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格雷厄姆·格林的另一篇书评:《文静的美国人》(又译《安静的美国人》)

绅士的深刻之处
止庵

读小说我喜欢遇到智慧超群的作家,阅读过程有如一场智力竞赛,直到底牌终于揭开,证明对方是获胜者,而他却始终从容不迫。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快乐甚至幸福的经历。格雷厄姆·格林就是这样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已经翻译过来不少,我的书柜里即有十五种之多;虽然他好像仍未受到中国读者足够重视似的。《文静的美国人》并非格林的最佳作品,却有着格林小说的主要特色:好看,而且深刻。格林很会写小说,——用这句话来评价他这一级别的作家,似乎造次,却很恰当。不能不承认与格林同样伟大,或者比他更伟大的作家,有不少位对于小说之为一门艺术,掌握得并非这么驾轻就熟。有关小说艺术的各种问题,譬如人物、结构、情节、细节、节奏、叙述方式等,对于格林来说,从来不是问题。格林另外写过一些“消遣小说”,《文静的美国人》不在其列;这是一部“政治小说”,但是具有消遣小说的一应要素:作者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故事,一个凶杀和侦探的故事,——不过他安排得非常巧妙、严谨,丝丝入扣,而又毫不费力。
这里首先吸引我们的,与其说是格林的故事,不如说是格林如何叙述这个故事。这是一位富于绅士风度的作家:在整体把握上是从容的,在具体描述上是间离的。唯其如此,才有可能把一个故事叙述到完美——更准确地讲,是自如——的程度。自如才能达到真正的充分;急急忙忙切进,反而损失更多。小说家的美学原则高于一切,或者说先于一切。就这样一部以法国统治末期的越南为背景的小说而言,作家选择英国记者福勒作为第一人称的叙述者,显然独具匠心:当越南人已经反抗,法国人仍在据守,而美国人准备涉足时,这个英国人是以局外人的面目出现的;而他在小说中对待现实的态度,也正是作者对待小说的态度。当福勒这样阐明自己的立场:“人世间的情况就是这样,让他们去打斗,让他们去爱,让他们去残杀吧,我可不牵连在内。我那些新闻界的同行自称是通讯记者;我宁愿要新闻记者这个头衔。我只写我所看见的事:我从不采取行动——甚至表达意见也是一种行动。”同时也揭示了作者的立场。自始至终格林都像上帝一样不动声色。
然而格林是一位冷漠的叙述者,却不是一位冷漠的人。我们说他思想深刻,与此不无关系。这一点几乎体现于格林的所有小说,在《文静的美国人》中,更有一点特别值得提出。前面讲到立场与态度,未免有些夹缠,实际上情况复杂得多:对一部小说来说,间离的叙述态度要求客观的立场,要求节制的情感投入方式;这里作者格林的确如此,而人物福勒却不无变化——随着小说的情节进展,他的立场逐渐转为介入,情感也有所流露,也就是说,作为叙述者,他始终与作者保持一致;作为人物,他有着自己的心理轨迹、情感轨迹和行为轨迹。福勒身上承载着两个格林,一个是自己的小说美学观念的体现者,另一个是自己的社会道德观念的体现者,而二者竟然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福勒的立场明确而不张扬,情感深沉而不夸饰,仍然涵盖在格林的小说美学范畴之内。小说中另一句表明福勒立场的话:“一个人不得不拥护一边。假如他要继续做人的话。”也同样体现了作者的立场。福勒最终介入谋杀“文静的美国人”派尔的行动,是不得不在善恶之间做出抉择。如同别种作品一样,格林所面对的仍然是人类的善恶问题,——不过其伟大之处并不在于轻易得出结论,其深刻之处往往倒是很难得出结论。格林对于人类文明总的看法,无疑是悲观的、黑暗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静的美国人》回答此一问题,似乎稍嫌明确、容易,毕竟比不上他的《布莱顿硬糖》、《权力与荣耀》、《问题的核心》和《恋情的终结》。戈尔丁称格林为“二十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的卓越记录者”,这一点在那几本书中体现得更为完满。
在《文静的美国人》中,与福勒构成对比的派尔,可能更其重要。除了作者身为欧洲人,而对美国人天然有所蔑视外,重要之处在于福勒只是某一个人,派尔却代表了世界上的一类人,许多人。福勒在最终做出抉择之前,一直被动地接受着事态的变化;相比之下,派尔则积极有为,始终如一,直到他被杀死为止。派尔从一位“学者”哈定那儿接受了有关越南存在“第三势力”的理论,于是理所当然地将其付诸实施;他爱上了福勒的情人,于是开诚布公地从他那里把她夺走。对这个人来说,一切都如此顺理成章,好像这世界上没有任何问题,值得他稍事思考;抑或他根本不具备思考能力。这甚至可能被看作一种美德——的确派尔给读者的感觉近乎透明,福勒则好像总笼罩在阴影之中。然而在派尔身上,格林看到的却是人性的某种缺失,而且是最重要的那一部分的缺失。这是《文静的美国人》作为一部“政治小说”,较之特定的政治含义要深刻得多的地方。简单善良有可能引发最大的恶行。在经历了派尔间接制造而他对此无动于衷的爆炸案之后,福勒想到:“他总是单纯无知的。你不能责怪单纯的人,他们永远是无罪的。你所能做的只是控制住他们,要不然就消灭掉他们。单纯无知是一种精神失常。”尽管这很残酷,也很无奈,然而正是作者所要说的。
 
二〇〇二年一月十四日

【如何处理离婚?可以再婚吗?】

#离婚# #再婚需要征求孩子意见吗#

离婚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吗?如何妥善地处理离婚?离婚之后可以再结婚吗?再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这篇趣文涵盖了离婚的所有方面,其中萨古鲁回答了所有相关问题,还谈到更多。

离婚的理由

提问者一:当婚姻变成一场令人精疲力尽的冲突,离婚难道不是更好吗?

Sadhguru(萨古鲁):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不跟另外一个人发生冲突,那么就不会出现离婚的问题。你不是跟一个街上的陌生人发生冲突,你是跟一个你曾经以为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发生冲突。冲突的发生并不是因为那个人突然变得丑恶。冲突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我们在成长中发生了某些改变,而我们又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两个人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这是没问题的。我们不需要一模一样才能在一起。两个人没必要非得喜欢同样的事情,做同样的事情,或是有相同的感受。完全不同的人仍然可以在一起。认为一个人必须要跟你一样才能和你相处,这种想法是不太成熟的。世界上哪儿都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两个人在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总会有些不同。

美国作家Robert Owen说过: “这世界上除了你跟我,所有的人都很古怪,不过你似乎也有一点古怪。” 请检查一下你的想法(看看是不是如此)。以你自己的理解力来看,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让你满意。就拿你生命当中最亲近的人来说,仔细地检查一下,你对他有多少抵触。不用去想大街上的陌生人,就想想你生活中最最亲密的人,你对他没有许多的抵触吗?所以,这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让你接受。如果没有一个人是你能接受的,这就不是一个好或者不好的问题,这意味着你心理上开始生病了。心理疾病的一个初兆就是你开始认为没有人是可以接受的。这样看来,你好像已经在精神失常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将会变成更大的问题。

两个不同的人有两种不同的看待问题和做事情的方式,这本身没有问题。是深层的情感把人们绑定在一起。不管怎么说,你们走到一起是为了追求彼此的幸福。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事情。不管现在人们所说的“爱”到底是什么,它总体上来讲只是一个互惠的安排。你有一些需求,另外一个人有一些需求,然后大家走到一起互相满足这些需求。这些需求可能各种各样,有身体上的、精神上的、情感上的、社交上的,或金钱上的。从你的需求不再被适当满足的那一刻起,这个关系就崩塌了。这就是事情发展的路径。你们的关系中没有其他的东西。你想要从对方那里得到最多好处,对方也想要从你那里得到最多。这是一场战斗,不是爱的关系。

爱是关乎你自己

你所谓的“爱”不是关乎某个人,而是关乎你自己——你的内在是怎样的状态。如果你的身体变得愉悦,我们说这是健康和欢愉;如果你的头脑变得愉悦,那我们说这是幸福和喜乐;如果你的情感变得非常愉悦,我们说这是爱;如果你的能量变得很愉悦,我们说这是极乐。这些是你内在的某些状态。跟其他人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你却要把它跟别人关联在一起。如果你要别人去愉悦你的头脑、情感、身体,长此以往是不可能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持续满足你的这些要求。也许在刚遇到你的头三天,他们会做任何事,让你的头脑、情感和身体愉悦,但是没有人可以持续这样做下去。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你必须学会如何自己保持头脑、情感和身体的愉悦。如果你的情感在一个愉悦的状态,你本身就充满爱,不管有什么分歧,都没问题。如果你不在这个状态,任何一点小分歧都会变成大问题。只有当你自己有某种程度的愉悦的时候,人们才能跟你接近。

什么是离婚?

提问者二:我现在正在办理离婚,感觉好像有一部分自己在死去。我要怎样才可以安然地渡过这个难关呢?

Sadhguru(萨古鲁):你现在称之为自己的东西,是由大量的记忆组成的。你的身体之所以长这样,不过是因为它承载的基因记忆。你的鼻子长得像你母亲,你的肤色像你父亲,这些不过是因为你称之为自己身体的东西是一个复杂的记忆结合体。一个非常古老的记忆活在你的身体里。你称之为“我的头脑”的东西是百分之百的记忆。从很多方面来说,你就是一堆记忆。这些记忆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到你体内。你通过看、听、嗅、品尝、触摸这些方式来收集记忆。在这五种不同的收集记忆的方式中,你看到的和你触摸到的是最深层次的记忆。特别是你触摸到的,会在你的系统里生成一定深度的记忆。

配偶意味着这个人触摸过你,这会带来一定层面的记忆。离婚意味着从某种方式上,你试图把那些记忆剥离。因为各种原因,这可不容易。然而,你正在办离婚,意味着你想要以某种方式跟这个记忆割离。也许,你并不是想抹去那段记忆,但是出于某种原因,你慢慢地开始感觉,这个在很多方面是你生命一部分的人,变成了你不再愿意背负的担子。你想把这个负担放在一边,但是你发现,这个你不愿意再背负的担子变成了非要黏在你身上不可的东西。不管是什么东西非要黏在你身上不可,如果你试图把它揭下来,那是一定会痛的。

关于配偶的记忆已经积聚起来了,你没办法轻易把它丢掉。即使你情感上和精神上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可以应对离婚这件事,你仍会发现整个人注定遭受一定程度的痛苦。特别是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会发现关于配偶的记忆作用在你身体的每个细胞里,如果你们曾经在一起生活过足够长时间的话。这不仅仅是一个情感和精神上的过程,在肉体上也是非常明显的过程。

离婚是自愿死亡。你决定去杀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自己的一部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基于对存在以及对人体系统运作的了解,他们才会总是这样说,“直到死亡将你们分离,你们决不会分离”。因为这个结合过程中是会产生身体记忆的,而且身体没有头脑那样的平衡。头脑可以做决定而掉头,但是身体不会掉头。你在婚姻中积聚的记忆越多,离婚就会越让你混乱。

离婚和再婚

大多数人认为,应对离婚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投入到另外一段婚姻关系当中。你如果这么做,就会在你的系统里面造成更多的挣扎和混乱。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那些记忆,让它们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你会把自己带入到一个很难再享有平静和喜乐的境地。

当离婚变成不可避免

如果可以避免离婚,那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你已经到了不得不离婚的时候,你需要明白,离婚从根本上来说意味着,你已经决定去杀死你自己的一部分。

两个彼此分享过情感、身体、感觉还有生活空间的人,把他们分开就好像是把你自己撕裂,因为两个记忆体在很多方面都已经融合。即使你可能已经到了不能忍受那个人的程度,这个分离过程还是会让你伤痛,因为你是在企图去剥离一段记忆,而这记忆就是你——因为你是以一堆记忆的形式而存在着。

你只是跟你的配偶离婚,你不需要跟自己分离。但是,你需要明白,你已经跟自己分离了。过往,你根据自己的处理方式,建立了纽带、关系,或是捆绑,让自己的存在得到了滋养,感受到某种程度的圆满。大多数这种关系的建立,是因为独自一人感觉匮乏和不完整。但那不是生命本来的样子。你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不需要外在的帮助。

如果你已经到了需要离婚的境地,是时候转向内在观照。是时候去找寻这个生命的完整性。是时候去发现这个存有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存有,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协助就是它本有的样子。在社会中生活,我们相互依赖。但是这个存有的根本存在,本然的平衡、浩瀚以及可能性,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我们的相互依赖不过是根据外在条件来的,我们的内在本身就是完整的。如果你跟配偶离婚,这已经很糟糕了,请不要跟自己分离。

再婚对孩子的影响

提问者三:萨古鲁,我已经离婚了,有一个8岁的儿子。有些时候,我感觉自己被剥夺了爱的权利,想再婚。我儿子也一直问我,为什么家里没有父亲。我很迷茫,请帮助我。

Sadhguru(萨古鲁):当今世界,孩子并不是结婚后顺其自然有的。而以前则不是这样:如果你结婚了,孩子就会一个接一个地到来。但是现在,生孩子不是自然随机发生的——基本上都是计划来的。你需要明白,一旦你有了孩子,就有了一个20年的工程。如果你的孩子能力很强,那就是15到16年的工程。当你选择或者决定去生一个孩子,你就得为这个至少是15年的工程做好准备。如果没有这样的决心,就不应该要孩子。生孩子并不是必须的,因为不会有孩子敲着你的子宫,叫着“把我生下来!”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提供抚养孩子的条件,就不应该把自己置于生养孩子的境地。

离婚后做单身母亲

认为再结一次婚就会让孩子安稳下来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想法。我不是说,这个办法完全不可行,也许可以。但是仅仅想着“孩子的亲生父亲不行,再来一个男人,一切都会好的”就是非常危险的。依我看,只有10%的几率能行。90%的再婚都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而不是带来解决方案。我不是质疑你为什么离婚,这由你自己决定。但是如果你已经选择离婚,你至少要尽可能成为孩子的全能父母。但是因为你渴望有另外一个人,你的孩子也会跟你一起渴望。

请不要用这样无助的方式来抚养孩子,让他们总是渴望一个不存在的人。你8岁的儿子想要跟你呆多少时间?几乎不需要。他有自己的事情忙。除非是你把他变成了一个无助的家伙,他才会一天到晚缠着你,不然的话他有自己的事情做。那是生命的本质。孩子们有自己的事情做。你只需要留意不要让他们做伤到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不需要和你一起做每件事情。

离婚后可以再结婚吗?

那么,如果你想再结婚——这由你自己决定。这个决定必须由你自己来做,不要牵扯到你的儿子。你好好抚养他,让他既不需要你,也不需要他的父亲。他自己一个人就很好。他只需要你的照顾和支持,并无其他。不管你做什么,都会有一个对应的结果。如果你不再结婚,那会有一种结果。如果你再结婚,会有另外一种结果——结婚你已经经历过了,所以你可能会做得更好——我们不知道。但是两种选择都会有相对应的结果。这结果并不一定是令人愉悦,或不愉悦的。它只是取决于你如何承担。如果你心怀喜悦地承担这个结果,就是爱的付出。若不然,就只是付出。

【#地球士多# | 挪威传世名作《呐喊》现神秘涂写:只有疯子才能画得出来】
2月23日讯,挪威国家博物馆研究人员发现有一行非常微小的字痕遗留在了表现主义大师爱德华·蒙克的传世名作《呐喊》之上。这行铅笔字黯淡无光,极易被肉眼忽视。

根据挪威国家博物馆发布的红外线局部图,这行小字位于画作顶端左侧,几乎被旋转的橘色云彩遮盖,它用挪威语写道“只有疯子才能画得出来!”。挪威国家博物馆使用红外线技术提取字迹,通过和蒙克大量的信札字迹进行对比,确定这行字是由蒙克本人在画作完成后补上的。

这行字添加于1895年,即该作品完成两年后,当时这幅画作在挪威展出,但招致世人批判,蒙克也被抨击精神失常。专家称,这行模糊的字或许是蒙克本人对这些攻击和质疑的回应。有人曾称蒙克的画作具有较强的“真实性”,他将个人体验注入了画面的形象中,而这种“真实性”就是他那与世隔绝的孤独感。

据了解,《呐喊》的创作环境十分压抑,期间其父因精神病去世,而在他创作第一版《呐喊》时,他妹妹正在画中桥附近的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而创作第四版本前夕,他本人也曾因患精神分裂症进入疗养院休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其实我的底线就是人不能心口不一 嘴上说着我不要不要 明面却是来者不拒 今年微信删了很多人 有熟悉的 陌生的 曾经经常来往的 从微信里面删除的一瞬间 感觉到从未有
  • (但作为过来人我知道这是华而不实的,什么经验,都不过是不断努力罢了,你关注他,也不能帮到你太多[允悲])早ノ☀说了大实话估计有喜欢他的粉丝喷我吧红尘万里,有几许
  • 市审批服务局对行政审批授权目录进行动态调整力推行政审批“再提速”2020年以来,市审批服务局承接新增了一批事项。除充值大厅和市行政服务中心公交窗口外,其他网点仅
  • 回顾汽车人的2020年,有“V”型胜利的走向,“I”系列的智能化,“C”位上的争夺战,还有不可“T”代的人与事,“O”字形的颠覆革新,“R”引起的变革,以及最后
  •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 对此,英国各大快消品的公司都表示,这次突如其来的禁令会对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假期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很多英国民众取消了自己出境旅游的计划,另一方面英国圣诞节所需的
  • 以灵季护肤品为例,灵季品牌一直都很受消费者的喜爱,也让更多从事灵季产品批发零售的朋友拥有了商机 实际上目前市场上的护肤品品牌种类是非常多的,尤其是近些年国货市
  • ”“算了,还是你生我养叭”……“害,实在不行咱领养一个…”很高兴她能够喜欢我送的小房子…虽然它有些零件缺失……未来的小韩同学也要一直开开心心下去…一定要幸福,我
  • 人是挺多的,可能都是趁着元旦这个假期出来玩,如果不等9号车的话,基本就是检票了就可以上了,如果要等9号车的话,那只能排队了,当然等的人也不多,一趟二十多分钟。说
  • [嘻嘻]月初的时候微博被盗然后就登录不上去,被一个156的手机号绑定了然后艾特微博客服都是回复废话打电话都是机器人声音然后去工信部平台投诉回复说账号无法恢复一个
  • 近日,模特张梓琳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四岁女儿的近照,照片中,张梓琳的女儿穿着长款收腰羽绒大一,十分认真的喂着鸽子,才四岁的她已经可以明显看到个子十分修长了,即使
  • 不过事业方面很容易遇到挫折,加上没有人帮助他们,会阻碍了他们行走的步伐。另外感情线杂乱且尾端分叉,感情婚姻都不顺利,若不注意沟通甚至有离婚的可能,且要小心烂桃花
  • [微风][微风][微风]#蛋糕[超话]##湖南湖北武汉长沙常州杭州郴州桂林安顺私房蛋 糕课程##烘焙蛋糕培训##蛋糕、西 点、面包、 星 空巧 克力、翻糖##烘
  • 时光就像一本深刻的回忆录,往前翻翻看着以前自己提笔写下的故事,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对沿途美好风景的欣赏,虽然也会有雨雪风霜,但内心深处最美的期待和守候不会改变。寂
  • 」Jennifer妹妹余潔滢對快將做姨姨,釶開心說:「好期待屋企的嘅新成員,好想快些買好多好多衫褲鞋襪畀BB,同埋其實我成日都叫住她不食得咩,一齊工作又成日企她
  • 爱你[亲亲]@摩登兄弟刘宇宁 往后余生,唯爱摩登[心]✨刘宇宁第一次手写童话✨刘宇宁纯甄品牌大使✨刘宇宁别来无恙✨刘宇宁的忠实观众✨ 刘宇宁海飞丝品牌大使✨
  • #肖战最好的你[超话]# 万物生长肖先生是四月朝阳,满树繁华肖先生是心之所向[爱你][兔子][兔子]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皓月清凉,你是人间曙光;人海冷漠,你
  • 爱,永远是这个世间最美好的事!今天我最喜欢的是----一 激情澎湃的信任[微风][微风][耶][耶][笑而不语][笑而不语]我们需要知识,爱,道德,理性或正义,
  • 橙子如期来了 初见 觉得老了 不对 应该是稍有点沧桑眼角的鱼尾纹也比以前更厉害了以前总以为我这种见朋友爱笑的人会越来越多看来他见了普通朋友也笑了好多好多姑且就这
  • 诚,不自欺,亦不欺人,不蝇营于小利,不短视于眼前;敬,恭顺待人,顺势谋事,居功不自傲,得意须让人;静,不乱分寸,不事张扬,洞察世相,静观时变;谨,祸从口出,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