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益大师:佛力亦因自力。自力亦缘佛力 】


法贵当机。机既万殊。法亦千变。概而为语。有四种教。良以众生流转二死。止因迷真。迷中二种无明。迷真故有分段生死。须设界内教以度之。迷中故有变易生死。须设界外教以度之。而真中二迷。复各有轻重不同。故界内外人。又各有利钝根异。迷真重者为界内钝根。非析空观莫生其解。故有藏教法起。迷真轻者。为界内利根。非体空观。不逗其宜。故有通教法起。迷中重者为界外钝根。非次第三观莫治其惑。故有别教法起。迷中轻者为界外利根。非一心三观莫开其悟。故有圆教法起。就此四教。复各四门。谓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非有非空门。凡四四一十六门。就十六门。又各具四种悉檀。谓诸众生闻一一门。或得欢喜益。是世界悉檀。或得生善益。是为人悉檀。或得灭恶益。是对治悉檀。或得入理益。是第一义悉檀。故曰佛教门亦复如是。犹如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也。又说此四教。更有四种化仪不同。或顿说。或渐说。或秘密说。或不定说。顿说者。顿示圆宗。或虽兼别。总被大机。如华严及此经等。渐说者。曲为小机。引权入实。如阿含为渐初。但说藏教。方等为渐中。并谈四教。而二乘秪得通益。般若为渐末。带通别正谈圆教。而二乘秪得别益。秘密说者。为此说顿。为彼说渐。一座一音。各自异解。互不相知。不定说者。顿说中得渐益。渐说中得顿益。以小助大。以大助小。如此仪法。融摄难思。故曰佛教门亦复如是。犹如无量世界。喻以网孔。互相涉入也。约四教对四土三佛者。寂光法佛说圆教。实报报佛说别教。方便胜应佛说通教。同居劣应佛说藏教。又法佛能具说四教。报佛能说三教。谓藏。通。别。胜应能说二教。谓藏与通。劣应能说一教。谓惟三藏。又同居中树下劣应须具说四教。众生根性杂故。色究竟天带劣胜应。惟说三教。藏教之机不能见故。方便土中。胜应身佛止说别圆二教。令见中道。界内二机皆绝分故。实报土中他受用报。惟说圆教。令诸菩萨永尽无明源故。自受用报。冥于法性。惟受真乐。等觉以下所不能见。无所说法。其诸菩萨所可见者。皆即他受用报耳。寂光法身惟是诸佛自觉圣智境界。无复可说。又报智冥法性身。离一切相。徧一切身。非说非不说。双照说与不说。谓自受用报冥法身而寂然。是不说义。种种应身依法报而起用。即是说义。又不惟法身非说非默。双照说之与默。即报化等身。亦各具说默二用。四辩宣扬。名之为说。三昧正受。名之为默。有云。说法则利益众生。默然则自受法乐。一往语耳。自有众生。闻佛说法而得欢喜生善灭恶入理者。复有众生。见佛默然而得欢喜生善灭恶入理者。是故如来一说一默。皆关四悉因缘。又说能诠表四教一十六门。门门令得四益。默亦能显示四教一十六门。门门亦得四益。若从说法荐取者。一往判是信行。若从默然荐取者。一往判是法行。又自有从说法而起随法行者。自有从默然而起随信行者。事非一概。又从默然处荐取者。一往判是利根。从说法处荐取者。一往判是钝根。又自有利根则一闻便悟。钝根乃须入定示相者。亦非一概。今更约机感总述其意。树下千百亿劣应。正为应藏教机。而博地凡夫有夙具通别圆根者。即于此劣应而闻后之三教。色究竟天带劣胜应身。正为应通教机。而诸天世人有夙具别圆根者。即于此带劣胜应身而闻后之二教。方便胜应身。正为接通入于别圆。故钝者但闻别教。利者兼闻圆法。实报土中华台报身。正应别圆二机。故华严圆而兼别。此经别而兼圆。盖诸佛现身说法。本为一实而施三权。必引三权而归一实。既以说法而引。亦以示相而引。说法而引。复有二义。一竖引。二横引。竖引者。先说阿含以除凡情。次说方等以夺圣解。次说般若以会其法。后说法华以会其人。如前所明。于三渐中仅得三益。直至法华方得圆益。此约最钝根人。必须备历五味而竖入也。横引者。即秘密。不定二种化仪。随其根性。或于阿含便悟圆常。或于方等。或于般若。便悟圆常。不必历尽诸味。随于何味。皆得超入。所谓置毒乳中。乳即杀人。酪及二酥。乃至醍醐。随其毒发。皆即杀人也。示相而引。亦有二义。一竖引。二横引。竖引者。树下机熟。得见色究竟身。四天机熟。接归华藏世界。华藏机熟。证入平等法性也。横引者。只此丈六劣应生身。通教机熟。即见其为高大胜应。别教机熟。即见其为刹尘相海。圆教机熟。即见其为净妙法身也。此横竖二引。复各二意。若彼众生。未曾伏断见思。尘沙。无明。而得见胜应他报及法身者。即是夙因将熟。故佛以神力加被令见。见已方得惑断理彰。若彼众生。既已伏断三惑而得见三身者。即是现在功熟。故佛随机应之。如水清则月自现。然佛力亦因自力。自力亦缘佛力。感应道交。机法相称。尤见别异无量而互相涉入也。

————节选于藕益大师《藕益大师全集》之《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玄义》

《纯印》—“纯印”的真实义

“纯印”的真实义

一百多年前,自带法名的“纯印”来到世间,广度有缘众生,其名号涵有深义。纯即心、即空、即一、即体、即理、即真、即净;印即法、即道。“纯印”之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依纯印示现所修,即可返本还原,当生成就。
纯乃真,印乃法,真法也。纯乃心,印乃法,心法也。实为心心相印,以心传心,大乘佛法也。此法离言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离文字,无字经是真经,佛菩萨为度化众生,使令早日破迷开悟,明心见性,不得已而用有相的文字、言语来引导启迪迷蒙者,由信而解,渐渐依法修持,逐步上达新阶。引迷入悟,须经五戒十善,四圣谛(苦集灭道),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六度万行,直趋觉境。
其实,妙法本来自心固有,无须外求。真佛在自心,心外本无佛。心外亦无法,心外亦无道。心生万法,天地归心。空却本来我,实理自心得,真理自心修。法本无得法。无得即是空。未悟此理时,须凭言说、文字之助缘,依指为引鉴,依经典为度筏。待彻悟时,弃指而奔月,抛筏,轻装直趋一真。此时,若仍依言说文字皆成累赘。可谓超生了死是了一,然一亦应了,才是真的解脱。讲说了言语、有相的白纸黑字不是一,乃存一。一既存,非纯净,与心性不相应。若明理,或触类旁通。世人的博学、聪明、智慧、才能是识,是有漏之智。无知是根本智,有知是后得智。当你空却凡心为佛心时(还本来我),无智无得时,皆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包罗千经万论。空无之真,依外法决不可得。唯有修者、悟者自得。“真空即妙有,妙有即真空。”“道法本无言,非言亦不显。”“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讲经说法,乃是修行的助道之缘,如过江必用舟载。但真正讲经说法,不离自心,非述非法,应向本性下功夫,才能建立万法,法由自心生,法由自心灭,心具万法,万法尽通。一法不立,一法不染,心体本净无住法相故。佛说种种法,皆是助道之缘。因病投方,因人施教,渡人迷津。对下智劣根者,先以小乘形相喻之,导迷入悟,否则难以入教。对于中等根性者,则见机而行,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对较上智者,则阐扬性理、妙理。佛传法是传心,传其固有之心,诱发自己的良知良能。此良知良能,则是我未生以前带来的,良知无所不知,良能无所不能。所以道由心得,不由法得。若依法得,人云亦云,分别教相,心徒增知见,成障智慧的所知障。与道、与心无益。“不取虚空,不依佛地,不住智慧,是般若波罗蜜妙理。是自性妙慧,不是世慧,是神慧。不在言语。”
说一丈不如行一尺。天天诵经而不行善,心仍搞贪嗔痴,等于有病不服药天天念药方,但病愈,药与方即须舍掉。犹如过江后,到彼岸就弃舟登岸,再顾恋载渡之舟,即是负担。不能恢复我固有的至清至净的本来面目。纯印老人讲:“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是自心,佛是自心佛,非心外所求之佛。悟道之人,自悟本性,了愿了冤,一了百了,自度自得。并非依靠佛菩萨为我了。佛不能度我,全赖依教奉行,依法修行,自己度自己。只要悟得“无心”(破我相我执)、“无法”(破法执、断无明),真空即是自己佛性,何用他求。
纯乃空。空无所不包、无所不示、无所不闻。大道无言,理本真空,性本无为。大道无形而蕴育天地,大道无情而运行日月,大道无名而长养万物……大道默运——昼夜运转而无声。所以谓大道无言,真佛无口,无示无听亦真示真听。
说他大,真是大,宇宙万物心中纳。说他小,真是小,隐于微尘无处找。
法是不学而生,道是不求而得。佛是自家本有,空却见闻觉知,真空之妙心无穷无尽。
“纯印”乃“无心之心法”。学佛人应多行无为的功德,广为国家、社会、民族谋利益,以净化心灵。依慈悲博爱为准则,以己之力造福于人,不建个人功德碑,却广行功德,不得真功则难以立德。多行功德才能了愿,不为修行而行善事,不为成佛而办佛事,不为我而利他,常行常新,死守“无功无德”之心,方能了前生之罪孽。此即佛之心地。“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其学佛应效法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此即无我,无我则空。只有在生活中“小善广为,小恶不为。”空却我,还真我,此“我”本不贪不染、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无善无恶,此即不二之法也。如心中想成佛,必有魔来对待。因佛与魔如影随形,永远是分不开的。妄想成佛反作魔。但求无心,修不走心之法,方为真修,此乃成佛之道,纯印之法也!
纯乃空,但真空含妙有,真空无为而无不为,不是“顽空”。顽空是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它不能生妙有。真空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虚空含山河大地、宇宙万物,所以不空。但宇宙万物确存在,是有。虽有乃是心生、缘生、幻生,本非实有,非有则空,此即真空生妙有。真空在天曰“理”,赋人曰“性”,蕴育天地,人生曰“道”。人若能空却五欲六尘,无知无见、无想无念即返本还原,便是佛。凡夫欲成佛成菩萨,必须要革心、洗心、转心、变心,与世人所求、所想、所行、所为相违悖,此即纯印老人一生的示现。“事事无心事事行,心不存事,看开放下。”心中除一声佛号外,别无一物,此即无为。道不求而得,学其不学,不学之学,为真正之学。此学真正之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此知是我身本有的良知,良知被后天尘劳所昧,必以佛号启之、洗涤,这就叫修道、悟道、行道、了道、证道。证道不离身心,身外无道,心外无法。各宗教无不是我体之分相也,信仰上,众生有分别、有选择,但佛性没有分别,此即“心佛众生一性也”。此性必以无为、无贪、无著、无得而证。欲达此性,最稳妥最方便莫过于念佛法门。此即纯印来娑婆度众生之愿也。
一百多年前(一八八七年),自带法号的释纯印来到人间,非一般因缘。旨传佛的心法。纯,是不生不灭、不坏不离的,非一非异的金刚心。学佛人若能洞彻此心性,便得道果。佛讲的金刚经,即是金刚心,此心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一切善恶都出于这个心。自心修善,令身安乐;自心造恶,令身受苦。心是身的主(支配者),身是心的用(被支配者)。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作天堂,心能造地狱。心能作佛,心能作众生。心正成佛,心邪成魔。一切惟心造,可见心是一切祸福的种子。
此心无定,非邪非正,亦非佛魔,因其善变故。纯印老人讲:“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何者是佛呢?见性是佛。性在何处?性本无时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始无终地在作用。性在作何作用?为什么人们看不见呢?性无体无相,犹如虚空无有内外,无有实体。非空非有,非有非空,大到虚空法界,小到微尘,性无不在作用。怎奈迷人不觉不识,难察觉性的体性。性是如何在作用呢?广说无尽,略说有以下诸方面:
性入胎而成身形,出胎出世而称人。称形体不同之名;性在眼曰见;性在耳曰闻;性在鼻曰辩气味;性在口曰谈论发声;性在手执捉运用;性在脚奔波交替相用。性若展开遍现时,涵十法界。性若收摄时,不出微尘。悟者知此即佛性,又称妙明真心(纯印)。迷者将此性称灵魂(非灵乃魂)。
世间有形有相的诸法,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可感觉到;所以人们容易接受了解。唯佛的心法(纯印),极难使人相信和了解,更少有人会运用。所以纯印老人住世一百多年,为表此心法,在生活中运用与修行。至往生前十天,方向其犟牛子告知她名字的来历。可见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通过纯印老人体传口教,可结论为:迷时人逐法,悟时法逐人。解时舍识用根,迷时根识合用。世人若识此心,无一动念。无知无见,无想无念,是名正觉,即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行人为什么得道悟道证道者甚少呢?因有知见故。此知见无不是由自己而发,即我相。如能做到纯印老人那样,逢苦不忧,遇乐不喜,逆境不馁,顺境不兴,辱而不恼,为无我相,不见己故。己若能亡,钱财、亲眷怎能看不开,放不下呢?此即纯印老人说的看不见的心。若能悟此心,把得住,看得定,能作心的主人,六根对六尘,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被心所支使,身、口、意不造恶,常修善,就是佛的行持,佛的行愿。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样修行,必定成佛。
可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无不是从自己的清净心中流出。
纯印之义,即佛的心法印,以心传心之意。悟此心即佛,迷此心即凡夫。佛心,众生心,无二亦无别,一念心生十法界。
从“纯印”二字可顿悟如来圆顿心法,在语默动静,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上,能契理契机,法法自在,法法一如,直趋觉路。明了,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大道无言,全靠心悟。
修行人若不悟解心性之理,犹如镜中索物,水中捞影。宇宙万物,唯人有智灵,生于世间,有苦有乐,最易修证。智灵是心之性,亦万物之性,物性则空,何以故?无形无相,目视不见影,思之又非遥,无见而非无。世人若明此理,永断纤疑,圆成大信,即得纯印法。
境立映心有   心无境不生
若将心系境   心境各盲盲
心境各随住   两者即恒清
悟净心无起   迷心境自非
若迷心与境   心境两茫茫
悟境心始净   知心境亦清
净心无染境   了境心无形
心空实无境   眼障耳不闻
真性涵宇宙   意净天无云
自性如虚空   真妄在其中
彻悟本来我   一通一切通

《纯印》第二章 纯印的真实义
一百多年前,自带法名的“纯印”来到世间,广度有缘众生,其名号涵有深义。纯即心、即空、即一、即体、即理、即真、即净;印即法、即道。“纯印”之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依纯印示现所修,即可返本还原,当生成就。

纯乃真,印乃法,真法也。纯乃心,印乃法,心法也。实为心心相印,以心传心,大乘佛法也。此法离言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离文字,无字经是真经,佛菩萨为度化众生,使令早日破迷开悟,明心见性,不得已而用有相的文字、言语来引导启迪迷蒙者,由信而解,渐渐依法修持,逐步上达新阶。引迷入悟,须经五戒十善,四圣谛(苦集灭道),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六度万行,直趋觉境。

其实,妙法本来自心固有,无须外求。真佛在自心,心外本无佛。心外亦无法,心外亦无道。心生万法,天地归心。空却本来我,实理自心得,真理自心修。法本无得法。无得即是空。未悟此理时,须凭言说、文字之助缘,依指为引鉴,依经典为度筏。待彻悟时,弃指而奔月,抛筏,轻装直趋一真。此时,若仍依言说文字皆成累赘。可谓超生了死是了一,然一亦应了,才是真的解脱。讲说了言语、有相的白纸黑字不是一,乃存一。一既存,非纯净,与心性不相应。若明理,或触类旁通。世人的博学、聪明、智慧、才能是识,是有漏之智。无知是根本智,有知是后得智。当你空却凡心为佛心时(还本来我),无智无得时,皆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包罗千经万论。空无之真,依外法决不可得。唯有修者、悟者自得。“真空即妙有,妙有即真空。”“道法本无言,非言亦不显。”“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讲经说法,乃是修行的助道之缘,如过江必用舟载。但真正讲经说法,不离自心,非述非法,应向本性下功夫,才能建立万法,法由自心生,法由自心灭,心具万法,万法尽通。一法不立,一法不染,心体本净无住法相故。佛说种种法,皆是助道之缘。因病投方,因人施教,渡人迷津。对下智劣根者,先以小乘形相喻之,导迷入悟,否则难以入教。对于中等根性者,则见机而行,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对较上智者,则阐扬性理、妙理。佛传法是传心,传其固有之心,诱发自己的良知良能。此良知良能,则是我未生以前带来的,良知无所不知,良能无所不能。所以道由心得,不由法得。若依法得,人云亦云,分别教相,心徒增知见,成障智慧的所知障。与道、与心无益。“不取虚空,不依佛地,不住智慧,是般若波罗蜜妙理。是自性妙慧,不是世慧,是神慧。不在言语。”

说一丈不如行一尺。天天诵经而不行善,心仍搞贪嗔痴,等于有病不服药天天念药方,但病愈,药与方即须舍掉。犹如过江后,到彼岸就弃舟登岸,再顾恋载渡之舟,即是负担。不能恢复我固有的至清至净的本来面目。纯印老人讲:“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是自心,佛是自心佛,非心外所求之佛。悟道之人,自悟本性,了愿了冤,一了百了,自度自得。并非依靠佛菩萨为我了。佛不能度我,全赖依教奉行,依法修行,自己度自己。只要悟得“无心”(破我相我执)、“无法”(破法执、断无明),真空即是自己佛性,何用他求。

纯乃空。空无所不包、无所不示、无所不闻。大道无言,理本真空,性本无为。大道无形而蕴育天地,大道无情而运行日月,大道无名而长养万物……大道默运——昼夜运转而无声。所以谓大道无言,真佛无口,无示无听亦真示真听。
说他大,真是大,宇宙万物心中纳。说他小,真是小,隐于微尘无处找。
法是不学而生,道是不求而得。佛是自家本有,空却见闻觉知,真空之妙心无穷无尽。 “纯印”乃“无心之心法”。学佛人应多行无为的功德,广为国家、社会、民族谋利益,以净化心灵。依慈悲博爱为准则,以己之力造福于人,不建个人功德碑,却广行功德,不得真功则难以立德。多行功德才能了愿,不为修行而行善事,不为成佛而办佛事,不为我而利他,常行常新,死守“无功无德”之心,方能了前生之罪孽。此即佛之心地。“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其学佛应效法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此即无我,无我则空。只有在生活中“小善广为,小恶不为。”空却我,还真我,此“我”本不贪不染、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无善无恶,此即不二之法也。如心中想成佛,必有魔来对待。因佛与魔如影随形,永远是分不开的。妄想成佛反作魔。但求无心,修不走心之法,方为真修,此乃成佛之道,纯印之法也!

纯乃空,但真空含妙有,真空无为而无不为,不是“顽空”。顽空是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它不能生妙有。真空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虚空含山河大地、宇宙万物,所以不空。但宇宙万物确存在,是有。虽有乃是心生、缘生、幻生,本非实有,非有则空,此即真空生妙有。真空在天曰“理”,赋人曰“性”,蕴育天地,人生曰“道”。人若能空却五欲六尘,无知无见、无想无念即返本还原,便是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减脂速度太快:很多时候,人们都青睐快速减重,巴不得一睁开眼睛,起来自己就是那个窈窕淑女,快速减肥,开始的时候,体重下降的很好,但是也会导致身体快速启动保护机制,
  • 今年24岁的杨秋霞来自黔南州平塘县,童年的一场意外让她失去了左手臂,但她没有放弃自我,将体育作为实现自身价值和梦想的载体,走出了精彩的人生。”杨秋霞告诉记者,她
  • 今天又有一些账号被封被禁言,五年来,这样的事早已经见怪不怪,波澜不惊是我此刻的心情[摊手]#随手拍##冒个泡##宝宝的少女心# 一如我猜测的那样,群名单是封号的
  • 每个人都有与自己最相配的色彩和最合适的服装款式,当服装的语言强过自己的时候,人就会没自信,因为已经被服装所淹没掉了。我们与其做一个追风的人,还不如面对它、拥抱它
  • 【斗数答问--有人说我这样的夫妻宫状况会离婚???】Q:谢谢博主,我想问一下就是夫妻对宫是紫薇 文曲 七杀 天马 天虚,看到有的文章说截空年解遇到对面的天马会离
  • 可见,修身和不修身,是两个冰火境界,修身一旦“温暖如春”人便有了激情,有了状态,有了向上的力量,这样人间才能充满爱,才能四季如春。三、“温暖”的境界念头宽厚的,
  • 不知不觉成龙大哥已经出道60周年了~原来我心里的英雄也是会变老的,珍惜成龙大哥现在拍的每一部电影!每次看他的武打戏,总是充满热血,原因大概就是成龙大哥每一个动作
  •  1972年的一天,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家金店中来了一位衣着普通的老人,这位老人称自己在路边的草层中捡到了一根铁棍,看到上面泛着金光,于是老人怀疑里面是不是含有黄
  • !!
  • 【“罗佳禾”】我给很多人说 我的十一月过得很顺利,其实真的很顺利,好像从步入十一月的那一刻起,我的生活就变得快乐起来了,不管是人际关系还是日常生活,所有的事情都
  • 5.服务优越:床单、被套每半个月会主动更换,公共区域和房间每天都有阿姨清洁和打扫,每个楼层均设有免费的纯净水供应点,方便你们的员工使用。房型好,活动区域大,采光
  • 赛娜丽的前生今世:1998年sanalyn由美法中日16位科学家研发成功,2001年参与研发的中科院尚博士将其引入国内,但由于仿生技术和超临界萃取技术国内水平达
  • 这是我陪你过的第一个生日,也是我认识你的91天一次偶然让我们相遇了,有这样的缘分真好,我真的想为我的那个朋友谢谢你,谢谢你给了她一个有了一点点光亮的生活。最后的
  • 做法:烤箱预热;蛋挞液部分:鸡蛋打散,加糖,加牛奶,搅拌均匀;蛋挞皮部分:把酥皮平整铺开,用杯口按出适合的酥皮,放在模具里,按压好;把蛋挞液倒入模具中,80%就
  • 花家是百年清贵世家,规矩大,对下人要求出了名的严,但也因为花家素有清名,每年依旧有无数的人盼着花家收人,比起那些腌臜事不知凡几的高门大户,花家只是规矩严一点实在
  • 最近关于“放开”的呼声很大,老百姓活得很累,大家都想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再有管控,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治大国,若烹小鲜,实事求是地说,现在很多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
  • 近期这里在展出的张慧平老师的作品,推荐对张老师的艺术经历和生活经历感兴趣的朋友们去看看~ 1988国际体育小镇 这个特色的商业小镇把体育和美食结合起来,不仅有
  • 我简直不敢相信 开心的和朋友说了这件事 说完发现相册里的照片开始一张张消退 我难过的大哭原来是梦中梦 我彻底哭醒了也是 我根本没有连着的落地窗搜了一张很像的图纪
  • )1、【大概内容开头是男主国外回国内银行工作,女主也在这里上班,俩人重逢,男主冒充单身和女主同居,其实俩人以前是同学】2、【女主一直在找男主,但是把男二认成了男
  • y有关fi的po文和动态的不完全记录:还有好多日常的琐碎提及,现在友谊可能只能通过线上延续、窥探者如我把你们的互动当成星爸爸太妃榛果拿铁,每年回归之际逼着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