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乘客的过错,为什么要把惩罚加在我乘客身上……”】
#北京公交刷码乘车扣费系统存在漏洞#
北京新闻广播“问北京”此前多次报道过市民反映北京公交刷码乘车扣费系统存在漏洞,经常出现扣费错误,而且乘客申诉、补登、退款都非常麻烦。近日,又有市民向“问北京”反映,使用IC卡乘车也存在类似问题,究其原因,在于部分车辆的刷码机刷码次数已经超过上限,问题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决呢?多扣的这部分钱又去哪里了呢?

乘客:扣费错误半年时间仍未解决
公交出行绿色环保、安全便捷,也是大多数北京市民每天最基本的出行方式。但一段时间以来频繁出现的扣费错误,却让市民们感到头疼。市民马先生向“问北京”(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65159063)反映,这种扣费错误从去年九十月份起就频繁出现,半年的时间过去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乘客马先生:这个东西从去年9月份10月份就开始打12345反应,然后写市长信箱,到现在也6个月了,反正我投诉了五六遍,基本上还是回复说他们会弄,但是一直没弄,反正我快被疲惫死了。

北京新闻广播“问北京”此前报道:
“上下车都用公交APP扫码了,却还是扣了我全程票价……”
“补登受限,热线等待时间长……乘客就是地位不对称”

乘客:IC卡乘车也会发生扣费错误

另外,马先生说,除了此前报道中提到的刷二维码乘车会出现扣费错误,用实体IC卡乘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只不过由于IC卡是预付费的,上下车刷卡信息不会推送给乘客,所以不容易被发觉。

乘客马先生:实体卡就是你基本上如果不去查那个记录的话,是查不到的,基本上一般的情况下不通知,我就查了一下实体卡,找到那个全部的刷卡记录,然后我就去找客服。他们给我把钱给退回来了。(出现扣费错误的)也集中在容易出问题的那些刷卡机那些线路上。

刷码机中有两种卡片
根据此前的报道,市民们猜测扣费错误可能与网络问题和刷卡机内存不足有关,就这一说法,记者日前向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科技信息部致电求证。科技信息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公交车上的刷卡刷码机具中有用于交易的加密卡和通讯卡两种卡片,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乘客上下车信息不能成功传送,进而导致扣费错误。

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科技信息部:如果要想形成结款的话,这机子必须得把这二维码打卡的点传到后台去。但是现在咱们的情况是您在上第一辆车下车的时候,那二维码形成完了以后没传到后台去,这样导致啊您在做第二个车的时候,他认为您第一个车后台没有对应的下车点,认为您逃票了。

109路:正在更换 时间不确定
记者也联系到乘客反映较容易出现扣费错误的 109路公交车队 负责技术的工作人员魏先生,魏先生表示,目前109路正在更换通讯卡和刷卡机。不过由于很多线路都出现了扣费错误的问题,需要更换的量比较大,所以具体更换完成的时间不能确定。
109路工作人员:我们也是管(公交)集团订购移动那一种卡(通讯卡),现在卡呢就是说到了一部分,咱们都在陆陆续的来弄,
记者:咱们大概什么时候能弄完?
109路工作人员:这个只能只能看看上级什么时候把卡给我们,所有车都配齐了,因为这种情况不就牵扯到咱们一条线路,好些线路也都在出现这个问题。现在启迪这块呢我们也在找,也在协商这一块,你知道吧?双方都有,现在是。
记者:就是启迪也得换机具,然后移动也得换新的卡。
109路工作人员:对,机具要没有问题,咱得换卡,机具有问题咱换机具。

公交集团正在测试新的刷卡机
魏先生所提到的“启迪”是北京公交集团刷码刷卡乘车业务系统运营单位——启迪公交(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刷卡刷码一体机是自2019年5月起陆续上线的,当时使用的卡的读写寿命在10万次左右。目前,部分卡的读写次数已超出10万次,所以会导致机具联网信号波动,刷码信息上传出现延迟。

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启迪公交负责人在2021年12月表示,读写寿命为50万次物联网卡正在积极更换中,一两个月内完成整体更换。为什么半年过去了,还是没有更换完成呢?记者多次尝试联系启迪公交(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北京公交集团 电车分公司 科技信息部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启迪公交(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方面没有做好相关维护工作,公交集团也正在测试新的智能刷卡机。

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科技信息部:之前因为这机具是那个启迪公司的,他们也是在闹着那个退出北京这市场,然后做交接,现在我们也测试那个新的那个智能刷卡机那个机具,另一个厂家了。

市民:为何乘客承担损失?
对此,市民王女士表示,如果不是因为乘客的原因导致的扣费错误,还要由乘客来承担经济损失,非常不公平。
市民王女士:其实这也是一种侵害乘客权益,首先不是我乘客的过错,但是你为什么要把这种成本和惩罚加在我乘客身上,这很不公平。
市民:多扣的钱哪去了?
另外,王女士也提出疑惑,目前看来,乘坐公交多扣费并不是个别现象,而且很多市民并没有进行补登或者提出申诉退款,那么,多扣除的这部分钱到底去哪儿了?

市民王女士:就像我刚开始我也不在意,看反正就是5毛嘛一块,谁也不差这点钱,还打电话,我电话费多少钱呢对吧?所以大家都不在意,但是不在意的人很多,同事之间一交流,噢,大家都遇到这种问题,那你这就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了。全北京市这么好几千万人,每天都在刷得有多少这种钱扣下来,那这种钱哪去了?你公交集团有没有接受审计?

记者也就王女士的问题致函北京公交集团,截至发稿没有收到回复。导致扣费错误的技术设施究竟什么时候能完成更新?因扣费错误带来的市民被扣钱款该如何处理?我们还将持续关注。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问北京”)

规定和人情起了冲突我们该怎么选!你们怎么看!!!!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谢谢你看完文章,还请点亮“赞”并“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关注新冠肺炎##上海疫情##疫情防控##好人好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女:好吧,去你家,让你媳妇给我做。 女:好吧,去你家,让你媳妇给我做。
  • 老人家吃了一剂脚跟骨不痛了,连吃十剂,疼痛消除。《单方验方选编》记载,用赤白芍和生甘草,按照五比一的剂量配伍,可以治疗急性乳腺炎,乳痈,乳房胀痛。
  •   寓意四:气  一曰生气:天地得以清,生命得以动;  二曰灵气:有流动的感觉;  三曰正气:不偏不倚,和平中庸;  四曰意气:慷概激昂之气;#加油脱贫攻坚#
  • 看到唱花,突然想起小时候喜欢看几米的漫画,其中有本《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大概小孩子或者恋爱着的人们才会有的感觉吧。从暑假开始认识这只胖猫 叫楼楼 所以粉上他
  • #上海租房[超话]#个人转租 近11号线桃浦新村站 精装修2居室 转租一间 环境超好 海伦堡爱ME城市 南北通透 窗外就是银翔湖公园 无中介费 无线免费 一个
  • 术后护理流程【分两段,各三步】前72小时:1.清洁(拆掉纱布之后) 2.消肿 3.冰敷后72小时—拆线:1.清洁 2.消肿 3.睁眼训练(医生让我正常睁眼即可,
  • d.花在作死4.能不能来点那种中式恐怖……那种苗疆蛊事,(本以为会出一些苗疆画风的男/女角色,是真的很“蛊”人那种[苦涩])【个人想法 放个坑 反正猜个几天剧情
  • 正常生活也就罢了,可这是yq期间,yq期间也就罢了,可这是在bj,在bj也就罢了,可这还是在gd,在gd封校也就算了,还得在gd隔离,我以为我经过上次隔离之后已
  • 714去看了万达广场的观影,听到蒲公英的前奏泪就下来了,初心这个东西真的很好哭“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第一次真正见到卡圆是在去年小圆18岁生日
  • #每日一善# 无需言它,从吾做起;不必多言,当下善行。 ​​​#每日一善#无需言它,从吾做起;不必多言,当下善行。
  • 我爱的少年啊 你是糖是星月 是我写在心尖上的诗 愿你在21的世界里继续无畏追梦 我会做你永远的歌迷朋友[亲亲]21岁也要常相见啊@TFBOYS-王源
  • 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可以积极踊跃参与进来,每次开启新任务干劲十足进群没法再扫码接连开群但是最后每天打卡的人寥寥无几(也不是)也会让一直在做任务的冰淇淋灰心,任务完成
  • 补充说明: 如果你没有生育过,但有过流产史或阳性输血史,这样的“熊猫血”美女想怀孕,也要孕前检测D抗体,跟要二宝一样哦。瑷尔博士我婆婆近来也在用,我看她的皮肤
  • 【#超七成观众愿接受付费直播大结局#】8月25日,中国消费者报发布《2022长视频平台用户满意度报告》报告显示★超七成观众愿意接受付费直播大结局,消费者对于喜爱
  • 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又看到还是很生气p1 第1、2、3、7照片都是我拍的 只是第3张空间里我删了 p2 全部都是我拍的 书签是我买的 书签上的字都是我写的
  • 不同于市场上大多采用的发动机单侧液压悬置,昂科威Plus的双侧解耦式液压悬置,能够更好地利用液压悬置的低频阻尼特性,使得车辆在保证驾驶乐趣的同时,显著衰减了冲击
  • ʚɞM⃝O⃝T⃝茉特▪️轻悦套组 ➮减脂功效宝宝服用第二盒轻悦一周后身体各项指标变化体重↘️⑤.❻斤体脂率↘️②.❼%减肥期间盲目掉体重既不专业也不科学我家产品
  • 《怪奇物语》第四季前三集ele的部分太像个美国青春剧了,打怪的任务暂时完全交给Steve那组人,Robin继续弯着,完全长在了我雷点上的Nancy果然加入这组了
  • 从主持人、好6组到嘉宾,看似插科打诨,实际配合默契,在欢乐中带给观众满满的感动;况且,从秦小贤和安迪到迪伦和JC-T,总有一个是你喜欢的看到大家这样,也能感受到
  • 每天都可以投票,拜托各位了♡♡♡韩翻:球球【妍吧招新】☞【盐巴养肾会所】☞〈转载请注明出处,禁二改二传〉#gidle组合[超话]##全昭妍[超话]# 推特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