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其人命终入阿鼻狱
(第七十一段)
【若有闻者,随喜顶受,当知是人,阿帷越致。若有信受,此经法者,是人已曾,见过去佛,恭敬供养。亦闻是法,若人有能,信汝所说,则为见我。亦见于汝,及比丘僧,并诸菩萨,斯法华经,为深智说,浅识闻之,迷惑不解。一切声闻,及辟支佛,于此经中,力所不及。汝舍利弗,尚于此经,以信得入,况余声闻,其于声闻,信佛语故,随顺此经,非己智分。
又舍利弗:骄慢懈怠,计我见者,莫说此经。凡夫浅识,深著五欲,闻不能解,亦勿为说。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或复颦蹙,而怀疑惑,汝当听说,此人罪报,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诽谤,如斯经典,见有读颂,书持经者,轻贱憎嫉,而怀结恨,此人罪报,汝今复听,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是辗转,至无数劫。】
世尊说:如果有听闻《法华经》的人,闻法后能顶礼受持,应当知道,此人已成“阿帷越致”。什么是阿惟越致呢?“阿帷越致”是菩萨果号:阶位为大乘七住位。凡是证得此果的人,已得菩萨三不退转位,得三不退者,即得到了成佛的保障,不再退转于二乘以下。
如果是修念佛法门,得念佛三昧,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后可得此三不退。如果从权实二教起修,先要断八十八品见惑,证入圆教七信位后,得位不退;再断八十一品思惑,证入八信位至十信位,断尘沙惑,得行不退;证入初住位以上,开始断四十二品根本无明,得念不退。
而单就十信位的修行就需用一万个大劫,可见要证得七住位的阿惟越致需经多生累劫的精进修行方能成就,而世尊在这里说,只要能够恭敬、顶礼、信受《法华经》,即成阿惟越致,就这么简单,简单到令人不可想象、不可思议!佛无妄语,这就是成佛的法华才有如此之殊胜。学《法华经》暂时不懂其义是没有大碍的,只要能信,能心生欢喜,天天学一段,自然就会懂,对自己的法身慧命是大有益处的。
世尊说:如果有听闻了《法华经》的人,能相信一佛乘、能受持《法华经》,这个人曾经见过,过去的佛,对十方诸佛作过恭敬、供养。如果有人听闻《法华经》后,将此经之一乘了义法,再讲给别人听,别人听了也能相信你所说的是真实法,这样你就见到了我释迦牟尼佛、也见到了舍利弗尊者、也见到了参加法会的众多比丘僧和菩萨们。
世尊说:这《法华经》经义是至高无上的,是为有深大智慧之人而说的;而根识浅薄的人则很难听进,即便听了后,也是迷惑不解,难以信受的。一切声闻、一切辟支佛,在修学和功夫上已达到很高的境界了,但对《法华经》所藏深密之义,凭其智力也是不能理解的。
世尊对舍利弗说:你舍利弗,在声闻众中,智慧第一,对此《法华经》,也只能凭自己的信心而入,对其经义也未必通达,更何况一般在有学中的声闻,和其余已证果的声闻,他们也只是相信佛说的不会有错,而随顺此经,带有一定的盲从性,这种随顺,不代表他能理解此经,此经不是他本有的智慧能分辨得清的。
世尊又对舍利弗说:对那些骄狂、傲慢,学法松懈、闻法倦怠,执着我见,自私自利者,不要给这类人讲《法华经》。凡夫善根浅薄,认识低下,深深的执著于财、色、名、食、睡,以世智辩聪,一心追求功名利禄,贪享荣华富贵,这类人即使是听闻了《法华经》,也不会理解、也不会生信的,对这些人,也不要给他们讲《法华经》。
如果不对机,随便给这些人讲《法华经》,若人听闻后不信,就会毁谤此经,毁谤的人,就会因此而断掉自己与一切世间的佛种,长养出来的就全是恶道种性,最后必将堕入地狱,长劫受苦。佛为了保护这些人不堕恶道,才殷殷再三的告诫,不要对这些人讲《法华经》。
世尊说:如果有人听了《法华经》,双眉紧皱,不信不敬,心生迷惑,妄加怀疑,你舍利弗当听我说,像这种人的罪报,与下面谤经的人是一样的。如果佛住世或佛涅槃后,有毁谤《法华经》,或见到读诵、书写、受持《法华经》的人,对其心生轻贱、憎恨、嫉妒,并怀恨在心,此人获得的罪报是很严重的。你舍利弗再听我重复给你说,这个人命终时,即堕入“阿鼻地狱”。
“阿鼻地狱”是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所受痛苦无有间断之意。“阿”译为“无”;“鼻”译为“遮”;阿言无;鼻言救;阿言无间;鼻言无动;阿言极热;鼻言极恼;阿言不闲;鼻言不住。意思是所受之苦一直都没有空闲的时间、从来都停不住。像这种处所、名阿鼻地狱。 阿鼻地狱是“八大地狱”之一,也有人说是十八层地狱的最底一层。
阿鼻地狱是佛教宇宙观中地狱中最苦、最黑暗的一种,大部分永世不能超生,一日有亿次死生,往往刑期皆在百亿年之久,地球的年龄如果按一个大劫计算,也不过十多亿年。可见这受苦的时间之长,要经过若干个大劫。那么是哪些人会堕入阿鼻地狱呢?
凡造五逆罪:杀母、杀父、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诽谤三宝)及犯下十恶业重罪者,死后必堕于阿鼻地狱。还有就是毁谤《法华经》者,在阿鼻地狱中,将受苦一劫(约13.44亿年),劫满后又转生其他地狱,再受无数劫的苦。所以,我们应该明白,人愚痴一点没有关系,但千万不要谤法、更不要诽谤像《法华经》这一类的无上妙法。

太乙金华宗旨——第三章回光守中

回光之名何昉乎?昉之自文始真人也。回光则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所谓精思者此也,纯气者此也,纯想者此也。初行此诀,乃有中似无。久之功成,身外有身,乃无中似有。百日专功,光才真,方为神火。百日后,光中自然一点真阳,忽生黍珠,如夫妇交合有胎,便当静以待之,光之回,即火候也。

夫元化之中,有阳光为主宰,有形者为日,在人为目,走漏神识,莫此甚顺也。故金华之道,全用逆法。回光者,非回一身之精华,直回造化之真气,非止一时之妄念,直空千劫之轮回。故一息当一年,人间时刻也,一息当百年,九途长夜也。凡人自嘚的一声之后,逐境顺生,至老未尝逆视,阳气衰灭,便是九幽之界。故《楞严经》云:“纯想即飞。纯情即堕”。学人想少情多,沉沦下道。惟谛观息静,便成正觉,用逆法也。《阴符经》云:“机在目”。《黄帝素间》云:“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是也。”得此一节,长生者在兹,超升者亦在兹矣。此是贯彻三教工夫。

光不在身中,亦不在身外,山河大地,日月照临,无非此光,故不独在身中。聪明智慧,一切运转,亦无非此光,所以亦不在身外。天地之光华,布满大千,一身之光华,亦自漫天盖地。所以一回光,天地山河一切皆回矣。人之精华,上注于目,此人身之大关键也。子辈思之,一日不静坐,此光流转,何所底止!若一刻能静坐,万劫千生,从此了彻。万法归于静,真不可思议,此妙谛也。然工夫下手,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总以不间断为妙。工夫始终则一。但其间冷暖自知,要归于天空海阔,万法如如,方为得手。

圣圣相传,不离反照。孔云:“致知”;释曰:“观心”;老云:“内观”,皆此法也。但反照二字,人人能言,不能得手,未识二字之义耳。反者,自知觉之心,反乎形神末兆之初,则吾六尺之中,反求个天地末生之体,今人但一、二时中间静坐,反顾己私,便云反照,安得到头!

佛道二祖,教人看鼻尖者,非谓着念于鼻端也。亦非谓眼观鼻端,念又注中黄也。眼之所至,心亦至焉,何能一上而一下也,又何能忽上而忽下也。此皆误指而为月。毕竟如何?曰鼻端二字最妙,只是借鼻以为眼之准耳。初不在鼻上,盖以大开眼,则视远,而不见鼻矣;太闭眼,则眼合,亦不见鼻矣。大开失之外走,易于散乱,太闭失之内驰,易于昏沉,惟垂帘得中,恰好望见鼻端,故取以为准。只是垂帘恰好,任彼光自然透入,不劳你注射与不注射。

看鼻端,只于最初入静处举眼一视,定个准则便放下。如泥水匠人用线一般,彼自起手一挂,便依了做上去,不只管把线看也。

止观是佛法,原不秘的。以两目谛观鼻端正身安坐,系心于缘中,道言中黄不必言头中,但于两眉中间,齐平处系念便了。光是活泼泼的东西,系念两眉中间,光自然透入,不必着意于中宫也,此数语已括尽要旨。其余入静出静前后,以下止观书印证可也。
缘中二字极妙。中无不在,遍大千皆在里许,聊指造化之机,缘此入门耳。缘者缘此为端倪,非有定着也,此二字之义,活甚妙甚。

止观二字,原离不得,即定慧也。以后凡念起时,不要仍旧兀坐。当究此念在何处,从何起,从何灭,反复推究,了不可得,即见此念起处也。不要又讨过起处,觅心了不可得。吾与汝安心竟,此是正观,反此者,名为邪观。如是不可得已,即仍旧绵绵去止,而继之以观,观而继之以止,是定慧双修,此为回光。回者止也,光者观也。止而不观,名为有回而无光,观而不止,名为有光而无回,志之。

达道居士译文:

吕祖说:回光这个名词,始于何人?始于文始真人(关尹子)。回光的时候,则天地间阴阳之气无不凝聚,所谓“精思”,所谓“纯气”讲的都是这回事。开始实行这一个功诀时,是“有中似无”;日久功成,达到身外有身的地步,那就是“无中生有”。要专心炼功一百天,那光才达到真的地步,那才是真正的神火。在一百日之后,光自然会凝聚;人身中的一点真阳,忽然产生黍粒大小的光珠,就像夫妇交合会怀胎一样,此时必须平静地去等待。光的回法,以及回的程度,就是人们常说的“火侯”。

在广袤的造化之中,有阳性的光在作为主宰。有形体的就是太阳;在人身中就是两眼,通过眼光走漏神识出去,那就是最顺当。所以金华功法,就不能让它顺当,而是采用一种逆法。

要知道回光不仅是返回一身的精华,而且是返回造化中的真气;不仅是制止一时之妄想,也是解脱了千劫之轮回。所以说把一呼一吸的时间当作一年,就是人间的时刻;把一呼一吸的时间当作百年,那就是九泉之下的漫漫长夜。

人自从娘胎中叻地一声诞生出世,从此就顺着环境生活,一直到老,从来不曾逆视过。阳性的气逐渐衰微,逐步走进那阴性的九幽之界。所以楞严经云:“纯想即飞,纯情即堕”,你们学道的人原是“想”少“情”多,因而沉沦在下道之中,只有内观于息静,才能成为正觉,这里用的正是那种逆法。在锻炼中眼睛最为重要。阴符经云:“机在目。”黄帝素问也云:“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都在强调这个。你们懂得了这一章所讲的道理,长生之方就依靠它,飞升之术也是依靠它。这是贯通了儒、释、道三教的功夫原理。

光并不在身中,但也不在身外。请看山河大地,日月光华照耀着它们,所以光不独在身中。聪明才智,一切事物的正常运转,亦无一不依靠此光,所以它也并不在身外。天地的光华,布满了大千世界;一身的光华也可说是铺天盖地。因此只要你一回光,那山河大地,一切事物也跟着回光了。

人的精华是向上凝集在眼睛中的,这可是人身上一大关键。你们想一想,假如一天不静坐,那光随视觉而流转,能有个完吗?如果能抽出一会儿的时间来静坐,即使是万劫千生,在其中也能了彻。万法终归于静,这一条是真不可思议呵!这真是最玄妙的道理。然而着手炼功,还是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最重要的一条是要不间断的炼为妙。功夫始终是一贯的,不过在炼功过程中,却冷暖自知,只能由个人去体会了,总之要达到海阔天空,万法如如这种境界,才算是入门得手。

自古以来,圣师代代相传,从未离开“反照”这一说。孔子云:“致知”,释迦号:“观心”,老子云:“内观”,皆是指此一法也。但是“反照”这二个字,人人都会说,却大都不能做到入门得手;其主要原因是还不懂这二字的真正函义。“反”者,就是从有知有觉的心,返回到自己身体和精神还未形成的那种阶段去;也就是在自己六尺之躯当中,反求那个天地尚未形成以前的本体,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学道的人,只知道每天静坐一二小时,反思一下自己种种的行为,便说做到了“返照”,那怎能叫彻底呢?

佛道二教的教祖,叫人静坐时观看鼻尖,这并不是让你把意念集中在那鼻端那里;也不是让你把眼观盯着鼻端,而意念又集中在中黄部位。因为眼睛所到之处,心意也跟着到此处;心所到之处,气也跟着到了。这怎么能一上又一下?又怎么能忽上忽下?照这种理解法,正应了楞严经里所说的“认指为月”的妙谕了,什么是“认指为月”,就是说有人用手指指着月亮给人看,那人没看月亮,只看着他的手指。回归正传,那么究竟要怎么办才好?我说就是这“鼻端”二字最妙!这只不过是借鼻端来作眼睛的标准,本意并不是在鼻子上面,因为静坐时,眼睛开得太大,就看得过远,于是看不见鼻子了。眼睛闭得过头,就等于合上了眼,于是更看不见鼻子了。太开的缺点,是眼睛外走,容易产生散乱现象;太闭的缺点,是眼光内驰,容易产生昏沉现象。惟有眼垂帘得适中,恰好能望见鼻尖端,最为恰当,所以取鼻端以为标准。这只是让你垂帘的做到恰到好之处,使光自然透入,无需你主动注射或不注射。

眼睛看鼻端,只是在最初快要入静时,举目一视,定个准则,然后你就放下不去管他。好比泥水匠人砌墙挂线一般,他把线挂起来,便照着这线一直往上砌,并不需要一边在砌,一边老是注意去看线。

止观的功法原是佛家的法,并没有什么秘密。那功法内容是以两眼仔细观看鼻尖,然后正身安坐,把心联系在“缘中”部位。佛家言“缘中”,就是道家所说的“中黄”同一道理。也不必把那里称作头部之中。初学的人,只须于两眼中间与眼珠齐平之处,联系意念就可以。光是活泼泼的东西,在两眼齐平处联系意念,那光就会自然而然的透入,并不必要将意念集中在中黄部位。我这几句话,已经括尽佛家功法的要领,其余入静、出静前后应注意事项,大家可以参考隋代智顗大师所着的《小止观书》印证。

缘中这二个字下得妙极了!无所不在是为“中”;整个大千世界都可以包括在里面,聊以指示造化之机,必须缘着这条路入门。所以“缘”字,就是“缘”着这一起点来开端,来萌芽,不是叫你定定地去攀缘着它,此二字的意义,真是太活了,太妙了!

“止”和“观”这二个字,原是离不开的,那也就是“定”和“慧”也。以后大家在静坐时,如果有染念出现时,不要仍旧死死的坐在那里,可以找一找这个念头出现在何处?从何而起?又从何而灭?反复追究,一直追到追不出结果来,那就是念头生起之处。但你决不要去硬找那念头起处,最适合是达到所谓“觅心了不可得,吾与汝安心竟。”这种程度,像这样才是正观,若不是这样,就不是正观,叫做“邪观”。寻找念头而不可得,以后,还会有新的念头生出来,那么仍然绵绵地止住它,接着又去观它,观到合适的程度,就再去止住那观的念头,这种功法,是一种定慧双修法的功法,也就是我前面所讲的回光。回者就是止;光者就是观。止而不观,称为有回无光;观而不止,称为有光无回。请大家务必记住这一点。

摘自:劝学网——道家思想

何来人间惊鸿客,只是尘世一俗人

十月,我与秋风一起行走,风读不懂我的心情,我亦是听不懂风沉寂后的一声叹息。

原来,时间才是最无情无义的人,每一天都让我们老去,都消磨着我们的记忆。

站在深秋的路口,一场雨过后,草木凋零,依旧依偎在秋的怀抱,深情的岁月里,依旧有静好存在,一份美丽,是看一片落叶渲染了秋色,一份淡然,是看一季落花沧桑了流年。

看自然的风景,霜冷秋雨、萧风落叶,寒花菊黄;

看季节的流转,寂静时光,苍凉光影,沧桑岁月。

因为一份懂得,感恩一切美好;

因为生命的存在,让一份温暖相随相伴。

飞花落叶,总是令人感伤,落叶飘零,归根了一份情意,花瓣纷落,不会因为你的留恋,而停留半刻,更不会因为你的疏离,来年不再盛开。

但是,人间之事,却不一而同,人生会因为你的错过,转身不见,成为遗憾,更无轮回可言。

你看这秋之生命,即便是凋零,即便是繁华落尽,落叶成空,那老去的年华,依旧在枝头摇曳,风姿绰约。

或许,只有记忆还是深刻,即便岁月沧桑了流年,即便沧海变成桑田,在岁月的变迁和痕迹里,我们依然可以寻觅到那些遗落在岁月深处,曾经的踪迹。

所以,深秋时光,更容易让人感慨,人生有些故事,除了回忆,什么也留不下;

人生有些无奈,除了沉默,什么都不用说;

人生有些感受,除了自己,别人都不会懂得。

时光荏苒,来来去去,人生聚散,离离合合,风起花落,秋韵依依,无声处,语未尽,杯莫停,往事已成昔年,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

秋风扫落叶,焜黄华叶衰,渐次吹黄了夏日的绿,夏去秋来,四季更替,生命轮回,花开如梦,叶落成殇,流年可以在时光的枝头开出淡雅的花,岁月也可以在岁月的深处留下刻骨的痕,隐藏的,相遇的,在秋天都可以被静静收藏。

人生的画卷里,一泓秋水,几声雁鸣,几许花开叶落,无奈了世事沧桑,成就了沧海桑田。

杨绛说:“当你看过世界,见过众生,才发现你要见的世面,是自己内心的勇敢和自信;

当你看过四季,见过风云,才发现你要见的美景,是自己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细细想来,人生一世,不过是草木一秋,万物更新,皆是过程。

繁华与凋零,温暖与寒凉,现实与梦幻,美了与深爱,万物皆有灵,有心皆可懂。

若生命为树,一叶之灵,窥尽全秋。

拥一世的长情,谱一首生命的秋歌,吟唱清风明月,多少有点凄凉,漫舞时光飘摇,霜落的镜中多了几缕斑白,那烟雨蒙蒙中,风吹不散的,又有几多情愁?

一棵树下,落叶的告白,荒芜了谁的心语,庭中秋风,又扫去了谁的情绪?

沉吟那些关于秋的诗句,为深秋的情感埋下了永久记忆,寄托在一片落叶上,缠绵交织,纵横交错。

芸芸众生,有多少人在秋风中迷失了自己,有多少人在秋色中醉去,或许,更有人心甘情愿的忧伤,也有人不由自主的忧愁。

深情的记忆,上水中的月影,秋风翻起的涟漪,相望不相语,相聚不相依,这是否是一场轮回的失误,造成了一场伤害?

这世间的事,秋天的痴,谁可以洞悉呢?

或许,只有时光能够诠释,那时光就是一个最好的厨师,让一切慢慢有了味道。

那滋味,也不过是:“朝阳和月光属于少年人,故乡和远方缠绕青年人,明天和过往羁绊中年人,多年之后 ,心头还是有雨 ,眼底仍有寒窗。”

还是余秋雨在《幸福一直在路上》中写的实在:“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

日子,就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就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

所以,你要相信,无论是寒凉还是萧瑟,都是一种经历,一个过程,幸福不会遗漏任何人,它一直在赶来的路上。

我们只需给孤独以拥抱,给心事以聆听,给远方以目光,给荒凉以花香,给苍老以陪伴。

给生命许诺,不许永远,不诺将来,只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用宽容与理解,担当与期待,在平凡琐碎的生活里全力以赴地过,云淡风轻地活,手持清风待明月,眉挑烟火过一生 。

请你相信,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你所承受的艰难,终会变成福气降临到你的身边。

在这之前,你要有足够坚持的勇气。

承担起命运赋予你的沉重,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深秋的日子里,不宜被囚,适合慢煮光阴一盏茶,笑谈浮生皆沧桑。

让生命在简静的日子,拥有一份素美的清淡,不悲不喜,不浓不淡,不急不缓,不深不浅,从容淡然。

在渐入寒冷的日子里,心怀希望,守着人间烟火,向着山河远阔,低吟浅唱,吟唱人生,一念花开,一念花落。

也在季节的更迭中,寂静出一份淡然,不求所有的日子,都泛着耀眼的光,只愿每一天,都有诗意的暖。

春夏秋冬,顺其自然,一方静室,亦能修养心性;

一杯清茶,亦能恬淡生香;

一卷在手,亦能安之若素。

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在红尘喧嚣中觅得一份清欢,于烟火人间过真实省会。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身居深秋陋室,亦能心境自如,待明月升起,沏上一壶淡茶,款待明月,秋月便是知音,月光下,静静地品味茶带来的恬淡与清香。

几度春秋,几番冷暖,几许纷繁,几处飘零,人生亦是如此,沉浮之间需耐得住寂寞,喧嚣之中学会独自思考,繁华落尽,更有懂得平淡归真。

秋日一盏茶,有着平静归真的禅意,秋日私语,细品茶香。

如林清玄所说:“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茶”字的拆合,其奥妙不尽,一是字面的巧合,二是茶道人文的深刻慧悟。

人在草木中,定是悠闲自在,一切融入自然的都是美丽,一切脱俗的,皆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禅茶一味,物语人生,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在深秋的寂静中感悟,一生最重,不过饱餐;

一生所求,不过温暖;

一生所爱,不过良人守护和相伴。

秋深处努力往前走,人生处处有惊喜。

站在深秋,忍不住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多少深情婉转成经年的离歌。

秋心似水,秋阳暖心,繁杂的生活,在四季轮回中渐渐平静。

“何来人间惊鸿客,只是尘世一俗人。”

温婉的生命抖落岁月的尘埃,以一颗无尘的心,还原生命的本真,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的所有,迎接更多的考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棋魂[超话]#メディコス・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_総合TVアニメ「ヒカルの碁」POP UP SHOP開催中 会場では 新商品販売 MEDICOS限定特典配
  • 运气很好地碰到星巴克点心试吃,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哦~感觉属于我的幸运月来了[好喜欢]送给自己一只向日葵,长大一岁的我也要努力发光#单身狗##单身,只为等一个人#
  • 关注+转发本条微博,抽2位小伙伴各获得2张电影票~[送花花] 好莱坞动作冒险喜剧#电影迷失之城# 7月29日正式上映!关注+转发本条微博,7.31日抽5位小伙伴
  • 干净治愈的简短文案 1.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和不累的人相处。 2.不要因为没有掌声就放弃梦想。 3.但愿日子清静,抬头遇见的都是柔情。 4.日子需要我们积极
  • 作为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文化艺术之乡,痘姆乡积极贯彻县委、县政府发展全域旅游的决策部署,抢抓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战略机遇,聚焦“美丽中国文化旅游目的地”
  • 很庆幸是跟他同一天生日的同学,却是一个在岸上走,一个还在河里拼命想上岸的人。他只是说过一句话:周边的人也很普通,但是他们很成功,为什么我不能再努力一点。
  • 最后,今天的大盘正如昨天我所预期的那样冲高回落来了根阴,这不是在吹捧我自己,而是希望大家不要在被市场走阳走阴的同时,钝化了自己的客观思维,虽说这是很多人都懂的道
  • 风水图案——富贵牡丹图 牡丹雍容大度,花开富贵是吉祥富贵的象征。体现家居的美满富贵,显示着整个家运的繁荣昌盛。
  • 不取悦谁,也不为谁而卑微人生的征程,最糟糕的境遇,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喜欢这个阳光正好的日子,穿过玻璃的阳光能给人明亮的
  • 扔掉不必要的包袱和累赘,才能把更多更有价值的事物请进生活中来。以人为中心,让物归位,让物流动,这样人不为物役,精神得以有自由流淌的空间,并因此获得更多的内在幸福
  • 看着夕阳西下忍不住的好心情 浪漫的落日让人忍不住注目遐想~ 不得不夸晋阳湖边 真的超好拍这边楼梯一样的建筑物 简直就是他拍的天堂 随便摆摆pose 就可以拍
  • 是奶次p,英推夏推 双子和昴流美露也喜欢呜啊啊啊 本质大楼推想扩一起玩的亲友啊啊啊我超级好说话,!是奶次p,英推夏推 双子和昴流美露也喜欢呜啊啊啊 本质大楼推想
  • 其实他说过,自己身体并不好,他珍惜工作时的每一分每一秒,总是希望再给百姓多做一点。#瞾心语[超话]#生命,在活着的时候,便是生命,一旦生命褪色,再多的金钱也买不
  • 】8月1日,中国商飞微信公众号晒出贺图,官宣C919完成取证试飞。中国商飞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大飞机”7月23日发布消息称,7月19日,在C919大型客机六架试
  • ”这个事实,让病房里的病友们感动,同时也为独自扛起一个家的22岁肖燕感到心酸……“身后空无一人”22岁女孩独自照顾4位患病残疾老人父亲不能进食,肖燕为他注射能量
  • 戊申日柱的大部分人, 为人性急,易反复无常;一生劳禄,利官见贵,儿女刑伤,财库富足,女人有旺运,勤俭能兴家。戊申日柱人的爱情这型男性对恋爱表现了极大的包容力,
  • 偶には庶民風で… #日语# #日本##JuiceJuice[超话]#【20210107工藤由愛ameba博客搬运】暑いくらいで寝たら起きれるんだ!最後までありが
  •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跟XX勤勤劳劳的洗了个头,感觉神清气爽,洗完之后在楼上呆着怪没意思的,就想下楼溜达溜达,怀揣着喜悦的心情快快乐乐的下了楼,我俩随机选了一条路慢慢
  • 他说哎呦你想吃就吃啊,又不差这几块钱的...我说想吃就不贵对吧?处长见了客气地说"看你,拿点儿就行了,怎么带这么多来!
  • 所以我们在这个环节,首先需要明确我们的产出到底是什么,我们的产出和服务不是大而全的完美方案,不是高大上的PPT,而是实实在在、可以解决企业现在问题的方案,需要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