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办法,
神秀大师把自己的修行体会,
写在了墙上。
  
“ 偈曰 :
‘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这个境界非常了不起。

我们凡夫的身是烦恼,
他这里身是菩提树。

神秀大师的身体,
非常清净,

像觉悟的树一样,
可以承载觉悟的智慧。

心如明镜台,
心极其清净,
禅定功深,
智慧明了。

但是,
还是会有烦恼,
会有杂念,
就像尘埃。

“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

还在不断地用戒定慧三学来用功,
使自己清净的身心不受尘埃的染污。
  
像神秀大师这种境界,
放到现在这个时代是难得一见的。

自己学禅二十多年,
有一个顺口溜 :

“ 身如烦恼树,
心似密见林,
学禅二十年,
尚未脱俗气。”

跟祖师比,
距离遥远。

但是五祖大师如何评价他此时的境界呢?
  
“ 祖曰 :
‘ 汝作此偈,
未见本性,
只到门外,
未入门内。

如此见解,
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到了
“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 的境界,

居然还在禅宗的门外,
尚未入门,

以此智慧觅无上菩提,
根本就没门。

这就是禅法的严肃性。
  
“ 无上菩提,
须得言下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不生不灭。”

无上的菩提,
就是无上的觉悟、
禅宗所直传的佛心,

需要言下识自本心,
见到不生不灭的真性。

同时,
“ 于一切时中,
念念自见 ”,

在一切时间、
一切地点,

念念现前才可以。

“ 万法无滞,
一真一切真,
万境自如如。”

一切法都不是障碍。

一切五蕴的幻境,
皆变成真如妙用,
纯一真心。

山河大地,
皆是菩提妙心。

“ 如如之心,
即是真实。”

这个如如不动的禅心,
即是万事万物的真实本体。

“ 若如是见,
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只有见到这样的境界,
才是无上菩提之自性,
才有资格入祖位。

这是禅宗的命脉。
  
五祖大师很慈悲,
安慰他说 :

“ 汝且去,
一两日思惟,
更作一偈,
将来吾看。

汝偈若入得门,
付汝衣法。”

总是给人机会。

说你先回去,
仔细体会体会,
再写一个偈子,
如果合格,
还有机会。
  
神秀大师在廊间题写的这一首偈颂,
很快被道场大众传唱。

五祖大师也很鼓励他,
说只要依此偈修行,
就能够不堕恶道。

说得很明白,
“ 不堕恶道 ”
“ 有大利益 ”,

并没有说可以直了成佛。
  
在碓坊里舂米的行者卢惠能,
听到有沙弥童子持诵这首偈颂,
一听就知道没入门。

后来一了解,
知道老和尚要传法,

于是他让人引导,
来到堂前,
平常他都不来这个地方。

这时他让一位姓张的别驾,
帮他也写一首偈子。

大家当时都很奇怪,
说你一个行者,

也要掺和这件事?

大家都很不屑。
  
惠能大师说 :

“ 欲学无上菩提,
不得轻于初学。

下下人有上上智,
上上人有没意智。

若轻人,
便有无量无边罪。”

说你们不要小看人。

众人说那好,
既然你这么自信,
赶紧说吧。
  
结果惠能大师一开口,
举众皆惊。

“ 偈曰 :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大家都愣了,
原来道场里谁都可以使唤的行者,
是位肉身菩萨。
  
五祖大师担心有人嫉妒惠能大师,
赶紧把鞋脱下来擦掉了偈语,

当众说,
这个也没见性,
不要当回事。
  
但是到了第二天,
他悄悄来到惠能大师修苦行的碓坊。

“ 见能腰石舂米,
语曰 :

‘ 求道之人,
为法忘躯,
当如是乎!’

乃问曰 :
‘ 米熟也未?’

惠能曰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一千多人吃的饭,
得要多少米呀,
舂米的任务很重。

惠能大师身量小,
怎么办呢?

为了把这件事做好,
他在腰上绑了块石头,
增加自己的体重,
因此腰部受损。

五祖大师就很感慨,
说求道的人为法忘躯,

应该如是精进,
这就是大家的榜样。

然后五祖就问他
“ 米熟也未?”

其实这是一句暗语,
怎么样,
开悟了吗?

惠能回答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米已经舂好了,
但是还有点不干净,
需要筛。

什么意思呢?

见道了,
但是还不透彻。
  
惠能大师没有广学经教,
到了
“ 本来无一物 ” 的境界,

也就是教下所讲的法我空境界,
类似的说法,

还有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

“ 泥牛入海无消息 ”,

讲的都是禅宗的重关境界,
这时能够泯一切相,
一切现象不再是障碍,

但是还有无相的执著,
所谓还有微细的能所。

惠能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知道那还不成熟、
不透彻,

完全不以为意。
  
《 坛经 》 的后面,
惠能大师针对大通和尚给智常禅师的开示,

有一首偈颂,
讲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局限性 :

“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不见一法,
还有无相境,

就好比还有一层薄云,
遮住了本有的智慧,
不得透彻。
  
“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不知一法,
住于这样的空知当中,
就好比太虚中有闪电一样,

有极微细、
极迅猛的妄念流注。
  
如果认此为了义的佛之境界,
认为这就是到家了,

那就会错认路头,
错失提升机会,
不会再有更透彻的境界。

所以叫
“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
  
这个时候应该如何用功呢?

“ 汝当一念自知非 ”,

这时应该反观己心的过患,
就能够破除无明,

打开本有的灵光,
让它念念现前。

这是六祖大师彻悟以后对智常禅师的开示。
  
当时六祖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以他自己的能力,
不能够马上进一步突破。

但是他以自己的宿慧,
知道这个境界还不行,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六祖大师彻悟此心的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用锡杖拄地板三下,
就离开了。

惠能大师心知这是一个信号,
于是晚上三更,
他悄悄来到丈室,
这时五祖大师正在等着他,

然后
“ 以袈裟遮围,
不令人见 ”。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传法因缘,
直接涉及到释迦牟尼佛教法下,

三大语系佛法中受众最广的汉传佛教的高度,直接涉及到整个汉地众生的法身慧命。
  
五祖大师
“ 为说 《 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讲到
《 金刚经 》 的三分之一,

第十品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的时候,

惠能大师
“ 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这时自性与万法才彻底统一,
打开了佛智,
真正地彻悟。
  
于是他就向五祖大师汇报,
来表达他的悟境 :

“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何期,
就是
“ 原来 ” 或
“ 谁曾想 ” 的意思,

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自具足,
本无动摇,
能生万法!

这时惠能大师,
全身揽入法界,

法界即自身,
自身即法界。

《 楞严经 》 中
讲此时的境界,
用了一个比喻,

“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是对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 的

“ 此心 ”
最好的注解。
  
“ 祖知悟本性,
谓惠能曰 :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若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师、
佛。’”

五祖大师这时知道卢行者彻悟了,
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 ——
到家的境界。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
学法没有真实利益。

这是站在成佛第一义的高度来说。

因为佛性本自具足,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关键在于打开本心,
其他的都是因缘法。

但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
对于我们来说,
一瞻一礼都有功德,

所以
“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

哪怕我们以妄想心到了寺院,
称诵一句佛号,
都是成佛的因。

这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
不可偏废。

《 坛经 》 里面讲的
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知识、
概念、
结论,

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种种的邪见,
非常活泼,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执于一端。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发明
“ 此心 ”、

彻悟
“ 菩提自性 ” 的
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当于禅宗三关 ——
初关、
重关、
牢关。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也经常引起误解,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如何开示。
  
六祖开示智通禅师说 :

念佛者是人中之佛、
二圣之友、
诸佛之子,
当之无愧!

释尊对念佛人的评价和嘉誉是否言过其实?

一方面谈到人们对念佛、
往生、
净土、
成佛所知极知有限,

但另一方面又引
《 观经 》 文,

赞嘆下辈生的念佛人为善男子、
善女人,

甚至是人中之佛、
二圣之友、
诸佛之子。

两者岂不是互相矛盾?

为甚么释尊对无知愚夫愚妇的念佛人评价这么高,

是真的吗?

佛是如语者、
实语者。

若有人对佛的言教有疑难,
应先质疑自己的知见有甚么不足,

或理解有甚么偏差,
不宜疑惑佛语。

善导大师释以上经文时,
也给予念佛人五种嘉誉,

云 :
「 若念佛者 :

即是人中好人,
人中妙好人,
人中上上人,
人中希有人,
人中最胜人也 」,

难道太夸张吗?

事实上,
念佛往生人确实是难得稀有!

释尊在
《 无量寿经 》
曾哀嘆 :

「 昇道无穷极,
易往而无人 」,

不是告诉我们信受
「 念佛往生净土,
永离生死轮迴,
究竟解脱成佛 」 的人,

可说是凤毛麟角吗?

释尊在
《 无量寿经 》
又言 :

「 世人薄俗,
共诤不急之事 」,

纵观世间学佛的人,
有多少认真想过,
并寻求今生可以永断两种生死,

即得解脱成佛的方法呢?

他们对释尊劝化念佛往生净土成佛,
不是无动于衷,
就是茫然不知。

甚么是成佛?

为甚么我们要成佛呢?

说实话,
甚么是成佛?

为甚么我们要成佛呢?

成佛带给我们的利益有多大,
有多真实,

连声闻、
缘觉、
菩萨等三乘圣者都不知道,

我等凡夫又怎会知道呢?


《 无量寿经 》 言 :

「 如来智慧海,
深广无涯底。

二乘非所测,
唯佛独明了。」

二乘者,
大、小二乘也。

释尊成道后三七日说
《 华严经 》,

畅谈佛的富贵,
与会天人皆如聋似哑;

又在
《 法华经 》
开示佛的知见,
劝弟子归向佛乘,

所谓
「 三乘归入 」,
即埸有五千比丘退席!

为甚么这些圣者抗拒迴小向大,

悟入佛的知见呢?

很多人学佛、
信佛,

但有多少人能够一开口,

就像六祖惠能爆出一句气吞山河的话 :

「 惟求作佛,
不求余物。」

实质上,
我等凡夫除了称念着这句最实用、
最切身的
「 南无阿弥陀佛 」,

对佛的认知可说是零!

或许世间有学佛求道的志干之士,

但求福报、
善终、
求智慧、
心安、
求灵验、
玄妙等多的是,

鲜闻
「 惟求作佛 」。

若以成佛为卖点,
向人推介往生极乐之利,

恐怕败兴而回,
一拍两散。

极乐
「 净土 」
是怎么样的一回事?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以真实功德庄严的圆满报土,

是无为涅槃、
第一义谛妙境界相,

为十方众生来生成佛的净土,
有别于诸佛净土,

也不是菩萨欲得
「 心净则国土净 」 的
「 唯心净土 」 或
「 实报庄严土 」;

不是天界的
「 兜率净土 」,

也不是
「 人间净土 」。

善导大师
《 观经疏 》 云 :
「 问曰 :

彼佛及土,
既言报者。

报法高妙,
小圣难阶。

垢障凡夫,
云何得入?

答曰 :
若论众生垢障,
实难欣趣;

正由託佛愿以作强缘,
致使五乘齐入。」

小圣者,
即小乘和菩萨,
他们都难以雷池半步;

五乘者,

人、
天、
声闻、
缘觉、
菩萨等五乘。

由此可见,
任何众生欲生彼佛报土,
非託佛愿以作强缘不可,
而不在乎众生那边所做的工夫。

何况释尊在
《 无量寿经 》言 :

「 但因顺余方,
故有天人之名。

颜貌端正,
超世希有,
容色微妙,
非天非人;

皆受自然,
虚无之身,
无极之体。」

我等凡夫实难想像到了
「 净土成佛 」
是怎么样的一回事。

从净土三经,
我们略知极乐
「 净土 」
是一个十分理想安乐窝,

环境优美,
气候温和,
亦无天灾地变,
常得安稳。

极乐世界是自然如意境界,
万物皆可心念事成,

即应念而来,
随意而去。

又知极乐众生皆是诸上善人,
故不闻恶声,
不见恶人,

确实令人响往,
极具吸引力。

释尊在
《 观经 》
曾示现的二百一十亿清净国土,

令韦提希夫人亲眼得见极乐世界胜境,
并选定极乐
「 净土 」
为其归宿。

我等凡夫至今与极乐世界,
还是缘悭一面,

但韦提希总算是一个
「 见证 」,
证明极乐国土的存在!

总之,
释尊如是说,
我们如是信就好了。

弥陀名号是如来惠赐三界群萌的
「 真实之利 」

往生净土成佛是大利,
但不是我们凭自己付出努力而得来的,
也不是向别人求取的,

而是如来主动地白白送给三界群萌的真实之利,

如《 无量寿经 》言 :

「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
所以出兴于世,
光阐道教。

普令群萌获真法利。」

三界群萌,
即是六道轮迴生死的众生。

《 无量寿经 》言 :

佛出兴于世不是应众生请求而来,
而是佛自己主动来的,


「 不请之友 」。

至于念佛往生净土成佛一法,
也是 「 不请之法 」 ––––

众生可以通过称念佛名,
领受和摄取弥陀名号功德,
从而往生净土成佛。

释尊因见此大利,
故向我等凡夫说此大法!

所谓
「 託佛愿以作强缘,
致使五乘齐入 」,

就是一切善恶凡夫皆乘弥陀第十八愿的名号功德力作为增上缘。

任何信顺佛愿而称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这句名号,

自然往生,
一旦往生,
必得成佛!

所以,
念佛、
往生、
净土、
成佛是连锁性的因果关系。

善导大师云 :
言 「 南无 」 者即是归命。

亦是发愿迴向之义。

言 「 阿弥陀佛 」 者,
即是其行。

以斯义故,
必得往生。

「 南无 」 者,
即一心归命,
是信愿,

而 「 阿弥陀佛 」 者,
是佛为念佛人修行。

念佛人以佛功德为己功德,

即具足无量无边、
不可思议、
甚深秘密、
殊胜微妙、
无上功德。

释尊在
《 观经 》云 :
「 若念佛者,
当知此人,
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为其胜友,
当坐道场,
生诸佛家。」

上至等觉菩萨,
下至生死凡夫,

若能信此难信妙法,
还能持此六字洪名,

实是人中之佛、
二圣之友、
诸佛之子,

当之无愧,
实至名归!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
唐·孟浩然
谓予独迷方,逢子亦在野。
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
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
所居最幽绝,所住皆静者。
云簇兴座隅,天空落阶下。
上人亦何闻,尘念都已舍。
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
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
依止托山门,谁能效丘也 。
——《会稽掇英总集》
​浙东唐诗之路云门佛教历史文化圣地#诗歌[超话]# https://t.cn/z8cNaMI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会做饭的男生有多迷人#张小娴说过一句有趣的话:拥抱一个爱做饭的男人,才是得到一张真正的长期饭票。第二、会做饭的男人很有爱心。
  • 她又指出,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首次明確提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且把深港河套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四個重大合作平台之一,反映中央對香港創科的重視及支持,亦
  • #茶生活# #茶# #茶道[超话]#顶级思维如果一个人从很柔弱变得很强势,那她一定经历了很多不堪。  忽如一夜东风来  甘霖洒落不毛之地  原野钻出星星点点绿意
  • [并不简单]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科院的学术搜索工具,标注了“获取全文”的都能跳转到原网页下载2.Open Access Library开放存取图书馆,致
  • 群星落入十宫:十宫是事业宫,群星落在这里的女性会特别注重事业,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努力拼搏,这种类型的女生呢,就算是配偶不算是那么的优秀,也能依靠着自己的力量过上好
  • 其次就是秘境,这个活动可以说是必做的,也非常重要,会给大量的护盾材料,提升角色属性提升的很快。好了,我是尚子,这期内容到这就结束了,以上就是传世怀旧元神版的一些
  • zuo一下的果冻有海绵宝宝和屁桃两个ip联名款,味道各不相同,一共6个味道:红颜草莓,樱花荔枝,相印提子,梅陇蜜瓜,巨峰葡萄,水蜜桃,这6个味道都很好吃,我就没
  • 3.行驶呼北高速(G59)去往神池、宁武方向三轴及以上货车,由呼北高速(G59)朔州西收费站驶出,绕行西环路、南环路、G241国道。 G2516东吕高速和榆段:
  • 如果说上一个阶段我的人生课题是寻找童年的快乐的话,我想我已经很好的完成那么下一阶段,希望我能慢慢学会与自己共处。我们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从而做一个有
  • 小说《沉香如屑》讲述的是一只名叫颜淡的千年狗腿莲花精的故事。#水至清则无瑜[超话]# 莫名其妙被 反黑卡了[泪][泪]我只是一只默默追星 顺手点赞评论的快乐菜
  • 对于这名多耐药患者而言,在接受NKgdT后,患者病毒载量在停药情况下低于检测极限,因此,患者有实现“功能性治愈”的可能。在本周举行的美国基因细胞治疗年会(ASG
  • 我活‮三了‬十多年‮有没‬吃过那‮好么‬吃的!面霜质地比较清爽 不会闷痘的 就当修护面霜用好了 而且我皮肤比较油 用完脸上不腻 摸上去还嫩嫩的 好评~[嘻嘻]
  • 在柳影街道办事处领导的协调下,一家医院知道老人的情况后,免费为老人做了置换手术。王大娘有两个生病的儿子,年复一年的操劳也让她得了一身病,一次外出摔伤股骨头后照顾
  • #浪浪钉[超话]# [doge]人红是非多 山人们 希望大家明白顶流就意味着避免不了会有眼红者引战者看戏者 很多山人可能确实不曾了解过饭圈 没事 最重要的 大家
  • 整个安装环节用了不到两个小时,服务质量堪称五星级,需要注意的是,科技犬本次的安装打通是在原有普通空调的孔位上进行的扩孔操作,安装师傅采用是水钻扩孔,虽然做了墙体
  • 活动详情见:及(来自墨尔本第一人气-V-信-公-众-号: CityDiscount)#CD折扣分享# 【Calvin Klein】服饰/配件 限时大特卖5月18
  • 一般看不懂的时候,建议直接进来看看!!
  • #比特币# #区块链# #数字货币# 操作策略BTC操作建议:价格回调至56200附近多单进场,止损500个点,目标看56900;价格若突破57300可跟进多单
  • 但愿并蒂莲花永开放,同心换得生活美如画!东风喜,欢情浓,一杯良缘,一生牵引!爱爱爱!春如新,人颜红,笑意喜色上眉头!祝你们山盟永在海誓长存!#云浮咸宁南充婚纱摄
  • 同名短篇《破晓时分》改写自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直指人与荒谬命运之间的纠葛,一幕震慑人心的悲剧,追问“堕落的过程,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是如何开始的?作为台湾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