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奥义》文章摘录

第三章 第三卷段落释义

第二节 十二处虚妄

原文:是故当知。见与色空。俱无处所。即色与见。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释:是故当知,眼识的见与色相与虚空,都没有处所,色相和眼识的见,都是虚妄的,不是因缘性,也不是自然性,而是如来藏性,都来自于如来藏。这样如来藏产生一切法的立论就成立了,所以世尊得出一个实质性的结论:一切法都是由如来藏出生,唯如来藏心所现。

十二处,六根和六识,世尊告知众生都是如来藏性,都是如来藏出生。没有六根六识的自体性和真实性,都是被出生的法,是幻化的不实的。色相和眼识的见,没有处所,也没有自体性,不是本来就有的,所以世尊说这些法都是虚妄的。

把阿含经里的根尘识弄明白,看楞严经就容易一些,六根触六尘,然后如来藏出生六识,六识再触六尘,就有了见。其实是三者一直和合触,才有连续不断的见。六根已经出生完了,外界的六尘已经出生过了,如来藏再把外界的六尘变幻成内六尘,胜义根再触内六尘,六识出来就分别了内六尘。这样来看,六根六尘十二处,是不是很虚妄呢?这些法是从哪里出生的也就知道了。(节选)

——生如法师开示

杨宁金刚经讲义: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这一品的大意是,佛连续向须菩提发问:“如来有肉眼不?如来有天眼不?如来有慧眼不?如来有法眼不?如来有佛眼不?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佛为什么忽然向须菩提提问起五眼六神通的问题?在此先谈什么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五眼六神通”是修证佛法者证入空性后具有的能力。五眼与六神通相配,除肉眼外,每种眼都带有一定等级的神通,是每个人自性本有的功能,每个人都有,但只有进入如来真空境界,才能全部开显出来,五眼代表不同等级的证量。

肉眼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眼睛,只要不盲,就具备肉眼功能。可以视山河大地,也可以通过所见揣度、推测过去与未来的一切人、事、物,只是不太准确。但因人类认为万物实有,因对物质的执着,故五眼中肉眼障碍局限性最大,无法透视任何物质背后的东西,而且时空对其也有障碍,无法观到视力范围之外的一切,无法远距离遥视,无法看到极微小的一切(比如细菌),也无法看宏观的东西,同样无法真实地看到过去、未来等。

天眼、慧眼、法眼建立在一定的定力基础之上,有很多类众生在能力上天生具备,但在心性的开悟上,没有佛弟子的知见。这三种眼看一切更透彻,时空物质的障碍几乎很少。比如可以遥视、透视、微观(像显微镜一样)、宏观(如将整个银河系纳入眼底),观看过去发生的事,预测未来等,可以用意念移动、转移、变化物体等。只是从天眼到法眼等级递增,同时配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神通的大小从天眼到法眼递增,比如天眼的五种神通与法眼的五种神通是不一样的。佛眼是成佛后具备的能力,可以彻万法源,在神通中也是最究竟圆满,而且只有佛眼具有六通中的漏尽通。

这是五眼在能力上的启用。在心性的开悟方面,禅宗祖师六祖说:“一切人尽有五眼,为迷所覆,不能自见。”故佛教除却迷心,即五眼开明。念念修行般若波罗蜜法,初除迷心,名为第一肉眼;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起怜悯心,是名第二天眼;痴心不生,名为第三慧眼;著法心除,名为第四法眼;细惑永尽,圆明遍照,名为第五佛眼。又云,见色身中有法身,名为天眼;见一切众生,各具般若性,名为慧眼;见性明澈,能所永除,一切佛法,本来自备,名为法眼;见般若波罗蜜,能生三世一切法,名为佛眼。

佛说的五眼是当我们真正破尽所有相时,即像拿掉了心性上层层遮挡的东西,对万法的真相了悟得越来越清晰了,同时也圆满开启我们本有的能力,我们将它起个名字叫“五眼六神通”。

因我们现在听讲的人大部分都没有神通,所以佛说肉眼,大家马上还能联想到自己的一双眼睛;说天眼,大家都就认为长在眉心,因为神话故事中的神仙们眉心都有一只眼睛;但说到慧眼、法眼、佛眼,大家就不知道长哪儿了。自性如来无形无相,其实本质上五眼并无生处。在此,我们关注的是佛为什么开始提问须菩提关于五眼的问题?

对未开启五眼功能的人,佛这样提问的时候也许只是几个字,但对于须菩提以及在场证阿罗汉果位的大弟子们,他们有不同证量的神通。佛说天眼,他们已身心中呈现出的即有天眼的境界和认知,慧眼即呈现出慧眼的境界和认知等。在前面第十四品中,须菩提谈到:“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这说明须菩提至少有慧眼的证量。

当然,佛在此问须菩提这些问题并非是与弟子们比神通,也并非是说如来有五眼六神通,你们快点证入吧,更不是说我现在比你们厉害,看,我圆满证得了五眼。佛法中视“五眼六神通”是小术,真正证入果位的菩萨只把它们作为度众生的一个工具。尤其阿罗汉们以寂灭为乐,长久住在灭尽定中,不启用神通。所以在《法华经》中,大家都读到过当佛放光惊天动地大显瑞相后,又说有一个最高知见没有告诉弟子们时,有五千比丘退席了。除慈悲心不够、自以为证得之外,其实有一个小原因,是他们不屑于观看这些如魔法幻化般的神通境界。但阿罗汉们不屑观看,不代表他们没有。他们大多数有天眼、慧眼或法眼,随这些能力的开启,他们在禅定中看到了更广阔时空中的众生与境界。比如:阿罗汉可追溯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而佛可彻万法源,没有时空的限制。

那么应该怎样看待境界中的万法与众生呢?这也是应关注的问题。佛在问完五眼的问题后,又担心没有神通的众生着神通的相,故马上又问须菩提:“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说:“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如来真空之境是平凡的,即使如来具备五眼六神通,但在哪一道说哪一道的话。如来在人道与人交流,也说沙子是沙。佛在此处,因为着重要谈的是真空的启用,所以佛不会说“沙非沙,是名为沙”。因通过前面的讨论,弟子们已不再执着沙相。所以,真正证入如来真空之境的人非常的平实普通,不会无缘无故显示任何奇异之相。就像《金刚经》的开篇,佛与他的弟子一样普通:托钵化斋、吃饭、打坐、说法,即使显示神通也是为了弘法利生的需要,神通光明也虚妄不实,只是幻化。须菩提明白佛要表达的意思,马上平和地回答:“佛说是沙”。

佛一句一句问完五眼,有证量神通的弟子们头脑中应该有不同的现量境界,此时,佛话锋一转,问须菩提:“佛所教化的世界,数量有恒河中所有沙子那么多的恒河,再有这么多条恒河中的沙子那么多。”这个比喻有点拗口,但佛这样说,我们有个概念,即:佛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数。佛接着说,“这么多世界国土中有无量无边数不清的众生,他们有无量无边各个不同的心念,如来全部知晓。”在这如来说“无量无边众生的心念,如来全部知晓”,并非是在说神通里的他心通。他心通是有感知别人心波振动的能力,并且同时能解读、破译这些东西。佛在此并非谈神通。

我们接着听佛要表达什么,他说:“这么多种众生,这么多种各个不同的心念,可以总名为一种心,即‘妄心’”。原文是:“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到此,我们才终于明白,佛为什么要问须菩提关于五眼的问题,佛是要告诉弟子们,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所见都是虚妄。不要以为我说的诸相虚妄只是在人道,只是在人世界。在无量无边的佛世界,各种各样的众生,有形无形,只要还在时空中,还在轮回之中,都是妄心妄念,都没有一个不变的不生不灭的心体。用天眼、慧眼、法眼看到的与肉眼一样,所有的一切都虚妄不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皆不可得。

佛告诉弟子们,如来用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遍观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是活在妄心中。为什么全是妄心呢?我们没有神通,但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心念。前念刚过,当念又起,念念不断,流向未来。观所有的心念,都无有生处,无有灭处,也无一个真实不变的心体。即使是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的众生,看似无形无念,但心却有一个“动”的势。因为他在时空里,他就有过去、未来,只要他认为自己动念了就又开始轮回。他要懂得“念”的虚妄,懂得“心”本无生无灭的道理,他就可以从轮回中解脱。所以佛最后说:“三心皆不可得,都为虚妄”。

听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情”的虚幻了吧。比如“爱情”,根本就没有一个“心”可以得到。你执着的爱情,只不过是六根被境转之后,意识的念念相续形成的执着。所以,你说要得到爱人的心,他(她)不是不给你,是万法都没有。只有证入如来的真空,才是真心,才是如如不动、不生不灭、无形无相的圆觉妙心。而真正了知此境界的人,在此世上,才是随缘了旧业。

所以如来接着说:“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现在、未来是众生执着的时空观念。人的意识刹那不停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前念刚过,后念又起,即使中间似乎停顿了,但仍有一个“我不动”的认知,这个认知也是念。念念相续,即使睡梦中也未停止念念分别、认知,也正因为有这样流动的意识、心,人才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在延续。但佛告诉我们,我们这个意识流动形成的认知是虚妄不实的,我们的意识在刹那不停地生灭变化,即使有定境,也不过是相对于散乱,相对于有我而建立起来的幻境。只是依止此幻境,我们更能看清万法的虚妄本质。因为我们着相,执着万法的差别,执着万法的成住坏空、生灭变异,我们的认知被这些相转,便感受到意识在过去、未来流动,才有时空的移动。如果在定境中,心不再被境转时,意识从流动变成了波的振动,振动或波动使我们不再有时间在流动的感觉,在认知上认为过去、现在、未来在一个点上,此时,佛学行者称这个状态为“当下”。行者活在当下的状态里,就会初步感受到时空的变异、心的念念相续都虚妄不实,都像分别、认知形成的泡沫。所以对活在当下的行者,即使起心动念,做世间一切事,所思所行,也会变成空中飘动的云,无法影响虚空的空与宁静。这即是禅宗六祖所说的“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所安住的境界。

所以佛在此说,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不可得,在如来之境中是虚妄不实的,是众生着种种相,生种种念,形成的流动的幻境。

有同修问我,说我已不再留恋过去,也不担忧恐惧未来,是不是已回到当下的境界?是不是已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心?这还不是。在当下六根对六尘时,只要你的分别心一起,比如你说,垢净、美丑、善恶等等,只要你比较,就已有过去心,你在过去的认知、经验上比较,只要你心中有认知、执着、取舍,现在、未来心已同时生起。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在着相的一念之间都已经在那儿了。人的一生就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的延续,小到前念、当念、后念,大到前世、今世、后世,每个人刹那不停被万法的生灭变异转。起心动念,念念轮回,世世轮回。心中只要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流动,轮回就不会停止。行者只要安住当下,不被境转,不着一切相,旁观自己这些虚妄的、刹那不停、运转流逝的念头,和因这些念而生起的种种觉受,才有可能看清万法实相,回归生命本源。

《楞严经奥义》文章摘录

第三章 第三卷段落释义

第二节 十二处虚妄

原文:是故当知。见与色空。俱无处所。即色与见。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释:是故当知,眼识的见与色相与虚空,都没有处所,色相和眼识的见,都是虚妄的,不是因缘性,也不是自然性,而是如来藏性,都来自于如来藏。这样如来藏产生一切法的立论就成立了,所以世尊得出一个实质性的结论:一切法都是由如来藏出生,唯如来藏心所现。

十二处,六根和六识,世尊告知众生都是如来藏性,都是如来藏出生。没有六根六识的自体性和真实性,都是被出生的法,是幻化的不实的。色相和眼识的见,没有处所,也没有自体性,不是本来就有的,所以世尊说这些法都是虚妄的。

把阿含经里的根尘识弄明白,看楞严经就容易一些,六根触六尘,然后如来藏出生六识,六识再触六尘,就有了见。其实是三者一直和合触,才有连续不断的见。六根已经出生完了,外界的六尘已经出生过了,如来藏再把外界的六尘变幻成内六尘,胜义根再触内六尘,六识出来就分别了内六尘。这样来看,六根六尘十二处,是不是很虚妄呢?这些法是从哪里出生的也就知道了。(节选)

——生如法师开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妆面前后对比#南充新娘跟妆# 先问一句你们能接受婚礼当天看起楞个简单的妆造吗女生其实都希望自己看上去自然年轻饱满耐看 底妆阿玛尼配nars 大白饼眉毛真的就是
  • 如果是偏攻文,这个受该虐一虐才对,但是这是偏受文,所以攻自己给自己想通继续当专一的追求者了………#元彪[超话]# 好怀念他们三一起拍电影一起冒险一起做一些高难度
  • 我就说:姐姐,请问xxx怎么走明显她不想理我还有点不开心(她确实也没有理我,还是傍边的小姐姐帮我指的路)内心os:??
  • ????#双子座金牛座白羊座怎么挽回前男友前任前女友如何挽回异地恋异国恋爱情同性恋分手了怎么复合#"你们还有联系方式,但是对方不愿意回复你,或者你们
  • 最初的店面选址由公司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选址老师选择。潞安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刘俊义详细介绍了企业基本情况和煤基合成、化产延伸等技术创新相关情况,并就
  • 而有些慧根比较好的人,比较敏感,他们对“气”有感觉,有信心,那么这些人可能可以从“气”层次开始修,在修炼气的过程中补足精层次的内容,再往上突破。不同层次的要求和
  • 山塘这两个字蕴含了太多的诗情画意,也勾连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清乾隆帝游江南,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
  • 但是午餐时间限制在30分钟内,午睡时间延长的话,对夜间睡眠的饥渴会减少,会破坏原有的睡眠节奏。午餐休息也很自然地进行了。
  • 13.他们要你声名狼藉,我偏要你扶摇直上九万里14.虽然现在我还不能和你并肩 但总有一天我会走到你的面前15.不干涉 不打扰 不紧盯你的世界 不强求 不扭转 不
  • 我们的情分,不需要高声赞美,更不需要许诺彼此一生,能默默的陪伴走过眼下的每一寸光阴,就已是岁月馈赠的恩泽。我们的情分,不需要高声赞美,更不需要许诺彼此一生,能默
  • 研磨度是调整咖啡风味的第一因素,比机器性能还重要,所以要懂得如何调整研磨度,如果味道偏尖酸、尾韵不足、口感单薄,就是典型的萃取不足,这时候就要将咖啡研磨得较细,
  • 格局要放大~不过还是要日常维权滴[挤眼]@THE9-刘雨昕 #每日一善[超话]# [鲜花]#阳光信用# 【指路必回】人生祸福相依,笑泪交织,得到不必太喜,你拥有
  • 为什么粉丝自以为是的教育他让我这么难受 原因如图 与是否自担无尤 退一万步说我是「反正他过得比我好」式老油条 并没那么心疼他 然而一个个自认有理给他当野爹妈这事
  • 是啊,谁能一辈子是小孩呢……1⃣️去做陶瓷杯了 超喜欢的 加了两朵花花在杯底 快乐小秘诀2⃣️今天认真按原计划把查重全部改好 奈雪的暴打柠檬还是hin好喝 喜欢
  • 原来爱情是那么的难,如果能够拥有请好好珍惜,如果错过了就放下那段不属于自己的感情。原来爱情是那么的难,如果能够拥有请好好珍惜,如果错过了就放下那段不属于自己的感
  • #小于上海日记# 第一次4:30下班,以后即将成为常态为了那在上海买不起房的工资,为了以后生活水平能好一些,有熬不完的夜等着我,在天津就是因为熬夜熬不动了,不想
  • 这次的路线走的是和城市道路完全不同的乡间小道,土丘、石路、河道......颠簸之余,景色也相当不错。除了山地路线,大家最喜欢的是一段溪流中的飞驰!
  • 上了大学以后,我所有的课本和本子就被爸妈论斤论两的卖了,连同我曾经的少年时光。日子像一口大锅,把青春炖的五味杂陈,你问我最残酷的是什么,我想大概是:多少次梦回
  • #田柾国0901生日快乐##防弹少年团[超话]# 夏日的记忆,是黏腻而稠密空气于热浪中扭曲,夏蝉于昏黄中聒噪紫色的晚霞是炙热的尾巴所以,我们在等一场雨当乌云集结
  • 同时,多次组织我县2家4A级景区、非遗文化企业、旅游商品企业等,积极参加市文旅委、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联盟组织的各类文化旅游展会,展示垫江旅游的风采和品牌形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