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丨考古知今·透过文物看河南之二 车驾里的河南
引子:从一车一马到通达天下
  在安阳殷墟博物苑车马坑展厅内,六辆商代“马车”完整有序地排列着,这是截至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车马坑遗迹。
  车马坑的最南边,是一条8.35米宽、两边设有1.8米宽辅路的大道,其上,4条车辙痕迹清晰可见。仿佛带我们回到3000多年前商王朝的王公贵族驾着“香车宝马”,浩浩荡荡出行的场景。
  3000多年后,2022年6月20日,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在全国率先成形,“横”贯东西、“竖”连南北、“点”通晋鲁、“撇”向川府、“捺”指江南,进一步厚植和巩固河南的全国交通重要枢纽地位。
  联八方,通九州。目前,河南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216公里,位列全国第一方阵;郑州机场国际(地区)通航城市增至42个,全货机航线增至48条,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多点支撑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钢铁驼队”来往奔忙,中欧班列畅行欧亚。河南,一个内畅外联、协同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加速成形。
  从前车马很慢,路途遥远。而今车轮滚滚,一日千里。
  奚仲制舆
  任重材惟美,多工制不僭。七香参鹤驾,五色间鸾轩。
  ——宋·丁谓《车》
  《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辇”,可见夏代已出现了适应不同用途的交通工具。
  古代文献中,记载有黄帝、伏羲氏、奚仲等造车传说,也记述夏启曾动用战车征伐有扈氏,商汤伐夏桀时曾动用不少战车,说明夏代造车及用车制度已相当发达。
  关于“奚仲造车”,《左传》《荀子》《墨子》《说文解字》等均有记载。管仲《管子·形势解》一文中,盛赞奚仲的造车水平,“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认为,奚仲所造的“车”应该是具有一定技术标准、具有重大创新的马车。
  有史料记述奚仲因造车有功,被夏王禹封为“车正”封地为薛国,在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
  奚仲造车之地在今驻马店平舆县。平舆历史悠久,夏商时期为挚国。
  平舆县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相传挚国国君奚仲看到族人拖曳重物靠肩扛手抬,很吃力。他观察后发现,把东西放滚木上移动会省力很多。他选择当地盛产的质地坚硬的槐木,做出圆木轮子,轮子中间掏孔,两轮孔中间穿一根横木,世界上第一辆靠两个轮子转动的木制车辆就这样诞生了,他命名为“舆”。他的这一发明创造,是人类解决交通问题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奚仲,堪称“大国工匠”。
  因车称“舆”,又因当地地势平坦,后人以“平”字冠名,这也成为“平舆”地名之由来。平舆成为“中国车辆发源地”,名传古今。2008年1月,平舆县被中国民协公布为“中国车舆文化之乡”。
  车舆无语,历史有痕。
  穿行平舆县城,车舆文化元素满满。奚仲公园内,由著名画家、雕塑家娄家本设计的巨大雕塑“车舆创世”,令人印象深刻。
  挚都民俗文化博物馆里,数十辆古老太平车引人注目。太平车由车厢、轸木、车轱辘、车轴等组成,古朴实用又足见巧思匠心。
  “奚仲在平舆发明的车辆,经两千多年改进,宋代演变为太平车,一直沿用到近代。”我省多年来致力于研究车舆文化的专家张振立说,太平车是中国古代造车工艺成熟的标志,因其保留夏代“车辀”雏形,有“中国车辆活化石”之誉。
  太平车,中原一带称“轱辘头车”,亦称“牛车”,坚固耐用、行驶平稳,故曰“太平”。这是我国特别是中原地区古代最重要的农业生产、生活交通工具,农耕、播种、收获时,处处可见其身影。它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堪称我国古代造车史上的瑰宝。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太平车逐渐被胶轮马车、架子车、拖拉机、汽车等交通工具取代。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其造车技艺被保留了下来。2006年,平舆县“太平车手工制作工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平舆地方政府加大经费投入,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组建工匠队伍复制太平车,对太平车制作技艺抢救和保护。当地还规划了车舆文化园、奚仲宫、舆侯祠、古车舆博物馆等项目,全力打造“车舆文化”品牌。平舆,正成为游客争相奔赴的“诗和远方”。
  车辙重现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先秦·《车邻》
  史料记载夏代发明了车辆,却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截至目前,中国最早的马车见于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遗址,其结构牢固,工艺复杂,距发明时间很久远了。但中国车辆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处?具体什么模样?至今仍有许多不解之谜。
  真相也在一点点揭开。
  周口淮阳平粮台遗址,继20世纪80年代发现中国最早的排水管道后,2019年又有了重要发现。考古人员在遗址南城门附近早期道路路面上,发现有车辙痕迹。其中一段车辙双条并进,间距0.8米,被专家推测为“双轮车”车辙印迹。
  “经碳14测年,其绝对年代距今4200年。这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双轮车车辙痕迹,对研究中国车轮的发明、车的起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这一发现,让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淮阳平粮台遗址项目负责人曹艳朋兴奋不已。
  这表明,中原先民4000多年前就有了使用双轮车的传统,这为商代车马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此前,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曾发现二里头文化时期的车辙,将中国用车历史上推至距今3700年左右。淮阳平粮台遗址车辙的发现,将中国用车的起源至少提前了500年。
  走在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南侧大路上,两道大体平行的车辙痕清晰可见。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赵海涛说,最近又新发掘出超过5米的车辙,两辙间的轨距为1米左右。目前的车辙主要在宫殿区附近,可见双轮车只有最高贵族才能使用。
  相较于安阳殷墟遗址发现的马车轨距为2.2米至2.4米,无论是平粮台遗址还是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车辙轨距显然窄得多。考古专家许宏认为,这基本上可以肯定它不是马车,而是有某种特殊功用的车子,至于它是用人力还是畜力拉动,目前不得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洛阳皂角树遗址出土了二里头文化陶盆残片上的“车”字形契刻符号——两个类似车轮的圆圈,中间由“十”字交叉直线串联,上方连接一个椭圆,从上往下看,类似车厢、两只车轮的样子。
  这个刻符与甲骨文、金文中的“车”字颇相似,同样也有两个类似车轮的圆圈,以及类似车轴和车辀的交叉直线。有学者认为,考虑到二里头遗址已发现了双轮车留下的车辙痕,刻符出现应非偶然,它应当是二里头时代的“车”字。
  车辚辚马萧萧
  天子乃驾雕轸,六骏驳。戴翠帽,倚金较。——东汉·张衡《西京赋》
  殷墟车马坑、洛阳天子六驾车马坑、三门峡虢国车马坑、郑韩故城车马坑、徐阳墓地车马坑、南阳夏庄墓地车马坑……河南考古屡屡发现不同年代的陪葬车马坑,令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社会等级分化、礼仪制度,更为世人揭开一段由畜力车开启的漫长交通史。
  自1928年殷墟发掘以来,曾多次发现过商代车马坑。这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
  很早以来,我们的先祖们就开始驯化动物为人类交通效劳了。古文献中多有商人先祖“乘马”、“服牛”的记载。《管子·轻重戊》曰:“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据专家考证,帛是喂牛马的槽,牢是养牛羊用的圈,服是驯服。善迁徙和经商的商人,很早驯服牛、马等牲畜驾车。这一创举,对商人大规模迁徙和频繁的经商活动如虎添翼。
  从考古发掘情况看,在商朝,马车主要是贵族出行代步工具。到了周朝,马车是王公贵族权力的象征。到春秋战国时期,马车成为战争中最重要的武器。当时国力计算以“乘”为单位,有了“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区分。
  这一切,在河南皆“有迹可循”。
  虢国车马坑遗址博物馆展厅内,原地陈列虢国国君虢季墓、虢季夫人墓和虢国太子墓三座陪葬车马坑,这是目前中国最大、最早的地下车马军阵,规模庞大、气势恢宏。这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们惊叹,如置身军阵,仿佛能听到战马嘶鸣。
  随着车之结构形式逐渐固定,古人开始发挥“创新创造力”,比如加装伞盖、帷幔、防雨防晒等装置,不断提升体验感、舒适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历经战争洗礼后,车辆结构和性能日臻成熟。有的车,可立、可坐、可卧,乘用舒适,装饰奢华……
  2017年7月,2400年前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出行的“豪华房车”,呈现在新郑市郑国车马坑景区3号车马坑内。新发掘出的1号车,车长2.56米、宽1.66米,车舆顶部有防雨防晒设施,顶部周边装饰管状铜器、骨器,车篷上有彩席遗痕,车轮辐条多达26根,足见墓主人身份的尊贵。
  主持发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俊才说:“这是迄今为止郑韩故城内所见形制最大、装饰最奢华的马车,为郑国国君出行的‘一号公车’”。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周时礼制森严,出门坐马车要讲究礼仪规矩的。天子到底有没有“驾六”?天子如何“驾六”?自汉代以来,因缺乏实物佐证,夏商周三代天子是“驾六”还是“驾四”,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
  2002年,洛阳“天子驾六”车马坑的发现,解开了这一历史谜团。
  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馆长贾中宝说,当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周王城广场,发现397座东周墓葬和18个车马坑,震惊世界。这支“豪华车队”由北向南摆放,其中一辆马车车辕两旁成排对称摆放6匹马尸骨,正是天子之乘。
  汉朝时,“贵者乘车,贱者徒行”,在南阳汉画馆,展厅有一幅极为壮观的车骑出行图像:图中心位置为两驾装饰华贵的马车,车前有七人骑马先导,车后又有八人骑马随行,再现了汉代贵族出则连车列骑的气派场景。
  蒲轮辟四门,双縠似雷奔。唐宋明清的漫长历史时期中,马车成了出行、货运的主要交通工具。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多处太平车身影。
  车辚辚,马萧萧。“马车”驰骋中原数千年,催生了璀璨的文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它见证了交通方式重大变革,为现代交通大发展大繁荣埋下了重要伏笔。
  通九州联天下
  大道南北出,车轮无停日。
  ——南宋·陆游《路傍曲》
  晚清以后,随着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马车功能进一步弱化。
  清朝末年,一条贯穿南北的铁路——京汉铁路应运而生,为中原腹地增添了便捷大通道。据《郑县志》记载:“郑州为古东里,自铁路开通后,粉华靡丽,不亚金陵六朝。”此后,随着陇海铁路通车,郑州成为全国铁路枢纽,商业日渐繁荣,快速发展成大城市。
  “奚仲造车”数千年后,随着新中国成立,河南交通运输事业迎来历史性变革。1959年,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在洛阳诞生,至今它仍是中国农田耕作的主力军。
  进入21世纪,河南的交通运输业更是走入蓬勃发展新时代。河南顶尖“王牌”宇通客车,全国市场占有率30%,是全球最大的商用客车生产基地。今年4月,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宇通客车再次担纲重任,连续17年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实力与民族品牌魅力。
  无独有偶,上汽集团郑州发动机分公司一期项目4月份在郑投产。该项目年产能60万台,年产值超过50亿元,郑州成为上汽集团全国最大的发动机制造基地。
  郑州日产主销车型皮卡,多年稳居国内皮卡市场前三位;比亚迪去年落户郑州,主要生产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
  目前,河南有整车生产企业17家,产能145万辆左右。对于汽车产业发展前景,河南“志存高远”。到“十四五”末,河南乘用车产量达到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30%以上,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今年我省计划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00公里以上,通车总里程将突破8000公里。
  6月16日,郑州东站迎来了“复兴号”家族中技术最前沿的新成员——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它们已伴随全国铁路新列车运行图的实施,投入到京广高铁京武段常态化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中。
  6月20日,随着济郑高铁濮郑段的开通,河南“米”字形高铁最后一画终于完成,河南也率先在全国将“米”字画成。
  车行天下,路通八方。构筑立体交通大格局,河南,将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策划:魏剑
  统筹:陈茁孙勇
  (成员:温小娟张体义张冬云刘春香胡春娜)
  图①郑州航空港站。王玮 摄
  图②2003年,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双轮车辙印。本报资料图
  图③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的车马坑参观(2018年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来源:河南日报

【卓越之选】#冬奥会# 现在你应该不会再为波兰制造的雪橇⛷卓越超群这事感到新奇了。另一个可供选择的公司是Nobile,它生产优质的雪橇和滑雪板。这是一个家族企业,其管理者在冬季运动的各个方面都堪称真正的专家:其执行总裁‍,同时也是企业创立人的千金,曾数次获得滑雪欧洲杯和世界杯的奖牌。这家公司致力于创造新颖,品质顶尖,适用于所有条件的产品。快来看看他们辛勤工作的成果吧!官网:www.nobileskis.com 图源:Nobile @新浪体育

#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主火炬芜湖智造!】“2月4日晚上,我全程观看了冬奥会开幕式,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冬奥会主火炬在鸟巢体育馆点燃升起的时候,我心情特别激动。我作为芜湖人,我们作为芜湖土生土长的企业,能全程参与冬奥会主火炬的研发与生产,光荣而自豪!”

面对记者的采访,在讲述如何全程参与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的研发与生产过程时,安徽哈特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沈力依然很激动。

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主火炬以一种令人惊讶的方式亮相,随着最后一棒的火炬手将火炬放入“雪花”中央,星光璀璨,“雪花”绽放,小小的火苗传达低碳环保理念,“微火”前所未有,主火炬塔被点燃的一刻,你或许完全没有想到,燃烧的主火炬竟然是公司总部位于芜湖的一家科技公司“打印”出来的。并且全程参与研发与生产的公司总工程师——出生于1994年的沈力也是土生土长的芜湖人。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芜湖市繁昌经济开发区的安徽省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园,走进利用3D打印科技“智造”出冬奥会主火炬的安徽哈特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探寻他们如何利用“黑科技”全程参与冬奥会主火炬的研发与生产。

冬奥会主火炬外形部件均是“芜湖造”

2月4日,随着最后一棒的火炬手将手持火炬插入“雪花”中心,奥运火焰与96朵晶莹剔透的雪花、6条飘逸的橄榄枝交相辉映——这就是北京冬奥主火炬,冰与火实现完美相融。

火炬,一直以来都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的关键一环,集万千瞩目于一身。北京冬奥会的火炬家族包括三位成员,分别是手持火炬、主火炬、三胞胎场外火炬(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矗立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火炬台)。这其中,最后一棒的手持火炬转化为主火炬,主火炬也在奥运历史上首次使用了“微火”方式,惊艳世界。

据哈特三维负责人刘桐介绍,冬奥会主火炬由航天科技集团总体负责,“飞扬”主火炬核心部件,也就是心脏内核由航天科技集团设计,运用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氢能技术。而主火炬的外飘带、内飘带及燃烧系统均是安徽哈特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利用3D技术打印出来的,再经过后期抛光后组装,从外形上就能看到一个完整成型的“飞扬”主火炬了。

“我们在冬奥会开幕式上看到的插入‘雪花’中心的主火炬就是我们打印的。在开幕式上看到主火炬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无法言语,当时,我就激动地跟家里人说这个主火炬就是我做的,家里人还以为我开玩笑,都不相信。”哈特三维总工沈力向大江资讯记者描述观看开幕式当天的情形时,面带笑意,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历时一年多 四易其稿 方得“飞扬”

哈特三维负责人刘桐告诉大江资讯记者,从2020年9月份接到相关科研任务开始,到2021年10月底火炬最终成型,历时一年多时间。这期间从最开始的实验制品到材料不停地实验更换,几易其稿,才最终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飞扬”火炬。

据介绍,航天科技集团,哈尔滨工业大学、哈特三维联合攻关,利用在航天工业中应用日益广泛的3D打印技术来制造火炬,对多种3D打印材料进行了测试,对火炬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对打印工艺进行系统的验证和改进,最后成功制备出完全满足要求的氢火炬及其燃烧系统,保障火炬燃烧的可靠性。

据刘桐介绍,安徽哈特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投资入股企业,依托学校在航空航天先进金属材料方面的研发优势,以及自身具备的技术研发硬实力,用芜湖的科技“智造”水平承担起了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的研发与生产。

刘桐告诉记者,3D打印这项科技在火炬研发生产中也契合了各方面要求,“3D打印技术可以快速制造、快速成型,一个成型的火炬使用传统的模具塑形再到加工生产,时间周期长,无法适应在高强度恶劣环境中不断实验又不断推翻改进的技术要求,另外,火炬内部的格栅与燃气管等精密部件,也是传统加工制造业的难点。”

据该公司总工沈力介绍,为了保证火炬外观质量和燃烧效果,除尺寸精度要求外,还需要保证3D打印火炬内部致密度接近100%,也就是要保证内部燃烧器气密性要求和火炬表面抛光质量要求,火炬各部件内部孔隙与缺陷接近于零。所以,哈工大苏彦庆教授团队与哈特三维技术团队通过对多种3D打印材料进行测试和优化,对火炬内部结构进行了成形工艺优化,对燃烧器3D打印工艺进行了系统验证和改进,最终成功制备出完全满足要求的氢火炬及其燃烧系统,完全满足主火炬生产的各方面要求,保障了冬奥会主火炬燃烧的可靠性。

冬奥火炬零排放背后的奥秘

熊熊燃烧的奥运主火炬闪烁着“绿色冬奥”“科技冬奥”的火光。大江资讯记者了解到,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心脏由航天科技集团设计,他们运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氢能技术,首次实现了冬奥会火炬的“氢”舞飞扬。“飞扬”火炬采用绿色环保、燃烧性好的氢气作为燃料,是世界首套高压储氢火炬,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飞扬”氢火炬成功研制,是火箭发动机技术在奥林匹克舞台上的完美应用,助力北京冬奥会实现“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的美丽梦想。

据了解,“飞扬”火炬外观设计由清华美术学院校友李剑叶团队完成,“飞扬”火炬造型如丝带飘舞,旋转上升,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饱含着美好的寓意,充满艺术感的造型进一步压缩了内部空间,增加了设计、加工和制造难度。

安徽哈特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桐告诉记者,主火炬的“高颜值”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既要展现火炬的轻盈,又要实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为了实现北京冬奥会火炬航天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对火炬材料和加工制造技术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在主火炬和手持火炬的设计研制中,航天技术贡献巨大,航天科技集团利用核心高科技研发实力负责火炬整体设计研发,哈尔滨工业大学发挥多年来在新材料、精密成形技术和装备研发方面的技术优势,最终选定在3D打印科技水平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的安徽哈特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三方联合攻关,采用3D打印科学技术,攻克了火炬在研制过程中精密成形的难题。

芜湖“智造”的主火炬,在北京冬奥会这个世界瞩目的平台崭露头角,充分体现了芜湖“智造”的水平和竞争力,值得全市所有企业和市民为之骄傲!

当前,芜湖正在积极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争当“创业江淮”排头兵,通过引进一批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国内头部企业、创新型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开花结果、未来产业谋篇布局。芜湖致力于打造新思路的试验地、新事物的生发地、新产品的首发地,将采取更多措施集聚更为丰富的资源要素,推动更多的技术、产品、成果从芜湖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和这座城市同步崛起、共同起飞,让“芜湖制造”“芜湖智造”“芜湖创造”享誉天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肥城加快打造锂电全生命周期产业链,15家企业已落户锂电产业园  5年冲刺千亿级锂电产业链  □ 记者 王洪涛 刘涛  通讯员 张昭澎 张磊  “公司二期投资
  • ”龙石岛亲王一边打趣妹妹,一边扭头看了看身后苦苦追赶的弟弟,“至少,我还能稳赢你的夫君大人……”瓦格哈尔、科拉克休和梅丽亚斯不会知道,许多年后,彼此的亲密友爱将
  • 由于和父母不和,丁女士离婚后带孩子在外边租房住,收入不高生活艰难,希望父母同意卖掉商品房,回老家养老,并每月提供1500元生活费。丁女士称婚前竭尽所能提供赡养义
  • 花护我鞠✨古有西施和貂蝉,现有四川鞠婧祎✨古有秦王护芸汐,现有蜜橘护婧祎✨我行我素,我鞠最酷✨白雪公主,护鞠为主✨为鞠护航,待鞠成王✨中国卡点哪家强,四川遂宁鞠
  • 当福勒这样阐明自己的立场:“人世间的情况就是这样,让他们去打斗,让他们去爱,让他们去残杀吧,我可不牵连在内。如同别种作品一样,格林所面对的仍然是人类的善恶问题,
  • 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作扎根。你的日积月累,早晚会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
  • 爱情怎么了 霓虹灯布满大街小巷的城市里你意外现身 灯光闪烁追赶间注入了一缕温柔波光流转间卷起层层涟漪 似梦似幻间,些许期待,些许憧憬 爱情究竟怎么了昙花一现间,
  • 面对冗杂的感情,往后就只奉行那句:我尽温柔待你,但不执着于你。我承认定数,笃信所有的遇见和错过,我提醒自己,这世上风物辽阔,日月有期,不止一恨和一爱,还有四海与
  • 你可以对某个人做最假的事情,仍然和他们说我爱你。’但如果我是忠诚于你的,无论我的感受如何,我都是为你着想,在内心里为你着想。
  • 坐错车可以下一站下车,也可回到始发站重新上车,但人生不可重来,时间不可追忆,所以每走一步路,都需谨慎而行,无愧于主,但求心安理得,不偏不倚,你要有勇气成为他人的
  • #偶像大师# #星耀季节# #最上静香# #PS4# #Steam# #中文版##景向谁依[超话]#啊啊啊啊平板卡了不过这算是最早的一次了啊生日礼物因为刚开始喜
  • 2月22日,核桃园镇乐土村的一块麦田地头上,村民王刘全对眼前正在建设的“高标田”充满期待:“以前田间小路一遇雨雪天,庄稼都拉不出来,现在沟、路、渠、井、闸、涵、
  • ”【我喜欢你 不会改变 哪怕以后变成老头老太太也不会】*乔妹家*说了好久今天终于去了,人超级多,然后真的挺吵的[跪了]斌说感觉像在夜宵摊点了草莓乳酪挞、黑森林、
  • 甲核大国赢了,但是赢得很艰难,也就是说一番扭打之后,乙核大国被按地上蹭得脸面不是脸面,但只要它还有一口气在,结果理所当然,众神升天!如果没了乌克兰这妖艳的马甲,
  • 【36氪独家 | #百度地图与汽车业务合并#】36氪从多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百度地图业务已经从百度CTO王海峰旗下剥离,调整至百度IDG(智能智能驾驶)事业群。
  • 指揮安率土,盪滌撫洪...全文: #书法经典##书法知识# 鲜于枢《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 纸本,行书,纵32cm,横342cm。 释文: 舊俗疲庸主,群雄問獨夫
  • 祖传六世老中医余治善薪传小儿退热十二法 余氏儿科,相沿六世,外祖母余治善(1889~1981)行医70余载,辄起沉疴。我少时学医,得其方案,获益非浅。今特集余
  • 面对工作和问题,永远只说“好的!】 #权恩妃[超话]# #权恩妃参演太阳之歌# 【图片】220526 恩妃silver_rain.__彩色快拍更新1.2.只有
  • 心善是一种美德人善是一种修养,真善是一种功德对人要有一种诚信对事要有一种明白很多情理之中要学会尊敬要学会安静和祥和。以前读书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从小到大都要学思想
  • #气象信息# 【升温的节奏唱起"小晴歌"】进入5月,滨城升温的节奏有条不紊,昨天像西山水库、营城子街道、低碳公园等多个区域,最高气温又来到了20℃以上。预计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