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愿寺[超话]#《无量寿经》大意

佛法就是成佛之法,没有说到成佛之法就不是佛法

举临终摄平生

在《无量寿经》最后的流通分中,释迦牟尼佛交代弥勒菩萨要将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传持到尽未来世,不要使这句佛号断绝。经文怎么说呢?

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释迦牟尼佛说,如果有人,不管这个人是什么人,是有修行或没修行,是佛教徒或不是佛教徒,只要他听闻到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乃至一念地欢喜踊跃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弥勒你要知道,这个人已经得到最高、最大、最超越的无上利益,即时具足无上功德。“无上”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

“欢喜踊跃,乃至一念”,是指我们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心中有了安心,有了欢喜,不知不觉显现在身业动作上,就有踊跃的动态。“踊跃”就是跳起来的意思,所谓“踊于天,跃于地”,意思就是欢喜得想要跳起来,甚至像在跳舞一般。

也就是说,一个因为累世造业而苦恼于轮回的众生,虽然学佛,但是无法得到解脱,直到听闻弥陀的名号,遇到弥陀的救度,这时他心中充满安心和欢喜,忍不住不知不觉地想要跳起来,所以表现在念佛的时候,就显现出欢喜踊跃的心情与动作。

关于阿弥陀佛的救度可以分为两方面来说明:

(一)真正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知道阿弥陀佛的存在就是要救我,而且一定有力量能救我,也知道所有的法门我都修不起,唯有阿弥陀佛这个念佛的救度之法才做得来。所以就全心依靠阿弥陀佛,任凭弥陀的救度,因此就专一念佛。

(二)虽然不知道阿弥陀佛救度的教义,不知道有这样的法门,但还是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一生不变,这样,无形中也符合阿弥陀佛的救度。

但是,如果只是一时的欢喜踊跃念佛,之后并没有继续,而是去修别的法门或者退转,这样就只是和阿弥陀佛结个缘,今生今世不一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但是来生二世或者三世,决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的“得”是“得到”的意思。也就是说,虽然这个东西现在还不是在我们手上,但是我们预先已经得到了。我们虽然还没往生极乐世界,还没成佛,但是现在就预先得到成佛的资格了,这叫作“得”。

譬如《往生论注》说“不断烦恼得涅槃分”,还没断烦恼,但已事先得到涅槃的果位。一般来说,涅槃必须断除烦恼才能得到,我们烦恼还未断除,也没有能力断除,所以就我们来说,现在没有办法证涅槃;但是,只要往生极乐世界,自自然然就可以证得涅槃,就可以成就佛果。所以,从因地来说果地,现在就已经得到了——不是“证”到,但是已经“得”到了。而已经得到的人,将来必定会证到。所说的“将来”不是说十世或二十世,或者几劫以后,而是下一世,下一世到极乐世界自然就会证涅槃,因此说现在已经“得”到了。

所以,我们这个法门就是“今生成就”,今生已经得到解脱生死轮回的功德,已经得到将来能够成佛的功德,亦即我们在这一世就可以圆满达到学佛的目的。

学佛的目的有两点:

第一点,断除烦恼,脱离六道苦海;

第二点,成就佛道,广度十方众生。

这就是学佛的目的,也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讲经说法的目的。佛法的基本,就是向着这个目的前进的。

所以,说佛法,说修行,若没有说到解脱生死轮回以及成佛广度十方众生,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不是佛法;虽然说到这个目的,但是没有说出迈向目的的方法,这样也不是佛法。因为佛法就是成佛之法,没有说到成佛之法就不是佛法。

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每一门都是成佛之法,不过我们都学不来,唯有净土法门、净土宗的念佛,不但我们修得起,而且是十方众生也都能修得起、做得到。因此,唯有念佛才能达成我们学佛的目的,完成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的目的。

所以,念佛人首先要了解佛心,这样我们念佛才可以和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愿愿相应。如果不了解佛心,这样不但和阿弥陀佛不能感应道交,念佛时也会有种种的顾虑和不安。

不管在任何情形下,以任何形式状态来念佛,只要是出于真心,都有阿弥陀佛以及观音、势至菩萨现前来加持、护念我们,十方诸佛菩萨也都在四周加持、护念我们。《十往生经》也说:

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一个念佛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是白天也好,是晚上也好,无论行住坐卧,阿弥陀佛都派遣二十五位菩萨拥护着他,不使他受恶鬼恶神或者冤家债主的陷害、阻碍。

《阿弥陀经》也说:

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这段经文浅白地说明,不论是诵《阿弥陀经》也好,还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好,十方诸佛都自动、欢喜地来护念我们。所以,我们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等于念十方诸佛、十方诸菩萨一样。

慧净上人主讲 https://t.cn/z8yXDFj

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我们知道人天乘的人以及天人,都是信受因果、持五戒十善,所以得以生天、生人。只有在这个因果上,并不是人、天人所容易理解的,为什么呢?因法和果法它本身是两个不同的法,虽然世间说因果相续,可是实际上因法不等于果法,因、果是没办法直接作连系的。

  那有一种人他不相信,这样的法是跟大乘第一义谛是有关的,他觉得中间不需要有任何连系也可以成就因果。然而这样的道理是不对的,过去所造的因,那一件事情已经灭了,所以后来如果生的果,叫作无因而生果,因为已经灭了的东西就是没有一个法,没有一个法就是无法;无法,你还要称为因,那就是无因;无因而生果,这样因果就错谬了!

  那有一种人他想,既然因和果要有一个连系,他就施设有个大梵天或大自在天。然后以那一天的天主,来接受这个果报的连系,来作为设定这个果报,可以从过去的因然后辗转来到今生的果;所以,过去的因法还是不同于现在的果法。然而这样的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大梵天主,他有他的寿命,他经过可能六十四劫(或是多少劫)就会死亡。就算是请三界顶的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来扛负世间的因法和果法之间的连系也办不到,因为经过八万大劫以后,他一样有他的寿命;如果当他死了,他如何把他所连系的因果中间这一个法,然后来转交给谁呢?他本身自己都要轮回了,自己的因果都还没办法交代,如何能够交代其余众生的因果呢?所以这样的梵天的意义、种种都是不实际的。

  如果我们这样想:既然这个因和果这样的复杂,是不是还有一些例外?这点倒是没有。因为 如来在经典上不断地告诉我们,而且我们看到《大宝积经》上面也有说:【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57)这意思告诉我们:不管时间过得多么久远,只要曾经造作的这个业因它成就了,这个业被记下来,中间就会有一定的连系,让这个业种被保存下来,直到后世因缘成熟的时候,它就会兑现。所以,因法和果法还是有相关的,那因果还是相续的,只是这个业种这样的说法,一开始并不是大家都能够理解,到底出生业种是要怎么作?业种的连系、维系,以及最后感应这个因缘而生出果,是不是就非常的简单,然后就可以成就呢?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我们再看到,如果有人议论说因法中就是可以生果法;然而,这事情是不对的,因为因中不会生出这个果。虽然因果它本身有关系,但是因法,譬如说这个人孝顺父母,那来世他就得到子女的孝顺;请问:来世的子女,和他所孝顺的父母又不同一人,如何说过去孝顺的因可以变成被孝顺的果呢?这两者是不合辙的,是没有办法连结的。乃至于说孝顺,他可以感生比较好的果报,可以让他身体健壮或是财宝丰富,这些也是不一样的东西啊!财宝归于财宝,孝顺归于孝顺,两者并不相同。虽然事情上感应的果报如是,但是不是说直接可以从孝顺父母而生出钱财。如果可以从孝顺父母生出钱财,因中具备生出钱财的果,那就应该家里面在孝顺父母的时候,家里就已经产生了财物,财物应该源源不断而产生啊!这样感应果生。所以,没有这样的事情,那就代表说“因中可以直接生果”,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因为过去的因已经灭了,当它灭了以后,它就是已经没有这个法了,所以势必要有一个中间的连系的存在,才能够维系人天乘的因果报应。所以这个法并不简单,如果说果中有因,就是果法里面是含有因法,就是说我后来被人家孝顺,就是因为我以前有孝顺父母;固然理论上是如此,但是因缘千差万别,而且过去那个因不会复生,如何说果中含有因呢?这一生被人家孝顺,被子女奉待,这样跟过去所孝顺的那个父母还是不同样的有情啊!所以,“果中有因”这说法也不通,不可以说果中具备过去那个因。

  如果具备过去那个因,那必须要过去的那个父母,就复生到这个现在来,再出现。可是这事情是不可能的啊!受用身以及施者、作者都不是同一个人,乃至于未来际自己受用的这个色身也不一样了啊!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以及未来我,三世都不同,这样如何说果中有因呢?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简单就可以知道因果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必须要有安立一个法,这个法一定是难以思议的!

  这样难以思议的法,祂不是心识,祂也不是物质,所以祂是非心非物。也就是说,我们说有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它的功能体性,可以从我们造善业,然后可以得到善果;但是因为造善业这个因,没有办法直接出生善果,所以必须要先出生一个种子;这样一个种子的成就,才能够后来感应因缘现起的时候,就这种子灭掉而发起现行,这现行就是感果而生。因此,因果它非常的复杂,因为这样的善业、恶业都连系到一个种子,而且甚至是更多的种子。

  因为我们的心行本身在造作的时候,就会连结非常非常多的业种的出现。这个就像是有的人,他做出来的事情是一样的,看起来造的业相同,可是因为他心里面所想的是不同的,不同的话,这感应的果报就会不一样。譬如同样是偷窃,有人是因为饥寒交迫;有人并非是如此,他是因为临时起意,所以他思量筹划种种又有不同;那有人是无意间,没有意识性地就拿了人家的东西,后来一发觉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在无意中,把别人的东西放到口袋里了,然后没有去留意。所以对于事情来说,看起来统统一样,但是作意、还有心想不同,就会导致业报、业果的不一样。

  因此要产生这个种子,必须要有心识了别的能力。不过心识了别能力,必然不是世间有情这样的心识的能力而已,因为世间有情,一者他会断灭,当他死了以后,时间就断掉;另外睡觉的时候,当他没有作梦的时候,也会断灭;而且还有在其他修定的时候——灭尽定、无想定,以及不小心昏迷了,这样的情况下,他都没有办法感应这些业报的种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心是没有办法作这个种子的出生者;而且三界诸法没有一个法可以是能生之法,全部都是被出生的。

既然如此,这一个能出生业种的,必然是了解大家在想什么,而能够适当地按照这个法的理体,而能够感应而出生这种子。当我们念念之中就有八万一千生灭的时候,祂还是可以随应我们迅速的瀑流而能够感应这种种子,祂要多少就有多少;而且祂必须要有一个能力,必须要能够妥善地安置这些种子,尽未来际都不会失去。所以,显然祂必须是一个心识,因为只有心可以知道心,只有心可以了别心,但祂又不是世间这样意识心的简单的心识而已,祂必须要过于意识心的心识。

  而且祂还能够了一切众生的心行,为什么呢?譬如说,今天有人他想骂人是会得果报的,那我今天就跑远一点,譬如说现在可以登陆火星的话,我跑到火星去骂某某某,那某某某一定听不到;然后我在地球的时候,搞不好他这个特殊的心法非常强,还能够感应到,我躲到火星去骂他,这样我就没有业了啊!然而并不是如此。就算是他躲到别的宇宙去,或是以后往生的时候,因为有宿命通知道以前他跟某某某有过节,然后心里面起了很多的杂想、妄想,乃至于咒骂、诽谤,虽然他跟某某某已经分隔很远很远的世界,乃至分隔很远很远的宇宙、不同的宇宙,可是这个感果的业还是会存在,不会因为他说:“我在一个宇宙的远方,你在一个宇宙的此方,然后两者就没有交接,这业报就不算。”不对!如果是因果业报必然一切平等,不会因为时空的转换或时空的变异,然后而说这个因果没有办法履践。

  所以我们从这样来看,这个心识的功德非常非常的难以思议!所以要能够出生种子,要能够安置种子,要能够储藏种子,要能够保持种子;然后等到相对应的因缘的时候,祂必须要出生。所以,祂不是现在我们了解的意识心,以及眼识心种种这样的心,所以祂一定是非心心;可是祂又有心的体性,又有识别、了别的体性,否则祂不可能了解知道众生在想什么,知道我们在想什么。

  所以从这样来看,祂的体性一定是心识。所以这样的心识,如果要能够符合因果,这样心识就必须建立,而且祂必然是早就在发生,而且现在就在发生;这个心识乃至于过去就存在,乃至于未来也要存在,所以三世因果才会平等平等。既然是平等平等,也就代表这个心识一定是三世平等;那这个心识一定从古到今,从过去到未来,祂都不会变坏。因为,祂如果有所变异,整个因果就乱了,这样的话就没有真正的因果可说了,因为因果的平等,当时刹那便会被破坏;因为这个法而有所变异败坏的话,这样因果就消失了。

  但世间上的人,善人或是一般凡夫,还是相信说总是有因有果啦!所以世间常说:“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只是未到那个时候。”所以,世间还是相信有因果、有果报。那就应当来相信:有一个过于世间心的非心心,这个非心心能够出生一切的种子。因为祂不可能说,有些种子祂自己出生,有些种子祂转交其他的心识来出生;如果这样的话,在实践因果上就会有一些问题了啊!就变成说,到底造这个因,是A这个心要记录,还是B这个心要记录?所以,如果记录都一样的话,请问那为何要两个心、三个心、四个心?所以这样的心,必然只有一者,而且一切有情都应该有这样的心。因为自己的心行,就应当由这个心识来了解,只不过这个心识非常地细微,行相非常地难寻;行相细微的缘故,所以一切的众生不能了知,但并不是没有。

  而我们修学佛法,知道因果这个道理,就知道说一切的果实际上是由一切种子而来,然后一切的种子又由一切因而来,所以不断地因果相续,所以就构成世间这样轮回。所以对于因,我们有时候经过人家来提点,我们会知道,然后也看到未来可能产生的果;然后在中间的连系,就是对于这样的种子,我应当对一切的种子来加以了解。如果当这一切的种子的功德作用种种都了解,有了这个智慧,在佛法就叫作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的完成就是佛地。

  所以,透过这样的一切因、一切种、一切果,这样的因果才是人天乘所有的真正的道理。如果没有这样的话,人天乘的因果、这样六道轮回都没有办法维系。所以这个心是不可思议,从古到今、尽于未来际从来没有一段间断,所以祂能够执持一切业种,能够感生一切的果报。所以我们结论是:如果世间人说因果就是这样,那因果就是自自然然本来就这样,这样的话全部都是外道的说法;所以,他的因果里面是没办法履践的,他的因果就以为现在所受的、所执行的、所履践的,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上天来照顾他,所以他会很敬畏自己的种种;然而实际上,去祭拜这些上天鬼神都是不究竟的,因为实际上没有这种上天的存在。

  因为上天尚且自己在生死中,哪有时间来管世间的种种呢?这就像是人去看蝼蚁那样,蝼蚁的一生,乃至于二生、三生甚至过百生,人们也不会特别留意;因为业行不同、业道不同,大家各奔于前程,哪有时间会去理会其他的有情呢?如果说他能够记录,有这样的时间来记录,他还不如拿这个时间来教导那些有情,然后出生广大身、无量无边身来教诲,让这些有情能够信受佛法,然后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脱,或是信受他自以为的生天之法;然而实际上并没有这样作啊!所以,信受梵天、自然或是本来如是,全都是外道的思想,那是一个施设的玄学以及理论,并不是符合因果法的原则,也不是真正因果法可以执行的。

  所以,我们来说到大乘真正的因果法,到底那个法是谁呢?那个法就是大乘法所说的阿赖耶识。因为阿赖耶是梵语,从印度话翻译过来直接取它的名字;而它的意思就是能够执藏,所以祂能够执藏种子。这样的能够执藏种子的心识,是每一位众生有情都有的——任何一位——包括天人,包括地狱的众生有情,包括畜生,包括饿鬼;不管是好人、坏人,不管是恶有情、善有情,他都有;乃至于一切蒙昧无知的有情,他都具备。所以因果才会合辙,所以因果才如实平等。这个阿赖耶虽然储藏这样种种种子,可是祂自身却是带着真如性——真实而如如不动——不会被境界所转,祂一切清净,含有染污却不能改变祂的清净性,所以大乘法不可思议!--摘自《大乘是佛说》

#胡歌[超话]#hg#胡歌经典角色#转发@三宝翼奇迹 三宝姐姐的整理,与梁帝的对话,一个心有家国情怀,正义凛然的苏哥哥,与蔺晨的对话,让心疼的苏哥哥……为我歌精湛的演技点赞,为我歌深厚的台词功底喝彩……爱他…期待宝总 ,静候花开53、2《琅琊榜》梅长苏台词 文字版

台词文字版汇总目录:https://t.cn/A6wovTpp

#繁花官宣胡歌# HG #胡歌繁花#

@胡歌

皇帝同意重审赤焰旧案(这段大殿对峙的戏有现场探班报道,明天发)

《琅琊榜》 第53集 28:20

梅长苏要给皇帝念谢玉的手书,皇帝不让他念。

梅长苏:陛下是不想听还是不敢听呢?祁王在临死前,曾令宣诏官将陛下赐死的诏书连念了三遍,他听完之后只说了一句: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眼睛没眨一下便饮下了毒酒。陛下可知这句话是何意?陛下若知祁王,当不会怀疑他有大逆谋位之心;祁王若知陛下,也不至于到死还不相信,你会杀他!请问陛下,今日得知林帅和祁王有冤,你心中可有愧疚之意?

皇帝开始反击:但是林燮,林燮拥兵自重,这是事实,朕派去的人,他一概旁置,只重用祁王的人!出征在外,他总是说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岂能姑息!还有祁王,他在朝笼络人心,在府,清谈狂论。连大臣们的奏本,奏本上都言必称祁王之意!朕,朕如何容得?他既是臣,又是子,却在朝堂之上屡屡顶撞朕,动不动就是天下,天下,你说,这个天下,是朕的天下,还是他萧景禹的天下呀?!

梅长苏振聋发聩: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若无百姓,何来天子?若无社稷,何来主君?战士在前方浴血沙场,你远在京城,只为了一念猜疑就挥下屠刀!在陛下的心中,恐怕只有巍巍皇权,又何曾有过天下!祁王勤德贤能之名,皆是靠他的政绩得来的,与陛下但有政见不同,都是当面直言,从无背后半点苟且。可是他的光明忠直在陛下的眼中却只有顶撞二字!他在狱中喝下那杯毒酒,心中该是何等地悲凉!只怕陛下是难以体会吧?可就算是为了当年的父子情义,为了祁王宁死不反的这份心,查证一下当年的清白,就有这么难吗?就做不到吗?

皇帝也是心痛难过:并非朕生来无情。只要坐在这把龙椅上,人,自然是会变的!你记着,无论景琰现在什么样,等他坐上了这个位子,他也会变的。林燮曾经想要的朝局,他想要的那个天下,朕给不了他,祁王也不可能给他!永远都没有人能够给他的!

梅长苏:陛下迷失在至尊之位,失了本心,但绝不是人人皆会如此。作为父皇,你不懂祁王,更不懂景琰。

皇帝:好吧,你们想要的,朕答应!重审,重判,然后朕亲自昭告天下,都可以!只是有个条件。不管怎么说,景琰毕竟是朕的儿子,但是你,你不一样,赤焰的血终究流得太多了,朕决不能让林殊,让你,活着站在朝堂之上,站在朕的面前,站在天下人的面前!明白吗?

梅长苏:好,我答应!

皇帝:那,那景琰呢?(这时候皇帝倒挺了解他的儿子的)他肯定不会愿意。你如何劝服他?

梅长苏:陛下绝不会让林殊重返朝堂,否则天下人会时时刻刻地指责陛下的过错,这点我早就想到了,林殊所求也并不在此。至于如何劝服景琰,那是我的事。从此以后,你我不必再见。

说完梅长苏转身向外走去。

皇帝:等,等等!

梅长苏站住了脚步。

皇帝在他背后:你要相信,朕是受了小人的蒙骗,啊?

说完他跪了下来。梅长苏不回头。

皇帝:林燮辅佐朕十年,你母亲,晋阳,更是朕的亲妹妹呀!朕抱过你,带你骑过马,陪着你放过风筝,你记,记得吗?

梅长苏红了眼圈,但他并没有回头,一步步地走出大殿,走出皇帝的视线,结束了他们的最后一面。

《琅琊榜》 第53集 39:54

苏宅。梅长苏在看书,蔺晨看着他。

梅长苏:又想说什么呀?

蔺晨:金殿呈冤那天,我本来很担心,担心你夙愿达成,一口气松下来,人就不行了。

梅长苏:我这十三年来,每前行一步,心里的这口气都会松一点。走到最后这一刻,也只不过是想亲眼看看,了个心愿罢了。既然这结果都已经在掌握之中,这口气松与不松又有什么区别呢?

蔺晨:你少来这一套!我还不知道你呀!

梅长苏:你知道我什么呀?

蔺晨:你稳得住,并非真的你心境平和,而是因为你心里这口气根本就没有真的松下来,对不对?你心里害怕,你害怕大家正在高兴的时候,自己突然撑不住了,一下子喜事变丧事,让大家心里面难过,是不是?所以你心里想无论如何,也要再多支撑几个月,哪怕是几天,也总比刚一翻案,人就死了要强。

梅长苏:我不是信不过你的医术。

蔺晨:既然不是,那就相信我,不要给自己设限,也不要再去想究竟能支撑五个月还是十个月的问题,你只要尽力,我也尽力,可好?

梅长苏感动: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第十二期 】适合置顶的八字短句 晨钟暮鼓,震悟大千。 蝉活八日,向死而生。 万里长路,踽踽独行。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 疯狂劳动的人一点也不懂什么叫劳动节长假。刚刚吃过很满足的一顿晚饭,看看时间,感觉自己离两位数体重会越来越远。[摊手] 一路步行回家,戴着耳机听昨天的活动视频。
  • [泪][泪]那些仗着好看乱穿衣的女明星 1.阿娇 仗着自己长的好看就乱穿衣,最爱大红大绿,为了掩饰小短腿,乱穿驴蹄鞋 2.关晓彤,明明才23岁,肤白貌
  • 倩倩,上次你来的太突然了,让我毫无准备,茫然不知所措!这次我们换个地点见面,好嘛?这次我想将地点定在我的母校前,南凌小学,这所赋予我自学基础的学校。如果不是在这
  • #黑塔中学#【红歌献给党,真心报祖国 黑塔中学开展红歌比赛】 为热烈庆祝建党100周年,热情讴歌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教育广大师生,铭记革命历史,继承光荣传统,弘
  • 汽车东站对面七里垫新村朝南主卧出租,租金900每月,押一付三主卧朝南带大阳台,厨房可做饭,卫生间公用,世纪东方附近,周边地铁交通方便。房子3月19号到期,与房东
  • #每日一善[超话]# [鲜花]#阳光信用# 善良是一种修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学会爱别人,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温暖的人,乐于助人的人,
  • #海外影视速递##犬饲贵丈[超话]#、#堀未央奈[超话]# 双主演电视剧《另一边的蓝色》将于7月13日开播。这是堀未央奈从乃木坂46毕业后首次出演电视剧,也是她
  •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不经意的一瞥,就已隔经年; 岁月难耐,寒来暑往,轻飘飘的抬头,就已过半生。 我们风尘仆仆地前行,鬓角染上风霜,眼角刻入笑纹,享受过晴天朗日,
  • 心平的智慧每日分享: 《道德经》讲“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在这里,老子用“国”来比喻,回到生活,我们可以用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件事来体
  • #徐州楼市快讯#【成交 |5月上旬徐州市商品房签约3917套】 据徐州市房地产信息网监测:5月上旬徐州市商品房签约3917套,签约面积45.67万㎡;其中主城区
  • 收视率第一!《向往的生活》的“清醒”打脸了多少真人秀综艺。[费解] 如今真人秀综艺已经成为了荧屏霸主,从婆妈到妻子类,从育儿到选秀类,从娱乐到搞笑类越来越多的真
  • “动之徐生”,是“慢慢来”三字的另一种解释,它可阐述的意义很多,浅显而言,慢活便是。徐生贵在一个“慢”字,就像能源一样,长远地开采,慢慢地享用,珍惜地利用,便不
  • 当你一点点长大,个子慢慢高过了父母,有了自己的主见,你会慢慢厌烦他们的唠叨和管教,在不断的摩擦中,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处在上风,他们伤心的发现他们对于你没有一点震慑
  • 星星的情书:12星座一周加长版新运势(5.24—5.30) → 新的一周,年度各个重要星象的陆续加入,12星座似乎在生活、事业、情感、家庭上,都出现面
  • 听大咖畅谈艺术如何让科技提升颜值,助力科技腾飞? 科学与艺术是啥关系?两者之间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实则它们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拓宽了科学的内涵,让科学变得生
  • 摄影: 农民伯伯在这个时候播下种子,精心照料,等待着秋天丰收的果实。对人们来说,春天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人们享受着美丽的春天,也在努力当中。春天是多姿多彩的季节
  • 看图写话,写了一些垃圾文字: 一个社畜一个小偶像 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职业 相遇相遇的莫名其妙 结局也注定不会有多相称圆满 在一起时工作原因总是聚少离多 偶
  • #新书推荐#《紫禁城的黄昏》 著者:(英)庄士敦著;富强译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69414 索书号:K827/3122-72
  • 【#520# 婚恋观报告发布:单身女性更注重边界】今天,国内某互联网婚恋龙头企业发布了婚恋观报告——《爱情需要“边界感”?》,深度剖析单身男女在亲密关系中的“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