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雄安这五年# 【践行总书记嘱托——#未来之城看雄安#】③雄安新区的先与后
特别报道《践行总书记嘱托——未来之城看雄安》之前我们了解到了雄安新区五年发展历程中的“快与慢”“新与旧”。今天来说一说“先与后”——“先植绿后建城,先地下后地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看看千年之城怎么用绿色和智慧夯实未来竞争力。

“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起笔开篇。乘着浩荡的春风,记者在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徐成立带领下,走进了“千年秀林”一处桃花盛开的地方。

徐成立:类似的春季开花比较好看的地方,这里有很多。一到七八月份,山桃结的小桃很多,枝条都压弯了。还有海棠,那果儿成串,它小但是吃着挺甜的。老百姓一到果熟的时候也成群结队的,大筐小筐往回拎,很幸福,妥妥的获得感!

2017年11月13号,雄安“千年秀林”工程栽下了第一棵树。截至到今年3月,雄安新区累计造林45.4万亩,230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

透过航拍镜头,春潮涌动的画面尽收眼底,桃花飘红、杏花飞雪、油松吐翠、国槐傲立……让记者意想不到的是,林中时不时还有吊车在作业,不是在植树,而是在移树。

徐成立:原来栽的时候四五公分粗,现在十来公分了。先行栽植的一些苗木,现在已经陆续应用到雄安新区道路绿化,公园建设。用咱自己的苗,建咱雄安自己的城市,效果非常好。

雄安集团生态公司技术总监徐成立介绍说,先植绿、后建城,这是雄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生长之路,植树造林比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要早两年,规划在先。当“建设者”前,先当“种树人”。

同时,雄安新区创新理念,提出“尊重自然、尊重生命、营造近自然森林”,就是在适度人为干预下,坚持采用原生冠苗,打破行列式的栽植方式,采取自然随机式散点种植,实现森林自我调节,自我更新。最关键的是,先栽小树,多栽本地树种,形成“多快好省”的局面。

徐成立:多,40来万亩,2000多万株,200多个树种,当地的柳树、槐树、白蜡、梓树、楸树、栾树,乡土优质树种,全部都有;第二快,运距近,能够实现当天起挖,当天栽植好;第三是好,先栽小树,成本也低,经过三四年在新区的种植,有个驯化过程,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而且原生冠,一个丰满的树干一直往上长,这种苗子在全国都不好找;第四就是省,因为运距近,一开始栽小苗成本也低,用这个苗支持新区内部的城市建设,这不就省钱吗?!

先与后,还体现在城市建设层面。有设计师把雄安比作白洋淀边的一棵大树,城市的主体是树的躯干。迎着这座枝繁叶茂的“绿城”,记者随后沿着“主干”来到“大树”的根部,探访了“先地下后地上”规划理念带来的成果——纵横交错的地下管廊。

李金粼是雄安新区综合管廊运维管理项目的一名驻场负责人,他从容东片区金湖未来城附近带记者驱车进入管廊,只见里面宽敞笔直,灯光明亮。

行驶一段距离后,李金粼下车来到他日常巡查的工作层,指着墙上的示意图说,管廊分主廊和支线,主廊配有物流通道,通道下面是舱室。容东片区的管廊是“一环七支”的布局。

李金粼:“一环七支”,一环里就是这种构造,有两层,咱现在在上面的物流层,就是刚才停车的那里。主廊是加着物流通道,支线上就只有舱室,就是下面你要看到的。

记者:有电力的,水信的,能源舱就是供热的。

李金粼:还有燃气舱,两舱的就只有综合和能源就是热力,五舱六舱多就多在了电力舱。

综合管廊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生命线工程,在雄安就是未来之城的“大动脉”。相较于传统管廊各舱室独立设置,不能充分利用舱室空间,照明、监控报警等附属设施无法共享等问题,雄安新区综合管廊在设计和施工中借鉴国外的建设经验,提出共舱理念,实现管线集约、运维共享,破解了传统管廊独立舱室数量多、运维成本高等难题。

尽管如此,目前李金粼和队员每天的步数仍保持在一万四五左右。记者跟他顺着楼梯,随后下到了综合管廊的舱室层。

李金粼:管廊属于有限空间,就是密闭空间,进来先看环境、温度是否达标,如果不达标先进行通风,运维主体是干这些,然后下面廊里还有附属设施,主要有几大系统:监控报警系统,比如氧气、温湿度,物联网系统,安防系统有电子井盖,通讯系统有对讲机、电话,消防排水等等,我们负责这些系统的日常维护。

巡检过程中,记者又遇到了参与过管廊建设的刘羽涵。身为雄安集团基础建设有限公司容东片区项目经理,他介绍说,这里的综合管廊平均埋深在14米左右,物流通道层宽约14米,高七八米,最宽处相当于双向四车道。

刘羽涵:管廊的理念当时就是说利用地下空间,系统化、集约化、智慧化地把这些管线落地。容东的管廊燃气是入廊的,我们可以看到隔壁舱室就是燃气舱,全国各地有些地方燃气没有入廊。跟其他地方的差异是多了一个物流,它俩共构共建的,将来蔬菜是直接进小区的,包括小区产生的垃圾都是走无人驾驶的物流车。

未来5G技术将在管廊被充分运用。物流车辆在地下自动卸货、装货之外,智能机器人还可以对能源、电力、通讯、供水等舱室完成巡检,这样可以大大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困扰大家的“城市病”比如交通拥堵,“空中蜘蛛网”“马路拉链”等将不复存在,新区的人居环境会更美观、更安全、更高效。

这一切都离不开先与后的规划理念。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规划组组长肖艳明坦言,千年大计,始于规划。

肖艳明:雄安新区建设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坚持谋定后动,坚持规划引领,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确保规划理念和要求真正变为一张张“路线图”和“施工图”。磨刀不误砍柴工,在“1+4+26”规划体系的指导下,新区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美好蓝图雄安画卷徐徐铺展。

记者|王谦

【#北京丰台火车站开通倒计时#!#看百年老火车站如何华丽蜕变#】经过三年多紧张施工,百年老站——丰台火车站进入开通倒计时。新中国成立后,这座火车站曾担负客、货运输重任,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旅客从这里北上南下,数以吨计的生产、生活资料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如今,经历了127年风风雨雨的丰台火车站将迎来华丽蜕变,以现代化面貌焕发新活力。

全国物资运输的中转站

丰台火车站始建于1895年,是北京城的第一座火车站。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首都的重要门户,丰台火车站不但是京汉、京山、京包等几条华北主要铁路干线的交接点,也是一个较大的编组站。

北京日报1953年11月4日2版《找出窍门改进工作为国家创造大量财富》记载,丰台火车站是一个主要的中转站,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旅客从这里换车,北上或南下。北京火车站每天有15趟列车把去太原、西安、武汉、广州等地的旅客送到丰台火车站换车。曾有一度,每天要给丰台站挂15辆预留车,有时挂到30多辆,以便旅客在丰台火车站上车时乘坐。

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年代,丰台火车站在货物运输方面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每天约有5000辆车皮装载着各种建设器材和生活资料,从祖国各个矿山、工厂、城市、农村出入这里,运往各地,支援祖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供应人民生活需要。

据北京日报1955年2月28日1版《日益繁忙的丰台车站》报道,每天,丰台火车站蛛网般的调车线路上,一列列火车穿梭来往;六台调车机车忙着进行车辆编组、解体,调度室里,数十部电话机、报话机和无线电台昼夜不停地发出信号,报告着华北地区成千上万个地方的物资要南调或者北运了。站长室的成绩揭示牌上写着:2月17日,出入货车5480辆。再加上580辆经过的客车,平均每14秒钟就要进出一辆车。1954年,丰台火车站每天平均出入车辆4700辆,1955年1月每天平均增加到4800多辆。而新中国成立前,这个华北的车运中心,每天出入的车辆最多也没超过1500辆。

资料记载,1951年到1954年,从黑龙江、吉林等省经丰台火车站运进内地的木材有2700多万吨。鞍山钢铁公司经丰台火车站运往重庆的钢坯,如果轧成钢轨能铺设好几条成渝铁路。西北玉门油矿等处的原油及其制品,也经过丰台火车站运往东北。此外,每天还有大量广东、广西盛产的甘蔗、香蕉和橘子经丰台火车站转运北方各地。

修建全国第一座驼峰调车场

伴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丰台火车站来往的列车对数一天天增多,调车任务也日见频繁。再加上丰(台)沙(城)线和集(宁)二(连)线正式通车以及京汉复线的逐段修建,丰台火车站的业务大量增长。如此一来,原有调车场的线路和各种设备就无法满足运输和调车任务的需要了。

1955年9月,我国铁路上的第一座新型的调车场——驼峰调车场在丰台火车站西侧开工建设。这种利用带有坡度的线路进行调车作业的调车场,是铁道部设计总局等单位在外国专家帮助下设计的,计划建设总面积400万平方米,铺设141公里线路,同时安装新的通讯、信号等设备。(1955年9月3日《北京日报》1版,《我国第一座新型的驼峰式调车场在丰台车站西侧开工兴建》)

然而,因为技术等原因,这座“洋驼峰”调车场到1958年7月也未能投入生产。面对紧张的运输任务,丰台火车站尝试着先修建了三个“土驼峰”调车场,也就是用机车顶着几十节车皮到驼峰上,利用坡度,使车皮分别自动滑到原有的11条股道上去。试验证明,利用驼峰调车场编组、解体一列34节车皮的列车只要10分钟就够了,和过去要用机车拉着34节车皮分到各条股道比较,能缩短25分钟。(1958年7月3日《北京日报》2版,《五天内调车能力猛增一倍》)

后来,丰台火车站又在“土驼峰”调车场顶上装设了信号机,调车机车司机根据信号机上信号灯的指示,决定机车推行速度。车辆需要溜放得远,速度就加快,反之就放慢。为了解决人力刹车问题,丰台火车站还在“土驼峰”调车场线路上装设了刹车装置——铁鞋,为“土驼峰”逐步自动化打下了基础。

据北京日报1959年12月17日2版《“土驼峰”变洋“洋驼峰”土用》记载,当丰(台)双(桥)线通车以后,丰台火车站运输任务更重了,“洋驼峰”调车场需要尽快投入生产。但是,当时“洋驼峰”调车场的车辆缓行器等机械化和电气设备尚未备齐。在紧急任务面前,铁路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成立了“洋峰土用”小组,结合“土驼峰”经验,降低峰顶高度,同时利用“土驼峰”的一些装置,终于让“洋驼峰”投入使用了。

丰台站“刮胡子洗脸”换新容

上世纪80年代,丰台火车站依旧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进京列车从丰台火车站开出后,车厢里就会响起播音员亲切的声音:“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就要到了……”车上的旅客,特别是第一次进京的客人,都伸着脖子朝窗外看,想一睹首都丰姿。然而,火车站及沿线的环境有些不尽如人意。

据北京日报1986年8月12日1版《北京的大门口该清扫了》报道,火车进入市区的路上,旅客从车厢左侧往远处看,北京是美的,彩电中心、军博大楼、广播大厦等雄伟建筑在绿树婆娑中闪现出各自的身影;可是往车厢右侧看,或是把目光收拢来,往近处瞧,路两旁杂草丛生,树木稀疏,垃圾堆、臭水坑时而掠过。

北京铁路沿线两侧脏、乱、差与首都地位不相称,为改变这种状况,市政府要求相关部门限期整顿。那时候,丰台火车站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干部职工清除站内垃圾600多吨、杂草47000余平方米,拆除简陋建筑物15处,清理散乱煤堆11处。同时,建筑物的外立面也进行了粉刷。经过近两个月的“刮胡子洗脸”,丰台火车站呈现出新的容貌。(1986年10月29日《北京日报》1版,《丰台站“刮胡子洗脸”》)

从丰台进京一步一好景

城市环境是城市形象最直观的反映,也是一个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1998年11月,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整治城市环境,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把北京建成环境一流、设施一流、景观一流,既保留古都特色又具有现代化大都市风貌的首善之区。2001年,北京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实施“进京第一印象工程”,整治范围包括首都机场、北京区域内各火车站及其周边。

为彻底改变铁路、公路沿线及周边的环境卫生,丰台区将“进京第一印象工程”的重点放在对5条进京铁路、4条主要进京公路和2个火车站、6个长途汽车站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据北京日报2001年2月19日8版《铁路沿线环境改观》报道,2月的一天,丰台火车站至北京南站7.8公里长的铁路沿线人头攒动,丰台区各界群众和驻区部队5万余人参加了“清洁城市”大型公益活动,大搞环境卫生。在当天的活动中,共清运垃圾渣土1596吨,捡拾白色污染物1257公斤。

为了避免环境整治后出现脏乱反弹现象,有关部门决定将铁路沿线两侧30米内建设成一条绿色进京长廊。2002年,由北京站经北京南站至丰台火车站客运铁路沿线两侧30米绿化带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已开始实施。17公里长的铁路沿线,树种、树形、色彩分段变化,全线绿化布置四个景区、六个景点,形成景观韵律。作为“进京第一印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的“绿色走廊”让进京旅客感受到一步一个好景致。(2002年7月17日《北京日报》5版,《进京旅客一步一好景》)

百年老站迎来大规模改扩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丰台火车站的运输功能渐渐削弱,昔日繁荣不再。2010年,丰台火车站的改扩建提上了议事日程。

据北京日报2010年6月18日7版《丰台火车站本周日停办客运业务》报道,丰台火车站从2010年6月20日起停办客运、行包托运等业务。当时,这座火车站是京广、京九、京沪等线路的必经站,每日有30余列列车从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站始发会途经丰台站停车。在此之前,铁路部门已成立丰台火车站改造工程筹备组,专门研讨火车站的改造方式、规模、定位等。

2017年,历经10年打磨的丰台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通过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北京市政府的联合批复。2018年9月,丰台火车站改扩建工程站房部分破土动工。按照设计方案,新丰台火车站总建筑面积达39.88万平方米,地上三层(局部四层)、地下三层,是国内首个采用普速、高速双层车场设计的铁路枢纽,其中,普速车场设有11台20线,高速车场设有6台12线。(2018年9月2日《北京日报》2版,《新丰台站破土动工》)

2020年8月30日18时36分,随着一声嘹亮的火车鸣笛声,K5222次列车从丰台站站房内顺利通过。丰台站站前过渡工程京沪线、京广线拨接施工完工通车。原本从丰台火车站北侧通行的京沪、京广普速线截断后拨接入丰台火车站。2021年5月,新丰台火车站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随后,进行了室内外精装修。

目前,新丰台火车站已具备开通条件。开通运营后,新丰台火车站将承担京广高铁、京港城际、京九客专以及丰沙、京原、京沪线及市郊铁路的始发终到作业,与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等北京铁路枢纽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完善首都综合交通体系。届时,这座拥有127年历史的百年老站,将为旅客带来全新的铁路出行体验。(2022年3月16日《北京日报》4版,《丰台站完成拨接施工具备开通条件》)@北京晚报 记者 贾晓燕

#新浪看点##财经##今日看盘##股票##投资##A股##今日关注#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这样建(经济新方位)】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作出哪些部署?有哪些亮点?记者采访了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

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

“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是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内涵,也是对能源系统如何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主要从3个方面推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十四五”时期将从战略安全、运行安全、应急安全等多个维度,加强能源综合保障能力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30亿千瓦。

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56.8%,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十四五”时期,重点做好增加清洁能源供应能力的“加法”和减少能源产业链碳排放的“减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模式。

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发挥好科技创新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推动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全面提升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规划》提出,锻造能源创新优势长板,强化储能、氢能等前沿科技攻关,实施科技创新示范工程。

加强能源自主供给能力建设

“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供应保障基础不断夯实,原油产量稳步回升,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量超100亿立方米,油气管道总里程达17.5万公里,发电装机容量达22亿千瓦,西电东送能力达2.7亿千瓦。但还是出现电力、煤炭、天然气等供应时段性偏紧的情况。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分析,“十四五”时期,能源消费仍将刚性增长,能源保供的压力持续存在,“下一步将坚持‘立足国内、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强化储备’的原则,加强能源自主供给能力建设,确保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平稳有序。”

一是着力增强能源供应能力。一方面做好增量,把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好,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另一方面稳住存量,发挥好煤炭、煤电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有序释放先进煤炭产能,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支撑性、调节性的先进煤电,着力提升国内油气生产水平。

二是加快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提升能源资源配置能力,做好电网、油气管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电力和油气跨省跨区输送通道建设。建立健全煤炭储备体系,加大油气增储上产力度,重点推进地下储气库、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储气设施建设,提升能源供应能力弹性。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存量通道输电能力提升4000万千瓦以上。到2025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21万公里左右;全国集约布局的储气能力达到550亿至6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量的比重约13%。

三是加强能源应急安全保障能力。既要加强风险预警,建立健全煤炭、油气、电力供需预警机制,还要做好预案、加强演练,提高快速响应和能源供应快速恢复能力。

受能源资源禀赋影响,我国能源生产消费逆向分布特征明显。我国中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比重超70%,生产量占比不足30%,重要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西电东送、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的能源流向格局。《规划》从推进西部清洁能源基地绿色高效开发、提升东部和中部地区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水平等方面对能源生产布局和输送格局作出统筹安排。

西部地区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比较丰富,要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把发展重心转移到清洁能源产业,重点建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等为重点,加快发展分布式新能源、沿海核电、海上风电等,依靠清洁能源提升本地能源自给率。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

《规划》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如何落实好这一目标?

能源消费侧看,《规划》着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完善能耗“双控”与碳排放控制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十四五”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实施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行动,着力提升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能效水平,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格控制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全面深入拓展电能替代,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

例如,《规划》提到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等领域应用,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全面推动车桩协同发展,开展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场站试点示范。

能源供给侧看,考虑到非化石能源主要以电的形式利用,为了支撑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左右的目标,《规划》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十四五”期间提高5.8个百分点。

展望2035年,《规划》还提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4日 02 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第46人到案!“百名红通人员”徐雪伟回国投案自首
  • 复旦大学长江学者钟扬教授不幸车祸去世,他倒在了为人类寻觅种子的路上!
  • 李晨范冰冰见家长了,你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 父女考入同校同专业 男友跟父亲同一宿舍......
  • 小米校招风波道歉能否平众怒 对涉事员工通报批评
  • 从南北“稻香村”之争讲申请注册商标的法定程序
  • 早报 | 又一韩国品牌撤出中国,易买得退出中国;乐视金融30亿并入乐视致新
  • 奥巴马1年赚4亿
  • 听说瑞士售卖山区空气,我能说的只有羡慕
  • 加班10天给10万!员工竟然表示:我没兴趣!
  • 惊呆了!免费门票无限送,5·1相约襄阳贾洲生态园国际灯光节!!
  • 7个“舅官”轮番劝酒,结果姐夫被劝进班房……
  • 四名年轻人不务正业,竟在人民广场干起这样的勾当……
  • 惊爆!“壹久行”荆州街店开业大酬宾,100元=1000元?
  • 不可思议!襄阳男子吸毒后产生幻觉捅伤5岁儿子....
  • 丢死人!这群襄阳人在这个路口干这种事!
  • 开电脑时小心!勒索病毒肆虐全球,教你这样防范!
  • 热吗?你需要去襄阳这些“避暑圣地”冷静一夏!
  • 油卡、加气卡充多少送多少!襄阳车主有福啦!
  • 真心赞!宝马车主修车苦等俩月,襄阳这家4S店竟提供这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