨大众百千万亿,其数无量,并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围绕。
  尔时,世尊入诸佛甚深三昧,如实谛观诸法性相而作是念:“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慧;除诸重担,度三有险道;灭无明,得真明;拔邪箭,断渴爱;成法船,击法鼓,吹法蠡,建法幢;转生死种,示涅槃性;闭塞邪道,开于正路;离诸恶业,示于福田。我今当观,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以身得?为以心得?若以身得,身则无知无作如草木瓦石,四大所造,从父母生,以衣服、饮食、卧具、澡浴而得存立,必归败坏无常磨灭。而是菩提,但有名字,世俗故说,无形无色,无定无相,无向无入无道,过诸言说,出于三界,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亦无所得,亦无戏论,无问无示,无有文字,无语言道。若以心得,心从众缘生,众缘生故空如幻,无处无相无性,亦无所有。于是中得菩提者,所用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皆空但有名字,以世俗故而有言说。是皆忆想分别,实无所有,无有根本,亦无体相,无受无著,无染无离,一相所谓无相。是故于此法中,无有得者,无所用法,亦无菩提。如是通达,是则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会中,立佛右面,执大宝盖以覆佛上。时,文殊师利默知世尊所念如是,即白佛言:“世尊,若菩提如是相者,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发心?”
  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善女人,当随菩提相而发其心。”
  “世尊,菩提相者,当云何说?”
  佛告文殊师利:“菩提相者,出于三界,过世俗法,语言道断灭,诸发无发,是发菩提。文殊师利,是故菩萨应灭诸发发菩提心,无发是发菩提。发菩提心者,如如法性相如实际,无分别,不缘身心,是发菩提。不著诸法,不增不减,不异不一,是发菩提。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应当如是发菩提心。”
  尔时,会中有天子,名月净光德,得阿惟越致,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菩萨缘何事故行菩萨道?”
  文殊师利言:“汝可以此问于世尊。”
  佛即告文殊师利:“汝答月净光德天子所问行法。”
  文殊师利谓天子言:“汝可善听,我今当说。天子当知,诸菩萨道,以大悲为本,缘于众生。”
  天子言:“菩萨大悲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言:“以直心为本。”
  又问:“直心以何为本?”
  答言:“于一切众生等心为本。”
  又问:“等心以何为本?”
  答言:“无别异行为本。”
  又问:“无别异行以何为本?”
  答言:“以深净心为本。”
  又问:“深净心以何为本?”
  答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本。”
  又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何为本?”
  答言:“以六波罗蜜为本。”
  又问:“六波罗蜜以何为本?”
  答言:“方便、慧为本。”
  又问:“方便、慧以何为本?”
  答言:“不放逸为本。”
  又问:“不放逸以何为本?”
  答言:“三善行为本。”
  又问:“三善行以何为本?”
  答言:“以十善业道为本。”
  又问:“十善业道以何为本?”
  答言:“以摄六根为本。”
  又问:“摄六根以何为本?”
  答言:“以正忆念为本。”
  又问:“正忆念以何为本?”
  答言:“以正观为本。”
  又问:“正观以何为本?”
  答言:“以坚念不忘为本。”
  天子言:“文殊师利,菩萨有几心能摄因、能摄果?”
  文殊师利言:“天子,诸菩萨有四心能摄因、能摄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转心,四者、一生补处心。初发心为行道心作因缘,行道心为不退转心作因缘,不退转心为一生补处心作因缘。
  “复次,天子,当知初发心如种谷田中,行道心如谷子增长,不退转心如华果始成,补处心如花果有用。又初发心如车匠集材,行道心如釿治材木,不退转心如安施材木,一生补处心如车成运致。又初发心如月新生,行道心如月五日,不退转心如月十日,一生补处心如月十四日,如来智慧如月十五日。又初发心能过声闻地,行道心能过辟支佛地,不退转心能过不定地,一生补处心安住定地。又初发心如学初章,行道心如学第二章,不退转心如能以章为用,一生补处心如通达深经。又初发心从因生,行道心从智生,不退转心从断生,补处心从果生。又初发心因势力,行道心智势力,不退转心断势力,补处心果势力。又初发心如病者求药,行道心如分别药,不退转心如病服药,补处心如病得差。又初发心法王家生,行道心学法王法,不退转心能具足学法王法,补处心学法王法能得自在。”
  尔时,大众中有天子,名定光明主,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定光明主天子语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何等是菩萨摩诃萨略道,以是略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天子,菩萨摩诃萨略道有二,以是略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方便,二者、慧。摄善法名为方便,分散诸法名为慧。又方便名为随众生行,慧名不转一切法相。方便名待应众生心,慧名不待一切法。方便名和合诸法,慧名舍离诸法。方便名起因缘,慧名灭因缘。方便名知分别诸法,慧名不分别法性。方便名庄严佛土,慧名庄严佛土无所分别。方便名知众生诸根利钝,慧名不得众生。方便名能至道场,慧名能得一切佛法。
  “天子,当知菩萨摩诃萨复有二道,以是二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助道,二者、断道。助道者五波罗蜜,断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道。何等为二?一者、有系道,二者、无系道。有系道者五波罗蜜,无系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道:一者、有量道,二者、无量道。有量道者取相分别,无量道者不取相分别。复有二道:一者、智道,二者、断道。智道者初地至七地,断道者八地至十地。”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随智勇行,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何谓为菩萨义?何谓为菩萨智?”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义名无用,智名有用。何谓义名无用?义是无为,无为法于法无用非用。又义者,非染相非离相,是义于法无用非用。又义不增不减,于法无用非用。天子,何谓为智?智是忍道,是心所用非无用,是故智名有用非无用。智功归于断,是故智名有用非无用。智名善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是处非处,是故智名有用非无用。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智。何等为十?一者、因智,二者、果智,三者、义智,四者、方便智,五者、慧智,六者、摄智,七者、波罗蜜智,八者、大悲智,九者、成就众生智,十者、不著一切法智。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发。何等为十?一者、身发,欲令众生身业清净故;二者、口发,欲令众生口业清净故;三者、意发,欲令众生意业清净故;四者、内发,一切内物不贪著故;五者、外发,欲令众生住正行故;六者、智发,具足佛智故;七者、慈发,念一切功德庄严故;八者、众生成熟发,守护智慧药故;九者、有为智发,具足定聚故;十者、无为智发,心不著三界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行。何等为十?一者、波罗蜜行,二者、摄行,三者、慧行,四者、方便行,五者、大悲行,六者、求助慧法行,七者、求智法行,八者、心清净行,九者、观诸谛行,十者、一切所爱无贪著行。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十思惟尽。何等为十?一者、思惟事尽,二者、思惟受尽,三者、思惟法尽,四者、思惟烦恼尽,五者、思惟见尽,六者、思惟邪尽,七者、思惟爱尽,八者、思惟不著尽,九者、思惟结使尽,十者、思惟著道场行尽。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十治法。何等为十?一者、治悭贪心,雨布施雨故;二者、治破戒心,三法清净故;三者、治嗔恚心,修行慈忍故;四者、治懈怠心,求佛法无厌故;五者、治不善觉观心,得禅定解脱自在故;六者、治愚痴心,生助决定般若波罗蜜法故;七者、治诸烦恼心,生助道法故;八者、治颠倒道心,修助四谛法故;九者、治心,时非时自在行故;十者、治我,观无我法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十善地。何等为十?一者、身善,离身三恶故;二者、口善,离口四恶故;三者、意善,离心三恶故;四者、内善,不著见身故;五者、外善,不著一切法故;六者、不著助智善,不贪助道法故;七者、不自高善,思惟圣道性故;八者、除身善,修集般若波罗蜜故;九者、离倒善,不诳一切众生故;十者、不惜身命善,以大悲化众生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贵随法行者能得菩提,非不贵随法行。随法行者,如说能行。不随法行者,但有言说,不能如所说行。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行道,二者、行断。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身自修行善,二者、教化众生。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行智行,二者、不行智行。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善分别诸地,二者、不分别地非地。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知诸地过而能转进,二者、善知具足从一地至一地。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善知声闻、辟支佛道,二者、善知佛道不退转行。”
  尔时,佛赞文殊师利法王子言:“善哉!善哉!汝能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本业道,诚如所说!”
  说是法时,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文殊师利法王子,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欢喜信受。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第十卷—2(1)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所以「由此」就是前面讲的四种妄计就来执着已经证到了果位,已经证到了不生不灭。亡正遍知,他就是不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不明白万法都是一个念。堕落外道,惑菩提性:这个「外道」就是心外求法,往外攀缘,搞妄计。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圆常论」本来就有,而不是你这种妄想而立起来的。你把这个我当成个圆,还有其它的不圆,那你这个圆就不圆;你把这个我当成是常,其它是不是还有不常的?那你这就不是常。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圆,什么是常,色阴、受阴、想阴虽然破除了,它是不是常?都是我们真心变出来的。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这段经文是开示在进入行阴区宇所出现的第三种颠倒。三摩中,这里是局限于在修行阴境界的这种定力功夫。坚凝正心:所谓「坚凝」,是已经破除了色阴、受阴、想阴,无量的烦恼就凝固到这个一精之明,把前面所对的六根、六尘、六识已经放下了,这里也叫「正心」,一精之明与前面的六根、六尘、六识是相比较而言,这是真心,那是妄心。到了这种境界呢,外魔已经钻不到空子,所以给修行人造成了机会,对在行阴境界所面对的十二类众生的来龙去脉这个问题,他可以集中精力来研究。所以「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这个机会来了。

观彼幽清常扰动元:观照这个行阴的境界,「彼」就是行阴,「幽」呢,是行阴体的生灭细相太快太细,每秒钟可以达到1280万亿亿次生灭。也就是说,刚刚破除想阴的人,心相对而言还比较浮躁,他还看得眼花缭乱。「清」呢,破除了色阴、受阴、想阴这三种比较粗浊的心态,使一精之明显得比较清净、单一。「常」呢,就是看到在行阴阶段那种微细的生灭之相没有个停止,带有普遍性。也有的把前面三阴破了以后,好像这个行阴崭露头角,显得从此就是这回事了,把它作为常。一定要注意,这是在行阴区宇的初步阶段。「扰」是作为干扰来讲,生灭不已啊,就是干扰我们的这种心啊。它不是像第八意识那样更加更加细微的那种动态,在进入行阴阶段,好像还有波浪起伏;而进入识阴阶段风平浪静,所以相对而言呢,这个行阴阶段还叫「扰」。有扰下面就有动,在这种情况之下,修行人应该是以静观动,观静待变,以这种平和的心态来破行阴,而不是操之过急,去打种种的妄想。「圆」,在这个阶段知道,怪不得怎么怎么能所能想,那种种的一切的动都是根源于在这个阶段这个心态的这种微细的生灭。这是行阴作为一切诸动之元首、源头。

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自」就是当下这个心、这个我执,「他」就是我们所面对的一切的环境,人事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他这个时候仍然在自他中分别。如果保持一种心态,就是观照自他,提起这个正念,自然就可以慢慢破除行阴区宇的迷惑而证到人我空。那么这个时候对四大非要分个水落石出,一起了这个念,他自然而然马上落入妄想执著。我们在前面讲三细六粗之相,是不是讲到这个智相、相续相?在这里把它要对照起来。

相续相属于前七转识,那么在破除了前面三阴,行阴进入了第八识的时候——第八识中是不是包含着一切万法的相分啊?粗相分、细相分、动相分都在这里头。无量的第七识,注意,都共一个第八识;而这个第七识在第八识中呢,他有可能把无量的第七识都看成是自己;也可以把无量的相分都看成是自己;也可以把无量的相分都看成是别人。这就看各人用心不同。下面我们来分别研究这四种颠倒。

一分无常,一分常论:常和无常是不是相互颠倒?四种颠倒,就是四种常和四种无常。

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破除了三阴以后涉足到第八识,站在他的立场上看待一切的东西。这个时候就造成了一种大我慢,认为那一切的众生都是在生生死死,只有我现在证到如如不动——而不懂得自他都是我们一个真心所变现。真心本来面目非自非他,而是现自现他。我们成佛回归大光明藏,当下就真实证到——哎呀,过去还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嘛;过去还念观世音、地藏王,观世音、地藏王就是我嘛;过去老觉得什么冤亲债主他们坏,冤亲债主就是我嘛;过去要杀鸡杀鸭要吃,鸡和鸭就是我嘛……一旦证入大光明藏,当下即自即他,自他不二。所以他在这里看到其它的万法生生灭灭,大我慢油然而生,他倒成了这个世界的主宰,其它一切东西都从他心里流出来的。他不懂有一百个人到这个境界,这一百个人他都是这样看世界。 https://t.cn/EGc2DE2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少去看那些个整天家长里短的视频电视剧 我们以为的道德是人道非天道 你以为你在主持正义 实际并不一定是真善 不管你信不信业力 都是驱动外在一切运行的力量
  • 这次没有任何拍照和视频,因为距离太近,不想打扰仙,不想让她感到有人在偷怕她,也不想给剧组人员制造麻烦,我只想默默地注视她,欣赏跟荧幕上看到的不一样的美(其实我也
  • 在欧洲法院有一项诉讼案,但奇怪的是,有些人(皇马和巴萨)想参加他们说不喜欢的比赛……坦率地说,你告诉我的那些项目不值得这么多评论,也没人想参加欧超。然而,成功了
  • 一个人的眼睛去看什么是风水,耳朵听什么是风水,嘴巴说什么就是风水,身体干什么也是风水,所以最重要的,你心里要把它想成很好的事情,心里拥有好的风水也会对家中风水产
  • 去复读的前几天打算把之前没什么用的书卖了 日志啊荣誉证书奖状啊都卖了 有点想放下过去重新开始的意思 但是清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愣了 这是我初二的时候老师为了赶进度特
  • ”(姜尚仪)——“护城河的水涨起来,就是沉冤之时”——“他不想被这样对待,不想辜负那个一腔孤勇,想要他赢一次的姑娘。”——““婉婉,不管你走到哪里, 我都是做你
  • 1、司法鉴定所或者司法鉴定中心2、医院下属的司法亲子鉴定中心3、社会上的生物公司,基因公司注意:1、国家规定司法鉴定机构不能接受个人委托的无创胎儿亲子鉴定,因此
  • 智慧这个词汇,是人类发明出来的,但其实,真正的智慧的,不会说自己智慧,压根也不会认为自己智慧,只会平静,平和,虚怀若谷,认为这个世界的宽广与博大,并非个体所能领
  • 最后坐大巴车回码头 去 king点了两个汉堡突然想起是鬼节 然后就回酒店了(*¯︶¯*)浅浅记录一下八月的开心事,最喜欢的秋天快来吧p1:去看了小昼的线下观
  • 其实也不能代表什么,官媒有时候编辑发的东西不见到都是仔细审核的,要看是什么平台,栏目不同,负责的人的要求不一样。其实也不能代表什么,官媒有时候编辑发的东西不见到
  • 连线荐书|《太空全书》各位朋友大家好~ 大家可能知道,我们「青年天文教师连线」致力于连结青年天文人、中小学校与青少年,是一个活跃、专注、拥有多位优秀专业的天文教
  • 4.目前范丞丞在圈内发展的还不错,《小巷人家》这个剧最近在接触他。4.目前范丞丞在圈内发展的还不错,《小巷人家》这个剧最近在接触他。
  • 图1 驻华建筑师雷恩(Charles E. Lane)与庄俊的合影图2 工艺馆(土木馆)正立面实测复原图图3 工艺馆加建后立面设计图(1931)图4 工
  • ——罗纳德·托尔金5.我经常有那种感觉,如果这个事情来了,你却没有勇敢地去解决掉,它一定会再来。——山本文绪4.一个人如果刻意逃避他所惧怕的东西,也许会发现自己
  • 相反,该公司将截至 2024 年 3 月的财年净利润预测上调至 4600 亿日元,同比增长 73%。相反,该公司将截至 2024 年 3 月的财年净利润预测上调
  • ”李先生口中的自然之美只是我市不断加强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除了本地人在呼和浩特这座城市找到了自然之美好,在最近一段时间的各类音乐节,呼和浩特的天蓝、草绿、空气清
  • 那么下一个玟娥的'都做完了~'中哪个情况真的是'都做完了~'呢? 1. 我做完了~(洗漱中)-不知道是只洗脸还是洗头2. 我做完了~(抹爽肤水乳液中)- 也可以
  •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 芙芙之前一直是在地狱办公的(坐办公室ing)突然被调遣去当的搭档,一开始很不配合,因为他不喜欢跟别人合作,觉得自己就能把事情做好。:不想跟别人合作芙:尽管对方不
  • 真的很喜欢东尼OK的游戏视频虽然他不经常发 但是每次都能坚持到最后真的很牛 而且这次还因为正版才有国旗重新花了80多分钟重头开始 哇最后成功的时候真的觉得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