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我们知道人天乘的人以及天人,都是信受因果、持五戒十善,所以得以生天、生人。只有在这个因果上,并不是人、天人所容易理解的,为什么呢?因法和果法它本身是两个不同的法,虽然世间说因果相续,可是实际上因法不等于果法,因、果是没办法直接作连系的。

  那有一种人他不相信,这样的法是跟大乘第一义谛是有关的,他觉得中间不需要有任何连系也可以成就因果。然而这样的道理是不对的,过去所造的因,那一件事情已经灭了,所以后来如果生的果,叫作无因而生果,因为已经灭了的东西就是没有一个法,没有一个法就是无法;无法,你还要称为因,那就是无因;无因而生果,这样因果就错谬了!

  那有一种人他想,既然因和果要有一个连系,他就施设有个大梵天或大自在天。然后以那一天的天主,来接受这个果报的连系,来作为设定这个果报,可以从过去的因然后辗转来到今生的果;所以,过去的因法还是不同于现在的果法。然而这样的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大梵天主,他有他的寿命,他经过可能六十四劫(或是多少劫)就会死亡。就算是请三界顶的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来扛负世间的因法和果法之间的连系也办不到,因为经过八万大劫以后,他一样有他的寿命;如果当他死了,他如何把他所连系的因果中间这一个法,然后来转交给谁呢?他本身自己都要轮回了,自己的因果都还没办法交代,如何能够交代其余众生的因果呢?所以这样的梵天的意义、种种都是不实际的。

  如果我们这样想:既然这个因和果这样的复杂,是不是还有一些例外?这点倒是没有。因为 如来在经典上不断地告诉我们,而且我们看到《大宝积经》上面也有说:【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57)这意思告诉我们:不管时间过得多么久远,只要曾经造作的这个业因它成就了,这个业被记下来,中间就会有一定的连系,让这个业种被保存下来,直到后世因缘成熟的时候,它就会兑现。所以,因法和果法还是有相关的,那因果还是相续的,只是这个业种这样的说法,一开始并不是大家都能够理解,到底出生业种是要怎么作?业种的连系、维系,以及最后感应这个因缘而生出果,是不是就非常的简单,然后就可以成就呢?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我们再看到,如果有人议论说因法中就是可以生果法;然而,这事情是不对的,因为因中不会生出这个果。虽然因果它本身有关系,但是因法,譬如说这个人孝顺父母,那来世他就得到子女的孝顺;请问:来世的子女,和他所孝顺的父母又不同一人,如何说过去孝顺的因可以变成被孝顺的果呢?这两者是不合辙的,是没有办法连结的。乃至于说孝顺,他可以感生比较好的果报,可以让他身体健壮或是财宝丰富,这些也是不一样的东西啊!财宝归于财宝,孝顺归于孝顺,两者并不相同。虽然事情上感应的果报如是,但是不是说直接可以从孝顺父母而生出钱财。如果可以从孝顺父母生出钱财,因中具备生出钱财的果,那就应该家里面在孝顺父母的时候,家里就已经产生了财物,财物应该源源不断而产生啊!这样感应果生。所以,没有这样的事情,那就代表说“因中可以直接生果”,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因为过去的因已经灭了,当它灭了以后,它就是已经没有这个法了,所以势必要有一个中间的连系的存在,才能够维系人天乘的因果报应。所以这个法并不简单,如果说果中有因,就是果法里面是含有因法,就是说我后来被人家孝顺,就是因为我以前有孝顺父母;固然理论上是如此,但是因缘千差万别,而且过去那个因不会复生,如何说果中含有因呢?这一生被人家孝顺,被子女奉待,这样跟过去所孝顺的那个父母还是不同样的有情啊!所以,“果中有因”这说法也不通,不可以说果中具备过去那个因。

  如果具备过去那个因,那必须要过去的那个父母,就复生到这个现在来,再出现。可是这事情是不可能的啊!受用身以及施者、作者都不是同一个人,乃至于未来际自己受用的这个色身也不一样了啊!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以及未来我,三世都不同,这样如何说果中有因呢?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简单就可以知道因果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必须要有安立一个法,这个法一定是难以思议的!

  这样难以思议的法,祂不是心识,祂也不是物质,所以祂是非心非物。也就是说,我们说有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它的功能体性,可以从我们造善业,然后可以得到善果;但是因为造善业这个因,没有办法直接出生善果,所以必须要先出生一个种子;这样一个种子的成就,才能够后来感应因缘现起的时候,就这种子灭掉而发起现行,这现行就是感果而生。因此,因果它非常的复杂,因为这样的善业、恶业都连系到一个种子,而且甚至是更多的种子。

  因为我们的心行本身在造作的时候,就会连结非常非常多的业种的出现。这个就像是有的人,他做出来的事情是一样的,看起来造的业相同,可是因为他心里面所想的是不同的,不同的话,这感应的果报就会不一样。譬如同样是偷窃,有人是因为饥寒交迫;有人并非是如此,他是因为临时起意,所以他思量筹划种种又有不同;那有人是无意间,没有意识性地就拿了人家的东西,后来一发觉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在无意中,把别人的东西放到口袋里了,然后没有去留意。所以对于事情来说,看起来统统一样,但是作意、还有心想不同,就会导致业报、业果的不一样。

  因此要产生这个种子,必须要有心识了别的能力。不过心识了别能力,必然不是世间有情这样的心识的能力而已,因为世间有情,一者他会断灭,当他死了以后,时间就断掉;另外睡觉的时候,当他没有作梦的时候,也会断灭;而且还有在其他修定的时候——灭尽定、无想定,以及不小心昏迷了,这样的情况下,他都没有办法感应这些业报的种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心是没有办法作这个种子的出生者;而且三界诸法没有一个法可以是能生之法,全部都是被出生的。

既然如此,这一个能出生业种的,必然是了解大家在想什么,而能够适当地按照这个法的理体,而能够感应而出生这种子。当我们念念之中就有八万一千生灭的时候,祂还是可以随应我们迅速的瀑流而能够感应这种种子,祂要多少就有多少;而且祂必须要有一个能力,必须要能够妥善地安置这些种子,尽未来际都不会失去。所以,显然祂必须是一个心识,因为只有心可以知道心,只有心可以了别心,但祂又不是世间这样意识心的简单的心识而已,祂必须要过于意识心的心识。

  而且祂还能够了一切众生的心行,为什么呢?譬如说,今天有人他想骂人是会得果报的,那我今天就跑远一点,譬如说现在可以登陆火星的话,我跑到火星去骂某某某,那某某某一定听不到;然后我在地球的时候,搞不好他这个特殊的心法非常强,还能够感应到,我躲到火星去骂他,这样我就没有业了啊!然而并不是如此。就算是他躲到别的宇宙去,或是以后往生的时候,因为有宿命通知道以前他跟某某某有过节,然后心里面起了很多的杂想、妄想,乃至于咒骂、诽谤,虽然他跟某某某已经分隔很远很远的世界,乃至分隔很远很远的宇宙、不同的宇宙,可是这个感果的业还是会存在,不会因为他说:“我在一个宇宙的远方,你在一个宇宙的此方,然后两者就没有交接,这业报就不算。”不对!如果是因果业报必然一切平等,不会因为时空的转换或时空的变异,然后而说这个因果没有办法履践。

  所以我们从这样来看,这个心识的功德非常非常的难以思议!所以要能够出生种子,要能够安置种子,要能够储藏种子,要能够保持种子;然后等到相对应的因缘的时候,祂必须要出生。所以,祂不是现在我们了解的意识心,以及眼识心种种这样的心,所以祂一定是非心心;可是祂又有心的体性,又有识别、了别的体性,否则祂不可能了解知道众生在想什么,知道我们在想什么。

  所以从这样来看,祂的体性一定是心识。所以这样的心识,如果要能够符合因果,这样心识就必须建立,而且祂必然是早就在发生,而且现在就在发生;这个心识乃至于过去就存在,乃至于未来也要存在,所以三世因果才会平等平等。既然是平等平等,也就代表这个心识一定是三世平等;那这个心识一定从古到今,从过去到未来,祂都不会变坏。因为,祂如果有所变异,整个因果就乱了,这样的话就没有真正的因果可说了,因为因果的平等,当时刹那便会被破坏;因为这个法而有所变异败坏的话,这样因果就消失了。

  但世间上的人,善人或是一般凡夫,还是相信说总是有因有果啦!所以世间常说:“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只是未到那个时候。”所以,世间还是相信有因果、有果报。那就应当来相信:有一个过于世间心的非心心,这个非心心能够出生一切的种子。因为祂不可能说,有些种子祂自己出生,有些种子祂转交其他的心识来出生;如果这样的话,在实践因果上就会有一些问题了啊!就变成说,到底造这个因,是A这个心要记录,还是B这个心要记录?所以,如果记录都一样的话,请问那为何要两个心、三个心、四个心?所以这样的心,必然只有一者,而且一切有情都应该有这样的心。因为自己的心行,就应当由这个心识来了解,只不过这个心识非常地细微,行相非常地难寻;行相细微的缘故,所以一切的众生不能了知,但并不是没有。

  而我们修学佛法,知道因果这个道理,就知道说一切的果实际上是由一切种子而来,然后一切的种子又由一切因而来,所以不断地因果相续,所以就构成世间这样轮回。所以对于因,我们有时候经过人家来提点,我们会知道,然后也看到未来可能产生的果;然后在中间的连系,就是对于这样的种子,我应当对一切的种子来加以了解。如果当这一切的种子的功德作用种种都了解,有了这个智慧,在佛法就叫作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的完成就是佛地。

  所以,透过这样的一切因、一切种、一切果,这样的因果才是人天乘所有的真正的道理。如果没有这样的话,人天乘的因果、这样六道轮回都没有办法维系。所以这个心是不可思议,从古到今、尽于未来际从来没有一段间断,所以祂能够执持一切业种,能够感生一切的果报。所以我们结论是:如果世间人说因果就是这样,那因果就是自自然然本来就这样,这样的话全部都是外道的说法;所以,他的因果里面是没办法履践的,他的因果就以为现在所受的、所执行的、所履践的,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上天来照顾他,所以他会很敬畏自己的种种;然而实际上,去祭拜这些上天鬼神都是不究竟的,因为实际上没有这种上天的存在。

  因为上天尚且自己在生死中,哪有时间来管世间的种种呢?这就像是人去看蝼蚁那样,蝼蚁的一生,乃至于二生、三生甚至过百生,人们也不会特别留意;因为业行不同、业道不同,大家各奔于前程,哪有时间会去理会其他的有情呢?如果说他能够记录,有这样的时间来记录,他还不如拿这个时间来教导那些有情,然后出生广大身、无量无边身来教诲,让这些有情能够信受佛法,然后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脱,或是信受他自以为的生天之法;然而实际上并没有这样作啊!所以,信受梵天、自然或是本来如是,全都是外道的思想,那是一个施设的玄学以及理论,并不是符合因果法的原则,也不是真正因果法可以执行的。

  所以,我们来说到大乘真正的因果法,到底那个法是谁呢?那个法就是大乘法所说的阿赖耶识。因为阿赖耶是梵语,从印度话翻译过来直接取它的名字;而它的意思就是能够执藏,所以祂能够执藏种子。这样的能够执藏种子的心识,是每一位众生有情都有的——任何一位——包括天人,包括地狱的众生有情,包括畜生,包括饿鬼;不管是好人、坏人,不管是恶有情、善有情,他都有;乃至于一切蒙昧无知的有情,他都具备。所以因果才会合辙,所以因果才如实平等。这个阿赖耶虽然储藏这样种种种子,可是祂自身却是带着真如性——真实而如如不动——不会被境界所转,祂一切清净,含有染污却不能改变祂的清净性,所以大乘法不可思议!--摘自《大乘是佛说》

489. 众生总在妄想中打滚,而妄想终归幻灭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全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489
一切上妙诸香华 无量差别胜衣服宝盖及以庄严具 供养一切诸如来
菩萨供养十方诸佛的供养物品,吃的、用的、装饰道场的,没有一样不是上好的。譬如供养香华,一定拿最名贵、稀有、颜色鲜艳、香味清幽的。衣裳服饰,无量无数各种式样,都是上好质料。
差别的“差”字,有三种读音,三种意思,看它用在那儿,与上下文有关系,所以读音就不同,讲解也不同。
(1)读叉:两数相减的余数,叫差数。事情有错误,谓之差错。东西不同,谓之有差别。数目不够有欠缺,差一点儿。货物不精良,说太差。做事不努力,说太差劲。
(2)读“雌”:形容东西部整齐,常说参差不齐,等级不同,谓之等差。
(3)读“柴”字的阴平:叫一个人去做事,叫差遣。被人使唤的人,叫差役。代表公家出去办事时,叫出公差。
中国字,常常有一字几个读音的,有语音有读音的区别。跟着读音,它的用法就不同,意思也有改变。
这只是顺便浅浅的举个显浅的例说说,如果想知道得多点,还要求详细,那最好是研究中国文字学,对文字的变化沿革、构造、用法,就更能详细了解。
菩萨供养香华衣服之外,还供养许多宝盖、香盖、华盖、幔盖等等之外,及其他庄严道场用的装饰珍宝各物。菩萨用以上这些庄严物品,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如是供养于诸佛 无量无数难思劫    恭敬尊重常欢喜 未曾一念生疲厌    
菩萨像前面所说的方法,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他并不是偶尔一两次,也不是高兴就供养,不高兴就算了。菩萨他根本不在时间上着眼,他是日日如是,年年如是供养。
经过无量无数的大劫,他都是这样供养诸佛,恭敬诸佛,尊重承事诸佛,欢欢喜喜的亲近诸佛。虽经无量大劫,他也未曾一念生过疲厌的心。
专心想念于诸佛 一切世间大明灯  十方所有诸如来 靡不现前如目覩  
这位修不坏回向法门的菩萨,恒常是专一其心,思惟诸法之外,就只是观想思念于十方诸佛。因为十方诸佛,就是照明一切世间,驱除一切黑暗,使一切世间都光明,像一盏大光明之灯。菩萨修行达到了这种境界,能不动于身,十方三世的诸佛,随时都可以现在他的面前,不异于亲眼目覩。
不可思议无量劫 种种布施心无厌  百千万亿众劫中 修诸善法悉如是  
菩萨在不可心思,不可言议的无量大劫以来,他总是没有间断的作种种布施。不计内财外财、法施、无畏施,他从没有生过吝惜心和厌倦心。
他总是布施给人,绝没有想到要别人布施给他,或者希望得到如何的报酬。我们出家人接受别人的布施,固然不算非分,但也应该多少布施于人。
出家人千万不要贪图利养,要学菩萨难舍能舍的布施精神,要有再多布施,也觉不够的思想。不要学贪心鬼,只想别人对他布施越多越好。
菩萨在百千亿那么长的时劫中,他修种种的善法, 都是这样的无厌足。善法是包括众善奉行,布施当然是其中之一。
彼诸如来灭度已 供养舍利无厌足悉以种种妙庄严 建立难思众塔庙
菩萨所供养的诸佛,功德圆满具备了,行化的因缘已满便灭度,即是入了涅槃。但菩萨供养诸佛的诚意仍不改变,供养诸佛的舍利亦如生佛,殷勤恭敬同样没有厌足的时候,依旧用种种最上好最奇妙的物品,尊重恭敬供养和庄严诸佛的舍利塔。
“难思”,是不计较财力的困难和来源,也不考虑自己的力量能否达到目的,不计一切就勇往执行,以建立塔庙为己任,以宏扬佛教为家务。故说建立难思众塔庙。
造立无等最胜形 宝藏净金为庄严巍巍高大如山王 其数无量百千亿
菩萨发心建造的塔庙,其数量之多,其形式的殊胜,没有任何的塔庙可与他等比。他用种种的宝藏,最有价值的纯净金子,庄严粉饰塔庙的内外各地。
塔庙的高广,巍巍然好像须弥山王似的。像这样的塔庙,并不是造了一个两个就算了,而是造了无量数的百千亿个。他看到什么地方没有塔,就造一个塔,甚么地方没有庙,就起一座庙。
净心尊重供养已 复生欢喜利益意不思议劫处世间 救护众生令解脱
菩萨以他最清净的至诚心,尊重供养诸佛之后,随即又生起一种欢喜心,和利益众生的心。菩萨上恭敬诸佛,下化一切众生,除这两种心意之外,再没有任何的心念,可以分占他的心思。
菩萨修菩萨行,行菩萨道,于不可思议的时劫,他都与众生同居处在这世间上。他并非贪图世间五欲之享乐,而是为要救护一切受苦难的众生,希望这些众生都能脱离苦缚,而得到真正自由自在的大乐。
可是众生对于菩萨的苦心,一点也不认识,不明白,不了解,不知以恩报德,故劳烦菩萨跟着众生在六道中奔波。
看起来菩萨没有知音同道,好像很不合算,但菩萨救护众生的心,是永不疲厌,永不退转的。有许多人认为作菩萨太辛苦,不如作个鬼还好一点。你们可以考虑一下,究竟作那样好!
了知众生皆妄想 于彼一切无分别而能善别众生根 普为群生作饶益
如果你有了作鬼比作菩萨好的思想,这就是愚痴的众生的妄想。作菩萨极令没有人了解,没有知己同道,他还是要作菩萨。那做鬼的,再有多少人认识他,再有多少的鬼知己同伴,他还是个鬼。
菩萨明白世间上种种众生皆是妄想所生出。众生的意识,就是众妄所成。众生是从虚妄而生,有又随虚妄而死。你看有的人,希望读个博士,成个专家,努力到差不多要成功了,忽然又死去。在生所学的,所明白的一切,死了就没有了。如果能再转得人身,又要从头学起。
等于一块铁,投入洪炉中冶炼,炼来炼去,刚要炼好时,又死了。这就是比如众生总在妄想中打滚,而妄想终归幻灭。虽然如此,菩萨对于众生总不舍弃,他明白这些众生都是妄想所成,所以他对众生不生分别心。
而且他能很清楚知道众生的根性,针对着众生的根性,用种种方便善巧的方法,教化、接引他们。根性已成熟者,就先度。还未达到成熟机缘者,就等一等再度。菩萨对于众生不生分别亲疏爱恶的心,普遍为这些众生作有利于他们的事。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续五十一)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解)佛答地藏菩萨问,校量布施功德因缘差别的事。这是本经的第十品。
 
(释)修万种的功德,以布施为第一,布施是救度众生的出发点,是成佛惟一的资助。总之有大功德就是了,还何必再校量呢?因布施也有三种分别:一是用财布施;二是用法布施;三是用无畏的事理去布施;所以就要分别校量了。施财,只得到享天福的报应;施法,法有世法、出世法二种,也有深浅;施无畏,有事无畏、理无畏二种,也分深浅的。但是无论你做那一种,倘若不将所有布施的功德,去回向法界众生,这功德都是小的了。而且做了布施,不能将这功德牵缘在心里,要这样想,这本来是我们应该要做的事情,福报不福报,都不希望的,这就是毕竟可以成佛了。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解)这时候,地藏菩萨大菩萨承了佛的威神,从座位上立起来,到佛的前面,胡跪著合了掌,对佛说:‘世尊!我观看业道里的众生,较量布施的事情,有一生受福的,有十生受福的,有百生千生受大福报的,这里面的事情,是甚么样的?唯愿你世尊,解说给我听。’
 
(释)我们在业道里的众生,无论你做那一种事,都有业跟著的,一是黑业,一是白业,黑业是做恶事,白业是做布施等善事。但是布施有轻重,受福也有大小的,所以要叩问佛了。地藏菩萨并不是真的不晓得,不过他慈悲心切,为我们众生代问罢了。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
 
(解)这时间,佛告诉地藏菩萨说:‘吾今天在这忉利天宫,一切众会的地方,来说这阎浮提布施较量功德的轻重,你应该当心的听,吾给你说。’
 
(释)佛当著法众这样的说,是表示一种很尊重、很紧要的一件大事,使在法会的大众,更加注意。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
 
(解)地藏菩萨对佛说:‘我疑心这等事情,很愿意要听你说!’
 
(释)因为菩萨正在疑心这一等事情,自然罢不得立时叫他解说明白,还有不愿意听的么?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
 
(解)佛告诉地藏菩萨说:‘南阎浮提世界,各国的国王,以及宰相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一等,倘若遇著了最下一等的贫穷的民众,乃至于癃、残、喑哑、聋子、瞎子,像这样种种肢体残废、不完全的一等人。
 
(释)国王能够做发心布施的事情,就可以救济许多人了;宰相大官等,都同万民的父母一样,应当有抚恤贫民的良心;还有王族的刹利、净行修道的婆罗门,以及闲居享福的富家子弟等人,这都是应该做布施的人。为什么呢?因为这般享福的人,都是前世做布施修来的;像这驼子、哑子、痴子、聋子、瞎子等等,肢体不完具的残废者,因为他们前生只贪自己享乐,不肯布施贫穷残废,见人家做布施,还要讥笑,使人家不信,所以现在得到这种苦报应。
 
【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解)‘这国王、大官一等的人,要布施的时间,倘若能够具足了大慈悲的心意,自然肯屈尊就卑,降下自高的心,含著慈悲的笑容,亲手的、普遍的去布施;或者差使用人代去布施,也要叫他用了和软的说话,去安慰他们。像这国王一等的人,所获得的福利,像布施了恒河沙数佛的功德和利益,还要加一百倍哩!
 
(释)这是佛教我们行布施时的方法。凡是布施,从自身的慈悲心、怜愍心发出的,这方才是真正的布施,也方才肯降下尊贵的品格,去迁就下贱。内存慈悲心,外现慈悲相,含著笑容,一些不吝惜的亲手去布施;或在别的地方叫用人去布施,也要叫他不可骄傲,看轻人家,终要用软话去安慰他,这就可叫做善法施,所以功德就重大得了不得!或是自己本来不愿意的,被人家劝募强捐的,那功德就轻,就小得很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就像是星夜里最亮的一颗星星铺成万千星河只为照耀着宇宙上所有的一切你就像是春天里暖暖的风夏天里解渴的可口饮料秋天里人们画在画薄上丰收喜悦的画冬天里香甜的蜂蜜你就
  • 山有木兮木有枝[悲伤]永远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记录内心的情感流动有人说:哎哟 这是啥 写的太文艺太空洞我:呵呵 你愿看不看“我写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为自己写写的好
  • 世界的法则永远都是守恒下的平衡而已~~五月,想要保质保量,今天的全逆局有点心塞[摊手]其实我不相信爱情,从始至终就觉得怎么会有一个人一直等你呢。[可爱][可爱]
  • #小孟和小安同志的异地日常# 今天立夏 也是头一次真切感受到我家安姓狗子的“安”字这么难写 于是就有了狗子的在线“安字”教学 因为当时挂了电话 他就用一种
  • #云游博物馆# 从顶层的画廊到一楼的古希腊雕塑,我欣赏每一处艺术,却无法用一整天的时间来好好的消化。可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他们的作品不但经住了考验,还书写了历史
  • 我还是坚持了。我爱你却不能对你说只能将你拽入梦乡揉碎在我的诗歌我爱你 却不能对你说我害怕种花害怕花瓣凋落害怕闪电 甚至彩虹的出现这 会让我想起牛郎和鹊桥就这样
  • 因为每一年的我都是新的我!但我知道我选择的是,我最想成为那一束属于我的光。
  • 后来我再想想……我有互相爱护10几年的,我️给我准备快乐的,我有处处为我考虑的,我️爱我的,我️念叨我想我的外婆,还有她可爱的,我有一群沙雕又爱的要死的同事,我
  • 我的高中时代,说起来算是整个都喜爱杨千嬅的时代,我可以网名取成她,我也可以qq号注册成她等等…因为我发现,她的爱笑,她的大大咧咧总能让我找到相似点,一度我以为,
  • 今天是2020年5月3日,星期日[微风][心]空气质量:2级,良[微风][心]天气:白天晴转阴,傍晚有雷阵雨,东风二三间四级[微风][心]温度:15~29℃[微
  • 6、若有必要,植入弹力线可完整取出,对人体无害。在配合其他除皱方法达到恢复青春,逆反衰老的目的。
  • #匆匆那年##神奇动物# 之前的恋爱中 我记得都是我在记那些特殊的日子 还各种方式去提醒与讨好 却最后可能还换来的是人家的冷漠与一句“女孩子好多特殊日子”应该这
  • ˇ置顶-EXO 行星饭/爱丽一枚 v7v8 bp勿扰-喜欢的女团很多,没黑过我们就是好姐妹 BP twice izone apink gfriend mama
  • 但是在美甲店办了年卡,未来的一年应该不会自己涂指甲油了…15支超好看的innisfree指甲油,大部分用过,有几只全新。顶级的美人是不分性别的,怜怜就是我心中最
  • 而对于不同国家来说,确诊人数肯定不同,如果一个国家收治和检测优先考虑重症患者,病死率就会高;而如果一个国家扩大了检测范围,检测出许多轻症患者,这些大量轻症患者均
  • #水瓶座爱情# 水瓶座本周(0504-0510)爱情运势:本周你在爱情方面会更为在意自身的现实观感与体验,表现为你会更希望自身能够在感情中处于稳定的状态,你对于
  • 又是一年一度的贤日。 每年到这个时候我都会翻翻去年给你写的信,然后想想今年给你写什么。 我承认我并不是一个专一的人。 去年喜欢了很多人,但是我在给予热情和关注的
  • 而那些孤独的王子啊,正在日夜追寻着你星耀般的灯火,马不停蹄,他们是那般地垂怜你的凄婉,他们又是如此地渴望你的爱慕的倾城,可是,当所有的王子,都兵临城下的那一刻,
  • 如果提前了解了自己要面对的人生我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我常常会想着自己拥有多少才更荣耀得到什么才能被爱突然发现我丢掉了世俗所在意的一切之后嘴上扬起了久违的笑容喜悦
  •   以平常之心,接受已发生的事,以宽阔之心,包容对不起我们的人。守护你的心,胜过守护你的所有,因为你一生的收获,都是由内心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