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同心共筑美好开封# 【书写开封美丽画卷——访开封市市花菊花、市树国槐首倡者屈春山】#豫见开封城事#

【开栏的话】从1983年首次成功举办到升级为省级花会、更名为文化节、升格为国家节会,今年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迎来了40岁生日。菊花是开封织出的“金缕衣”,处处彰显着开封的历史、文化、民俗和精神;菊花文化节是开封锻造的城市“聚宝盆”,孕育了菊花产业、提升了城市形象、带动了文化旅游、助推了经济发展。从最初的自栽自赏、自娱自乐,发展到如今影响波及海内外的国家级节会,开封菊会走过了怎样的历史、取得了哪些成就、经历了哪些飞跃、留下了哪些难忘瞬间?本报今日起推出《菊花文化节40年·难忘瞬间》专栏,专访讲述人、见证人,听他们讲述菊会的难忘瞬间和背后的动人故事。

提起开封市市花菊花、市树国槐和菊会,那就不能不提其首倡者屈春山,不能不提他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菊花之于开封,菊会之于开封,在82岁的屈春山心中有着清晰的脉络。10月18日,在屈春山家中,他向记者讲述开封菊会从孕育到呱呱坠地的全过程。

一篇散文带来的“蝴蝶效应”

屈春山的书房里珍藏着一盘磁带,上面写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82年10月22日的《祖国各地》栏目”。将磁带放入录音机,摁下播放键,他的散文力作《烂漫秋花胜似春》便清晰地在房间里回荡。当年正是这篇文章,犹如投石入湖激起千层浪,引发令人始料未及的“蝴蝶效应”。

时钟拨回到1981年。当时,开封地区和开封市尚未合并,屈春山任开封地区群艺馆副馆长、开封地区文联副主席,同时担任《遍地红花》文艺杂志(《中岳》文艺杂志前身)主编。这位土生土长的开封尉氏人、河南大学1964届毕业生,在《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工作多年后再度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痴爱故乡一草一木的他,把在禹王台公园菊展中看到的美好景色精心提炼,挥笔写就《烂漫秋花胜似春》,对大立菊、悬崖菊、多头菊等品种菊作了大量的铺陈描绘,华丽的辞藻、唯美的意境,读之令人神往。此文一出,即被当时最权威的《散文》杂志刊登(1981年第9期)。

1982年10月24日,《烂漫秋花胜似春》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风光》栏目播出,在自古酷爱养菊的开封人民中引发叠加的正面效应,“把菊花定为市花”“举办菊会”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1983年5月,市政府正式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关于提请开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命名菊花为“市花”和确定“菊花花会”的议案》。同年5月27日,开封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议案,决定命名菊花为开封市市花,同时确定在当年秋季举办首届菊会。

身体力行 让开封菊花名扬天下

“黄花遍国中,汴菊最为名。”开封的菊花凭什么独尊荣宠?如何让开封菊会一炮打响?一连串难题摆在屈春山面前。他引经据典,借助绵延千载的文化渊源为开封菊花正名、为开封冠名“菊城”奠定基础,让开封菊花享誉全国。

1983年,屈春山在散文《菊城赋》(发表在1983年文学刊物《奔流》)中提出了“菊城”开封的概念。此后,他出版散文集《开封画卷录》并撰写、编纂《宋都风情》《咏菊诗选》等专著,系统论述了各地菊花与开封的渊源,将开封菊花的正统地位巩固确立下来。他的论著经过中央电视台《中国风》《走遍中国》栏目播出后,形成了广泛持续的影响。

由于菊花傲霜绽放的品格与开封的城市精神完美契合,开封菊会成为反映开封城市形象的窗口。1983年10月,开封地区撤销,屈春山调任开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菊会。从摆放到布展,他事必躬亲。屈春山还特意在开封首届菊会筹备时增设了书画笔会,借助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的表达手法,将开封首届菊会装扮得大气丰满。开幕式上,他以主持人身份向国内外嘉宾介绍开封首届菊会,由此掀开了开封菊会的辉煌篇章。

笔耕不辍 书写大美开封

除了菊花、菊会,屈春山也是国槐作为开封市“市树”的首倡者。“我认为,国槐作为开封市‘市树’,是当之无愧的。古老的‘沙城’,由于国槐的掩映,变成了一片瑰丽的绿洲。”1983年,屈春山在散文《“沙城”国槐》中这样写道。这篇散文经过广泛传播后,1985年2月26日被《中国环境报》转载,并被评为全国“祖国环境美”有奖征文二等奖。

“今年6月30日,开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作出决议,命名国槐为开封市市树,30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从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我特别高兴!”说到这里,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眼中闪着光。

从菊花、菊会再到国槐……屈春山把对开封这座城市的热爱诉诸笔端。正如他在《我是开封人》中写的那样:“我热爱开封,她是我的故乡。她的乳汁哺育了我,是我的根之所在,是我生活的基地、创作的源泉。我要用手中的笔,描绘出今日开封的壮丽画卷。”全媒体记者 李晨翀

#上下同心共筑美好开封# 【书写开封美丽画卷——访开封市市花菊花、市树国槐首倡者屈春山】#豫见开封城事#

【开栏的话】从1983年首次成功举办到升级为省级花会、更名为文化节、升格为国家节会,今年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迎来了40岁生日。菊花是开封织出的“金缕衣”,处处彰显着开封的历史、文化、民俗和精神;菊花文化节是开封锻造的城市“聚宝盆”,孕育了菊花产业、提升了城市形象、带动了文化旅游、助推了经济发展。从最初的自栽自赏、自娱自乐,发展到如今影响波及海内外的国家级节会,开封菊会走过了怎样的历史、取得了哪些成就、经历了哪些飞跃、留下了哪些难忘瞬间?本报今日起推出《菊花文化节40年·难忘瞬间》专栏,专访讲述人、见证人,听他们讲述菊会的难忘瞬间和背后的动人故事。

提起开封市市花菊花、市树国槐和菊会,那就不能不提其首倡者屈春山,不能不提他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菊花之于开封,菊会之于开封,在82岁的屈春山心中有着清晰的脉络。10月18日,在屈春山家中,他向记者讲述开封菊会从孕育到呱呱坠地的全过程。

一篇散文带来的“蝴蝶效应”

屈春山的书房里珍藏着一盘磁带,上面写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82年10月22日的《祖国各地》栏目”。将磁带放入录音机,摁下播放键,他的散文力作《烂漫秋花胜似春》便清晰地在房间里回荡。当年正是这篇文章,犹如投石入湖激起千层浪,引发令人始料未及的“蝴蝶效应”。

时钟拨回到1981年。当时,开封地区和开封市尚未合并,屈春山任开封地区群艺馆副馆长、开封地区文联副主席,同时担任《遍地红花》文艺杂志(《中岳》文艺杂志前身)主编。这位土生土长的开封尉氏人、河南大学1964届毕业生,在《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工作多年后再度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痴爱故乡一草一木的他,把在禹王台公园菊展中看到的美好景色精心提炼,挥笔写就《烂漫秋花胜似春》,对大立菊、悬崖菊、多头菊等品种菊作了大量的铺陈描绘,华丽的辞藻、唯美的意境,读之令人神往。此文一出,即被当时最权威的《散文》杂志刊登(1981年第9期)。

1982年10月24日,《烂漫秋花胜似春》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风光》栏目播出,在自古酷爱养菊的开封人民中引发叠加的正面效应,“把菊花定为市花”“举办菊会”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1983年5月,市政府正式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关于提请开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命名菊花为“市花”和确定“菊花花会”的议案》。同年5月27日,开封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议案,决定命名菊花为开封市市花,同时确定在当年秋季举办首届菊会。

身体力行 让开封菊花名扬天下

“黄花遍国中,汴菊最为名。”开封的菊花凭什么独尊荣宠?如何让开封菊会一炮打响?一连串难题摆在屈春山面前。他引经据典,借助绵延千载的文化渊源为开封菊花正名、为开封冠名“菊城”奠定基础,让开封菊花享誉全国。

1983年,屈春山在散文《菊城赋》(发表在1983年文学刊物《奔流》)中提出了“菊城”开封的概念。此后,他出版散文集《开封画卷录》并撰写、编纂《宋都风情》《咏菊诗选》等专著,系统论述了各地菊花与开封的渊源,将开封菊花的正统地位巩固确立下来。他的论著经过中央电视台《中国风》《走遍中国》栏目播出后,形成了广泛持续的影响。

由于菊花傲霜绽放的品格与开封的城市精神完美契合,开封菊会成为反映开封城市形象的窗口。1983年10月,开封地区撤销,屈春山调任开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菊会。从摆放到布展,他事必躬亲。屈春山还特意在开封首届菊会筹备时增设了书画笔会,借助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的表达手法,将开封首届菊会装扮得大气丰满。开幕式上,他以主持人身份向国内外嘉宾介绍开封首届菊会,由此掀开了开封菊会的辉煌篇章。

笔耕不辍 书写大美开封

除了菊花、菊会,屈春山也是国槐作为开封市“市树”的首倡者。“我认为,国槐作为开封市‘市树’,是当之无愧的。古老的‘沙城’,由于国槐的掩映,变成了一片瑰丽的绿洲。”1983年,屈春山在散文《“沙城”国槐》中这样写道。这篇散文经过广泛传播后,1985年2月26日被《中国环境报》转载,并被评为全国“祖国环境美”有奖征文二等奖。

“今年6月30日,开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作出决议,命名国槐为开封市市树,30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从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我特别高兴!”说到这里,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眼中闪着光。

从菊花、菊会再到国槐……屈春山把对开封这座城市的热爱诉诸笔端。正如他在《我是开封人》中写的那样:“我热爱开封,她是我的故乡。她的乳汁哺育了我,是我的根之所在,是我生活的基地、创作的源泉。我要用手中的笔,描绘出今日开封的壮丽画卷。”全媒体记者 李晨翀

莫言《晚熟的人》中有这么一个场景。
在一次宴会上,来赴宴的人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更有将军、高官。
准备吃饭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突然抢到台上,要过话筒就大声介绍自己:
“各位领导,我是诗人金希普……今年一年,我就在全国一百所大学做了巡回演讲,出版了五本诗集,还举办了三场诗歌朗诵会……”
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纷纷起立鼓掌。
没想到这个小小县城,还出了这么一号人物。
他春风得意,控制不住自己,便要给大家现场作诗:“大馒头大馒头,洁白的大馒头,芬芳的大馒头,用老面引子发起来的大馒头,家乡土地生长出来的大馒头......”
一首“馒头诗”让所有人惊掉了下巴,全场都发出一片笑声。
一位高官看不下去,赶紧下令上菜,转移了话题,这场闹剧才因此结束。
生活中,经常能碰到一类人,时时刻刻想要出风头。
他们只要取得一点成就便开始身心膨胀,360度地给自己打光。
可炫耀的光,不仅不会照亮别人,反而让人觉得刺眼。#国学智慧# #国学知识# #人生感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梁宋访道求仙,东鲁相见……自那之后,他们的生活就交错在了一起,但嗜酒成性的他,再未说过那句话,任子美苦苦等待了三十多年,时至今日,往事不堪回首,尽管太白的脸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偷笑]自贪睡睡和不守时,都将成为你工作作和事业业上的绊脚石,任何时候都一样。#教育# #论文查重#给年轻人10个忠告:1.眼
  • 今日分享:日常餐| 手撕鸡/豆包/炸虾/枸杞红枣白粥/鸡蛋/绿番茄/ ————ʕ·͡ˑ·ཻʔ♥︎ ——— 【想对自己说】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
  • 所以美国现阶段给乌克兰的要求就是,打可以,让北约提供武器也可以,但基辅必须要保证自己的炮弹不能进入俄罗斯。一直以来,乌克兰都希望能够获得美国的F-16战斗机ic
  • B) 女孩子还有第二个胃,甜点什么的吃饱了还能继续吃C) 每天都要喝奶茶(给她起了个外号:奶茶小仙女哈哈哈哈)D) 女孩子也喜欢裸睡,还喜欢抱着东西(同居后知道
  • #热门小说推荐[超话]#【玄幻合集】4️⃣《阴妻来袭:鬼帝的宠后》作者:小酒窝文案:  我被迫嫁给镇上的刘千户,却在大婚当天,被一只鬼给睡了,还口口声声说我是他
  • 发表在4月26日的《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讲述了科学家们对鹿群感染新冠病毒的一系列研究,包括病毒是如何进入鹿体内,当病毒在鹿群之间传播时发生了什么,以及这些感
  • #女孩帮助女孩# 今日你袖手旁观,无视作恶,这就是纵容犯罪,那就祝你日日行大运,亲人朋友所有在意的人一辈子都碰不到这种糟糕的事情!#人民日报评唐山打人# 每一个
  • 本想跟6.1说一下借过,可它却留住了我,还让小朋友带给了我满满的感动,他今天从早开始就帮我拿东西,放学回来水杯大包小包都拎着,连车钥匙都不让我拿~睡前还给我说:
  • 4、梵蒂冈博物馆:世界上最小国家的博物馆,虽然面积仅为故宫的1/13,但展览路线长达6公里,千百年来历任教皇所收集的各地珍宝罗列其中(图12-15)(1)拉奥孔
  • 我妻子找镇政府要个说法,政府工作人员推脱不给我们解决,说让我们告去,我的房子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政府部门同意、由家里已过世的父母修建的,在我孩子上中学前,一直是
  • 来源咨询快车车家湾209国道项目部经理王鑫隐瞒、瞒报死亡事故 网传:2022年3月26日中午,山西吕梁离石区车家湾山西路桥209国道改线第工程项目部发生一起
  • PS:我以后有钱了也要去加拿大买座小岛 没事儿去度假玩 只是不知道这个愿望有没有可能实现啊 [并不简单]#宣娜同人文[超话]#《不该》大结局前篇,实在是没法一次
  • 6月3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对各地提出明确要求,高校严格落实防控政策要求要精准落实离校返乡学生健康管理。有疫情的地区,高校内如果没
  • 活动将按照区县推荐、市(州)把关、省级评选的程序,省委组织部、住建厅结合公示情况,综合确定2021年四川省基层治理百佳示范小区,联合发文进行确定命名,并给予获评
  • ❗女生想要离婚,得到的是“为了孩子忍忍”“你这么做很丢人”❌怎么没有人教男生不要去做这些恶心犯法的事?#sky光遇[超话]# ios随缘蹲个共号 太久没玩刚刚倾
  • 所以不要以时间来断定茶叶的好坏,如果是为了尝鲜,忍不住春天的诱惑,可以考虑先来一二两品尝一下,等到高山优质好茶下来,存上一些,毕竟绿茶最理想的品饮时间是在夏天,
  • 需要说明的是,枭神或者偏印,由于主动权不在自己手里,故此,不属于动星;但是阴阳异性之生,也具有一定的不安分状态。 故此,适宜动中取财,获得功名的人,就是八字中
  • 李白特有的想象和夸张,把蜀道的高峻写得让人快要窒息,更要命的还是把蜀道的阴森险要写得让人胆战心惊,开辟之初“地崩山摧壮士死”还只是遥远的传说,沿途“悲鸟号古木”
  • 门子笑道:“不瞒老爷说,不但凶犯逃躲的方向我知道;并这拐卖之人我也知道;死鬼买主也深知道,待我细细说与老爷听:这个被打之人乃是本地一个小乡宦之子,名唤冯渊,自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