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选手回顾:#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到底发生了什么#】在甘肃白银市景泰县石林景区举行的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23日8时,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

我省的一名参赛选手,也是资深的山地越野的大神——“流落南方”23日零晨发布了一篇语气沉痛的文章,回顾了自己参赛的经过,和在比赛中失温退赛死里逃生的历程。这篇文章在他自己的公众号上发布后,立即就冲上了10万加,是目前为止,“甘马”参赛选手回顾参赛经历最为详细的一篇文章。

24日,记者通过公众号,与“流落南方”进行了联系。

这是一篇作为参赛选手的亲历

“流落南方”说:“事发后就有朋友向我约稿,下撤回来后我也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点什么,想来想去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还有那么多选手在山上,未知安危……”

“但在哈尔滨的一个跑步群,知道我去了黄河石林参加比赛,有朋友看到转发的失温选手视频,问我什么情况,我说了一些。那个群里大多数不熟,聊天记录被转发出去,很快在几个我在的跑步群都看到了。家乡的亲友都很关注,这让我不再犹豫了,与其被转载碎片信息,不如着手记录一下。”

“流落南方”说,这篇文章,是参赛者的亲历,无图无视频,只有文字记录。

对于事发经过各种图片视频已经被转的满天飞了,出于对图片中当事人的尊重,以及他们后续是否平安无恙完全不了解,他不打算发这些东西。

他只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通过文字如实表达出来,“这是一篇作为参赛选手的亲历。”

“甘马”越野赛的简单与不简单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比赛地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风景区,大致可以理解为是景区为了宣传自身而操办的一个赛事,主办单位是中共白银市委、白银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是白银市体育局、中共景泰县委、景泰县人民政府,执行单位是黄河石林大景区管理委员会、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这个比赛已办四届。前面几届,赛事组织工作一般般,但完赛即发1600元补助,让选手们仍趋之若鹜。毕竟,除掉1000元报名费,完赛可净赚600元,一般地域的选手参赛费用基本就覆盖掉了。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的赛道,有人说是国内最简单的百公里越野赛,这话大概基于两点,一是整体爬升不大,约3000米以内的累计爬升,和其他百公里越野赛相比确实较低;二是赛道难度低,属于基本都能跑起来的高速赛道。

但我看来,它又不算简单的百公里,也是基于两点,一是赛道海拔不低,整体在2000海拔上下,对于平原生活的选手,这算高海拔了且出了景区之后赛道绝大部分都处于无人区;二是门槛,关门时间20小时,这基本上意味着,热衷于网红赛事的跑渣小白们是没办法报名的,这部分人20小时完赛可能性不大。

今年的比赛,赛事公司没有变,但21日晚技术会,发现讲解赛道的赛事总监换人了,一些组委会工作人员也是新面孔。技术会上,我就跟身边朋友说了句,感觉这批人还是蛮靠谱的。

如上所述,该赛事当地介入很深,当然,这和比赛组织工作好不好关系不大,并不是官方参与度高,赛事就一定是好赛事,这个,有过比赛经验的朋友都了解。

黄河石林这个比赛,即便赛事组织达不到一百分的标准,几届搞下来,也算是一个成熟赛事了,赛道几年没变过,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相关人员都了然于胸,且往年的比赛没有出现过一单哪怕是极小极小的问题,有也只是未完赛选手因为前半段关门时间设置的比较苛刻而引起的吐槽,认为组委会是故意如此,把一部分选手关门,以达到节省费用的目的。毕竟关掉10个人就少支出一万六。

然而今年,肉眼可见一些细节,比如赛道布标,感觉黄河石林这个比赛槽点变少了,组织工作更细腻了。但偏偏就是今年的比赛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遗憾的冲锋衣要是能晚点被转运

5月22日比赛日,早上,风和日丽,阳光甚好,坐摆渡车去起点之前甚至还有一丝暖意。

下摆渡车那一刻,天色转阴,随即起风,风力有四五级的样子。体感温度瞬间降低,参加百公里越野赛,开枪前我跑了两公里来热身,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更麻烦的是,跑完这两公里,身上也没有热起来。

五月底,白银已经入夏,基于前几届的经验,冲锋衣并没有被列入强制装备,而是做为建议装备写进了赛事手册。关于这一点,没有人提出异议,我的冲锋衣装进了转运包,存放到赛道62公里处的CP6换装点,正常情况天黑前能赶到这里。

还有一点是,组委会收集转运包的时间是在赛前一晚,如果是比赛当天早上,可能很多人就会把冲锋衣穿在身上了。

这个比赛因为前十名的高奖金,即便拿不到名次奖金,也还有1600元补助兜底,所以每年高手参赛的比重都不低。比赛开始,大神们很多都穿着短袖短裤,等待起跑的时候都哆哆嗦嗦的,枪一响,都箭一般冲了出去。

刚起程大批选手的帽子被刮飞

开跑就是几公里的盘山路陡下坡,大家都是想借助下坡迅速让身体热起来,起码我是这么想的。

问题是,9点整比赛开始,风力有增无减,这个长下坡,不知道有多少人帽子直接被吹飞,又停下来返回捡帽子。

起点到CP1,这段基本在景区内跑,在石林的夹缝中跑,高大的石林挡住了风。过了CP1之后,就是一马平川的戈壁,但到CP2之前大部分赛道是顺风,也还好。

我到CP2之前,就开始下雨了,从零星的雨点,到比零星更密一些的雨点。这时候大概是10点半前后。

过了CP2之后,才是真正的麻烦来临。

从CP2到CP3,8公里距离爬升1000米

首先是逆风,风力已经加大到七八级,雨更密了,风裹挟着雨点打到脸的,像密集的子弹打过来一样,真疼。眼镜被雨水糊住,眼睛在强风密雨下也睁不开,只能眯着缝儿,视线受到严重影响。

原本黄河石林的赛道,最难的部分就在这一段,从CP2到CP3,8公里距离,爬升1000米,且只有爬升没有下降。山是石头与砂土混合的路况,很多段都非常陡。

在以往的比赛中,这一段都无比艰难,选手们需要手脚并用往上爬,这里是摩托车都上不去的,所以CP3不提供任何补给,这意味着,即便到达山顶,也没有可补充的食物、饮水,热水更是妄想,暴露的山体,更无处可休息,且无法在此处退赛。还要坚持到CP4。

但522这一天,问题N倍放大,越往上爬,风越大、雨越大、温度越低,体感温度更低。

我在往上爬的时候,看到第一个从上面往下走的选手,说上面太冷了,受不了,退赛。第一时间我在想什么:就这样放弃一千六了吗?后来每念及,我都想抽自己。

继续往上爬,陆续又有几名选手下来。包括很大神的选手。

失温的感觉,十指被冻僵像是冬天

而我的情况,越来越不好。全身都已经湿透,包括鞋子袜子全部都湿了,风吹的站不住,非常担心被吹倒,冷的愈发受不了,找了一个相对避风的地方掏出保温毯,裹在身上,瞬间就被风吹散开,什么用都没有。还有选手的保温毯,直接被大风给撕碎了。

我戴一副无指手套,用登山杖,手冻的受不了,就把登山杖夹在腋下,慢慢往山上走。

很快,发现十根手指都没有感觉了,这是在除东北的冬天外从未发生过的情况。把手指放嘴里含着,感觉含了很久,但手指仍然无感觉,同时觉得舌头也冰凉了。

这个瞬间,我果断决定退赛,下山。

对抗失温症状,一步步挪也要下山

既然下山,就肯定想尽快下去,尽快回到暖和的地方,但,不可能。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种很陡的地形尤甚。岩石是湿滑的,视线是模糊的,而身体,也开始不由自主地发抖,抖得没办法停下来那种。

一小步一小步地往下挪,而我觉得已经有迷迷糊糊的感觉了,越抖,这种迷糊的感觉越强,我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坚持到山下,即便要倒,也要倒在山下。

我想我是幸运的,在最后时刻及时做了决定。做决定那一刻,应该是在失温的边缘徘徊,处在临界点上,毫厘之间,下山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失温的症状。

这样讲,如果我没及时下撤,接下来可能就是在我毫无提防的情况下,忽然倒下。

失温,太可怕了。何况是这一天极端天气之下在最难的赛道路段选手们大面积失温。

成功抵达避难的小木屋

我撤到山腰,蓝天救援队的人员指引到一个小木屋,屋内已经有十位左右先撤下来的选手了。在小木屋等待救援的一个多小时时间,小木屋里选手的人数已经达到接近五十人。

我下山的时候,还没有见到躺在山上没有知觉的人,我下山的时候还有大部队选手们在上山。后面撤回到小木屋的选手们带回来的消息,都是一路上看到倒下来若干位选手,躺在路边一动不动的、已经口吐白沫的(各跑步群群已经都有视频),一位选手说,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年选手,“已经不行了”,求蓝天救援队队员尽快上去施救,最终我们在小木屋里等到了这位老人,好消息是,他被扶进来时,嘴唇红润,应无大事。而面对选手们说的山上其他选手的情况,这个点位仅有的几名蓝天救援队队员也无能为力,一直在用对讲机和组委会联系。

这个路段,比赛难,救援更难。

撤下来的选手们说,看到路边躺着的人,有心无力,没办法帮助他们,自己都保不住自己。说这话时,他们眼圈都是红的。而我,联想到自己下山时那个情况,感同身受。

一个多小时后,山下上来一位救援人员,对小木屋里的下撤选手们说,车开不到这个位置,能动的,返回到CP2坐车回终点,不能动的,得继续等救援上来。

我和已经缓过来的一批人一起下山,回到CP2,20人坐进一辆中巴,我们这些,成为了山上第一批安全撤回到终点的选手。回到位于景区内的比赛终点,大概是不到16时。

回家才是完赛的终点

返程的路上,有些人在一边刷比赛群一边流眼泪。

回到酒店后,我就不停地在刷选手们的位置,刷比赛群内的消息,到此刻,已经午夜。

下午的时候,大家都惦念着,要在天黑前把选手们都救下来啊,而现在,已经午夜。一批一批的消防、武警,从下午开始就陆续上山,救援力量一直在增加。

道听途说的、无法证实的、未经确认的信息很多,本文不谈。罗列一些了解到的事实部分——

有多位选手摔伤流血,伤情各异。

有多位选手滞留山上,他们情况各异。有失温的,有失温导致了更严重情况的,有几个人找到了一隅稍避风的地方抱团取暖等救援的,有个别一两个人具备超能力一直在赛道上前进到夜色降临后的。

国内多位越野顶级选手基本全部退赛,GPS位置数小时未移动过,且部分人电话无信号,无法取得联系。

还有一个事实是,我很亲近的一位朋友,女生,在快到山顶的地方失温。她告诉我,她失温了,坐下来,后来是被另外一位女选手叫醒的,之后她发现她的腿摔破了流血,但她完全不记得腿是怎么摔破的。说明她在那段时间失去意识了,我告诉她:你要好好感谢叫醒你的小姐姐,你今天可能差点人就没了……

在傍晚组委会终止比赛前,基本全部的选手均无法继续进行比赛,绝大部分选手退赛这一幕,在国内众多以艰难著称的越野赛中,这是首次。

“流落南方”认为,后续的救援,是对组委会的考验。事实上,这是对白银市甚至更高层面的一场应急大考。

“流落南方”说:“以后参加类似的高海拔地区的比赛,一是带足救命的装备,二是在平时就要能做到正确认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三是面对比赛中的突发情况,及时果断做决定。”

经过这次的事故之后,“流落南方”说:“现在终于知道,回到家才算抵达终点,安全永远第一。不是安全完赛,而是安全,安全。”

记者:王萌

【死里逃生!跑友讲诉甘肃白银马拉松越野赛惊魂历程】#甘肃一山地马拉松20名选手遇难#
5月22日上午9时,由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办的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在黄河石林景区举行。共有近万人参加比赛和健康跑,其中172名参赛人员参加百公里越野赛。

当天13时左右,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比赛停止,当地立即组织多方力量搜救失联人员。

今天(23日),救援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事故搜救最新情况。

截至今天早上8时,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0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另有一人正在搜救确认中。

记者联系上一位参赛亲历,来自黑龙江的跑友“流落南方”,作为曾经的一名媒体调查记者,他与多位朋友一起参加该赛事,在遇到恶劣天气时,他虽极力坚持,但最终感觉不对,及时下撤,幸免于难,但不幸的是,他有另外几位朋友遇难或失联。流落南方写下一篇文章,仔细讲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极端天气没有预报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比赛地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风景区,大致可以理解为是景区为了宣传自身而操办的一个赛事,主办单位是中共白银市委、白银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是白银市体育局、中共景泰县委、景泰县人民政府,执行单位是黄河石林大景区管理委员会、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这个比赛已办四届。前面几届,赛事组织工作一般般,但完赛即发1600元补助,让选手们仍旧趋之若鹜。毕竟,除掉1000元报名费,完赛可净赚600元,一般地域的选手参赛费用基本就覆盖掉了。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的赛道,有人说是国内最简单的百公里越野赛,这话大概基于两点,一是整体爬升不大,约3000米以内的累计爬升,和其他百公里越野赛相比确实较低;二是赛道难度低,属于基本都能跑起来的高速赛道。

但我看来,它又不算简单的百公里,也是基于两点,一是赛道海拔不低,整体在2000海拔上下,对于平原生活的选手,这算高海拔了且出了景区之后赛道绝大部分都处于无人区;二是门槛,关门时间20小时,这基本上意味着,热衷于网红赛事的跑渣小白们是没办法报名的,这部分人20小时完赛可能性不大。

今年的比赛,赛事公司没有变,但21日晚技术会,发现讲解赛道的赛事总监换人了,一些组委会工作人员也是新面孔。技术会上,我就跟身边朋友说了句,感觉这批人还是蛮靠谱的。

如上所述,该赛事当地介入很深,当然,这和比赛组织工作好不好关系不大,并不是官方参与度高,赛事就一定是好赛事,这个,有过比赛经验的朋友都了解。

黄河石林这个比赛,即便赛事组织达不到一百分的标准,几届搞下来,也算是一个成熟赛事了,赛道几年没变过,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相关人员都了然于胸,且往年的比赛没有出现过一单哪怕是极小极小的问题,有也只是未完赛选手因为前半段关门时间设置的比较苛刻而引起的吐槽,认为组委会是故意如此,把一部分选手关门,以达到节省费用的目的。毕竟关掉10个人就少支出一万六。

然而今年,肉眼可见一些细节,比如赛道布标,感觉黄河石林这个比赛槽点变少了,组织工作更细腻了。但偏偏就是今年的比赛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问题出在天气上,极端天气。

甚至521这天的天气预报,都没有预报出来第二天的这种极端天气。

十指失去知觉后及时下撤

522比赛日,早上,风和日丽,阳光甚好,坐摆渡车去起点之前甚至还有一丝暖意。

下摆渡车那一刻,天色转阴,随即起风,风力有四五级的样子。体感温度瞬间降低,参加百公里越野赛,开枪前我跑了两公里来热身,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更麻烦的是,跑完这两公里,身上也没有热起来。

五月底,白银已经入夏,基于前几届的经验,冲锋衣并没有被列入强制装备,而是做为建议装备写进了赛事手册。关于这一点,没有人提出异议,我的冲锋衣装进了转运包,存放到赛道62公里处的CP6换装点,正常情况天黑前能赶到这里。

哦,还有一点是,组委会收集转运包的时间是在赛前一晚,如果是比赛当天早上,可能很多人就会把冲锋衣穿在身上了。

这个比赛因为前十名的高奖金,即便拿不到名次奖金,也还有1600元补助兜底,所以每年高手参赛的比重都不低。比赛开始,大神们很多都穿着短袖短裤,等待起跑的时候都哆哆嗦嗦的,枪一响,都箭一般冲了出去。

开跑就是几公里的盘山路陡下坡,大家都是想借助下坡迅速让身体热起来,起码我是这么想的。

问题是,9点整比赛开始,风力有增无减,这个长下坡,不知道有多少人帽子直接被吹飞,又停下来返回捡帽子。

起点到CP1,这段基本在景区内跑,在石林的夹缝中跑,高大的石林挡住了风。过了CP1之后,就是一马平川的戈壁,但到CP2之前大部分赛道是顺风,也还好。

我到CP2之前,就开始下雨了,从零星的雨点,到比零星更密一些的雨点。这时候大概是10点半前后。

过了CP2之后,才是真正的麻烦来临。

首先是逆风,风力已经加大到七八级,雨更密了,风裹挟着雨点打到脸的,像密集的子弹打过来一样,真疼。眼镜被雨水糊住,眼睛在强风密雨下也睁不开,只能眯着缝儿,视线受到严重影响。

原本黄河石林的赛道,最难的部分就在这一段,从CP2到CP3,8公里距离,爬升1000米,且只有爬升没有下降。山是石头与砂土混合的路况,很多段都非常陡。

在以往的比赛中,这一段都无比艰难,选手们需要手脚并用往上爬,这里是摩托车都上不去的,所以CP3不提供任何补给,这意味着,即便到达山顶,也没有可补充的食物、饮水,热水更是妄想,暴露的山体,更无处可休息,且无法在此处退赛。还要坚持到CP4。

但522这一天,问题N倍放大,越往上爬,风越大、雨越大、温度越低,体感温度更低。

我在往上爬的时候,看到第一个从上面往下走的选手,说上面太冷了,受不了,退赛。第一时间我在想什么:就这样放弃一千六了吗?后来每念及,我都想抽自己。

继续往上爬,陆续又有几名选手下来。包括很大神的选手。

而我的情况,越来越不好。全身都已经湿透,包括鞋子袜子全部都湿了,风吹的站不住,非常担心被吹倒,冷的愈发受不了,找了一个相对避风的地方掏出保温毯,裹在身上,瞬间就被风吹散开,什么用都没有。还有选手的保温毯,直接被大风给撕碎了。

我戴一副无指手套,用登山杖,手冻的受不了,就把登山杖夹在腋下,慢慢往山上走。

很快,发现十根手指都没有感觉了,这是在除东北的冬天外从未发生过的情况。把手指放嘴里含着,感觉含了很久,但手指仍然无感觉,同时觉得舌头也冰凉了。

这个瞬间,我果断决定退赛,下山。

既然下山,就肯定想尽快下去,尽快回到暖和的地方,但,不可能。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种很陡的地形尤甚。岩石是湿滑的,视线是模糊的,而身体,也开始不由自主地发抖,抖得没办法停下来那种。

一小步一小步地往下挪,而我觉得已经有迷迷糊糊的感觉了,越抖,这种迷糊的感觉越强,我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坚持到山下,即便要倒,也要倒在山下。

我想我是幸运的,在最后时刻及时做了决定。做决定那一刻,应该是在失温的边缘徘徊,处在临界点上,毫厘之间,下山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失温的症状。

这样讲,如果我没及时下撤,接下来可能就是在我毫无提防的情况下,忽然倒下。

失温,太可怕了。何苦是这一天极端天气之下在最难的赛道路段选手们大面积失温。

朋友失联 一边刷消息一边流泪

我撤到山腰,蓝天救援队的人员指引到一个小木屋,屋内已经有十位左右先撤下来的选手了。在小木屋等待救援的一个多小时时间,小木屋里选手的人数已经达到接近五十人。

我下山的时候,还没有见到躺在山上没有知觉的人,我下山的时候还有大部队选手们在上山。后面撤回到小木屋的选手们带回来的消息,都是一路上看到倒下来若干位选手,躺在路边一动不动的、已经口吐白沫的(各跑步群群已经都有视频),一位选手说,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年选手,“已经不行了”,求蓝天救援队队员尽快上去施救,最终我们在小木屋里等到了这位老人,好消息是,他被扶进来时,嘴唇红润,应无大事。而面对选手们说的山上其他选手的情况,这个点位仅有的几名蓝天救援队队员也无能为力,一直在用对讲机和组委会联系。

这个路段,比赛难,救援更难。

撤下来的选手们说,看到路边躺着的人,有心无力,没办法帮助他们,自己都保不住自己。说这话时,他们眼圈都是红的。而我,联想到自己下山时那个情况,感同身受。

一个多小时后,山下上来一位救援人员,对小木屋里的下撤选手们说,车开不到这个位置,能动的,返回到CP2坐车回终点,不能动的,得继续等救援上来。

我和已经缓过来的一批人一起下山,回到CP2,20人坐进一辆中巴,我们这些,成为了山上第一批安全撤回到终点的选手。回到位于景区内的比赛终点,大概是不到16时。

返程的路上,有些人在一边刷比赛群一边流眼泪。

回到酒店后,我就不停地在刷选手们的位置,刷比赛群内的消息,到此刻,已经午夜。

下午的时候,大家都惦念着,要在天黑前把选手们都救下来啊,而现在,已经午夜。一批一批的消防、武警,从下午开始就陆续上山,救援力量一直在增加。

道听途说的、无法证实的、未经确认的信息很多,本文不谈。罗列一些了解到的事实部分——

有多位选手摔伤流血,伤情各异。

有多位选手滞留山上,他们情况各异。有失温的,有失温导致了更严重情况的,有几个人找到了一隅稍避风的地方抱团取暖等救援的,有个别一两个人具备超能力一直在赛道上前进到夜色降临后的。

国内多位越野顶级选手基本全部退赛,GPS位置数小时未移动过,且部分人电话无信号,无法取得联系。

还有一个事实是,我很亲近的一位朋友,女生,在快到山顶的地方失温。她告诉我,她失温了,坐下来,后来是被另外一位女选手叫醒的,之后她发现她的腿摔破了流血,但她完全不记得腿是怎么摔破的。说明她在那段时间失去意识了,我告诉她:你要好好感谢叫醒你的小姐姐,你今天可能差点人就没了……

在文章最后,“流落南方”表示,以后参加类似的高海拔地区的比赛,一是带足救命的装备,二是在平时就要能做到正确认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三是面对比赛中的突发情况,及时果断做决定。

(来源:封面新闻)

【2021,我在吉林市等你】

编者按:跌宕起伏的2020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我们同心战疫,这一年我们倾力战贫。走过2020,我们共同经历、共同坚守、共同奋斗,我们彼此鼓舞、彼此温暖、彼此慰藉。迎来新的一年,我们的生活将开启新篇章,我们的国家将迈向新征程。在日历即将翻过去的那一刻,我们应该回首过去,我们也有理由憧憬未来。2021年,我们在这里等你……

往返5000公里,只为还“一张滑雪票”,
但这不仅仅是一张雪票。

为了还一座城市的“人情”,
为了感恩2020年初那个冬天里的温暖,
“武汉一家人”,回来了!

故事发生在2020年的春节,
“武汉一家人”远赴吉林北大湖滑雪场。
不料,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至,
“武汉一家人”被“困”在北国的冰天雪地,
4岁半的南方男孩
和爸爸妈妈一起在东北度过了漫长的“假期”。
隔离月余,
“武汉一家人”得到了这座城市的善待,
免费吃住,免费滑雪,直至武汉“解封”。

“我们欠北大湖一张滑雪票,要还。”
“武汉一家人”在2020年的岁尾,
践行诺言,
他们还带来了400多人的滑雪团队,
他们说,我们都欠北大湖“一张滑雪票”,
欠自己一次旅行。

故事并没有结束。
2021年的春节,
“武汉一家人”计划再来北大湖。

“武汉一家人”所说的北大湖滑雪度假区,
坐落于吉林省吉林市,
又称“北国江城”,
是全国唯一省市同名城市,
中国满族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拥有中国四大气象奇观——吉林雾凇;
这是有着“雾凇之都、滑雪天堂”之美誉的城市。

地处北国,
这座“温暖”的城市在疫情肆虐之时,
以情谊善待“武汉一家人”。
2020,全城战疫,
一时,温情如歌。

90后女护士援助武汉“失联”,
只为断后方牵挂,全心战疫。

5月7日,吉林市下辖舒兰市暴发二次疫情,
“果实之乡”舒兰封城。

已复课的高三学子含泪离校,
夜下,他们高喊着口号彼此加油鼓励。

“00后”双胞胎姐弟携手做志愿者,
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担当。

6月7日,战疫数月,
北国江城终在暑热前迎来“降级”,
舒兰解封,“果实之乡”终于香飘疫散,
理发师的剪刀终于忙了起来。

生活如常,
“温暖”的城市继续着温暖的力量,
驻村书记吴迪和他的攻坚战友们,
扶贫路上结伴而行。

街巷之间,71岁老人彩绘墙体对抗野广告,
妆点城市,美化家园。

2020年11月,吉林市“创城”成功,
吉林市成为东北四省区
唯一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地级城市。

吉林市的2020,
艰难与拼搏同在,温情与感动同在,
一场疫情令“武汉一家人”错过了2020年雪季,
错过了这座城市的美景美食,
有太多的滑雪发烧友在2020年
只能遥望心心念念的“9号道”而无法抵达,
错过了2020,让我们约在2021。
2021,我在吉林市等你。

我带你看深秋舒兰的枫林白桦,
走进“油画”森林。
吉林舒兰的秋色世界闻名,
其辖内长白山余脉红叶分布广、聚集区面积大,
1100平方公里的枫林、白桦林,像极了一幅油画。

我带你去世界顶级雪场,感受北国的冬天。
作为中国北方重要冰雪城市,
位于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上的吉林市,
坐拥12座中高端滑雪场,誉为粉雪天堂,
“这里的冬天zei像样”。

我带你去北大湖“梦之道”。
北大湖滑雪场是亚洲,
自然条件和竞技滑雪品质最好的雪场之一,
拥有870米亚洲最大有效落差的专业雪道,
雪季长达5个月,自然降雪雪质优良,
传说中的“9号道”
堪称世界骨灰级滑雪爱好者的“梦之道”。

我带你去万科松花湖滑雪场,俯瞰冬之松花湖。
毗邻城市的滑雪场,雪道面积全国排名第一,
雪落青山,松林皆霜,
缆车之上,雾凇随轻风散落。

我带你去北山四季滑雪场。
这里是亚洲首例具有国际水平的
全天候标准化越野滑雪专业训练场地,
为备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
提供了全天候的训练场地,
四季皆可滑雪。

我带你看人间仙境——吉林雾凇。
冬日的暖阳落于淞上,
遍野纯白剔透,宛若人间仙境,
“北国江城”吉林市每逢冬季
便会迎来中国四大气象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
受温差及江水雾气影响,
长年不冻的松花江夜里泛雾,
凌晨枝条便坠落冰晶,雾凇由此形成。

“一江寒水清,两岸琼花凝”。
吉林雾凇以其纯洁、壮观、神奇的美,
被誉为冬季北国风光之最。

观赏雾凇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九大雾凇观赏带,
让吉林市的冬天如童话般纯美。

松花江下游的美丽小岛,
冬日里雾气袅袅,
雾凇几乎日日降临此地,
万只野鸭鸿雁栖息岛上,伴着银凇红日,
美景奇绝。

曾通岛周遭江水环抱,树形奇特,
雾凇降临时,
近6平方公里的小岛有如被尘世遗忘的仙境 。

白山湖自然生态风景区内,
山湖相映下,
雾凇幻化出奇幻的银色之境。

红石湖地处高寒山区,
38公里雾凇奇观举世罕见。

有着小雾凇岛之称的阿什村,
冬日里出现雾凇的频率极高,
江域雾气升腾,袅袅如烟,
繁茂壮观的雾凇景观成为知名“打卡地”。

我带你品尝吉林市的特色美食
——乌拉满族火锅。
吉林市是中国满族的发祥地之一,
满语名为“吉林乌拉”,意为“沿江的城池”,
乌拉满族火锅因兴盛于吉林乌拉城而得名,
清朝中叶,由于皇家的推崇,
满族火锅发展到鼎盛时期,
冬季来到吉林市,有“一观一品”之说,
“一观”即欣赏天下奇观雾凇美景,
“一品”就是品尝美味的乌拉满族火锅。

在吉林一定要品尝的美食还有很多:

——白肉血肠
满族另一传统美食白肉血肠,
驰誉吉林已有几百年,
以猪肉、血肠为主要原料,入口肥而不腻。

——吉林煎粉
来吉林,必尝煎粉,
煎粉,地道的吉林市小吃,
一煎一炒之间,品出街巷的味道。

——撸串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儿
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
如果有,那就两顿。
撸串,撸的是生活,
是岁月,是城市里的烟火气。

我带你看一江秀水——松花江。
松花江呈S形穿城而过,
一江秀水,蜿蜒流经吉林城。

源于长白山天池,曲折流经吉林市,
白山、红石、丰满三大水电站均在辖区之内。

我带你看松花湖风景名胜区。
“水明三峡少,林秀西子无,
此行傲范蠡,输我松花湖。”
松花湖原是日本人1937年筑坝拦截松花江水,
建设丰满水电站后所形成的一个山间水库,
湖区面积554平方公里,水域辽阔,
湖叉繁多,状如蛟龙,
水静、山奇、林秀、石异。

我带你看丰满大坝。
被誉为中国“水电之母”的丰满水电站,
始建于1937年,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最大的水电站,
和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水利枢纽。

2018年12月,丰满老坝爆破,
新坝次年蓄水,6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以此为标志,世界水电史上首个
“百米级坝高、百亿级库容、百万级装机”
的大型水电站重建工程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我带你看“四脉神山”。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四脉神山,千百年来护佑着吉林城。

左青龙——吉林市龙潭山遗址公园
一座龙潭山,半部东北史,
毗领松花江东岸,
因山上有龙潭古池而得名,
龙潭山顶巅,有一座古城,
古城四隅可将吉林市的全景尽收眼底。

右白虎——小白山
小白山原名温德赫恩山,为满语祝福之意,
清代皇室将长白山作为先祖发祥之“圣山”
而备加尊崇,
因路途遥远,前往长白山致祭非常不便,
康熙二十一年(1682),
康熙帝东巡时在吉林城西迎恩门外松花江边,
行望祭长白山之礼,形成望祭之例,
此处,便是小白山望祭殿。

前朱雀——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
传说中,一只朱雀职守万年,守护松花江,
后羽化成石,变成林茂层叠的朱雀山。

后玄武——玄天岭
此山不高,但三面临崖,峥嵘怪峭,山林秀丽,
清乾隆三年,山上修建真武庙,也叫玄帝观,
建有“悬梁吊柱”,
在古今中外建筑史上亦属空前绝后的古建筑奇观,
曾被清代列为著名的吉林八景之一。

我带你看世界最大陨石。
1976年,罕见陨石雨降临吉林,
散落于500平方公里的平原地域内,
其中“吉林一号”陨石重1770公斤,
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大的单块石陨石,
身于此境,
有人类对宇宙对生命科学的探索和遐想。

冬至已至,
北国江城且以深情候,
“武汉一家人”的行程订好了吗?
2021,我在吉林市等你。

“真的爱滑雪”的雪友们,你们的车票订好了吗?
2021,吉林市在等你,
故事还在继续。

我们之间,不仅是一张滑雪票的情谊,
我们之间,还有2021年的约定,
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2021,我在北国吉林市等你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假使他当时只是一味地固执己见,我慢自贤,就像浅薄鄙陋的愚人,把燕石视若奇珍,秘而藏之,反怪西域的商人不识货,以为他们是嫉妒他的宝物。 线雕小v做后效果蛋白线线雕
  • 1.头圆额平所说的“头圆额平”在面相学中是基本的评判标准,具体指的是女子的头型以偏圆润为佳,避免头型有明显的棱角、凹陷部分。2.骨细肉滑“骨细肉滑”是相学中评判
  • 济南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2020年11月14日 兰州:32人被隔离官方提醒不要私自网购冷链食品据兰州市卫健委消息,11月13日,在对城关区焦家湾冷冻厂进口冷链食品
  • 别人的孩子再优秀也是别人的,和我们半毛钱关系没有。我们不用羡慕别的牛娃,努力培养自己的娃才是硬道理!
  • 找了一组日系二次元动漫头像可cool,可甜,可飒,可同人,可萌灰色双马尾制服音乐女生配色超稀饭,彩虹吉他女孩,机甲酷girl太帅了唯美烟火女孩,清新插着翅膀女孩
  • 后来我真的可以变得勇敢了,可以肆意妄为,才发现原来自己也已经完成了一半的100件人生成就有时候非常感谢生命中可以有这样一个人和这样一段时光,带我离开孤独、自卑和
  • 其实我的底线就是人不能心口不一 嘴上说着我不要不要 明面却是来者不拒 今年微信删了很多人 有熟悉的 陌生的 曾经经常来往的 从微信里面删除的一瞬间 感觉到从未有
  • (但作为过来人我知道这是华而不实的,什么经验,都不过是不断努力罢了,你关注他,也不能帮到你太多[允悲])早ノ☀说了大实话估计有喜欢他的粉丝喷我吧红尘万里,有几许
  • 市审批服务局对行政审批授权目录进行动态调整力推行政审批“再提速”2020年以来,市审批服务局承接新增了一批事项。除充值大厅和市行政服务中心公交窗口外,其他网点仅
  • 回顾汽车人的2020年,有“V”型胜利的走向,“I”系列的智能化,“C”位上的争夺战,还有不可“T”代的人与事,“O”字形的颠覆革新,“R”引起的变革,以及最后
  •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 对此,英国各大快消品的公司都表示,这次突如其来的禁令会对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假期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很多英国民众取消了自己出境旅游的计划,另一方面英国圣诞节所需的
  • 以灵季护肤品为例,灵季品牌一直都很受消费者的喜爱,也让更多从事灵季产品批发零售的朋友拥有了商机 实际上目前市场上的护肤品品牌种类是非常多的,尤其是近些年国货市
  • ”“算了,还是你生我养叭”……“害,实在不行咱领养一个…”很高兴她能够喜欢我送的小房子…虽然它有些零件缺失……未来的小韩同学也要一直开开心心下去…一定要幸福,我
  • 人是挺多的,可能都是趁着元旦这个假期出来玩,如果不等9号车的话,基本就是检票了就可以上了,如果要等9号车的话,那只能排队了,当然等的人也不多,一趟二十多分钟。说
  • [嘻嘻]月初的时候微博被盗然后就登录不上去,被一个156的手机号绑定了然后艾特微博客服都是回复废话打电话都是机器人声音然后去工信部平台投诉回复说账号无法恢复一个
  • 近日,模特张梓琳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四岁女儿的近照,照片中,张梓琳的女儿穿着长款收腰羽绒大一,十分认真的喂着鸽子,才四岁的她已经可以明显看到个子十分修长了,即使
  • 不过事业方面很容易遇到挫折,加上没有人帮助他们,会阻碍了他们行走的步伐。另外感情线杂乱且尾端分叉,感情婚姻都不顺利,若不注意沟通甚至有离婚的可能,且要小心烂桃花
  • [微风][微风][微风]#蛋糕[超话]##湖南湖北武汉长沙常州杭州郴州桂林安顺私房蛋 糕课程##烘焙蛋糕培训##蛋糕、西 点、面包、 星 空巧 克力、翻糖##烘
  • 时光就像一本深刻的回忆录,往前翻翻看着以前自己提笔写下的故事,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对沿途美好风景的欣赏,虽然也会有雨雪风霜,但内心深处最美的期待和守候不会改变。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