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篇】
打击时间小偷
学会主动支配你的时间

如果你想获得时间的掌控权,需要在大脑中提前做好规划,制定好目标,设定好一条预期线,从而有意识的主动支配你的时间。

做一个生活中的互动题:假设你买了一张电影票,40块钱,只看了一半,电影非常无聊,你会离开吗?你会怎么做呢?
#时间管理#

1.错误的使用价值观
  
  马克思认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但这种有用性不是飘忽不定的。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
  
  马克思认为:使用价值作为有用的物品,完全就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不是什么“飘忽不定的”可变物!如铁、小麦、金刚石等有用物就都是这样。在马克思的使用价值观中,物就是一切,根本就看不见人的影子。
  
  如果站在消费主体的角度来看问题,结论就完全不同了。任何物品,若没有利用它的主体,它就根本没有任何有用性可言!物品的有用性,就是物品被主体需要所产生的相对于主体而言的用处而已,它是存在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与马克思的“这种有用性不是飘忽不定的”的结论相反,物品的有用性恰恰就是一种依人的需求变化而变化、既可生亦可灭的“飘忽不定”的可变性质。
  
  所谓使用价值,其实就是那些能够成为消费主体需求对象的客体或物品。商品,只有那些确实具有可交换性从而可以完成交换过程而进入消费的商品,才真正成为人的需求对象,也才是真正的使用价值。马克思“商品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的结论根本就是错误的。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抹杀了商品使用价值的意义,撇开了使用价值,只认定劳动耗费是商品交换和社会分配的唯一依据。他说:“如果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就只剩下一个性质,即劳动产品这个性质”。他忽视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前提,即商品并非都是劳动产品。非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实例可说俯拾皆是,如:土地、自然资源、风景胜地、人体器官及精子、卵子、血液等。劳动价值论的前提:“商品就只剩下一个性质,即劳动产品这个性质”;根本就不符合实际,因而劳动价值论不能成立。如果我们“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那么无论是劳动产品如皮衣、大米等,还是非劳动产品如天然钻石、人体器官等,它们现在确实是“就只剩下一个性质”,即消费者的需求对象,根本不是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产品这个性质”。马克思犯错误的根源所在了:以偏概全,见物不见人!
  
  马克思忽视使用价值,这是他的根本错误。其实,使用价值最重要。因为:
  
  第一,生产的目的是消费,消费的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既是生产的结果,又是生产的目的。而劳动只是创造使用价值的手段之一。根据目的高于手段、手段服从目的的原理,得:使用价值高于劳动价值。
  
  人类劳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享用物,人们从来就是希望用最少的劳动,获取尽可能多报酬。这个“报酬”当然是劳动的成果即物品的效用或使用价值,而绝不是“劳动价值”。“价值”只能是财富价值即使用价值,它使人们获得享乐、愉快、舒适或减轻人们痛苦的东西,而不是令人生厌的劳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完全与常人的观点背道而驰。
  
  第二,人类从事商品生产是希望通过交换使自己用少量劳动换取更多的享用品,这些物品是以它的效用即使用价值来体现它的价值的,不是以它包含的劳动量来体现价值的。
  
  在市场交换中,按质论价的“质”是使用价值的质,不是劳动的质。可见,使用价值对价格具有决定作用。使用价值在市场中的认可,才使劳动具有价值。马克思却反过来,认为劳动是劳动力的消耗过程,因为劳动力的消耗,使产品具有价值;劳动量大小决定着交换价值量的大小。这与人类的交换秩序相违背的反科学的结论,本来不屑一顾,但它被马克思主义强制于社会中,造成了社会生产和交换规则的大混乱,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破坏。
  
  第三,分配时,人们分配的也是使用价值。人们分到手是货币,而货币代表的正是使用价值。蛋糕大点才好分,蛋糕就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或财富是由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共同创造的。因此,生产要素都应参与分配。级差地租是土地所创,良种带来的产量增加是技术所创。要承认生产要素不仅创造了财富,而且创造了价值。
  
  如何计量使用价值呢?使用价值的物理量由大家一致公认的计量单位来衡量,如:kg、km等。不同的使用价值其物理量不一致,必须通过货币把不同的使用价值换算成使用价值的社会量。货币是社会财富的通用代表,货币是商品交换能力或交换价值的计量单位,价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可以说,商品的成交价格是使用价值的社会量,反映了社会对商品使用价值的评价。因此,社会上通常所说的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反映了人们拥有的使用价值或财富的多少,并不反映消耗了多少体脑力的劳动价值。
  
  2.交换价值成立原因的分析的错误
  
  马克思认为交换价值成立的原因在于相互交换的商品包含的劳动价值量相等。
  
  等价交换原理认为,一切自愿、自由的交换都是两个“价值”相等的商品的交换;否则任何一方会觉得自己吃了亏,交换就不成功。因此交换本身不能“创造”任何“价值”。
  
  如果商品有一个确定的公平的价值,则商品交换是零和游戏。本来人家做买卖时还寻思着划算,这下一概变成一个阶级剥削另一个阶级,搞的世界不安宁。
  
  等价交换原理完全是一个虚构的前提。如果按“价值”的原始含义--中心价格,交易价格等于中心价格(或平均价格)只是一种特殊情形,大量存在的情况是或多或少地偏离这个中心。某些情况下,离中心价格越远,交易越容易成功:例如,卖衣服的商家,把正常价格100元的衣服按10元、20元一件抛售,那么人们将货品一扫而光。因此,如果按价值的原始涵义--中心价格,所谓等价交换原理就完全是一个虚构的前提。
  
  交易成功,是因为买卖双方对商品的估值范围,可能存在一个重合的区间,如果重合区间不存在则很可能交易不成。例如上面衣服店的店主,对某衣服的估值范围为90~110元,因此他可能出价120元,而最低可接受的价格为90元;消费者甲,对该衣服的估值范围为80~100元,因此他可能还价70元,经过双方讨价还价,最终成交价格将是90~100元不等;消费者乙,对该衣服的估值范围为50~70元,无论怎样讨价还价,都不会成交。
  
  在某些情况下,买卖双方虽然对该商品的估值范围不一样,但会由于其他原因,交易依然成立。张三到郊外旅游,走着走着感到口很渴,看到李四的小店,过去买瓶水。李四一口价20元/瓶,而这种水正常的市面价才2元/瓶。张三感到被“宰”了一顿,但还是买了一瓶喝。这里,张三完全不认可李四提出的“交换价值”20元,但也只得买,因为此时这瓶水的“使用价值”对于张三来说非常大,而且是第一位的。      
  
  一件东西值钱不值钱以及值多少钱,并没有一个客观不变的标准,而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变化不定的。商品的价值是主观的、不确定的,这就叫边际效用论。随着商品效用边际递减律的提出,水和钻石的悖论立刻解决。水的效用比钻石要大得多,但由于水的供应量任意多,所以它的边际效用非常低。反过来,在沙漠里,水的边际效用就非常高。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不是因为抽象的价值,而是效用。商品交换的目的在于效用的交换。这个商品的实质加上效用边际递减的发现,彻底葬送了商品的价值这个抽象的概念。
  
  必须从交换当事人的角度,分析各自的得失;而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轻言谁占便宜谁吃亏。“没有一个商品生产者肯拿自己花了10小时的产品去换人家1小时的劳动产品,除非是傻瓜。”这种说法是想当然的结果。如果别人花1小时可以生产出来的产品你需要花15个小时才能生产出来,不用自己10小时的产品去交换那才是傻瓜呢。
  
  在物物交换的时代,人们并没有等价交换的概念;交换价值成立的原因是比较利益,即交换商品比自己生产该商品经济得多、合算得多。也就是说,人们交换的原因是交换来的商品比自己直接生产该商品要合算得多,并不存在马克思所说的交换背后隐藏的劳动价值。
  
  茅于轼在《制度转轨中的人权》说:“等价交换是一个臆断”,等价交换、“等价物”只是一种荒唐的假设。马克思说一头羊和一柄斧交换是因为二者生产所用的劳动时间相等。这是荒唐的!既然用同样的劳动可以生产出来,干吗还要交换?每个人都将直接生产自己所需的物品。市场经济的解释是交换的双方都可获利,因为各自生产的比较优势不同。
  
  人们相互交换各自产品的根本目的不是互通有无,而是为了节约劳动,双方都可获利!因为一旦不能节约劳动,人们便不再相互交换,而是自己生产所需物品了。马克思说“商品的物质区别是交换的物质动机”。说明他没有真正理解交换的本质。
  
  3.交换价值不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资本论》几乎一开篇就把交换价值与价值混为一谈,第一章第三节的标题为:“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x量商品A=y量商品B,或x量商品A值y量商品B(20码麻布=1件上衣,或20码麻布值1件上衣)。显然是把交换价值看成了价值的(表现)形式。这种混为一谈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起点就错了!
  
  我通过数理公式来说明此错误!根据马克思对价值的定义,可得出商品价值的数理公式。x商品的价值=n小时(社会必要劳动)。价值的计量单位是小时(严格地该用牛顿做单位)。
  
  商品交换价值的数理公式是:x商品的交换价值=n量它商品(或黄金)。
  
  由上可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数理公式和计量单位都是不同,2者不能混为一谈。而且商品的交换价值并不完全由劳动时间即价值来决定,更多的时候由商品的质量即效用来决定,质量好卖价(即交换价值)就高,反之,就低!譬如土鸡蛋比洋鸡蛋贵,不是由于土鸡蛋花的劳动时间(即价值)多,而是因为其营养丰富!因此,交换价值不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货币(或黄金)表现的不是商品的价值,而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兼颇罗堕、旃陀罗等,新立安居,凿井求水。出土一尺,于中则有一尺虚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间还得一丈虚空。虚空浅深,随出多少,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

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碍?唯见大地迥无通达。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若土先出无空入者,云何虚空因土而出?若无出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不因凿出,凿自出土,云何见空?汝更审谛,谛审谛观: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如是虚空因何所出?凿、空虚实,不相为用,非和非合;不应虚空,无从自出。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

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这段经文是要把「空大」会相归性,归到我们的一念真心。看来《楞严经》是一步一步围绕着我们当下的心、围绕着我们周边的环境逼问:你知道吗?这是怎么回事?所以我们越读《楞严经》越是感慨万分,这才是讲真经啊!这才是要我们开智慧呀!



空性无形:空性没有形状,没有数量。需要提醒的是,佛常常将虚空来比喻真空,比喻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但比喻不是真实,不能当真。虚空并不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这是按照通教来说。当然讲到圆顿大法,没有哪一样不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没有哪一样当下不是真空。虽然虚空是色法,但十法界万法当中,如果要选一样法来比喻我们的真空,除了虚空还有没有其它法更加合适啊?没有。因为它贴近真空,贴近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因色显发:如果没有山河大地,天上没有云彩,我们能不能感觉到虚空的存在啊?感觉不到。

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距离河远的地方就需要凿井,否则没有水用。下面呢,提到各个种族的情况:

诸刹利种:在印度是第二个高贵的阶层,做官做府都集中在这一部分人手里,他们也比较富裕、能干、有才学。婆罗门:是印度社会最高的一个贵族阶层,既是财富的贵族,又是精神贵族,他们把握了国家的文化教育大权。毗舍:在印度社会是专门从事经商的阶层,其它经典里有时候把它说为「吠舍」。首陀:是指农民,这个阶层的人很多,自给自足。颇罗堕:就是从事各种手工艺产品的人,翻译成汉语叫利根。旃陀罗:这种人在印度社会没有身份,相当于奴隶;他没有政治权利,可以随时被买卖,这些人属于杀猪宰羊这些人。

新立安居,凿井求水:在新住的地方就必须要凿井。由于有这种同分妄见,我们凿井才凿得出水来,否则你凿不出来。

出土一尺,于中则有一尺虚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间还得一丈虚空。虚空浅深,随出多少:像这些话,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可有可无,在这里多讲起什么作用呢?可以放松大众的心态。如果讲的都是我们从来没有听到的,你是不是心绷得太紧了?



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从挖空涉及到最近因缘,从土和凿这个地方下手。也就是虚空是怎么来的?

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碍?唯见大地迥无通达:凿井而出的这个虚空,如果是无因自有的话,那么土没有凿之前,这里就应该是井啊。「何不无碍」,为什么它有碍啊!未出土之前是泥巴呀。「唯见大地迥无通达」,这个大地就是明明白白的泥巴一块呀,没有什么通达呀?

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若土先出无空入者,云何虚空因土而出:这是从第二个角度来看。那凿井而出的这个虚空是不是因为挖土出来以后才有?那么出土的时候应该看到虚空进入,那我们出土的时候有没有看到虚空从外面进来啊?没有。「无空入者,如何虚空因土而出?」没有空入,我们却随着挖土看到了虚空。没有挖土之前,它显现的是泥巴块;挖土以后,显现为虚空,就是我们的一念心所变现的。因为我们的同分妄见要挖的就是虚空。如果说我们的同分妄见(注意,是同分妄见),认为挖了以后里面就有一团火,那还能不能出水啊?不能,一定是出火!

若无出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有什么逻辑推理呢?空和土「元无异因」,无因就是无异。这是讲非异。

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如果是一样的,把土挖出来了,是不是把空挖出来了?那个土是不是应该是空啊?挖了一个空,下面还是一个空才对,可挖出来的仍然是土,而不是空。注意,这是逻辑推理,是一种假设。这里讲非同(天地万法皆非同非异)。

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这么一凿就有空的话,要不要挖土啊?就是不需要挖土。不因凿出,凿自出土,云何见空:如果讲「不因凿出」的话,怎么见到了空呢?这里讲非因缘非不因缘。这空不是因为我们凿出了土才有,而是因为通过凿土这种因缘,使我们的一念心变现出虚空。



汝更审谛,谛审谛观:前面讲那个讲水大的时候,是「汝更谛观」;讲到风大的时候,是「汝审谛观」;到这里来讲,「汝更审谛,谛审谛观」,是不是一步一步地在加压呀?越往后越是用智慧来观照。讲空从何而来这样的法,单用语言是很难讲清楚的,虽然讲不清楚,但是我们就是能搞明白。为什么能搞明白啊?因为我们本来就是那个东西。真法离文字相,离语言相,离思维相。可是不讲也不行呐,不讲始终没有人明白,所以只有硬着头皮讲。难怪佛在《楞严经》讲,「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这就体现出佛的良苦用心。那么,在这里仍然是引导,到了第四卷还会讲到虚空是怎么样产生的。

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如是虚空,因何所出:怎么样想也离不开这么几个范畴。人手和凿子在动,叫「随方运转」,需要凿哪里就凿哪里。「土因地移」,你不能讲土因为地在移,讲不过去。土就是在原地,本地。土在原地,随着敲凿子而离开。那么从这些情况来看,到底这个虚空是从哪里出来的?要想想明白。哪里也出不来,可是虚空宛然现前。这不就是我们真心在变现吗?从头到尾就是讲十法界万法都是我们一念心随缘变现,一念心随缘变现出太虚空十法界一切万法。

凿空虚实,不相为用:「凿」是「实」,「空」是「虚」。这两个法不能互相为用。

非和非合:虚空什么也没有,凿子是一把铁器,它们能不能和合啊?也不能和合,凿子也不能变成空,空也不能变成凿子。

不应虚空,无从自出:所以这个虚空既不是从凿子出,也不是从挖土出,也不是从凿子与大地和合出。这也带一点强词夺理,反正就是这些范围。「无从自出」,虚空不是自然就有。也就是说,你还离不开凿子和土这种因缘之法,它是随着凿土这种因缘而显现。既然是显现,它是不是本来就存在?是叫我们要体悟当下。



我们当下这个肉团当下是不是虚空?一滴雨、一片风、一团火,当下是不是虚空?既要用智慧来悟,又要用世间的逻辑推理来悟。性水真空、性火真空、性色真空、性风真空,是不是都是真空啊?这个性肉团是什么东西呢?性嘴巴是不是真空啊?既然都是真空,有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

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这个「若」是肯定的语气,法尔如是,就是这样啊。「性圆周遍」,这是它的本性,就是它的本来面目。虚空之性是不是地性、水性、火性?是不是人性、牛性、马性?佛性、菩萨性、魔性、妖性、强盗性、天性,都是一个东西。因为它就是一个念。所以「此虚空性圆周遍」,就是虚空之相已经归入妙如来藏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啊!前面讲到十八界,这里已经讲到五大了,讲到二十三了,无非就是咬住这句话不放。没有哪一法不是妙真如性。性无大、小、多、少,性无香、甜、苦、辣,性无有情、无情之分,它可以现种种相,好好地观照。

「性圆周遍」,一切法都是一个念,一切法没有哪一个法不是哪一法,一念万法,万法一念。这叫圆融圆满圆通。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间,东南西北上下十方,一切万法统统包含在内。这就是真心本来面目的特征。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互为总别,互别为别;别就是总,总就是别;一就是无量,无量就是一。这个一就是那个一,这个二就是那个九,这个八万就是那个九。同类不用讲,不同类呢?三斤风就是八斤雨,八斤亮光就是九两声音,好不好玩呐?世间法讲不通,在圆教里统统讲得通。有其理必有其事,有其事必有其理。我们的心不可思议。

菩萨发心,不会计较别人对自己如何长短,只是一心想怎样去教化众生。因为你是悟者,你在悟中,他就是你,他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真正搞明白了,你身上的附体会拜你为师。有邪魔入侵的时候,只问你心亮不亮,只问你心软不软。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应该生欢喜心呢——哎呀,我痛苦就痛苦点吧,一起听印广法师讲《楞严经》,咱俩一起成就。你如果老是带着轻慢心、恐惧心、对立的心——哎呀,哪个高人慈悲慈悲,你给我把这个老祖宗送掉吧——他才赖着不走呢。实在不行,这个命送给你算了,正好往生到极乐世界去,我不信你来世还附到我身上来。他真正把那个心树立起来,那个邪魔能不能附得上啊?为什么不能?他心量大了,心亮了,那阴间的众生眼睛睁都睁不开,根本靠近不了你。我们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善用其心,善待别人,善待一切。他来找你麻烦,你应该感恩他帮你消业障。吃苦了苦,你感恩都来不及,没有哪一法不是道。让你受骗,让你痛苦,是不是都是道场?都应该感恩,这是真的。这就叫「性圆周遍」,圆了没有?周了没有?遍了没有?可不是来讲口头禅呐!

「本不动摇」,讲虚空当然不动摇,那这个小空动摇了没有啊?你挖了一个空,没有挖之前它在不在这里?挖了以后是不是还在这里?那我们这个水从这里流到那里去,水动摇了没有?没有。尽虚空遍法界是不是它自己一个本体啊?它有没有流到心外去?我们看到是动摇,实际上动中有不动。我们这一世是扬州人,前世是北京人,前前世是天人,你动摇了没有?尽虚空遍法界哪一个不是你呀?越是真理越简单。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就是如是我闻,就是阿弥陀佛,就是本来虚妄,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这几句话就是一句话。把哪一句话搞明白,你都解脱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一书生,垢衣短袴,戴破帽、穿低履,累累然来乞卜曰:“小生西陲士族,求官来此地,三岁未得志,囊罄橐空,进退兹谷。夫天下之人来帝都者,无不志富与贵,若尽得志,野无
  •   我纳闷极了,心里那点不安果然成真,上一次于一凡来我家吃饭,我就看出了我妈对他不一样。奇怪的是,在最灿烂时刻,我并不会有想拿起手机拍照记录的念头,有的时候是因
  • - 任何扬声器放置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音频-获得灵活性,将扬声器放置在任何方便的任何地方,并根据需要充分利用房间尺寸、电源插座位置和家具布置,而不会影响音频质量。发
  • 梦岚和粉丝私下联系是不对,但是那个大粉是他打职业之前就认识的,也算朋友了吧,这也能叫私联吗?[裂开]1126 有时候想想饭圈这一套真的挺无聊的 到底是谁给女孩们
  • 我用自己独创的按摩治排毒疗法根治了牙医不能彻底治好的牙痛大概七年前我老公就开始牙痛,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有虫牙就把虫牙拔了,大概过了一年,又有另一颗牙痛,也拔了。
  • 然后今天好像是第一次在日本有时间慢慢逛书店,日本人还蛮喜欢写这种解剖图鉴,漫画+文字解说,对外国人饭很友好[开学季]我自己买了p1宝塚的两本书,感觉特别有趣!而
  • 这只黑猫又来了,不过这次不一样,在黑猫的身后,还有一群小猫,它们齐刷刷地看着女子……由于之前的接触,黑猫对女子的家比较熟悉,它把小猫一只一只叼进女子的屋里,​不
  • 2过粘的食物:如牛奶糖、麦芽糖和糯米类的食品,挺容易粘在牙套上,会导致清洁困难、矫治器及.矫治线黏起而造成移位。#StrayKids周边[超话]#出个主78盘
  • 吃起来酥脆可口,还有一股独特的豆香味,是一道美味的小吃。它的口感软糯,入口即化,还有一股独特的豆香味,是一道美味的小食品。
  • 我要感谢你们——马赛人民,感谢你们始终如一的支持、建设性的批评和无限的热情,这是,并将永远是你们的力量所在。在韦洛德罗姆球场踢球是我的荣幸,是我的动力,也是我难
  • #任嘉伦[超话]# 「人生没有坦途,但我们总是要想方设法在逆境中找到力量,压力越大,越要学会用优质的享受来犒劳自己,吃点好吃的,听听音乐,睡个好觉,美好终会不期
  • 下午起来还没等跑到厕所就吐了,吐到身上地上,散乱的头发,哇哇的吐,也想哇哇的哭,这个阶段真是长这么大的至暗时刻,病歪歪的没人样,难受泱泱的怕病毒影响宝宝,身心俱
  • 简而言之,个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是按文化模式提供的人格把自己完全塑造成那类人,于是他变得同所有其他人一样,这正是其他人对他的期望,‘我’与世界之间的鸿沟消失了,意
  • 就问问还有谁?当然我也是个有趣的人,我真的超想跟这个盆栽拍照啊
  • 後ろ姿は右から#富田翔 #アバレブルー#西興一朗 #アバレッド#いとうあいこ #アバレイエロー いとうあいこさん、当時は小さなお子さんの育児の真最中、らんるとし
  • 这个报告不止有10页,还对我的人生喜事分析得好细致啊,也有很多方法建议,有兴趣的可以测测,未雨绸缪[让我看看]一路上遇到的可爱的人们[好喜欢]1⃣️:在Komo
  • 如果你实在是觉得我这课枯燥无味,那麻烦你去外面给我数数这蝉叫了几声吧”眼看老师已经忍无可忍,他只好在汪逃哀怨的眼神的目送下缓缓走出教室,不过他留了个心眼,站在了
  •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文字去表达出那几天我的开心,这也是一个很特殊的夏天,是高考完最拥有青春气的夏天:))“也许当来月绿意盎然,你能随我赴一整个盛夏的灿烂。#刘浩
  • p3p18自从嘉嘉安利完 点了五次的炸鸡p4 本来妈妈和我一人一杯 结果她没回来 俺怒喝两杯p5 著名景区地标么么哒p6 小野美貌!太漂亮了呜呜呜p7 烤肉 最
  • 总之,如果你也在为头皮问题烦恼,那就赶紧试试花诉妍专研去屑净爽洗发乳吧!这款洗发乳让我告别了头皮问题,重拾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