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念佛十大利益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实如来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妙道。弥陀誓愿,九界齐资,乃众生速出苦海,顿预莲池,心作心是之良谟。此之一法,为一代时教中,仗佛力之特别法门。不可与一切大小权实,仗自力之诸法门同论者。世多不察,稍聪明者,多矜己之智力,不肯修持。且藐视修持之人,鄙之为愚夫愚妇,若将浼焉。是让此即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大利益于愚夫愚妇,而自己不愿得之,可不哀哉!不知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为一切法门之发源归宿法门。是故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果已三惑净尽,四德圆证,不修亦可。若尚未至此地位,且请随华藏海众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菩萨之班,一致进行,以十大愿王之不思议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速圆佛果。能如是者,可谓大智慧、大丈夫,世出世间之能事毕矣。尚须随类现身,弘扬此法,作证佛果后之观音、普贤,以期众生咸成佛道而后已。

光宿业深重,虽则五十余年虚预僧伦,一切诸法,皆无所知。虽常念佛,以业重故,其心与佛,未能相应。然信佛无虚愿,当不弃我。故其志愿,任谁莫转。近圆瑛法师,讲演群经之暇,著《劝修念佛法门》之论,将欲流通,函命作序。光老矣,目力精神均不给,久已谢绝笔墨差事。今幸念佛一法,得人提倡,遂撮举大意,以塞其责云。

古吴灵岩山释印光撰(年七十八)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莲池大师云:‘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至哉妙用,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此经为持名念佛法门,发起之因缘也。我佛释迦牟尼,观见众生,本来是佛,个个具有佛之知见。奈为无明所覆,妄想所蔽,不自觉知。虽然不觉,而本具佛性,依然存在。如宝藏埋于宅中,明珠系乎衣里,不曾丧失。故我佛开示念佛法门,欲令众生,发心念佛,而悟入本具佛之知见也。

诸佛世尊,无非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法华经》佛告舍利弗云:‘舍利弗,云何名为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佛之知见,即诸佛之四智菩提,亦即众生之三德秘藏。诸佛悟之,而成等正觉。众生迷之,则枉受轮回。当知迷悟虽殊,生佛本来平等。《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即指众生本具之佛知佛见,与诸如来,无二无别也。

‘知见’二字,约根性说。根性,即是佛性。此性常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尝,在身曰觉,在意曰知。今但举意根与眼根,故曰‘知见’,实则六性唯是一性。如《楞严经》云:‘原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佛知真知,无所不知。佛见真见,无所不见。今在众生分上,被妄想执著所误,则成为妄知妄见。诚如古德所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当知妄无自性,全体即真。是以佛为众生,开之示之。欲令众生,悟之入之。如指宅中宝藏,乃是本有家珍。衣里明珠,当下不求自得。

我释迦世尊,开示众生念佛法门,即是欲令众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称念弥陀名号。念到境寂心空,佛性自当显现,即能悟入佛之知见,遂得亲见自性弥陀,而完此一段出世大因缘也。

念佛法门,又称净土法门,又名莲宗,又曰净宗。乃是释迦如来,至极悲心,观机施教。观察众生之机,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故无问自说,说出一卷《佛说阿弥陀经》。不假他人发起,即自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自唱极乐依报、弥陀正报二种名字,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六趣咸超,其利益有不可思议者焉。

《弥陀经》中,佛自解释‘极乐’名字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于是广陈西方依正二报,种种庄严,发起众生之信仰。次则普劝众生,志求往生,人人应当发愿。经云:‘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后则极劝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而立念佛之净行。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如上所引,《弥陀经》之正宗,乃佛所说劝信、劝愿、劝行之文。我佛以信、愿、行三者,以为往生净土三种资粮。果能具足三资,必定诞登九品。要知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乃在行持之深浅。信、愿、行三者,如鼎三足,阙一不可。我常劝人修持净土法门,于此三资之上,各加一字,谓信必定要深信,愿必定要切愿,行必定要实行。果能如是,则往生净土,可操左券而得矣。

一、深信者,略分四种:

(一)信释迦如来,三觉圆满,四智洞明,观机施教,说此念佛法门。决定是对机之教,不会说错的。

(二)信西方极乐世界,由弥陀如来,因地悲心,所发宏愿,愿后勤修万行,功德庄严之所成就。决定有此极乐净土,不是想像的。

(三)信六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赞叹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功德。历代贤圣,宏扬净土法门,为修行径中捷径。至若千经万论,处处指陈。古圣先贤,人人提倡。决定是真实之语,不是骗人的。

(四)信娑婆浊恶,为众生恶业之所招感。极乐清净,为众生净业之所成就。念佛可以清净身口意三业。净业既成,净土往生。决定是因果相孚,不是虚诳的。

果然具此四种信心,纵使有人说,更有法门,超过念佛,劝我信仰。我终不为所转,仍是相信念佛法门,最为第一。如是乃名深信。 https://t.cn/Evk4evd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终究做不了温室里的玫瑰一直是野蛮生存的草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无法被人当温室的花来看待也做不了那种花无法产生共存的想法独处是我最喜欢的状态内心有东西的支撑好像并不觉
  • 7、年柱中有偏官,表示弟妹多;若遇冲克,必远走他乡,不能受父祖之德的佑护,其祖先也是生于寒微之家。3、日支带伤官,有财时表示妻妾美,不管男女都有辩才;无财而有比
  • ——《时光笔墨》 5.希望,在新年的门槛上微笑,呢喃道:“一切会更好。 ——路遥《平凡的世界》 12.风月会变成岁月的霞光,接下来的路会充满希望,也暗
  • 这张照片就是惊为天人的程度啊……理由如下:1️⃣➕绿色外衫,和春天绝配2️⃣刘海长到遮眼,一种忧郁气质(?)当然并不是说谁都可以留这么长的刘海的3️⃣眼神冷淡坚
  • #刘宇宁燕子京# ✨ #刘宇宁珠帘玉幕# ✨ #摩登兄弟[超话]#✨ ❥✨摩登兄弟刘宇宁宁哥刘宇宁✨ ─── ♥️ℒℴѵℯ* 愿你常开心,常欣喜有趣有盼,
  • 但要温之、养之,要使身中之气尽化为神,身中之神能游于外,于是取一年十二月气候,除卯酉二月为沐浴,余十月为进退,故名十月温养,非言要十个月功夫也,否则心虽定而不灵
  • 【高手都在这了】聚合评分网站Metacritic发布了「2023年度最差游戏」榜单,《魔戒:咕噜》荣获第一名。10《夜行神龙 复刻版》49分09《LOOP8 降
  • 如果你要来武汉,住在香格里拉,相信你也会有一个难忘的度假体验!没想到,比樱花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香格里拉感受到了城中度假的惬意时光。
  • 5、送你一碗圆圆的汤圆,以幸福快乐为馅愿你往后的日子都是甜甜的。21.干了这碗元宵,愿你我白嫩Q弹,无惧岁月煎熬!
  • 当时用了针灸、祛风的方法,脑梗后遗症没一点改善,后来听说李可在这方面有一定造诣,曾治好了自己和夫人的脑梗,便果断请假去拜访了他。当时用了针灸、祛风的方法,脑梗后
  • 最近通过几个优质的公众号阅读了不少散文,本意是遏止自己做事越来越没耐心的趋势,刻意让自己静下来。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看似自然是“散”的,但是之所以愿意记录分享,
  • [举手]参与条件❶唯粉宝宝❷超话等级≥8级❸购mai凯凯实体专❹➕带#石凯实体专辑预售# 让朋友随机选数字抽楼层,3.26 11:07开奖【狗狗刚睡醒探出头,
  • #韩圈扩关[超话]#滴滴滴,一辆含【地100%】的kgc正在向你驶来‼️EXO将于7月10日回归震碎kpop❗️多多关心吧车主@MamanLittle墨染 :
  • 「你赢了……再过三年,或者五年,如果你开始喜欢男生,你一定要告诉我……笑屁啊!我是说真的……」「于是,我似乎看到多年以后,你站在一扇蓝色的大门前,下午三点的阳光
  • #王者荣耀交易[超话]#记录!​1200-1900长途单完单~ 韩信54局43胜收尾​胜率高达80% ​欢迎老板们找我本人打巅峰赛 陪玩代练​低于市场价且效率、
  • )p16 花:编不下去只能好好说宝(功成身退):不能再玩了 再玩就要挨揍了(我嗑的cp是我一手促成的)p17 宝:不是我说 你俩的缘分不止于此(李莲花竟
  • #球孩[超话]##于大骡子屯作家新闻# 我孙佳彧(孙淑侠)阅文集团-作家·QQ阅读,业余时间自学创刊家乡地名书刊,报纸,做一名合格的文化人,家乡路边文化创业
  • #StrayKids周边[超话]#❗❗避雷车主❗❗[苦涩]求通过Straykids樂回归上了一辆 虽然知道大型车可能会发生些许问题 但没想到如此严重1️⃣如p1
  • 莫迪亚诺以他闪耀着的、发狂的节奏带给我们一段噩梦般的阅读之旅,那不安的心的跳动所带来的,是身份认属的混乱,从“斯温·特鲁巴杜尔”到“朗巴勒公主”从靡乱且同党集群
  • 整体感受良好,菜品也不错,服务态度好,主要环境清幽,顿时心情变得美美哒~ 然后开开心心的吃了顿饭,准备下周六再去做彩超~打工人哪能这么简单的请假呢[笑c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