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棚画语(四)
王炬文

画若花耶。佛祖持花,迦叶微笑。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在亚洲古印度发生过这样一幕事。若无此事,就不会有人好经常画这达摩来少林寺面壁;也不会有曾说“惟天下有上上智的慧能上座当中国禅宗六祖;更不会有多多少破除迷信的禅话故事传流。禅就是这样由一朵花开始而深入修行者之心。禅可以说是継日光,空气,水对人有益物质之外又一种看不见的物质,或称心境的静地,包括截断众流之止念,实大有易于人心灵健康。未听说有禅者与某人发生格斗或争吵不休。画中多有些禅味,或有些修禅的罗汉们,实与和平,慈爱,养护生态环境有益。迦叶看花时与佛祖心灵沟通了,花不过是一个符号,画也是一个美的符号,其内涵和外延上的事,情,意,想自会有很大空间,由读画者再为创造去。花很美,画当然也应该美。
托塔罗汉一一王炬画

我们能听佛的话,这是真正聪明人、真正有福报的人,幸运的、真正肯干的,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净土,决定如愿以偿,你真能往生,你真没有问题。

信了之后要行,要真干。有信无行,章嘉大师说不是真信。这是大师早年给我的一个标准,让我自己时时刻刻去体验,没有做到的,信里头有问题,信要没有问题怎么可能做不到?有信才会有愿,信愿在前面领导,行在后头跟着,一步也不离。“信行者少”,这是末法普遍的现象,我们都看到了,也许我们自己也在其中。怎么办?皈依三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真回头,真依靠。三宝在哪里?三宝在经典。世尊当年在世,在世的时候,三宝是依佛的应身;佛灭度之后,代表三宝的就是经教,所以佛教导我们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了义,是我们对于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取舍的标准。什么叫了义?我们能听得懂,我们能听得明白,能依教奉行,这叫了义。太深了我们听不懂,太浅了我们听了不感兴趣,一定适合自己程度,适合自己现前生活环境以及文化水平,这些都是我们取舍的条件。

锅漏匠他不知道选择,他的老师谛闲老和尚知道他的根性,为他抉择一个法门,他很难得,他相信,他能行。这个法门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教他真信,教他真正发愿,这个他能听得懂,他能接受。他真接受了,依教奉行,从此之后这一句佛号不离口,万缘放下,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三年成功了,预知时至,他生死了了,不再搞轮回了,他的恶道断了,他再不会搞六道轮回了。这个人在佛法里面称得上是上上根性,不是上上根性怎么能够三年脱离六道轮回?小乘修行要证得四果罗汉,天上人间七番生死,那个时间多长才出六道轮回,没有得究竟乐。锅漏匠花三年的时间,离究竟苦,得究竟乐,你能说他不是上上根人吗?你看他临走那个样子,站着走的,死了还站三天,给念佛人做个好榜样。贤首国师《还源观》上讲的四德,我们细心观察,锅漏匠有没有具足?随缘妙用他做到了,威仪有则他也做到了,这是个非常好的榜样,柔和质直他也做到了,代众生苦,四句都具足。这是我们的典型、我们的榜样,贤首国师说的从他身上表演出来了,让我们看到。

三根普被

念佛有四种,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和称名念佛。其中实相念佛摄上根,别教初地以上菩萨由实相念佛入法性土一分,圆教初住位由中道实相智故,亦能契入实相念佛。
观想、观像念佛摄中根,弥陀偈云“白毫婉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此即观阿弥陀佛报身之相,然《观经》中的胜观非凡夫心力所能观想,故于十三观开观像念佛,观阿弥陀佛八尺金身,然障重心粗念杂之人仍不能观之。故于十六观大开称名念佛法门,以应末法时代众生之机,《观经》下品往生章云: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劝令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断,具足十念,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后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于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在《阿弥陀经》中说得更是清楚,经云: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阿弥陀经》重点在称名念佛,若将此作为净土修行之大总持,则称名念佛普被三根,统摄四种念佛。此时“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方堪称为万德洪名,此名彰显究竟的慈悲与智慧,古德云:“上上根不能踰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何以故?经云: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既然念佛一心不乱就能往生彼国,故念佛的当下就是善根与福德的积聚,下下根是福慧积聚的开始,上上根是福慧积聚的圆满。

福慧双修

汉地八大宗派皆是大乘佛教精神,大乘佛教的核心是菩提心,而菩提心的内涵是福慧两足尊,即要修智慧也要修福报,有了智慧就能解脱,有了福报就能成就法身,古德云:“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念佛往生西方极乐,能摆脱三恶道之苦,能超越轮回之过患,智慧大于二乘,福报成就十方,故念佛具足福慧,《阿弥陀经》中的善根就是智慧之根,福德就是利他之福。《大悲经》云:“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涅槃是快乐,不可穷尽即是无穷无尽的快乐,此是智慧与福报的圆满。《称扬诸佛功德经》云:“若有得闻无量寿佛名者,一心持讽诵念,此人当得无量之福。”

阿弥陀佛在藏地的画像中通常是两尊,一尊是无量寿佛,一尊是无量光佛,无量光与无量寿也是阿弥陀佛最核心的内涵,其光寿的无量即是福慧的圆满。凡夫住于过去现在未来的有限时间中,沉沦于三善道与三恶道的有限空间中,其根本原因是我法二执局限了生命的无限性。故念佛即是发愿成佛,发愿成佛即是开发内在无限的心量,而此心性之量与佛本无差别,故念佛念到弥陀即是自性即是菩提心的呈现。

 摄四悉檀

佛度生的四种方法称之为四悉檀,念佛摄四悉檀,一、世界悉檀,当我们了解到西方极乐世界种种殊胜庄严之境,对娑婆世界产生了由内而发的厌离心,而欣慕极乐,故口中念佛同时,心中具足深信切愿;二、为人悉檀,闻说持阿弥陀佛名即为多善根福德因缘,即可生彼西方亲见弥陀,故由念佛而心中起善;三、对治悉檀,专持名号念念相续,而得灭除身口意三业之恶,以清净无漏之业招感往生净土之果;四、第一义悉檀,持名念佛,日久功深,自性开显,心即弥陀,由念佛顿入实相第一义谛之理境。悉檀就是重教的方式、原则、宗旨之意,佛以四种方法原则开导众生,令其在外在圆满事相上产生欣慕快乐的世界悉檀,令其扬善除恶感受内在快乐的为人悉檀与对治悉檀,并最终令其契入实相之理的究竟快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卓伟被封号!大批八卦号全网也被封,到底发生了什么?
  • 止语是一种修行
  • 高考是你最后一次靠才华,毕竟以后都得靠脸!
  • 难怪你买的西瓜不甜,这样选瓜,保证甜
  • 愿你出走半生,依然不忘童年
  • 人类首次:美军首次洲际弹道导弹拦截测试成功
  • 王大陆,感谢你出现在我的少女时代
  • 没有一个人, 一生没有坎坷;没有一个人, 一世没有痛苦....
  • 这些年我们丢弃的10种珍贵东西,看到第一种就哭了
  • 关于成为一个有目标感的人的清单
  • 对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
  • 我无法原谅你,也提不起一丝勇气恨你。
  • 把孩子的玩具随手送给别人,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 今天和你玩这个游戏的人,都是真的爱你
  • 比起五美的爱情观,《欢乐颂》的男性角色更奇葩
  • 最新电影搜索
  • 【夜读】聪明的人,从不纠缠
  • 我们爱过就好
  • 每天,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理由
  • 关于如何点出一桌好菜的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