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乙肝防控的全球表率国家##今天是世界肝炎日#

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是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大成就。通过科学防疫,中国努力止住了滑向乙肝深渊的脚步,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国民健康。

一步步走来,中国防控乙肝疫情告诉了我们很多事情。

一、令人震惊的乙肝流行病学调查

1979 年,距离人类发现乙肝病毒过去了 13 年。13 年里,欧美各国用血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了这个微小病毒的可怕。

因为疫苗接种、纹身等不规范操作,很多国家都出现过局部的乙肝暴发。因为乙肝感染后的急性表现较轻,多数人无症状,开始并没有认识到乙肝的危害。然后研究发现肝硬化、肝癌跟乙肝病毒感染有关,针对乙肝的研究才火热了起来,开始抗病毒治疗和研发疫苗。

但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这些。医生多数刚刚意识到肝炎还有不同分型,隐约感觉到乙肝患者有所增加。

接收到全球新的乙肝研究信息之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牵头,在 1979 年进行了中国首次全国范围的乙肝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触目惊心。调查显示,当时全国有超过 1 亿人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超过总人口的 8.83%,属于乙肝高流行区。长江、珠江、淮河流域是重流行区。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多数只是急性过程,身体经历一次急性肝炎后清除病毒,只有少数成年人会转为慢性感染,但幼童被乙肝病毒感染后转为慢性感染可能性非常高。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治疗清除困难,因为病毒可以产生嵌入到肝细胞核的 cccDNA。治疗乙肝患者只能减弱病毒继续传播的可能,但并不能完全阻止。

乙肝的传播核心在于血液或者精液等深部体液的接触,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输血和重复使用受污染的针头、母婴垂直传播。婴幼儿也存在一定的密切接触水平传播。

从首次流行病学调查开始,中国逐渐启动了长达 40 余年的乙肝防控。

二、遏制指数级的增长

中国当时之所以出现乙肝的暴发式增长,很大程度上跟共用注射针头或者消毒不规范、输血献血管理存在漏洞有关。只有这种医源性的污染,才有可能出现一传十十传百的快速传播。

这些问题在当时的环境下解决起来很困难,受制于经济发展等条件,只能一点点改善基层的医疗条件,保证基本的注射安全。

这些医院内措施的改进,在新世纪之后慢慢看到了显著成效。2010 年淘汰了所有的反复使用注射器。成年人因为医疗原因导致的乙肝感染大幅下降。

成年人注射和输血安全后就有了基本安全保障,但婴幼儿不行,由于免疫系统未完全建立,跟乙肝患者的密切接触,也有可能导致感染。这就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帮孩子建立防御。

1985 年,中国自主研发的血源性乙肝疫苗通过新药审评投产上市。但这种疫苗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有接种风险。

谢谢国际社会的帮助,1993 年,中国与美国合作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正式在北京下线投入使用,并且慢慢成为主流。中国也有了更为安全有效的乙肝疫苗。

2002 年 1 月 1 日起,国家正式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到 2005 年,新生儿免费接种的政策得以真正落实。从那一年开始,所有新生儿都能确保获得乙肝疫苗的接种。

三、切断乙肝母婴传播是中国的伟大胜利

乙肝疫苗要求出生后尽快接种,但疫苗生效也需要时间。婴幼儿可能会在怀孕和分娩时被病毒感染,也就是「母婴垂直传播」。

随着疫苗的不断普及,母婴垂直传播逐渐成了最主要的乙肝传播方式。对于这些特殊乙肝母亲宝宝,需要更多武器帮助他们快速建立免疫,抵抗入侵的乙肝病毒。

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现了。

与婴儿乙肝疫苗的普及差不多同时,中国开始了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帮助乙肝妈妈的宝宝快速抵御病毒。

2011 年,这些乙肝妈妈宝宝使用的免疫球蛋白由国家免费提供。到了 2013 年,已经有 97.7% 的免疫球蛋白覆盖率。母婴垂直传播也越来越少。

疫苗加上免疫球蛋白,离完全阻断乙肝传播,只差最后一步。

还有极少数乙肝病毒量较高的孕妇,胎儿可能在子宫内受到病毒感染。这些在分娩之前发生的传播,不管是疫苗,还是免疫球蛋白都是无效的。

中国的医务工作者在预防乙肝最后传播短板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地坛、佑安等传染病医院在 2010 年之后逐渐开展了孕期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试验,希望借助于病毒治疗安全降低病毒水平,最大限度减少病毒在子宫内传染胎儿。

这一系列的研究,很快收获了成果,中国也引领改变了全球的乙肝预防。孕期高病毒量孕妇抗病毒治疗,成为了目前世界主流的预防乙肝传播方式。

免疫球蛋白加孕期抗病毒治疗,乙肝从妈妈到婴儿,彻底成为了极小概率事件。

四、摘掉乙肝高流行区帽子

乙肝在中国最多时曾经感染了超过 1 亿人,之后的调查中,乙肝慢性感染人数一降再降,尤其是年轻人的乙肝感染,出现了断崖式下降。

30 岁以下人群的乙肝感染从 1992 年的 10.2%,下降到 2006 年的 5.5%,再到 2014 年的 2.6%。5 岁以下人群乙肝感染率只剩下 0.32%。我们身边越来越少见到年轻的乙肝患者了。

中国从原来的乙肝高流行区变为中流行区,成功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

这都是 40 多年来中国乙肝防控的成就。科学引导我们一步步走来,完成了这一显著的成就。

目前,中国还有 7000 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虽然治疗清除病毒依然困难,但科学控制乙肝,防止重大肝病也有了很大希望。当然,由于乙肝的危害主要是长久感染后的肝硬化、肝癌,所以最近几年,中国还会有较多的乙肝相关死亡。

小小的乙肝病毒,是造成肝癌的关键因素,给我们,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悲痛。

在医学的不懈探索下,我们成功控制了乙肝的传播,或许在不久的未来,肝癌也将成为一种罕见的疾病。

7 月 28 日是世界肝炎日,感谢在与肝炎抗争的这条路上付出努力的每一个人。

流金铄石·再续:关于近期南方热浪的分析和未来展望

自7月中旬以来,南方多地出现了多次高温热浪过程。其中上一周的高温中心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东部等地,如上海追平了1873年以来的最高温度(40.9°C);而这一周高温中心南退但热度不减,浙江中南部、福建大部等地都出现了接近或刷新历史纪录的高温,福州、温州、台州等地更是超过40°C。本文将对南方7月中旬以来高温过程进行简要分析,并给出全国范围内高温过程的展望。

Q1. 近期南方的热浪的直接成因是什么?
A1: 南方的热浪过程,最主要与副热带高压控制相关。

副热带高压可以说是高中地理课本就已出现的老朋友了。不过在气象学上,副热带高压不仅是半球三圈环流里横贯副热带地区的气压带,还是在全球有着具体的多个中心的天气系统—近期南方高温热浪,就是偏强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

那我们怎么看到副热带高压的身影呢?作为一个活跃在对流层中低层(6000m以下)的高压,从海平面气压图或者等压面上的高度图(高压的等压面向上凸,表现为一个高度偏高区域)就能看出。这张7月8日-17日平均的对流层中层的天气图(图1)里,5880等值线包围的区域就是副热带高压的主体区;而背景填色则表明南方的高度场偏高,反映出副热带高压和它所致的热浪偏强。

那么为什么今年的副热带高压如此强势?

当前反常演变的拉尼娜事件,必须要背一个首要的锅。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也是高中地理课本的老熟人了,它们可以说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如影的两面。而这一次的拉尼娜在时间演变上非常特殊——历史上绝大部分拉尼娜事件,都在第一年的北半球夏秋季发展,冬季达到顶峰,随后在第二年开春时逐渐衰减;但当前的拉尼娜事件在去年秋季发展后,并未在今年春季衰减而是进一步略有增强,并在5月达到了强度顶峰(图2)。

万里之外海洋的炎凉,是如何影响到我国的气候呢?当拉尼娜事件增强发展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得更低,并导致上方大气变冷收缩下沉形成地面高压,并因为增强的气压梯度,导致了向西跨越赤道太平洋的信风明显增强。在赤道附近增强的信风诱发了北侧的异常反气旋,并与同为对流层中低层反气旋性质的副热带高压叠加,使得副热带高压显著增强。从图3的同期低空风异常可以看到,最近一段时间赤道太平洋信风(黑色箭头)和副热带高压(红圈)均的确偏强,与上文推论一致。

此外,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冷且出现更强的下沉气流同时,处在赤道太平洋西岸的马来群岛,却因为海温的偏高和岛屿地形的作用出现更强劲的上升气流。这一上升气流会通过南北向的环流圈作用,导致北侧副热带地区出现更显著的下沉,从而有利于低空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图4即示意图)。这在近期的南北向环流异常里也有明显的体现(图5,黑色圈即对应我国南方显著的下沉过程)。

而这两周内高温中心的变化,则与副热带高压南北移动有关—上一周中心偏北控制长三角附近,而本周由于北侧频繁的高空冷涡影响,副热带高压南退,转向长三角以南的浙江中南部、福建等地,导致当地本周高温严峻。

Q2. 全球气候变化,在这次高温热浪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A2: 对于一次高温热浪过程,由于它持续时间(数日到半个多月)和空间范围(数十万到数百万平方千米)相对有限,很难直接地将它与由人类活动主导、全球范围内自完备工业化以来持续一百多年的气候变化关联。但如果问到未来数十年的高温热浪频率和强度的趋势,则可以用气候变化的趋势解释。

气候变化对于全球气温的影响,不仅在于平均气温的升高,更在于气温偏离常态的极端性(统计学以方差/标准差衡量)显著增强,表现为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频率都有增加,其中极端高温因为变暖的趋势更加频繁(图6)。

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很多,如气候变化下北极的升温相对于北半球极地外更大,导致极地和热带间温差缩小,并使得由这一温差驱动的强劲西风带减弱,使得冷暖空气南来北往时受到的阻碍更小(图7);此外,当平均温度升高,大气能容纳的水汽含量(饱和水汽压)也将上升,而更多的水汽凝结时也会释放更多的热量,进而直接加热空气或驱动大气环流的变化。

Q3. 未来一段时间,全国高温有着怎样的趋势?
A3: 简要而言,南方大部的高温将继续,但中心将逐渐从如今的浙江福建一带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华北也将在月底前加入高温行列。相比之下,西部地区(西北地区和四川盆地)高温则只有下周中的一段时间出现。

要详细讲未来一段时间高温形势,就必须从天际的另一片炽烈说起。

自上周起,远在万里之外的西欧、南欧多国出现了异常极端的高温(图8)。在周六葡萄牙出现刷新本国纪录的47.0℃后,周二英国也记录到40.3℃,刷新了2003年创造的高温纪录的同时,也是观测历史上首次记录到40℃以上气温。

这次高温过程,是被一个徘徊在大西洋近岸当地的冷涡所致(图9红圈)——它稳定地将来自撒哈拉大漠深处的炽烈暖气团向北引导,跨越直布罗陀海峡的碧波和伊比利亚的群山,直抵孤悬的英伦诸岛。

但它的影响不只在西欧与南欧的一隅;更辽阔的回响已经在远方的天地呼唤。改变一切的动力,正是在于频散效应——这个强烈的暖性反气旋本身是一个波源,并会向下游(东侧)的西风洪流里激发相应地波列,让能量的传播超前于波动的传播,并提前影响下游的环流形势,如同高空里的巨浪呼啸。很快,它的影响就将在大陆的另一侧际涯浮现(图9黑色箭头)。

首先,它让下游的高空槽明显加深,形成了当前疾驰的高空冷涡(图10黑圈),并携带着北侧的冷空气横扫长江以北大部——北方的高温也被暂时遏制,而退守东南沿海的副热带高压(图10蓝圈)也被压制无法北上。不过未来几天,长江三角洲和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高温依然猛烈,部分地区仍可能出现接近或超过40℃的高温。

但在下周起,事情就向着极度烤熟的方向发展了——随着能制衡副热带高压的冷涡消亡,副热带高压开始肆无忌惮地增强北抬,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再度被副热带高压控制(图11-12蓝圈),气温将轻松达到37℃以上;到月底,甚至华北大部也将被高温笼罩。而偏南的福建、广东等地虽然高温有所减弱,但每日最高气温依然在35℃左右。

而在这个高空冷涡过后,西部地区也将迎来增强的大陆高压(图11绿圈)——这同样是频散效应的杰作。在大陆高压的影响下,西北地区大部和四川盆地也将再下一周迎来短暂的高温,所幸由于频散波列移动很快,不会像东部地区被稳定的副热带高压长期蒸烤。

而更长时间的展望上,由于前文提及拉尼娜出现反季节的发展,太平洋信风也长期偏强,可以预见今年夏季副热带高压也将总体呈现明显偏强态势,南方大部(甚至包括北方部分地区)的高温也将更加长久且猛烈,需要注意防暑降温工作。

这或许是夏季平凡的一幕,却也可能无言地承载着气候变化的当下,愈发频繁极端的热浪。

#三伏天就快过去了# #持续高温天气会成为常态吗#

【美媒:狗狗如何来到人类身边】

  参考消息网7月21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近日发表题为《狗的陪伴如此美好,它也许进化了两次》的文章,内容编译如下:

  多年来,有一个科学谜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很多养宠物的人可能时不时会问:狗从哪里来?

  科学家普遍认为,人类最好的朋友狗是灰狼的后裔,它们至少在1.5万年前就被人类驯化了。事实上,除了这一点外,其他所有问题都存在争议。

  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古生物遗传学家蓬蒂斯·斯科格隆说:“它们在何时、何地、被什么人驯化?这真是个谜。”

  || 驯化过程扑朔迷离

  研究人员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认为,狼最早是在亚洲被驯化并形成狗的,也有人认为是在欧洲或中东,甚至同时在多个地方被驯化。

  现在,研究人员对生活在过去10万年里的多种古代狼的72个基因组进行了分析,为一些看似矛盾的结果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为现代犬类贡献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是两个不同的古代狼种群:一个生活在亚洲,一个生活在中东或周边地区。

  尚不清楚这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一种可能性是,驯化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发生了两次,然后不同的种群融合了。另一种可能性是,它们只在亚洲某地被驯化了一次,后来与西方的狼杂交,获得了另一种DNA。

  该研究论文的作者之一、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进化基因组学专家安德斯·伯格斯特龙说:“我们无法区分不同的可能性。但我们可以确定,至少有两个古代狼种群贡献了基因。”研究论文6月29日发表在英国《自然》周刊上。

  研究人员还揭示了灰狼的进化史,就该物种是如何逃过其他冰川期哺乳动物的灭绝命运提供了线索。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古生物遗传学家伊丽莎白·奇利说:“研究古老的DNA是解密这段历史的唯一途径。这项研究提高了我们对犬类驯化和狼种群动态的认识水平。”

  在这项新研究中,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绘制灰狼进化图来更好地了解狗的起源。

  研究论文的资深作者斯科格隆说,他们的目标是,“绘制出狼被驯化前后的血统和遗传学图谱。然后,拿起狗的这片拼图,看看放在狼的大拼图的哪里合适”。

  || 遗传学图谱难确定

  来自16个国家38家机构的考古学家捐赠了在西伯利亚、欧洲和北美出土的古代狼骨骼和牙齿标本。接着,9个研究古代DNA的实验室的科学家开始工作。他们在标本上钻小孔,收集骨粉样本,提取DNA并完成基因测序工作。然后,科学家将收集到的狼基因组与古代犬和现代犬的基因组进行对比。

  研究人员发现,总体而言,狗与古代亚洲狼的亲缘关系比与古代欧洲狼的亲缘关系更近。

  并未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康奈尔大学兽医学院犬遗传学家亚当·博伊科说:“这支持了一种观点,即狗可能起源于中亚。当然,我们希望能有更多数据支持这一点。这是一个很大的领域。”

  但不同的犬类标本存在差异。西伯利亚、东亚、美洲和欧洲东北部的早期犬类几乎所有的遗传物质似乎都来自古代亚洲狼。

  但是,中东和非洲的早期犬类身上还有另一个未知狼种群的血统。科学家发现,其体内的遗传物质与现代中东地区狼的DNA关系最密切。

  研究人员发现,非洲和中东的现代犬——以及源自这些地区的犬类,比如巴仙吉犬——仍携带大量此类遗传物质。伯格斯特龙说,这种遗传学“遗产”存在于几乎所有现代犬身上;从全球看,大多数现代犬5%到30%的血统来自上述未知的狼种群。

  参与研究的英国牛津大学古生物基因组学家格雷格·拉森说:“看来有确凿证据表明另一个狼种群存在。”

  拉森之前曾提出,驯化可能发生了两次,但随后出现的证据表明,狗只有一个祖先,这又让他改变了想法。现在,他说,自己“无法下结论……我们又回到了起点”。

  博伊科说,最简单的解释、也是他支持的观点是,驯化只在中亚发生了一次,驯化后出现的狗随后与另一个种群的狼杂交。他说:“这种说法似乎比二次驯化更有说服力,因为我们已经知道狗和狼交换了基因,而且是在其他时间交换的。”

  科学家分析的古代狼样本与进化成宠物狗的那个种群的匹配度都不够高,这表明狗的祖先可能来自研究未涵盖的地点。

  科学家说,要确定犬类祖先的具体种群以及第二种血统如何出现在它们身上,需要分析更多的古代狼和早期犬类标本,尤其是那些来自本次研究未涉及的南方地区的标本。

  斯科格隆说:“我们只有这幅图的北半张。”

  || 变异带来生存优势

  研究人员还发现,古代狼虽然分布在广泛地区,但在基因上却高度相似——它们之间的关系比今天狼群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这表明,在古代,狼群活动范围更广,杂交现象也更普遍。

  科学家认为,或许可以用这种流动性来解释狼是如何挺过上一个冰川期的。

  伯格斯特龙说:“洞穴狮子、鬣狗、熊和其他哺乳动物灭绝了,但狼存活了下来。也许让它们得以生存繁衍的因素正是关系密切程度和流动性较高。”

  研究人员还追踪了狼种群的自然选择过程,发现了在古代狼群中迅速传播的多种基因变异。这些变异之所以传播得很快,很可能是因为它们带来了巨大的生存优势。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IFT88的基因在大约4万年前发生新的变异,该基因似乎与颅骨和面部发育有关。在接下来的1万年里,这些变异传到所有狼身上——在如今的狼和狗身上仍然存在。

  伯格斯特龙说:“这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非常引人注目。”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过程还不得而知,但研究人员猜测,在狼偏爱的一些猎物灭绝后,这些变异或许可以帮助古代狼适应饮食变化。

  科学家还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狼嗅觉受体基因的某些变异在狼群中越来越常见。这表明,狼的嗅觉也得益于自然选择过程。

  科学家说,尽管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答案,但新数据对他们来说将是一个宝贵的起点,他们将继续努力解开狼进化和驯化产生狗的谜团。

  博伊科说:“获得这么多古代狼基因组数据是该领域的一大进步。我相信,其他研究人员也将利用这些数据,进一步探索关于宠物的一些理论。”

  https://t.cn/A6aQFGv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非常关注中国联通APP上的客户留言,一天,一位客户留言“我的手机停机了,我要出差,现在在火车站”李艳慧第一时间答复客户“我知道您很着急,我先帮您做开机”她用最短
  • #真诚做人,激励自己换种活法##致良知四合院[超话]##晚安正能量# 这个世界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从来没有平白无故的好,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坏!我不只是文字里的一
  • 其实和GL8比舒适性,对于我试驾的这辆威然而言并不公平,因为它采用的是20寸的轮毂(GL8是18寸)它的扁平比更小,理论上要颠一些,不过它的实际表现却令人意外,
  • 太子心中浅笑,和一个疯子,该如何争抢?”高枕无忧:语出《战国策·魏策一》“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如果没有第一步,未知永远都是未知如果没有第一步,我们永远都无法前进如果没有第一步,UZIS永远只是现在的“UZIS”第一步是勇气的象征更是希望与梦想的浓缩关于T
  • 天猫国际进口日:娜丽丝角质调理水补水保湿乳液收缩毛孔福利价仅59元秒杀!先领【50元优惠券】加购物车50元优惠券: 一瓶多效的发光水,提亮肌肤,果酸温和软化角质
  • @MD_摩登兄弟#朱一龙向上的光# [太阳]#朱一龙我和我的祖国# 《眉眼如初,岁月如故》他最最打动我们的从来不是蛰伏十年终于厚积薄发的坚持,因为这样的例子在演
  • 一切艺术皆源于情感,内心中有了情感,随即产生创作的需要,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其次,从艺术门类上看,艺术的情感表现力也有所区分:从文学到音乐再到舞蹈,艺术的情感
  • 人生短暂,缘分未必时时可见,人海茫茫,相伴未必可以久长,要感谢生命中的缘分,要珍惜你身边的陪伴,缘在,人便在,人在,情便在。 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是你的
  • 山水温柔,一如初见 蓝绿#凯源#[音乐][微风] #dk,出马谁与争锋# 凯字,有山;源字,有水;凯字,有几;源字,有原。山水之间,山水相逢,山水同舟,日朗风
  • 读完,瞬间有深刻的体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任嘉伦请君# rjl#任嘉伦陆炎# 任嘉伦 | 陆炎 |请君 @任嘉伦Allen#请君# 我的评分:[星
  • 得到快乐时,别忘形,后面有同样大的痛苦等着你呢。今天放学又去补牙了 上次准备去学校指定的医院做窝沟封闭 其实我们已经做了几颗了 做的掉一些医生说她有些已经有点蛀
  • [心][心][心][心][心][心][心][心]这是跟宝宝过的第一个记录这一刻让我最感动的是婆婆记得我生日,昨天一早就说今天要去买菜,买条鱼来做给我吃,印象中也
  • 无论你面临什么问题,我都可以给你答案每年3000➕案例咨询,总结了大量实战经验为许多涉及,工作上面临走留、事业面临升迁、创业面临方向、情感面临抉择、婚姻面临危机
  •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作为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建学校 58 所、改造提升学校 87 所、打造新优质学校 40 余所,新增学位 7.6
  • 从开始追剧的日思夜想到关注各种棣欣引力的活动场面;再到各种视频号的持续真假解读;顶峰的操作是真爱粉们在某个城市给他俩搞见面会、用城市高楼灯光祝福她们,出了一波
  • 有点颤抖,但是照做了,气氛有点冷爬过去闻到了蛋糕的香味,好香[馋嘴]:生日快乐,给宝宝准备的蛋糕,吃吧居然没有勺子,蛋糕还在地上:直接吃,宝宝要光盘哦,光哦:宝
  • #肖战[超话]##与肖战的同行印记#不求世间繁华,唯愿你眼底繁花天上星河璀璨,你是人间的幕帘是非功过任人说,唯有用心长叹看淡荣辱,随云舒卷你用热爱谱写诗篇是非充
  • 所以,回到原来的句子,“Love loves to love love”可以翻译成:爱就是喜欢爱上爱人(的感觉)。这样是不是好理解很多,如果还是觉得很复杂,我们
  •   据了解,近年来,潭头镇大力发展以种植核桃、花椒、油用牡丹为产业的经济杂果林,目前已在何村村、大坪村建设花椒种植示范基地1000余亩。为引导两村青花椒产业向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