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生命是时空的意外产物吗?】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近日刊登题为《生命是空间与时间的意外产物》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艾伦·莱特曼。文章摘编如下:
和地球上的许多人一样,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第一批照片让我感到着迷:花边状的星系旋臂、星云的杏色细丝、爆炸恒星的残余物。韦布空间望远镜的任务之一是寻找宇宙中其他地方存在生命的迹象。这一任务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也许没那么大,但仍具有革命性。韦布空间望远镜通过分析穿过遥远行星大气层的星光来执行这项重大探索任务。每一种分子都会在穿过光线时留下自己的特殊印记,而一些分子——比如氧、二氧化碳和甲烷——表明下方这颗星球或许存在着生命形式。事实上,韦布空间望远镜已经在太阳系外的至少一颗行星上发现了二氧化碳存在的证据。

生命极其罕见
鉴于我们的星系中有着数十亿行星,而人类可观测到的宇宙中有着数十亿星系,很少有科学家认为,地球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尽管如此,找到宇宙中其他地方存在生命的确切证据将具有深刻的情感、心理、哲学和神学意义。这样的发现将促使人类重新思考我们的一些基本信念:我们如何定义“生命”?生命可能以哪些形式存在?生命来自何处?是否存在某种宇宙群落?

事实上,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宇宙中的生命非常罕见。几年前,我利用开普勒卫星的观测结果估算了可能存在宜居行星的恒星比例。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即使所有宜居行星上都存在生命,宇宙中以生命形式存在的物质占比也非常小:大约是10的18次方分之一。这就像戈壁滩上的几粒沙子。很显然,生命源于原子和分子的一种非常特殊的排列。
生命也许比这更罕见。20世纪7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布兰登·卡特指出,我们所在的宇宙似乎特别适合生命的出现。举例来说,假如把原子中心连接起来的核力稍微再弱一点,那么生命所需的复杂原子就永远不会形成。如果它更强一点,那么新生宇宙中的所有氢都会融合成氦。没有氢,水就不会存在,而大多数生物学家认为水是生命出现所必需的。另一个例子是:如果我们观测到的充满宇宙的“暗能量”(这是1998年发现的)更多一些,那么宇宙就会迅速膨胀,以致于物质永远无法聚集到一起形成恒星,而所有对生命来说必不可少的复杂原子要在恒星内部形成。但如果暗能量值稍小一些,宇宙就会以极快的速度膨胀和再坍缩,以至于恒星来不及形成。

卡特认为,我们的宇宙为生命的出现进行了完美微调,这被称为人择原理。该原理提出的一个深刻问题是:为什么?为什么宇宙要关心它是否含有生命物质?这个问题的一个答案是:宇宙是由智慧设计产生的,即我们的宇宙是由一个无所不能、目标明确的存在创造出来的,他希望宇宙中有生命存在。另一种更科学的解释是:我们的宇宙只是众多宇宙中的一个(即多元宇宙论),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核力强度、暗能量值以及其他许多基本参数。在大多数宇宙中,这些数值没有落在允许生命出现的狭窄范围内。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对生命友好的宇宙中,否则人类就不会出现。我们的存在——以及我们所处的宇宙本身——仅仅是个意外,是宇宙骰子的一次投掷。

遵循自然法则
类似的思路可以解释地球为何拥有如此有利于生命存在的条件: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就目前而言)、充足的氧气以供较高水平的新陈代谢。显而易见的解释是,有许多行星——即便是在我们自己的太阳系内——没有液态水、宜人的温度或富含氧气的大气,那些行星上没有生命。我们能在这里盖房子、写小说并询问关于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上,而这样的行星是极少的。总而言之,有生命的物质不仅在我们的宇宙中非常少见,在大多数可能的宇宙中似乎都不存在。

在卡特发表他的论文时,我正在康奈尔大学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在康奈尔大学,我遇到了许多科技领域的巨匠,比如埃德温·萨尔彼得、托马斯·戈尔德和汉斯·贝特。戈尔德1920年出生于维也纳,是一位理论天体物理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他并不特别擅长数学计算,却是一位聪明和大胆的直觉主义者。
1948年,戈尔德与其他天体物理学家合作,用一种叫作宇宙学“稳态”的理论来挑战大爆炸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宇宙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即使在扩张过程中(因为假定新物质不断被创造),它似乎也不会改变,稳态理论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戈尔德在1968年正确地假设,新发现的来自太空的脉冲无线电波是由快速旋转的中子星产生的。物理学家——尤其是戈尔德这样的理论物理学家——愿意相信,可能只有一个符合自然法则的宇宙,就像填字游戏只有唯一的解。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就能推算出为什么我们的宇宙是现在这个样子。
但同时也存在这样的可能:还有其他许多拥有不同特性的宇宙,同样的自然法则存在许多不同的解。这种可能性深深困扰着许多科学家。这有点像你走进一家鞋店,发现3码适合你,但6和11码竟然也适合你。

存在多少宇宙
现代物理学家以他们能够根据“第一原理”来计算一切而感到自豪。比如说,物理学家可以利用“能量守恒”原理,计算出球从3英尺(约合91厘米)高处落下时撞击地面的速度。能量守恒原理认为,封闭系统中的总能量是恒定的,尽管能量的形式可能发生改变。同样,能量守恒原理遵循一个更深层的原理,即“时间不变性”:自然法则不随时间而变化。
物理学家利用这些基本原理计算出天空的颜色、行星的详细轨道、电子中的磁性强度以及其他许多现象。但如果有许多不同的宇宙符合相同的起始原理和规律,那么我们所处宇宙的特性就变得无法估算。我们宇宙的一些基本特征必然带有随机性,但物理学家痛恨随机性。如果存在太多随机性,一切将变得无法预测。手推车可能会突然漂浮到空中;太阳可能有时升起,有时不升起;世界将变成一个可怕的地方。
多元宇宙概念还有一个更令人困扰的方面。即使其他宇宙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可能也无法证明或反驳它们的存在。从定义上讲,宇宙是一个独立的时空区域,我们无法向另一个独立的时空区域发送信号,即使是在无限的未来。因此,一个宇宙不能与另一个宇宙通信。

多元宇宙的假设只能是一种信念,它无法被证实。正如科学家不喜欢意外一样,他们也不喜欢被迫接受他们无法证明的事情。但此时此刻,多元宇宙和我们所处的这个奇异宇宙的其他方面对于人类来讲可能不光是未知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不可知的。尽管这样的观念违背了长期以来的科学传统,但它确实让我们看到自身的渺小,这对任何职业来说都是一剂良药。
并非所有科学家都接受多元宇宙假设。但有一点几乎是肯定的:我们宇宙中的生命是极其罕见的。我已经解释过,生命在空间领域是罕见的——只有一小部分物质以生命的形式存在。在漫长的宇宙发展史中,生命在时间领域也是罕见的。未来的某个时刻,也许在几千亿年后,当所有的恒星燃烧殆尽、所有的能源被耗尽后,我们宇宙中的生命将会走向终结——不仅仅是与地球上相似的生命,还包括其他形式的生命。“生命的时代”将成为过去式。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对我来说,它提供了一种与所有生命体的亲近感。生命是宇宙用以进行自我观察的唯一机制。生命就像沙漠上的几粒沙子,它是原子和分子的一种特殊排列,它试图理解并记录这种令人耀眼的存在。从有限但真实的意义上说,生命帮助赋予了宇宙意义。没有我们,宇宙将黯然失色。

【我家门前|“睡城”醒了 超大型社区治理抵达最细微民生诉求】迟伟琛清晰地记得“回天行动计划”的每一个时间节点,这些节点都曾出现在她与家庭成长轨迹的节骨眼儿上。

2018年,回天(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第一批普惠性幼儿园,落地在她家门口,也就是昌平区龙泽苑社区,解决了孩子入园的燃眉之急;2019年,随着北郊农场桥扩建、自行车专用路等交通网络的畅通,每周末,一家人终于不再为出行而犯愁;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为全家看病就医提供了更多保障和选择。

在这座城市的许多人看来,2018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至今已进行到第二轮的“回天行动计划”很庞大,它涉及63平方公里、85万人口,几年间投入了数以百亿计的资金。

而对回天地区的居民来说,该计划真正触及的环节都很细微,它关注社区外的交通、教育、医疗,也改变了社区内包括用水、绿化、健身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真实的“回天行动计划”连接着这个超大型社区中,太多的微小单元。计划中,85万人口并不是一个被虚化的庞大数字,政策和项目真正关乎到了每一个真切的个体。

9月23日,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副书记迟伟琛举着老照片,展示该社区2018年以前破损的水泥路面。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普惠园建到门前 我家是第一批受益者

在高楼层居民的视角下,繁密成片的植被像是挤进龙泽苑社区的一块切角蛋糕,成荫的杨树覆盖着东西向的中心路。这里有时很热闹,那是老人们在锻炼,孩子们在嬉戏。有时也很静谧,任凭百米外的地铁站,轨道列车呼啸而过,社区里,只听得到鸟叫,以及微风吹动时树叶的沙沙作响。

2011年,迟伟琛刚搬到这里时,居住环境与体验,与当下有着太多不同。那时,五环外的龙泽苑,曾一度让她感到偏远、荒凉。当时的回天地区,还被称为“睡城”—— 交通拥堵和不完善的基础设施,让这个超大型社区仅能负担起人们夜晚的睡眠,而真正的生活从不属于这里。

出行的不便,尚能忍受,等孩子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龄,来自教育的痛点,终于刺痛了她。“2018年,小区里私立幼儿园一个月的费用是2600多元,当时这个园区唯一的优势,就是离家近,除此以外,都是不能与其他幼儿园相比的。”

所幸的是,对回天地区来说,所有改变,也都在这一年开始。

当年8月,北京市政府对外发布了《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用三年时间,缓解交通拥堵、增强市政基础保障能力,有效满足地区新增入园入学需求,基本补齐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首批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不用等三年时光。事实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后百日内,回天地区10所私立幼儿园回收移交后,幼儿园已实现普惠性收费,共提供了2990个学位,收费也从每月2200元到6000元降至600元到750元。龙泽苑社区里的幼儿园,正是第一批移交的10所幼儿园之一,迟伟琛的小家庭,也是第一批受益者。

移交不只是形式上的。成为普惠园之后,幼儿园的管理更加规范,教师拥有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硬件设施也得到全面提升。尽管事情发生在五年前,孩子也已经步入小学,但迟伟琛每回提起这些,打心眼儿里觉得高兴、知足,“非常感谢”这句话,她说了很多遍,认真又郑重。

梦想照进现实 民生项目一个都不能少

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只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的开始。实际上,这一轮计划包括117个项目,涉及教育、医疗、文体、养老、交通等民生领域。

在迟伟琛的印象里,2018年以前,通往城区的道路好像永远都在堵车,车里的孩子与大人都承受着煎熬。“经常是一个小时过去了,连回龙观都没出去,所以我们当时非常不愿意开车出门。”

2019年,曾经的“堵点”北郊农场桥机动车道拓宽改造工程完工,全长6.5公里的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正式开通;2020年,“断头”十余年的昌平区林萃路实现全线贯通。回天地区“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和多层次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在孩子的童年时光里,迟伟琛曾无数次希冀,趁着空闲时间,带着孩子走进城区,走到郊外,看一看名胜古迹,寻一寻露水昆虫。过往的热情,总被拥堵的交通和一路哭闹所消磨,路通了之后,这些盼望也终于有了可以实现的路径,“幸福感一下子就提升了。”迟伟琛说,至此之后的每个周末,她的小家都有了新的盼头。

梦想继续照进现实。医疗方面,2018年,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项目开始改造,医疗条件和住院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工程和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妇儿中心项目也在持续推进。2018年以前,迟伟琛及家人一有头疼脑热,总爱往中心城区跑,2018年以后,就医需求基本都能在10分钟路程的三甲医院中得到满足。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内,老人在锻炼身体。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回天行动计划”所带来的改变,不只发生在社区之外。2019年,北京市17个委办局对接回天地区,承诺为这里的社区办一件实事。龙泽苑社区在北京市体育局的帮助下,重新翻新道路,“解锁”了社区中的650米塑胶健身步道,在社区南侧建起北京当时独一份儿的智能健身器材,绿植也在“回天行动计划”中被拨款补种。

“教育、医疗、交通、生活环境、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提升和改变。”迟伟琛细数着这些年来,曾目睹、亲历的种种变化,“这下齐活了。”她说不只是自己,所有在回天地区生活过的人,都看得到,亦能受益。

项目照拂个体需求 大中有小粗中有细

今年,“回天行动计划”进入第二轮。几年中,除了上述变化,公园化城市街区也初见雏形,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629公顷,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居民们的文化生活随着城市更新、规划建设、资源复合利用,进一步得到满足。

大项目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回天行动计划”并非仅存在于大项目中。回天地区以外的居民不会知道的是,这个计划实施以来,回天地区64个小区单位自备井置换、24个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任务也在最近几年完成,超过十万人因此受益;回天地区实现燃气基本全覆盖,不少多年未接燃气,仍在使用煤气罐的小区顺利接通了天然气。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书记伊然,记得那些因基础设施落后,而令人感到窘迫的生活瞬间:老旧小区水压不稳定,5层以上住户的燃气热水器从来打不着火;罐里的煤气说没就没,一顿饭刚点着火就断了气,等新的煤气罐送来,“黄花菜都凉了”。

“即便是小项目,也改善了太多人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社区街道的工作人员,是许多“回天行动计划”的终端执行者,负责计划落地的“最后一百米”、甚至是“最后一米”。这让伊然清楚地知晓,在宏观的大项目里,细微的小环节也能照拂到每一位居民。

伊然提到,2019年,社区外同成街上修建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时,曾拆掉了一座连接马路南北的过街天桥,导致社区居民每日到地铁站的步行距离,多出了约一千米,“早上的黄金时间,这得多耽误事儿?百姓的诉求多了,回天专班立即‘吹哨’,计划在同成街增设红绿灯、斑马线,方便通行。”

挪动一盏路灯,得路灯管理处出面。移一棵行道树,需要园林部门帮忙,道路两旁还涉及公交站、地下排水等问题。伊然记得,那天,相关部门30多名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这是一件需要各个部门统一协调的事儿,到了次日凌晨4点,马路开了‘口子’,工程迅速完工,居民也恢复了通行的便利。”

大项目在关注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更让伊然觉得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里,个体的诉求不会被虚化,也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决和回应。

八年“回天”蝶变 改变过去贯穿未来

从2018年8月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到2021年7月新一轮计划启动,回天地区的改变已经从过去贯穿至未来。

在看得见的成效背后,是大数据的应用,在超大型社区的治理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昌平区回天地区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数据统筹下,缓解道路拥堵,高效办理“接诉即办”,都离不开“城市大脑”的支撑。将平台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成果、整合跨部门的政务数据和民意诉求,都让治理变得更加精细、具体。

与此同时,帮助政府构建地区的精准认知、总结优势和短板、优化政府惠民项目执行路径,通过多渠道收集民意形成“共治”,也将问题和民意诉求转化为落地项目,协助政府形成了民呼我应的动态治理机制。

当下,回天地区“城市大脑”正在开发建设。大数据将为“回天行动计划”在基层治理、社区管理、交通出行、疫情防控、产业活力、综合检查执法等方面继续赋能,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系统和数据安全措施。

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显示,到2025年,回天地区将初步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届时,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将不断增强,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产业发展活力提升,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公共服务补齐缺口,社区治理水平也会持续提升。

对于如迟伟琛一样的居民来说,这么多年来,他们为这里的诸多“城市病”苦恼过,也一度让他们感到无望,是“回天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理出的头绪和眉目,让那些烦恼和苦闷都得到疏解,日子一天天有了盼头。迟伟琛说,她最初选择的小区,终于变成了理想中的家园。

好消息在这几年里纷至沓来,未来的美好生活似乎也并不遥远了。(新京报)https://t.cn/A6otfsiL

【我家门前|“睡城”醒了 超大型社区治理抵达最细微民生诉求】迟伟琛清晰地记得“回天行动计划”的每一个时间节点,这些节点都曾出现在她与家庭成长轨迹的节骨眼儿上。

2018年,回天(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第一批普惠性幼儿园,落地在她家门口,也就是昌平区龙泽苑社区,解决了孩子入园的燃眉之急;2019年,随着北郊农场桥扩建、自行车专用路等交通网络的畅通,每周末,一家人终于不再为出行而犯愁;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为全家看病就医提供了更多保障和选择。

在这座城市的许多人看来,2018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至今已进行到第二轮的“回天行动计划”很庞大,它涉及63平方公里、85万人口,几年间投入了数以百亿计的资金。

而对回天地区的居民来说,该计划真正触及的环节都很细微,它关注社区外的交通、教育、医疗,也改变了社区内包括用水、绿化、健身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真实的“回天行动计划”连接着这个超大型社区中,太多的微小单元。计划中,85万人口并不是一个被虚化的庞大数字,政策和项目真正关乎到了每一个真切的个体。

9月23日,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副书记迟伟琛举着老照片,展示该社区2018年以前破损的水泥路面。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普惠园建到门前 我家是第一批受益者

在高楼层居民的视角下,繁密成片的植被像是挤进龙泽苑社区的一块切角蛋糕,成荫的杨树覆盖着东西向的中心路。这里有时很热闹,那是老人们在锻炼,孩子们在嬉戏。有时也很静谧,任凭百米外的地铁站,轨道列车呼啸而过,社区里,只听得到鸟叫,以及微风吹动时树叶的沙沙作响。

2011年,迟伟琛刚搬到这里时,居住环境与体验,与当下有着太多不同。那时,五环外的龙泽苑,曾一度让她感到偏远、荒凉。当时的回天地区,还被称为“睡城”—— 交通拥堵和不完善的基础设施,让这个超大型社区仅能负担起人们夜晚的睡眠,而真正的生活从不属于这里。

出行的不便,尚能忍受,等孩子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龄,来自教育的痛点,终于刺痛了她。“2018年,小区里私立幼儿园一个月的费用是2600多元,当时这个园区唯一的优势,就是离家近,除此以外,都是不能与其他幼儿园相比的。”

所幸的是,对回天地区来说,所有改变,也都在这一年开始。

当年8月,北京市政府对外发布了《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用三年时间,缓解交通拥堵、增强市政基础保障能力,有效满足地区新增入园入学需求,基本补齐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首批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不用等三年时光。事实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后百日内,回天地区10所私立幼儿园回收移交后,幼儿园已实现普惠性收费,共提供了2990个学位,收费也从每月2200元到6000元降至600元到750元。龙泽苑社区里的幼儿园,正是第一批移交的10所幼儿园之一,迟伟琛的小家庭,也是第一批受益者。

移交不只是形式上的。成为普惠园之后,幼儿园的管理更加规范,教师拥有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硬件设施也得到全面提升。尽管事情发生在五年前,孩子也已经步入小学,但迟伟琛每回提起这些,打心眼儿里觉得高兴、知足,“非常感谢”这句话,她说了很多遍,认真又郑重。

梦想照进现实 民生项目一个都不能少

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只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的开始。实际上,这一轮计划包括117个项目,涉及教育、医疗、文体、养老、交通等民生领域。

在迟伟琛的印象里,2018年以前,通往城区的道路好像永远都在堵车,车里的孩子与大人都承受着煎熬。“经常是一个小时过去了,连回龙观都没出去,所以我们当时非常不愿意开车出门。”

2019年,曾经的“堵点”北郊农场桥机动车道拓宽改造工程完工,全长6.5公里的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正式开通;2020年,“断头”十余年的昌平区林萃路实现全线贯通。回天地区“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和多层次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在孩子的童年时光里,迟伟琛曾无数次希冀,趁着空闲时间,带着孩子走进城区,走到郊外,看一看名胜古迹,寻一寻露水昆虫。过往的热情,总被拥堵的交通和一路哭闹所消磨,路通了之后,这些盼望也终于有了可以实现的路径,“幸福感一下子就提升了。”迟伟琛说,至此之后的每个周末,她的小家都有了新的盼头。

梦想继续照进现实。医疗方面,2018年,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项目开始改造,医疗条件和住院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工程和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妇儿中心项目也在持续推进。2018年以前,迟伟琛及家人一有头疼脑热,总爱往中心城区跑,2018年以后,就医需求基本都能在10分钟路程的三甲医院中得到满足。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内,老人在锻炼身体。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回天行动计划”所带来的改变,不只发生在社区之外。2019年,北京市17个委办局对接回天地区,承诺为这里的社区办一件实事。龙泽苑社区在北京市体育局的帮助下,重新翻新道路,“解锁”了社区中的650米塑胶健身步道,在社区南侧建起北京当时独一份儿的智能健身器材,绿植也在“回天行动计划”中被拨款补种。

“教育、医疗、交通、生活环境、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提升和改变。”迟伟琛细数着这些年来,曾目睹、亲历的种种变化,“这下齐活了。”她说不只是自己,所有在回天地区生活过的人,都看得到,亦能受益。

项目照拂个体需求 大中有小粗中有细

今年,“回天行动计划”进入第二轮。几年中,除了上述变化,公园化城市街区也初见雏形,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629公顷,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居民们的文化生活随着城市更新、规划建设、资源复合利用,进一步得到满足。

大项目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回天行动计划”并非仅存在于大项目中。回天地区以外的居民不会知道的是,这个计划实施以来,回天地区64个小区单位自备井置换、24个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任务也在最近几年完成,超过十万人因此受益;回天地区实现燃气基本全覆盖,不少多年未接燃气,仍在使用煤气罐的小区顺利接通了天然气。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书记伊然,记得那些因基础设施落后,而令人感到窘迫的生活瞬间:老旧小区水压不稳定,5层以上住户的燃气热水器从来打不着火;罐里的煤气说没就没,一顿饭刚点着火就断了气,等新的煤气罐送来,“黄花菜都凉了”。

“即便是小项目,也改善了太多人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社区街道的工作人员,是许多“回天行动计划”的终端执行者,负责计划落地的“最后一百米”、甚至是“最后一米”。这让伊然清楚地知晓,在宏观的大项目里,细微的小环节也能照拂到每一位居民。

伊然提到,2019年,社区外同成街上修建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时,曾拆掉了一座连接马路南北的过街天桥,导致社区居民每日到地铁站的步行距离,多出了约一千米,“早上的黄金时间,这得多耽误事儿?百姓的诉求多了,回天专班立即‘吹哨’,计划在同成街增设红绿灯、斑马线,方便通行。”

挪动一盏路灯,得路灯管理处出面。移一棵行道树,需要园林部门帮忙,道路两旁还涉及公交站、地下排水等问题。伊然记得,那天,相关部门30多名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这是一件需要各个部门统一协调的事儿,到了次日凌晨4点,马路开了‘口子’,工程迅速完工,居民也恢复了通行的便利。”

大项目在关注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更让伊然觉得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里,个体的诉求不会被虚化,也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决和回应。

八年“回天”蝶变 改变过去贯穿未来

从2018年8月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到2021年7月新一轮计划启动,回天地区的改变已经从过去贯穿至未来。

在看得见的成效背后,是大数据的应用,在超大型社区的治理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昌平区回天地区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数据统筹下,缓解道路拥堵,高效办理“接诉即办”,都离不开“城市大脑”的支撑。将平台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成果、整合跨部门的政务数据和民意诉求,都让治理变得更加精细、具体。

与此同时,帮助政府构建地区的精准认知、总结优势和短板、优化政府惠民项目执行路径,通过多渠道收集民意形成“共治”,也将问题和民意诉求转化为落地项目,协助政府形成了民呼我应的动态治理机制。

当下,回天地区“城市大脑”正在开发建设。大数据将为“回天行动计划”在基层治理、社区管理、交通出行、疫情防控、产业活力、综合检查执法等方面继续赋能,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系统和数据安全措施。

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显示,到2025年,回天地区将初步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届时,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将不断增强,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产业发展活力提升,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公共服务补齐缺口,社区治理水平也会持续提升。

对于如迟伟琛一样的居民来说,这么多年来,他们为这里的诸多“城市病”苦恼过,也一度让他们感到无望,是“回天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理出的头绪和眉目,让那些烦恼和苦闷都得到疏解,日子一天天有了盼头。迟伟琛说,她最初选择的小区,终于变成了理想中的家园。

好消息在这几年里纷至沓来,未来的美好生活似乎也并不遥远了。(新京报)https://t.cn/A6otfsiL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说推荐# “啊——”蒙太一双手捂着被砸到的额头,“你要死是不是?口味:酸甜兼顾,相得益彰外观:收腰设计的瓶子很好看,掉到地上过,没有爆,材质结实亮点:找到了
  • 【2018075】我的三只小青蛙都不在家,都还不回来,寂しいな[泪]都去哪里啦,连个照片也不寄回来,不要我了吗[嘻嘻]間違えて食べさしたら、もう食べられないとい
  • 两站到atocha 三站到sol. 公交4分钟到大型的购物中心,24小时大乐福了,3分钟到LiDl、Mercadona超市,健身房,银行,这里绿化很好,有很多运
  • 李易峰小时候有多可爱,这张全家福很有年代感,但是能看出他的家境还是不错的。孙俪在成为钮祜禄前原来也是依偎在猛男Rain身边的娇羞小女生啊……细品之后发现娘娘出道
  • 随之而来的,还有关于黄帝的传说,世人以为:“缙云山旁有孤石,屹然干云……黄帝尝炼丹于此。#永远是个兵# 古诗词鉴赏画鼓声中昏又晓,時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
  • 客户认妙绿MOLV也就认了,可是涉及工程质量含糊其词,妙绿MOLV拒绝了这个109万的大单!“寄到你家的螃蟹一定是活的!
  • 其实做游戏本地化也是,同行多少都会有这种“梦幻初心项目”比如之前的猴岛,还有博德之门,当时博德之门出新作的消息一出来,我老大就敲我,问我认不认识接博德之门本地化
  • 优点:1.阿水是个甜妹,讲课很温柔,上课也属于准备蛮充分的,基本都是提前画好再上课做示范得的。3.团练期间也会讲一些简要的配色想法之类的,基本上跟画都能跟下来。
  • #八位堂# Super Nt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伟大的电视游戏机,全球首个 FPGA 逆向工程设计,提供 1080p 全高清硬解,零延迟,精准到每一个像素,Su
  • 今天,美食达人能能姐为我们推荐几种寒露时令美食,分别是:糖炒栗子、芋头马蹄糯米饭、白果虾球。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寒露时节吧~干货丨华夫红薯饼,你也可以秒变美食达人
  • “我在黄昏上写了一封书信,载着落日的余晖和银河的浪漫,寄给你,寄给温柔本身”“你在台上说着你的梦想,我在台下看着我的信仰”❤️@TFBOYS-易烊千玺 [鲜花]
  • 今天去拍彼岸花了 原图都丢这里了是昨天刷到了小红书然后一看地址不太远就打算去了 以为是花海其实凋谢了好多 可能是因为平日 大家都上班所以寺里好多都是年纪大一些
  • 然后我就中了一个摇转盘 摇了个75刀[钱][钱]C中了25刀最后我们四个就用A的10刀的本金,取出来200多,只有善良且手黑的A一个大奖都没中hhhhh 忙碌的
  • 看山岚烟云游,看晴空排鸟飞,看静水鱼虾戏,看陌上花开;听燕子回巢,听秋雨飞花,听藤蔓苍松,听池中荷塘,打坐思量,在我低眉的深处,尽是春光。 这个秋天,不与远
  • 这时,她意外发现玄商君死后,她能继承玄商君的巨额遗产[允悲]发现这条发家致富的道路后,夜昙数着日子等玄商君死[允悲]决定等玄商君死后,嫁一个,杀一个,然后继承他
  • ​​​就 毕业了 今天 结束了很庆幸可以在大学的第二年转到运输163这个班级真的很好虽然我慢热高冷很少跟不熟的人说话 跟班级里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交集 但是一直
  • #CuteQ[超话]##转/发/抽/奖# ☕砖关,抽1个100Cute.Q秋季新品 #草莓喵邮票# 上新倒计时1天· 9月23日晚定金模式准线货予约· 上新活
  • ✔️教你几招 远离淋巴瘤 [打call][打call]又是一年毕业季,多一个证书就多一个就业机会!队员们在体力消耗极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仍每球必争,绝不放弃,
  • 2月7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其中第二项就是“加强人才引育创新”明确要在招才引智上出新招,突出领军人才、“源
  • 他家的5D黑金很有设计感,你看了就知道。 和俏吃了肠粉 很好吃 我们都喜欢吃的清淡俏给我拍了好多照片 她总在夸我说我的脸好小说我好漂亮 说我体态好说听我讲话在我