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进每日美股点评##《身边的金钱心理学》解读系列五# 【问答:人和钱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在心理咨询中,钱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谢邀!

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了近50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那从今天开始,就借用在得到上由潘旭对《身边的金钱心理学》一书的解读中的部分内容,来回应几个和“人和钱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等相关的问题。

在回应《如何放下对金钱的欲望?( https://t.cn/A6oEqgN3 )》的最后谈到,除了谈钱伤感情,还有我们常常认为时间就是金钱,但是周教授通过一些有趣的研究报告发现,这个想法其实是把双刃剑。

这儿接着谈。

调查对象是632名美国人,最终结果表明,一个在自己身上花了很多钱的人,幸福感未必高。但在别人身上花的钱占支出的比例越大,自己的幸福感越高。

这时候有人就问了,如果我有钱,我也愿意花钱在别人身上,也能更幸福,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是如果我是穷人,那我肯定是多花在自己身上才能更幸福呀。

那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研究者们在2006年到2008年期间调查了136个国家的23万多个人。不仅如此,每个国家的调查对象既包括城市人口也包括农村人口,有穷人也有富人。

最后结果仍然跟之前的研究一致:花钱在别人身上越多,自己的幸福感就会越强,并且这个现象在88%的国家和地区都存在。最有趣的是,哪怕是穷人,也会觉得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更幸福,和有钱的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就要解释一下背后的原因了,影响我们幸福感的有三大因素:跟他人的联系、成就感和自主性。把钱花在别人身上不但可以让我们加深跟其他人之间的联系,还可以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以及一种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的自主性。

好,刚才我们说了该怎样主动管理金钱带给我们的效用的第一点,就是要主动管理金钱的流向。

下面我再给你说说第二点,主动管理自己对于金钱的注意力,换句话说,就是尽量只看自己的收入状况,不要盲目地与他人比较。

书里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1993年,美国证监会发现了一件很可恶的事情:近15年以来,也就是1978年开始,上市公司CEO的薪水就涨得很厉害,1978年的时候CEO的薪水还只是普通员工的36倍,可是到了1993年,就变成了131倍,造成了巨大的贫富差异。

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证监会为了不让CEO给自己加薪,想了一个好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公布高管的薪水。

这样一来,所有上市公司CEO的薪水都被赤裸裸地展现在众人面前。比起普通员工,他们的薪水的确是高得离谱,按照通常的设想,考虑到员工内心不平衡,CEO们肯定就不太好意思给自己一直涨薪了。

但是,事实却出乎他们的意料,自从实施这项办法后,CEO的薪水不降反升,而且一路狂飙,很快就涨到了工人平均薪水的369倍,几乎是之前的3倍。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就发现,原来人们总是喜欢拿自己跟更有钱的人进行对比。CEO们根本不会关心比他们收入低的人,他们眼里注意到的只有别家公司的CEO的薪水。这样一对比,自己的薪水似乎不足挂齿,甚至有点儿少得可怜。于是他们纷纷上调自己的薪水。

你看,这就是向上比较的力量。即使CEO的薪水早期已经是普通员工的100多倍,但是一向上比较,他们还是会觉得自己薪水太低。

现在,我们也许能理解为什么著名美国记者亨利·孟肯说:“人生赢家就是比你老婆的闺蜜的老公多赚100美元的人。”

人们是通过社会比较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所以假如你经常觉得自己朋友圈里很多人比自己有钱,那很可能只是一种幻觉,而并不是事实本身,因为你只关注到那些有钱人。所以,你看,比较就是一个小偷,它会偷走你的快乐。

最后一个主动管理金钱对我们的效用的方法是,主动管理好自己的钱和商品之间的距离,不要被商家的引导和诱惑带跑。

心理学家们发现,如果我们购物的时候把手放在口袋里,就能更省钱。乍一听,这不是废话嘛?每次买完东西,钱没了恨不得剁手,管好自己的手当然能省钱了。

注意啊,这里要说的把手放在口袋里,不是防止你接触钱包,而是防止你接触商品。因为触摸商品,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你的消费行为,降低你的支付痛苦。

举个例子,超市是怎么出现的?你想,最古老的杂货铺,店员是站在顾客和商品之间的,当你想买某种商品的时候,只能由店员递过来。后来,沃尔玛这样的大型超市出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出现在你面前,只要你想,随时可以拿下货架上的商品,触摸它、感受它。这样的接触,就会增加人们对这款商品的购买欲望。

威斯康星大学的佩克教授和他的合作者就进行了研究,他们招募了231名大学生,在他们面前放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弹簧玩具,另一个是咖啡杯。其中有一半的学生被告知是可以触摸这些商品,而另一半学生不能触摸这些商品。之后每个学生都需要评估一下,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觉得这件商品应该属于自己,愿意花多少钱来买。

结果发现,触摸过商品的学生会更加觉得这两件商品是属于自己的,而且对商品的估价也会更高。

所以你看,商家为了减轻你的割肉之痛,也是把这套金钱心理学研究得透透的。但是透过这些有趣的研究你会发现,如果我们可以把这套金钱心理学研究透,找到合适的方法,主动管理金钱,我们就能变得更快乐。

总结

到这里,这本《身边的金钱心理学》其中精华的部分,我就为你解读完了。

书里面有趣的研究还有很多,比如有钱会让“视力”变差;比如你拿到一张脏钱,想尽快花掉挺合理的,但是会导致你买来的东西和花干净的钱不一样,再比如作者还列出了五种金钱病态人格类型。这些如果你也挺感兴趣,推荐你去阅读原书。

最后,我还想和你聊一点我的个人感受。我们总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不要把钱看得太重。可是如果细想一下,怎么算重,怎么算轻,这个界限到底在哪呢?

读完这本书,我有了答案,这条界限,在于我们是把金钱当作目的还是当作手段。前边我们聊了很多有趣的研究,你会发现,如果把金钱当作最终的目的,那钱根本不会给你带来快乐。

所以,与其说是把钱看得轻一些,不如思考一下,钱对于你来说,是怎样一种手段,它能带你去往哪里?如果你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你就找到了看待金钱的最好方式。

再将昨天的#思进每日美股点评#中的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11月05:昨日美股又是跌宕起伏的起伏,不过,最终三大指数齐齐上涨,同时,美元指数下跌近2%(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则同步反弹近3%),显然,市场还是在赌美联储会放缓加息缩表,即所谓的鹰派立场见顶预期,引发了更多的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

这样说吧,美股市场中,超过一半的人总是感觉:只要失业率一上升(昨天恰好报出美国失业率升至3.7%)、美国经济一不行,美联储就会立刻转向,甚至还会出手“救市“;特别在目前,执政党民主党的中选选情惨不忍睹,好多人更觉得,白宫会逼美联储…… 再强调一下,先别说“鹰派立场的见顶”是否成立,哪怕真有,也与鸽派立场不是一回事儿。大家都知道,降息是股市进入牛市的先决条件之一,但我们现在距离降息还远得很。

再提三点:

1、#流动性吃紧# 美联储海外逆回购使用量3510亿美元创新高,单周涨幅历史最大;

2、美联储:美国房价估值过高,存在大幅下跌的风险;

3、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营业利润大增 20%,该集团又回购了 10 亿美元的股票,真是姜还是老的辣。

Last but not least,加拿大10月新增10.8万个工作岗位(目前,18 岁及以上加拿大移民的就业率在 10 月份达到创纪录的 62.2%),平均小时工资增至$31.97(约合170人民币),显然,12月将继续加息……点到为止吧。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财经科普漫画《漫画生活中的货币》和《漫画生活中的投资》、和我策划、和粮食问题专家冰清合著的《大国粮食》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两个制造业大国怎么相处# 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此次访问是疫情发生以来欧洲国家领导人首次访华。动身之际,朔尔茨专门在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明确表示“我们不想与中国脱钩”。#华春莹讲述德企在华合作情况#

这是对一段时间以来西方杂音的正面回应。

其实,对于这些杂音也不必大惊小怪,中德两个东西方大国互动过程中,难免有些小插曲。

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50年前,中德建交时,德国一定清楚,自己在跟一个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国家打交道。

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和综合国力都无法跟西方国家相提并论,在很多领域还是白纸一张,亟待发展,这也是许多西方国家和中国建交后看到的机遇。德国,也不例外。

几十年过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具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一些西方国家感受到了竞争和所谓的威胁,越来越频繁地把意识形态摆出来凌驾于其他议题之上,只是因为中国用自己的方式取得了迅速发展。

此时,一些国家选择拉帮结伙来打压和围堵中国,而另外一些国家则找到了和中国良好互动的方式,德国,就是其中之一。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本次与朔尔茨的会见中强调的,50载历程表明,只要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合作共赢原则,两国关系的大方向就不会偏,步子也会走得很稳。

中德同为制造业大国的代表,能够超越所谓的“竞争叙事”,无疑为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相处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启示意义的互动之路。

这一次,与朔尔茨同行来华的,是一个由12家德国大型企业高管组成的经济代表团。

德国大众,也在名单之列。

德国大众和中国的渊源,是中德产业互动的一个缩影。

2022年德国大众,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日系车企的崛起,大众的日子并不好过。

当时,中德建交不久,大众将目光投向了这个东方国度——如果能拿下中国市场,大众就有了与日系品牌竞争的机会。

彼时,初步建立工业基础的中国,刚刚吹响开放的号角。中国亟需引进国外的技术、资金与生产设备,推动经济的发展。

汽车是当时的重点行业之一。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融合研究室主任江飞涛告诉谭主,汽车有数万个零件,它的生产链条非常长,几乎涵盖了包括冶金、电子、化工等所有的制造业部门,这也意味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会带动其他产业,乃至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

但当中国向全球几大车企发出合作的信号时,却没有收到积极的回应。

一方面,无论是美国车企还是日本车企,都不认为中国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他们难以从心底认同,以中国的模式,能够创造经济增长的潜力。

这不单单是意识形态的偏见,也是西方国家推动全球化路径的结果。

中国向外探求的时点,正值新自由主义和“去工业化”在全球兴起,美国是主要的推手,不断鼓吹“小政府、大市场”的发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不能对价格进行管制,而必须使其由市场自身形成并决定,这加速了金融垄断资本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自由流动。

美国金融资本无孔不入地控制其他国家的实体产业,收割了巨额利润。

当时的中国,则是希望通过中西合作带动国产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链的发展,从而推动外国汽车国产化,进而为研发、培育自主品牌做准备。

西方国家并没有多少耐心,甚至有些嗤之以鼻。

江飞涛告诉谭主,当时,发达国家只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类似于家电组装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都是产业链上低附加值的环节。

当时的德国,并没有跟随美国,一味选择脱实向虚的路径,而是继续发展壮大本国制造业。这和德国一直延续的经济政策有关:

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有一句在德国影响深远的名言——生产财富的能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德国,选择了一条实业立国的道路。

而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要想壮大发展,德国制造业企业必须在国际上打开突破口,务实的德国大众,愿意与中国合作。

尽管双方都有意愿,但合作的过程,比想象之中要痛苦得多。

由于没有生产线,最初,中国只能做组装的工作。就是这条简陋的组装线,改变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轨迹:

中国汽车制造,逐渐从手工敲打的粗放生产,变成了流水线式的规范生产。

被改变的,不只是汽车工业。

根据合作协议,中德合资生产桑塔纳汽车。但当时,针对合资,中国并没有相关的法律与制度。也正是在中德合作的推动下,中国推出了《合资法》。

有了汽车行业做试点,1983年,我国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强利用外资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

提供一部分国内市场,通过合资经营企业的形式引进我国缺口技术。

引用外资,也让中国工业化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随着桑塔纳汽车国产化的不断推进,中国汽车工业配套体系不断完善,同时带动的,还有中国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助推大众登上了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

大众合资建厂的故事,只是中德合作的一个缩影。为了进军中国市场,德国企业以务实的态度向中国提供资金与技术。

江飞涛告诉谭主,中德合作形成了相互成就的合作模式。

一方面,中国庞大市场的潜力不断释放,培育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由此带来的集群效应能够降低零部件成本,这让德国企业受益。

另一方面,与德国的合作,提升了中国的技术能力、管理经验,这都会增强中国自身的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种合作模式一直处于正向循环,也引起其他西方国家的关注和效仿。

然而,这种正向循环在2008年之后逐渐开始发生变化。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后续的欧债危机中,德国的表现,引发了发达经济体,特别是“去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对制造业地位和价值的重新认识——相较于其他欧洲国家,以实体制造业为主导的德国经济,率先走出衰退。

发达国家,重新开始重视制造业。各国相继推出促使制造业回流的产业政策。

但产业回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尤其是放在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下来看,更是有现实矛盾——伴随着产业升级,新兴经济体在产业链中会不断向上游攀升,在一些领域势必会出现与发达国家的追赶与竞争。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渲染“脱钩”论调,打压和围堵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

这自然也对德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德国企业界一度出了一个报告,称中国“越来越有竞争的要素”。

一些杂音逐渐出现,中德产业合作来到十字路口。

2014年,一次访问带来了转机。

这次访问,是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访问德国,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联合声明中表示,中德应尽快为未来几年双方继续合作制定行动纲要。

这次访问结束6个多月后,中德签署共同纲要,其中明确表示,德国欢迎拓展中国与欧洲之间陆路贸易通道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跨越欧亚大陆,给中德的产业合作打开了新的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德国与中亚、东亚等地的联系,这些地方成为德国工业新的原料地与生产地,进一步降低了德国企业的生产成本。

同时,连接将产地与市场变得更加紧密。

由此带来的显性表现就是,德国多座城市迸发出更多的活力。汉堡市,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时任汉堡市市长朔尔茨访问上海时就曾提到,汉堡港吞吐量有三分之一或来自中国或发往中国。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以及中欧班列的不断增加,汉堡港不仅成为德国领先的铁路货运枢纽,还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海铁联运港。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所长许英明告诉谭主,“一带一路”倡议强化了德国在欧洲的“中心”作用。从中欧班列的角度讲,几乎80%的货物都会集中到德国的几个城市中,再由德国分拨到欧洲各个国家的城市,这大大增强了德国对周边国家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2016年,中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德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对欧盟贸易额的近三分之一。

种种改变,都进一步增强了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在某些西方国家奉行本国优先政策,意图通过打压的方式来获得本国制造业的优势时,中德双方并没有陷入这种零和博弈的“竞争叙事”,而是重新耦合彼此的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串联起更多的发展空间,来创造新的机遇。

这对国与国之间的相处,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但很快,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动荡变革的世界局势,又给中德关系带来新的冲击。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美国先是大规模“放水”刺激经济。在国内通胀高企时,又开启激进加息进程。

一放一收之间,美元又开始“收割”世界。而在俄乌冲突升级的背景下,欧洲成了最先被“收割”的对象。

德国,同样难逃一劫。能源成本的上升与资金的持续外流,已经开始伤害德国经济的根基——制造业。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衡量制造业状况的重要指标,10月,德国该指数大幅下跌,远低于市场预期。

制造业衰退,带来的不单单是失业率的问题,后续还会带来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外流等一系列伤及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就在朔尔茨访华前,中国企业入股汉堡港。针对这笔交易,德国国内曾出现一些反对声音。

但中企入股,对于提升汉堡港竞争力,以及确保德国供应链、产业链稳定,都有积极的意义。

这也正是德国政府力排众议,批准该交易的原因。

而这,也正是中德合作的底色——照顾彼此核心利益。

反观在俄乌冲突爆发和美联储加息后,纷纷抽身逃离的西方国家资本,不过是收割套利的工具。

不仅如此,西方国家还在渲染“泛安全化”的叙事,唯恐欧洲不乱。

部分国家开始打着“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旗号,脱钩断链。德国国内,也出现减少所谓“对华依赖”的声音。但中德企业的合作,与这些言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就在朔尔茨访华前不久,一家中国企业在匈牙利启动新建一座工厂的项目。这家工厂为欧洲汽车制造商生产电芯及其他模组产品。

在这座工厂不远处,是德国企业宝马在匈牙利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工厂。中德两家工厂就近完成装配,然后卖到欧洲市场。

今年6月,欧盟达成共识,要从2035年开始在欧盟境内停止销售新的燃油车。

这给德国汽车工业带来不小的挑战——此前,作为传统的汽车工业强国,德国的转型并不及时。

无论是新能源汽车本身,还是汽车行业升级转型带来的数字化、智能化、软件化,德国企业都有不小的短板。

而中国企业,恰恰能弥补这样的短板。

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晏思告诉谭主,过去,德国公司更多地带来技术与知识,现在,德国公司更需要弄清楚哪些方面可以向中国公司学习,中国公司在哪些技术和领域是领先的。

如果说桑塔纳汽车代表“过去”,那新能源汽车,就代表“现在”。

当谭主问晏思,如何看待这种转变以及带来的竞争时,晏思告诉谭主,世界到处都有竞争,而竞争的另一面,也意味着共同发展、向前进,真正在进步中共同塑造未来。

中国的5G、软件、电池等,加上德国的汽车制造优势,中德双方在新能源转型中,共同发展。

汽车的例子,也在中德其他合作领域上演。

中德双方的合作,并没有陷入零和博弈,而是在充分考虑彼此发展阶段的同时,以建设性的态度追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这也是中德关系,能够成为大国典范的原因之一。

在会见朔尔茨时,习近平主席提到了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的一个观点:

政治家应当以宁静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以勇气改变那些能改变的,用智慧分清其中的区别。

50年前,中德领导人以政治魄力与政治智慧,开启了中德互利共赢的历史。

50年后,中德关系又到新节点,需要双方共同抵制阵营对抗、泛意识形态化等因素干扰,继续探索大国相处之道。

一个健康、稳定的中德关系,不仅有利于中德,更有利于世界。

我和这颗枯死的树差不了多少,已经没有办法再长出绿叶,依靠着惨败的树枝维持着树的体面,我在枝干上写上“我已枯萎”,但还是有人相信这万里挑一的枯木逢春的奇迹,却没去看这已经腐朽中空的内里。他们将我安置在这城市之间,任凭我枯萎、凋零、​坠​落,最后把这一部分当成垃圾,抛弃在我向往的荒野。​cr哔哩哔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朱一龙、白宇主演的《镇魂》高燃来袭,特调处集结,你要加入吗?
  • 逆水寒今日不限号不删档开服,诚邀大家一起呼吸
  • 中了阮经天胸肌的毒
  • 用实力说话!恭喜佛山供电可靠性“c位出道”!
  • 体育新闻丨梅西换发型 世界被“雷”到
  • 高学历小哥哥翟天临 博士毕业论文引全民关注
  • 玻璃桥突然碎裂吓哭游客
  • 90后的桌面宠物,QQ宠物将停运。
  • 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在夏天不打伞
  • 歌手张宇宣布无限期停工
  • 张一山身体透支无法拍戏?周洁琼国内发展,热搜小花爱炫耀,花心导演路子广
  • 森田致歉,表示已主动召回不合格产品
  • 惊爆林丹出轨多人!赞助商哭晕,最大受益者竟是......
  • 李宇春蔡依林带队战米兰 必须get的看点都为你整理好啦
  • 权志龙昨日被扬州医院强制出院,今日转移至部队医务队
  • 陈冠希携手 EU 与寺库联名企划 即将发售
  • 《奔跑吧》邓超下跪“送孩子”,鹿晗竟遭节目组吐槽“太邋遢”?
  • 鹿晗正式和她分手了!!!
  • 婚礼前姐姐突然逃婚,16岁妹妹替姐出嫁生子,8年后闹离婚
  • 印度男子将特朗普当神供奉 每日叩头祈祷并打算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